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河道污染治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总体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直湖港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任务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削减内外源水污染负荷,逐步恢复水体自净能力,促进直湖港水质不断好转。
二、重点工作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直湖港段水质逐年好转,但由于存在上游来水影响、排水不畅、环境污染负荷仍较重、部分地区污染治理不到位等问题,距离整治目标尚有一定差距。针对以上问题,2010年,区直湖港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按时序推进到位,已完成5个项目,投资9654万元,完成计划投资6470万元的149.2%;2011年度计划完成5大工程、共12个项目,计划投资6860万元;2012年度计划完成5大工程、共10个项目,计划投资6915万元(具体工程项目见附件2)。
(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工程
根据国家及省、市产业政策,结合区城市化建设推进要求,组织实施直湖港流域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工程,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关停、淘汰违法违规落后企业,落实沿河有关企业向工业集中区搬迁工作。2010年,完成“三高两低”企业整治10家,区政府补贴80万元。2011年计划实施“三高两低”企业整治8家,区政府补贴60万元;2012年计划实施“三高两低”企业整治6家,区政府补贴45万元(具体企业名单见附件3)。
(二)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工程
目前,我区直湖港流域已建成钱惠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环保水务有限公司(洛社厂、杨市厂)、永达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杨市电镀园)和阳山镇陆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等5家污水处理厂,均已正常运行并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工作重点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循环试点示范企业和生态型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大控源截污力度,对片区内工业企业的排放冷却水、冶金酸洗循环终水等工业废水按照“零排放”要求进行重点治理;加强对沿河工业污染源监管和限期治理力度,严肃查处各类偷排、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巩固和提升河道治理成果;加强各污水处理厂的能力建设和运维管理,确保尾水达标排放和污泥安全处置。
1.节水型企业创建。2010年,完成创建节水型企业5家,投资200万元;2011年计划投资30万元,完成创建节水型企业1家(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计划再投资30万元,完成创建节水型企业1家。
2.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为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控制污染物排放,减轻末端治理的压力,根据省规划要求,在2012年之前完成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6家。截至2010年底已累计完成34家。2011年计划完成6家,投资1000万元;2012年计划再完成6家,投资1000万元(具体企业名单见附件3)。
3.工业企业污水综合治理。截至2010年底,已完成直湖港段沿线所有直排口封堵,完成省规划要求的88家企业限期治理任务,并对其中70余家企业进行了回头看;完成13家工业企业提标改造,投资650万元;将11家企业原直排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投资550万元;对年排放化学需氧量5吨以上的19家工业企业排污口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装置,投资100万元。2011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完成32家工业企业生产废水综合治理,确保排水达标区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水质、水量符合接管条件的重点污染企业的生产废水接管率和集中处理率达到90%(具体企业名单见附件4)。排水达标区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157家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全部实现接管(具体企业名单见附件5);2012年计划完成162家工业企业污水综合治理,确保排水达标区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水质、水量符合接管条件的所有工业企业的污水接管率和集中处理率达到90%。
(三)生活污染治理工程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区直湖港流域生活污水未治理村庄约500余个,核定桃林产业主导自然村208个,剩余需治理村庄约300个,计划通过“推进城市化建设,做好直湖港流域边远村庄搬迁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排水达标区建设和农村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彻底解决农村生活污染问题。
1.边远村庄搬迁整治。2011年,区直湖港流域计划完成搬迁村庄100个;2012年计划完成搬迁村庄100个。
2.排水达标区建设。根据《区控源截污暨排水达标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11年上半年完成片区内集镇建成区全部75个块区的建设,完成村庄生活污水接管13个(具体名单见附件6),预计五月底前完成。为进一步扩大管网覆盖范围,推进排水达标区建设向直湖港及其主要支流河道两侧偏远地区延伸,确保流域内村镇及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应接尽接。2011年下半年,计划完成64个拓展片区建设;2012年计划再完成65个拓展片区建设。
3.边远村庄生活污水点源处理。2010年,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处理”的原则,采取微动力、少管网、低成本、易维护的生态处理模式,完成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56处,投资1294万元。2011年计划投资1125万元,完成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38处(具体名单见附件7);2012年,结合片区内排水达标区建设及搬迁整治工作,完成片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四)农业生产污染治理工程
1.种植业污染控制工程。一是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缩减粮油作物比重,扩大经济林果等经济作物比重,控制区域内高耗肥作物总量。二是推广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不同的作物种类,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严格控制盲目施肥。加快水蜜桃、蔬菜等经济作物专用有机肥、配方肥的研发。三是大力推广有机肥。改善用肥结构,大力推广使用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等有机肥料,严格控制化肥的用量。2010年完成节水高效灌溉2800亩,推广商品有机肥4000吨、2万亩次;土壤取样化验400个,测土配方施肥57237亩,病虫害综合防治57237亩,投资1640万元。2011年计划完成测土配方施肥5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4000吨,病虫害综合防治5万亩,实施范围:洛社镇京杭运河以南、阳山镇、钱桥街道。到2012年,实现种植业氨氮、总磷排放总量在2009年基础上削减30%。
2.尾水综合循环利用工程。规模养殖场(户)实施养殖尾水循环利用工程,池塘尾水全部排入生态沟、渠中,通过人工种植的各种水生植物、湿地实现土壤拦截、沉淀,经过一定净化后再经进水渠注入池塘,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使养殖尾水不排入外河。2010年投资30万元,完成1家尾水综合循环利用工程示范;2011年计划完成阳山镇尹城水产养殖场尾水综合循环利用工程建设(建设面积850亩),投资210万元;2012年计划再完成1家尾水综合循环利用工程,投资30万元,水产规模养殖50%实现尾水处理或循环利用。
3.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工程。片区内现有畜禽规模养殖户83户,其中生猪77户、家禽6户,已进行全面整治。2010年完成关闭规模养殖场2家,8家规模养殖场实现废弃物综合治理,投资30万元。2011年计划完成2个生态健康养殖示范点建设,分别为洛社镇保健村的奔马养殖场(存栏生猪400头)、阳山镇尹城村臧岳清养猪场(存栏生猪184头),启动关闭市南洋农畜业有限公司,2012年关闭到位。2012年继续加强对直湖港流域所有畜禽养殖场(户)的监管、督查,杜绝偷排污水现象;80%畜禽规模养殖场(户)污染完成治理整改;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达85%。
(五)河道内源污染治理
1.河道生态清淤。推进实施直湖港及支流河道轮浚工作,有效降低河道内源污染负荷,确保规划区内河道畅通,恢复和提高直湖港及其河网的引排能力,并使水体充分交换,增强水体,复氧能力和自净能力。2011年计划实施支河轮浚机制,清淤6条,完成土方9万方,投资50万元。2012年继续实施支河轮浚机制,计划7条河道疏浚,逐步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2.河岸带植被修复。全面推进直湖港及支流河道两侧河岸带植被修复及生态护坡建设工程。对直湖港、锡溧运河河岸带两侧50米范围建设生态防护林带,强化绿化和环境功能;对直湖港支流河网岸线进行生态化改造,通过堤防改造、植物配置,提高水陆交换能力,基本恢复河道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2010年完成生态防护林建设350亩,投资180万元。2011年计划投资75万元,在洛社镇冯巷浜、桃园村,钱桥街道洋溪河,建设生态防护林50亩。2012年计划投资150万元,在直湖港两侧因地制宜,营建水源净化林200亩。
3.河道生态修复。2011年计划实施支河生态修复3000平方米,投资200万元。重点实施钱桥街道的井亭河、洋溪河、大张巷河和阳山镇的察亭浜等河道生态修复工程。2012年计划继续实施直湖港及其支河生态修复,逐步恢复直湖港流域水体自净能力。
4.新沟河排水通道畅通工程。抓紧衔接并落实新沟河拓浚延伸及河道生态修复工程,2011年做好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切实加强对区直湖港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专门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洛社镇、钱桥街道和阳山镇要高度重视,继续把直湖港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各项重点工作,明确目标、时限及责任人,限期完成。
河道的演变是人类繁荣和文明的发展史,孕育了河道两岸灿烂的文明,促进了沿岸经济的发展。温州市龙湾区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正一点点蚕食着河道的生命,严重的污染使城市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河道的安全受到了威胁,目前龙湾区正处于水质型缺水阶段。优美的水环境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的窗户。首先,可靠的水资源可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其次,能抵御洪涝灾害,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成果得到安全保护;第三,自然和生态、人和水环境的和谐相处会使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第四,具有景观功能,即文化性,使人们赏心悦目,修身养性。温州市龙湾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与水是息息相关的,好的水环境不仅可以为当地人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精心规划,对具有特色的水道进行整治、改善水质,修缮具有浙南风格的沿河建筑,形成水乡风景,结合自然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为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居民收入创造条件。
2国内外水环境综合治理经验
近20多年来,国内外关于城市河道污染的治理一般是采用外部控制和内源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外部控制主要是利用技术方法和严格的管理机制限制进入河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内部控制则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已形成富营养化的湖泊进行治理。水环境问题是个国际性难题,早在20世纪,一些著名的流域就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在水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经验。目前,已经有较多治理成功的例子,可为龙湾区河道水环境的治理及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1合理的规划从国外的莱茵河、泰晤士河到国内的苏州河、西湖的治理,其核心和根本均在于运用了系统规划、综合整治的思路。在治理前期,工作准备充足,包括污染源及污染成因调查、编制规划方案,采用阶段性目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2.2巨额的投入1980—2005年,莱茵河流域的治理投入了巨资,约300亿欧元。泰晤士河经过将近20多年的艰苦整治,耗资20亿英镑。上海市苏州河的治理体现出大气魄和大手笔的特点:大气魄体现在强力领导上,自1996年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历任市长亲自担任组长,把苏州河的环境综合整治确定为上海市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以苏州河治理为重点,带动全市中小河道整治,还上海“东方水都”的原本风貌;大手笔体现在投入上,上海市为治理苏州河已经投入了130多亿元。
2.3生态调水与截污减污并举,增加环境容量治理地区水污染,增加环境容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截污减污,即强化环境保护、降低单位产品排放;二是生态调水,即从环境容量比较宽裕地区引进环境容量。截污减污为治污之本,生态调水是治污之标。截污减污措施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治理、城镇地表径流截留、农业面源污染截留、生活污水治理。生态调水措施主要是从水量充足水质优良的地区引水至本地区,对本地区的水体进行补充和置换。苏州河及西湖为了增加水体的环境容量均引入优质水,对河流、湖泊的水体进行置换。优质来水对原有污染水体进行补充和稀释,保障了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改善了沿河居民的用水环境。
2.4政府重视与全民参与2013年2月起,温州市各地“悬赏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污染事件的频发,政府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大力治理污染的重要意义。政府更坚定了治理污染的决心,专门立法规范治理行为,为污染治理提供政治保证。水环境污染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威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要彻底治理河道环境污染仅依靠国家执法机关的行动是不够的,需要全民参与,大家共同努力。
3整治措施方案
3.1大力开展污染治理河网整治和水质改善的首要措施是截污和达标排放。龙湾区经济发展迅速,但工业布局的不合理造成河道污染严重,水体COD和BOD含量过高,尤其是电镀、化工、造纸等高污染排放的小作坊,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其工业废水的污染物含量高且伴有重金属、有毒有害的有机物,同时污水管网无法纳入覆盖,导致废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因此需优化龙湾区永强片内的工业布局,倡导绿色工业。龙湾区永强片的农药、化肥使用不合理,农用化肥的施用量高达5805.0kg/hm2,远高于国际水平。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应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大力推广节肥、节药和农田污染最佳综合管理措施等先进适用技术。根据龙湾区一维水动力模型进行计算分析,通过截污减污控制,削减80%的点源污染及30%的面源污染入河量,NH3-N、TP、COD浓度分别降低24%、15%、27%。
3.2积极开展河道整治河道底泥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质,且有机污染物质的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变化,作为生物响应,一些不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逐渐减少,耐污种群得以繁衍,底栖生物多样性降低。底泥中的有害物质主要存在于表层0.20m的范围内,一般很难降解,如不及时、有效地去除,容易被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摄入体内[1]。龙湾区内河道平均淤积0.62m,NH3-N、TN、TP、COD的释放强度分别为17.00,27.00,0.23,155.00mg/(m2•d),污染物释放强度较高,有必要对近岸的建筑垃圾、水面漂浮物等进行清除,对受污染河道的底泥进行清淤,清淤厚度为0.2~0.4m。
3.3生态修复改善河道水质对于河底污染严重的区域,仅清除底泥还是无法解决底泥释放污染物的问题。因此,在必要的河段进行土工膜隔离,同时,结合河道生态工程,如种植水生植物(尤其是可以对污染物进行富集的植物)或草皮、应用生态混凝土等,利用生态所具有的自我净化功能净化水体,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达到改善河网水质的目标。
3.4生态调水龙湾河道属于平原河道,洪水期,其水流方向由边界水情决定。平水期,由于水面平缓,河网水体几乎处于静止状态,加之河道污染物浓度较高,河道自净能力低,NH3-N、TP、COD的降解系数分别为0.009,0.038,0.063和0.023d-1,环境容量很小,容易引起河道水环境的恶化。治理龙湾区的水环境,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加河道的水环境容量。龙湾区虽然水源众多,但是可利用的水源较少。经研究分析,龙湾区中期可采用中水(新建处理能力达到12.00万t/d的膜生物污水处理工艺),远期采用瓯江水与中水作为龙湾区的生态调水水源。根据龙湾区一维水动力模型的计算分析,通过生态调水工程,在现状入河污染物负荷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中水回用,NH3-N、TP、COD的浓度可分别降低41%,32%,42%。由此可见,仅通过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在截污减污方案无法完全落实的情况下,生态调水是增加河道水环境容量的有效措施。
4结语
1、工业污染源。主要来自小河及石板河流域内企业,散落分布于辖区6个行政村、3个企业居委,主要为煤炭采选、钢铁、焦化等行业。小河和石板河流域及支流在我镇境内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河流域的径流量小,自净能力有限,加之工业固废乱堆乱放,经雨水冲刷后排入河流,存在较大环境安全隐患。
2、生活污染源。一是流域内居民生活污水。我镇常住人口约4.4万人,分布居住在小河和石板河流域内,居民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大,没有污水处理厂。二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是沿河村(居)沿岸倾倒、堆积生活(生产)垃圾,加上雨水冲刷进入河流的污染物也给河流造成了水体污染。
3、农业面源及(种)养殖污染源。主要来自沿河村(居)种(养)殖场和散布于沿河的农村种(养)殖户,这些种养殖场(户)的废水、畜禽粪便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河水水质恶化。同时,来自流域内农业生产施用化肥、农药也给河流带来了污染。
二、工作目标
通过综合治理,搭制污染源头,使小河、石板河流域污染物总量明显下降,水质有一定程度的好转,确保河流综合环境在短期内有较大改观。
三、整治范围
此次整治采取企业落实环保措施,村(居)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政府组织协调,督促企业落实环保措施并抓好村(居)生活垃圾处置和河道综合治理等方式。整治范围:
1、煤炭洗选、煤炭开采、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超标排放污水的单位及存在重大污染事故隐患的排污单位。
2、各村(居)河流域内规模较大且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的种(养)殖场和造成水体水质恶化的种(养)殖场。
3、沿河村(居)乱倾倒垃圾的各类场所。
4、影响沿河流域水环境及占河道的建设工程。
四、工作措施及各工作组职责
明确任务,设立6个专项治理工作组,1个工作督察组,同时村(居)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供电所依法强化供电管理。
(一)农业面源及(种)养殖污染源治理工作组,由黄仕慧同志任组长,镇农业服务中心、镇畜牧站、镇农技站参与。对沿河村(居)种(养)殖场和散布于沿河的农村种(养)殖户的废水、畜禽粪便、农业生产施用化肥、农药进行整治。
(二)生活污染和垃圾处理治理工作组,由同志任组长,镇城管中队参与。认真落实餐馆、旅社、门面门前三包等措施,在小河、石板河流域增设垃圾池,做好垃圾清运工作;督促国有企业加强对辖区生活垃圾的整治;协助区城市管理局做好镇乡街道垃圾清理场(收运站)项目的申报、立项、建设等工作。
(三)河道综合治理工作组,由同志任组长,镇水保站参与。对河堤防洪排涝和河道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形成报告及河流清理方案;协商区水利局加快河流综合整治工作。
(四)企业污染治理工作组,由同志任组长对辖区无环保设施,工艺落后的洗选企业进行清理,提出名单报镇政府,并协助镇政府与区环保局协商,加强对国有企业、地方煤矿、洗煤厂、配煤点、有色金属、化工等企业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同时对非公企业生活污染加强监管。
(五)建设工程综合治理工作组,由同志任组长,村建站参与。负责清理、查处违法河道修建的违章建筑;做好镇乡生活污水处理站的申报工作,并协助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修建镇乡生活污水处理站。
(六)生态植被治理工作组,由同志任组长,林业站参与。负责实施河流流域内生态恢复,完成区下达的封山育林任务。
(七)村(居)要加强河流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做好占河道修建违章建筑、乱排乱倒的巡查工作。
(八)两山供电所对造成河流环境污染的无环保审批手续的企业不予输供电;已输供用的,依法予以断电。
(九)河流环境治理工作督察组,由同志任组长,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参与。对在河流环境治理过程中,重视不够,监管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问责,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报镇党委、政府。
五、工作步骤
(一)成立机构、责任分工阶段(2014年2月-3月)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召开境内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具体部署整治工作任务。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4年3月-2013年10月)全面开展对小河、石板河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对河流域及支流的清理,确定一批对水体产生污染的限期治理项目;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清查汇总,协调区直有关部门做好处罚、关闭污染企业,对各村(居)垃圾基本实现集中收集处理。
(三)督察整改阶段(2014年11月)由领导小组牵头,对各责任单位、承办单位进行全面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单位年终考评。
整治目标
根据林墩河道现状,今年要基本完成严重侵占河道建设的清理任务,规划防洪岸线,强化石材废弃物管理监督,并基本解决河道两侧脏乱差现象,使行洪能力得到提升,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环境明显改善。
整治任务
(一)石材业污染治理。一要加强石材废弃物管理。强化石材企业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严格按标准配备循环沉淀池,做到污水内循环重复使用,实现零排放。严格落实废石渣“三定”(定人清运、定车运输、定点堆放)制度,狠抓大型废石渣堆放场的监管。对溪口至美宫、林墩至江都等河段严重堆弃堆建的废石料,要在今年5月底前完成清理,恢复河道行洪能力。要突出抓好染板生产项目的整治,严禁新上染板项目,取缔关闭违规新建的染板企业。二要严管重罚违规污染行为。要制定环境治污的有关规定,规范值班巡查制度,统一违规处罚标准,罚封并用,从严从重处理。
(二)农村资源污染治理。一是规范养殖场管理。禁止在沿岸线500米范围内新建生猪养殖场,对已建在溪两岸100米范围内的养殖场,限期治理,治理无望的坚决予以搬迁关闭。对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的,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二是推广“一池三改”设施。鼓励农户特别是养殖户新建沼气池,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补助;引导群众开展改圈、改厕、改厨活动,改畜禽放养为圈养,改开放式粪池为水冲密闭式厕所,改柴火式厨间为电气化厨房,改变农村卫生面貌,改善生态环境。三是合理处理生活垃圾。严禁在河道两岸和河道内堆放、倾倒各种垃圾,4月底要全面完成河道内各种生活垃圾的清理保洁;要新建一处大型垃圾堆放场,并于5月底投入使用,全区实现垃圾定点堆放。
(三)加强河道乱堆乱建治理。要规划与整治齐抓并进,通过有计划的河道整治,实现河道岸线资源的管理保护及可持续利用。
1、防洪岸线规划。要于7月份完成防洪岸线规划,规划完成后,将进一步改善流域的防洪总体布局,并分步实施重要防洪段堤岸建设,清理规划治导线内占用河道建设的企业和个人。
2、河道侵占治理。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今年重点整治溪口至石横牛角厝、油车溪桥至江都、油车溪桥至乔美林口洋等三个河段,并依次分步整治,狠抓工作落实。要对沿线占用河道建厂生产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全面排查,登记造册,责令整改,对不落实整改措施的坚决给予查封直至取缔。
整治步骤
整治时间从3月20日—10月31日,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20日—3月31日)
成立工业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洪昭勇担任,林进清任副组长,成员由各挂钩村领导及水利、土地、环保、村建、林业、警务室等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负责领导协调实施辖区内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职责及完成时限;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广泛发动干部群众支持和参与;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工业区整治办设立举报电话。
(二)重点整治阶段(4月1日—9月30日)
1、自查自N(4月1日—4月30日)。组织力量按照河道整治内容,对辖区内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底数,并于4月10日前完成台帐。对在调查中发现问题的,下发整治通知书,限期整改。
2、联合执法(5月1日—9月30日)。督促违规企业抓好整改,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整顿、经济处罚或强制清除。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验收总结阶段(10月1日—10月31日)
要组织力量对整治任务落实情况、整治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迎接县整治办的评比验收。要认真总结,分析不足和困难,研究对策及建议,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保障制度
1、加强组织,明确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各村主任为村辖区范围内河道整治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方案的内容,在区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抓好本辖区内整治工作的落实。工业区管委会将不定期组织督查,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进行视察和监督,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2、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要充分认识林墩河道整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防止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要重点打击侵占河道的“钉子户”,建立整治目标责任制,限定整改期限,严格整改标准,对整改工作不落实的企业和个人,要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今天这次河长制工作调度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届*中全会关于强化河湖长制的部署要求,总结前段工作,安排下步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压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推动河长制工作不断深化,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改善我县水环境质量、实现绿色生态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下面,就进一步强化河长制工作,持续改善提升我县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清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担当起全面推进河长制的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县委、县zf高度重视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工作,大力实施群众饮用水安全、*河堤坝加固、海堤修复、河道清淤、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农田水利灌溉等水利设施建设工程,有力提升了我县水资源和水环境质量,保证了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用水安全。但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变化,水资源和水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从水资源总量和质量上看,正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以往很多河流水清河畅、鱼虾成群,现在几乎“十河九干”,即使不干的,也成为季节性河流,总量正在减少;另外,除了上游来水,一些自然水体质量堪忧,有的甚至成为黑臭水体。从面临的任务看,我县河流数量相对其他县区较少,但由于河道长期干涸、年久失修,河道淤堵、违法建设等问题多、数量大,有的甚至影响河道行洪,清理难度大。
从群众直接感受上看,很多河流已成为干涸的沟渠,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粪便、污水随意排入河流等现象时有发生,成为污染源,有河无水现象十分普遍。另外,地下水水位下降现象也很普遍、很严重,遇到干旱年份,也发生过灌溉和饮水紧张问题。
可以说,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迫在眉睫。我们必须严格贯彻中央、省市要求,以对发展、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进一步落实河长制,通过明确目标、理顺机制,把责任落到人、把短板补到位,全面提升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二、切实以河长制提升河流治理成效,持续改善全县水资源和水环境质量
要统筹抓好水环境整治与城乡建设,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水清岸绿的河流既是富有诗情画意的乡愁记忆,也是城乡生态环境的安全屏障。各级各单位要把管水治水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扎实做好岸线保护、污染物排放管理、水体治理、沿岸绿化等工作。
要严格水生态空间管控,结合河道违章建筑、违法占地清除专项治理,重点抓好违章建设、随意侵占河道、破坏河岸堤坝、违规挖沙采沙等突出问题,打造健康自然的河流岸线风貌。
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教育引导农村居民改变污水、垃圾直排入河的传统习惯,抓实沟渠坑塘清理、岸线植绿等工作,把每条河流都打造成景色怡人的生态美景。要加强*河水质、*河水系生态治理,为*新区建设、为打造*河休闲文化旅游景点提供有力支撑。要扎实做好沿海水污染治理和修复,确保沿海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开发。
要全力抓好水污染治理与转型升级,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河流污染表面在水里,源头在岸上。各级河长不能就水管水、就污治污,必须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统筹、水域水量水质并重、预防保护治理齐抓,紧盯重点行业及主要污染物源头,综合施治,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杜绝各类污染源入河。要扎实推进“十大”重点涉水污染行业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污染水环境的企业、项目,该整治的要整治到位,该清理的要全部清理,特别是对水源地周边、重点监测流域实行最严格的水污染排放标准,严禁出现新的污染排放源,坚决杜绝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发生。
当前,要着力抓好*河、*河水质污染整治。各级河长、主管县领导、相关乡镇和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迅速沿河实地踏查,查找污染源,封堵排污口,解决污水和畜禽养殖场粪便直排问题。环保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污染问题。河长办要拿出具体整治方案,县委督查室、县zf督查室要加强督导,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要统筹抓好网格化监管与“零容忍”执法,确保管水护水治水取得实效。实现监管和执法全覆盖是进一步落实河长制的关键一环,目的就是解决监管不到位、执法投机的不健全等问题,把河流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各级各单位、各级河长要严格落实日常巡查监管机制,明确巡查责任,落实技术设施,加强对重点河流、水域岸线的动态监控,做到不留盲区、全天覆盖。
要严厉打击破坏岸线的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私设纳污坑塘等涉水违规违法行为,特别是对网箱养鱼、非法采砂、偷排偷放、超标排放及破坏水源地生态、盗采地下水行为,要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坚决保障河道安全和水质安全。
另外,还要积极探索新的河流管理体制机制,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监督管理、争取上级支持、社会管理等方面大胆创新,形成我县特色,确保河长制工作高效推进、持续深化。
三、切实扎实履行河长制各项职责责任,全力推动河长制工作落实见效。
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传导压力。各级河长要切实肩负责任,知晓河长干什么、怎么干,熟悉掌握河流基本情况,及时调度治理保护工作,着力解决好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河长办要发挥牵头揽总作为,迅速研究制定方案,进一步落实责任、明确时限,确保各项工作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