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管理报告

环境管理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管理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管理报告

环境管理报告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况

我所现有人员97人,其中正式工19人,临时工78人。日清扫面积约84万平方米,每天两大扫,专人保洁,日清运垃圾约50吨,网罩行车。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水边镇清扫保洁接管

根据《峡江县人民政府常委会议》(29)号记录摘要的会议精神,我所从2011年1月1日全面接管了水边镇的环境卫生及水边镇环卫所原班人员,并扩大了清扫保洁范围及增加了垃圾清运力度。在接管以前水边镇环卫所只清扫了石阳路半条路,接管后,我所在人员不够及水边镇垃圾车报废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将石阳路未清扫部分、玉峡大道水边段、水边新村等实现了全面清扫,新增清扫保洁面积约5万平方米,清运垃圾车次从原来的每天1车提高到每天3至4车。我所的进入,改善了人居环境,得到了水边镇居民的普遍好评,赞不绝口。

(二)日常工作情况

1、抓清扫改革,提高城市清扫保洁精细化。清扫实行改革,将清扫路面细化,路面清扫实行“定员、定岗、定任务”,分配到每名清扫工人,每名清洁工人负责一条路面清扫保洁,责任、任务明确,谁出现问题谁负责,谁的路面干净就奖励谁。彻底打破了以前“3人一组,5人一群”的旧体制,消灭了“窝工”现象、出现问题后的“连坐”现象。改革后,整体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整体提高了管理的操作性,整体提高了城市清扫保洁的精细化。

2、用制度管事管人。每周五定期召开班子成员例会,及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办法,加强班子成员中的沟通和协调,提高凝聚力;认真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对管理人员进行调整,落实责任制;加强长期机关效能工作,所办公室上、下班实行实名签到制,对前来办事的人员实行微笑服务,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发生;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经纪律,压缩非生产性开支,购买须经2个人的手,报销发票须经2个人以上签写属实,最后由财务领导签写同意报销。加强收费管理,督促各单位签订垃圾清运协议书,加大收缴清洁卫生费力度,增收节支,以保证日常运作。

3、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制定工作目标。我所实行一级监督一级的责任到个人的做法,今年初我所成立卫生监督小组,小组长由所领导兼任,队长每日必须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监督小组每月不定期督查路面是否有垃圾,是否存在漏扫现象,是否有坐等下班时间等问题的存在;如果存在,不是扣罚职工,而是扣罚队长责任不到位,每次最少100元,实践证明,城区主次干道和公共场所的卫生明显好转。工业园清扫保洁管理实行百分制,由我所监管人员按清扫保洁程度打分,工业园领导监督打分实施情况,给予承包人一定的压力,促使承包人花时间和力气来保证工业园的洁净。各个住宅小区有物业管理的小区,我们和物业公司签订清运合同,物业公司没有接管的住宅小区,我们找到建筑商协调,要求尽快形成物业管理。

4、花大力气稳定临时工的队伍,努力改善用工环境。我所不仅为适龄临时工办理养老保险,还为临时工办理了工伤险和意外伤害险;同时,还和正式工享受同等待遇,同样竞争优秀工作人员。今年10月份,临时工工资从650元提高到750元。

5、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公厕的管理。减少中转、运输垃圾的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加大对垃圾填埋场、中转站、公厕的消毒力度,并聘请专人喷洒药水;车辆及时清运、清洗,严格做到每日清洗。认真落实日常收集生活垃圾制度,加强对垃圾运输途中防洒漏管理,防止在收运中因垃圾飘洒造成二次污染,2011年入场垃圾总量约2.4万吨,我所清运车队清运垃圾总量约1.8万吨,工业园区垃圾总量约0.6万吨;公厕属于水冲式,有专人管理。10月份,我所花费了1.96万元对集贸市场公厕进行了水网、电路改造和内部简单装修等,便槽式改为蹲位式。公厕内便槽通畅,无蛛丝、无乱涂乱画、无臭味,定期消毒。

6、做好安全防事故及处理群众投诉工作。我们始终把安全防事故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车队坚持每月上一次安全教育课,分析交通事故成因,规范司机作业行为,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同时,及时处理群众投诉,群众投诉主要集中在集贸市场周边、物业小区环境卫生等,今年我们将重点加强对这些重点区域的监管,由于管理得力及工作恰当,2011年接到群众的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笺明显减少。

7、紧紧抓住“创卫”的契机,加大了环卫设施的建设。在创卫之时,我所加强了环卫设施完好率的管理,发挥了环卫设施的功能。根据“创卫”标准和要求,新增废物箱290只。为确保环卫设施完好率,我所加强巡视,发现破损立即通知作业单位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了环卫设施的完好率,发挥了环卫设施的功能。根据行业管理标准,重点抓公厕管理、垃圾房管理制度和废物箱的保洁管理制度,做到责任明确,管理规范。

(三)抗洪抢险

2011年6月份,暴雨铺天盖地的袭来,山洪暴发,赣江水位陡涨。连续的暴雨,致使老县城巴邱镇基本被淹没,巴邱变成了水城。洪水已将城区农贸市场地段变成沼泽,巴邱路、人民路、步行街、水东门、岭上路等均大量积水。摆在环卫职工面前的,将是一项庞杂而艰辛的工作。洪水退后,我所出动了3辆垃圾运输车及10多个人支援巴邱镇清理垃圾。大方锹铲起的淤泥,根本不能全部送到垃圾车上,锹上流出的淤泥掉到地上,淤泥四溅,工人被淤泥包裹,成了一个泥人了,而我们却没有半点怨言,依然将垃圾、淤泥一车一车清理出去,工人们连续奋战了5天,清理了100多车垃圾、淤泥,直到还给了居民一个洁净人居环境,我们才显露了胜利的笑容。

(四)工业园区招投标工作

6月28日,工业园区清扫保洁招投标工作圆满成功,清扫面积为263292.88平方米,中标价为1.01元/年.平方米,承包期限为2年(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承包费总共为531851.62元。

(五)购买保洁公益性岗位工作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开展购买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工作实施方案》(赣人社字[2011]166号)和《关于印发峡江县购买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峡府办字[2011]109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安排我所38个保洁岗位。人员到位后,我所将接管玉笥路(农业局至计生委段)、水晶路、玉梁路、承天路、元阳路、玉峡路等未清扫路面,新增清扫面积25.8万平方米。以及对现有路面进行调整,减轻现有人员工作压力,加大清扫力度。

三、垃圾填埋场项目工程工作小结

县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总投资3839.9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00万元已到帐,地方配套资金124万元,并设置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专帐,成立县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领导小组。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总库容77.3万立方米,周围500米内无村庄。垃圾卫生填埋场修建成功后,日最大处理垃圾114吨,最小处理55吨,平均处理77吨。以后各年的处理规模按5%递增,服务年限为19年。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场区道路,场地平整、防渗工程、截洪沟、渗沥液收集处理和排放、填埋气体导出与处理、计量设施、绿化隔离带、防飞散设施、封场工程、监测井、填埋摊铺、碾压设备、装运土及消毒杀虫设备、水土保持、进场道路、机械维修、供配电、给排水、消防、通信、监控、检测化验、加油和洒水等设施,以及填埋作业机械停车库和填埋作业材料库等。2011年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如下:

现已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地质勘探、施工图纸设计、征林地已完成;完成进场道路修建、硬化工程0.5公里;清基工程完成;完成土方工程1.6万m³;完成管理房场地平整;完成250千伏安电路安装工程;副坝基础清淤完成,回填料石加固完成,修整库区边坡基本完成,库区临时道路完成,管理用房主体工程已完工,已进入水电安装及室内装修,地下水导排系统、渗沥液导排系统、截洪沟、副坝正在建设中,累计完成投资520万元。

2011年,我所将按照“创卫生城市”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1、修建生活垃圾填埋场为我所2011年的工作重点。我所将组织好、配合好相关部门为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修建工作,我所将严抓质量关,保证质量合格,争取续建资金到位。

2、计划修建中转站一座。

环境管理报告范文第2篇

一、城镇建设工作

城镇建设工作可概括为实施“13579”工程、加强村镇建设规划监管、加强新区城市管理、抓稳定促和谐、抓安全确保各项建设健康发展五句话。

(一)实施“13579”工程,加强新区建设

“1”是建设1处绿地。投资360万元,启动建设杏坛路公园绿化工程,面积1。17万平方米。现已完成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近期即可动工建设。

“3”是在3条路上安装路灯。投资50万元,于4月份完成了德政街、中原路东延段、金堤路西段三条道路53盏路灯安装。

“5”是硬化5条人行道。投资394万元,完成金堤路、黄河路、德政街、板桥路、中原路东段五条道路人行道硬化,总面积4。16万平方米,已于8月上旬铺设完毕。

“7”是新建7条道路。投资XX万元,新建中原路西延至迎宾大道、杏坛路北延至金堤路、黄河路东延至龙泉路、板桥路东延至李庄、龙泉路南段、德政街东延至龙泉路、祥和路一期板桥路至德政街等七条道路及排水工程,使新区6平方公里详细规划区形成七纵五横道路网络。七条新建道路总长4。188公里、排水沟涵8。4公里,排水工程于8月份建设竣工,10月中旬路面铺设完毕,正进行路沿石砌铺,11月中旬全面竣工。

“9”是完成9项重点工作。一是污水处理厂通过验收并进入了试运行;二是垃圾处理场建成并投入了使用;三是委托山东省规划院完成了新区板桥路、怡苑路、黄河路、中原路、德政街等街道的街景设计;四是对电力调度楼、一中新校区教学语音楼、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等重点建设工程各派一名副局长和一名业务骨干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实施工程质量监管,确保了建筑质量和施工进度;五是对医院新区病房楼、妇幼保健院、德馨园住宅小区、崇明源小区做好规划设计审查,确保了建筑风格和建设品位符合新区控制性规划;六是严格落实招投标管理办法,确保了招投标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今年我县投资总额6467万元的35个工程项目全部进入了有形建筑市场;七是完成了板桥路、人民大道、黄河路、金堤路等四条道路灯箱安装和新区现有道路标牌设立,进一步美化了新区环境;八是加强自来水公司安全生产和安全防范,安装了摄像头,购置了办公设施,近期迁入了新区办公;九是强立推进新型墙体材料改革,积极扶持滩区砖瓦窑厂利用黄河淤泥生产多孔砖,对新区重点工程建设从设计上要求使用新型墙体材料,使新型墙材从生产、设计、使用和推广上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促进我县墙改工作取得了初步实效。

(二)加强村镇建设规划监管

制定出台了《加强村镇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意见》(2011)61号),各乡镇成立了乡镇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对乡镇和从规划、设计、质量、建筑安全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并做好宣传与技术服务工作,以防止村镇建设规划的盲目性。

今年以来,将村镇规划工作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促进城乡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城建局抽调专业技术骨干,制定,牺牲节假日和星期天,深入各乡镇进行村庄规划现状测绘。止目前全县25个村庄已完成现状测绘和总体规划,濮城镇、颜村铺、城关镇、陆集、高码头、白衣阁、张庄等7个乡镇驻地完成了规划,占全县小城镇规划的60%以上。

(三)加强新区城市管理

1、加强环卫管理。增设垃圾收集人力三轮车6辆,配备2辆机动三马车。更新沿街果皮箱。增加环卫工人,每天两次上门收集生活垃圾。环卫队组织环卫工人每天进行清扫,拓展环卫清扫保洁,多次开展集中整治活动,治理卫生死角,掩埋处理围城垃圾,行管人员每天进行检查,确保了主次街道垃圾日产日清,保持干净整洁。

2、加强对城区招牌和广告设施的管理,严格管理道路、排水和其它市政设施。制止在路灯杆上乱拉乱挂、破坏路灯设施;制止乱建乱占、乱泼乱倒、损坏市政设施等破坏行为。

3、加大新区规划、建筑市场及建设工程质量等方面的监察力度。心得体会结合城建、土地等有关职能部门对规划区范围内的在建工程进行了拉网式检查,严厉查处违犯规划及建筑市场、建设工程质量方面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擅自改变立面设计和平面布置的违法行为,提高各建设单位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方面的法律、法规意识。

环境管理报告范文第3篇

一、对我区投资软环境建设的总体认识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营造自身发展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十分重视,始终把优化环境放在促进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认真落实优化“三个环境”的优惠政策,以优化投资软环境推动全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在改善投资软环境方面,依托职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强化依法行政,落实优惠政策,增强服务意识,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区经贸委本着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扶持、服务上优化的指导思想,切实解决非公企业用地难、融资难的问题,满腔热情地为非公有制经济保驾护航;区联服办简化审批程序,为来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和免费代办服务,大大缩短了办证周期;区招商局不断转变观念,强化诚信服务,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努力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区建设局以硬化、绿化、美化为重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硬环境建设促进投资软环境建设;区城管局彻底转变职能,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执法行为,投资软环境建设有实招;区物价局不断规范价格行政执法工作程序,切实加大对影响投资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的行政事业性违规收费案件的查处力度,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工商七里河分局通过实行“四公开一承诺”制度和“首问首办责任制”,提高了办事效率,营造了优越的服务环境。通过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管理办法,规范了收费管理,营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通过文明执法、合理执法,维护了有序的法制环境。通过开辟就业“绿色通道”,帮扶企业,积极营造了优越的创业环境;区地税局进一步完善了定额报批程序、审批权限、定额调整、发票使用、超定额补税五项规定,增加了定额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坚持不懈地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文明诚信创建活动,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兰州供电局等单位以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为主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便民措施,彻底改变电老大的形象,以崭新的面貌和人性化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近几年来,虽然我区投资软环境建设在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诸如思想观念还不够新,政府有关部门转变职能的力度还不够大,管理机制的创新还不够快,行政执法还不够规范,办事效率还不够高,服务意识还不够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还不够高等一些突出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我区投资软环境的进一步发展。

据一些国外机构和企业对我国投资软环境的最新调查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国外投资者对我国的投资软环境还不是很满意。例如,有40%以上的日资企业认为,我国投资软环境的改善还不够显著,这个比例比较高。而国内的一份调查,更令人触动,外资企业对我国东部某大城市的投资软环境进行评分,满分是6分,该市在政府机关办事透明度方面只得了1.5分,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仅为1.6分,机关办事效率仅为2.4分,就是说还不及格。去年,国家外资司与部分地方计委联合对中西部地区8个省(区)、市的外商投资软环境进行了问卷调查,外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软环境也反映出相当多的问题。

综上所述,不够宽松、不够和谐的投资软环境是目前制约我国改革开放的瓶颈之一,对于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是如此,就我们内陆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讲,更是如此。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

二、关于投资软环境建设的要素构成

调研期间,委员们一致认为,投资软环境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内容涵盖面宽。同时,投资软环境还带有很大的隐性特征,是有形与无形的统一。虽然投资软环境建设这一概念各地都在频繁使用,但它所包含的主要要素尚无一个明确答案,目前仍是一个需要继续研究探讨的理论课题。

综合我区投资软环境建设实施情况,我们认为,投资软环境主要指人文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秩序以及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软环境建设是相对硬环境建设而言的。硬环境建设是软环境的基础,软环境建设是硬环境建设的条件,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加强硬环境建设不能忽视软环境,改善软环境也必须以增强硬环境为基础。

三、对发展我区投资软环境的建议与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其他县区与我区的政策差异进一步缩小,靠优惠政策扩大开放的优势明显减弱,必须把着眼点从依靠政策为主转向以创造一流的环境为主上来,以形成对外开放的新优势。根据我区投资软环境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建议:

㈠、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造一流的政务环境

环境决定发展,政府创造环境。政府作为管理国家经济、社会事务的执行机关,与企业和老百姓的关系最密切,在环境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我区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已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政府在职能转变上的任务仍很艰巨,必须把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作为投资软环境建设的关键抓实抓好。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摆正位置,不能既“吹哨子”又“踢球”。政府的职能应当转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投资决策权和生产经营权交给企业,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中介组织,把群众自治范围内的事务交给群众自行依法办理。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着力解决以审批代替管理的问题,改变部分行业中存在的“管理就是审批、审批就是收费”的现象。对不符合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原则、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要坚决予以取消;可以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快将有关审批项目转为核准制。完善行政审批程序,坚决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要合理划分和调整部门和岗位之间的行政审批职能,简化程序,减少环节,加强和改善管理,强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建立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在赋予行政机关及审批人审批权时,规定其相应的审批责任,明确行政审批每一环节的权限和责任。对于审批事项审批后的监督也要实行监督责任制,明确规定负有监督职责的部门和人员,赋予监督部门和人员依法监督权,并规定其相应的监督责任。对不依法履行监督责任或监督不力、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政审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相应行政责任或法律责任。

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创造一流的企业经营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区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也日显突出,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对各种收费、检查的管理,为企业创造透明、稳定和低成本的经营环境。

要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管理。对现有各类收费要进行全面清理,取消不合法收费,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区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公开收费内容和标准,简化收费方式,增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透明度。加大对企业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对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超范围收费以及以保证金、抵押金等方式变相收费等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处。应加强和完善公用事业价格管理,推行公用事业价格听证制度,建立成本约束机制,降低水、电、燃料等价格。

严格控制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检查评比活动。区政府应该对面向企业的检查评比活动进行统一管理。末经核准的检查评比,企业有权拒绝。对企业的行政检查,同一部门不应进行多级重复检查或同一项目多次重复检查,以免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㈢、文明公正执法,创造一流的法治环境

行政执法队伍及其人员作为行政执法的主体,能否依法行政,文明公正执法,在法治环境建设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当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以罚代法、粗暴执法甚至贪赃枉法的现象依然存在,群众对此反映比较强烈。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必须严格管理行政执法队伍,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塑造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所有行政执法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学习培训和执法资格考试,不合格者不予发证,不持证者不能执法。应将那些不适宜行政执法的人员调整出执法队伍。临时聘用的合同工、临时工一律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要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对执法犯法、循私枉法的执法人员以及其他相关责任人员,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

㈣、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创造一流的人文信用环境

诚信,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基石,也是发展投资软环境建设的客观要求,关系到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大局。要坚持一手抓整顿和规范信用秩序,一手抓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诚信氛围。

1、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高行政公信力

(1)、建立行政决策的社会咨询机制,健全和完善政府决策程序,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克服行政行为的随意性。

(2)、继续完善、推广政府采购、价格听证、信息公示、公开承诺等政务公开制度,拓展联系群众的渠道。

(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

(4)、继续完善行政监察、行政投诉制度,加强监察部门、社会、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监督力度。

(5)、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建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内外监督,改进机关作风,规范公务员行为。

(6)、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改进执法环境,提高执法水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2、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推动企业走诚信经营道路

(1)、应借鉴兄弟县区成熟经验,建立七里河区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该系统以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登记注册信息和日常监督管理信息为基础,以区财政、审计、税务、工商、质监、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提供记录的各类企业信用信息为内容,为区政府各部门监督管理企业行为提供依据,逐步实现部门监控信息的互通互联,建立综合的企业信用风险预警、传递、管控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区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应由区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遵循共建共享原则,通过区政府网站及各有关部门工作网站,为社会各界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提供服务。

(2)、积极引导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开展信用信息咨询和信用评级活动,逐步建立企业信用记录、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用信息咨询服务等的社会化网络体系。

(3)、继续清理整顿中介机构,严厉打击非法中介机构和违法违规的中介活动,建立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中介机构行为,提高公信力。

(4)、积极引导、教育各类企业树立信用意识,建立对企业经营者定期教育培训制度,帮助企业增强信用意识,自觉维护企业信用;引导和帮助各类企业建立健全能够强化企业自身信用的各项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5)、试行企业经营信用记录公示制度。有关部门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众提供网上企业经营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并将认定的经营信用良好的企业和经营信用不良的企业在网上向社会公示。

3、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夯实全社会信用基础

坚持思想教育、舆论监督和制度建设并举,大力开展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形成全社会强烈的信用意识和文化氛围;要通过大众媒体宣传、表彰守信誉、讲信用的先进典型,对破坏市场信用的企业及个人,要严厉批评、曝光,提高舆论、社会监督的力度、水平,使不讲信用者无处藏身,寸步难行;要尽快研究制定包括数据采集、披露、评估、使用、保护、监管等方面的个人信用联合诚信制度,促进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规范完善。

4、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治、守信奖励的机制

(1)、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实行对失信的联合惩治。对严重的失信行为,各有关部门要采取社会、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惩治措施,依法公布、曝光或给予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特别恶劣的,要坚决追究失信者法律责任,提高失信成本,使失信者得不偿失。

(2)、对守信用的企业和个人,可在工商注册、税务等方面给予优先、便利或一定形式嘉奖,以促进形成守信受益的社会局面。

5、加快信用体系的电子化建设步伐

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化工具,逐步实现信用信息体系网络化和社会化,并确保信用信息规范、准确、完整、适时。要按“统一规划、联合共建、互联互通”的原则,尽量利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现有的网络和信息资源,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

㈤、制定发展软环境评估考核制度,形成软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

投资软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和动态提升的过程。制定发展软环境评估考核办法,可以避免以往监督检查工作中存在的短期性、阵风式、难以持久的弊端,把它纳入常规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有利于促进各部门改进作风,积极参与软环境建设。

环境管理报告范文第4篇

患者,男,24岁,农民,住院号9018。主诉自笑、发呆、退缩、懒散1月余。入院查心电图、脑电图、肝功、肾功、血常规均未见异常。入院表现夜睡眠差、不语、无故自笑、发呆、退缩、多卧、懒散。入院后给阿立哌唑每天5mg的起始剂量,第6天加至10mg,未见药物副反应,第10天加至每天15mg,次日患者出现颜面苍白,卧床不起,急测血压65/40mmHg,反复多次均波动于60~70/40~45mmHg之间,床旁心电图提示:①窦性心动过缓;②部份导联T波改变;③QT间期延长。立即给对症支持治疗,同时撤阿立哌唑,3天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1周后再用阿立哌唑每天5mg治疗,患者服药次日再次出现血压及心电图改变,遂停药换用舒必利联氯氮平治疗1个月获临床近愈出院。

患者,男,20岁,藏族学生,住院号7233。主诉自语、自笑、独处、行为怪异半年。入院查心电图、脑电图、肝功、肾功、血常规未见异常,查体血压正常。入院给氯丙嗪每天50~300mg治疗月余无疗效,故撤氯丙嗪,同时给阿立哌唑每天5mg的起始剂量治疗,1周后氯丙嗪撤完,阿立哌唑加至每日10mg,2周内达到每天20mg,精神症状稍有好转。此时患者出现卧床不起,颜面苍白,肢体呈乏力状,急测血压60/42mmHg,床旁心电图提示:①窦性心动过缓;②部份导联T波改变。立即给予急救处理,停阿立哌唑,2天后患者血压、心电图恢复正常,随之换用维思通治疗40余天获临床近愈出院。

2 讨 论

阿立哌唑与D2、D3、5-HT1A、5-HT2A受体具有高亲和力,与D4、5-HT2C、5-HT7、a1、H1受体及5-HT重吸收点具有中度亲和力。阿立哌唑是D2和5-HT1A受体的部份激动剂,也是5-HT2A受体的拮抗剂,正是这两种双重作用而起到改善精神病性症状的疗效[1,2]。

阿立哌唑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其对a1受体的拮抗作用是患者出现性低血压的原因,但未见有阿立哌唑致心血管事件的报道。本文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时阿立哌唑剂量均在15~20mg,故考虑是阿立哌唑所引起。建议临床医师在选用阿立哌唑时有心血管系统疾病者慎用或不用,若使用过程中出现心血管事件者坚决停药,不能再用。

3 参考文献

[1]赵靖平.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177

环境管理报告范文第5篇

根据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9月至10月,省人大农资环委组织有关人员赴宁波、温州、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市和相关县(市、区),就《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征求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并考察了福建省防汛地方立法工作情况。在收到省人民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条例草案后,11月7日省人大农资环委召集省级有关部门征求了意见。11月15日,农资环委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情况报告如下:

我省地处东南沿海,海岸线长、河流众多,上游江河源短流急,下游河口受潮水顶托,是暴雨、洪水、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特别是5月至10月的梅雨期和台风影响期,风灾、暴雨洪水、风暴潮及地质灾害给我省造成的危害较大,若遇高温少雨的晴热天气,干旱缺水严重影响全省城乡居民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地区异常气候事件时有发生,灾害加剧趋势依然存在,防汛防台抗旱的任务十分艰巨。农资环委认为,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为规范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加强组织指挥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权利义务,促进全社会依法防灾救灾,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制定本条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农资环委认为,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条例草案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和本省实际,总的结构、内容基本可行,建议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审议。在审议中,委员们对条例草案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修改、完善的意见。

一、关于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

防汛防台抗旱影响范围广、涉及部门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委员们认为,条例草案第九、十条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职责作了规定,是必要的。但当遇到特大灾害,道路、通信、电力等中断时,乡(镇)、村、企事业单位必须做好自身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组织人员转移和自救互救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及企事业单位等的作用十分重要。建议条例草案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等,关于防汛防台抗旱中相应的机构、人员作出规定。

二、关于防汛防台抗旱职责的问题

条例草案突出强调了政府责任和义务是必要的。委员们指出,政府是有限责任的政府。政府职责设定应实事求是,分清自然灾害与责任事件的关系。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履行职责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对已履行职责的,因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仍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应当予以免责。建议条例草案增加政府在紧急避险过程中的免责条款。委员们认为,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是全社会的事情。条例草案不仅要规定政府职责,而且也要明确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如公民要有知情权、救助权、举报权等方面权利,同时也要自觉服从当地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防灾救灾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自救互救、险情报告等义务。

三、关于防台的问题

防台是我省防御自然灾害的重点。为做好防台措施的落实,条例草案第三十、三十一、三十二、四十二条已对城镇建筑物、附着物设施以及海上船舶、港口等安全防范作了规定。调研中,基层反映,条例草案在防台方面内容上显得较为单薄,对陆上规定多,对海上规定较少。沿海市县要求省政府加强海上搜救中心的能力建设,配备快速、先进的搜救设备,提高搜救能力。委员们认为,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洋渔业、海上运输业、船舶修造业发达,拥有大量的渔船、运输船和修造业无动力船舶,其中全省有各类渔船5万多艘。目前,我省避风港的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的避风港口可供船舶避风的能力不到全省渔船总量的一半。有的地方因过度发展渔排、海上养殖和休闲渔业,影响到现有的避风港功能发挥。一旦发生台风灾害,还有大量的外省、外籍的船只也要进港避风,这加大了避风港口压力和海上监管工作难度。建议条例草案在增加气象、风暴潮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及信息传递等内容的同时,对避风港和避风锚地规划建设、海上监管体系建设以及江河、海上船舶防台保安措施等内容予以细化,并将修船业无动力船舶列入船舶防台避风措施中。为提升我省海上搜救能力,有必要在本条例中明确海上搜救组织和搜救能力及设施建设的内容。同时,条例草案第四十二条第二款所作的规定,因涉及多个部门管理,为统一协调,建议由省政府统一制定“船舶台风期间避风规定和措施”。

四、关于避灾临时安置点的问题

设立避灾临时安置点是防汛防台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条例草案第四十五条对避灾临时安置点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在调研中,各地基层干部和群众对避灾临时安置点选址、建设、质量和使用等十分关注。特别是在今年“桑美”超强台风中,有的地方避灾临时安置点倒塌造成人员伤亡事件,教训是深刻的。委员们认为,根据我省外来人口多、农村危房较多的现实情况,合理规划、布局,建设一定数量的避灾临时安置点对防灾减灾十分重要。建议将各级政府统筹规划建设避灾临时安置点,积极探索构建集中避灾与分散避灾相结合的安置体系,鼓励农民按照避灾要求做好农居房新建和改建等内容纳入条例中。

五、关于人员强制转移的问题

按照国外和台湾地区的经验,政府主要是信息和指令,群众是自行转移的。调研中,基层干部反映,由于我省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一些山区的群众,对台风、山洪、地质灾害等危害性认识不足,给人员转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有的地方已采取强制转移的方法,但缺乏法律依据。委员们指出,现阶段开展实施强制转移地方立法是可行的。条例草案第二十九条对人员转移作了明确的规定。考虑到人员转移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公民权利和义务问题,建议条例草案规定由省人民政府制定人员转移的具体办法。

六、其他问题

审议时,委员们建议,条例草案应增加公民个人自觉学习防灾自救知识方面的条款,并设立“全省防汛防台抗旱宣传日(周)”;完善小型水库和山塘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增加鼓励性、倡导性的条款,如水利工程保险、易受损地区的财产保险和防汛防台抢险人员人身伤害保险;各个部门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内容。在法律责任方面,对条例草案中行政行为的主体和处罚主体不一致的规定,应作出相应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