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教育改革措施

农村教育改革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教育改革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教育改革措施

农村教育改革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农村初中物理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72-01

一、我国农村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现状

1、物理教学受到特殊地域性的影响

由于农村中学通常在后勤这块做的比较差,如一些学校没有学生宿舍楼,即使有宿舍楼也是条件比较差。许多学生没有办法只有选择走读或寄宿在附近亲戚家中,许多学生在往返学校的时候花费了较多时间,且花费了学生大量的精力。其次是农村各种生活设施较为落后,商品经济也不发达,进书店、图书馆、上网等都较为不便,因此当学生想查阅一些参考资料也比较困难。

2、物理教学质量受学校教学设施的影响

我国农村的现状是总人口多、地域广、学校服务面积大,通常为每个乡镇一个或两个初中,导致班级人数众多,甚至挤得密不透气。这样一来严重影响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尤其是物理课程,任课老师通常会顾及不周,且物理课程经常需要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由于农村中学很少会配备物理实验室,许多实验都需要在教室中进行,这就需要将实验仪器带到教室,如天平、一些简单的电学实验仪器等都需要带到教室中来,由于学生多,经常出现教室吵翻天,实验难以进行。另外许多农村中学由于经费不足,实验仪器老化陈旧,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教学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

3、物理教学质量受师资力量的影响

虽然我国现在高等教育培养出不少的具有高学历的教师人才,但当今我国农村物理教学还是处在较为低下的水平,这是因为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们根本就不愿意留在乡村,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即乡村没有吸引力留不住人才。有些乡镇中学由于教师资源稀缺,许多物理教师也要作为数学、化学等课程的任课教师,甚至是让语文教师来带物理课程,这样一来必定会影响初中的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是许多学校根本就没有配备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师,都是由物理教师来兼任,顶多全校配一个物理仪器管理员,这些不利因素均会影响到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我国农村中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接受物理课程的教学,物理对于学生来说还很陌生,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来引导学生的物理学习,物理课程的内容都是研究生活一些常见的现象,包括热、力、声、光、电,这些生活现象如果老师用心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其实也是比较容易入手。

2、用实验来加深理解

物理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对学生来说如果实施的好那是非常有趣的,当然农村中学可能在资源方面较为欠缺,但只要人肯想办法,很多东西都是可以通过一些土办法来进行弥补的,生活中很多小器具均可以用来作为实验演示,例如,在进行大气压的实验时,笔者通过用一个小盘子和一个面盆,在面盆里装满水,然后将盘子扣入水中,此时将盘子往上提,会发现很吃力。这样一来将学生的积极性给激发出来,让他们充分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进行结合。

3、教给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虽然初中物理课程的知识点都是相对来说较为固定的,但物理课程的知识点的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导致其在命题上可以与生活紧密联系,变化万千,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这些综合能力。

创造性思维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首先是"发散法",即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尽量提出多种可能性的猜想,并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其次是"换元法",即让学生灵活的转换影响现象的诸多过程的一个,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思路。再就是"转向法",就是让学生在思维进入围墙后,要及时知道回头,因为可能那条路走不通,需要进行思维转换。最后就是"择优法",引导学生用心思考,寻找到最有的解决方案。在实施新课改计划的时候,教师应该尝试将一些试题改成验证性实验,允许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器材来完成验证,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由于我国教育一直处在应试教育的阴霾下,想一时迅速跳出应试教育的范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作为教师应该以国家政策为方针,坚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把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学效率相结合,适当布置作业,且作业的范围要深思熟虑,要有创新精神,做到题不在多,在于精,既让学生跳出题海,也可以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正元.物理演示实验与自制仪器[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8

农村教育改革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教学 现状 改革出路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于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所存在的矛盾进一步得到缓解,对于促进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整体水平,提高农村学生语文基本素质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相比于城市初中生语文教育水平来看,还存在着许多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普及与推进,不符合当前语文教育需求。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 初中语文教学观念滞后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强调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应掌握的一门工具。语文学好了,就掌握了打开文化科学知识宝藏的钥匙。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局限在识字、阅读、理解层面上,而没有把重点放在学生智力的开发、想象力的培养、人文素质的提高上。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师中,中文专业本科

毕业的教师很少,许多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走上讲台,从事语文教学。目前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教学生识字、解词、语法修辞、总结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而不注意探究课文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人文素养。这样的语文教学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熏陶学生的情操。

2.师资力量不充足

虽然,我国一直大力提纲到西部贫困地区支教,这一举措对我国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偏远山区的师资力量有所缓和,但是总体看来,其发挥的效应远远不能解决当前农村中学多存在的师资矛盾。而相当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许多支教的农村语文教师专业水平不足,师资力量欠缺,而另外一方面师资人才的流失也是一大矛盾,许多城市单位高薪聘请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初中语文教师,使得许多本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流失,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师资力量不充足。

3.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不高

语文素养一词的正式提出主要是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所提出来的。概括的讲它主要是针对语文教学的目标与新课程教学理念所提出,符合当前教学形式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是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即写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除语文课本知识需要具备的能力。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教学层面往往提留在课本教学知识上,教学内容和策略往往局限于书本,局限与背诵、熟记等。

4.教师对素质教育改革并不了解

虽然我国整体上素质教育改革已趋于成熟,得当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实施。但是相对于较为落后的农村初中来讲,其普及力度和普及面都还不够。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仍然沿用老套的教学思路去开展教学教学活动。新思维、新理念都很难渗透到教学中。这致使我国农村素质教学改革步伐很难跟进,形成了恶性弊端。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进措施

要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整体步伐,提高我国中学生的整体教育水平,就必须立足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现状,进一步推进改革措施,以提高我国农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增强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水平,以适应新时期时代的发展。

1.加强初中教育资源的整合,充实初中语文教学师资力量

在初中校舍调整布局的过程中,要整合语文教师资源,尽量将中文专业毕业的教师回归到语文教学中来,充实初中语文教学的师资力量,加强语文教研室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研活动,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研水平和业务水平。

2.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

依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理念和业务能力的培训,使语文教学回归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轨道上来。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学观念陈旧,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的教师过少的现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给予学生给多自主性的空间,使其在教学中能得以施展自身的才华,是当前农村语文教学中应当解决的问题。初中生正处理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习惯十分必要,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人喜欢,进行个性化的针对培养,多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渐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思维,通过一系列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体验,逐渐培养他们语文运用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整体语文学习素养。

4.开展读书活动,不断充实初中

农村教育改革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研制质量;主动适应;内外环境

一、提高新课程研制的质量

1.重视新课程实施条件的地区差异

新课程实施的路径是由国家级实验区向省级实验区过渡,最后在全国推广。同一个课程方案,对于不同的实施者或在不同的条件,很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发展水平之间、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课程实施的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不必划一,应该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不同类型的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学校,应在实施的进程和水准上提出不同的、有差别的要求。

2.加强新课程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教育改革方案的可行性问题涉及社会为教育改革提供的各种客观现实条件。新课程方案的实施除了要考虑其必要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外,还要论证其可行性。教育改革方案的可行性问题,首先应考虑该方案实施要求的条件是什么,然后考虑社会能够提供的客观条件如何,再进一步对二者进行比较,就可以判断这个教育改革的可行性。无论是改革方案的要求,还是社会所能提供的条件,我们需要着重考虑制度环境、成本效益、师资力量、技术条件等因素。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可能制定出合理、可行并能有效实施的课程方案来。因此,新课程在推进时,应注重可行性论证,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实施的可行性。如若不注意农村教育的现实情况,把部分学校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作为榜样在全国推广,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很容易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态势。

3.听取来自农村学校一线教师的意见

各级英语课程改革调查组和研究员应深入农村学校,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弄清一线课改现状,获取课改真实资料,倾听教师对英语新课改的认识和困惑,了解教师实施新课程面临的问题和需要及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在搜集第一手鲜活材料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决策,采取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改进举措。

二、引导教师主动适应新课程

1.提高农村教师对教育变革的心理承受力

教师自身应自我调适,形成对课程改革的积极心态。教师应调整认知偏差,努力在真正领会的基础上认同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不可逆转性,以理智宽容的心态看待新课改进程中暂时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正确对待自身素质的缺失,以主动积极的态度适应新课改。

2.教师应主动提高专业素养

教师应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外,还应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再次,强化自我发展意识。教师应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审视、批判与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自身的发展意识必须仰仗外界的各种支持。

三、改善新课程实施的内外部环境

1.改革农村学校管理体制

要使英语新课程在农村学校顺利实施,必须打破农村学校传统的管理制度,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农村学校领导应在生活中给予教师关心、爱护和帮助;在教学中赋予教师更多的自和自由度,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在工作中正确对待教师的缺点和错误,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新见解,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在这种民主的、和谐的氛围中生活与工作,教师便会产生主动积极适应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的愿望。其次,应构建发展性教师考评体系。具体来说,在考评中应重视过程评价,对教师的教学、科研过程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在评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督促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在考评内容上,应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应予以考虑。

2.关注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尽量缩小城乡差异

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和城区相比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一是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专业教师少;二是农村小学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较差。这是现实中的现实,我们应正确面对这一现实,最大可能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一是积极建设城乡教师相互交流的平台,给乡镇小学的教师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二是多和其他县市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其他县市英语教学比较成功的农村小学的经验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成绩,从而实现城乡教学和谐均衡发展。

农村教育改革措施范文第4篇

一、引言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此,本文拟就我市××镇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在××市××*区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走访了××镇的八个村和多所学校查阅了大量资料和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还跟25个老师、区教育局领导和分管文教的镇领导进行了个别访谈。我通过同农民、教师、村镇干部、教育局有关人员等阶层交流,初步了解了目前南康教育现状和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试图通过了解、分析这些信息来寻找一条符合农村尤其是北海南康镇发展现状的教育之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有的地区甚至还是以原始的手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大多数农村人口继续快速的增长,经济又非常落后,贫穷和由此产生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愈来愈大。总之,人口压力大,文盲率高,卫生条件差,交通等基本设施缺乏,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普遍情形。

农村教育尤其面临严峻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关于教学硬件: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民众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约,南康教育基本硬件设施仍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其落后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房屋陈旧。因为南康镇方位偏僻,面积大,而人口分布不均匀。小学一般是村属小学,规模小,在校学生数量大都不超过300人,少的甚至就一二十人。因而村里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到这些学校来建造校舍。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学校房屋得不到修整翻新,才出现了我们走访时的破败景象。

第二,学校体育、娱乐设施简陋。一般中小学的体育设施仅限于一个劣质篮球场(有的中小学篮球场地是的土地)及一些歪倒不堪的双杠,水泥乒乓球台而已,至于娱乐设施则更谈不上。

第三,教学设施欠缺。据走访观察,除个别学校外,南康大部分学校基本教学设施缺乏,而幻影灯,电脑等教学设施更是严重不足。

二、关于教育收费:

收费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农民对教育收费问题反映强烈且众说纷纭,使教育收费变得错综复杂。

本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5%的民众表示教育负担沉重,需要借款供小孩上学,50%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但占家庭开支的比例较大,仅有25%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且占家庭收入比例少。我个人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南康镇人民收入状况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其二,教育费用的确有过高嫌疑。据黄鹂窝村一村民反映,其孩子五年一期的学费竟高达500多元。当然由于去年税费改革,政府免除了教育附加费,使得学费相对以前有大幅度的下降。如黄洞乡元冲村一村民家有两个小孩,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一个上小学二年级。前年两小孩的学费总共为670多元。而去年两人学费仅为360元。但仍有一些群众反映,尽管中小学学费有所下降,但对于贫困村(如黄鹂窝村、火甲村、雷田村等)而言,支付起来仍感吃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发展南康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而收费问题之所以错综复杂,是因为民众对现行教育收费制度持怀疑态度,认为有乱收费现象存在。统计结果显示:大约37.5%的民众认为现在学校乱收费现象十分严重,46.4%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现象存在,但不多。仅17.9%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的现象极少。从这些统计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民众对教育收费的不信任和不理解。一是民众对教育费用的名目及相关数目的不了解导致农民怀疑教育费用的合理性,甚至以偏概全,只要学校收费就认定为乱收费。一是部分学校的确有乱收费的现象存在。从学校收取学杂费来看。××小学五年级期末考试费21.4元,××中心初中二年级期末考试费用为32元。而在走访的众多村中,仅有大塘村村民反映乱收学杂费现象有所收敛,平时很少收费,期末考试费用为几元钱。正是因为考试费用高,一些学生因此而不参加学校考试。版权所有

学杂费的收取无序及相关部门对费用缺乏统一管理或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部分学校对规定落实不到位是造成乱收费现象的主要因素。

三、师资现状分析:

据调查,目前南康师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在××镇的偏远地区,如里三塘村、里头塘村、龙门村等,教师资源缺乏严重。从一教师处得知,三塘中学师资缺乏,学生总数600多人,而教职工总数仅为29人,由此而出现一些小学教师任职中学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般中小学教师被要求同时从事多门课程的教学。如里头塘村某老师要教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多门课程,几乎每天要上6节课。然而一个人精力有限,一个教师从事如此多门课程,工作时间过长,难免会出现缺乏耐心,责任心大打折扣的情况,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其二,教师流失严重。造成教师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工资问题。在××镇即使从事小学教学工作达二三十年的老教师,工资也只有500-600元,并且12个月的工资还要被扣掉一个月。工资水平极低,尢其与市区的教师比工资相差太大。据调查,三塘中学教师工资加奖金总共约八九百元。而市区中学教师工资达一千五百元左右。因而许多乡下优秀教师流向工资更高的学校,这些教师的流走造成的目前镇中小学师资力量下降,总体教学质量更呈逐年下降趋势。

再由此,在教师间就形成一种观点,到乡下中学就教只是一个“镀金期”,很多教师只是将其看成一种往上爬的阶梯,因而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教师不是全心搞好教学,而是满门心思寻求调迁机会。教师如此,又怎能提高教学质量呢?

第二,乡镇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黄洞乡中学男教师27人,女教师仅2人(且是近两年才分下来的),这也成为乡镇学校留不住青年教师的原因之一(错,女的多)。

其三,教师素质存在一些问题。据一些教师及村民反映。现在初中教师的学历一般是大学专科或师专函授。但也有些特殊情况,如有一人小学毕业后就接父亲的班来教小学。

当然,学历不是本质因素,但教师素质却能反映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学水平。由于本地教师培养不足,大部分教师来自较远地方,居无定所,责任心不强。有部分教师更是聚赌成风,既影响社会风气,又影响学生成长,给教育体系带来了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关于学生流失现象:

目前南康镇学生流失现象严重,调查结果显示,南康镇中某班初一入学时62人,进入初三时只有29人;三塘中学初一100多人,初三时只剩下30人,失学率高达50%-60%(除去中途转学学生)。农村学生流失现象是多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大量家长外出打工,小孩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更有些家长目光短浅或局限于经济原因,即使其孩子未完成九年基本义务教育,仍强迫其孩子外出打工,剥夺了孩子受基本教育的权力。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学习意识缺乏,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我个人认为这些学生中途辍学是因为面临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三方面的压力,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或机会。

与此同时,大量优秀小学毕业生被招到一、二中附属中学,致使南康中学生源质量下降再加上中途转学的中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因而出现了南康中学高中上线率逐年下滑的现象,这一结果又影响了教师教学热情,形成恶性循环。

五、关于教育管理体制:

现行教师应聘制从大局上看的确有利于教育业的不断进步。但面对南康经济现状,面对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欠缺的局面,南康教育能否在应聘大潮中站住脚实在令人担忧。据调查,南康镇中小学校长任期一般不超过三年,在校长任职期间,改革措施得不到彻底贯彻,从而大大影响学校建设。要改变这一现状,镇中一教师明确表示应该实行校长任期制。的确,实行校长任期制即将校长任期定为4-5年,是避免校长经常性流动给学校带来影响的较好方案。任期制给了校长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改革,从制度上保证了其改革措施的连续性。然而要突破教师流失这一瓶颈问题,在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同时,学校还应建立教师奖惩体制,成立教师评定委员会,综合教师一年来工作情况,通过严格的审核,由监督体系对教师作出综合评定,并由此决定教师奖罚金数目。这样可调动教师积极性,使其更专心投入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从总体来看,要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四制改革”是指“教师聘任制”,“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考师制”。四制改革有利于优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质量,它从教师责任环节来抓好教育改革,表明了改革的方向,只有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力实施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版权所有

六、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据一些教师反映,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了,但目前仍是一句空话,而教育本身已误入歧途,功利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到只有通往大学的独木桥上,葬送一大批本来在其它方面可以大有作为的人才。

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思想道德教育没引起足够重视,以致当地一中学竟被当地民众称为“培养流氓的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低,一些学生毕业后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吃苦耐劳的教育应成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农村人走向社会极其重要的非智力财富。但调查显示,现时期青年身上明显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精神的严重缺失。多重社会因素酿成了许多青年过强的依赖心和惰性。对于自身教育已极大落后于城市的农村,再失去吃苦耐劳这一宝贵的精神资源,若干年后,农村又将走向何方呢?因此,吃苦耐劳教育势在必行,全面提倡吃苦耐劳精神,以期达到这一传统美德的生生不息。

三是心理教育施行的刻不容缓。就现状来看,南康中小学在学生心理教育的环

节上极其薄弱,根本没有形成心理教育体系,而一般学生没有什么心理承受能力。事例是令人心寒的:社内村一女孩仅因家长骂了几句便服毒自尽了。这的确需要我们深刻反省一下我们的“教学成果”。当前很多青少年把生命当儿戏,根本没有体验到生命的美丽和短暂,要么庸庸碌碌虚度一生,要么走入极端。而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便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而非乐观积极地追求生活。于是很多青年甘愿自我沉沦。在家庭教育不合理这一大前提下,学校教育更应承担起它的使命,通过心理方面的良好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尤其在农村,心理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

农村教育改革措施范文第5篇

 

摘要: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课改意识逐步增强,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等多种教学途径,促进农村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提高,尤其是听说能力从过去的哑巴英语逐步过渡到了学生敢说想说的良好效果。然而,这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如何使学生的英语达到更高的水平,如何在新课程下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教学等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英语教学 因材施教 教学反思

 

一.当前农村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说:“课改没必要,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会做题,在考试时候能考个好成绩就行了。”这可能是许多老师心里的共同想法,导致改革的效果不好。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中许多人尚无主动参与新课改的意识;一部分教师在新形势下仍无动于衷,学习意识、研究意识淡泊;还有部分老教师仍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等现象。农村不少英语教师,经历着一个由好奇,积极尝试到失望,力不从心的过程。有近一半的教师还是“课本本位”,而非“学生本位”,课堂教学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应试出成绩。几乎所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有2/3的时间是在讲解知识点,教师过度侧重对单词用法的讲解而忽视词汇在语言中的实际运用,课堂上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时间很少,老师常用机械操练取代学生的真实交际。即使给时间学生操练对话,大多数老师开展的pair work和group work都不具备交际意义,而仅是一种变相的机械操练,并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尽快形成一套适合学生实际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大多数老师认为学生不能配合教师授课活动是阻碍这一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绝大多数老师用中文上课,或者是一句英语一句中文,语音语调不标准。教学手段主要还是“chalk+blackboard”的形式,录音机有使用,但缺乏多媒体教学,其中极少数老师从未接触过多媒体。由于教师教学方法过于机械,学生或朗读,或做题,或回答问题,有些学生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在课堂上各干各的,有的发呆,甚至闲聊,而教师忽略学生的反映,按着既定的教学步骤往前上,导致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越拉越远。

(三)多数老师上课时“包办”一切,课堂上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45分钟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就像被老师操纵的机器,机械地跟着。有些优秀的老师,能稍微渗透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对学习策略的指导极少。

 

二.原因分析

(一)   应试教育的强势地位

 追求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以及教师评价机制由应试主导的现实,使得新课程的理念和举措受到了顽强的抵抗,这种抵抗有时是显性的,有时是隐性的。首先,就农村学校而言,无论管理者多么开放,但在公众面前必须保持一个底线,那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于是,学校层层下达升学指标,分数成为衡量教师业绩的唯一标准,这对学生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这种状况农村教师感受最深,如不改变,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有效实施新课程恐怕很难。其次,由于书面考试操作简单,从显性的公平来说更易被公众接受,社会和家长均希望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正是由于社会和家长的压力,正是在这样的评价标准导向、督促、激励之下,疲于应付的英语教师们很难有精力、动力去创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参与课程开发、从事教学研究——消极应付新课程可能是他们必然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即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

 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明显是升学及其考试机制的改革未能与课程改革同步。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相应变革,如考试机制等,然而,我国的现实状况却是,与新课程实施相匹配的许多措施改革滞后,致使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时困难重重。

考试作为一个指挥棒,对于新课程实施已经构成一个巨大的羁绊与束缚。正如我国一些有见识的课程研究者所提醒的那样,只要国家的中考、高考仍然保持原来的取向,学校、教师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

(二)   教师培训效果欠佳

教师培训质量或效果是影响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培训作为一种外在的指导,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使他们初步了解并认同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意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但具体培训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对新课程适应性、胜任力的提高,甚至影响了他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在教师培训的方式上,专家们更多采用讲授、报告或讲座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简便易行,但却忽视了教师作为学习主体和实践主体特有的经历、兴趣和需要。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专家一再倡导参与式培训、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和观摩以及行动研究等,但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专家讲授或讲座仍是主流。

(三)   教师心理不适及压力过大

教师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超负荷的工作量、学历提高的需求、对专家指导的渴望、对培训内容与方式的不满,使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处于一种高压力且矛盾的状态中,阻碍了他们对新课程实施的热情和投入。这种矛盾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自我否定产生的痛苦感。新课改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发达国家或我国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为借鉴而在全国推广的,这势必使农村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新的教育理念、课程观念、改革举措与传统的、教师们已习以为常或根深蒂固的理念、观念、举措等形成了一定的、甚至是巨大的反差,要求他们迅速“转变”,立刻“适应”,马上“胜任”,这意味着以前熟悉的许多东西要被抛弃、被否定,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自我否定”的痛苦感。这种痛苦感如不能有效调适,教师们便会产生对改革的消极心态,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其二,自我素质欠缺引起的焦虑感。新课改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处理学科内的综合知识和跨学科的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驾驭多种教学方式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然而,当许多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深切地感到自身素质与之相差甚远,难以适应改革的种种要求时,便会产生无助感、焦虑感。其三,新型师生关系引发的不适感。我国传统教育在师生关系上以“师道尊严”为本质特征,而新课改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为本质特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新课改的重要举措之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学校中,由于教师、学生、家长及学校管理人员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存在一些认识上或行为上的偏差,教师有时得不到学生及其家长起码的尊重,致使一部分教师因觉得“不公”而产生对新课程的不适感。其四,相互矛盾的现象带来的茫然感。新课改的总目标是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实现从关注知识掌握向关注学生和谐发展的转变。但从当前的实践看,“新课改开展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也抓得扎扎实实”。这种两手准备的现象在农村学校比比皆是。由于英语在升学考试中的重要地位,这种现象在英语教学中表现得更为充分,在农村小学更甚。英语教师不知是应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尽快适应,还是固守原有的应试考试技巧应付升学,因而产生了无所适从的茫然感。

 

三.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及改进

(一)提高新课程研制的质量

1.重视新课程实施条件的地区差异。新课程实施的路径是由国家级实验区向省级实验区过渡,最后在全国推广。同一个课程方案,对于不同的实施者或在不同的条件,很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发展水平之间、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课程实施的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不必划一,应该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不同类型的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学校,应在实施的进程和水准上提出不同的、有差别的要求。

2.加强新课程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教育改革方案的可行性问题涉及社会为教育改革提供的各种客观现实条件。新课程方案的实施除了要考虑其必要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外,还要论证其可行性。教育改革方案的可行性问题,首先应考虑该方案实施要求的条件是什么,然后考虑社会能够提供的客观条件如何,再进一步对二者进行比较,就可以判断这个教育改革的可行性。无论是改革方案的要求,还是社会所能提供的条件,我们需要着重考虑制度环境、成本效益、师资力量、技术条件等因素。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可能制定出合理、可行并能有效实施的课程方案来。因此,新课程在推进时,应注重可行性论证,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实施的可行性。如若不注意农村教育的现实情况,把部分学校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作为榜样在全国推广,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很容易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态势。

3.听取来自农村学校一线教师的意见。各级英语课程改革调查组和研究员应深入农村学校,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弄清一线课改现状,获取课改真实资料,倾听教师对英语新课改的认识和困惑,了解教师实施新课程面临的问题和需要及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在搜集第一手鲜活材料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决策,采取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改进举措。

(二)引导教师主动适应新课程

1.提高农村教师对教育变革的心理承受力。教师自身应自我调适,形成对课程改革的积极心态。教师应调整认知偏差,努力在真正领会的基础上认同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不可逆转性,以理智宽容的心态看待新课改进程中暂时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正确对待自身素质的缺失,以主动积极的态度适应新课改。

2.教师应主动提高专业素养。教师应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外,还应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再次,强化自我发展意识。教师应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审视、批判与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自身的发展意识必须仰仗外界的各种支持。

(三)改善新课程实施的内外部环境

1.改革农村学校管理体制。要使英语新课程在农村学校顺利实施,必须打破农村学校传统的管理制度,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农村学校领导应在生活中给予教师关心、爱护和帮助;在教学中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在工作中正确对待教师的缺点和错误,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新见解,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在这种民主的、和谐的氛围中生活与工作,教师便会产生主动积极适应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的愿望。其次,应构建发展性教师考评体系。具体来说,在考评中应重视过程评价,对教师的教学、科研过程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在评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督促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在考评内容上,应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应予以考虑。

2.关注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尽量缩小城乡差异。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和城区相比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一是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专业教师少;二是农村小学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较差。这是现实中的现实,我们应正确面对这一现实,最大可能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一是积极建设城乡教师相互交流的平台,给乡镇小学的教师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二是多和其他县市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其他县市英语教学比较成功的农村小学的经验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成绩,从而实现城乡教学和谐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