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学习感悟

初中数学学习感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学习感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学习感悟

初中数学学习感悟范文第1篇

艺术教育家屠美如等推测:“可能由于教育的不重视、读、写、算的压力和儿童开始建立起客观评价标准,因而对自己绘画能力丧失信心。”[1]学习负担并不太重的国外也未能幸免,美国哈佛大学“零点计划”主任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发现:“儿童早期的成长易于进行,但至少在美国,天才儿童经常在青少年时期遭遇到许多困难,而我们叫‘青少年危机’,它使许多青少年想要停止实践,我们不清楚这个危机的原因。”[2]他还指出:“这个年龄段由于身心的发展,学生们逐渐由参与者变成一个批评者,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严格,因此青少年必须在这段过渡期内取得足够的进步,使他在具有自我评判能力之后,不至于发现自己的作品太不够格而停止绘画,由艺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旁观的批评者。”

在这个美术教育的困难期,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与帮助,对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将标志着美术发展的结束。帮助学生顺利渡过美术教育的困难期,激发兴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广州市美术教育研究会的戴立德等人从开展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开放式多元化角色活动”的课堂教学结构。其原则为:开放式、多元化与角色活动。[3]几年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心理,努力探索富有时代气息的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从实践中得出了一些保持初中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现将方法与体会阐述如下。

一、课题导入,抓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重要的地位并促使学生保持这种兴趣。英国优秀教师内森里•伯格说:“开始比什么都重要,在第一分钟就迷住你的学生,他们就再也舍不得离开你的课堂。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4]在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课堂情境中,主动、愉快地进行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保持昂扬的学习劲头,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但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课引子”,创造新颖、独特的导入方法,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的学习。以下几种导入课题的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1.游戏激趣。如第十六册教材中“奇特的视觉图形”一课,我首先以拼字游戏揭示课题,引入新课,为学生准备字的笔画,让他们拼出正确的字,如图(1)、图(2)、图(3)。学生看到游戏都非常兴奋,都想做拼字游戏。拼好后又有新发现,如图(4)、图(5)、图(6)。接着老师结合图讲解运动员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以及2008奥运会我国运动健儿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样,学生很自然地由“游戏”导入“奇特的视觉图形”。

2.音乐激趣。音乐有极其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们的情绪。在美术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比如在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播放优美舒缓的钢琴曲,美妙的旋律配上老师娓娓动听的介绍,可以把学生带进对神秘微笑的无限遐想之中。学习中国画单元时,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播放如流水声般的琵琶、古筝乐曲,既能消除疲劳,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又有助于学生体会国画有的韵味情趣和意境。美术学习过程不再枯燥、单调,学生自然乐在其中。

3.故事激趣。有一次听一堂公开课,老师上的是第十五册教材中“卡通天地”,老师讲述了一个善良可爱的小女孩的故事,这个小女孩经常帮助穷人的孩子。学生被小女孩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画出可爱小女孩的卡通形象。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沿着“故事”导向的思路想象,发散思维。

4.课件激趣。课件色彩艳丽、生动直观,能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

5.实践激趣。在教材中,有不少课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如七年级十三册“徒手画校园”,九年级十八册中“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的灵感”等课,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水平提高了。

二、丰富学生的想象

进入想象氛围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表现出来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敢想敢画并且具有一定的美感呢?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启发、引导和点拨,学生的想象就不难展开翅膀自由飞翔。感悟生活情境,迸发创新火花

1.直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例如:在国画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不容易观看。我们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减轻老师的负担。

2.技能训练,增强学生自信心。从易到难,从临摹到写生或创作,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学习兴趣高了,学习效果好了。

3.动手实践。动手操作,学生很感兴趣。比如九年级的雕塑课,不妨让他们回到童年玩“泥巴”时代,自己动手挖红泥,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更真实地感受到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兴趣的乐园,既能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又能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还能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充当主角,主动积极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必然能迸发出创新的火发,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p#分页标题#e#

三、充分利用好课堂的反馈信息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体系的确立,任何知识的形成,实践是辨别其真伪的试金石。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由于美术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因此学好它不是很容易,不是一两个月或一两年就可以学完的,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故学校、家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趣而充满愉快,然后提出一点小小的要求,使学生觉得只要再努力一点,就能做得更好,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因此青少年学习美术应该是启发和引导他们喜爱美术的过程,而不能成为老师、家长意愿的体现。

2.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或成果,教师应努力给予肯定及鼓励,作出积极的评价与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信心,有成就感,认为学习美术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赞美永远都不是多余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从未有人赞美过的学生来说,一次真诚的赞美,可能胜过一万次严厉的责备。”[5]例如第十六册中“影子的联想”一课,学生通过学习,创作出的作品如图7。我让创作的学生先讲讲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她说从裙子上漂亮蝴蝶结的影子联想到剪刀。我请其他同学评价,有同学说她的想法有新意、别出心裁,有同学夸她画的颜色鲜艳,有同学说她画得工整细致。最后我对同学的评价作总结反馈。经过及时反馈,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创作的兴趣更浓了,又相继创作了其他奇特的视觉图形。课堂创造活动的反馈开展,既能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效果快速检测,又是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途径。

3.初中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态度出现两极分化是正常现象的,需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对有兴趣的学生可通过第二课堂使他们的美术学习进一步提高,而对其他学生来说,我们应当看到:他们虽然对美术学习要求更高,但兴趣广泛,知识面更广,思维活跃。只要消除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就有可能提高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生处于兴趣分化期,却未定型,学生兴趣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现代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审美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对于人类文化各个领域的视觉感受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美术的功能并不仅仅是模仿自然,更是为了创造一个能表达个性、思想的“第二自然”,因此在美术学习中,即使部分绘画有困难的学生也完全有可能在手工制作、工艺设计、装饰画等写实性要求不高的美术学习中产生兴趣,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初中学生的能力日趋成熟,美术教师可以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美术作品欣赏、分析、评论等方面“一展身手”。

初中数学学习感悟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元化;初中;数学

数学作业的合理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之后的学习延续以及有效理解,对于初中生的教育教学活动来讲不可或缺,在初中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数学的学科特征直接促使学生之间较为明显的学习差异,从而致使数学科目学生分层、断层比较严重,进而导致一部分学生逐渐降低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在数学课堂上产生睡觉、不认真听讲等不良行为。调查研究发现,在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对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所布置的课后作业不感兴趣,存在一定的拖延、应付、抄袭、乱写等现象和心态,从而直接导致数学成绩下滑严重。从心理学的层面来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当中,仍然保留一些独树一帜的性格特点以及个性差异,由此可见,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直面学生的这种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因材施教。初中数学老师应该正确看待自己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数学思维,严格按照我国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不断设计和创新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多元化课后作业,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数学课本和基础知识的层面之上,将丰富的教学内容蕴含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之中,进而促使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数学自信心,确保初中生进行全面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一、多元化作业设计在初中教学中的目标

对于初中数学作业的多样化设计来说,最核心的教学目的就是顺应我国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教育号召,将学生的数学知识以及应用能力同时提升,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最终培养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树立他们的数学自信心。

二、多元化作业设计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1.不断创新数学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作业设计模式适当创新数学教学理念,采取多元化作业设计模式,可以优化和构建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体系。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彻底贯彻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以及素质教育的相关条例。做到关心班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综合实力。初中数学老师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数学作业来订正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初中数学老师在设计课后数学作业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需求和渴望,以数学课本作为基础,全面分析班级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现状、疑问困惑以及相对薄弱的知识点,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数学自信心。2.设计有趣丰富的作业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接触知识和感悟知识最好的启蒙老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一名学者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人如果想要更深层次地对一种事物进行研究和探索,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对这一事物产生充足的兴趣,从而在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当中拥有愉快的体验和情绪感悟,进而加深对这一事物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老师对于学生课后作业的设计,就应该更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激发,设计出丰富有趣的作业内容,将灵活多元的数学作业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上调动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提高初中数学的整体教学水平。比如在给学生讲过某一数学知识点之后,初中数学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设计一些丰富、有趣、灵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进而以多元化的方式对数学课本知识进行合理的应用和解析,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实力以及相关核心素养。3.尊重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作业,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对于初中生的数学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子,与此同时,老师还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对学生进行课后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质,设计出分门别类、不同难度、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课后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当中。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工作任务,本质上是在帮助学生掌握课本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其实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自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综合实力。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的课后作业中,老师更应该注重的应该是课后作业设计的实践效果,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运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上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打下基础。4.设计开放性作业,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相对抽象、晦涩的学科,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更注意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启发以及逻辑能力的挖掘。数学概念以及相关知识虽然看起来只有一些晦涩难懂、抽象枯燥、烦琐生硬的学术概念以及数学公式,但蕴含在里面的知识都具有非常多元的组合形式以及深刻内涵。对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来讲,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就是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作为主导人物灌输性教学,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和公式,进而通过大量的课后作业以及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掌握和记忆,教学效果甚微,一不小心就造成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固定化,最终导致,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只会想出一种固定的解题思路,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巨大影响,只产生了一批为应试教育而生的考试机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综合实力培养效果大打折扣。由此可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的课后设计作业,可以让学生在按时完成数学作业的提前之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全面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5.依据班级学生实际的数学学习情况,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分层教学最近愈发流行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可以让数学老师依据班级学生实际的数学学习情况,设计出针对性的数学课后作业。优秀的分层作业设计,可以全面体现出我国教育部门颁布的新课程改革标准当中因材施教等理念的有效性,确保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合理地设计和优化数学课后作业,不断缩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计算题目,而面对数学基础知识结构完善,成绩相对稳定的学生,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思考性和启发性较强的题目,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相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标准以及要求之后,教学部门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许。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教学目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做出了一系列创新。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以班级学生数学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设计出符合自己班级的课后作业,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以及水准。

参考文献

[1]杨青林.初中数学设计多元化作业的策略与方式[J].家长,2021(27):38-39.

初中数学学习感悟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生活元素;实践活动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从以下两方面,对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论述。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往初中数学教学,教师过分强调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特征,导致学生觉得数学课程学起来十分枯燥难懂,然而,数学知识都是因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每个数学知识点中都蕴含着一定的生活元素,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这些生活元素进行大力挖掘,赋予数学课堂以生活化气息,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概率》这部分知识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在商场购物时都遇到过有奖销售活动吧,这样的活动一般都是设立一个自由转动的转盘,转盘分为不同的颜色区域,顾客转动转盘上的指针,指针停在哪个颜色的区域,就会得到不同面额的礼品。那么,当一位顾客转动转盘时,他获得礼品的概率是多少?分别获得不同面额礼品的概率又是多少?”这样,我通过向学生讲述这一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的事例,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我们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做好了铺垫。

二、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是为了将其运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完成了向学生传授数学文化知识的教学任务外,还应积极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既能消除学生心中数学课枯燥乏味的学习情绪,还能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这部分知识之后,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寻找可以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去计算高度的事物和物体,如操场上的旗杆、甬路旁的树木、教学楼等,并要求学生将计算的过程及时地记录下来,课堂上大家一起交流计算的心得和感悟。这样,我通过开展这一实践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了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要总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数学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进行整合,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并非是对数学符号、概念、规则等的枯燥学习,其中还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生活元素,对于我们现实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抵触的心理,从而大大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学习感悟范文第4篇

1 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尽管表现性评价具有实施费时费力的明显不足,当前在我国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推广度、实施度及落实度都不尽人意。但事实上,简要来讲,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新课改的实施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在《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正处于身也发展关键期、迫切希望得到他人认同的初中生们,我们不能局限于单一方面的关注(如学业成绩),而应多角度关注、多方面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长处,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促进师生及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标准》的“实施建议”版块给出了详细的评价建议,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即应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数学学习过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他,评价重心也转移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非最初的检验学习结果(即数学成绩)。根据表现性评价的特性,在完成实际任务时,随其具体内容的不同,其评价标准也会有一定的不同,并非一成不变、不可更改的。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多维性,能够较为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不至于太过片面。同时表现性评价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结语,有利于消除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消极情绪,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

1.2 当前教师培养模式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当前,多数学校都会利用暑假期间对在校教师进行再培训。通过送种集中培训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必备的教学技能,更新教育理念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们的综合素养。同时,随着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的不断加深,表现性评价的传播度与应用度正逐渐加大,这些都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1.3 大众的认可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给予实施便利

一个评价体系要想得到良好应用,不仅取决于自身的优越性,更取决于大众的认可度。基于教育体系中评价体系的主要实施场所为学校,要想获得良好的实施效果,必须首先获得学校的认可W。同时,由于评价的对象为学生,获得学生的认可更是实施的关键。此外,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家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也要争取获得家长的认可。而表现性评价其特有的实践性、过程性、发展性、整体性及人性化,获得了学校、学生及家长的一致认同,为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给予实施便利。

1.4 教材编制与考题设计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充足条件

作为一口逻辑严密的自然学科,数学学习的目的不是定义、定理及运算规律的简单记忆,而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有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际生活应用题被编制于初中数学教材中,同时开放性试题在中考考题中的设计比例正日益增大,促使教师对于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越来越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这些都为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充足条件。

2 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几点策略

(1)认真研究学生的身也发展规律,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任务。同时,基于学生所处年级、所在学校的不同,在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必须重视这种差异性,依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宜的任务。例如,对于初中生,教师可制定具有一定思维难度的任务,当然难度要适中,测量等侧重考察计算能力的简单任务为主。

(2)考虑到一些表现性任务往往较为耗时,无法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教师在设定表现性任务时,应尽量避免实施时间过长、参与人数过多的任务。良好掌握代数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意识。

所谓数感,就是获取有关数量关系、数与数量W及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所谓符号意识,实际就是对于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的准确理解及灵活运用,能够运用符号进行运算与推理,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意识,并帮助其深刻认识到数学表达与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之一就在于符号的使用。而数感与符号意识的建立,是初中生进行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初中生们必须良好掌握代数送一部分内容。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初中代数中,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及建模过程,逐步建立数感与符号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将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巧中代数课堂教学时,应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归纳与总结,经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数学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与必要的运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与变化规律。作为代数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等式的证明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亦是难点。不等式的证明为应用案例,展开表现性评价研究。

初中数学学习感悟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学生以后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及情感价值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针对教育教学活动来说,其目的是纯粹的,也是明朗的,那就是实现学生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其实就是想让学生树立一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问题。针对目前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较淡、难度系数较大的情况,本人以自身的工作经历和教学经验发现,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感受环境,发现并利用身边的数学教学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初中生不善于观察,还没有形成感悟生活、善于总结的逻辑与思想,即使遇到与初中数学相关的生活场景也与学习的内容连接不上。通过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学习的是自身熟知的知识,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如果能找到知识中的生活模型,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和感悟能力则会远远高于课堂上老师枯燥的解释。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了解学生、认清学情,以学生的视角去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做到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只要数学教师能结合学情,整合数学知识,就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自觉思考,这样学生对于学习就会感到一种宽松感,还可以做到学以致用,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及学习的价值。在校园,很多生活化的数学知识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如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操场的面积、多媒体的体积等,都蕴涵着无穷无尽的数学问题。

二、学以致用,结合日常生活就地取材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事物的喜好主要取决于对事物的熟悉程度,熟悉的事物就可能会喜欢,并乐意去做,反之就会出现反感。在初中阶段,他们的经历和阅历都比较肤浅,对抽象复杂的事物一般比较漠视,提不起兴趣。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已经出现了生活化的教育,但是还不能很好地结合学情,还有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及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习内容,整合教学过程,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创设生活教学情境,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概念性的知识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情境学习资源,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讲解教学内容,回归生活实践,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如平行线为什么不会相交?三角形为什么只能有一个角是钝角?日常生活中,许多这样的具体、直观的现象虽然我们经常看到,但是必须通过分析才能弄懂其中的道理。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认真地观察、分析这些现象,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对事物了解得更加清楚。

三、革新教学策略,实现重难点的生活追踪

教学工作其实就是通过教授内容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切教学举措都不能偏离教学内容,都需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探究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教学策略,突破教学困难。情境教学需要依据学情,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探究内容最贴切的情境,让学生及时发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并很快投入到探究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难点知识对于学生的发展极为重要,学生对其学习也是难度系数较大,所以在情境教学中,一定要优化重难点情境教学的措施,简化教学内容,实现有效教学。如在学习函数知识时,就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较合理的几何体,比如设计一个灯塔、一个艺术造型等。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而且还是有趣的,对于课堂的教学重难点就不攻自破了。

总之,初中数学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占有的分值还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作用。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初中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很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很难内化到素质的发展。其实,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教学中往往脱离生活、高于生活,使学生不易理解。为此,要想提高教学与学习效果,开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局面,就要与时俱进,敢于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尝试,把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为学生开辟成功的便捷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