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实践计划

创新实践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实践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实践计划

创新实践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3?0045?03

2011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摆在了极为突出的位置[1,2]。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真正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因素,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刻不容缓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根本目的所在。高校应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源”动力[3]!

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重点高校,逐步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正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2007年6月,学校就印发了《合肥工业大学教改试验班实施方案》,正式展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从培养理念到培养模式探索,从制度建设到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比较先进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新体系―“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并正式形成《合肥工业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合工大政发〔2010〕93号),取得了一定成绩。“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和先导,是学校探索和实施本科创新性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通道。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理念

学校以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逐步建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学校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分析现状、展望未来,按照“厚基础、宽口径、个性化、创新型”的原则设计培养方案。强化人文社科、数理基础、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素质;加强境内外一流高校学习交流,借用优质资源,开阔视野、提升品质。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教学理念和较为完善的全新教学方案。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践

1.以点带面,培养模式探索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包括试验班和全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两部分。试验班是学校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不是“大师班”[4]。“试验田”采取“四四制培养新模式”―“四个培养阶段”和“四个发展方向”,即培养过程中要经过通识培养、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跨专业培养四个阶段,“四个发展方向”是指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可以在“专业学术类、专业应用类、跨专业学术类和就业创业类”四个发展方向中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执行个性化的课程计划。

2. 实验班的制度安排

试验班学生管理实行导师制和班主任制。学生学业管理、学籍管理、住宿管理和组织管理由创新学院和各学院共同负责。学校政策制定和部门间协调工作由创新学院负责,具体管理由各学院负责,采取分阶段管理的方式进行。试验班前两年主要由班主任负责管理,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后,主要实行专业导师制。

实验班学生均参加国内一流大学访问学习和境外高水平大学体验学习的机会,借用优质资源,开阔视野、提升品质。同时学校资助学生开展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开阔国际化视野、提高参与国际竞争能力[5]。

实验班学生实行“创新教育不断线”的培养方式,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学生入学后,依托于创新学院,从一年级开始每学年均开展创新教育实践。

3. 实验班的实践探索

第一,教学计划制定实行标准化与个性化结合。学校实验班教学管理工作委员会和相关学院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实验班一年级按通识教育培养,注重人格塑造;二年级在强化基础学科知识的精深教育基础上,按学科大类重点培养,如机械类突出力学基础及应用教育、电气信息类突出物理基础等、化工与生物类学生突出化学基础等。

第二,自主选择专业和专业导师制实现因材施教。实验班三年级开始,按学习兴趣和爱好,学生分流至相关专业,分流后的专业课程模块体现个性化要求,只限定学分,不规定课程,由相关院系和导师共同制定,实现因材施教。专业导师指导学生选择课程和专业等、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养成、学习内容引导以及素质教育等进行全方位指导,在专业教育阶段,导师还指导学生参加不同形式的科技竞赛、创新实践,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等。

第三,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创新管理模式。学有余力学生可以跨学科选课,3年完成学业,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可适当减少每学期学分,减轻学习压力等。实验班学生实行高比例免试攻读研究生制度。在三年级结束后,60%以上的符合条件者均可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部分学生“本硕博”连读。2010年9月,合肥工业大学创新学院成立,创新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改革迈上新台阶,创新学院全程负责实验班学生的选拔、培养和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

第四,“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改革效果。“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潜力表现突出。2009年,“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试验班被安徽省批准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安徽省科技厅同时批准了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及方法研究”。结合研究,《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本科教学工程”背景下的高校教学教法改革与实践》、《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本硕博”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一系列列论文得以发表、交流。首届试验班(77人)有20多人次在国家级“挑战杯”、“力学竞赛”等赛事中获奖,国家级“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很多奖项填补了安徽省空白。在“第七届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中,张璨同学在全国一万余名参赛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第13名,我校代表队也是安徽省的唯一获奖高校。多名同学的在被EI收录的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上,多名同学拥有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首届试验班被评为“安徽省先进班集体”。

三、培养模式全面推广

2010年,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实验班基础上,学校成立创新学院。作为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田。 2012年,学校实施“英才计划”,“英才计划”是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 的拓展和提升,是学校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尝试。学校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上海杰士杰新材料集团联合,发挥高等学院、科研院所和创新性大企业的各自培养优势,开展科学、工程和综合方面等多种模式的拔尖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为了更好更多地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本硕博”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6]。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为学校在招生、教学计划、培养方案、选课制度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经验,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按类招生,一、二年级不分专业,两年后再选择专业,分专业培养。2011学年起,学校实施“三学期制”,二个长学期主要安排理论课教学,短学期主要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育和学术前沿教育,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按照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规定,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习与实践,获得6个及以上创新创业学分。

包括《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安徽高教网等在内的多家媒体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给予了高度评价,高等教育界的很多领导、专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理念和办学模式也高度认同,经验和教训得以研讨和交流,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展本科教育模式改革实践,创新型人才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创新学院也成为学校招生的亮点,“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正成为国内一流大学、科研院所与合肥工业大学开展本科教育合作的首选单位。“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国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革将会产生一定影响。

四、“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成效与启示

教育理念创新是理论支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变传统型教育为创新型教育,与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机制创新等相比,教育理念创新更加艰难,教育理念创新使教育真正成为为了受教育者的教育,超越传统教育的传承性和规约性,涵盖教育的生产性和创新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创新在不同学校、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含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动态的,要求我们进行教育理念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以优势学科为依托,本着“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方案创新是生命力之源。高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创新型人才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充分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从顶层设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我们按照“厚基础、宽口径、个性化、研究型”的原则设计培养方案。强化人文社科、数理基础、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一套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方案优化机制。

教学教法创新是关键。影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原因很多,笔者以为,高校教学教法的陈旧是关键原因,所以,改革高校教学教法迫在眉睫。陶行知先生指出:活的教育要有活的法子,活的法子就是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我校是典型的以工为主的学校,以此为宗旨,我们的教学教法创新坚持“三条原则”,实施“五大块教育”,体现“五个性”,坚持“三结合”[7]。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使之自觉学习;坚持使学生学会求知及运用并传播知识的方法,获得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坚持充分地解放学生。上好通识教育课程系列,体现素质教育系统性与时代性;开好学科基础课程系列,体现素质教育渗透性;开设专业课程,体现专业素质教育系统性;搞好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开展创新教育,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动性。

培养模式创新是有效途径。培养模式创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四四制培养新模式,一年级按通识教育培养,注重人格塑造,二年级按学科大类重点培养,三年级以后完全体现个性化要求,四年“创新教育不断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贯穿“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我们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有效途径和办法,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管理与运行机制创新是重要保障。“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学业管理、学籍管理、住宿管理和组织管理由创新学院和各学院共同负责,采取分阶段管理的方式进行,创新学院负责宏观管理和各部门、学院间协调管理工作。以“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为教学组织和管理平台,形成完善的培养方案、教学组织管理。促进不同专业学生在知识上的互补和融合、能力上的合作和提升。弥补了国内高校难以直接设置跨学科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交叉复合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本科教学工程”启动,教学质量有了“国标”[N].人民日报,2011-07-29.

[2] “本科教学工程”正式启动,2011-07-28,http:///hnfw/hngbjy/201107/t20110728_508294501.shtml.

[3] “高校应成为创新型国家“源”动力”[N].中国教育报,2013-03-09.

[4] “本硕博连读”是又一个“大师班”?[N].科学时报,2009-09-01.

[5] 合肥工业大学实验班学生赴香港高校进行访问交流,http:///gaoxiao/detail_2012_12/11/20051489_0.shtml.

创新实践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实践教学 赛课计划 实践创新 因材施教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那么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本文根据多年来在学科竞赛组织与培训等方面的经验,结合重庆科技学院的实践与具体尝试,归纳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赛课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专业课程的同时,结合所学专业特点,积极的参加各级各类有较大影响力的竞赛,有效激发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高大学生研究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锻炼应用能力,培养协作精神。本文对开展“赛课计划”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的特点作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并介绍了作者在探索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对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开展“赛课计划”项目的重要意义

(1)开展“赛课计划”项目是提升在校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的有效途径。“赛课计划”项目中参赛的学生面广,他们在参赛和训练过程中彼此切磋、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开展“赛课计划”项目是架起师生沟通桥梁的主要渠道。学生是专业教育教学的主体,但同时专业教师也是专业教学的重要主体。“赛课计划”项目使专业教师真正融入学生,拓宽了课堂教学,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了解。同时,对于专业的教学大赛,可以架起师生沟通桥梁,提高专业教师在学生中的专业威信。

(3)开展“赛课计划”项目是对传统学习理念与教育模式的改革尝试。各级各类的竞赛项目都是对不同学科知识的高度凝练,而对于每位参赛选手而言,是不可能对各科知识都是非常熟悉的,这就要求参赛前进行竞赛项目的各类培训,而培训的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过程。通过主动的学习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对传统学习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尝试。

(4)开展“赛课计划”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由于大多数竞赛试题的综合性,要求多个人共同组队才能完成,且每个成员都是缺一不可的。根据每个成员的分工不同,共同努力解决难题。强调成员的默契配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开展“赛课计划”项目具有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我校每年都举办科技创新成果展,将前几届的创新作品一一展示于广大师生,以往参赛选手的优异成绩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深刻影响了广大的在校学生,带动了广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激情,促进了周围学生更加自觉地努力钻研,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实现创新教育由精英向大众化转变,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和学术氛围,推动着校园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

此外,大学生中开展“赛课计划”项目在其他方面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推动了精品课建设与学科发展、教材建设、课题研究等。

2 开展“赛课计划”项目的创新模式探索

重庆科技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那么,当前在学生学业繁重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上述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引导学生参与“赛课计划”项目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形成以下具体模式:以校内外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为依托,按照“氛围营造、科研训练、竞赛突破、激励保障”的基本思路,以课带赛,以赛促课,使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与相关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设计应用能力。同时,对于竞赛项目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竞赛内容应有明显的应用性和创新性,选题要有一定的分量和难度,紧密结合学生所学学科和专业培养方案,也可以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项目。学生的成果一定要有作品,作品形式可以是产品实物、样机模型、研究/技术报告、设计说明等。“赛课计划”项目的时间跨度一般为一学期或一学年,且参赛的学生人数不能低于300人。学生参与人数在300名以上的项目,学校将给予每个“赛课计划”项目一定的经费资助。

3 实施“赛课计划”项目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我校 “赛课计划”项目已经开展了四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出现很多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开展“赛课计划”项目活动,根据我校现有的组织管理模式,存在经费、师资设备、场地等各方面问题,致使发展规模和综合效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建设缺乏创新。面对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的“赛课计划”项目,目前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因其过于陈旧,与管理需求不相适应,不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2)竞赛经费不够充足。面对竞赛规模的日益扩大,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已是各高校开展该活动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3)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受限。尤其是“赛课计划”项目活动中的骨干队伍、指导教师队伍以及组织管理队伍建设还存在数量和质量的问题。

4 建议和思考

(1)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新的体系要遵循实践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对实践教学工作的要求,要结合各专业办学情况和相关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现状,以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为导向,系统设计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形成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特色。体系上突出行业性、独立性;内容上实现模块化、层次化。进一步为“赛课计划”的实施创造有利的制度保障。

创新实践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导师制;大学生创业;实践

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重要的建设项目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可能性和成功性,更好地实现我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目标。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训练教育,为大学生日后的创业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导师不仅能够对大学生自身的创业进行训练、规划、设计以及统筹,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们之间、与导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利。

一、基于导师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的是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努力完成某项项目或者是创新项目的所有过程,主要包括项目设计、准备、实施以及成果交流等。这种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主导和努力来完成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还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在步人社会之后能够顺利实现创业梦想。另外,这种基于导师制的创新创业,还能够帮助学生申请一定的项目经费,来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但是,在当前的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实践中,很大一部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没有抓住重点,教师没有从根本上出发,普遍存在意识、认识偏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所以很多学生对这方面仍然缺少理解,甚至不知道是怎么运作的,导致学生对此没有兴趣。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践教育中,大部分导师只注重项目的实践和最终的项目研究成果,而没有对教育工作足够重视,没有充分发挥出“导师”的作用。导致的结果就是在项目训练和实践过程中,学生对整个项目的研究和创新比较了解,却对创业不够了解,创新创业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锻炼,与教育部所制定的“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宗旨以及“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相违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第一,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需要长时间的申请,而在申请的大部分阶段,学生都不能开始项目的实施,这就导致学生们没有充足的实践,容易出现任务无法按时完成的问题。

第二,在对经费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困惑,无法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用。

第三,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创新项目可以与学生的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结合,而创业项目,却会对学生的学业造成影响,因此,在当前各高校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教育实践中,几乎不存在创业项目,存在一定局限性。

第四,在教育实践中,很多高校教师对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在整个创新创业训练中,只注重研究的进程和最终的研究成果;在整个项目的进行中,教师不会话太多的精力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成长造成影响。

(三)在管理上存在问题

无论是对导师而言,还是对学生而言,若想确保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实践有效开展,就需要对其进行高效管理,而在当前的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的实践教育中,却存在较为明显的管理问题,影响其教育实践的顺利进行。一方面,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方式大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对信息存储没有进行分类、系统性的保存,е麓罅啃畔⒉荒艿玫接行Ю用,降低了信息、数据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没有对项目导师进行有效管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导师是重要导向,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最终实施结果,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都很强的学科,理论作为基础支撑力量,而实践则作为导向,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校方还应该加强对导师的管理,确保在教育实践中导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和指导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学校都没有对导师进行管理,任由其自由发挥和引导,这也就导致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导致只注重最终结果,而注重引导和教育,无法确保最终的教育实践效果。

二、提高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实践效果的有效对策

(一)将教育与实践进行统一

在导师制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教育实践,要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统一,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导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和教育作用,而不能只注重最终的研究成果,要与实践进行相对应的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训练计划的意义。“项目参与式”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首先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主要项目目标,其次加入相对应的理论课程,并且根据这些课程将一些真实的项目、案例融合进去,将项目任务与基础学习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个性化需求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在整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其以后真正的创业打下良好基础。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而且能够让学生自主对项目进行设计、定位、实施、完善等一系列的工作,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让大学生在训练计划中充分体验创业,在掌握理论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能够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日后自己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校方应该加大支持力度

第一,校方应该鼓励教师和相关人员积极创立创新创业项目,并全程对其负责,充分发挥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实践中的指导和教育作用。校方应该鼓励所有45岁以下,拥有创立项目资质和水平的导师以及相关人员创立项目,并每年对所有项目进行综合评比,对优秀者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发导师们的积极性。

第二,加大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当导师或者其他相关教育人员设立专项实验项目之后,学校应该先对其性质、形式以及内容进行研究和估测,如果认为其有研究价值和具有代表性之后,可以申请省级的创新创业项目。除此之外,为了加强对导师项目的支持,校方应该将所有导师的项目公布在学校网站上,由学生自行选导师和选题目。

第三,校方应该鼓励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的申报以及创立上,并将其与学科成绩和奖学金挂钩,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原则上项目的申报和参与应该以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为主,一个项目由2~5个学生组成,并且要求每个学生只能同时申报和参与一个项目;但是为了鼓励和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进行,对其训练计划的教育实践工作进行有效落实,校方和导师应该酌情考虑,在学生能力和条件都符合的情况下,根据具体要求合理选择。

第四,除了鼓励导师设立实验项目之外,校方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立题,以学生为主开展项目训练,并由导师对其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评估,对学生训练项目的开展进行针对性指导和教育。同时,为了提高创新创业项目的含金量,校方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跨专业、跨年级和跨学科合作。

(三)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做好实践工作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大力宣传创新创业计划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开展,如果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并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需要获取高校的大力支持,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做好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工作。当前,经过对以往学科竞赛的举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就能够看出,举行科学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学业学习效果以及推动学生的成长和成长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而当前,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导师没有对教育工作引起足够重视,忽视了教育的重要性,而与学科竞赛进行有效结合,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在基于导师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与学科竞赛进行有效结合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成果的展示,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在提升参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也对其他学生形成榜样和借鉴作用,以此来带动所有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教育实践工作开展并取得一定教育成果之后,高校应该将其和学科竞赛结合在一起,组织学生对所有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首先要由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并对自身的优势进行总结;其次由其他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评比打分,并由代表发表对所有研究成果的看法以及评分原则;最后,则由导师对所有研究成果进行评分和排比,并对所有成果的优缺点进行总结,针对性指导学生进行提升b]。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够将创新创业训练教育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创新实践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管理

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是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需要,体现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笔者作为地方医学院教务工作者,主要是从事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结合学校贯彻落实大创计划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情况,来谈谈医学院校在加强大创计划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一、大创计划的组织实施

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大创计划实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一)项目申报

大创计划主要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一、二年级学生申请。申请者必须学业成绩优秀、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对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具备从事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每个团队一般由3名学生组成。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院系、跨专业,以团队形式联合申报。

每学年第二学期,申请者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大创计划项目申请书,经院系审核、项目专家委员会评审,学校根据项目专家委员会评审意见,确定立项项目,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发文公布,报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备案。

(二)项目运行

获得国家级大创计划资助的项目,学校与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完成协议书;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应严格按照项目内容开展工作,项目负责人应定期或不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项目进展情况,间隔不超过2个月;学校每半年对项目进行一次评估,查阅学生实验原始数据、实验报告和文献综述等,了解项目的阶段性进展情况,定期向省教育厅和教育部汇报。国家级项目中期检查由学校组织工作组进行核查。

(三)项目验收

项目结束后,由各项目组提交结项申请、总结报告和补充材料(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专家委员会召开验收评审会,审议项目的总结报告,听取项目负责人答辩。通过结项评审的颁发结项证书。学校将定期汇总项目结项验收情况,按要求向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提交总结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

二、大创计划的教学管理

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将大创计划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开设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选修课、建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选修课,以及与创业训练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选修课程。从课程建设、学生选课、考试、成果认定、学分认定方面进行系统管理。

(一)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在学校现已开设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学校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规划,每门课程给予1―3万元的经费资助,多渠道、多途径地增加创新创业课程门数和类别,鼓励高水平教师有针对性地增开新的创新创业训练课程,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完善教学文件和实践环节,提升课程水平和质量。

(二)完善创新创业训练课程学分和成果管理办法。制定大创计划相关规章制度,对完成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给予学分认定,对取得的研究成果给予奖励。

(三)灵活学籍管理。允许学习成绩优秀、自学能力强、创新创业训练成果显著的学生,申请免修与创新创业能力训练选修课相近的专业课程,经学生所在院系认定,学校大创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教务处复核批准后直接获得学分。

三、大创计划的质量监控

(一)在签订项目协议书后,参与大创计划项目的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学好本专业课程,又要努力完成项目。项目组成员要如实书写实验日志、阶段工作总结。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或学习成绩严重下滑的学生将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参与项目的学生要主动向导师请教、定期汇报学习与研究进展情况,积极主动地参加导师指定的相关学术活动;要定期撰写科研工作进展报告,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二)大创计划项目协议书签订后,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及项目组成员原则上不得变更。若确需变更,由项目负责人提交变更申请报告,经指导教师和所在院系工作组组长签署意见后,向学校大创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学校大创计划项目专家委员会审批后,方可变更。变更后的项目组成员应履行原协议书规定的职责和义务。

(三)若项目不能如期完成,项目负责人须在协议规定的截止日期前1个月向所在院系提出书面延期申请报告,详细阐明延期的缘由,经指导教师同意、院系工作组批准后,报大创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教务处备案。原则上每个项目只能申请一次延期,且必须在项目负责人毕业前完成。延期期满后仍不能结题的项目,视为自动中止。

参考文献:

[1]王平祥,唐铁军.关于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0(3).

[2]张聪,陆国栋."质量工程"的作用、相关关系与机制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3.

[3]朱永江高校“质量工程”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1.5.

创新实践计划范文第5篇

在发展理念上,坚决奉行“专业、生态、科技、领先”;在生态理念上,始终坚持“清洁生产、环保产品、循环经济、绿色家园”,浙江皇马秉承“对社会、企业、客户负责”的核心价值观,高举“遵循循环经济原则,实施清洁生产和持续改进,生产与环境和谐的环保产品”大旗,用事实践行着自己庄重的誓言。

技术实力作后盾

传统化工企业,大多只是简单模仿它人的产品。浙江皇马则不然,它首先是一个技术创新型企业,具有年产8万吨特种表面活性剂和3万吨化纤油剂生产能力,可提供十一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的各类特种表面活性剂和化纤油剂,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特种表面活性剂及化纤油剂生产企业之一。

早在1996年,皇马就开始投资兴建自己的科研中心,迄今拥有价值4000多万元先进仪器装备的科研中心,下设表面活性剂研究所、化纤油剂研究所、分析检测中心、浙大分中心、江南大学分中心及中试试验基地,并配备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科技人员达150多人,占员工总人数的40%以上。同时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关系,聘请了国内外专家30多位,搭建起内外结合的人才网络框架体系。该中心先后被认定为省级重点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近年来,皇马已完成国家重点新产品5只,国家火炬计划5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0项,受理发明专利76项。制定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2项,参与修订国家标准2项,成为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界面活性剂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

雄厚的技术实力,是浙江皇马开展绿色生产、资源循环利用以及三废综合治理的强大后盾。

绿色生产记心中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环境质量越来越敏感。浙江皇马强烈意识到,企业若想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自觉推行绿色生产,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将企业引向生产发展、消耗减少、环境好转的良性循环。

皇马首先从绿色产品的开发入手,开展绿色生产工作。为开发系列环保型表面活性剂,实行了一整套监控措施,一方面细化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专项研究,在遇到攻关难题时,立刻聘请相关专家登门指导;另一方面对于新品反复进行“小试一中试一分析一再中试”的循环试验,直到产品完全达到标准要求,才投入产业化生产。皇马对绿色产品的定义是: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绿色环保特性,在实际应用中也同样如此。依据这一标准,皇马成功开发了无污染绿色表面活性剂,成为行业的一个闪光点。

在生产设备方面,逐步改、撤、换耗能大效率低的设备。通过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密封、双循环、喷雾式反应级数等先进工艺设备及DCS自动控制系统,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杜绝生产流程中的废气、废水及喷溅、滴漏现象,从工艺技术上保证企业的清洁生产。采取定压系统对反应釜先冲后洗再处理,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洗釜水的产生。2006年,皇马又扩建了污水处理站,使污水处理能力达300T/d。2009年,再投入4500余万元建设1200m3/d废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综合示范项目,使COD排放降至60mg/L以下,400m3/d水体的中水得到循环回用,实现了减排与节资双丰收。

综合利用重行动

基于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思路,浙江皇马重点实施了国家重点资源综合利用课题“二元醇醚清洁生产”项目。传统的二元醇醚合成工艺能耗高污染大,副产物高达30%且不能回收利用,产品成本高,无法在国际市场生存。皇马通过与浙江大学合作,对二元醇醚生产工艺进行循环化改造并建成年产2.5万吨的生产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替代进口,获绍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经过循环化改造后工艺的亮点为:以循环经济为依据,利用高效催化剂和改变反应温度及压力,使副产物多甘醇醚的含量减少50%。同时增加新工艺,利用副产物多甘醇醚合成聚乙二醇甲醚、无规聚醚和脂肪酸酯,与传统把多甘醇醚送往垃圾场焚烧的处理方法相比,不仅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仅此一项,每年可为皇马增收近1300万。

在生产特种表面活性剂过程中,皇马每年要使用环氧乙烷10万吨左右,在聚合反应中年均释放大量热量,传统做法是通过冷却水冷却后直接释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皇马进行环氧乙烷聚合反应余热利用技术改造项目,以提高循环再生率,并减少三废排量。通过技术、设备改造,把70%左右的聚合热转变成高温汽水混合物,再利用蒸汽回收压缩机将其转变为可使用的蒸汽,用以精馏车间的预热塔和油剂复配等,这样可大量节约煤耗和电耗;同时通过管网改造,建立区域水收集装置、集中中水回收池,购置冷却塔、水处理装置等,使聚合反应的冷却水同时得以循环利用。项目完成后,年可节电185万kwh,节约标煤6000吨,并节水30万吨,综合节能折标煤10227吨,年降低生产成本1005.4万元。

固本清源除三废

治标必须先治本。浙江皇马通过一系列手段,从源头上最大降低地减少工业三废的产生,固本清源,确保企业绿色生产落到实处。

为减少废水产生,首先从源头进行控制,原料包装桶要求统一交供应商回收;内部周转包装统一标识,分类管理;对回收后的产品包装桶,用真空抽取残液综合利用,再清洗。通过这些措施,减少清洗污水总量90%左右,同时创残液回收价值50万元/年左右。在洗釜水的控制上,采用特殊手段减少用水量,淘汰过去简单用大量清水冲洗的方式,改用空压蒸汽冲刷和高压水枪喷射相结合,大幅度减少吸洗釜水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