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旅游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由来与数量增长
1995年3月15日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和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通知》(旅管理发[1995]046号),决定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由此正式拉开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序幕,紧接着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1998年,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印发〈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办法〉的通知》,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验收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1999年1月,中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诞生。其后,数量急剧增加,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截止2005年底,我国已有246个城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数量已超过全国城市总数的1/3。具体数量增长与行政等级分布概况如表所示:
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整体发展简况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数量上发展比较迅速,并且不同行政等级的城市都有较大比例成为优秀旅游城市。可以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体已基本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头戏。
关于城市旅游,至今尚无一致的概念界定。但一般认为,城市旅游是指以城市为目的地进行的包括城市观光游憩、商务会展、度假娱乐等在内的一系列审美或愉悦活动。优秀旅游城市的评定要求城市的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服务、环境等旅游功能的完善。而且城市往往是一个区域的入口和旅游线路以及旅游流的集散地,所以总体来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不仅作为旅游目的地获得了发展,而且还作为各个旅游线路的枢纽促使其对区域旅游的支撑功能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现实的优秀旅游城市群体中确实还存在着较严重的城市旅游发展不平衡现象。
如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发展基本呈现出两种状况:一种是比较知名的传统旅游目的地城市(如北京、西安、杭州等)和经济比较发达的新兴旅游目的地城市(如青岛、大连、深圳等),其城市旅游发展较快,也相当成功,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另一种是一些非传统旅游目的地城市,且处于经济落后区域的城市,其城市旅游在区域内某些知名景区的带动下获得了发展,但他们仍未成为旅游热点城市(如郑州、长沙等)。这些占数量多数的地级、县级优秀旅游城市在其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常常走入一些发展误区,从而使其长期不能发展成为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他们空有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称号,却始终没有太大的旅游吸引力。这些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体的总体水平,并且不利于更好地带动中国整体区域旅游事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误区与现象
由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众多,其中副省级以上城市均已是优秀旅游城市,占城市数量主体的地级、县级城市通过评审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在这种快速发展势头下,难免会出现一些城市旅游发展误区与不和谐现象。
(一)城市旅游发展方向的目标错位现象
由于国家评定优秀旅游城市是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来打分并按其分值来确定结果的,许多城市特别是非传统旅游目的地城市、普通中小城市,为了争得和维持其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不惜把自己的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于这些死板的标准上。他们不顾自身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等客观状况,盲目按照《标准》进行大量的旅游投资与项目开发,试图得到高分值,偏离了城市旅游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城市旅游发展动机的急功近利现象
由于人们习惯认为:城市的荣誉称号越多,就表示其进步;官员为官一任,如果能为该城市多争创一个荣誉称号,就能代表其政绩显赫。于是出现很多城市为了通过旅游城市评定,就不计较长远利益影响,功利性地盲目上一些缺乏科学论证的大项目。如,到处开发旅游资源,大肆创造人造旅游资源,建造主题公园,盲目投资增加酒店、娱乐中心等等。结果不但城市的实际旅游吸引力没有因此而增加,并且造成了巨大的投资浪费。
(三)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的盲目模仿现象
国家旅游局的《标准》为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参照项目。各旅游城市在旅游发展中,其城市生态环境、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支持系统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尚可理解,但现实中的旅游城市往往习惯于引用经验和盲目模仿。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成功创新很快就会被多个城市照搬或模仿,并且可能涉及到基础设施系统、旅游产品系统、营销系统等旅游系统的各个方面。结果造成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虽然数量上剧增,但除了少数特色旅游城市特别是副省级以上省会城市外,其他的似乎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这使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成为批量生产,多数地级、县级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缺乏特色。
(四)城市旅游功能主题的模糊化现象
由于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只能源于《标准》的评定,这致使许多旅游城市只是一味参照《标准》去发展城市旅游,结果搞成了无主题、无特色的多样化发展。很多城市本身旅游资源非优,而是借助于该区域内某些景点的拉动,使其旅游职能获得较大发展,于是通过了优秀旅游城市评审。但其决策者却把该城市当成极具旅游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来开发,集中全力开发城市旅游产品,而忽视其区域旅游媒介功能。结果是城市旅游吸引力没增加,城市对区域旅游的旅游功能也没突出出来,失去其自身特色,走向平庸化道路。相反的,有些有旅游开发潜力的优秀旅游城市,如历史文化名城,却不能进行深度开发,造成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其优势不能突出,甚至出现“优秀旅游城市无旅游”的现象。旅游功能定位、发展主题的不明确是地级、县级优秀旅游城市常出现的现象。
四、政策性建议与对策
(一)评定政策的改进与完善
1.严把评审关,不求数量,但求质量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根据验收得分高低并结合对海内外旅游者的抽样调查结果评定出来的,其中有些成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标准》中的“发展健康有序;有成果;效果明显”等字眼。当初国家旅游局决定开展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初衷无疑是想通过城市旅游发展带动城市及其相关区域的总体发展。但是当其数量和比例达到了一定程度后,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质量上下功夫,使他们真正成为区域内的特色旅游城市和区域旅游发展的先锋和引导。从国家评选角度说,应严把评审关,杜绝滥竽充数。城市也应从自身长远利益出发,避免盲目攀比,要创建真正的优秀旅游城市。
2.完善评定标准,实行旅游城市星级等级制度
社会在发展,旅游也在发展,《标准》也应与时俱进。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都参与评定,并且副省级以上城市已经100%成为优秀旅游城市。如今我们看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看其行政级别,然而行政级别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城市旅游发展的真正水平和旅游吸引力。现实中很多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并不大,同时,也有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却并非优秀旅游城市。数量过多的优秀旅游城市使我们很难区分、识别其旅游吸引力大小,所以很有必要对优秀旅游城市群进行进一步的级别划分,就像星级酒店、星级景区一样,实施星级等级制度。对其城市旅游发展的品位、特色、吸引力等进行合理评价。
(二)城市旅游的特色化塑造
1.端正目标,特色发展
城市旅游发展更重要的是带动城市甚至区域旅游的真正发展,不能仅以创建和维持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为目标,而应以增加城市旅游吸引力,成为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城市为目标。这样的目标才是理性的,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发展的意义。
2.目光长远,合理投资
在现实中,并不是说旅游投资越多,其旅游业就能发展得越好。毫无特色的一些项目投资,起不到吸引旅游者的作用时,它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设施,甚至可能被荒废。只为树立形象工程的投资,即便是开始风靡一时,也很难成为成功促进城市旅游长期发展的有效投资。所以,应在对旅游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上一些有市场和长久吸引力的旅游发展项目。
3.独辟蹊径,谨慎模仿
城市旅游发展成功的优秀旅游城市很多。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因为相互模仿,而是他们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吸引着旅游者。学习经验是件好事,但一味抄袭模仿却起不到预期效果。学习借鉴的应该是基本的发展思想和策略,而具体的措施则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开展。例如城市景观的地方化,举办传统或现代地方特色的节事活动等。
4.主题明确,专而不泛
许多城市往往习惯于旅游全方面发展,结果功夫没少下,效果却不好。如今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数目剧增,除了少数大城市的旅游特色已经形成外,其余中小型城市多数尚未显示出自身的独特性。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城市要想获得城市旅游的突破性进展,就很有必要走旅游功能主题化的道路。城市旅游主题不仅可以体现在城市景观、旅游景区景点上,而且还可以体现在游憩娱乐、节事活动甚至是旅游媒介服务上。特色突出的一方面往往就可以带动整体发展。优秀旅游城市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城市旅游的主题化发展,而不是喊着特色化发展的口号,走着大众化的道路。
结语
随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数目的增加,城市旅游的发展明显出现了两极分化。大多数特别是地级、县级优秀旅游城市在走着大众化发展道路,这造成他们之间相互区别不大,各自特色极不明显。各个优秀旅游城市不应拘泥于一个空洞的称号,而应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的秉赋数量、规模、级别、品味、旅游价值和自身在区域中的旅游职能等状况积极找到适合自身的特色化旅游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体系分析[J].城市问题,2005,(5).
关键词:事件旅游;城市旅游;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一、前言
事件旅游专指以各种节日、盛事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事件的种类繁多,对于旅游发展来说,事先经过策划的事件是研究的重点,根据事件活动的性质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四类:文化娱乐型、体育赛事型、博览展会型、商务会议型。
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具有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事件旅游之所以和城市相联系,在于事件旅游资源对城市场所的依托性,以及城市旅游资源对事件旅游活动的补充性。通过城市的中介,以及事件活动的依托,事件旅游和城市旅游获得了融合的可能。事件旅游是城市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事件活动在城市旅游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积极影响
1.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为了事件活动的成功举办,各主办城市都会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增加大量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道路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活动举办期间将会带来大量的流动人口,巨大人流的疏散问题对城市的道路交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城市的交通道路设施进行全面的改造。这必然加速城市完善基础设施的步伐,据统计昆明世博会使昆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十年。
2.重塑城市的形象、品牌
城市形象、品牌是城市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城市旅游的象征,是旅游者感知、认知的印象。城市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城市作为终极目的地的城市旅游形象。城市举办事件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手段,一种策略:即传播城市形象的手段,塑造城市品牌的营销策略。举办大型活动就是目的地形象的塑造与完善的过程。同时,由于大型活动在举办期间的强劲宣传,不仅使更多更广的人通过各种媒介或实地游览对城市留下深刻印象,而且通过一幕幕生动活泼的活动场面让人感觉到一座城市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在短期内强化了美好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悉尼的“绿色奥运会”为悉尼乃至澳大利亚塑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形象。
3.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事件活动比其他形式的旅游活动对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
(1)带动旅游支持系统的完善
旅游支持系统的完善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举办大型事件所带来的巨大投资规模效应,极大地改善了举办地旅游基础设施硬件的建设,促进了旅游业的进一步成熟与发展。雅典奥运会期间,希腊的旅游接待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希腊政府原先一些限制饭店业发展的政策被取消,新增四星及五星级酒店床位5000多张,原有酒店也得到了改善和维护。同时,为了迎接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对旅游业从业人员进行大规模的礼仪、外语等知识的培训。雅典奥运会前,除对旅游业人员和志愿者进行培训之外,对一向名声不佳的雅典出租车司机进行了礼仪训练,提高了出租车司机的素质。
(2)增加城市旅游吸引物,丰富城市旅游资源
城市中的自然资源、人文和社会资源具有一定的旅游吸引力,是城市旅游发展的基础。然而,在旅游者日益偏好动态性、参与性、体验性旅游活动的今天,单纯静态吸引物的旅游吸引力正逐渐降低。因此,参与性强、丰富多彩的事件活动成为了城市旅游吸引物体系中的一种新类型。它的出现增加了城市旅游吸引物,丰富了城市旅游资源,实现了城市旅游资源动、静的完美组合。
(3)促进旅游产品系列升级
首先,在事件活动策划阶段,针对即将到来的大量游客,旅游部门精心设计和开发具有浓郁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系列。完善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旅游产品,即使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旅游部门也完善和提升了本地的旅游产品系列。
其次,在事件活动结束之后,利用已有的资源,包括设施资源、人脉资源、环境资源等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商务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悉尼在奥运会后会展旅游持续增长。按会议数量计算,悉尼从1999年的排名第7升到了2000年排名第4,超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旅游目的地。同时,由于这种会议旅游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澳大利亚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
(4)调节淡旺季结构,使淡季不淡
当前有一个问题在困扰着某些旅游地,那就是如何使旅游淡季的客源照样充足。事件活动中除文化娱乐型季节性明显之外,其他三种类型如体育赛事型、博览展会型和商务会议型季节性较差,一年四季都可以举办。其原因在于展会旅游和赛事旅游专业性要求较高,以专业人士及受兴趣影响的观众游客为主要目标客源,对闲暇时间充足度要求不高,很多情况下是与参与者的业务、工作、兴趣特长等结合在一起的;同时,受气温条件影响也较小。
三、消极影响
我们在充分肯定事件活动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消极作用,即事件活动可能会对目的地社会造成消极影响,主要包括:
1.非受益人群生活受损
(1)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一个城市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当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就可能影响到环境的均衡。事件活动期间,大量的人口将涌入举办地,对城市的交通、垃圾处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形成压力。
(2)影响居民的福利。事件旅游者在目的地的一系列活动都要占用当地的设施,一些事件旅游的举办地可能是贫穷地区,为了接待游客,当地政府可能拿出一部分资金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可能会减少本地居民的福利,游客还会给目的地带来噪声污染,减小他们的生活空间。
(3)事件活动期间,举办地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由于大量的投资刺激了消费,使举办地可能会出现市场上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是与事件直接消耗的产品及相关的服务业方面的集中大量消费。同时,大量游客涌入目的地一些特有的产品也可能因为游客的增加造成了需求的增加,从而出现产品缺乏或价格上涨,损害了当地居民的利益。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可能出现通货膨胀。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其旅馆、旅游、食品价格上涨近3倍,引起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强烈不满。
2.低谷效应
国内外举办事件活动的案例告诉我们:事件活动的举办通过直接投资对旅游业发展拉动越大,在事件活动投资期结束(通常在事件结束后)对主办地的旅游业带来的冲击越大,这就是低谷效应。以澳大利亚为例,在2000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旅游住宿业供给量比1999年同期增加3%,但包括奥运会主办城所在地的新南威尔士州也出现了出租率下降,说明对奥运会旅游需求效应的预期高于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旅游需求在奥运会举办的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具有暂时性,在对旅游饭店等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不能以奥运会“20天”的异常旅游需求作为依据,而是应根据旅游业的长期发展进行投资。
3.挤出效应
事件旅游的挤出效应是针对事件活动主办地在事件活动筹建阶段和事件活动期间对旅游活动的挤出。挤出的旅游者包括:(1)参加与事件活动无关的会议、展览等商务旅游者。(2)由于筹建和举办事件活动而放弃到主办地旅游的普通旅游者。例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使悉尼市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的国内过夜旅游者总数和国内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比1999年分别下降1.6%和1.4%。(3)主办地居民外出旅游以逃避事件。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第一次出现了“反旅游”的问题,即大量的居民为躲避大规模人流,纷纷逃离所居住的城市。
参考文献:
[1]罗秋菊.事件旅游研究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2(9).
[2]潘文焰.上海大型活动旅游现状和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5.
[3]邹统钎.奥运会的旅游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4).
[4]沈雪松.算算日本世博会的明细账[J].国际市场,2004(3).
[5]李玉新.节庆旅游理论及青岛市节庆旅游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3.
[6]张鲲,史兵.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通货膨胀及控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2(22).
关键词 科技旅游旅游资源 “旅游即城市” 科学文化素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知识层次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对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观光旅游或者简单的吃喝玩乐型旅游已不能满足要求。科技旅游作为一种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和休闲性为一体的新兴旅游形式,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逐渐成为现代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成为各国、各地区争相开发的一个朝阳产业。
科技旅游是将科技与旅游有机结合的一种高层次文化旅游类型。它以“科技”为旅游吸引物,通过科技推动旅游,通过旅游传播科技。科技旅游的主要形式包括科技场馆游、现代科技园区游、教育科研场所游、古建文物遗迹游、自然景观科考游等。我国的科技旅游随着20世纪后期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华西村和广东省农业科普旅游的出现而逐渐兴起。进入21世纪后,国内各地陆续开展了科技旅游的开发与推广。例如,北京以中关村为中心推出包括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电脑网络、航空航天、能源交通、气象地质、环境保护、古代科技在内的多条科技旅游专线。南京钢铁总公司推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旅游。浙江秦山核电公司推出“电科技游”,中科院科学国际旅行社推出科学考察探险旅游等。目前我国各地科技旅游产品开发正在起步且发展势头良好。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力发展科技旅游,对提升城市旅游功能、促进我国旅游产业转型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1 大力发展科技旅游的意义
国家旅游局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世界旅游强国的发展目标,江苏省政府明确提出201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旅游强省的发展目标,苏州、无锡等地方政府也提出要建成国内外著名旅游强市。在当前我国旅游业正从观光型向复合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型时期,各地区在推进传统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当地科技旅游资源,开发科技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科技旅游,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城市旅游产业结构调整
科技旅游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有利于推进城市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和产品档次,延长旅游产业链,培育旅游产业群,提高城市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旅游综合效益,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2有利于推进“旅游即城市”战略
旅游业是城市的“窗口”和“名片”。科技旅游有利于推进“旅游即城市”战略。使旅游发展与城市科技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融为一体,有利于宣传当地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新科技成果,优化城市旅游环境,打造城市旅游特色,增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提升城市形象及知名度。进一步发挥旅游产业在整个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拉动作用,实现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的完美结合,实现城市科技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3有利于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科技旅游将旅游与科技有机结合,集科学性、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有利于拓展科普教育的领域,在寓教于乐中普及科学知识,获取科技信息,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尊重事实、鼓励创新的良好风尚;有利于增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有利于市民了解现代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有利于增强旅游者的科技意识、节能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2 促进城市科技旅游发展的若干建议
2.1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教旅游场所
加强城市科技旅游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旅游景点和场所,使科技旅游成为当地的“城市名片”。
例如,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发祥地,发掘、保护、修缮和开发好无锡地区众多的工业遗址,对于传承工商精神、彰显城市特色、弘扬地方文化具有深远意义。建议打造无锡民族工业发祥地旅游品牌,利用茂新面粉厂旧址修建“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利用永泰丝厂遗址建立“无锡丝绸博物馆”,整合多家纺织厂遗址建立“中国纺织博物馆”,利用大窑路窑群遗址建立“古窑博物馆”。同时,利用尚德太阳能、无锡小天鹅等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科技含量的企业,大力开发现代工业科技旅游,并将科技旅游纳入具有旅游价值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将开拓农业生态科技旅游与解决“三农”问题、增加社会就业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创新相结合,按照“规划、规模、规范”的要求,整合和发展特色农业生态科技旅游,实现都市农业旅游新突破。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点建设。充分挖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科技含量,科学利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展科技旅游。例如,针对无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议将鸿山遗址公园建成能与兵马俑、三星堆媲美的世界一流公园,打造吴文化发源地品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中国乡镇文化博物馆、中国泥人博物馆、古运河博物馆、阳山地质遗址公园等。
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与科技旅游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省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科技旅游活动;利用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开辟科学实验室、发明创造工作室和科技作品陈列室;加强各区、街道科技特色场馆建设,避免科技场馆内容雷同。
2.2加强科技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教旅游服务水平
从事科技旅游的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接待质量,而接待质量直接关系到科技旅游产品的寿命。科技旅游要求导游或讲解员具有丰厚的专业科技知识,能准确传递科技信息,回答游客的各种提问,让游客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又要求他们具有高超的讲解技巧,能将复杂玄妙的科学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此外,还要善于营造生动活泼的讲解气氛,并能示范或指导游客进行一些动手型的操作实验。
鉴于科技旅游中科技知识的专业性。专职导游需经科技专业知识系统培训后上岗,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技能,促进科技旅游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同时,建议聘请知名专家教授、老科技工作者担任旅游项目的科技指导,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导游。聘请相关专业大学生担任志愿者。这样更有利于准确传递科技信息,准确解答游客提出的各类与科技有关的问题。
2.3开展科教旅游资源与产品的系列化开发与营销
大力推进与科技旅游相关的科普创作活动,组织专业人员对所在地科技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研究,编写和开发相关科普类说明书、手册、书籍、光盘、旅游指南、旅游纪念品等,向游客免费发放或供游客选购,形成有利于科普宣传的“后旅游效应”。将科技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有机结合,打造“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体系,形成旅游产业链,进一步提高科技旅游活动的经济、社会效益。
创作一部介绍城市地方历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目或宣传片,将观看宣传片和剧目演出纳入旅游活动项目,将城市历史和文化以生动的形式介绍给国内外游客。例如,无锡市可充分整合该地区独有的锡剧、吴歌、道教音乐、惠山泥人、锡绣、宜兴紫砂陶艺、手工刻纸艺术、无锡纸马、无锡竹刻、宜兴梁祝传说、民间传统舞蹈男欢女喜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剧目或宣传片,每晚向来锡游客免费演出和播放等。通过这一活动,让游客对旅游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
在面向其他地区争取客源的同时,要加强本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配合一年一度的科普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推介和组织市民参与科技旅游。将科技旅游与学生春游、秋游相结合,提高春游、秋游的层次、意义和科技含量,形成当地较为稳定的科技旅游市场。开展网络旅游宣传与推介。建立旅游景点与游客的网络互动交流平台,拓展游客反馈意见的渠道;开设旅游项目的网上预定等服务。
关键词:宜宾;低碳旅游;必要性;建议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自然变化引发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成为全球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为全球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重点,随着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低碳”概念正逐渐影响着人类的各种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正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碳减排的双重压力,而旅游业作为绿色产业,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宜宾市位于川滇黔结合处,川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是一座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城市,污染型企业较多,长期的不沽生产方式和特殊的盆地地形,导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宜宾市在2004年,连续两年被列入十大空气污染严重城市。为此,宜宾通过各种措施改善宜宾的污染问题,要彻底改变宜宾市环境污染现状,实现清洁生产,低碳旅游是宜宾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十年的努力,宜宾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依托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取得迅猛发展。近两年来,针对宜宾市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不足、市场吸引力不强,政府已出台优惠措施,吸引企业投资旅游作为突破,以规划引领发展,招商推动建设,开发打造景区,服务创造环境,形成了多方合作的市场运作旅游发展新格局。宜宾市在2014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共计256.05亿元,同比增长22.6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达256.02亿元,同比增长22.70%;共接待国内游客2 822.2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8%,其中一日游达1 975.57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人天数累计达4 148.69万人天。
一、低碳旅游城市
所谓低碳旅游,就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树立低碳意识,将各种旅游消费行为的碳排放量控制在合理水平,尽量减少碳排放量的一种新型旅游消费模式。换句话讲,低碳旅游是一种倡导低碳饮食、低碳住宿、低碳旅行、低碳游览、低碳娱乐、低碳购物的旅游消费活动,而贯穿其中并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旅游者的低碳意识和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配合。
蔡萌、汪宇明在《低碳旅游城市: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标杆》中,对低碳旅游城市的内涵做出了界定:低碳旅游城市是指基于“减排、微排、中和”的技术经济原理,在充分揭示和认知城市“碳源、碳汇、碳流”机理和现状的前提条件下,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与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三低三高”要求,全面改造和提升旅游城市的旅游业能级和质量水平,促进城市成为生态宜居、产品供给低碳化与体验环境畅爽的新型旅游城市;此外,其著作还认为需要从制定低碳旅游城市的指导原则,培养低碳旅游城市示范点,刺激低碳旅游城市和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二、宜宾建设低碳旅游城市的必要性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l号)中明确提出:“推进节能环保,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支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合理确认景区可容流量,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旅游业本身属于低碳产业,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碳排放主要来游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宜宾旅游业围绕生态宜宾、绿色宜宾,大力设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宜宾其他产业相比污染排放、资源消耗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相对较少。但这并不能表示宜宾旅游业是“零碳排放”产业。由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有着高度的关联性,并伴随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旅游业整体也产生了大量碳排放,对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空间的潜力。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研究表明,2009年,来源自旅游交通和住宿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 192 Mt和284 Mt,旅游业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具有5%的责任。
三、宜宾低碳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低碳旅游技术门槛高
低碳技术的运用是实现低碳旅游重要基础。使用生态能源和节能环保能源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而宜宾旅游业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很难实现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再加上许多旅游设施与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与利用不足,不仅增加了旅游业的运营成本,也增加了碳排放量。
(二)低碳旅游意识薄弱
宜宾目前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未能把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作为出发点来发展旅游业。因此,低碳意识的加强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对促进宜宾低碳旅游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游客是低碳旅游的参与者,低碳旅游的理念虽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实施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因此,游客在观念上的转变还需要较长时间。
(三)旅游产品开发滞后
虽然宜宾市已经开发了一些旅游产品,但大部分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在对低碳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及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在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珍贵旅游资源的损坏与浪费,破环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都导致了景区在实施低碳转型过程中受到阻碍。
(四)专业管理人才紧缺
宜宾市现阶段发展低碳旅游,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缺乏相应的低碳旅游专业人才,旅游景区发展低碳规模缺乏规范化的推广机制,同时,企业的低碳化管理模式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部分。
四、宜宾市低碳旅游城市发展建议
(一)低碳旅游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主要可以从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几个方面入手。餐饮方面,迎合游客对天然食品喜好的消费心理,向游客提供绿色食品、生态食品,开发本土特色的餐饮产品,食用旅游地生产的食物,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方式减少碳排量。住宿方面,让旅游者做到低碳住宿,尽量自带洗漱用品而少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盟洗用品;加大对森林旅馆、农民家庭旅馆等生态旅游住宿产品的开发建设力度,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交通方面,要求旅游者做到低碳旅行,尽量采用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旅游企业应结合景区实际建设自行车旅游专线、以石油、液化气等为燃料的绿色观光车旅游交通线路等。购物方面,多购买旅游地的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惠及当地经济,减少当地居民为谋生而砍树、采石等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旅游者尽量自带水杯,少买瓶装水,抵制过度包商品等。
(二)低碳旅游交通线路的构建
低碳旅游交通线路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完善景区间的交通线网和相关配套设施,通过通畅便捷的交通网络将各景区景点连成线,结成片,形成圈。在旅游景区之间建立旅游大巴专线,积极引导广大游客采用旅游大巴有秩序地进出各大旅游景区,针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旅游景区,限制或者禁止游客开私家车进入,在各景区之间结合实际构建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旅游专线,减少碳排量。
(三)加强低碳旅游宣传力度
通过宣传将低碳旅游信息传递给旅游者,加深游客对宜宾低碳旅游的了解,达到目的。可由宣传部门利用旅游网站设置低碳旅游专栏,让广大游客加深对低碳旅游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低碳旅游观念。也可在旅游景点设立宣传标语引导广大游客树立低碳旅游观念,在旅途中实行低碳旅游方式。
参考文献:
[1]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25(1).
[关键词] 奥运赛事 旅游城市 商业服务业
奥运会作为节事旅游活动的典型范例对国家社会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社会人文的推动与促进,国家国际影响力的塑造与提升等多方面均会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为期七年的准备工作更使奥运举办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质量改善、公众服务完善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和长足的发展。旅游,作为奥运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奥运举办的赛前、赛中、赛后都呈现出较大的市场价值,体现了节事活动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从整体塑造了城市旅游的发展模式,规范了旅游业的经营运作,提升了邻近区域的旅游目的地影响力,具有明显且长期的宣传效力。本文将以北京奥运为例,总结在奥运对北京旅游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力,分析北京奥运会对其他奥运举办城市的借鉴价值和对国内其它旅游城市开发及规范的示范作用。
一、对旅游城市规范商业服务业的借鉴
旅游活动中的吃、住、行、游、购、娱涉及到旅游城市的餐饮、饭店、娱乐等多种商业服务性部门,所提供的商品具有典型的服务性商品性质,包括明显的不可储存性、生产与消费同步性、无形性等特征,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和较大的需求弹性,相关部门的行业规范和品牌提升对于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具有显著的作用。在以奥运赛事为契机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北京于2005年正式《北京市商业服务也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商业服务业的标准化措施对城市旅游规划发展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1.提高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及不同业态的规范化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商业服务业规范发展水平,实现标准化、个性化服务体制,制定具体行动标准,实现有标准可依,按标准操作。对服务业商业所涉及的大型商场、超市、小商品市场、餐饮企业、美容美发业、摄影业、旅馆业、洗染业的硬件设施设备及服务设定具体项目标准,优化消费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分类调整,综合治理,实现相关部门的达标升级,推动行业部门的健康发展,提高整体服务水平。2005年,北京市商业局组织制定、修订《商业服务业标准化工作资料选编》以及《零售业促销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照此对行业整体进行升级改造、规范整顿,使同类性质服务部门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彰显其个性特点。
2.注重提升细节规范,提高消费便利程度,充分完善消费环境。包括对服务人员进行行为规范、服务态度、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及督导,研究制定员工行为礼仪规范,明确员工仪容仪表、服务礼仪等基本服务行为要求,通过评奖评优的方式对在各个方面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奖励和表彰。对服务硬件设施的设置采用标准化要求,如研究制定大型商场超市购物环境规范,提出卫生间、试衣间、橱窗设计、灯光照明、室内温度、背景音乐的具体要求,着重解决购物环境中的细节问题。同时,加快推进商业服务业无障碍建设,在主要商业场所增加设立无障碍设施,加强服务人员语言交流沟通能力,大力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利用多种渠道充分提供消费服务信息。如北京市“北京商业服务网”、“导吃导购网”的开通,《北京西餐指南》、《北京特色商业》、《北京商业购物线路图》等资料的编制发放,改善社区商业服务环境,为居民创建便利快捷的消费条件。
3.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创新改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产品,促进商业繁荣。商业联合会及行业协会通过具体活动的宣传作用扩大相关部门的社会影响力,拉动客源消费市场,面向社会开展行业特色评比活动,如举办具有较大范围影响力的特色购物节、美食节、西餐文化节,“百家特色店”评选活动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北京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等;依据国际CBD、RBD的建设标准,促进重点商业街区的升级改造,如王府井、西单、前门和大栅栏等;对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北京古巷、胡同在保留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规范商业运作,打造极具特色的城市游憩商业区,实现差异化经营,突出经营特色,如什刹海、烟袋斜街、南锣鼓巷、观音堂画街廊等;积极引导老字号的发展,构建舆论、中介、政策支持体系,重点推进传统老字号改革、调整,深化老字号企业股份制改革,支持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品牌建设。
4.树立行业典型,完善监督监管体系,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形成社会影响效力。充分利用媒体的舆论导向宣传作用,对符合标准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零售、餐饮业进行宣传,建立有效激励与大众监督机制,通过对“达标百货商店”、“无冒充专利示范店”、“品牌连锁洗衣店”,一、二级餐饮服务店等具有标识企业的评选及宣传。根据各行业的服务及生产标准设定具体的监督体系,如:编印《安全生产规定》、《北京市商业零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解读》、《北京市餐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解读》、《北京市商业零售和餐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实现安全标准到细节,牵头监管到部门,配合群众调查监督办法,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标准,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包括食品卫生、产品质量、消防设施、服务设备卫生,价格安全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体系。按照工作展开的程度合理设定具体计划,分三个阶段分步完成对商业服务业各个部门的规范调整,实现短中长期目标相结合的有效行动方案。
二、对旅游城市环境保护建设的借鉴
奥运城市绿色环境的营造对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将起到较为长远的影响作用,北京“绿色奥运”口号的提出,使其在城市规划、居民、行业建设、工程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规划和宣传。“绿色”理念的提出对旅游可持续发展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对旅游城市环境的开发塑造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其具体措施包括:
1.合理规划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对固体废物实行科学管理,防治交通污染,优化水环境。扩大北京城区绿化面积,开展万米大绿地、500米见公园绿地、街道道路绿化、阳台屋顶绿化、墙体垂直绿化、见缝插绿等重点绿化工程,合理利用有限及闲置空间进行绿化覆盖,彻底改善北京整体绿化环境。旅游城市的空气指数为衡量其城市环境的重要标准之一,打造国际化的旅游城市品牌,北京从工业污染防治着手,如:停产重污染工厂,对高能耗、高污染的工厂企业实行搬迁调整。同时注重新无污染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解除污染源问题。运用水资源保护新模式,建设清洁小流域,对村庄污水、垃圾实行集中处理,针对河道进行生态整治,对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实行固体废物合理管理,对其进行无害处理,实行市区垃圾分类收集。防治交通污染,优先考虑扩展公共交通系统,通过票价优惠的措施鼓励市民积极乘坐公交出行,扩大地铁网络化建设,加强地铁的使用,减少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实现公交和出租车的更新换代,采用无污染的天然气、欧III标准柴油以及双燃料车,动员市民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上措施使北京环境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提升,城市污水处理率提前一年达到奥运指标:
引自: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环保工程技术,推动旅游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奥运筹备过程中众多具有明确环保思想的工程技术运用对旅游城市的基础建设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包括:节能工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光热系统、热泵技术、节能照明控制系统、先进节能门窗和护结构保温等技术的应用;水环境保护工程,如:中水利用、雨洪利用、节水设施(安装红外控制、节水洁具、延时开关、无滴漏龙头,洗手盆、小便器、蹲便器采用感应式冲洗阀等)。通过各项科技工程的应运直接保障了旅游城市环境长期的优质化,对旅游城市在城市设施改造、城市建设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
3.积极开展奥运环保活动,树立旅游城市居民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持续影响效力。城市环境保护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市民的配合和保持,从宣传舆论角度、社会媒体方面对其进行环保意识的提升,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理念,以上举措对促进旅游城市优质环境的建设和维护有着直接重要的意义;北京开展对旅游各项产业的环保规范以及评创活动,如:2006年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全市星级饭店开展争创“绿色旅游”饭店活动等,为旅游业树立了环保的思维理念;同时,各种大型企业宣传旅游思想,通过硬性指标和奖励鼓励办法促使其开展环保活动,履行旅游环保措施,如:在奥运筹备过程中,一些赞助企业在各自的领域承诺做好保护臭氧层的工作,包括大众中国、可口可乐、麦当劳、海尔等。
4.根据城市环保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政策条例及宣传材料,保障环保计划有“法”可依,保障各项环保措施的履行。旅游城市环保的具体开展需要明确合理的计划及具体的保障章程,根据各个城市自身的环保现状,从具体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环保政策及措施。北京从绿色奥运宣传资料和相关政策办法出台两方面促进环境保护的顺利开展。制作的绿色奥运宣传材料包括:《国际奥委会体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指导手册》、《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环保指南》、《福娃环保宣传招贴画》等;相关政策办法包括:《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2006年行动计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节能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北京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能源发展与节能规划》、《北京市清洁生产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
三、对旅游城市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的借鉴
旅游城市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是其城市化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也是旅游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对提升旅游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幸福感的营造对旅游城市的整体氛围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推进旅游城市休闲产业建设,营造城市休闲生活氛围,对于旅游城市品牌的塑造至关重要。北京在奥运筹办过程中贯穿了“人文奥运”的指导思想,对城市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及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有较多的可借鉴之处:
1.加大旅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活设施条件,充分利用奥运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丰富休闲活动内容。奥运会的筹办为北京居民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活休闲娱乐设施,涉及到城市以及周边居民的业余生活的方方面面,奥运场馆赛后可作为百姓健身、游乐场所,奥运场馆在修建过程中就考虑到了赛后的再利用问题,因此多将其修建在居民生活区附近以及各大高校内,在比赛后满足社区及高校的体育及休闲活动需要;新建全民健身工程,推行郊野公园、环城游憩带以及文化广场建设,利用公园等空间资源,新建一批面向低收入群体的露天剧场;增添大屏幕等一批装点城市环境的文化景观,满足游人休闲游憩、文化娱乐等需求,同时,公园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于民。开展众多活动丰富城乡居民生活。具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如下表:
来自:奥运官方网站
2.完善社会保障结构,针对特殊群体实行具体保障政策,平衡旅游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主要表现有:一、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截至2006年底,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604.1万人、679.5万人、482.2万人、465.3万人。二、实施“一老一小”医疗保险制度,对社区医院常用药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的管理办法。三、在全国率先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困难家庭子女受教育权得到保证。五、实施“名校办分校、名校办分院”,让更多市民分享优质的教育和卫生资源。通过以上各种制度保障措施全面城市及周边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从而为旅游城市的“友好居民”形象打下了良好基础,成为旅游城市热情好客,积极相应城市旅游开发关键要素之一。自2001年至2006年,相关指标提升具体情况为:
来自:奥运官方网站
3.促进旅游城市无障碍建设,提高城市国际化接待水平。在城市建设方面推行无障碍建设,设计适合各种人群使用的规范城市基础设施,如地铁站升降电梯的设计,残疾人通道的设置等。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城市需要在各个细节方面进行充分的设计和完善,围绕奥运建设,北京在科技研发、体育运动、标准化建设等多方面与国际社会开展广泛合作,北京作为奥运承办城市,承担着接待国内外众多官员、游客和体育运动员的责任,因此,在细节化规范方面有着独到的经验。健全城市的信息化体系,运用多种语言综合服务,满足不同国家旅游者的各种咨询需求,提供可靠有效信息;引入国际标准,按照国际旅游城市标准化指标具体规范城市建设细节问题,如对住宿、商业服务、图形符号和导向标识等实行国际标准化规范,与英国标准协会开展交流合作,建立完善的国际旅游城市规范标识体系。
四、对旅游城市区域互动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的借鉴
1.旅游城市的建设需要利用周边整体环境的拉动,区域旅游的互动发展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北京奥运自筹办以来,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京津冀三地在交通体系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积极展开合作:通过对区域路网体系的建设促进了城际之间的交流,方便了旅游者的出行,客源之间的相互动效应明显;调整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建立商业信息共享,规划互补、监管互认、应急互助等体系,保证多方工作的全面顺利进行;以区域为单位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对核心地区的环境维护和周边地域的环境改善,有效阻止了城区间的相互污染现象,使区域大环境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贯彻国家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想,实现通过节事旅游的举办和旅游城市的建设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口、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北京在奥运筹办期间,围绕奥运筹办和首都经济发展开发岗位,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促使城镇失业人员就业,鼓励单位招用城乡劳动者,鼓励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实施就业援助制度,促进困难全体就业,不断完善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制度;城乡协作,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出台鼓励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办法等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建立和完善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服务体系,开展社区和村的就业服务工作。
五、对推进旅游城市精神建设的借鉴
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精神文明建设对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城市品牌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展现旅游城市的精神面貌可以为旅游者树立了良好旅游目的地形象,城市居民作为旅游城市的重要元素之一,直接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居民素质,友好亲切的目的地居民形象对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以及扩大旅游城市的影响均有显著影响。北京在塑造旅游城市形象上推进“五大文明行动”,开展“迎讲树”活动,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教育、居民礼仪教育实践、文明模范人物评选等提升城市文明礼仪度;加强监督考察,制定有关标准和考评细则,如市城管执法局建立了由城市奥运者和城管队员组成的“纠正不文明行为联合宣传检查队”,采取以教育劝阻为主、执法罚款为辅的联合执法模式,使乱吐乱扔等不文明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道德培训,树立榜样标杆,展现服务文明新风貌,促进了旅游城市良好形象的树立。
综上所述,奥运从多方面、全方位促进了旅游城市的开发建设,“一个事件改变一座城市”,北京在奥运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通过分析奥运举办城市对旅游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可以为今后的奥运举办国以及旅游城市建设提供诸多的实际案例和规范标准。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典范,在商业、环境保护、社会公共服务、区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诸方面的经验结合历届奥运会对旅游城市规划的实际案例,将成为旅游城市建设极好的参考样本,为我国旅游城市的国际化、人文化、现代化发展提供典范。
参考文献:
[1]李威黎晗:(2007). 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取得明显成效; 奥运官方网站
[2]北京市政府(2005).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3]北京奥组委(2006). 北京绿色奥运,2006/07; 奥运官方网站
[4]李 威 黎 晗:(2007). 奥运筹办工作促进北京科学发展; 奥运官方网站
[5]李 威 黎 晗:(2007). 奥运申办6年来北京经济快速发展惠及人民; 奥运官方网站
[6]李 威 黎 晗:(2007). 北京奥运显著替身北京国际化水平; 奥运官方网站
[7]李 威:(2007).奥运筹办惠及人民,多措施促进北京城乡劳动者就业; 奥运官方网站.
[8]李 威 黎 晗:(2007). 北京奥运显著提升北京百姓生活品质; 奥运官方网站.
[9]童曙泉(2007). 奥运筹办成果惠及人民,筹办“绿色奥运”让市民宜居北京; 北京日报(2007/11/28)
[10]李威,黎晗(2007). 北京坚持以人为本,市民共享绿化成果; 奥运官方网站
[11]奥运筹办成果惠及人民,市民文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北京日报(200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