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推进农村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土地流转既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又包括国家或集体所有依法由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的草地、林地以及“四荒”地的流转,在我市主要是滩涂和养殖水面的流转和经营。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农户依法有序流转承包地既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然选择,又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的必由之路,更是顺应我市经济社会建设、体现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的必然趋势。
一、土地流转奠定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纵观我市如火如荼的农业项目建设,方兴未艾的农业园区建设,蓬勃兴起的休闲渔业建设,彰显特色的生态农业建设,“订单”农业的产品基地建设,作为保障机制的土地流转都给予了强大的物质支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勿庸置疑,土地流转注定要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现代高效农业建设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意义。表现在:
1、培育壮大了四项主导特色产业。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涉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支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扶持下,各地立足区域实际,围绕特色产品,坚持行政推动、项目带动、政策促动,积极稳妥地引导农户自发地进行土地流转,逐步培育壮大了蔬菜园艺、畜禽养殖、特种水产、生态观光等四大主导产业。一是蔬菜园艺业。利用我市地产蔬菜不能自给尤其是反季节蔬菜不足的市场空间,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建成了三茅镇香桂园无公害蔬菜示范园、百馨农庄、八桥野生蔬菜生产基地等一批蔬菜生产规模基地,培育出新跃农场蔬菜种植“一村一品”新模式,还建起了馥馨花园、东风苗木基地、红光草坪基地等一批花卉苗木基地。目前全市共建成50亩以上连片大棚蔬菜生产基地20个,百亩以上连片钢架大棚基地12个,其中我市传统秧草栽培生产基地10个,全市蔬菜设施栽培面积达5000亩。二是畜禽养殖业。各地充分发挥我市畜禽检验检疫的优势,将流转的土地大力进行养殖小区建设,不断引导有条件的分散养殖户进行联合体养殖,全市共创建了10个千头以上畜牧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万只以上家禽养殖基地。生猪大中型养殖比重已达45%以上。通过在养殖小区推广先进的畜禽生产方式,地方优质畜禽比重也逐步提升至60%和70%。三是特种水产业。充分发挥我市水资源丰富、长江岸线较长的优势,以我市现有的特色水产养殖技术为支撑,以每年举办的“中国扬中河豚文化节”为契机,积极有序地推进江滩和水面的流转开发,逐步建成了镇江市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浩顺生态农业园、江苏省观赏鱼基地以等一批养殖示范区。目前全市共建成了规模养殖基地250个,面积达13000亩。其种养殖面积11500亩,产量达785吨,有力地提升我市特色水产养殖的规模和档次。四是生态观光业。充分发挥我市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建设的优势,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建成了新坝镇国家级无公害苦瓜茶生产、神农野生蔬菜生产等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而且有力地辐射和带动了周边及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定及“三品”认证,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占食用农产品面积已达95%以上,“三品”认定总数已达38个,其中有机食品6个,绿色食品2个,镇江市级名牌农产品1个,省级名牌农产品2个。依托生态优势,通过吸引“三资”投入发展农业,共建成了渔乐园、江馨怡、银杏山庄、华威农业生态科技园、梓阳植物园、悦己农业园等一批集休闲、娱乐、垂钓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休闲观赏示范园。
2、加快推进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办。依托我市比较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和产品,各地通过依法有序地开展土地流转,不断建成了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有力地促进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模式的自愿联合,组建了一批内部管理规范,经营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健全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至2012年底,全市共创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6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12个,涉及生猪、水产、秧草、苦瓜、食用菌、花卉、木刷、柳编等多个产业和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多个环节,共发展个人成员28000人,带动农户达2万户。二是土地股份合作社稳步推进。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流转的土地共组建起利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红光土地股份合作社等42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入社会员1万多户,初步建立了“底金+分红+劳务收入”的收益模式,逐步培育壮大了秧草种植、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农民增收。三是生产服务型合作社应运而生。各地充分发挥我市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优势,针对农户分散经营、劳动效率相对不高的现状,积极开展机插、收割和统防统治的植保服务等专业合作社的创办,组建了油坊农机、绿扬农业综合服务等30个生产服务型合作社。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
3、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全市各地立足农业项目的做大做强以及主导产业的做优做特,不断营造“农业同样大有可为”的浓烈氛围,加大投入,加强创新,坚持政府投入启动、项目推动、典型带动、政策促动等多种途径,大力鼓励吸引“三资”投入发展农业,逐步建起了以民营资本和工商资本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和多渠道向上争取资金扶持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每年“三资”投入发展农业均达在5亿元以上,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土地流转的开展,而且共创办了绿健苦瓜茶、永久发木业等18家实行“订单”生产、带动农民增收的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一是柳竹编制品。全市共兴建了江洲工艺、银河竹艺、金茂伟业等柳竹编制企业7家,年总销售额达3.5亿元,其中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二是咸秧草。咸秧草已成为扬中人馈赠外地客商的土特产礼品。目前,全市共有三叶、花红盛、正坤等三家咸秧草生产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其中三叶牌咸秧草2006年即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三是江鲜水产品。通过连续举办六届“江鲜美食节”,有效带动了我市江鲜养殖及特色休闲渔业的发展,相继建成了西来桥江馨怡农业休闲观赏示范园、渔乐园、天成渔兴园等集美食品尝、休闲旅游、商务洽谈于一体的高效生态农业旅游点。四是木刷。现有重点木刷企业2家,木刷生产户100多户,并成立了木刷专业合作社,年产值3000多万元。其中,油坊镇和平村、太平村两村共有从业人员1000余人,成为远近闻名的木刷专业村。
二、推进土地流转的相关思考
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流动,才能提高使用效益,也只有合理流动才能充分体现土地生产要素的价值。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仅是我们扬中市建设现代农业、构筑农业发展新优势的必由之路,更是根本出路。因此,作为工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破除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心理,广辟多渠道的农民就业新途径,是加快推进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思路、新举措。为此,提一些建议和意见:
1、要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土地流出方能削除后顾之忧。立足当前,兼顾长远,首先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流出土地的农户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拓宽农户收入来源渠道,稳定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其次,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民离开土地的安全感和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医疗、救济等制度,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和社会保险功能,为土地流转解决后顾之忧。
2、要为土地流转营造浓烈的氛围,使土地流转双方均能充分认识和理解土地流转的重要意义。针对部分干部思想保守不敢大胆引导流转,农民把承包田看做保命田而不肯流转的现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省市有关土地流转的政策和土地流转的意义,为土地流转营造出浓烈的舆论氛围,通过让广大农民了解政策,放心流转,为土地流转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特别是对村级组织作为中介牵头完成的土地流转,可以通过制定政策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或服务费用。现在的土地承包权对农民而言,已成为了一种相对意义上的没有义务的权利,而要想让农民让渡这种权利,我们认为,不仅要通过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在做好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必要时可采取一定的行政推动。
[关键词]农村改革;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165-01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农村改革,建设现代化的农业是我国的首要工作任务。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养活着千千万万的群众百姓,而农村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我国的民生。加强农村建设,实际上也就带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这样才能让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和谐安逸的环境中。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需要注重对农村进行改革,实现全方位的革新是当前我国工作的主要内容,不断对农业的生产条件加以完善,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对这方面的重要途径展开了论述,希望在今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可以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
1.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2.要加快产业化步伐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落实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重点培育与农民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对农民增收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发展;实施品牌整合战略,按照市场运作规律,围绕我区主要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在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申报工作的同时,加大品牌整合力度,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实施农产品流通战略,着力抓好农产品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和展销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培育新型组织模式,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3.1 创新经营主体,培育扶持新型组织
开展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将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放在首位,并且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当前的主体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专业合作组织,二是家庭农场,三是专业大户,四是农业企业,将四个主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认定标准,可以帮助农户获得资金上的扶持,在政策方面也可以得到十分明显的补贴。同时,农业的发展要具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要朝着产业化以及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带动整体农业的经济发展。对于土地相关的政策应该加以配套化,并且建立起一个专业的土地流转机制,帮助土地实现集约化的经营,让我国的农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 加快推进合作化进程,规范合作社管理
建立、培育一批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专业、互助、经营、股份等多种形式合作组织,带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打造产业基地(园区),强化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发展的产业体系,推进全市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大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实施必要的行业监督,提高合作社管理的程序化、制度化、法律化水平,促进合作社健康规范发展。
3.3 培育专业服务组织,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升农村经纪人、专业经纪公司、专业营销公司服务管理水平,解决农业生产与消费脱节的问题,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健康发展;搭建农业信息平台,提供种植信息和农产品销售信息,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开展代耕、代播、代收等专业服务,鼓励大型机械跨区作业。
4.要加大支农惠农力度
在开展支农惠农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大相应的力度,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实现。首先,应该保证相应的资金链得到有效的供应,在农业发展领域投入更多的资金,专门开辟出一条农业投入通道,在必要时抓住时机,建立起一个以工补农的保障机制,将工业与农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建立起一个与生产相关的救灾资金链,防止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促进农业防灾救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其次是充分的应用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科技兴农的发展目标,当前的时代是现代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是实现各行各业发展的有力武器,所以各个乡镇想要发展建设起来,就应该充分认识到科技的力量,在当地建设起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并且将相应的农字号产业发展壮大起来,以便促进质量的提升,这样也就打响了品牌,同时也可以实现党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对农业做出的指示,带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还应该将惠农政策得以进一步的推进,通过以往的价格保护经验,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农民也能积极的参与到种植与养殖业的建设中,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现代化发展特色的产业,相关部门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完善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也要不断加强执法力度,做到规范化的管理,防止农民上当受骗,这样农村群众最基本的利益才能得以维护。
5.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应该重视起文中所提到的几点途径,并且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这样才能在保证农民经济效益得到提升的同时,带动我国农业经济整体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对今后的农村改革带来一定的帮助,为实现我国更强更好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一、创新战略管理,把握农村金融在“三农”服务中的内涵和时代特征
虽有“细节决定成败”的俗语,但也不能以此否认创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因为战略研究的是“怎样做正确的事”,而细节则研究“如何把事情做正确”,后者是服从和服务于前者的,即使决定成败的“细节”,也不可缺少战略决策正确这个前提条件。现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战略管理是战略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有关农村金融和服务“三农”的协调与控制,是为制定和实施农村金融建设与发展战略而进行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与规划的活动。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角度看,着眼农村金融建设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实践,战略管理具有超前性、目标性、整体性的特征。
二、农村合作金融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建设信息化农村金融,推进农村特色的金融变革,既要靠系统技术、人力资源,更要靠与之相适应的高效的战略管理。农村合作金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农村金融队伍建设中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战略管理能力。
提高战略管理能力是统筹农村金融信息化复合式发展的需要。目前,我行采用的是信雅达公司开发的OCR系统对全行的会计凭证实施集中扫描,人工补录,重点监督工作,并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差错,以差错整改通知单的形式通过OCR系统下发给相关支行,督促其在规定期限内落实整改,这对我行管理实践尤其是战略管理实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在我行建设和管理实践中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与体系建设目标相背离的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迫切需要完善有利于集中统一领导的工作协调机制和加强对规划计划的宏观监督、有效调控;迫切要求农村金融管理由经验向科学、由粗放向集约、由局部向整体发展。只有在高效战略管理控制下,进一步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加强体系建设,提高整体效能,才能促进农村合作金融信息化建设协调、有序发展。
三、创新战略管理,促进农村金融科学发展
当你收到一叠业务差错单,发现好多差错都在重复着同一个问题时;当你查阅凭证,察觉太多的凭证没有录入时,太多的时间没被珍惜时;当你接到电话,才想起领导交待的事还没有落实到位而苦恼时。你会想要是对工作多一份热情,对自己多一份责任,那么我们的农村金融就会不断发展创新。
操作与管理是相互独立、相互关联的统一体,操作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是为更好地完成企业经营目标而服务的,农村金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已清晰地折射出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只有创新战略管理,才能促进农村金融科学发展。
创新战略管理,促进农村金融科学发展,首先应采用积极科学的方法,让每个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确立正确的定位和认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激情,促进员工自愿、自发、自动、自觉地开展工作。在平等互敬、坦诚相待的基础上,加强领导与基层之间的沟通,让员工能零距离地与领导探讨工作问题、发表工作建议、献计献策、透露思路想法、把下属员工当作培养对象,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把下属员工当作亲友,倾听员工的愿望和意见,尽力解除员工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把员工当作知已,倾诉交谈工作境况,提出对员工的工作期望与要求。充分体现了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激励企业所有员工同心协力为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另一方面,作为下属员工,工作能力赢得了领导的肯定认可,自身的存在受到了领导的重视,会更加相信、更加尊重领导,提高了领导在企业里的威望,每位员工将会以感恩的心投入工作,回报企业、回报社会。
创新战略管理,促进农村金融科学发展,还应打破旧观念,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吸收人才、培养人才和重用人才,为满足我行在市场竞争中对人才的需求,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达到科学发展的目的,通过组织各项培训活动和学习逐步调整和改善员工队伍结构,加强对年青员工的培养力度,加快人才队伍培养的步伐,以满足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人才的需求。都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通过参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让我明白,这只是人才机制的一个外在因素,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人才机制的内在因素更为重要,若是没有千里马,伯乐再多也枉然。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才,或是什么层次的人才,取决于他的内在素质和发展潜力。若是觉得“怀才不遇”唯一科学的方法是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
一、枣强县农业机械化概况
枣强县是农业大县,改革开放以来,农机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机械从小型机械向大型农机具过渡,农机大户呈快速发展的势头。截至2009年底,农机总动力达38.7万千瓦,拥有拖拉机13868台,其中大型拖拉机653台,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449台,农机大户农机具配套比达到1:3.5,拥有其他农业机械及农机具4.8万台(件),现有农机大户348家,农机大户作业量占全县农机作业量的60%以上,农作物的耕、耙、播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二、以农机具补贴为契机,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加快农机大户发展
枣强县农业局通过在县电视台举办新技术讲座,赶科普大集发放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宣传资料,扶植和培养农机大户示范、带动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近几年,枣强县农业局通过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加大了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示范、应用。先后推广了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振动深松机、秸秆压块饲料机、节水穴灌播种机和玉米联合收获机等,极大的提高了我县农机化装备水平,加快了农机大户的发展。
农机大户经过多年的经营,农机购买力相对较高,开拓意识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因此在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时,农机大户能够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像恩察村的农机大户张世营主动示范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刘郝村的马景卫带头示范推广玉米收获技术。他们依靠农机新技术作业年纯收入从每年的2~3万元达到5~6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机致富状元。
三、规范农机配件市场,保护农机使用者的权益,为农机大户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农机维修执法队定期深入农机维修、配件供应门店进行拉网式排查。对从业人员没有职业资格证的限期办理,否则一律不准从业,对农机维修配件供应点定期进行年度审验。重点查处假冒伪劣不合格配件。
近几年来,为规范农机维修配件市场,农机维修执法队采取集中治理和日常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办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100多个,办理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54个,配合工商、质监部门,查处无合格证配件门店1家,限期整顿3家。通过整顿培训,使农机维修配件门店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有效的净化了农机维修配件市场。农业局把配件种类较多、信誉较好的农机配件门店汇总成农机配件服务信息一览表,发放到机手手中。机手在农忙时只需一个电话,就可把配件送到作业现场,受到农民机手的一致好评。
四、加强农机培训与技术服务,扶持、引导农机大户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
当前,农机大户已成为农村经济结构中一种独特的经营形式,他们的作用不只是在小麦联合收获跨区作业中得到实现,而且在三秋生产跨区作业、冬季农田水利工程以及道路运输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枣强县农业局通过举办农机培训班,组织三夏、三秋跨区作业,使机手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素质,收入也翻了一翻。三夏期间农业局成立巡回服务小分队,携带检修工具,深入田间地头、场院,帮助机手检修机具,向机手发放“服务卡”、“平安农机”倡议信等资料,办公室设有专人值班,随时为机手提供信息及技术咨询,使外地前来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手就像回到了娘家,可以安全放心的作业。农业局通过多措并举服务三夏、三秋,使一批农机大户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五、开展安全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一 、提高认识,搞好调研,是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基础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提出了要把建立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教育发展的目标,构建学习型社会,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摸准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脉搏,摸清社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对企业,对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特长、经营项目、经营规模等有关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并据此确定培训原则和方式,制定培训规划。工作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四个“立足于”,即立足于调查研究,立足于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需求,立足于探索服务社区和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立足于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职业与成人教育学校发展壮大的规律。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围绕着市场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开办各类培训班。
二、多方参与,面向市场,是办好新型农民培训的保证
新型农民培训是一项对社区人力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过程中,我们建立健全了社区教育组织培训网络,部门积极参与,通力协作,合力推进,从而确保了培训质量。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坚持以市场为中心,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培训内容,围绕着社区实际选择办班形式,力求培训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举办农民特种动物养殖培训班。2006年9月,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养貂户普遍面临着技术上的困扰。幼貂自咬、貂泻痢等一些常见病就让不少村的养貂户损失惨重,全镇30多个养貂专业村,养殖技术普遍缺乏,急切需要技术上的指导。为此我校迅速与二职专达成了联合办学协议,自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我们先后在皇华镇北王家庄子村、范家庄子、大山村、杨家庄子、下康岭、仉林等26个村开办了养貂技术培训班,1000多人参加了培训,为养貂专业户解除了燃眉之急,受到了普遍欢迎。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我校联合潍坊正业饲料公司到各社区又举办家庭养殖培训班6期。
二是举办农村干部计算机培训班。2007年春,学校通过教师分片包村,对全镇六个行政区、73个自然村进行了一次广泛的社会调查。每个教师与所承包的村庄互结对子,在全镇建立起了“为民服务联络网”,通过联络人,真正了解到农民最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培训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调查了解到:镇政府投入巨资为各村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村干部根本不会用,连因特网都不会上。于是,学校立即撰写了“关于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举办农村干部电脑培训班的建议”,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认为该班对提高皇华镇农村干部的素质、对加快皇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专门拨出了经费,并责成相关部门配合我们开展工作。2007年5月,皇华镇73个村的村干部和管区主任经过12天系统的计算机操作集中培训,镇村之间的公文已实现了网上传送。
三是举办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班。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乡风文明教育,学校开展了以“孝敬父母、教育子女、社会公德和法制教育”为主题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活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党政办公室的名义专门为我们印发了培训通知,分管书记召开了专题调度会进行了安排。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共举办了13期培训班,培训农村妇女4000余人次,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四是举办镇、村企业会计培训班。2008年3月,我们通过到企业走访调查,了解到镇村企业的会计多年来很少有参加学习培训的,企业会计素质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为此我们开办了镇村企业会计培训班,先后参加培训的共14个企业、35个村的会计,通过三期集中培训,使我镇镇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五是举办企业管理干部培训班。近年来,皇华镇的镇办企业和村办企业发展很快,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由于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缺乏较为系统的管理知识,职工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长足发展,也影响了皇华镇经济的腾飞。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通过细致的调查和论证,积极与相关企业的负责人联系,围绕企业管理当中的实际问题,成功地与潍坊工商职业学院联合举办了企业管理干部培训班,企业老总出题目,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围绕课题组织授课,联系实际,重点突出,深受企业员工的好评。2006年10月至2009年4月,学校先后为山东三工集团、华欣铸造厂等15家企业举办干部职工培训班16期,参训640多人。
六是举办餐饮业管理服务培训班。随着皇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皇华镇驻地及周边地区的餐饮服务业发展迅速,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从业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无法适应形势要求,使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影响了餐饮业的发展后劲。为此,2008年6月,我校举办了“皇华镇餐饮业管理服务培训班”,对全镇30处饭店、旅馆近百名从业人员进行了法律、管理和礼仪服务等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大大促进了当地餐饮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为配合搞好培训,我们还利用拉赞助的办法编写了餐饮业培训校本教材,在教材的封面上给一些酒店做一些广告,解决了出版费的问题。
七是举办汽车驾驶培训班。自2004年春天开始,学校转变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办学导向,积极探索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针对汽车业发展的良好前景,率先与相关驾校联合举办汽车驾驶员培训班,先后在诸城市的原郝戈庄镇、桃林乡和胶南市的海青镇设立教学点,常年招生、滚动开班。目前已举办汽训班65期,培训学员693人。这不仅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而且增加了学校收入,扩大了学校的影响,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是举办无公害蘑菇栽培培训班。无公害产品是当前市 场上的热点。为推动皇华镇无公害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我们举办了技术要求不高、市场需求较大的无公害蘑菇栽培技术作为示范项目,从2008年冬季开始,利用股份制的形式,组织教师建立示范项目,开展栽培试验和推广工作。该项目的教学以现场指导和示范为主,2009年3月先后组织16个农户进行现场示范指导,现在接受技术指导的农户的无公害蘑菇已全部上市,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九是举办果树培训班。九月十六日晚上,诸城农村社区学院领导和专业教师,受邀来到皇华社区分院焦家庄子社区教学站,对该社区100多名果农进行了果树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培训。
近一个时期以来,为提高社区居民科技文化水平,皇华社区分院深入社区进行调研,并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制作培训菜单,集中举办培训班。据了解,在焦家庄子社区对果树培训后,还将根据需求举办“特种动物养殖”“道德与法制”等培训班。
本次焦家庄子社区培训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居民份份份表示本次培训对他们可谓雪中送碳。对解决果树管理中出现的早期落叶,落果以及病虫害等现象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三、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