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团培训计划

社团培训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团培训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团培训计划

社团培训计划范文第1篇

滂沱的大雨挡不住前进的脚步,炎炎的烈日晒不退学习的热情。伴随着风雨和雷电,我们学校2021年暑期培训拉开了序幕。怀着不安与期待,我,作为一名教育人,毅然踏上了征程。经过紧锣密鼓的培训,我的彷徨,我的不安,已消失了大半,我的期待却更胜从前,这是对未来的期待、对职业的期待,我期待着站上讲台,千锤百炼,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英语教师。我对此次培训总结如下:

一.听讲座,学知识,得升华。

7月15日培训启动仪式上,董事长对教育思想,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做出了详细深刻的讲解,让我深切感受到要成为一名高技能、高水平、高业绩的教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让我明确了即便前路荆棘丛生,也要勇往直前,披荆斩棘的,成为一名有位、有知、有为;无惧、无畏、无贪的三高教师的目标与信心。铸师魂,培师德,精师业,借助学校这个大平台,在团队指导合作中不断成长、成熟、成功。在校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充电蓄能,整装再战”的专题讲座中,我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平台的重要性;我更为能进入学校,在学校这个强有力的平台上学习成长感到庆幸、感到自豪。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同时也是需要我们保护的群体。“未成年人学校保护法”的专题讲座,让我明确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相关法规和条例,对于我未来的教师生涯有着规范和警醒的作用。“教育部五项管理规定”专题讲座,更给我们今后的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睡眠管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学校作业管理,体质健康管理,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关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讲座,让我认识了学校教学特色中重要的一环,更让我体会到了学校在教育事业上的真心和用心。

学校特地聘请了谭贤政教授为全体教师带来了关于中小学生职业道德的专题讲座,让我体会到学校在教师成长上的用心,身在此处,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谭教授的语言艺术与班级管理艺术深深地震撼了我,也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的东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成为我一生的信条。

接下来两天的班主任工作培训专题讲座,让我感受到“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以爱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激励为手段,以发展为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观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细心耐心,科学正确的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注重班主任教育艺术;创建一个温情的班集体。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需要严慈并施,带着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二、学理论,重实践,严要求,备课试讲要过关

三段式,六认真,教师功在课外,利在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师精讲要清晰,学生活动要充分,课后巩固要扎实,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学习给我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作为一名新老师,难免彷徨无措。我该怎么办?接下来要做什么?这个环节要怎么设计?这个知识点该不该在这里讲解?……在备课和试讲的过程中,我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我的课堂设计有太多太多的缺失与累赘。在彷徨无助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组内成熟教师的不断指导纠正让我安心,也让我一点点成长。尽管我在微课试讲中表现有所欠缺,尽管我成长的道路还很长很长,但是我的确一点点在成长。我相信,在这个优秀的团队中,在初中英语组这个大家庭中,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我能稳步飞进,层层递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社团培训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能工作室 学生社团 立体化教学模式

一、职业院校建立技能工作室的目的与要求

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全国职业院校纷纷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从培养学生层面考虑,职业学校建立技能工作室的主旨是通过教师的传帮带培养出技能出众的学生,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意识,能把技术技能直接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要求指导老师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求老师传授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启发学生不断创新和创业的意识。从学校层面上考虑,建立技能工作室不仅可以提升学校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能力,还能增强校企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加快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步伐。

二、职业院校发展学生社团的目的

近些年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学校在发展学生社团数量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出增强社团内涵建设的要求。这一理念与新的技能培训教育理念相吻合,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又要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社团可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社团指导老师的专业知识引导,也能使学生掌握一项或多项技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让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

三、大师工作室与学生社团融合形成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现阶段职业院校成立技能工作室与学生新社团的目的是不同的,但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是能交叉融合和相互转化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需要一支专业基础扎实的学生队伍,同时技能工作室取得的成绩能激发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技能工作室与学生社团交叉融合,既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师始终将学生兴趣、动手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技能提高、创业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新模式。

现以笔者学校创建的机械创新社团和技能工作室为例,说明技能工作室与学生社团相融合实施立体化互通教学过程,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一开始,教师通过宣传招募感兴趣的学生来社团学习,传授给他们基础知识,培养其兴趣。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注重他们的动手能力,充分观察学生的潜质,帮助学生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对于有潜质的学生,教师鼓励其加入技能工作室,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这时候教师需对具有不同潜质的学生进行归类和分组,把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归入到机械创新团队,他们的任务是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与工业产品设计,让其创新产品。教师在教授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把思维能力强且操作技术熟练的学生招募到技能竞赛队伍中,由教师制订专门的培训计划,对他们的技能加以强化,学生参赛取得成绩后,能更好地促M其他学生努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部分能力欠佳的学生将继续回课堂学习,学好专业知识直至毕业。相信这些学生通过社团的培养,课堂学习一定会比没进入社团的学生更主动、更努力。

四、技能大师工作室与学生社团融合的教育意义

社团培训计划范文第3篇

1.1学校管理

德育校长任组长,学生处具体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一是,制定德育工作要点和德育配档表,指导专业科及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二是,制定专业科及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每月汇总公告;三是,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学习和经验交流,丰富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和管理艺术;四是,组织全校德育活动,例如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升国旗仪式、周末晚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

1.2专业科管理

专业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一是,做好年轻班主任的培养工作;二是,协助班主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三是,组织班主任进行德育研讨;四是,组织专业科文体活动的开展,凝聚力量,展示专业科风采。

1.3班主任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德育阵地的指挥官。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是问题生的稳定转变工作;二是,组建班委,制定班规,确保班级正常运转;三是,人性化管理,打造特色班级;四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五是,主动开展家访工作,争取家长对德育工作的支持。

1.4学生自我管理

三自教育是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是德育管理的目标,学校通过组建学生会督察员队伍和搭建德育实践周两个平台实施三自教育。各班级推荐优秀学生加入督察员队伍,学生处负责督察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从中选拔能力突出的学生组成学生会。德育实践周由学生会组织管理,每个班级轮流上岗执勤,确保每名同学都能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亲身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也为自己创造了学习机会、提升了服务理念、提高了管理能力。

2企业文化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有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引入更多的企业公司,使校园与企业文化共融、品牌提升。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和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学生更新理念,提高技能,能够很快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企业文化深度融合于德育管理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培养高素质企业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社团文化

中职生充满了朝气,散发着活力,他们需要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青春舞台。团委组织社团,选聘老师进行活动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周末晚会、经典诵读、歌手大赛、舞蹈大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同时,志愿者活动应该走出校园、走进社区,通过奉献社会和服务他人来提升自己。

4创业文化

社团培训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学生社团 指导教师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一、缘起

对于教师来说,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熟悉的业务范围、教学的经验和习惯,他们习惯于在其熟悉的范围、经验和习惯内进行稳妥的教学。一旦逾越,就可能会面临困难、挑战而难以适应。学生社团的指导就需要教师转变其原有的、过时的教学观念和经验习惯,需要其进行研究、进行创新。这种转变必然导致教师的不适应,而与之相伴而生的就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重新审视,对未来前景的彷徨。

但是对于珊珊学步的初中学生社团来说必须有社团指导老师,且是会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老师,否则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是难于为继的。

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尤其是初中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及社团的层次水平有着极深的影响力。对于初中学生社团,可以说一个好的指导老师就是一个好的社团。可见指导老师在社团建设中的重要性。

学校虽然为每个学生社团配置了指导老师,但调查显示,校内聘请指导老师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科老师往往会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工作上,难以也不愿抽出时间指导学生;小学科老师指导学生,没有实质性的经济利益和激励措施,单凭一腔热情工作,难以持续下去。

另外,对于如何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如何合理定位指导老师的角色等,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导致部分指导教师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办。

二、初中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门新设立的活动课程,学生社团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大量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而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对于整个学生社团的建设与活动的有序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现实是相当部分教师缺乏社团活动指导能力,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社团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

很多指导教师认为学生社团仅仅是一个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而教师只不过起辅导、监督的作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无关,与自己的工资奖金无关。因此,教师对学生社团活动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只是以应付的态度管理和指导学生社团。

部分指导教师认为初中学生年龄还小,身心还未发育成熟,无法组织像样的学生社团。在他们看来,学生在社团中只能扮演听课者、被管理者的角色。因此,他们认为社团中的一切活动还是要由老师组织、设计和管理,初中学生只需要按照老师的教学方案及学校的课程要求,认真参加活动就行了。

这种认识导致在社团活动中,指导教师很多时候要么像正常上课一样,要么只是点点名,以应付学校的检查;基本上上完社团活动课就走,没有课后交流,没有把情感互动看成一种指导社团活动的重要因素。社团活动变成学生自己和自己的一种对话,缺乏老师的指导。

(二)指导社团活动的能力不强。

教师的指导能力是指教师设计、组织社团活动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初中学生社团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会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而这对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

访谈:指导社团的无奈

访谈时间:2013 年4 月20 日下午2 点

访谈地点:初一年级教师办公室

访谈对象:初一数学教师徐老师

访谈过程:

问:您觉得目前您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徐老师:我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指导起来有点力不从心。

问:那为什么你要担任十字绣社团的指导教师呢?

徐老师:其实,我比较喜欢绣十字绣,也有一些十字绣的作品,但我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是自己玩玩的。事实上教学生十字绣就不是那么回事。从选材、对稿、材料准备,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我手把手地教,教之前我还需要亲自一项项地查资料学习。所以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从上述的材料分析可知,相当部分指导老师没有专业背景,往往是现学现用,会多少就教多少,这就反映出教师设计和组织社团活动的能力较弱;这也要求学校在大力开展初中社团活动的同时,更应该注意提升教师的指导水平,需要给予指导教师学习的机会和业务提升的空间,提高他们组织和设计社团活动的能力。

另外,从一些社团活动课程计划及通过学生调查发现,在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指导教学方式过于枯燥、乏味,基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部分社团指导教师在访谈过程中谈到自己开发社团活动课程的能力欠缺,对于指导社团活动不知该用什么参考资料、什么样的课程资源,也不知道该怎么用,更不知道到哪里找参考资料、课程资源。

一个理想的社团应能提供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实践体验,社团活动的内容应极具开放性。因此,针对具体问题,指导老师只能提供指导意见,具体的解决方案还要靠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方法和行为方式去寻找。而实际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访谈:如何进行社团活动指导

访谈时间:2013年5月18日下午2点

访谈地点:学校教务处

访谈对象:学生社团分管领导张老师

访谈过程:

问:目前的社团开展情况怎样?

张老师:总体情况良好,但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社团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需要较大的改进。虽然大部分指导老师知道社团活动课程与课堂教学的区别,但真正在实践活动中做的则很少。很多老师习惯于套用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上课,布置学生做许多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这与我们策划梦想团队的初衷是有很大偏差的。虽然开会提出整改,但是很多老师说为提高“课堂”效率,不让时间白白浪费,所以宁愿自己累点,多讲点。

从访谈内容可知,教师习惯性的教学思维和有效课堂的想法,导致学生缺乏锻炼自主管理能力的机会。

充分认识“学生是社团活动的主人”,对不少教师来说,这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他们习惯了自己的教学思维,习惯了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因此指导教师需要从教学理念、知识素养和教学技能等方面不断钻研,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指导教师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社团的性质,要变过度干预为适度引导。

(三)缺乏对学生社团活动的全面评价。

一门学科课程,都有其相应的学习、考核、评价的模式与规范。而学生社团活动作为一门活动课程,强调的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自己的探究和创新意识,掌握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用一种全面的、与之相匹配的、合理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这种评价标准与传统学科教学的评价标准“学业成绩标准”不同,它需用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活动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应该是一种个性化、动态化的评价方式。

然而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各种升学考试是选拔和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模式。老师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和方式,是已经习惯了的,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案例:社团活动成绩从何而来?

期末了,班主任要填学生的成绩报告册,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成绩还没有,于是想到了学生社团活动的成绩情况,于是询问各社团指导老师,他班学生社团活动的成绩等第情况。

一连问了多位社团指导老师,回答基本都是:“学生社团活动哪有成绩的,又没有考试,你就按照学生的平时表现,参照其他学科的成绩,大致给个等第吧。”

班主任只好一脸无奈地找到教务处,最后的回答是:“只要参加社团活动,就定为合格,至于其他么,就看一下平时表现吧。”

由此可见,没有考试的社团活动让老师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更忽视了评价的过程性和全面性。这样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其片面性会打击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不把社团活动当回事。

三、解决策略

(一)优质的教师培训。

学生社团活动属于一门活动课程,但初中学生社团活动的特殊性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引导、监督和掌控。因此,优质的师资显得尤为重要,而优质的师资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系统培训。

为此,学校需为优秀社团指导教师的成长提供相关条件。在社团活动开始前,利用寒暑假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学校根据社团辅导教师工作的特点,建立起系统性的培训计划,如知识讲座、经验交流、课程资源交流等。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为社团指导教师相关知识结构的建构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样学校组织各社团指导教师和外聘相关老师进行座谈,经验分享,完善和更新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协助他们在反思中感悟。同时将一些做得好的指导教师的实践作为大家共同研究与学习的样本,以实现更好地发展。

(二)完善评价制度。

优秀的指导老师,不仅对社团成立、管理和活动进行指导,而且对社团文化的形成、发展起到引导作用。除了要做好选拔工作及政策上的鼓励支持外,需要完善指导教师评价制度,进行考核。例如,学校每学期由教务处、德育处对各学生社团进行“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对指导老师进行表彰。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指导教师评价制度,构建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及教学素养的社团指导教师队伍,保证学生社团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转变指导方式,提高教师的社团活动指导能力。

学生社团活动开放性活动,不同于学科课堂教学。教师的社团活动指导能力直接影响着社团活动的质量,因此需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社团活动指导能力。一般来说,教师的社团活动指导能力包括活动的设计能力、活动的辅导能力和活动的管理能力。

1.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社团活动指导能力。

初中学生社团的特殊性,要求社团的指导教师能设计出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社团活动,并指导学生参与其中。社团活动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课程资源,需要教师的悉心观察、用心设计,不断地总结反思。

学生社团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授课方式,它主张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发挥,主张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成长。因此,教师无法照搬以往的教学经验,需要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一套新的系统的教学思路,为不同形式的学生社团活动开展指导工作。

为了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专业指导能力,一方面,教师需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之外,再钻研一门社团活动课程,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水平,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学习,在实践中认真体会反思,为初中学生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2.转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社团活动设计、管理能力。

在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教师除了指导教学外,还要承担活动的调度、安排、协调、监控等方面的工作。

因此,教师需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情景式、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扮演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协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搜寻相关信息;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促进学生小组讨论;协助学生联系过去的经验和相关的知识。

其次,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概括、表达、沟通、总结、抽象等能力,需要扩展本专业以外的知识面,使自己真正适应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学。

再次,还应做到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针对不同的社团活动课程,施行不同的指导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实践、学习、总结、反思,最终形成适合初中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学方法。

3.转变评价方式,提高教师对学生自我管理的指导能力。

社团培训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竞技体育影响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锻炼意识的增强,高校体育社团成为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他们自我锻炼、自我提升的重要渠道。高校体育社团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何促进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做简单的分析。

2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概念和学生参与的动机

黄亚玲在《论中国体育社团--国家,社会关系转变下的体育社团改革》认为“体育社团是公民自愿组成,自主管理,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以体育运动(或活动)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1];、教育部在2005年1月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的组成部分,它有社团最基本的属性,又具备自身独有的特色和魅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刘明明指出:“高校体育社团是在校内部建立的体育组织和团体,它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学生的组织在一起,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束缚,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为其成员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2]。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由大学生依据自身的爱好自发的组成,以某一特定体育活动为内容,接受学校统一管理的学生团体。

高校学生参与体育社团不外乎以下几个动机,首先是根据自己对体育项目的爱好,选择最喜欢的社团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其次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主要是体育方面的技术水平,增强自己在该项目上能力。另外人交往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管理组织能力等等都可以通过社团的一系列活动来提高;第三,通过体育活动来认识更多兴趣相同的朋友,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因为在学生社团中学生的参与不受专业的影响,仅凭兴趣爱好而走到一起,可以结识到不同的人,通过在活动中的交流给予自己思想观念上的一些促进;当然还有一点最通俗,就是丰富大学生活,消遣时间,释放压力。此外体育需求增长,学校体育观念的转变加快,学生体育消费和体育需求增强,原来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等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追求体育健身与娱乐的体育需求,因而,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广受欢迎[3]。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状况,还跟不上我国经济社会、高等教育发展、全民体育的形势和要求。具体体现为:

1、学校不够重视

大多数高校的团委下设“学生社团联合会”,这是学生社团的管理机构。一般情况下该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专职教师,其余的管理者多数为学生骨干,而学生社团众多,事务繁杂,在社团建立、活动申报、骨干培养等方面都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更不要说真正将学生体育社团纳入日常管理中;在社团内部,对社团主要干部的培养上缺乏指导,使社团的管理、组织者素质不高,缺乏服务意识,社团的领导者,以及社团的成员交流的欠缺导致社团缺少凝聚力,组织不力,甚至对社团少有在意,任其自生自灭[3]。

2、缺乏管理与支持

学生体育社团既是学生社团的分支,又是体育专业社团,从科学管理角度应该在组织上从属于团委及其下属的社团联合会,而业务上应该由体育职能部门管理。但由于学校团委与体育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管理职责不明确,对学生体育社团缺乏系统的扶持体系,使许多学校对体育社团的管理体系不到位或多头管理,或缺乏管理,严重影响社团的发展[4]。

3、社团经费的严重短缺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会费、社会资助和学校拨款。受限于学校用于社团活动的总经费,和体育社团的主要活动范围局限在学校内部,能够获得的学校拨款和社会赞助极少,造成体育社团活动经费严重短缺。同时体育器材、活动场地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就使原本短缺的经费更加捉襟见肘。

4、缺乏技术指导

体育教师对体育社团活动的热情不高。当前体育教师对体育社团进行指导没有工作量计算,而一旦发生意外情况,指导教师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社团指导教师积极性较低。对于体育社团来说,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活动组织少,活动的层次不高,导致参加社团的学生对活动的欲望下降甚至失望,最后甚至离开社团的恶性循环。

4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认识体育社团存在的必要性,尤其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次注重加强学校对社团的宏观管理加强对社团的指导,着手对社团基层管理人员的培养,注重对社团干部的培养。将体育社团干部纳入到院团委及学生会干部的培训计划之中,提高社团干部的能力、信心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5]。同时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内部管理机制构建的指导,有效调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落实对体育社团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工作,使学生体育社团更好地发挥其潜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第三,拓展宣传渠道,加大社团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大学校园宣传渠道广,宣传方式多的优势,尤其值得倡导的是发挥网络的作用,增强体育社团吸引力,开发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渠道并提供经费、时间、场所和技术基础设施支持。逐步完善学生体育社团会员制度,鼓励社团开展更多的活动,不时推出新鲜的有吸引力的活动,增加对其他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也加深了社团的推广,从而达到吸收更多的人参加。此外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应把握目前有利形势,把握各个学校的特点长处,在以发展本校优势项目团体的基础上,带动其他相对较弱的团体共同发展,研究各地不同层次高校体育社团不同的发展特点,多多加强校际间社团组织的交流,为高校体育社团的成长寻找发展空间和发展良策。

如今,我国仍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化的过程中,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我国体育发展的道路上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高校体育社团的存在与继续发展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通过本文对我国高校社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在未来如何更快更好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探讨,不过对高校体育社团的改进还需要各位体育教育工作者详细的计划,深入的分析,从而正确的引导高校体育社团健康的发展,使其在全民健身,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往远了说更是对我国在体育强国的道路上迈下坚实的一步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2] 刘明明;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渝西学院学报,2004(3)

[3]欧阳秀雄,史辉;高校体育社团的困境与对策[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 1 ): 110-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