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实践计划

社区实践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实践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实践计划

社区实践计划范文第1篇

以党提出的“立足科学开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为指引,以《区创建生态市实施意见》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创建一批社会文明昌盛、基础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洁净、生态良性循环、生活舒适便捷、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社区”,同时培养、提高中小学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和行为规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工作目标

依照《生态市建设责任任务》的工作要求,区的创建目标是:到年,争取“绿色学校”的比例≥80%,“绿色社区”的比例≥50%。

区共有16所小学,幼儿园8所,目前已有2所小学建成“绿色学校”:实验学校和善耕中心小学。计划在年底前再创市级或区级“绿色学校”(小学)4所,(幼儿园)3所,到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创建目标。

区现有社区48个,已建成“绿色社区”三个:路街道拙政园社区(省级)、街道社区(市级)、街道通和社区(市级)。计划到年底前再创市级或区级“绿色社区”9个,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创建目标。

对照该项目标,区各学校、各社区围绕创建生态市的中心工作,要加强宣传,强化管理,完善创建的各项硬件和软件建设,全面开展各项创建活动。

三、主要任务及考核要求

1、绿色社区

创“绿色社区”共有八项任务:

(1)烟尘:

社区内无燃煤锅炉且使用清洁燃料,烟气黑度、烟尘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居民使用清洁能源率大于90%,烟尘年投诉不超过3次。

(2)噪声:

社区内企事业的噪声排放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社区内无小五金加工场;

小区内机动车禁鸣;

年投诉少于5次。

(3)环境卫生

社区内机动车及人行道清洁,路面平整;

建筑外墙、院落围墙清洁美观,无乱写乱画乱贴现象;

生活垃圾袋装化,垃圾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无饲养家禽和无证宠物;

饮食流动摊点清洁、规范,无占道排档。

(4)环境面貌

社区内各种车辆有序停放;

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或处理后达标排放;

区域河道保洁,无漂浮物,水体无黑臭现象。

(5)绿化美化

新建社区(年以后建成的)绿化覆盖率大于35%,改、扩建社区绿化覆盖率大于30%;

区域内四季有绿,新建工程经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验收合格;

地面绿化、硬化,无土地。

(6)“三产”管理

“三产”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炉灶使用清洁能源,油烟治理达标,污水经隔油处理后排放;

无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批发、销售经营和使用点;

年投诉少于5次。

(7)施工管理

建筑工地围拦施工;施工车辆及时清洗;易污染的材料封闭运输、堆放;工地炊事使用清洁燃料。

(8)环境宣传教育

宣传:社区内环境宣传氛围浓厚,有专门的宣传橱窗,有环保公约,组织一定规模的宣传活动;

教育:积极创建“绿色学校”(幼儿园),不定期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有环保书报阅览;

建立一支环保绿色志愿者队伍;

倡导绿色消费,培育一批节水、节能和绿色消费的示范家庭和单位。

2、绿色学校

创“绿色学校”共有五项任务:

(1)组织管理

成立“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绿色学校”的创建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中;创建有计划、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和总结;

中层以上领导、环境教育骨干教师参加环保培训,校内开展环保讲座和教研活动;

创建活动中做的各种档案资料齐全,分类整理。

(2)学科渗透

各学科的环保渗透教育:学科有计划、教学有教案、活动有记录、检测有成效。

(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

每学期学校和班级有专项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教学、班队活动结合,师生广泛参与。

充分利用和开发环境教育的资源,建立校外活动基地,开展有本校特色的环境教育活动。

(4)校园环境管理

营造绿色校园,能绿则绿,护绿保绿,花木有植物标牌;水塘水不低于四类水,无焚烧树叶和垃圾现象;

办公、学习、生活场所整洁、卫生;

垃圾分类投放及处置,对有毒有害废物妥善处理;

节水、节电、节约纸张有计划、有目标、有运行措施;

学校自身的污染能有效控制,校办企业、学校设施及施工现场不产生污染。

(5)教育绩效

通过师生问卷测试、校园观察和走访社区,了解学校师生对创建的认识,环境意识的提高及环保活动的参与度;

通过巡视校园、师生生活区、座谈会等了解学生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参与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所做的工作;

学校教师、学生在参加省、市及区级各类环保活动中的获奖论文、教案、作品、书画等,学校或教师获得省或市、区级的表彰等。

(6)附加分

学校在评定年限内获得市级以上环境教育先进单位,教师获得环境教育先进个人;

论文、教案在国家级或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

学生在全国、省、市级环境活动中获奖。

3、绿色幼儿园

创“绿色幼儿园”共有四项任务:

(1)环境建设

园内环境优美,绿化率高,有环境教育园地;

园内教室整洁,厕所干净,饭堂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垃圾分类处置,无师生人身伤害事故隐患;

通过观察下水道、烟囱、垃圾池,检查是否有园内自身产生的污染;

有园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的管理目标、计划和措施。

(2)组织管理

建立环境管理领导小组,创建有计划、措施和总结;

大、中班的环境教育有教学计划、措施和总结;

环境教育活动的各类资料齐全。

(3)教育过程

领导、教师参加环境教育培训及幼儿园培训的计划、材料等;

通过查阅教师教案,了解幼儿园在一日生活和其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情况;

充分利用园内、社区、大自然的环境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活动环境,培养儿童对优美环境的体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学期大、中班中至少有一期环境教育专题活动。

(4)教育效果

通过对教师问卷测试、幼儿提问,了解师生对环保理念的认知程度;

通过查阅幼儿行为记录、座谈等了解幼儿的环境行为;

幼儿园、教师有环境教育的经验、论文获奖。

(5)加分

幼儿园在评定年限内获得区级以上环境教育先进单位,教师获得环境教育先进个人;

教师的论文、教案在市环境教育评比中获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四、实施步骤

1、绿色社区:

(1)编制创建绿色社区工作计划;

(2)成立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

(3)建立创绿色社区组织网络;

(4)在社区中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宣传阵地,调动党员、干部带头,社区活动积极分子参加,营造创建的氛围;

(5)成立环保志愿者队伍,环保监督岗,对社区街巷、河道、绿地等社区公共环境进行监督;

(6)制定环保绿色社区公约,让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倡导绿色消费。

(7)社区有固定的环境宣传橱窗,定期开展社区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重大节日如“六五”组织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活动有记录、照片;

(8)培育一批倡导节水、节能和绿色消费的示范家庭和单位;

(9)小区环境整洁,绿化覆盖率高,垃圾分类收集,电池有回收箱,污水管网到户;

(10)小区清洁能源利用率高,无烟尘污染;

(11)小区河道清洁,无漂浮物和黑臭,有专人负责保洁;

(12)三产项目符合环保要求,油烟、噪声达到国家标准,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13)社区创建的目标、计划、活动记录、照片、台帐、汇报总结等资料齐全;

2、绿色学校

(1)成立“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2)把创“绿色学校”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

(3)编制专项的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4)各年级各学科把环境教育的内容编入教学年度计划中,订出不同年级阶段的环境渗透教育要求,环境教育有方案、教学有教案、学生有收获;

(5)利用班会、晨会、少先队活动等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各种活动;

(6)结合“地球日”、“水日”“植树节”,特别是“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7)结合学校实际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开展有本校特色的环境教育活动;

(8)校园环境优美、整洁,绿化率高,有环境教育的专栏,学生有良好的环保行为规范;

(9)环境教育的资料齐全,计划、方案、教案、论文、总结及获奖作品等,充分体现学校环境教育的成效。

五、实施计划

年11月前,申报一批“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创建“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是创建生态市的细胞工程,更是为群众办实事,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环保接班人的大事,各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将此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把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创建各项措施,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区环保局全面负责创建“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区教育文体局负责辖区小学及所属幼儿园的创建工作;

各街道负责辖区内社区和街道幼儿园的创建工作;

区妇联负责所属幼儿园的创建工作;

区城管、建设部门配合做好关工作。

社区实践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社区文化;群众文化;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251-01

一、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含义

社区文化是群众文化,没有群众的参与社区文化工作是搞不好的,也不可能有所创新,因此,要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只有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涌现好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社区文化活动才能越办越有生机和活力。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不少领导同志缺乏对社区文化网络建设的整体意识和战略发展眼光,认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只是为了休闲、健身、娱乐及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因而把社区文化建设看作是点缀,是花架子。没有从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社区文化建设,不能在社区文化建设的品质上、内涵上下功夫,社区文化建设只局限在初级和低水平状态。

二是政策法规不健全。目前各社区的文化活动经费和人员编制多是临时性的,无法可依,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群众参与范围较小。目前,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主要以退休老年群众为主,特别是以女性为主。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在职的年轻的社区群众没有时间参加活动;男性老年群众因思想上或身体等原因也很少参加,群众参与范围小就限制了部分文化活动的开展。

3.活动内容不丰富。当前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不丰富,吸引力不强,特别是对年轻社区群众没有吸引力。如何创新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提高对社区群众的吸引力,是今后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4.投入不足。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少,文化基础设施甚至被挪做它用。经费投入困难制约了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社区群众文化活动要求。

5.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社区,设施建设好,活动开展也好;经济条件差的社区,发展比较慢。城市建设中新区与旧区的发展不平衡,有的注意了新区和新建小区的设施建设,忽略了旧城区中文化设施的改造和提高,从而加大了旧区与新区在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

三、关于促进发展的几点建议

1.坚持文化创新的主旋律。文化创新不仅关系到文化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到我们民族和未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也要坚持创新,在创新中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的统一,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统一,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家、艺术家、文化工作者以及广大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2.辩证认识社区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和意义。首先,先进社区文化能够极大地促进人的思想道德和科技素质的提高,人的素质的提高必然有力地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其次,先进社区文化可以优化社区环境,提高社区品味,增强社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为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先进社区文化必须具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特性,不断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

3.社区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社区文化要注意以人为本,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健康素质,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区文化尤其要在全面提高人的发展上下功夫,人越全面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越高,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就多,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就越丰富;而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做出的贡献越大,又进一步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

4.采取多体制、多渠道的融资方式。基层文化工作面对千家万户,直接涉及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需求与供给存在很大的矛盾,仅靠国家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要形成多渠道投入、多形式发展的良性格局,以解决社区文化建设经费严重不足。

5.根据本区现有的人文资源和文化设施,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要坚持不懈,经常深入地搞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的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导向性的、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带动群众文化活动整体水平的提高。

社区实践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生态设计;节能

工业时代到来以后,人类的科技和经济不断进步,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技和智慧来不断地改善人类各种活动的居所和环境,以满足如安全、舒适、高雅等心里和生理上的需求,因此建筑设计涉及到功能、材料、技术、自然环境得诸多因素,同时人类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地利用自然资源。所幸的是,人们已经意识到自己需要以长远发展的目光来考虑如何满足需求,于是又越来越注重如何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传统的建筑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非再生资源物质,巨大的物质消耗反过来对建筑设计提出了经济要求,使建筑设计和建设必须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过多的利用自然不可再生资源必然会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因此将来建筑则可以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从功能配置、空间组合、技术选择以及总体布局的方向进行优化设计,以确保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本文就将来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生态化设计理念,以使人们建筑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1 社会现状与发展生态化建筑的意义

1.1 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如下:人口世界第一;人均土地面积小(人口密度最大,人均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面积最小,人均资源最少,人均森林面积最小);经济处于第二产业发展阶段,目前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城市人口比重日益增长;城市化进程过快,环境和生态平衡普遍遭到破坏,出现交通拥挤,房价暴涨,就业困难,水土资源和能源紧缺,水体污染严重,绿化面积小、自然灾害多等诸多民生问题。

有些地区现代化建设中一味地注重城市化进程,片面提高建筑标准,大量地拆迁、重建、扩建,甚至肆意占据耕地等,这一系列的不良的、盲目的发展现象必定会加剧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1.2 发展生态化建筑的意义

为了避免我国人民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继续遭到破坏,我们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筑设计师的责任尤为重大。建筑设计师们应一致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建筑设计理念,使人们活动的居所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存,既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同时还对崛起和尚未被开发的小城镇或者乡村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2 生态设计手法

2.1 建筑设计方案

(1)建筑于风水融合。传统建筑设计理念通常只能片面地将就建筑结构体的特色,而忽略了建筑周围环境的特点,往往造成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将来的建筑设计理念发展趋势为生态化设计理念,讲究的是建筑体与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应相互融合,以至于达到真正的和谐共存,因此会利用到当地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因素,设计出与风水融合于一体的新型建筑。

(2)建筑建设的经济性。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也注重建筑的经济性,不提倡铺张浪费,过度奢华。其目是在建造出美观且实用的建筑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少材料消耗。

(3)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注重建筑的经济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减少开发生产资源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少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采用节能设计:①尽量减少非再生资源的利用,例如金属等;②充分利用自然,尽量减少人工能源的利用,如科学合理地设计通风、采光、保温功能系统。

2.2 建筑材料方面

(1)视觉表现。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特性,尽量减少修饰,以材料的原始风格元素装出新的美学视觉,起到别出心裁的视觉表现效果。例如木质框架部分可以不涂油漆,砖墙不刷装饰涂料。

(2)普通建材的创新利用。①木材:利用木材的原始特性进行设计木构建筑,把木材用于建筑表面,并与其他材料结合实用,既营造出独特的视觉表现效果,同时也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最佳性能。②玻璃、铝扣板等,如建筑采用玻璃幕墙具有革新意义,以及玻璃纤维运用于千年穹顶工程中。③陶土面砖:不同颜色的面砖利用自身的特殊质地吸收阳光,发射出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的。

2.3 建筑中的少费多用

(1)节约原材料。建筑施工过程的建筑材料消耗巨大,而建筑材料的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自然非再生资源。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层出不穷,不断取代旧材料。新型材料具有自身重量轻,体积小,抗压强度高等有点,从而减轻了建筑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阔达了建筑内容空间,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节约建筑材料的作用。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大空间膜结构,使建筑围栏和结构巧妙地融为一体,进一步减少了建筑材料的利用。

(2)节约能源。节约能源是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中的重要核心之一。而其一个重要的基础是选择耗能少的建材,并节约建筑运营中能耗,这需要依靠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来实现。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科学的设计思想,巧妙地设计建筑的功能系统,实现自然通风、采光、保温、隔热遮阳,以及利用太阳能等以减少建筑运营的能耗和相应配置的投入。在太阳能利用方面,考虑到光电板的价格昂贵,因此通常比较常用。但是可以通过安装太阳能设备(如太阳能热水器)。自2005年起,我国某些建筑开始利用光导管将阳光导入房间照明。

(3)旧建筑再利用。资源再利用也是一大很有潜力的策略。当前不少建筑设计师专注于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和研究上。目前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注重旧建筑再利用,很少滥拆旧建筑,然而我国当前出现的大量的盲目拆迁、重建和扩建的现象,而且更可笑的是,许多地区政府以重建和扩建来太高GDP,应有政策进行干预。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经济,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因此政府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将经济发展和建筑规划设计修正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我国生态学家余谋昌研究员著文中指出:“有学者统计,在现有的工业生产中,只有4%左右的资源得到了利用,其余都被废弃了,其实这是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的最根本原因。”目前这种大拆大建的做法造成的浪费实际是不估量,从经济学公式上是抬高了GDP,而实质抬高的只是泡沫,并未给经济带来实质的增长。可见节约的潜力巨大,大力倡导和推广建筑设计生态化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存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为了自己和后人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现代化建设必然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城乡建筑设计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政府为了积极地推动生态化建筑设计的发展,通过立法对建材选择和每平方米能耗标准,对生态技术研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进行了规范。生态建筑设计思想的发展也将极大丰富建筑科学技术内容,促进建筑艺术创造的发展,全面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着健康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玲,饶永.对皖南古民居生态建筑设计中适宜技术运用的思考[C]//2010年建筑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

[2]刘杨,张峰.建筑可持续发展观及几点思考[C]//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 年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

[3]叶耀先.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相应的原则[J].科技导报.1998,(3):11.

社区实践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生态化;设计原则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征服能力越来于强,不管是建筑设计还是机械工具的先进性都可见一斑,但是因为人类无节制地榨取大自然的资源,并在利用大自然的过程中破坏自然环境,所以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造成农田被吞噬、环境被污染、资源短缺化,甚至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硫酸雨等严重问题。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人工环境,通过对功能、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要求的综合考虑。建筑巨大的物质消耗对建筑设计提出了经济合理的要求,以有限的经济条件达到建筑设计要求。从生态学角度讲,如此的活动对环境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生态建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备三个基本特征:注重效益,崇尚自然,尊重科学。

1.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1.1整体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单体设计,而是在满足业主要求和建筑本身的目的性的前提下,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各个方面综合考虑,促进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从中选择最优的解答,充分合理地利用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及其它各种资源形成高效的开发强度。生态建筑是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客观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为前提,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2和谐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和谐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设计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经济效益或者环境效益一个方面,这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环境元素、社会元素和政治元素等多个方面,设计目的是保证经济和谐、社会和谐和环境和谐。建筑的地质选择,设计规划,施工作业都要坚持和谐的基本原则。建筑要与大的城市背景相和谐,建筑内部的环节要互相和谐等等。

1.3高效无污染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还需要遵循高效的原则,因为建筑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对生活学习的需求,所以应该保证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资源消耗在符合建筑全寿命周期使用总量的前提下,实现最小化与减量化的节约原则。本着对居住者负责的态度,努力营造健康、舒适、无污染的建筑环境,系统的采用集成技术提高建筑功能的效能,优化管理调控体系,形成生态建筑的高效原则。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进行建筑设计,提倡能源的重复循环使用,避免选择的建筑材料含有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物质。

1.4经济舒适原则

生态的建筑需要高科技和高技术的投入使用,但是并不等于经济浪费,可以既实现生态建设,又满足经济原则。 建筑的存在最终是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的,建筑的首要标准就是舒适,建筑的设计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舒适,而是要通过设计者和施工人员的多方配合,寻求到二者的一个均衡点。生态建筑的空间时间属性决定的,避免建筑过早废弃 使其能够得到再次利用或多次利用,适应变化的设计策略主要有四种: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概念、长寿多适概念和合理废弃概念。

2.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2.1地热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方法

生态建筑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节约能源,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 应当重视新的能源利用方式,目前应用于生态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以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利用最为广泛,技术也最为成熟。

2.2双层中空玻璃的保温方法

建筑的保温与隔热是长久以来建筑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具体方法包括争取良好的朝向、南面大面积开窗等 。但对于分析建筑所在地的气象数据,研究利用太阳能的潜力,建筑节能问题等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目前,生态建筑采取的一种保温隔热方法,是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来进行,在生态环保和节约能源上非常有作用。为了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辐射热,建筑形体应该在东南和西南方向暴露尽可能大的面积,以对角线南北方向放置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

2.3过渡空间和通风系统的遮阳方法

生态建筑需要阳光来照明取暖,但设计不当夏季进入建筑的阳光过多,因此进入建筑内部的阳光是需要控制的。建筑遮阳的目标在于防止阳光过分照射和加热建筑围护结构,可以采用过渡空间和通风系统的设计来进行遮阳。过渡空间是一个凹进开敞的空间,有通高的玻璃门可以从室内这一空间敞开,对该部分建筑具有遮阳作用之外,还有绿化和景观设计。通风系统是在风洞测试的点式高层中,风会沿着高层建筑的表面螺旋上升。因此,要想在高层建筑中利用自然通风,就需要在不同的高度设置“调节装置”,可以将楼层局部架空形成可供人们活动、休闲的空中平台,改善高层建筑环境和通风,实现遮阳、节能和生态建筑的一体化。

3.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建筑材料的应用的建筑的主要部分,建材的节约就成为了建筑节约的关键。一方面营造了建筑的空间和立体感,增强建筑物的美感,另一方面节省了材料,节约了资金。轻的、节能的、灵活的适应性强的生态建筑是主要生态建筑发展趋势,同时还要考虑在达到生态适应性强的同时,必须尽可能节约资源。世界的总体能源储量紧缺,建筑的节能主要体现在节能建材的利用方面。太阳能成本低、无污染、能源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条件。资源的再利用也是节能的一个方面,循环利用成为目前环保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筑师将这一理念引入到建筑业中立来,出现了许多成功值得借鉴的案例。在结合一定程度的新资源进行城市建筑,既有环保的功效,又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迎合我国和谐发展的理念。

4.总结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是引导人们进入一种更加健康、更加无害、更加生态化、更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生态系统应保持一种良性状态,不随时间而恶化。在环境承载力内我们要满足当代需求,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人们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出发,生态观念已经深入到诸多领域。生态建筑既要符合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发展的趋势,也要迎合了市民需求和心理。从理论的倡导发展到实际的运用当中,涉及的领域也不断地拓宽,生态建筑的新理念引发人们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振,迭勇,王少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陕西建筑,2008,(10):16-19.

[2]马可乐,李超.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2.

[3]何庆华,梁智雄.浅谈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6,(03):142-143.

社区实践计划范文第5篇

趁着见面时间还没到,记者走进了卫生中心的大厅,尽管面积不大,但非常干净明亮。大门旁边立着一个漂亮的铝合金科室水牌,两边墙上是专家和科室介绍,门口两边各有一盆梅花,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大门对面是挂号处和药房,有4~5个患者在缴费取药。厕所是最能反映医院管理的地方,进医院看厕所是记者多年的习惯。即使三甲医院的厕所管理也不一定管理得很好,而眼前小小卫生服务中心的厕所确实非常通透敞亮,地面、便池、门窗、洗手池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气味。从此,记者初步了解了卫生院的管理和管理者的细致。

9点不到,顺义区卫生局信息中心李金福主任和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刘跃主任来到了卫生院,我们一起见到了李遂镇卫生院院长李娟。

李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状况

据李娟院长介绍:李遂镇是北京市顺义区潮白河畔的一个百年老镇,也是顺义区政府确立的4个重点发展乡镇之一,全镇下辖16个自然村,常住人口约2.5万人。卫生院1999年成立时仅有一排平房,16名职工,2000多元的药品和几台旧式设备。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在卫生院共有5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可以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医院开放病床12张,拥有500毫安X光机、彩超、心电图仪、牙科椅等设备,设有全科、妇科、口腔、中医、检验、放射、超声等诊室,2010年门诊量7400多人次。同时,卫生院在5个村设有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站的所有人员都直属卫生院,其药品和设备全部由卫生院统一调配。

顺义区卫生局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刘跃主任也介绍了顺义区社区卫生的状况。顺义区共有19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户籍人口56.7万,常驻人口73.6万。全区现有二级医院4家,没有三级医院,医疗资源相对不足。2006年随着北京市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项目的启动,在市、区、镇三级政府的2亿元配套资金支持下,顺义区对2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改扩建。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屋条件上,顺义区在北京市名列前茅。李遂镇的16个村,除5个村的卫生服务站是直属于镇卫生院外,其他村也都有村办的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共同承担相同的职责。

李遂的信息化建设背景

2005年,顺义区的乡镇卫生院在就开始使用单机版的收费系统。2009年北京市政府将西城,原宣武、朝阳和顺义四个区确定为信息化建设试点,顺义选定了3个卫生服务中心和9个服务站作为试点建立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2010年北京市卫生局开始推广统一的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李遂是顺义新推广的5家中心之一。新系统于2010年7月31日正式上线,具有门诊挂号收费、医生工作站、药房和药库管理、医技管理、住院管理、医保和农合实时结算、健康档案、精神病防治、计免系统对接、慢病管理、绩效考核、以及院长查询等功能,涵盖了社区中心的主要业务和流程。由于工作扎实,实施和管理得力,李遂卫生服务中心后来者居上,成为顺义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先进单位。

信息化给农村社区卫生工作带来的转变

1. 改善管理、提高效率,减少错误

李娟院长说:由于卫生院的规模比较小,因此药房和收费是合并在一起的。原来的HIS系统只能用于收费,连最基本的药库管理功能都没有。药房每天下班前要派专人手工统计处方、核算数量和计算收入,既费时又很容易出错。新系统建成后药房管理变得非常方便快捷,现在每天药品的数量、种类、收入、每个大夫开了多少药、应收费用都自动统计,一目了然。既改善了管理,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人力,减少了错误。

2. 在北京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新农合实时报销

刘跃主任介绍:李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北京市第一家实现与新农合系统无缝对接、实时报销的卫生服务中心。以前农民在社区卫生中心看病和住院,要拿着医生的手写处方到收费处划价,全部费用是多少就要交多少钱。然后拿发票回大队报销,有时一等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新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建成后实现了医保和新农合的实时报销,而且参合农民没有报销起付线,门诊和住院费用都可以按比例报销。现在农民看病已经不需要拿着医生的处方去划价缴费,而是直接到收费处刷就诊条码,电脑就可以显示药名、数量、用量、总费用、新农合报销比例以及个人应付费用等信息,农民直接按比例缴费就可以拿药了。“新农合实时报销使农民享受了和城里医保患者一样的待遇,大大减少了农民的费用负担。”

3. 提升社区卫生的管理和监督

刘跃主任介绍:社区系统实施后,对于每个社区卫生中心的财务、账目、药品、病历、处方等,区社管中心都可以随时看到。原来各个中心的门急诊人数都是手工统计,不很规范,也经常出错。现在病人看病必须先到挂号处录入电脑,门急诊人数自动统计,既准确,又快捷。另外,社区中心每年要对卫生站进行一次考核,在全区所有卫生中心都实现了信息化之后,社管中心要抽查医生的处方就不用再下到社区,通过系统随时随地就可以抽查任何一个医生的处方、居民健康档案、病历等全部信息。由于系统还具有处方管理功能,医保处方的“急三慢七”已经限制死,因此医生想开大处方也开不出来。而且系统会根据医嘱自动计算患者每天的药物用量,如果一个患者上周开的要还没有吃完,这周再去开药是开不出来的。

4. 健康信息一处录入,多出共享

北京市从2008年开始要求为每个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每年至少要更新一次,而且要求社区卫生中心找到一份档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一个镇2万多人口,全部纸质档案,每人更新一次谈何容易。李金福主任介绍,原来农村卫生院的门诊病历、妇幼保健、预防接种和健康档案全部是手写的。患者看病时医生要手写病历,然后再转抄到健康档案中去,如果是女性患者还要在妇幼保健记录上再填写一遍。非常麻烦低效,还容易出错。社区卫生系统建立后,健康档案、高血压防治、门诊病历、妇幼保健等等多种信息实现了共享。一个地方录入以后,相同的内容就可以在其他业务功能模块中自动生成,既节省了大量时间,又方便了查询和调阅。

5. 激活健康档案,加强健康教育和管理

健康档案最重要的就是要使数据成为活数据。顺义区从2009年开始为18周岁以上的农民进行免费体检,全部费用由区财政统一支付。刘跃主任介绍:顺义区2010年就为24.6万农民进行了体检,仅此一项就超过1000万元,同时还为适龄妇女进行两癌筛查,体检和筛查信息全部录入健康档案。在体检中发现的慢性疾病的患者系统会自动添加到慢病待管理库,然后通过首次评定确定患者的管理级别,系统会自动生成随访计划和提醒,对患者进行主动的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

6. 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

信息化建设不仅使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层次,也给李遂的居民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喜欢。当记者询问一位正在拿药的大姐时,她高兴地说:“现在这里变得更先进了,更快了,也更方便了,好像和城里的大医院一样。”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的经验分享

李娟院长表示:信息化建设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农合实时报销必须的支持,“与其步人后尘,不如先走一步。”在系统应用实时过程中,首先要让职工认识到以信息技术实现社区卫生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好处。

由于卫生服务中心毕竟位于农村地区,除一些年轻医生外,很多年龄大的乡村医生连汉语拼音都没学过,更不用说使用电脑了。“这可能是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为此我们于2010年5月和7月对卫生中心和服务站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两轮的反复培训和考核,让每一个人都能熟练使用电脑和系统。反复多次的培训,是保证农村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

农村社区卫生工作非常复杂,涉及收费、库房、预防保健、精神病防治、健康档案、慢病防治等多个方面。乡镇卫生院要与农合和医保实现对接,涉及很多接口。另外,每家卫生院的管理思路和方法都不一样,对软件的需求也不一样。比如在绩效考核统计工作量时,有的卫生院只要求把检验检查项目合并统计工作量,而有的卫生院则要求将放射、检验、B超、心电图等各个项目分别统计工作量。所以与软件公司进行良好沟通也非常重要。李娟说:“为了适应今后农村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必须进行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所以我们对数据信息要求非常全面和深入,细致到每个科室、每个卫生站,每个项目和每个人。为此我们和软件公司进行大量的沟通,也得到了软件公司的大力支持,使系统可以更好地全面支撑我们的各项工作。”

卫生局信息中心李金福主任表示:医疗信息化项目的成功实施和运行,软件和技术只占3分,而管理则占7分。如果没有好的管理思路和模式,再好的软件和系统也没法有效运行。技术是支撑业务和管理的,而管理才是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的根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