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教学改革

信息化教学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化教学改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化教学改革

信息化教学改革范文第1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广泛的应用在生活、经济领域中,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计算机教学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也对计算机教学引起了高度重视,但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信息化;计算机教学;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对策

计算机教学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时代,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加强计算机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中等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计算机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并且把考试作为教学成果的评估体系,计算机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教材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效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任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大纲设计不够灵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

1.1教学教材设计不合理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改革要求,计算机教学改革注重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实践性、科学性,当前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虽然某些中等职业学校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更新了教学内容,也对教材内容做了一定的调整,但是还是没有充分体现计算机的新技术、新软件。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合适的教材对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选择的教材不能体现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特色,计算机教学改革注重新技术、新软件的应用,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一系列教材理论知识较多,新技术的应用也没有充分体现在教材中,若采用这样的教材,学生只是学到理论知识,而应用方面的知识不能得到充分掌握。

1.2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由于计算机教学注重的实践操作,只有通过动手操作并结合理论知识,学生才能充分掌握计算机知识,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由于教学资源不足,导致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甚至有的教育工作者把实践教学课作为其他科目的教学,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计算机成绩的提高。

1.3学生自身存在不足

由于计算机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仅要充分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也要熟练操作计算机,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对实践教学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只注重实践操作的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导致学生不能有效的完后实践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对计算机教学逐渐失去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不实用,毕业后,学生在社会中不能运用到这些知识。

2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措施

2.1明确计算机教学目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基础,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包括网络管理员、广告设计制作、平面设计师等,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注重人才的培养,确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对于网络管理员的培养,注重网络操作系统的学习,并熟悉计算机网络组成与维护等知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网页设计制作,注重SQLServer、JavaScript等课程的学习,从而培养网页设计师、网络维护人员。

2.2注重计算机教学课程的改革

随着新技术、新软件的不断涌现,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熟练操作办公软件,例如Office办公软件,同时注重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教学,计算机网络涉及到网络的安装与调试,硬件维修与维护、网页设计等教学,其中《计算机组成与维护》是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开设《计算机组成与维护》课程,也应开设《Photoshop平面设计》、《SQLServer数据库》、《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以面向市场为依据,注重实践型教学工作,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针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学校应注重计算机网络安装、管理、维护等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对计算机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与检测,从而培养专业的网络技术人才。计算机教学应向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采用重技能、重理论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

2.3注重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计算甲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等职业学校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应落到实处,在教学之前,教师应做好教学课件的准备,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同时设计的教学内容应简单明了,生动形象。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图文并茂的教学模式,并且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进行交互式教学,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另外,学校应开设网络教学系统,如网络选修课、网上考试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就能更进一步的了解。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同时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网络专业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教学,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窦红 单位:巴州红旗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李靖.基于区域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王磊.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2.

信息化教学改革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原则;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会计行业处于动态变化中,与先进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教育领域进行会计信息化改革已成定局。近年来通过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方面有了一定的实践操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

一、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符合当前企业对会计专业的基本要求。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实现了会计信息数据的资源共享,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例如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核算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来实现,依据核算结果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总体来看,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理论知识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有效整合。从学科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化并不专属于会计领域,它所涉及到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可以说,会计信息化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是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管理知识、数据库知识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信息化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受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影响,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也处于动态变化中,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规范制度等方面。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的更新必然会造成会计信息化规范制度的变化,随之就是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动态变化,这也是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难点所在。

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目标

会计教育改革和会计行业环境、市场环境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对整个会计工作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束缚力”。会计人才是为会计市场提供服务的主体,因此,会计教育改革应当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通常情况下,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要求是比较苛刻的,而这也是会计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会计人才标准已经不再适用,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国际接轨的意识,还应当熟练掌握信息操作技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传统会计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会计知识运用不成熟,会计教学创新势在必行。会计教学创新的重点在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现代化会计市场提供综合性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人才力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而这也是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三、我国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现状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在会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发展还不均衡,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对信息技术与会计教育的融合也会有阻碍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课程设置与信息化发展要求不一致

我国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规划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电算化以及会计应用软件介绍,这种教学设计模式是典型的学科课程模式。该模式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较为注重专业知识的逻辑属性,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变化及其发展,对理论教学效果的提升意义较大。但是,学科课程模式对学科知识的全面性要求较高,更多的偏向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同时与其他学科之间处于一种“分离”状态,对会计理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例如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会以会计软件系统模块教学为主,造成学生基础课内容在专业课程操作中“无用武之地”,对会计软件、办公软件等应用不熟练,审计、财务分析以及财务决策等方面能力水平不高。另外大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根本不明白会计软件开发以及基本原理,参加工作后专业技能表现不尽人意。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信息化环境不一致

通常情况下,我国大部分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同信息类课程处于分离状态,特别是在教学内容方面,信息技术、会计专业知识各自形成“教学孤岛”,融合性较差,教师依照教材进行内容讲解过程中,不能直接将会计基础理论与信息处理进行直观化的呈现,这样一来,部分学生会认为会计学科与信息类学科联系不大。另外,受到传统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会计专业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现代化信息手段应用较少,大部分教师主要还是通过“口头传授”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即使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了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但是其背景仍旧是单机应用,涉及到网络环境的比较少,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同时对学生会计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提升也会产生阻碍,学生在今后就业过程中专业优势不突出。

(三)教材与信息化环境不一致

现阶段,会计教材内容更新速度缓慢,所包含的有效信息内容也比较少;部分会计专业教材内容过于简单,与实际情况联系不大,同时在实践应用中价值也不高;专业能力不同的教师,在进行教材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学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材施教情况不容乐观。另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软件开发者只会提供一些基本的演示软件,与会计专业教学相对应的教学管理软件比较少,同当前信息化环境的要求存在出入,基于这一情况,必须对一些陈旧、落后的教材内容删除,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技术来加大对CAI课件与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调动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会计信息技术的推广创造良好的基础。

(四)师资力量与信息化环境不一致

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会计信息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尤其是现阶段,信息技术瞬息万变,会计学科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会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除了要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然而目前,这样综合型的教师比较少,导致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会计内容与信息技术脱轨,学生将会计专业与信息技术分离开来,这对特色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建设和发展十分不利。

四、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会计学科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尤其是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融合越来越紧密,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此,做好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至关重要,同时对我国会计信息化学科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符合会计信息化根本目标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为管理服务。在我国参与全球经济越来越深入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局限在国内企业之间,同样国外企业对国内企业及市场的冲击也不容小觑,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作为一个综合性、系统性以及复杂性的工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价值链中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每一个要素对经济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信息化也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企业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突出表现。因此,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方向的确定也应当以此为依据。会计教育改革必须以会计理论为基础,结合会计专业的市场发展趋势制定创新改革重点。在计算机的发展和推动下,当前会计专业工作更趋管理化,单纯的信息处理只需依靠计算机就可以完成,而会计人员主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预测、决策、分析以及控制等多个方面。另外,审计工作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影响作用逐渐下降,当前注册会计师的主要工作是开展管理咨询、纳税咨询、资产评估等方面的业务,与过去相比,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具备会计技术方面的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而这也是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必须依从会计市场及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影响。另外,学生要对信息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如信息化要求、发展目标等,这对其进行会计信息化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倡导会计管理服务。

(二)遵循发展的观点

会计的出现与生产活动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实现对生产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会计应运而生。21世纪是全球经济时代,传统的有关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用,创新势在必行。在信息技术引领下,会计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成为了发展的必然。会计信息系统实质上是反映和管控企业等组织的经济活动,由多种程序、方法和技术构成的,依靠会计人员实施管理行为的,对生产经济活动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的综合性系统。在会计逐渐向国际化、生态化、服务化、技术化等方向发展的趋势下,必须实施改革来提升国家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提升会计新服务的人性化和有效性。目前,信息的采集已经解决,但是信息的处理仍有待改善。企业为了谋求发展,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必须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来预测企业今后的发展。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作为信息化时代的系统性工程,是以事实为基础的,改革效果在短期内并不能完全显现出来。针对这一情况,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应当对会计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会计信息化改革目标、具体内容、措施等来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同时保证改革的前瞻性,做到与时俱进。

(三)体现会计职能

现阶段,会计职能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对经济形势的反映、对经济过程的控制、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对经济发展的预测、对经济成果的分析、对经济决策的参与,其中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然而通过对一些会计“大事件”的分析发现,这两个方面的职能最为薄弱。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会计教学核心的转变。当前会计教育的核心已经逐渐向财务战略、企业战略方向发展,在会计道德方面的教育比较缺乏,同时受到教师专业水平不均衡的影响,学生对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到位,理解不透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职能的发挥产生了阻碍。特别是在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育潜在的风险越来越大。据统计分析发现,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率逐年下降,注册会计师人数增加不明显,上述这些现象都说明会计教育人才缺乏,而这种缺乏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综合素质能力水平也普遍较低,基于此,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以会计职能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满足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在与信息技术融合背景下,会计学所涉及到的管理内容更加丰富,管理理念更加先进。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应当以此为基础,增设与管理能力相关的课程,提升学生会计信息处理能力,为会计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会计信息化建设必然会导致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信息数据在网络的传输等,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监督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教学改革中也应当给予一定的重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教学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会计学科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信息化时代的基本要求。而传统的会计教学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上,与当前的会计信息化环境不相适应。基于此,进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以当前情况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顺应会计发展潮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钟铃.高校会计信息化理论教育教学研究———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6,(03).

[2]赵金芳.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6,(03).

[3]赵玉阁.中职本科一贯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探讨———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4]范海敏.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以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为例[J].经济师,2016,(11).

信息化教学改革范文第3篇

1.对技工类院校会计理论课的影响在技工类院校传统会计教育上,会计理论课主要以会计基础、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小企业会计和税法为主,以教授学生学会计算会计核算“借”“贷”,填写收、付、转、记账凭证,填写账簿、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为主要目的。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到来,会计课堂逐渐由书本转向互联网络。例如在教授会计核算时,不再侧重于要求学生计算繁冗的数字,而是把重点放在要求学生学会把数字输入电脑,套用公式,使得会计核算转向自动化。

2.对技工类院校会计实操课的影响在技工类院校传统的会计实操课上,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在结合会计实务的课程上,以强化会计核算“借”“贷”,填写收、付、转、记账凭证,填写账簿、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点钞为目的进行。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除了要进行基础的实操课外,更应该学会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例如用友ERP-U8软件的使用、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等等。

二、在会计信息趋势下需要进行的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职业岗位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我国当前的会计职业教育现状,特别是技工类院校的会计教育,基本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在会计信息化的大趋势下,要使得技工类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成为能真正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新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对会计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1.构建新的会计教育课程体系

(1)在会计信息化趋势下的教学必须以信息化作为课程体系的灵魂,结合传统中的优秀课程,吸纳新的信息化课程,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建立严谨、科学的课程体系。以会计基础、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小企业会计、税法和审计课程为基础,以计算机对跨管理、电算化、审计、企业资源规划课程为主干,分层次、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2)丰富和扩展实操教学内容。会计实操课除了要更好地掌握会计实务中的会计核算“借”“贷”,填写收、付、转、记账凭证,填写账簿、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点钞外,在会计信息化趋势下应该建立起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校外专业实习、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丰富和扩展实操教学内容和项目,向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现代会计实务、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提高动手能力的第二教学场所。例如在实操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按照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手工记账、录入凭证、登记账簿和会计报表。之后,再让学生运用会计计算机知识,使用用友ERP-U8软件进行会计核算,从凭证的录入、计算、自动登记账簿到最后生成会计报表。让学生从计算机上体验到会计工作的便捷与乐趣,并自然的与手工操作进行比较,了解区分两者在同一会计实务上处理流程的差异。

2.专业教师队伍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知识经济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条件。技工类院校的会计教学要改革,这就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知识面有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通晓计算机。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专业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面临知识老化、陈旧的尴尬局面,实操技能不强。鉴于此,大力加强专业教师的知识培训,及时、充分地开展教师新技术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是实现会计教学改革的中流砥柱。

3.加大硬件设备投入

信息化教学改革范文第4篇

作为老师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教学思路,传统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已经很难适应学生的发展,而且相对于以前的学生来说,现在的学生因为接触到的东西变多了,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教学难度,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以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对老师的教育的方法进行改进。本文将以信息化技术作为研究对象,阐述如何在建筑专业的讲学中加以应用,以此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建筑专业教学;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而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开发,也让我们的生活变的多姿多彩起来,科技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因此教育同样需要迎合时代,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借用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信息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具有互动性,以网络作为媒介我们可以变得更加的方便,而在教育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同样有着非常好的作用,本文将对应用方法进行论述。

1信息化技术的概念

新的教学时代已经到来了,师生教学也受到了创新科技的影响,让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让信息科技可以快速的进步。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网络程度、数位程度、虚拟程度非常高的信息化环境里面,所以使用新媒体科技实现以学习者作为核心,对科技和教育资源进行整理和结合,使科技进入到教学活动里面,以此来达增加学习效率的结果,而这种情况已经演变成世界各国对教育的改革,让教学质量特岛提高。很多的高校、高职院校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网络,让网络媒体形成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现如今,信息科技已经充斥在整个社会中,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娱乐上面都会使用到信息科技,信息科技已经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了。创意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这种的教育方式下,也会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的融洽,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创新程度同样非常的高。而且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思考方式和创造动手能力,而且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不断对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同时在课程内容的设定上同样要选择更加合理更具有代表性同时还能吸引学生注意的课题,还要将信息科技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使学习更加愿意参加这种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并且可以更有兴趣的去学习。

2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教学中应用的特点

将网络与课堂相融合想成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从网络、多媒体、课堂三者之间通过取长补短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因此也会有很多的特点。首先,在教师讲课期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需要直接的交流,同时也会出现全部依靠网络起到师生交流的目的,这就会和传统课堂直接传授知识以及传统网络教学中全部通过远距离教学的方式有不一样的地方。其次,网络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同时使用,就不会出现学生直接离开传统教学方式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这种网络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对网络教学课程逐渐的认识,还能让多媒体在表现力方面变得更加完整,同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实施掌握相关的优点。最后,我们还要重视反馈的结果,同时加强实践。因为课堂的改变所以需要学生做一些网络方面的作业,可以将学生好的作品在网络上进行展示,不仅可以鼓励学生,还能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对优秀作品进行评价。这时候老师的角色也要发生改变,以前的好事很多时间都是在督促学生引导学生,这样会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惰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下,老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力,亲自动手完成目标。而且通过网络可以很好的起到很好教学效果,比如老师在讲解一些建筑结构的时候就可以将一些著名的建筑直接播放给学生,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

3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教学改革中应用的策略

一节完整的在线课程要用到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课程内容,因此课程的制作费用相对来说比较的昂贵,但是混成学习可以灵活使用现有的实体教材和网络方面的一些资料,这样可以减少教材的设计时间,同时还能减少成本,所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益而且还能提高效率。所以在线学习的优点是大家都看的到的,但是有些学生还适应原来的教育方式,很难进行转变,最起码短时间很难,所以当这些学生单独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因此老师要求这些学生计算机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出现学习效果不佳。所以,固然可以将技能学习目标使用在线学习的方式进行组合学习,这样在学习效果上往往出现出人意料的情况,在进行这种方式之前,首先老师需要在思想上有一些认识,网络学习确实有好处,还有优点,但是网络只能当做是学校教室的延伸,不要认为网络将代替教学,进行这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工作,最大的原因是想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时候,可以更加的容易,在同样的时间里面,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如何让学生具备科技信息工具的应用素养与能力,以迎接终身学习及信息时代的挑战,教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改革以往主干设计课教学教师—学生一对一的封闭教学方式,同时又改变传统的建筑教育“师徒制工作室”模式。依托由各专业教师和外聘建筑师、规划师等组成的优化的教师群,通过师生共同工作完成设计课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既符合建筑教育的特殊规律,又创造一种开放的“师徒”关系、开放的教学环境和开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扩大他们选择教育信息的范围和交流的机会。此外,全面建设开放的教育环境和技术知识支撑体系,重视开放体系所依托的基本条件。开展与国内外建筑界、建筑教育界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广泛交流;通过国际互联网使学生广泛采集各种信息,通过学校、学院内联网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了解相应课程的全部内容;建设建筑技术媒体化空间实验室,采用直观、可演示、可操作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相关技术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4结论

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充分与合理的应用,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易于老师因材施教,师生在课堂有更多互动,老师能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手段,除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动力,还可以促进教师努力提升职业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宗晓倩,汤慧芹.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探索[J].科技资讯,2015(28).

信息化教学改革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医学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

一、高职基础医学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基础多样

当前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式多样化,学生来源路径广。以我校为例,生源约三分之一来自普通高考招生,一半来自“3+证书”招生,剩余部分来自“三二分段”考试和自主招生。学生来源不同,学习基础也不尽相同,普遍存在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普遍薄弱,需要自我补充大量的相关基础知识才能够理解和掌握医学类的知识点的特点。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不强,学校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往往只愿意学习感兴趣的知识点或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对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理解不够,学习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甚至抵触学习理论知识。

(二)高职师资欠缺

当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呈现三级分化的态势,一部分来源于中专学校升格,一部分来源于企业引进,另一部分则是应届的年轻教师。年资高的教师大多是中专升格后遗留下的老师,他们教学经验特别丰富,但是对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掌握可能有限。年轻教师虽然易于接受各种信息化技术,但是对传统教学法的应用经验需要进一步强化[2],如何应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有效授课,成为高职医药学类师资队伍亟待解决的重点。

(三)课程内容艰深

基础医学类课程是奠定临床医药技能的基石,偏重概念和机制,理论性强。从教学内容来看,《病理生理学》课程涵盖了大量的病例,抽象的知识点繁多,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化学、物理和生物等理科知识作为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往往会出现“学生难学,老师难教”的弊端。同时,以往的教学中出现的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难以将病理生理的机制规律转化为疾病诊断的技能,这也是《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信息化教学改革就是合理使用移动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改善教学效果,培养专业技能。如何将信息化教学的技术手段合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让信息化教学的观念普及到课程体系构建中,是本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二、《病理生理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依据高职课程教学特点,我们选择的教学方式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是帮助学生理解的手段,并通过多实践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在“发热机制”的教学模块,发热是重点掌握的一个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发过热,学生已经理解了体温和体温调定点相关的内容。

(一)设立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发热机制”模块的教学重点是发热的机制和发热的时相,教学难点是判断体温升高背后的意义,我们重新梳理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知识目标为:掌握发热的原因、发热的机制、理解发热的时相;能力目标为:学会判断体温升高背后的意义;素养目标为: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增强团队协作的意识。

(二)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高职学生具有思维活跃、乐于接受图像信息的特点。我们将微课、“速课平台”、视频、动画、制图软件、手机APP和互联网等多种信息化手段综合用于教学。通过使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有趣易懂的学习方式取代传统的听讲模式,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问病荐药”的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三)课程信息化改革实施过程

基于课程重/难点的分析,我们设置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实施、课堂讨论和课后巩固四个环节。我们将信息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于这些环节中,以此提高教学效果。1.课前通过速课平台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站复习体温调定点知识,带着“感冒为何会发热”的问题在“速课平台”预习本次课程的课件。学生对于预习的难点可以通过速课平台进行提问,完成课前学情反馈,通过播放体温相关的动画,让同学们直观地了解体温变化与体温调定点之间的关系,明确在发热过程中体温调定点上移使得体温上升。通过同学们预习的结果反馈,多数同学认为发热的机制和时相比较难,从而确定了我们本次课的重点内容。2.课中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发热的机制”模块通过速课平台手机端观看发热激活物的视频,学习发热激活物,并完成课中小测,了解哪些因素会导致调定点上移,引起发热;完成第一个知识点发热激活物的学习,同时也解答了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感冒患者发热是因为导致感冒的病毒是发热激活物。接下来通过动画学习发热的机制,将枯燥的机制趣味化、直观化。“发热的时相”模块通过课堂讲解发热的时相PPT,在课上使用作图软件绘图,了解体温变化曲线随着体温调定点延迟波动,发热时相分为体温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三个期。同时,教师播放自制“发热机制”的微课视频对本次课的知识点进行小结,然后在“速课平台”进行小测,了解学生对发热机制和时相的掌握情况。结果显示,多数同学掌握较好,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改革,将枯燥的医学基础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解决了“发热的机制”和“发热时相”这两个教学重点问题。3.课堂案例的分组讨论。我们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讲解课程中提到的三个问题。首先,“人为什么会发热?”引导学生明确“当人体内有发热激活物存在时就可能会发热”的知识点。其次,“同样是感冒,为什么有的人会发热,而有的人不会发热?”督促学生掌握“体温调定点上移之前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无法出现发热,如发热激活物不足以诱导致热原的产生”的知识点。最后,“为什么退热后又会体温上升?”让学生阐述“因为调定点没有下移,体温降低可能是暂时的散热增多造成的”。解答了这三个问题,同学们就能够顺利拿下教学难点。4.课后任务进行知识巩固。基础医学类课程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际脱节[3]。我们设计的课后环节包括巩固和提升两个层次,课后巩固: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就“晚期肿瘤患者为何出现发热”在“速课平台”完成问题解答,注重任务驱动和基于真实任务的引导教学,再根据任务和问题、学生的能力水平确定任务难度。课后提升:选择一个有发热症状的疾病,制作这个疾病发热过程的思维导图提交给教师。课后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信息平台进行提交,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信息化手段针对同学最弱的应用环节,在课下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不断自我评价和修正教学设计,保证整个课程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使《病理生理学》能够紧密联系临床疾病的实际。

三、《病理生理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评价

在信息化教学中,学习的任务往往是真实的。评价是基于学生表现和过程、用于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评价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技能。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评价,使学生们主动将自己的学习与掌握技能的情况向预期要求看齐[4]。而在信息化教学中,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和技术本身就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评价具有指导学习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激励的作用,在每一个授课环节都嵌入评价环节,使教学评价成为整个学习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我们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评价环节使用问卷星APP,学生乐于通过手机端对本节课程进行自我评分、分组讨论的组间互评。完成“速课平台”上的课后小测,自评成绩25%,组评成绩25%,测试成绩50%,形成班级学习效果分析,学习效果反馈良好。与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我们充分利用手机等信息载体,采用APP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改变了学生被动的角色。他们与授课老师相互进行评价,并从评价反馈中认识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预期。通过此次教学,同学们课中小测和课后测及格率稳步提高,学生反映学习充满乐趣。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学生而言,学习方法多,学习兴趣浓,学习效率高;对老师而言,教学手段多,教学反馈快,教学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