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灾治理方案

地灾治理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灾治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灾治理方案

地灾治理方案范文第1篇

一、*年全市地质灾害概况

*年全市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共310宗,受威胁房屋1831间,受威胁群众1568户9385人,损毁房屋191间,安全撤离6379人,直接经济损失1059.4万元,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与*年相比,发生宗数增加145宗,但经济损失下降了42%。主要原因有: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精心组织,科学部署,靠前指挥,做到领导到位、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二是地质灾害重要预防区域划定比较准确,预防措施有力;三是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及时和比较准确;四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地质灾害预防知识宣传与培训,防灾、减灾意识得到加强。

二、2009年地质灾害类型及重点防范期

我市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多发区,是广东省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区,地质灾害多以中、小规模为主,呈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今年,极端气候因素仍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根据市气象局初步预测结果分析,2009年登陆和严重影响我市的台风有3~4个,与常年同期相比,全市大部分地区降雨量略偏多。地质灾害的发生类型,仍将以山区风化残坡积土层和各种因素的劈坡导致岩土体失衡而诱发的边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为主,以及石灰岩分布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地下水变化,易造成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期为4月15日至10月15日,其他时期应加强人为工程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及冰雪融化和地震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研究工作。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分布情况

今年,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的区段是:

(一)高易发区:〖HT〗主要分布于*市中部、北部,*市区北部山区,西江北岸(*至*段),*县西北部、东部,*西北部,*县中部、西北部,*县南部、东部,*县南部和东北部。总面积3776平方公里。区内地形陡峭,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残积土层厚,侵蚀、剥蚀作用强烈,斜坡不稳定,河流切割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历史上区内地质灾害已导致80人死亡,34人受伤,目前受威胁人口22766人。

(二)中易发区:〖HT〗主要分布于*区,*市*至城区西江*,*市东南部丘陵平原隐伏岩溶区,*东部丘陵区及东南部平原石膏矿开采区,*县西部丘陵河谷平原区,*县西北部丘陵、*岩溶区,*县中西部低山、丘陵及河谷平原隐伏岩溶区,*县西北部与南部低山丘陵区,总面积3393平方公里。历史上区内地质灾害已导致10人死亡,目前受威胁人口8442人。

(三)重点防范的城区、街镇:〖HT〗*城中街*岗、大沙镇,*市*街、*镇、金利镇,*县江口镇、长安镇,*县怀城镇、*镇、*镇、*和梁村镇,*县南街镇,*县九市镇、*镇,*区*镇以及西江、贺江、绥江、新兴江两岸冲积平原软土区。

(四)重点防范的交通干线:〖HT〗广肇高速公路;国道321*-*段;省道四(会)连(山)线四会-*段;怀(集)封(开)线、悦(城)怀(集)线;*桥莲线;*-*路段;*县盘龙峡境区公路。

(五)重点防范的中、小学校:四会中学高中部;*县坳仔镇中学、罗逢小学、鱼南小学;*县*中学、赤坑中学、古水镇蒙坑小学;*县江口中学;*县九市镇中心小学、九市镇幼儿园。

(六)重点防范的矿山(区):四会石膏矿,*河台金矿,*县长安石膏矿,*县白水带铁矿、洽水铋矿、*藤铁铁矿,*市河台尚德-*县古有-*县清桂、木格瓷土矿区。

(七)重点防范的水利枢纽:九坑河水库大坝,白水河梯级水库(包括高塘、鱼跳、新湾和长调水库)大坝,景丰联围。

(九)重点防范的景区景点:星湖,鼎湖山,*县盘龙峡景区。

四、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措施和责任单位

据统计,目前,我市有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68个,其中,威胁1000人以上的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6个,威胁500人以上的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7个,威胁100人以上的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53个,威胁100人以下的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2个。除4个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外,其余均为威胁村庄、学校的地质灾害危险点。

(一)*区:睦岗镇三村岗边一、二队崩塌、*镇下*村委阜通村崩塌、*镇蓝塘山体滑坡。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建议工程治理。责任单位:*区人民政府。

(二)鼎湖区:坑口办事处迪村塌陷、凤凰镇同古村委观音岩。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建议观音岩整体搬迁。责任单位:鼎湖区人民政府。

(三)*:城区*岗边坡崩塌、四会中学高中部河岸滑坡、大沙镇江民村地面塌陷、江谷镇洗田村佛仔坝滑坡、江谷镇马岗村滑坡、石狗镇庵江村滑坡、石狗镇讴坑村委八村四队滑坡,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建议工程治理。责任单位:*人民政府。

四会石膏矿地面塌陷和坑道充水,监测预警,建议工程治理。责任单位:四会石膏矿。

(四)*市:*街道山口村山体滑坡、*镇桐槎村委金扇村滑坡,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建议整体搬迁。乐城镇布浮村委布浮洞、水南镇教师宿舍楼、活道禾地咀大湖塘新村滑坡、河台镇尚德村坑口泥石流、蛟塘镇朗下村地面塌陷、金利镇鹿洲村地面塌陷,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建议工程治理,受严重威胁的局部搬迁。责任单位:*市人民政府。

*河台金矿采空区和尾矿坝,监测预警,建议工程治理。责任单位:*河台金矿。

(五)*县:南街镇本策火箭一队滑坡,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建议整体搬迁。*中学教师宿舍后背操场崩塌、*县农机学校滑坡、南街镇人民路滑坡、南街镇古琴岗崩塌、南街镇星坪深元垌村滑坡、赤坑镇教师村山体滑坡、古水镇蒙坑小学崩塌、洲仔镇盐田村滑坡、排沙镇春水瓦灶岗村滑坡、排沙镇扶罗村委坑边洞村滑坡、木格镇车下村滑坡、联和镇砚坑村崩塌、宾坑镇寺湾中寨村滑坡、宾坑镇吉崀、朱君村滑坡、宾坑镇罗溪大林村滑坡、宾坑镇罗汶山根过坑村滑坡、石涧镇马坳塘蚌村滑坡、横山镇后山崩塌、坑洞镇坑洞小学滑坡,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建议工程治理,部分搬迁。责任单位:*县人民政府。

(六)*县:洽水镇天堂村山体滑坡、甘洒镇南洞村邵屋寨山体滑坡、甘洒镇罗密村山体滑坡、桥头镇徐安村大路下滑坡,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建议整体搬迁。*镇邓屋中心村地面塌陷,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建议工程治理,部分搬迁。坳仔镇中学崩塌、坳仔镇罗逢小学滑坡、坳仔镇鱼南小学滑坡,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建议工程治理。责任单位:*县人民政府。

白水带铁矿排土场、尾矿坝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建议工程治理。责任单位:白水带铁矿。

(七)*县:白垢镇白沙村背后山滑坡,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建议搬迁避让。江川镇料塘村大巷口崩塌、江川镇江山村北凤咀滑坡、江口镇中学后山滑坡、江口镇塔山二路滑坡、江口镇虎鼻山滑坡,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建议工程治理。责任单位:*县人民政府。

长安石膏矿地面塌陷,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工程治理,部分搬迁。责任单位:*县长安石膏矿有限公司。

(八)*县:九市镇中心小学河岸滑坡、*镇里村黄泥坑村崩塌,监测预警,建议搬迁避让。*镇云帮新村滑坡、*镇云帮金坑村滑坡、*镇小水珠源村滑坡、九市供销社崩塌、莫村镇古有居委新街崩塌、永丰镇文善双款村崩塌、回龙镇六水大湖村滑坡、高良镇金山旧屋村滑坡,监测预警,险情避让,建议工程治理,部分搬迁。责任单位:*县人民政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大局稳定。我市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多发区,具有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危害大等特点,是我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南方出现一系列极端天气,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我市地质灾害隐患潜在威胁4.2万多人生命和财产安全,其中威胁100人以上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68处,受威胁人数2万多人,潜在经济损失约3.6亿元。同时,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监测机构不完善,防治科技含量低,装备落后,经费投入不足,基层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影响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清醒认清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突发性重特大型地质灾害发生,避免出现群死群伤事件,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HT〗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贯彻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实行“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片”的四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汛前,市、县、镇、村要层级签订防灾责任书,明确各级防灾责任人。各级国土资源、建设、水利、交通、气象、教育、民政、公安、农业、林业、经贸、卫生、旅游、财政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协调,健全互动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汛期,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灾害危险点的监测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责任人,真正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加强管理,提高防灾工作能力。一是加快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各地要在认真组织实施《*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启动县(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2009年底前编制完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编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在开展矿业、农业、林业、水利开发利用和建设时也应重视预防地质灾害,确保生产安全。二是完善制度,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市、县(市、区)、镇、村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不断完善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与专报、地灾评估、群测群防、灾情险情登记台帐、应急管理等制度。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危险点要制定防灾预案。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确保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尽快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提高群众“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救治”的自救互助能力。积极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反馈机制及网络体系,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加强监督,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执法力度。各级政府要将防治地质灾害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依法加强监管。要切实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的管理,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审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和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无法避免必须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新建农房或新村建设选址,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主体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和地下水开发利用以及工程建设项目造成的地质灾害,从源头上减少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四是加强地质环境队伍和监测机构建设,尽快设立市县(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增加人员编制,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水平。

地灾治理方案范文第2篇

一、COM系统与文档影响整合系统

(一)COM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根据组成COM系统各部件的功能,COM系统的结构主要可分为输入部分、字符发生及显示部分、成像及显影部分和控制部分等。其工作原理是:存贮在计算机内的数据输入至COM机内,经过必要的转换,将输入的信息转换为该系统使用的编码,由字符发生器将其转换为文字、数字或图形等人读信息,并由模拟部分调节确定图像的位置,再由摄影部分根据指令分配部分的信息,控制摄影机的动作,而后胶片感光成像。

(二)文档影像整合系统

文档影像整合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COM系统。主要是利用扫描仪作为数据采取部分,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至COM机,最后输出缩微胶片、一方面可以使海量的数字信息得到安全有效的备份,一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存放纸质文档和数字信息。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柯达公司的存档机DAW4800和MI-CROBOX公司的POLYCOM缩微胶片打印机。对于房地产档案来说,其利用价值在于,本身城市建设的各种图籍档案,各种土地调查资料,城市GIS中海量的数据都可以通过此种COM设备备份并归档;档案产生部门可在纸质档案归档前将完成的电子档案通过网络或磁盘传送至COM机,由COM机产生胶片归档,减少资源的浪费。

二、房地产档案管理中缩微复制技术的应用策略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缩微复制技术对于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有着多个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国档案管理领域必须要加强对缩微复制技术的重视和研究,并且充分的利用该技术来提高房地产档案管理的水平。笔者在此对缩微复制技术在其中的运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提出了笔者自身的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一)转换房地产档案信息文档

缩微复制技术是在可见光下对可读文件的一个记录过程,所以它对不可读的文件是没有办法进行记录的,这是使用缩微复制技术的一个限制因素,所以,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要想成功、有效地使用好缩微复制技术,就必须先将房地产档案中所有需要记录的信息资料进行一定的转换。

(二)整合房地产档案信息资料

房地产档案信息资料的内容多种多样,如果不将信息资料进行相关的分类、整合,那么很难保证房地产档案管理中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所以,在对房地产档案使用缩微复制技术管理时,必须将信息资料进行相关的整合。在对房地产档案信息进行整合中,运用到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扫描仪器来采取相关数据,再利用互联网网络技术将数据传输到COM机上,最后就得到了输出的缩微胶片,这样做可以使海量的房地产档案信息进行有效拷贝,节省了大量的空间,而且提高了信息的准确率。

三、房地产档案管理运用缩微复制技术的优点

缩微复制技术之所以能够被应用在房地产档案管理领域,这与其技术应用的优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其应用的技术有点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房地产档案管理规范化

虽然现在的很多数字化产品也可以对数据信息做存储管理,但比起安全、稳定性来,还是不及缩微复制技术。缩微复制技术不仅对资料信息的保存寿命长,而且在资料的安全、稳定上也有很好的效果。缩微复制技术采用的是传统的胶片记录方式,胶片出现划痕、断裂等损伤,对胶片的信息影响也是有限的,而且它是以与原件完全相同的缩小的影像去记录,有完整的国内和国际标准,保证了数据资料的质量,可以使房地产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

(二)保证房地产档案的法律效力

房地产档案不仅是信息量大,而且很多资料都需要作为法律依据,一般的数字化技术下的信息处理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但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法令明确规定,缩微品与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这就使所谓复制品合法化了。房地产档案管理运用缩微复制技术可以大大增强档案的安全性,既是原件遗失了,但只要有缩微品进行过相关的拷贝、复制,同样可以拿出来当作法律依据,大大减少、降低了房地产档案因丢失原件而造成法律证据不足的风险。

地灾治理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公众参与,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深入,我国立法中的公众参与日益得到重视,公众参与的途径不断拓宽,开门立法越来越普遍。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还不够宽,参与的程度也还不够广泛,参与的机制不够完善,参与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在面对我国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法律要实现多元利益的均衡协调,最重要的是构建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使各种利益诉求都能上升到利益协商和对话的平台。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决按照党的十报告提出的要求,拓宽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加快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进程。在我国,近期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使得越来越多的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标准产生质疑,因此,在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时,在本着科学的原则下,要更多地考虑公众的需求在保证高质量和高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公众参与到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中来,提高标准的权威性和透明度。

一、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中公众参与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公众参与主体范围界定不明确。只是规定必须有公众参与,如公民、法人、其他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等,但未对具体的主体范围作明确的界定。由于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可以使各方利益主体充分表达自己的意

见,通过交流和对话,最终制定出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利益要求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因此,必须明确界定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目前,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法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意见。这些规定都表明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必须有公众参与,但对公众的具体范围尚未进行明确界定。

(二)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中信息公开不到位。有效的公众参与,应该以公开程序为前提。事实上,许多立法和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政府信息不充分不及时,透明度不够,使公众参与在范围、程度、有效性方面存在不足。立法会议的实际过程,公众根本无从了解。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只提供标准草案供征求意见和最终的标准文本,而那些如那行专家参与制定,核心问题,哪些意见建议被采纳,制定中有哪些争论等等,并不能做出及时公开。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中公众参与方式单一。目前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主要方式主要是利用电子邮件或书面方式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方式太过单一,不利于扩大公众意见的覆盖面,意见和建议的数量和质量及有效性受到影响。

(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中公众参与的反馈机制不健全。如果公众不知道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被采纳或某种意见和建议被采纳的理由是什么,那么,这种参与就失去了意义,影响了公众法律效果的实现。

二、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不但有助于形成最优的标准,确保标准的科学和公正,而且使各方利益主体充分表达意见,形成正确反映并兼顾各方利益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因此最后赢得广大公众贵标准的支持。

(一)公众参与有利于增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科学性。公众来源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了解自己这个层面和领域的各种情况,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关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丰富信息,精确表达公众利益诉求,有助于形成最优的标准,最终保证标准的科学和公正。

(二)公众参与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地方标的制定,利益各方可以进行交流与对话,通过让利益主体充分地参与到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来,表达利益诉求,然后加以整合和平衡,这样才能使制定出的标准兼顾各方利益需求,从而取得公众对出台的标准的大力支持。

(三)公众参与有利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实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本身就是一种向公众有效宣传标准的手段。通过参与机制,公众在协商、沟通等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意愿,其参与的权利被尊重,加深了公众对标准的理解,增强了公众对标准的认同感,提高了公众对标准的可接受度,有利于标准的有效实施。

三、拓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中公众参与的渠道

(一)明确界定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

公众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内涵。在法的意义上,公众特指对决策所涉及的特定利益作出反应的或与决策结果又法律利害关系的一定数量的人群或团体。包括不特定的公民个人。也包括和特定利益相关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分为一般公众和特殊公众俩大类。

一般公众:它包括消费者和一般专业人士。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加入到标准的制定中来,尽管他不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专家,但他们都从生活中学习到了大量的经验,他们可以以可能受损的健康权益为基础,参与到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中来。各类专业人士可以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合理、理性的意见。

特殊公众:它包括非政府组织和与制定标准有关的行政机关。不包括食品卫生部门。特殊公众,它包括非政府组织和与标准制定有关的行政机关。这里并不包括食品卫生部门。因此,非政府组织和有关行政机关的参与更能影响到终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更能实现有效的参与。例如在香港,公众参与非常普遍和深入,政府也深刻认识到公众参与的极端重要性,设立了许多公众参与的组织,提供了很多公众参与的便利条件,并以立法保证。另一方面,在政府层面上,有食物及卫生局设立的专家委员会,其中有来自各界的代表,包括学者、专业人士、食物专家、食品业人士、消费者组织成员及其他专家组成。

(二)完善信息公开程序

充分的信息公开,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现有效地参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的前提条件,是平等原则在程序上的要求。在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时,卫生行政部门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就标准制定相关信息的占有具有不对称的特点。

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前的信息公开。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前的信息公开,即公开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规划和计划。将政府本年度计划制定某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意图、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地及国内外现状等等都公之于众,有利于公众及时了解标准制定的动态,促使他们就自己所关心的事项提出建议或意见,以保证公众参与立法各个环节的启动,使立法充分吸纳民意。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过程中,还可通过新闻媒体、官方网站或政府公报的等多种形式,公告政府年度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的规划,并由专门的组织和人员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

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过程的信息公开。

现在一般情况下,公众参与标准的制定多数是在标准草案已经起草完毕的时候,而标准草案起草的过程,公众却无从得知,而这个过程更是公众最想知晓的,是加大信息公开、增强透明度非常重要的内容。由此,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法应该更加注重标准制定过程的公开,明确规定通过媒体、网络、报纸等多种方式,就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起草、各位专家讨论情况、征求意见处理结果、审查委员会市查情况等等,及时公开,让公众详细了解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的实际过程,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3.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结果的信息公开。

有关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立法中,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草案和最终标准文本的公开都有明确规定,符合公开透明的原则,但仍需要创新、拓宽公开的方式。各级政府都已经建立了政府网站,这给公众参与提供了比较便捷的途径,但是任何一种方式的影响都有它的局限性,只有釆取多种方式才能扩大覆盖面。因此,公开方式应当是多种方式相结合,以政府公报为正式形式,兼在报纸、电子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介上。

(三)拓宽公众参与方式。

1.规范座谈会。

座谈会在我国是一种传统的政府听取民意的方式,在我们日常政治生活中被政府所广泛使用。由于座谈会形式是我国公众所广泛熟悉、认知的一种政府与公众交流形式,因此,采用座谈会形式听取公众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的意见可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由于座谈会如何召开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行政机关手中,因此,在确定参加座谈会的人员之后,应将标准草案和相关的材料送至他们手中,并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召开座谈会的时间、地点。二是在座谈会中,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应对标准草案的内容作简要介绍后,参加座谈会的人员逐个发言,不必与他们就某一问题展开辩论。三是座谈会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制成笔录,不必由座谈会参加人员签名,因为座谈会上参加人发言可以看成是行政机关与公众就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所作的一种思想沟通。

2.完善论证会。

论证会即邀请有关专家对草案内容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研究论证,作出评估。专家往往从专业知识角度对标准草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随附相关的科学依据或者合法性依据,因此,他们的观点具有较强的客观性,通常附有理性说服和证明。行政机关对专家们的论证意见应当要予以高度重视。一是选择合适的专家参加论证会。二是正确对待专家的意见。三是专家应当保持必要的中立地位。因此,在参加论证会过程中,专家应当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标准草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论证,不能一味顺从行政机关的需求。

3.确立听证程序。

听证制度起源于英国,最初只是适用于司法领域,作为司法审判活动的必经程序。第一,听证前向公众详尽告知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草案及相关听证事宜。告知利益受影响的相对人在一定时间内提出书面异议,并提交给听证机关。第二,告知愿意参加标准听证的公众在一定时间内到听证部门进行登记行政听证机关也可以依职权主动通知行政相对人参加听证。明确参加听证的时间、地点以及参与的方式等。第三,听证主持人选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应采用由行政机关的首长或指定人员担任的做法。为避免使行政听证流于形式,首长指定的人员应来自于非标准草案负责部门。第四,召开听证会确保公众有效参与,具体的听证形式可以由行政机关根裾具体情况,平衡考虑政府利益、个人利益的重要性以及程序本身的有效性三个方面的因素来决定。第五,听证记录及公众意见处理。听证会的记录必须成为最后确定标准的重要依据。标准制定机关对于公众书面或者在听证会上的口头提出的异议或者建议一般应以采纳,如果不采纳应当书面说明不采纳的原因。

(四)完善公众参与意见反馈机制。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中公众参与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公众有建设性的建议,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是要畅通利益表达机制,赢得公众对最终标准的支持。不管是釆用召开座谈会、讨论会的形式听取意见,还是接受公众的来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对于收到的公众意见,卫生行政部门都应当认真阅读,并作出回应。完善的意见反馈机制是听取意见制度得以良性发展的关键,只有建立完善的意见反馈机制,才能保证卫生行政部门认真思考公众意见,也才能保持公众的参与热情。具体而言,完善的反馈机制可以发挥以下功能:其一,强制卫生行政部门对公众意见进行梳理;其二,促使卫生行政部门谨慎作出选择;其三,体现对公众的尊重,保护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的热情;其四,增强最终标准的可接受性。

参考文献:

[1]王锡锌:《公众参与和行政过程——一个理念和制度分析的框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2]蔡定剑:《公众参与——风险社会的制度建设》,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李援,宋森,汪建荣,刘沛:《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解释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应松年:《行政程序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5]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罗海林,杨秀清,刘灿:《食品安全、标准化与消费者参与:经济法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2期。

[7]周玉琴,季任天,曹谷:《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标准意识的探讨》,《企业技术;P发》,2009年11月。

地灾治理方案范文第4篇

一、梧州市地质灾害治理的基本做法

(一)领导挂帅,把地质灾害治理列为民生一号工程

XX年,广西在全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中,就已将梧州市列为地质灾害高发区。XX年,梧州市便开始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XX年,市委、市政府正式把地质灾害整治作为今后几年工作的一号工程,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指挥、协调和落实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同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整治的日常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由市人大、国土局、建规委、市政局、发改委等部门人员组成,并设立了工程项目组、工程技术组、项目资金组、房屋拆迁组、房源安置组、综合信息组等6个小组,按其职能分别开展工作。3个城区也相应成立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二)强化责任,严格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1、制定“6.8”灾害治理方案。“6·8”灾害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及时组织国土局、建规委、市政局、发改委、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以及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等有地质灾害防治勘探、设计、施工资质的专业队伍,对市区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和勘测,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并编制了《梧州市区“6·8”灾害治理方案》,根据灾情及分布情况,按照“统筹安排、连片治理、方便工作”的原则,将210个地质灾害点列为急需治理的灾害点。该治理方案于XX年7月28日获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对210个灾害点的治理工程措施有2种,一是采取截水渠、重力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板桩、锚杆格构、挂网喷砼护坡等永久治理工程措施;二是采用绿化护坡、筑拦沙坝、建沉沙池、修排水渠等临时防护措施。所有治理工程项目均由市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委托广西3家有甲级地灾勘查设计资质的单位和市内3家有地质灾害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查设计,将项目分门别类,相对重大、危险的工程项目由广西设计单位负责,相对中型及小型工程项目由梧州市内设计单位分城区限时完成。

2、明确地质灾害治理目标、责任。市委、市政府要求210个治理点必须赶在XX年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主体工程,以发挥防灾抗灾作用。在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不少治理点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市政府进一步落实责任,要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使210个治理项目均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包括项目责任人、技术责任人、行政责任人)和具体工作目标,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建立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问责制度,市委、市政府于XX年2月出台了《梧州市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问责暂行办法》,明确了问责对象在整治地质灾害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或者在整治过程中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行为将被问责,并规定了问责方式和程序。

(三)积极筹集地质灾害整治项目资金,严格资金管理

该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面广量多,所需投资巨大。为解决整治资金不足的问题,梧州市除了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补助资金外,市政府自筹部分资金。同时,还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的整治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治理。210个急需整治的灾害点中,有50个灾害点确定了整治责任单位,如公路局后山边坡,全部由公路局自筹资金实施整治;有38个灾害点由市直、区直、中直机关共56个部门单位捐助资金进行治理。由于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地灾治理工作,从而有效缓解了资金的压力,确保治理工作的推进。

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执行资金的支付程序,每月下旬由分管财政的副市长主持召开资金调度会,审定各城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业主的资金支付额度,然后按规定代扣税金并经财务总监复核后,直接支付给施工队伍(业主),这样既保证了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又防止资金被积压、挪用。

(四)严把工程质量关

该市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办法对治理工程质量实施监督。一方面从市内各设计单位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质量检查组对各项目进行实时跟踪检查,尤其是在施工中不定期深入工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报市地灾办,由市地灾办项目联系人加强督促落实。质量检查组经常同各项目的监理、设计和施工队伍及时沟通、协调,尽量在施工现场将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推进。另一方面,根据国土资源部《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及重庆市的做法,由市地灾办请示市政府同意,下发了《关于市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有关问题的通知》,统一了验收的资料,明确了各类地质灾害治理的验收标准、程序。并委托广西两家有检验资质的单位对各治理项目的关键工序如抗滑桩、锚杆、锚索、挡土墙等进行随机抽样检验,出具检验报告书。经过检验,目前治理工程绝大部分项目都达到设计要求,对个别不达设计要求的,则由设计单位提出意见,施工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补充完善并验收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二、有效整治地质灾害的几点思考

梧州市大规模整治地质灾害是近几年的新工作,没有更多经验可循。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梧州市目前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地质灾害治理的责、权、利尚需进一步明确

梧州市“6.8”治理方案按“谁受益,谁治理,谁引发,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原则去实施。但由于历史原因,市区山多平地少,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居民建房不断自山脚向山顶扩展,房屋依山而建,且无规无序,造成大量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之房屋密集,边坡支护及排水设施不到位,每逢暴雨季节,山体经常崩塌塌坡而引发地质灾害,危及周边房屋的安全,其责任认定难度较大。如“6·8”灾害是属自然因素造成还是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很难确定,因为很多都是七八十年代建设的房屋,完全认定由责任单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担治理责任难度大。另一方面,一些确需治理的边坡,在实施工程治理时必须拆除部分周边房屋,需要给予拆迁补偿,这部分资金若由责任单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担有难度,若由政府全部出资治理和补偿,又会使群众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地质灾害治理是政府的责任。因此,目前梧州市规定,近几年房地产公司建设的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的边坡治理责任,由这些房地产单位、部门承担;而私人住宅及原单位(部门)70~80年代建设项目和学校的边坡需进行地灾治理的都由政府实施治理。今后,必须进一步明确治理责任主体,居民房屋等所有受益者,应该有一份治理责任,也就是要担负一定比例的治理费用;对于需搬迁避让的,政府只给予经济补助,而不能作为房屋拆迁补偿全额补足,也就是不能完全依赖政府。

(二)必须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梧州市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受威胁人口多,且很多房屋建在山上,如何保证老百姓不被地质灾害威胁需要全市统一规划,全盘考虑,科学治理。一方面地质灾害的整治不能为治理而治理,应与城市旧城改造结合起来。如对石鼓冲、平民冲、冰泉冲等万秀区河东片80年代前建在山上的房屋实行搬迁,进行集中安置,并对河东片的土地进行城市建设,既可以进行旧城改造,又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彻底消除地质隐患,让居民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地质灾害治理必须与城市景观改造相结合。梧州市属于一个山城,应利用山来点缀、装饰城市,使之更漂亮、美观。因此,工程措施必须结合山坡以及周边环境、建设物的特点,有些植被、建筑物和设施能保留的,应尽量保留,对景观有影响则在设计时就应考虑拆除,根据山坡的不同景观而采取不同治理措施,以达到既消除地灾隐患,又改善城市景观的效果。由于地灾点多且广,要全面彻底整治,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目前只是实施近期整治,而中期、远期整治必须严格按照《梧州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XX~2020年)全面分步实施。

(三)解决好治理经费不足的问题

根据《梧州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XX~2020年),梧州市区近、中、远期整治地质灾害的勘查和治理经费估算需3亿元,搬迁避让费用2.5亿元,共计需5.5亿元。目前已累计投入2亿元,资金不足还需要多方筹措解决。目前除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支持外,还尝试通过地质灾害治理产生的效益以及银行贷款来弥补资金的不足。

地灾治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工边坡;地质灾害;简易治理;治理方案;乡村振兴

长期以来边坡工程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尤其边坡工程勘查、治理技术方案趋于成熟,但山区乡村人工边坡工程因其规模小、投入少、施工条件差等因素,缺乏相应的研究对策,城市建筑边坡、基坑边坡等成熟的勘查与治理技术方案很难适用于山区乡村人工边坡治理工程,山区乡村人工边坡缺少合适的勘查与治理技术方案,山区乡村人工边坡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理。基于此对乡村人工边坡治理进行深入研究。

1乡村边坡治理难点

山区乡村边坡分布呈点多、面广、规模小的特点,对所有边坡全面进行治理难度大,同时存在治理经费投入与产生的效益不成正比的情况。乡村边坡治理工程常常受到场地限制,如坡脚距小、坡度陡、坡顶为生态林等,限制了施工设备的进入,也限制了治理方案的选择。乡村边坡治理工程规模虽小,但施工场地及治理方案多受限制,且投入的经费有限,治理工程只能做到降低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很难彻底消除边坡安全隐患。

2人工边坡失稳因素分析

根据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等成果资料统计分析,人工边坡多是在降雨过程中失稳,发生滑坡、崩塌,其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人工开挖斜坡,破坏了斜坡原有较稳固的坡面形态,降低了边坡整体稳定性;二是降雨过程中雨水冲刷边坡表面,破坏了边坡的整体性,容易形成临空面,另外雨水下渗,增加了边坡土体的重度,同时降低了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在多因素综合作用下,最终导致人工边坡失稳,发生滑坡、崩塌灾害[1]。

3人工边坡治理工作思路与工作流程

乡村人工边坡治理工程应以县为单位,全局统筹考虑,对人工边坡数量总体遵循“控增量,降存量”原则。对新批建设用地,应在源头上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形成有安全隐患的人工边坡;对于符合开展简易工程治理的人工边坡,应积极开展简易工程治理,逐步减少有安全隐患的人工边坡;对于未列入简易工程治理的人工边坡,应参考地质灾害点防治措施,开展群测群防相关工作,条件允许的可以逐步开展易地搬迁,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县域乡村人工边坡简易工程治理总体工作思路:首先,通过收集、统计、分析已有的人工边坡相关基础数据,筛选出适合开展简易工程治理的人工边坡点。其次,通过勘查、设计与施工等工作,完成人工边坡简易治理工作。最后,实现降低或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目的。人工边坡简易工程治理工作流程:收集分析统计已有人工边坡基础资料─筛选出适合简易工程治理的人工边坡─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勘查工作─分析勘查成果─选择合理的治理方案─组织实施治理方案[2]。

4选择人工边坡治理点

人工边坡治理成效受到边坡所处地形地质结构、承灾体规模大小、场地施工条件及治理经费投入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不是所有的人工边坡都适合开展治理工程,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选择适合人工边坡开展简易工程治理,才能有效地降低或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因此,人工边坡简易治理点的选择,应充分利用以往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高陡边坡调查等成果资料,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县域人工边坡坡高、坡度、承灾体等基本特征数据,然后根据数据统计结果,选择边坡后缘地形坡度相对较平缓、坡高相对较小、能够满足方案实施的场地空间,承载体规模应与投入的治理经费相适应,同时应有较好的预期治理效果的人工边坡列为简易工程治理点,此类边坡治理工程是本文研究对象。

5勘查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及适用范围

人工边坡简易工程治理常用的勘查方法主要有:地质调查、工程地质测量、工程地质钻探、山地工程、样品采集与测试等。各工作方法具体工作内容及适用范围如下:

5.1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包括地质环境调查、承灾体调查,地质环境调查主要调查人工边坡所处的地形地貌条件、自然斜坡高度、自然地形坡度、坡向、坡面形态、植被发育情况,调查人工边坡类型、坡高、坡度、不利结构面、边坡出露地层岩性、边坡变形特征、坡墙距及边坡支护情况,调查场地地下水类型、水位、流量、泉点地下水溢出位置等。承灾体调查主要是调查人工边坡影响范围内坡脚受威胁对象人员信息、人口数量、房屋结构类型、数量及建造年份等信息。地质调查工作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人工边坡治理工程。

5.2工程地质测量

工程地质测量主要有地形图测量、剖面测量及孔位放样等工作。地形测量主要是开展人工边坡及影响范围内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为边坡勘查及治理方案设计提供基础图件;主要开展1∶100~200比例尺剖面实测工作,为边坡勘查、方案设计提供准确的实测剖面;钻探孔位放样主要是为工程钻探孔定位服务。地形图测绘工作适用于所有的人工边坡治理工程,剖面测量及钻探孔位放样工作适用于有布设钻探孔的边坡治理工程[3]。

5.3工程地质钻探

工程地质钻探主要是通过各类钻机,开展地质钻探、原位测试、采样及水文试验等工作,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人工边坡岩土层的空间分布情况,查明各岩土层岩土工程性能、是否存在软弱层,查明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位埋深、水量等,为人工边坡治理方案设计提供基础地质参数。工程地质钻探工作适用于土质边坡、土岩结合的边坡,同时人工边坡应满足钻探工作施工所需要的场地空间要求。

5.4山地工程

山地工程主要是通过探井、探槽等工作,查明不同岩土体的界线、厚度、物质成分,各岩土层工程性能、是否存在软弱层等,并对相应的岩性进行人工采样。适用于表层土体厚度小的边坡治理工程。

5.5样品采集与测试

样品采集与测试主要是通过钻探、探井、探槽等获取各岩土层样品;各岩土层样品主要进行黏聚力、内摩擦角、压缩系数、含水量、液限、塑限等指标测试。样品采集与测试工作适用于土质边坡及土岩结合的边坡治理工程。

6治理方法及适用条件

人工边坡常用的简易工程治理方法主要有分级削坡、挡墙支护、截排措施、坡面防护等。简易工程治理主要方法及适用条件分述如下:分级削坡:通过削坡、分级削坡的措施,消除潜在滑塌体、降低人工边坡坡度、改变人工边坡坡面形态,提高人工边坡的稳定性。主要适用于土质及土岩混合的边坡,且人工边坡后缘自然斜坡地形坡度较缓、坡高较小、场地施工条件不受限制的人工边坡。挡墙支护:简易工程治理挡墙支护措施常用的主要有重力式挡墙、护面墙,是根据不同边坡类型选择支护类型、增加人工边坡整体性及抗滑能力,阻止人工边坡发生滑坡、崩塌现象。重力式挡墙主要适用于土质边坡及表层土体厚度较大的土岩混合边坡;护面墙主要适用于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的各类风化岩质边坡。截排水措施:通过截排水沟、泄水孔等措施,阻止坡外地表水进入边坡,并快速地将坡内地表水、地下水排出坡外,有效保障边坡土体抗滑强度、保障边坡整体稳定性。地表截排水沟主要布边坡后缘及边坡范围内,主要适用于边坡后缘有一定汇水面积的土质及土岩混合边坡;泄水孔主要在边坡坡脚设置仰斜式泄水孔,排出坡内地下水,降低坡内土体重度、保障边坡土体抗滑强度。主要适用于存地下水较发育、地下水位较高的人工边坡。坡面防护:坡面防护主要包括坡面植草、挂网等防护措施。坡面植草适用于坡度较缓的土质边坡,防止坡面受雨水冲刷侵蚀影响边坡整体稳定性;挂网措施适用于岩体破碎的岩质边坡,是被动防御措施,对小规模的岩质崩塌、掉块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危害程度。

7勘查方法与治理方案的选择

边坡勘查方法,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应全面的综合应用,但对于岩质边坡或受场地条件限制无法开展钻探工作,可以不开展钻探工作或采用背包钻机、麻花钻、洛阳铲、人工采样等方法代替常规的钻探工作。治理方案选用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边坡类型、场地施工条件及治理经费预算等因素,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预期治理效果良好的治理方案。不同边坡类型适用的治理方案简述如下:土质边坡:适合采用分级削坡、重力式挡土墙、设置截排水沟、泄水孔及坡面植草等治理措施。如:无放坡条件、土体厚度较大的边坡应选用重力式挡墙支护方法;对于地下水发育的边坡应设置仰斜式排水孔等。土岩混合边坡:适合采用削坡、重力式挡土墙、护面墙、设置截排水沟及泄水孔等治理措施。如:边坡上部土层厚度较大的可选削坡方法,对于上部土层厚度较小的可选用护面墙等。岩质边坡:适合采用护面墙、设置截排水沟、挂网等治理措施。如:边坡岩体破碎,易产生小的崩塌与掉块,但又无施工空间的可采用挂网方法。

8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边坡简易工程治理项目,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开展多方面的综合勘查工作,并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治理方案。

参考文献:

[1]曾继鹏,芦涌峰,侯克鹏.双因素分析法在断层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中的应用[J].化工矿物与加工,2021(4):6-8+13.

[2]王忠伟,陈玉键.基于实景建模与LSM方法的公路高边坡工程施工进度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21(4):89-92.

相关期刊更多

资源与人居环境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生命与灾害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民防办公室

湖北电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电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