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的优势

数字化的优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的优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化的优势

数字化的优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PDA;野外数字化调绘系统;室内判绘;野外调绘

中图分类号:TN1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个人数码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技术在测绘导航领域的广泛应用,基于PDA的野外数字化调绘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实现了野外调绘、室内采编一体化作业,操作简便、易于携带、待机时间长、补绘地物精度高,满足了航测外业调绘信息数字化录入的要求。实际作业证明,该系统提高了外业调绘的效率,降低了野外工作的强度,顺畅了工序衔接,为实现内、外业一体化作业的生产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航测外业生产分析

1.传统航测外业主要是利用立体影像进行室内判绘采集,在判绘像片或打印的判绘底图上进行野外调绘、补绘,最后在室内完成数据编辑。

(1)室内判绘:根据立体影像按照点、线、面的顺序进行判绘采集,并标注判绘不清的地物和重点目标。

(2)野业调绘:根据立体影像对地物的地理位置、属性信息、地理名称等实地调绘,并标注在判绘像片或判绘底图上,生成调绘成果。

(3)内业编辑处理:根据判绘底图上的调绘成果,对地物进行坐标定位、属性录入、图形编辑、名称注记等工作,生成满足入库和出版生产要求的成果数据。

2.存在不足。

(1)受野外作业条件影响,调绘成果标注在判绘像片或判绘底图上不易长期保存,容易出现标注的调绘信息模糊不清、标注位置不准确等情况。如不能及时进行内业采编,在调绘成果数字化时,还易出现遗漏、误解与混淆等问题,不利于工序衔接,增加了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2)野外补绘新增地物时,只能凭借经验根据影像结合地物相关位置,或借助皮尺等简单测量工具进行补绘,缺乏准确严格的依据,补绘精度不高。在实际作业中还容易出现“判错山头”、“名称注记位置错误”等问题。

三、基于PDA的野外数字调绘系统分析

1.野外数字化调绘系统主要是通过对正射影像进行立体采集,野外在PDA上直接进行采集补绘,室内将PDA数据直接导出进行编辑处理,其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

图1作业流程图

(1)DOM制作:通过引入外业控制点文件进行空三加密,制作DEM(数字高程模型),生成用于立体采集的DOM(数字正射影像)。

(2)室内判绘:根据DOM在立体环境下结合各种参考资料进行室内综合判调,对野外需要重点调绘的地物进行标注,生成PDA平台上使用的室内判绘数据。

(3)外业调绘:将室内判绘数据叠加正射影像装载到PDA中在野外进行实地调绘,结合GPS导航定位功能和系统提供的符号库和分类标准,调绘人员在准确输入属性的同时,还能够精确的将地物的坐标进行录入,实现了地物的可视化的精确定位,确保了补测地物的精度。

(4)内业编辑处理:由于内、外业采用的编码格式相同,该系统可以将PDA所采集到的数据无损地交换到内业数据处理平台,直接进行入库和编辑处理。

2.系统特点。

该系统设计了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流程,其核心思想是将基于PDA的外业调绘软件应用于航测数据内、外业生产转换之中,使外业调绘过程能够实时定位,调绘成果数字化,实现外业调绘与内业编辑的数字化无缝衔接,满足了内、外业一体化的生产需求,提高航测数字化生产的质量与效率。

四、基于PDA平台的野外数字调绘系统的突出优势

1.调绘信息数字化。基于PDA平台的野外数字调绘系统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录入外业调绘信息,调绘成果以数据的形式直接反应到图幅上,调绘效果直观准确,避免了转绘过程中造成的遗漏与偏差,满足了航测外业调绘信息数字化录入的要求。

2.系统采编一体化。系统具有采集、编辑功能,在野外可以实现地物准确定位、属性录入和新增地物的补绘工作。

3.数据无损交换。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外业调绘成果数据在不同的内、外业平台之间无损交换,使之更能直观、真实的体现调绘的成果,实现内、外业一体化。

4.实时数据编辑。在外业调绘过程中,可以根据调绘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操作,对已有矢量数据进行属性修改等编辑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5.操作界面直观。通过对矢量数据符号化、影像与线划的分别和结合显示,为调绘工作提供了直观的操作界面。

6.高精度补测。通过对GPS数据的接收与精确定位,对漏测和新增地物可以进行高精度的补测。

7.便于成果验收。用已完成的调绘成果可以方便直观的进行内外业成果质量检查,提高了成果质量验收的效率。

五、结束语

基于PDA的野外数字化调绘系统以PDA为平台、以GPS导航定位为牵引,通过外业实际工作检验,体现出了高效、快捷、精确、一体化、数字化、便携化和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等特点,有效地整合了外业调绘与内业编辑的一体化工艺流程,将在航测外业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定国.数字地形测量[M].北京:八一出版社,1993.

[2]张剑请,潘励,王树根.摄影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唐洪川,张继棠. 基于PDA的应用服务[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16(2):51-53

数字化的优势范文第2篇

一、未来教室环境下数字化教学的优势

在未来教室中有很多具有高度数字化的设备: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笔记本电脑、摄像头、投影系统等等,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大大提高教学的互动性,主要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互动,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改变传统互动模式

在未来教室中,教师的角色将实实在在地成为“引领者”、“指路人”。例如,在一节信息技术课之初,教师可以通过调取摄像头所拍下的学生上节课的课堂表现视频以及后台统计的学生学习情况的各项数据,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学生能真实地看清楚自己的学习状态及存在的问题,利于完善自己,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而在课后,教师、学生或家长也能登录指定的系统,点播视频,还可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

2.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在未来教室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教师在教授PowerPoint的时候,根据学生基本练习操作情况反映的数据信息,教师在平台上选定小组长,列出小组人数和完成的人数,而学生可以通过触摸平板自行申报加入某一小组,然后在组内开展练习,完成任务,最后上传到平台上进行展示和评比,任务完成后才能看到其他组的学习成果。等全班同学都完成任务后,各个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进行打分,评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这种方式能让全部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体验合作的精神和魅力,享受作品所带来的喜悦和自信。

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未来教室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创新应用,尝试学生与机器间的互动。这一过程中,主要以游戏博弈的形式开展,主要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练习PowerPoint中的自定义动画时,学生可以进行教师自定义的游戏。教师通过在后台输入文本信息控制游戏的内容及难易程度,让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逐渐启发学生创造性的设计能力。例如教师输入“图片若隐若现”“人物从下到右到上运动”“下张图片中的大转盘要进行360度的旋转”等等,学生通过不断地挑战游戏指令,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积累设计经验,便于制作整体有特色的精彩生动的课件。

二、未来教室环境下数字化教学的创新应用

1. 整合资源,不断积累素材库

对于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故事、教学素材、教学的视频、专家讲座、练习题、考试卷等等。便于教师充分利用素材,缩短备课时间,高效引导学生学习。最方便的就是答疑解惑:当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如何插入艺术字、制作艺术字不明白时,学生可以及时点播上一教学内容,重新学习所困惑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点击教师的教学设计或练习题,提前预习或复习内容。

2. 更新理念,逐步实现云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教学,甚至可以远程网上教学,学生可以随时下载教师讲课的视频。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点播自己所需要的教学内容。或者可以在固定时间内,进行视频实时的授课,可以是一对一的,还可以是一对多的。学生间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线讨论。学习的场所可以是学校,同一年级的学习集中同一时段进行网络学习,这大大节约了师资力量和教学时间。学习的场所也可以是家里,这缩短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学生上学路途中的时间。这种方法能有效实现分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实现素质教育的同时,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

3. 监督引导,充分挖掘自主性

开发相应的软件和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程、实时的监管。从上课签到、学生听讲专心的程度、回答问题的次数、理解知识的程度、脑部参与思考的程度、作业完成的质量到课外活动的参与程度等等,进行实时的监控,教师可以根据所反馈的数据调整教学计划,对部分同学进行一对一的专项指导。实现教学的层次性、客观真实性。此外,家长也可以通过云平台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有利于家校沟通,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对家长进行及时的指导,缩短沟通的桥梁。

4. 有效把控,未来眼光促发展

未来教育的实现要求教师保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也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在未来课堂上,教师可以真正成为“引路人”的角色。教师可通过智能媒体反馈的各项信息数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这大大节省了传统课堂中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时间,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方面。但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的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课堂对教师要求的素质更高,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专业性的教师人才。在数字化教室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在电脑前的学生,既要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又要放手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权力自主学习,还要保持足够的互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的能力等等,如何实现师生的互动、生生地互动,达到有效地直接对话,真正能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一节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到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操作时出现的各种障碍,不同的操作方法等等,尤其是对于备课课件质量的要求,教师都要费尽心思去完成。

数字化的优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 有线电视技术; 运作原理; 发展趋势

由于当今正处于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有线电视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就当今数字化有线电视的发展形势来看,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会以其独特的优势来取代我国的电视传统技术,通过电视技术对新型数字控制技术的充分应用,可以使电视技术能够在其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实现飞跃,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总之,数字时代的出现为电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潜在南风的绝佳机遇。

1 数字化有线电视的概述和其主要技术运作原理

所谓数字化有线电视概念主要是针对于传统的模拟电视所提出的,其本质上是当今高科技发展下数字化技术的产物,数字化有线电视同时是一个完整的数字化电视系统的总称。通常情况下,主要指相应的节目采集和制作工作以及编辑工作等等,同时也指数字化电视的广播信号传输系统。通俗的说,数字化电视广播信号在整个系统中,都是由0和1两个数字构成。

当今所说的数字电视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电视机,当今意义下的数字电视主要是指能够有效实施全方位的图像提供,同时提供相应的数据和语言等服务。数字电视可以更好地为观众提供清晰的画面和更多的频道,所谓数字技术实质上就是对多种数字媒体实施相应的融合,有效地运用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对外界提供更多的传媒服务,实现一对一和一对多的通信方式,当今的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 信息资源的解码   这里所提到的解码以视频解码为主,在数字化有线电视发展领域中,这种解码尤其在数字电视系统中的高清电视技术中应用的十分广泛,这周种条件下的数字电视系统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技术来说,能够有效地改进了最难控制的视频信号整体压缩技术。一般来说,相应专业人员所提到的1 920显示模式下,进行了相应的数字信号压缩,使其码率从原来的990 Mbi/ts降低到30 Mbi/ts左右,在经过类似的数字信号压缩后可以使其能够更好地为计算机处理系统提供良好的信息资源条件,同时还能通过这样的信号压缩使已有或未来发展中可能得到的数字电视广播频道提供更好的工作分配。在我国当今的数字信号压缩和解码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数字电视信号的压缩技术基本上可以实现较为合理的标准。

1.2 音频编码   音频编码在数字电视技术中的主要功能在于将声音信息进行有效的压缩处理,通常来说声音信号通过进行了一定的数字化压缩处理后,可以使其比传统的音频质量更高。所以,数字化有线电视在进行播放的过程当中,其中的伴音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音频那样进行相应的传输,因此,在实施数字电视伴音处理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增加相应的压缩编码工序。在我国当前的音频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中,一般以欧洲和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常用的MpEG——2音频压缩标准为主要依据,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所采用的一些音频编码的压缩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数字电视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当今的数字化有线电视发展的潮流中,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采用较为先进的MPEG---4AVC的相关标准来取代传统的音频编码标准。

2 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的优化措施

由于今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渐成熟,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系统的内涵也逐渐的趋于丰富,光纤传输技术与数字技术等技术的充分采用使有线电视节目传播的更加广泛,还能使电视节目频道信号增强,使传输节目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同时还使传输的节目频道数量有所增加,使电视节目与数据信息实现双向交互,从而使有线电视技术系统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要使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就应该从以下具体几点入手。

2.1 加大力度实施HFC网络双向结构改造工程   所谓HFC网络结构主要是指缓和光纤电缆网络系统,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空间的新型网络技术,该网络的双向结构改造实际上是以网络所覆盖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主要依据,对环形或星形的光纤骨干网进行建造和休整,尽最大努力的将光接点高度进行下调,确保使同轴电缆分配体系的用户规模和范围进行缩小,从而使信息传播渠道的设计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2.2 有效的制定相应的数字化有线电视信息传输规定标准   当今的数字化有线电视对我国传统的电视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主要表现在于将传统的传输方式进行相应的整改,由传统电视技术中的单向传输和固定传输方式改变为当今应用广泛并具有一定先进行的双向信息传输。同时实现移动传播方式上的转变,使传统的电视技术服务模式得到有效地改善,是电视传播服务方式由传统较为单一的电视广播服务方式转向现代先进的数字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等。并在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上实现进一步的改进,将传统电视技术运行方式中的低能化、规模效、离散性强逐渐变为当今数字技术的集合化、大规模以及高效率运行模式。从而使数字化有线电视从传统电视技术的封闭性逐渐转化成开放性和融合性。同时从传统的公益性逐渐转变为当今电视技术领域所需要的经济性。

2.3 加快城市数字化有线电视的整体转换速度   当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市已经实现了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当今我国数字化有线电视用户已经达到了将近两千万户左右,城市有线上电视数字化整体的转换能够有效的使政府与百姓之间搭建一座重要的联系平台,从而使网络数字技术能够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数字化有线电视的主要发展趋势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电视的数字化发展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趋势,这将是电视技术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改革,针对实际情况,我们将数字化有线电视发展趋势主要归纳为以下几部分:1)数字化电视技术由于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已经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在电视技术工程方面展现出十分良好的发展形态。2)电视数字化有线电视的机顶盒占有一部分空间,同时影响了电视机的美观性,因此,在数字电视未来发展过程中,实现数字一体化是十分重要的,在电视及 内部安置数字信息接收和不但在美观上满足了用户的要求能够进行直接的编码和解码,既方便又快捷,这也是我国数字化有线电视发展的必经之路之一。3)家庭中的数字化有线电视不但要有良好的收视效果和收视质量,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再加上一些视频互动与聊天功能,同时还能有效地实现信息发送功能,这也是我国数字化有线电视在今后发展的主要追求目标。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使得数字信息化逐渐在电视技术中得到应用,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电视系统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这在当今的信息技术革命中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当然还需要广大的科研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使其完成更高更快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刘志民. 浅析数字有线电视技术原理. 科技探索,2010(08):35-37.

[2] 洪涛. 数字电视交互系统——中间件.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5:153-159.

数字化的优势范文第4篇

然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也遭遇尴尬境地:

消费者的经济成本与收益。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如果要收看数字付费电视,除了购买机顶盒,每个月至少要多交二三十元的收视费。我国模拟电视的发展己经很成熟,用户对模拟电视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如果观众选择数字付费电视,就意味着他们为电视数字化付出的机会成本很大。而且目前数字付费电视节目优劣的不确定性,使他们选择付费数字电视面临相当的风险,而放弃成为数字付费电视用户的成本则很小。因此本着自愿原则,用户在数字电视发展初期不选择数字付费电视是很正常的。

机顶盒的高成本。根据一般经济规律,规模才能产生效益。用户数是产业规模最直观的指标,用户数量严重不足成为中国发展数字电视的首要障碍。目前,国内的家用普通电视机都是模拟机,模拟电视机要接收数字电视信号需要安装一个机顶盒。因此,推广数字电视首先要普及机顶盒。通过机顶盒实现电视信号的数字化转换后,用户才能看得到数字电视节目。根据一般商品的市场经营规律,机顶盒应该是面对大众消费者销售的产品,生产商的行为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然而目前机顶盒的生产商是根据各地运营商的系统和标准来定制化生产。当庞大的规模化市场被省、市甚至是县和区等行政区划单位分割时,规模效应就不出现,利润回收不明朗,于是更多的资金不会在这个时候投入到生产链中来,这使数字电视的推广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网络运营公司的高投入。从模拟到数字,整体转换投入资金非常大。为了保证投资的回报,各网络运营公司势必要提高收视费,因此用户对网络运营公司的要求及对服务的期望上升,特别对于终端机顶盒的服务要求非常高。上门安装、上门调试、上门维护是最基本的要求,仅此一项就给各网络公司造成巨大的压力。

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数字电视转换在技术层面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播出、降低用户投诉是保证数字电视发展的关键。整体转换在短时间内发展大量用户,对系统压力比较大,而且用户数的猛增,终端机顶盒数量呈几何级数量增加,势必会导致用户投诉的增加。因此,整体转换对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包括硬件平台、条件接收系统(CA)、用户受理系统(SMS)、电子节目指南(EPG)以及终端接受系统机顶盒的稳定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对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对策分析:

降低机顶盒成本。第一,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取消各地各级广电运营体系的条块分割,确定一个传输标准,使机顶盒的生产厂家能够进行规模生产,降低成本;第二,引入更多机顶盒生产企业参与竞争。与此同时,开放性引入的竞争机制使得各厂商向网络运营公司提供更高更好的质量服务。

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现有的有线电视系统经过多年的运营,系统的稳定性较高,广大用户的投诉率也比较低。与模拟电视不同,数字电视系统中增加了一系列的软硬件设备,例如卫星接收机、编码器、复用加扰器、条件接收系统、用户管理系统、电子节目指南系统、各种增值服务系统以及机顶盒等,任何设备或系统出现故障,都会影响到终端用户的正常收视。而网络公司在进行整体转换初期,都会加大宣传力度,向用户承诺电视节目更丰富、图像质量更清晰、服务质量更优质等,并且由于收视费的提高,势必造成用户对数字电视期望值过高,若出现黑屏、授权无效、机顶盒故障等问题,都会引起用户的不满。因此,要确保数字电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千方百计保证用户的正常收视,以降低用户的投诉率。

数字化的优势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以浙江省47所高职院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了浙江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的各种模式,指出了这些推广模式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优化推广模式及保障机制的措施,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图书馆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3-0048-03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全国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推进,数字资源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向现代化、数字化方向转变的重要衡量指标。近年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采购经费逐年上升,购买的数字资源种类和数量也逐渐增多,如何有效推广已购买的数字资源、实现数字资源的价值成为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各高职院校图书馆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数字资源推广模式,不少独具特色的推广模式也不断涌现,但数字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中仍然普遍存在[1]。

1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模式现状分析

为了清楚了解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Y源推广模式的现状,笔者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群等方式,利用院校交流学习、高职高专图书馆会议等机会,对浙江省47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推广方式进行了调研。

1.1传统宣传方式

笔者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经常采用以下几种传统宣传方式:①摆放、发放各种宣传材料。在读者比较集中的场所,如图书馆、教学楼、寝室楼、食堂等地方,利用展架、展板或易拉宝摆放数字资源宣传海报;同时,印制数字资源使用手册等宣传材料放置在图书馆大厅入口或借还书处,供读者自行取阅,或将印制的各式宣传材料主动发放给读者。②利用校报、馆办刊物宣传数字资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馆刊《北仑图苑》的“资源推介”栏目上定期刊载馆藏数字资源的基本情况、使用特点等内容。③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数字资源。广播站推介图书馆数字资源能强化宣传效果,并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

1.2新媒体宣传方式

1.2.1通过图书馆主页宣传数字资源。图书馆主页是图书馆对外的一个窗口,是读者了解图书馆的一个最佳通道[2]。各高职院校图书馆通常在图书馆主页设置不同栏目,以对本馆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与服务进行索引导航,通常会设有“电子资源”“常用资源”“常用电子资源入口”等栏目,引导读者查询和使用数字资源;同时还在“读者服务”“信息服务”等栏目下提供各种馆藏数据库的检索与使用课件,以方便读者查询和学习。

1.2.2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数字资源。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西面的外墙上设置了一台大型的电子显示屏,全天候滚动播出图书馆最新培训讲座通知、最新资源采购信息以及馆内其他信息,为读者了解和获取图书馆信息带来了便利,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1.2.3通过微信、微博、QQ、e-mail等宣传推介数字资源。电脑、手机的普及及广泛使用给图书馆数字资源宣传推送手段带来了创新,使交流更加便捷、高效。如:金华职业学院图书馆既利用面对面咨询、电话交流咨询等传统方式为读者服务,同时也利用微信、微博、QQ、e-mail等新技术宣传推介数字资源。

1.2.4开通虚拟咨询服务平台推介数字资源。虚拟咨询服务是图书馆资源推广的主要形式,主要采用常见问题库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表单咨询、电子邮件、在线聊天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数字资源的基本情况、使用特点、检索技巧等。如: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主页设置了“常见问题FAQ”栏目,里面设置的问题有“如何了解和使用我馆电子资源?”“我馆有哪些外文电子资源?”“我馆有哪些软件学习的电子资源?”等,以一种虚拟方式向读者有效地宣传了馆藏数字资源。

1.2.5利用微信、QQ、e-mail、手机短信等进行个性化数字资源推送。微信、QQ、e-mail、手机短信等个性化推送服务拓展了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范围,如: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针对具有不同阅读特点的读者的数字资源需求,分别采用微信、QQ、手机短信等方式向读者推送其所需信息,这样既节约了读者的时间,又能让读者及时了解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信息。

1.3讲座、活动、课程等宣传方式

1.3.1举办新生入馆教育讲座。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图书馆充满了期待,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都非常重视新生入馆教育,这是让新生了解和认识图书馆的最佳时机。图书馆通过举办专门的新生入馆教育讲座,介绍图书馆的历史、建筑结构、馆藏资源、馆藏制度等,同时简要介绍馆藏数字资源建设的基本情况,让新生读者对数字资源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1.3.2邀请数据库商开展数据库培训讲座。数据库商对自身开发的电子数字资源的了解更深入,能向读者做出更全面的诠释。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邀请数据库商来图书馆开展数据库培训讲座,深受读者欢迎,有效地提高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数据库商开设的培训讲座也对图书馆员进行了间接培训,提升了图书馆员的数字资源推广素质。

1.3.3开展毕业生利用数字资源的培训讲座。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面向毕业生开展了“拓展CNKI应用,助力论文写作”的专题讲座,让读者了解中国知网的功能,对如何获取论文资源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1.3.4举办大型的数字资源宣传活动。图书馆通过举办大型活动迎合读者的兴趣点,可有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与校团委、学工部、学生会等部门合作,协力举办大型数字资源宣传推广活动,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活动成效显著。这样的大型宣传活动,有时也会邀请数据库商参与,开展数据库知识有奖问答、发放纪念品等活动来宣传推广图书馆数字资源,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1.3.5开设文献检索课。文献检索课是一门集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于一体的技能课,是提高大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3]。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都开设了文献检索课,主要设置成选修课形式。其通过课堂教学及实践操作,向学生传授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同时嵌入馆藏数字资源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基本情况,掌握数字资源的检索方法,从而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2现有数字资源推广模式问题分析

上述这些模式是各高职院校图书馆人长期努力探索、实践的成果,是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的主打模式,在图书馆宣传推广数字资源、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据笔者了解,浙江省各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的效果不容乐观,数字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利用这些推广模式时,存在以下问题。

2.1人力资源不足

充沛的人力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数字资源推广活动的前提,专业的人力资源是有效开展数字资源推广活动的保证,否则推广活动也只是流于形式。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没有专职的数字资源推广馆员,一般都是其他馆员兼任,这导致服务人员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开展推广活动。如:高职院校新进教师的学历层次都比较高,需要具备一定学科背景、图情知识、授课技巧等良好素质的专业数字推广人员对其进行培训,但高职院校图书馆往往缺乏专业的培训人员,从而忽略了对新进教师的培训。

2.2文献检索课程覆盖率低

文献检索课程这一推广模式,可以让学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检索方法,系统地了解和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是一种高效的推广模式。但是,文献检索课程在各高职院校几乎均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而且选课名额有限,如此少的受人数大大降低了文献检索课程在数字资源推广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2.3针对性不强

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从而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的用户群体的需求特点,采用适合的宣传推广模式,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这样才能使推广服务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培训讲座这种宣传推广模式专业性强,可以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图书馆数字资源,但是在实践中,培训讲座在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时间及地点等方面主要以图书馆为中心,而忽略了读者的内在需求,导致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都遇到过培训讲座受众稀少的尴尬场景。

3数字资源推广优化模式及保障机制研究

3.1优化模式

数字资源宣传的终极目标是让用户最大限度地获取并利用数字资源,从而加速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进程,拓展数字资源服务的覆盖领域。因此,优化现有的数字资源推广模式时须始终围绕这一目标,同时充分弥补上述缺陷。

3.1.1提高文献检索课程的覆盖率。目前,文献检索课程的覆盖率非常低,因此提高文献检索课程的覆盖率十分必要。如: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选修网络课程,那么图书馆可将文献检索课程制作成网络教学视频,纳入学生选课范围,供学生选择学习,这样线上线下都有受众,互不影响;或者,高职院校可以将文献检索课程设置为必修课,让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学习。同时,图书馆可将数字资源网络教程、文献检索课视频等信息,利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读者QQ群、图书馆微博推送给用户,特别是没有选修文献检索课程的学生。

3.1.2增强宣传推广的针对性。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范围广泛,涉及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学历层次,而且不同用户的兴趣和利用图书馆的目的各不相同,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将会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图书馆开展数字资源推广活动时必须及时掌握用户需求的变化,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图书馆应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开展相应的培训讲座:①针对学生。大一新生处于数字资源摸索阶段,可利用入馆教育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大二学生开始参加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各类考试,对数字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可开展对相应考证类专业数据库利用的培训;大三学生处于准备撰写毕业论文或专升本阶段,数字资源需求也普遍增加,可开展专门针对毕业论文撰写的数字资源使用讲座等。②针对教师。教师一般有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时间紧张,不易给他们安排专门的培训讲座。因此,图书馆可以多次开展同一个讲座,以方便教师选时参加,同时针对不同专业教师也要开展与其专业对应的培训讲座。

3.2保障机制

3.2.1加强领导重视。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各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却普遍存在重建设、轻推介的现象,导致数字资源利用率偏低。资源本身并不意味着资源服务,资源服务也不意味着满意的读者服务[4],因此,图书馆领导需要提高对数字资源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数字资源的推广工作,这样才能让数字资源推广工作落到实处。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保障文献检索课的师资力量、宣传队伍的建设进度、专项推广经费的投入程度,使数字资源推广工作持续、稳定、有效地开展。

3.2.2提高推广人员素质。英国图书馆专家哈里森说:“即使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5]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重视提升馆员素质,这决定了数字资源推广的质量与成效。图书馆通过人才引进策略,可以招聘具备计算机知识、图情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数字资源推广工作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同时,加强对现有馆员的数字资源知识培训,培养他们的数字资源推广意识及推广能力,让每一位馆员都能成为读者的信息导航员。

3.2.3构建推广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一个科学的数字资源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数字资源推广评价工作,可以系统地评估数字资源推广的质量和绩效,进而为后续的资源推广优化工作以及资源采购、建设、维护等提供理论参考[6]。目前,各高职院校图书馆评价数字资源推广工作效果的基本依据主要是数字资源点击率、访问量、下载量,这些数据只是图书馆推广工作的结果数据,并没有真正结合读者的实际体验感受。对于图书馆而言,良好且适当的评鉴反馈机制,是找出问题症结的有效方法、提供服务改善的依据;对于用户而言,评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重视,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动机[7]。数字资源推广绩效评价体系种类多样,高职院校图书馆可通过测评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用户满意度等,构建一个读者熟悉而且容易实施的绩效评价体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数字资源推广评价工作,不断完善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服务。

参考文献:

[1]梁盟.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探析[J].河北科技图苑,2014(1):81-83.

[2]张俊立.高校图书馆提高数字资源使用率的策略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1):33-34.

[3]O琳红,金洁.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宣传推介”体系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1):5-7.

[4]刘净净.基于体验营销的图书馆数字资源推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2):101-103.

[5]范小华,袁勇智,李启仁.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8):46-50,54.

[6]梁冬莹,周庆梅,王克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数字资源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情报科学,2013(1):78-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