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外实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10
0 引言
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而其中很多重要的专业课目比如电路、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既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又具有非常强的系统理论性,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觉十分抽象,虽然学校开设有相关实验课程,但与工厂实际应用比较起来显然还不够形象生动。而诸如PLC控制技术、数控编程技术类的应用型课程,因为有配套的实训场地和设备,利用实训学时,学生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实训过程,而受到一定工程基础训练,为到工厂进行生产现场的相关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作为学校教学的补充,为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课下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是提高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而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部分,校外实习基地以其规模相对大、稳定、工程性强,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和条件,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专业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等提供重要的渠道保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高校应该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任务。①②③
1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改革,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在时间上从2周变为4周,为学生更好地参与生产实践过程提供了时间保证,同时也为我们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自动化专业每年毕业生人数较多,而企业愿意接受的实习人数有限,安排集中生产实习较为困难,为此我们通过与一些企业建立长期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提供生产实习场所。通过安排学生到工厂生产现场实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自动化专业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并且可以明显地提高专业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工厂实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生产压力,提高生产效率,因而颇受厂方欢迎,也为校外实习基地的持续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源动力。尽管如此,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校外实习基地管理不够规范
在校外实习基地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管理不够规范的现象,使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一,虽然与实习基地企业签订了实习合作协议,但是相关的配套措施,如学生管理规范、实践教学的细节内容、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的职责划分等,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划和规范。例如,有个别学生在实习中因事不能出勤,可能只与值班师傅请假,而并未告知校方指导老师,学生管理过程存在漏洞。第二,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时间为4周,为不影响部分考研学生的复习安排,以及在学生找工作之前即完成实习任务,通常将实习安排在暑期,而实习基地一般较分散,这为我们进行实习过程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我们校方指导老师虽然会在暑期抽出时间走访各实习基地,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但是对监控实习过程的完整性,还是显得不够。
1.2 校外生产实习模式及内容不够丰富
从自动化学生以往的校外实习情况来看,实习内容相对单一,或是简单地参观一些自动化生产线、参与一些简单的电工操作,或者由于校外集中实习周期相对较短、学生能力还未达到而不能快速融入有一定深度的企业项目设计开发工作当中,而实习内容的不合时宜将使得学生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从目前实习的实际情况来看,根据实习批次不同,学生反映的实习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实习批次若刚好安排在企业生产任务吃紧的时候,则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习参与机会,实习效果好;反之,若实习批次在企业生产任务减少的时候,则学生的实际实习参与率下降,或者因实习业务难度较小,学生缺乏成就感而失去实习兴趣,而不能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因学校实践学时与企业生产需求并不总能契合,故而学生实习效果存在差异是目前实际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探索更为丰富的校外生产实习模式及内容。
1.3 校外实习效果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学生校外实习的评价机制主要由企方鉴定、生产实习日志、生产实习报告、生产实习答辩四个环节组成。由于对学生校外实习过程的监控程度不强,企方鉴定成绩通常由校外实习基地的指导老师予以评定。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企方实习鉴定成绩都很好,难以看出差距,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实习效果,也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对校外实习不重视,为今后长期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另外,以往实习答辩通常采取小组答辩方式,即同一实习项目上的学生可以4~5人为一小组一起答辩,学生实际实习情况不容易区分。
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在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不断实践、探索和总结中,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也不断地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中积累了一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方法和经验。
2.1 加强制度建设和实习过程管理
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作用,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规范制度,并严格执行之。第一,实现规范的校外实习文档资料管理,如制定实习安全规范、实习奖惩制度、实习计划、实纲、实习鉴定文件等。为开展规范高效的生产实习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第二,强化校外实习的过程管理,建立不定期的巡视考勤制度。在企方管理实习学生的基础上,校方指导老师加强与企业联系,譬如在不方便到实习基地现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实习考勤管理,规范学生的校外实习行为,及时了解学生的校外实习情况,必要时作出调整,以创造良好的实习氛围,并为最终的实习成绩评定提供参考依据。
2.2 创新实习模式和实习内容
根据企业专业特点、地理位置,与合适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根据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实习部门、实习岗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岗位兴趣,合理安排自动化专业学生下厂实习。通常,可采取师傅帮带、参与实践小项目、设备故障抢修等方式进行实习,一段时间后,通过实习交流,还可在自愿原则下交换岗位实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直接顶岗的形式进行实习。此外,为了促进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各种资源、设备,通过与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协商,鼓励学生在实习基地寻找并完成毕业设计课题。
2.3 建立科学的实习评价机制
为了进一步完善实习评价机制,促进实习过程监控,通过不断征求校外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对实践教学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实习评定机制,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考勤、实习态度、实习能力、团队协作等各方面表现,要求实习基地指导老师给出契合学生实际实习情况的实习鉴定意见,学生在实习后提交实习日志、实习报告,报告中应能有体现实习过程的相关图片、内容,在规范实习资料的前提下,进行现场实习答辩,答辩环节采取学生独立答辩形式,以区分同一实习项目学生的实际实习情况。最后通过合理分配各评定环节比重,经综合考虑给出每个学生最终的实习成绩。
3 结束语
近三年来,在自动化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地努力探索,在实习基地管理、实践模式创新及内容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较为便利的实习场所。例如我院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动力设备厂、专用设备厂等都建立了长期的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关系,这些校外实习基地专业对口、并且与我校距离较近,方便学生入厂实习。经过长期合作建设,双方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下厂实习的工作得到有序开展,每年都有部分毕业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课题,学生专业能力得到培养,并得到企方好评,甚至有个别毕业生因其实习期间的良好表现,在毕业之后直接去实习企业工作。通过积极征求企方意见和建议、收集每个实习批次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地规范校外实习相关制度、文件,改进和创新校外实习方式方法、内容,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循之路。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B 186;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0265
注释
① 王蒙军,刘剑飞,宋涛等.省属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2):204-206.
[关键词] 绩效管理;信息化;影响;启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37
[中图分类号] F270.7;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090- 03
1 前 言
人力资源管理最关键的目标之一是有效地管理员工绩效,包括评估当前绩效,区分高绩效员工和低绩效员工,并提供反馈给员工。近年来,信息技术在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外各行业都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希望通过绩效管理来提升商业效益或工作效率,完善组织管理模式,促进自身发展,进而将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运用到极致。在一项调查中显示,美国企业中有93%使用电子绩效管理系统(e-PM)。国外考核企业信息化绩效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对该研究起步较晚,关于e-PM的有效性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进一步研究信息化技术对绩效管理的影响实属必要。本文梳理国外相关文献,从中分析员工对电子化绩效管理反馈的反应、e-考核如何影响员工与上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发现e-考核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的改进方向,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文献,给国内相关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以弥补现有研究空白和提供更好的实践指导。
信息技术主要用于支持绩效管理过程的两大方面:绩效测量和绩效反馈。绩效测量方面,在整个评估期间e-考核系统可以很方便地跟踪员工绩效,并能够持续记录正式和非正式评价。反馈方面,e-考核系统整合多源反馈的结果,将结果传送给员工和管理者,并提示管理人员会见员工,讨论他们的绩效和需要改进之处。
企业使用e-考核系统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信息技术将简化绩效评估流程,降低成本,减少管理员工绩效所需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尽管e-考核系统有诸多潜在优势,研究结果显示员工对这些系统的使用持不同的态度。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当e-考核系统取代了传统纸笔工具时,员工认为上级责任感会更强,因此员工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工作。然而,同样在这个研究中,员工认为采用无纸化办公后,绩效评估质量却下降了。另外一项研究发现,对于纸张办公和无纸化办公的反应存在差异不在于管理方式,而在于其他因素,例如上级的控制范围和员工完成评价的形式。对绩效考核的个人满意度一直被认为很重要,因为研究发现这直接影响到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组织贡献和离职率。
2 e-考核反馈的员工反应
一些研究关注员工对e-考核的反应。例如,研究表明员工更喜欢计算机反馈而不是来自上级的反馈。相比上级传达的反馈,计算机反馈也会带来更低的动力损失和更高的绩效水平。此外,员工往往更相信计算机反馈,因为计算机反馈直接针对的是员工所关注的任务,而上级的反馈带有自己的主观意图。研究也发现寻求反馈的动机也会影响员工对计算机反馈和上级反馈的反应。例如,如果员工获得反馈的动机是达到印象管理,那么计算机反馈会挫伤员工的动力。综合来看,这些研究表明反馈的来源(计算机或上级)会影响员工的动力及对反馈的情感反应,但是计算机反馈和动力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检验员工的情感和行为反应与计算机反馈之间的联系。
3 e-考核对员工-上级关系的影响
围绕e-考核的另一个问题是它对员工-上级关系的影响。e-考核的优势之一是管理者可节省测量绩效的时间(收集绩效数据和撰写绩效评估),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管理绩效,能够进行更频繁的绩效交流。然而,一些研究人员认为e-考核并没有增加关于绩效的交流,却导致绩效维度过于简化,降低了评估的准确性,并且发现当e-考核系统用于自动获取绩效数据时,管理者在评估绩效时更加依赖于计算机数据而不是和下属交流。因此,e-考核系统似乎实际上是减少而不是增加了上级和下属之间的交流。然而,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检验这些争论。
4 e-考核的局限和未来的方向
e-考核有一系列优势,包括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反馈频繁,并增加对员工发展的关注。然而,在上述分析中也发现,e-考核也存在以下局限。例如,研究人员表示担心电子化手段可能导致考核质量和准确性的下降。正如任何绩效评价体系,e-考核系统的数据需要主客观方面相关和准确的员工绩效指标。在绩效反馈方面,关键问题是员工是否理解计算机反馈,能够识别绩效改进的方向和策略。其结果是,电子化反馈可能对员工的影响较小,相比面对面反馈,他们不太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因此,e-考核的使用实际上降低了绩效管理的整体有效性。同样,需要研究,以测试使用电子化手段对绩效管理过程的影响。
b于这些局限性,有必要使用新的数字技术来增加沟通的丰富性,并给员工机会清楚绩效反馈的性质。例如,上级可能会使用新的高清晰云版本的虚拟会议和下属交流,以讨论他们的绩效水平。这些方法允许上级在不同地方开展绩效管理会议,同时也给下属机会清楚和了解反馈的性质。此外,内部使用的社交媒体可能被用来帮助上级持续收集绩效数据,并提供更频繁的表扬与反馈。这些新形式的社交媒体也应该提供团队成员、客户的多源反馈的机会,使员工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绩效。
e-考核另外一个局限是它可能产生上下级之间的人际距离。例如,当提供电子化反馈时,管理者不与下属见面讨论他们的绩效,因此不太可能引起员工对自己绩效的关注,更不用说引起员工行为的改变。另外,电子反馈使员工不再认为上级是那么可信、可靠。员工的这些态度很重要,因为好的领导-成员关系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而这些都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
因此,组织可能会使用新的互动技术,以减少主管和下属之间的社会距离。例如,他们可能会使用云版本的视频会议和内部社交媒体(企业社交软件、微信、维基、微博、即时通信、聊天室)增加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社会互动。
虽然内部社交媒体可以用来增加来自小组成员以及客户等多源的反馈,但是组织需要监督这些沟通渠道,以确保信息交换的相关性和准确性。研究人员一直认为360度反馈可能会带有偏见(例如,友谊偏见),从而可能产生不准确的绩效数据。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评价主体可能没有机会观察员工的绩效或了解工作要求的范围和工作相关的目标。因此,e-考核技术数据用于员工发展而非奖励可能是最合适的。到目前为止,关于e-考核的研究很少,有必要开展研究以检验以上争论。
鉴于360度反馈的局限性,研究人员认为,工作组成员的多源反馈适用于员工发展,并与整体评价区分开。因此,新的交互技术形式(内部社交媒体、微博、聊天室)可以改善这个过程。例如,工作组成员可能在评估期间,使用内部社交媒体向员工提供持续的反馈和绩效信息。然后,员工可根据反馈结果,提高他们的绩效,但多源反馈将不列入员工的年度评价中。
5 研究启示
从文献搜索结果来看,我国对于信息化背景下的绩效考核研究是从2003年开始的,基于信息化的绩效考核理论研究有:米艳玲和赵东蕾归纳了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四种模式,“企业―行业互动模式”“挑战―反应模式”“雁行模式”“地区互动模式”,并分析了各模式对绩效考核的影响作用。温平川和肖来运分析了信息化对企业绩效考核提出的新要求,在梳理绩效考核一般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借鉴企业流程再造理论,构建了信息化条件下新的企业绩效考核业务流程。遗憾的是这种流程再造并没有与具体企业的实际业务相结合,还仅停留在理论设想的层面。程蕾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电力行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黄健新以电子行政审批下的多元化考核为例,提出应用电子治理手段推动政府绩效考核模式创新的构想。王艳芹提出信息化对绩效管理的理念、管理方式、管理对象以及管理者的角色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引起新一轮的管理变革。寇卫利等研究分析了绩效考核在高校大学生党员评价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结合信息化的特点阐述了信息化与高校大学生党员绩效考核评价实施的内在关系,发现高校大学生党员评价的有效方法是增强信息化建设支撑的量化绩效考核机制。有少数学者运用实证检验e-PM的影响,如李桂英对比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于护士绩效考核前后的效果,结果证明e-PM对患者以及护理人员满意率、护理质量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基于信息化的绩效考核研究,从相关研究现状来看理论研究学理性不足,且缺乏实证检验,实践层面的研究主要是以绩效考核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为主,涉及的行业主要包括:电力企业、教育部门、医疗卫生部门、政府部门等。综上所述,国内基于信息化的绩效考核研究还属于一个新鲜的课题。
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关于信息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研究,国内学者可进一步验C电子化绩效管理对员工的情感和行为、上下级关系、考核质量的具体影响,究竟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并探索在何种情境下电子化绩效管理系统将产生最大的效用。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智能小区;弱电工程;合理规划;防雷工程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lligent community will gradually increases, an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telligent village weak electric engineer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is paper, from the weak electric engineering introduction, we analyzed the intelligent village weak electric engineer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telligent village weak electric engineering of the reasonable planning. The last room lightning protection project of electricity are introduced.
Keywords: intelligent village; Weak electric engineering; Reasonable plann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弱电技术在智能小区的应用愈来愈广泛,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居住住宅区室外弱电线缆的布线与铺设,是智能小区弱电专业工程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小区的总体规划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室外弱电线缆的敷设费用占智能系统总投资的较大部分。所以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对于节约总投资也具有相当的意义。智能建筑中经常应用的弱电系统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家庭智能化系统及安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等等。
一、弱电工程简介
一般情况下,弱电系统工程的应用主要包括:电视信号工程,如电视监控系统,有线电视;智能消防工程;扩声与音响工程,如小区中的背景音乐广播,建筑物中的背景音乐;综合布线工程,主要用于计算机网络。由此可见,弱电系统的应用深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弱电系统作为现代建筑物中智能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有两类:一类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直流电路,另一类是音频、视频线路、网络线路、电话线路等载有语音、图像、数据信息的信息源。而小区的弱电系统主要通过加强设备管理的自动化、通信的自动化以及办公的自动化三个方面,优化智能小区的硬件配置,使得住户能够在一个更加高档、智能的社区生活。
二、智能小区弱电工程的特点
1、线缆种类和智能子系统繁多
智能小区弱电系统由于受到技术及资金方面的限制,弱电的铺设在以物业中心管理机房为中心的基础上,还建立了许多子系统对小区进行进一步的管理与控制,因而在小区的各栋建筑中敷设了大量的线缆。又根据不同的传输要求,这些电缆具体可以分为铜芯电话电缆、光缆、视频及射频同轴电缆、屏蔽控制电缆及各类铠装电缆等不同种类,可谓种类繁多。这就导致了弱电系统在每个子系统的相同传输方向上,电缆的功能、数量造成了巨大的重复与浪费。
2、地下管道多
一般智能住宅园区都需要在地下铺设给水管、消防水管、排污管、高压电缆、采暖空调的热水(蒸汽)管及冷水管、煤气管道等等,这些管道由于有明确的分管机构(各自分属于市话、广电(有线电视)、供电、供水、煤气等不同的市政部门),因而有明确的责任人,各管道的铺设都需要与各个相关管理部门及其下属专业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协商,因而能较严格的完成施工图样的设计,各部门间也能较好的协调与配合。但对于弱电工程内部各子系统而言,由于监管单位不明确,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因而造成了施工单位责任不清等原因,使得弱电系统的铺设不能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从而无法保证其施工质量。
三、合理进行住宅区的弱电工程总体规划
1、合理选择物业中心机房的位置
选择物业管理中心机房的位置在整个住宅区的总体规划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中心机房是所有智能子系统的中心设备的控制地,所有的中心指令都由该机房起点向外辐射,将信息传达到各个建筑的子系统中,所以物业管理中心机房的位置是需要认真、审慎的进行选择。其主要选址要求如下:其一,物业管理中心机房应尽量选择在整个园区的中心或相对中心的位,使其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都位于小区的主干道及中心交叉点上,便于地下敷设管道,也便于弱电管道能够沿园区的主干道通向小区各建筑单体;其二,应加大物业管理中心机房向外敷设弱电管道的方向数,至少也应在两个方向以上,从而避免出线方向少而导致弱电管道过于集中;其三,物业管理中心机房应与管理中心办事机构建在一处,以便于相互联络及管理,也便于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调整。
2、合理规划交接配线区
对于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应根据工程的总体规划及园区主干道,配合交接配线的布局,将整个园区划分为几个大块,分区进行管理,对其中心地带设置交接配线区。交接配线的基本功能是:连接由物业管理中心机房引来的干线线缆,通过配线间内的配线设备对线缆进行配线及对弱电信号进行处理分配,使其翻译成各支路电缆能够识别的信号,再加强其信号,分送到配线区内各个建筑内。交接配线间还应具备稳定可靠的市电或配备UPS不间断电源,以应对突发事件的产生。该配线间还应该经常有管理人员在内对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管理,并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配线间面积还应适当的加大,整个设备间的室内应特别注意通风及防潮。
3、合理进行线缆戴设
关键词 市场信息 机关 持续加强
西部钻探国际钻井公司是公司国内外生产经营管理的指挥系统、神经中枢,是联系上下、协调左右的桥梁纽带,更是钻井形象的表率。机关作风建设,就是根据机关工作性质,围绕职能的履行而开展的一系列以提高工作人员知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责任心和责任感,提高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的的建设活动。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和活动,使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意识更能适应客观发展变化的需要。
一、机关的现象和问题
基于机关的特殊位置和作用,有些认识需要进一步统一,有些任务需要进一步明确,有些工作需要各部门推进落实,特别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机关的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机关建设得怎么样,机关的作风好不好,不仅仅是机关的问题,更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关系到国内外各项工作的落实。因此,如何建设好这个桥梁和纽带,更好地推进企业发展,笔者认为加强机关的作风建设是关键。在日常机关工作中,我们还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和问题:一是管理界限不清,岗位职责模糊,履职能力不强;二是上下沟通意识差,横向团结协调能力差;三是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新能力差;四是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工作效率不高;五是待人接物随意性强,文明程度不高,科(部)室基础管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等等。
二、树品牌创效益具体方法
1995年,4566钻井队跨出国门赴乌兹别克斯坦履行钻井合同,标志着公司海外市场的开始;经过近十八年的苦心经营,目前公司已有53部钻机遍布4个国家的25个市场,中石油集团公司海外市场骨干企业地位初步巩固,截止2013年,公司国内外进尺三季度已经突破80万米大关,公司多次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中国石油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树品牌,创效益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公司机关要以“四个一”、“五个不让”“六个持续”来规范全体干部职工的行为。努力做到“四个一”,即以抓好市场开发服务为根本,做到第一掌握市场信息,第一清楚市场价格,第一决策优选市场,第一跟踪新市场开发,切实履行“五个不让”,即不让组织上布置的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事项在我这里积压,不让任何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市场信息在我这里丢失,不让机关的形象在我这里受损。同时,要认真抓好“六个持续”工作,切实推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严肃纪律,切实解决责任追究不力的问题。
(一)持续推进市场开发工作
加大海外新市场开拓。通过积极收取国内外各个项目的市场经营情况及获取其周边的市场发展状态,积极开展市场风险评价及经营评估工作,优化海外新市场,为公司领导在新项目招标及新市场开发的决策方面提供确凿信息支持。
针对乌国,积极和丝路公司联系,及时跟踪后两口井国内申请勘探基金的情况;越南项目关于第二口井谈判的工作处于等待状态;密切关注大韩KNOC公司下口井的部署和招标情况,收到邀标函后按时制作标书;明格布拉克项目,与甲方进行积极有效的商务谈判,力争签订合同;下半年,俄罗斯各大石油公司将陆续开展明年合同的招标,我们将结合钻机现状,继续在中部及西西伯利亚南部地区寻求新市场,进一步拓宽市场信息收集范围,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快钻机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步伐。对于塔吉克斯坦市场,等待竞标结果;对于吉尔吉斯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和论证工作,摸清市场状况,为公司确定是否进入该市场提供依据。伊朗项目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起步,注册公司、签订合同、明确职责权利。力争2013年突破2部70D先期部署完成,为公司拓展新的海外市场打下坚实基石。
(二)持续完善投标报价管理体系
1.继续修改、完善投标报价体系。组织相关科室、单位对编制好的报价体系进行讨论,进一步细化各项测算表,使之更加符合工作实际。
2.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进投标报价体系的应用。在今后的海外项目投标过程中,将投标报价体系应用于报价测算中,实现规范公司海外市场开发和投标工作,提升公司市场开发管理水平的目标。
(三)持续加强信息的搜集筛选追踪
信息的收集是市场开发工作具体实施的起点,通过各种渠道尽早掌握工程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将有价值的符合公司市场开发主导思想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类,早追踪,早介入,早联系,力求掌握主动。筛选上必须做到有重点、有侧重、讲策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工程信息,对后续市场开发工作起到关键的作用,并有的放矢地开展投标工作。
(四)持续研究投标技巧,为创效打下基础
市场开发是企业管理的先导,是创效的起点,在投标过程中,市场开发部要研究市场、讲究技巧、灵活应对,为创效打下良好基础。
1.做好标段的选择。作业环境、项目结构直接影响项目的收益,市场开发科在投标前期,就应做好标段选择工作。通过与业主和设计单位的接触,提前了解标段所处环境、单价高低、材料供应等情况,选择价格合理有变更空间的标段进行有目标的投标。
2.从源头上把好创效关。市场开发科首先要避免先天性亏损项目的承揽,其次要适应市场变化,超前谋划,精心应对,采取有效措施,讲究艺术与技巧,在源头上把好创效关。
3.合理进行投标报价决策,为项目创效创造条件。市场开发科应加强对市场的研究,了解各海外钻井市场的价格行情,认真研究招标文件,详细调勘现场,合理编制标书,准确核实工作量,为报价决策、为项目创效创造有利的条件。
(五)持续加强员工的培养和学习
市场开发科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对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提高工作效率和技术水平,使每个人在工作上、思想上、行动上都训练有素,向职业化标准化靠拢;二是各成员在加强业务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各方面修养,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三是市场开发科在筹划部门发展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个人的发展,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使部门和个人共同进步。
(六)持续加强科室基础工作建设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只有积极投标,才能开拓市场。一是细化岗位分工,明确岗位职责,针对西部钻探的各主管部门划分职责和权限,一一对应到岗位,确保工作有落实,办事见成效;二是加强科室执行力建设,做到“由我来办,一办到底,办就办好”,杜绝推诿扯皮等不良风气;三是对科室员工进行岗位穿插,一人多岗,提高人员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重信息,树品牌 抓机遇,创效益,领导是关键,机关是重点,培训是前提,作风是保证。公司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时刻要以“四个一”、“五个不让”、“六个持续”来规范全体机关人员的行为和作风。扎实推进国内外各基层单位QHSE管理体系规范运行、有效运行,这样才能使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赵晨.海外员工安全手册.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
目前学界就英语文化教学策略的探讨涉及到了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比如,束定芳[2]、鲍志坤[3]、苗丽霞[4]等从英语文化教学原则的角度进行探讨;而有关英语文化教学方法的探讨也较为广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胡文仲和高一虹[5]等 。但是,涉及到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的相关探讨则较为鲜见。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针对基础教育外语教学制定的《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的启示,笔者将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探讨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
一、 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内容简介与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美国政府与教育界意识到了外语学习对于提高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因此,美国四大国家语言组织在得到资助后,从1993年开始研究和制定旨在针对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外语教育目标。从1996年颁布《面向21世纪的外语学习目标》(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 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到1999年重新修订并更名为《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以下简称《目标》),[6]《目标》逐步成为了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纲领性的文件。
1.5C标准与7大外语课堂教学内容
《目标》的核心内容包括了5C标准与7大外语课堂教学内容。5C标准即指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外语的五个目标。这五个目标是由5个以C开头的英语单词组成,故简称为5C标准,包括: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联系(connection)、比较(comparison)、社团(community)。每一个目标除了有要达到的对应的总目标描述外还分列出了总目标下具体的子目标。总体来讲,5C标准的内容可以简单地概述为使用外语进行交流、了解体会多元文化、外语学习贯连其它学科、比较语言文化差异以及在国内、国际多元文化社区应用外语。5C标准的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围绕着5C标准,《目标》还提出了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7大教学内容,即外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机会探究、发展和运用包括语言系统(Language System)、交际策略(Communication Stategies)、文化内容(Culture Content)、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其它学科的内容(Content from Other Subjects)、批判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以及技术(Techonology)的7项教学内容。
《目标》中的5C标准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7项教学内容与5C标准的实现又是紧密关联的,它们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的过程之中纵横交错和相辅相成。
2.突出文化教学与强调语言实践两大特点
虽然《目标》只是作为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但是在笔者看来,《目标》的核心理念与内容明显地体现了突出文化教学和强调语言实践的两大特点。
《目标》特点之一:突出文化教学。从《目标》制定的理论依据到目标的主要内容,文化教学被置于中心地位。首先,《目标》制定的理论基础是依据了三个方面的理论假设,即: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假设、关于语言和文化学习者的假设以及关于语言和文化教育的假设。上述三个理论假设都涉及并强调了语言学习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途径与方法、评价和应用;其次,《目标》的5C标准中联系、比较与文化都与文化教学有关。除了在外语教学中要将所学文化与其它学科联系和进行语言文化比较以外,《目标》还给出了文化学习要达到的总目标、子目标以及子目标说明。文化学习要达到的总目标是通过外语学习让学生获得和理解多元文化;两个子目标分别是:第一,通过文化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多元文化实践和与之对应的文化理念之间的关系。“文化实践”具体表现在被社会所接受的文化行为模式以及文化表现方式,简单的讲就是掌握多元文化下“在何时、何地应该怎么做”的知识;第二,通过文化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多元文化产物和与之对应的文化理念之间的关系。“文化产物”既以有形的方式表现(绘画、文学作品、一双筷子等)也以无形的方式体现(舞蹈、教育体制等);最后,文化的内容也是《目标》中的7大外语课堂教学内容之一。包括语言学习的同时还必须有机会接触该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还应该了解说该语言的人们对学习本族文化的看法;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工具书或其他技术手段去查找所需的文化知识,学会必要的交际策略去识别重要的文化特征和概念,并把这些特征和概念恰当地应用到日常的交际活动中去。[7]
《目标》特点之二:强调语言实践。首先,《目标》制定的三个理论假设中都谈及了掌握语言应具备的语言实践的交际能力、获取其他知识的能力以及国际交往的参与能力等;基于上述的三个理论假设,《目标》的5C标准中交际、联系与社团都涉及到了语言的实践。学生要能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包括应用语言参与交流并且提供和获取信息、表达情感以及交流观点等;将语言与其它学科联系起来以获取更多信息,包括应用所需语言与文化进一步强化和深入其它学科的学习等;将语言应用于国内以及国际多元文化社区交流之中。《目标》中的7大外语课堂教学内容也体现了语言的实践与应用:比如,适当运用语言开展交际活动、使用交际策略保证成功的交际活动、使用工具书或技术将所学语言文化特征与概念恰当应用到交际活动中等。
《目标》的两大特点同时还体现了美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广泛性与深入性的结合:文化教学内容根据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既涉及到日常生活的话题也涉及到文学、思想的领域;另一方面体现了外语教学中多种方式的运用使学生充分体会多元文化和在多元文化中实践语言。
二、 《目标》对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之启示
基于《目标》内容及特点所得到的启示,下文将从文化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多文化背景环境下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
1.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原则
在多元文化背景环境下,结合我国民族地区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民族特点等,在实施英语文化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宏观性原则。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加之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完全形成自己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时应把握文化教学内容的宏观性原则,即在进行文化教学时广泛地选择与所学内容相关和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易于小学生理解的文化内容;教师以浅显易懂的教学方式比如,简洁生动的文字描述、借助直观多样的图片或影像展示等来完成文化教学。学生通过对英语国家文化内容宏观性地认识以后可以感知到文化的多样性。
第二,相关性原则。文化教学除了与语言教学相关以外,教师还可以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在语言教学中可以将文化教学的内容结合音乐、美术、体育以及计算机等课程来呈现和完成。比如,针对民族地区的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教师可以考虑增加与歌舞相关的文化素材或用歌舞的形式进行文化呈现。
第三,结合性原则。我国民族地区有着自身的悠久文化历史,教师在进行英语文化教学时应注意不要进行单一的英语文化导入。在英语文化导入的同时应该结合与之同畴的相关本民族的文化以及汉文化的导入。学生可以在了解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方法
在上述三种英语文化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实施和完成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可以具体体现在下列教学方法之中。
第一, 由少到多移入文化。根据Damen的解释,一个具备有第二语言能力的人的文化习得过程常常包括两种:文化适应和文化移入。这其中,文化移入发生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8]语言学家Gillian Brown又指出:第二语言习得与文化移入的不同阶段有关。[9]对于民族地区的小学生来讲,在他们所处的年龄段期间对于母语文化的框架搭建尚不够完善,因此和成年人相比所受母语文化的束缚程度低。在他们尚还处于文化移入的兴奋与愉悦的阶段时适时地通过文化教学引入异质文化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性。
由于文化移入是以第一语言为基础,从少到多。[8]在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文化移入时,适当使用各民族自身的母语进行文化介绍和呈现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文化移入的内容应少而浅,即: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能一次性给予学生过多和深刻的文化内容。按照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小学英语要达到的一、二级总体目标来看,小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只需要达到接触以及乐于了解外国文化的目标。[10]例如:在介绍西方节日文化时,教师只需要将节日的大致内容,比如时间以及庆祝方式介绍给学生而无需进一步探究节日的文化渊源;选择文化内容时,教师可以尽量选择更容易为小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的话题,比如:与日常生活相关联或者是与文化习俗有关的话题等。
第二,文化比较展示多元文化。心理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认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用已知的本民族文化,来解释未知的外国文化,发现不同和冲突时,图式必定调整,学习者相应产生一种“文化多面性”,以便克服原有的文化狭隘知识,适应新的文化环境。[11]
由于我国民族地区小学生面临的是多元文化语言环境,即本民族的母语文化、汉文化以及英语文化,因此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进行文化比较时,应该首先由浅入深、逐个呈现文化现象之后,再将文化现象进行对比。为了便于学生比较文化,教师可以考虑先从学生熟悉的母语文化现象呈现为导入,第二语言汉语文化呈现为辅助,最后呈现对应的英语文化现象。文化现象呈现完成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比较。在文化教学中结合本民族文化、汉文化以及英语语言文化进行文化的比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不同文化的异质性和同质性,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和较为清晰的多元文化图示,继而学会尊重和欣赏多元文化。
第三,创设文化体验与实践环境。如何将所学的文化知识进行有效地应用也是教师在文化教学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为学生创造了解多元文化的环境来达到文化体验和实践目的。
在具体的文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环境与条件积极创设文化体验的环境。比如,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可结合民族地区民族特色和教学环境,考虑采取创设小型文化表演和文化交流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实践。教师可以利用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色举行小型文化表演,让学生自行组合表演英语歌曲、儿歌、舞蹈甚至小型故事等;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明信片、照片等。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体验文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文化话题的交际场景让学生进行文化交流。对于小学低龄段的学生,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文化交流的过程;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模仿实践;对于高龄段的学生来讲,则可以让学生根据文化话题先分组进行话题交流,之后学生再在全班进行分组展示。
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中美两国尽管在文化传承、价值理念与教育制度上不尽相同,但是面临时展所带来的挑战和新的形式,中美两国都意识到学习外语对于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由此,中美两国可以在相互学习与借鉴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的外语教学改革经验中达到互补与共进。
参考文献
[1] 苗丽霞.近20年我国英语文化教学研究述评. 中国外语,2007(11):101—104.
[2] 束定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外语界,1996(1):11-17.
[3] 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外语界,1997(1):7-10.
[4] 苗丽霞.论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46—49.
[5]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6]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M].Allen Press Inc.,Kansas,USA, 1999.
[7] 陆效用.美国21世纪的“5C”外语教育.外语界,2001(5):25.
[8] 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15.
[9] 转引自谭丽.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