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金融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21世纪以前的学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关注的是中的投入产出效率问题,由于当时资本市场化程度低,很少有人专门研究与资本决策有关的问题,尽管如此,还是有些研究成果对以后金融学的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最大的贡献是资金时间价值概念的提出。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不确定性概念的认识,进入30年代以后产生了大量对金融决策问题的研究成果,同时这些成果又积极推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与发展。在本文以下部分简要概述与评价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研究成果。
(一)不确定性研究在资产定价领域中的
1.证券组合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在整个金融的框架中,不确定性概念的引入是具有重大作用的。最早Kenes(1936)和Hicks(1939)提出了风险补偿的概念,认为由于金融产品中的不确定性的存在,应该对不同金融产品在利率中附加一定的风险补偿。随后,VonNeumann(1947)应用预期效用的概念提出了解决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选择的,在此基础上Markowiz(1952)发展起了证券组合理论,他认为投资者选择证券组合时关注的只是未来现金流的均值与方差。他假设投资者的预期效用符合二次分布或者是多项式分布。Markowiz的主要研究结论是在不确定的前提下,最优的投资决策是分散化持有。Tobin(1958)认为投资者出于自身流动性偏好的不同选择收益与风险的均衡。这进一步完善了证券组合选择理论的框架。
在资产定价领域另一著名的理论模型就是资本定价模型(CAPM),Sharp(1994)和Lintner(1995)用公式简明地表述了资产组合的价值与无风险利率以及资产的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Black(1972)推出了即使在不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情况下,Sharp和CAPM公式仍然成立,只是无风险利率被包括整个市场上所有资产的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代替。与CAPM模型同出现的资产定价模型还有Ross(1977)的套利定价模型(APT)和Lucas(1978)典型资产定价模型。
以CAPM为代表的资产定价模型,为资产定价提供了一个简洁的方法,并且得到了一些在实证方面的研究的支持(FamaandMacbeth,1973),但是对现实中的一些异常现象仍然缺少有效的解释能力,Brennan(1989)认为CAPM是建立在所有投资者对投资的预期与风险都具有共同的估计与判断,并且所有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一致的假设基础之上,这一假设与现实不一致,这是导致CAPM对一些现实问题缺少解释力的根本原因。以后正是对这些假设的质疑,推动了信息不对称概念的提出与研究。
2.市场有效性假说
市场有效性假说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不对称信息与市场摩擦,未来平均收益的只是投资风险的不同。在20世纪60年代有大量研究工作者对市场有效性假说进行了检验,Fama(1973)通过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检验,认为有效市场假说是成立的,但是很多研究人员发现了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市场有效性假说或者CAPM模型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例如,Basu(1977)发现资产的平均收益除了与CAPM中的β系数有关外,还与资产的价格盈利比率(P/E比率)有关,在相同β系数下,价格盈利比率高的股票(成长型股票)的市场价格好于价格盈利比率低的股票(价值型股票);Benz(1981)发现股票的市场价格还与上市公司的规模有关;Stattman(1980)发现股票的价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P/B比率)也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Fama和French(1993)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因素模型,即在影响资产价格的β因素外,加入了P/E比率和P/B比率因素。
另外,许多研究人员从时间序角度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市场有效假说与CAPM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Pozeff和Kinney(1976)发现的所谓“一月效应”;他们发现在纽约证券市场的指数在一月期间的存在明显低于其他月份的现象;还有就是Cross(1973)和French(1980)发现存在类似的“星期一效应”,以后许多研究人员在世界范围内验证了这两种现象的存在。
对这些异常现象的解释,有效市场假说显得无能为力,有人曾经试图将“一月效应”解释为到年末税收流出的影响,但是在英国、澳大利亚等税收年度不在12月份的国家,仍然存在“一月效应”就无法解释了。有些学者从心的角度解释这些异常现象,例如,Dreman(1982)将股票价格的P/E比率效应解释为,由投资者总是过高估计具有高成长性股票的成长性,导致市场中具有高P/E比率的股票的价格被高估了,这是导致股票收益率低的原因。
3.连续时间模型
在资产定价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假设是:证券市场总是在连续过程中,在这一假设前提下,Merton(1969,1971)将CAPM发展为瞬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ICAPM),同样在信息对称、无摩擦的市场中,资产价格的变化符合Ito过程,在这种条件下,资产的价格与投资者的效用偏好无关。在随后的研究中Merton(1973)和Black(1973)应用以上连续时间模型成功地得到了期权定价公式,这一公式后来被大量的实证研究所证实,并且被广泛在实践中应用。
(二)不确定性研究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金融分析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领域是公司财务管理,主要研究公司在投资决策中的有关负债与权益比例选择、公司的红利政策等问题。最早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由Modigliani和Miller(1958)作出,他们的研究显示,在完全市场中(没有市场摩擦与信息不对称存在)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负债比率无关(M-M定理)。类似的研究结论还有,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无关。显而易见,这些研究结论与现实中的事实不符。依据M-M定理的结论,公司在利润分配时,由于派发现金红利会有现金流出,公司将更愿意选择股份回购的政策,而不是红利政策,而在现实中,许多公司更愿意选择分红而不是股份回购,这一现象被Black(1976)称为“公司红利的困惑(DividendPuzzle)”,对此Miller(1977)所能给出的解释是,M-M定理的结论之所以与现实不同在于税收与所谓的破产成本对财务结构的影响,是由于一定的负债可以使公司达到税收减免的作用,另外由于对高负债率公司存在着破产的风险,所以负债率对公司股票价值存在影响,Miller以及其他的学者对这些财务问题做出的解释总体来说都不很令人满意,直到后来引入不对称信息以后,似乎才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取得了突破。
二、金融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的研究
正如前文所述,对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很难单纯用不确定性(风险)来得到满意的解释,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对金融问题中的不对称信息的关注,加上在20世纪60年代以博弈论为代表的信息经济研究方法的突破,使得许多学者在对金融问题中的不对称信息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特别是用不对称信息可以完美地解释许多有关财务结构方面的问题。以下仍然分两部分概述这方面的成果,首先是在财务决策方面的成果,接下来是在资产定价方面的成果。
(一)不对称信息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红利信号模型
关于公司红利决策的困惑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司更愿意支付红利而不愿意将利润用于股份回购的异常现象之外,Lintner(1957)还发现公司在进行红利决策时,由于受累进税制的影响,更愿意使各年的红利平滑些,所以公司每年的红利波动要远远小于股票价值波动,有关税收减免的理论解释较为理想,并且在以后被许多学者用实证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例如:FamaandBabiak,1968)。但是税收效应并没有很好解释公司为什么更愿意支付红利的困惑。
最早Miller(1961)注意到红利可能是向投资者揭示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号,但是直到Bhattacharya(1979)才应用博弈论方法建立起了红利模型,Bhattaeharya成为第一个将博弈论引入金融分析的学者,Bhattacharya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对公司投资项目的前景与其他普通投资者相比具有信息方面的优势,管理者通过公司的尽可能高的红利向普通投资者传递信息,如果公司红利水平高意味着公司投资项目的未来前景好,而对于无法支付高额红利的公司将不得不向银行贷款,从而担负过高的财务成本。以后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模型又进行了一个改造(MillerandRock,1985;JohnandWilliams,1985)。但是仍有学者质疑认为,按照以上模型认为只有在公司需要为新项目向市场融资时,才有积极性支付高水平的红利,但事实上模型的红利支付水平并不受公司是否有新项目的影响。也就是说,上面的信号模型不能很好解释红利的平滑性。为此,Kumar(t988)发展出了一个粗糙信号(CoarseSignaling)模型,其结论认为公司在一定的利润范围内会支付同样水平的红利,直到公司的利润水平超出了这一范围,公司管理者才会调整红利支付水平。红利信号模型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公司为什么愿意支付红利,而不是股票回购。Ofer和Thakor(1987),Barclay和Smith(1988)用逆向选择原理解释了这一现象,他们认为公司更愿意在市场上自己股票被低估时回购股票,所以回购股票行为向市场传达了股票价值被低估的信号,所以会引起股票价值的上涨,从而使公司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而用红利分配利润不存在这一逆向选择问题。
2.资本结构
正如上文提到的,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的研究在引入不对称信息以前一直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论。应用博弈论描述公司资本结构的决策过程,大大推动了对公司基本结构决策研究的发展。
最早Ross(1977)建立了一个公司负债决策的博弈模型,其中公司通过负债率向资本市场传递公司未来经营前景的信息,由于高负债率可能导致公司破产的风险加大,而一旦公司破产将为公司的经营者带来损失,所以只有公司管理者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收益乐观时才会在资本结构决策时选择贷款,提高负债率。而前景乐观的公司提高负债率的决策是前景悲观的公司所无法模仿的,所以对资本市场来说,高负债率是公司发展前景乐观的信号。随后在Myers(1984)的模型中,认为如果管理者在公司项目发展需要融资时,如果管理者认为市场上自己公司股票价值被市场高估了,会选择通过发行股票的直接融资方式,而如果管理者认为公司股票价值被低估了,就会选择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所以说公司增加发行股票向资本市场传递的是公司目前股票价值被高估的信号。Myers认为经营者在面对新项目需要投资时首先选择的是用自身盈利积累完成投资,其次是选择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最后才会选择发行股票的融资方式,这被称之为“融资顺序理论(Peckingordertheoryoffinance)”。
在金融分析中应用博弈论的不对称信息理论取得较大成绩的研究就是所谓的问题的研究,Jensen和Mecking(1976)指出公司中存在两类问题,其一是债权人与股东的矛盾,其二是股东与公司管理者的矛盾。债权人与股东间的矛盾表现在股东总是扩大公司投资风险,因为项目成功了超额收益全部是股东的,而如果公司经营失败,破产的成本由债权人与股东共同负担。Diamond(1989)通过研究认为,在长期重复博弈条件下,股东的声誉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股东和债权人间的矛盾。股东与管理者间的矛盾是由于股东不能有效控制管理者的经营行为,因而管理者会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可能会损害股东利益。
在80年代末与90年代,出现了有大量关于的成果,Hart和Moore(1989,1994,1998)研究发现当家计划投资新项目而需要向外融资时,与投资者签订贷款合同是最优合同,得到这一结论的关键在于虽然企业家与外部投资者在项目未来进展的各个时期都可以观察到项目的收益情况,但是第三方(例如:法官)无法观察到项目的收益,此时贷款合同是最优融资合同,并且Hart认为由于贷款人在企业家不能偿还贷款时可以控制公司的资产,所以企业家有积极性偿还贷款。
3.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
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概念最早是由Manne(1965)提出的,他认为为了有效的配置资源,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存在是必要的,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离不开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存在。在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中所有权的转移方式是多样化的,包括:收购、兼并、股票的发行以及委托关系的变化等手段。在传统的完全竞争、无摩擦的资本市场假设下,很少考虑公司所有权转移对公司价值的,而事实上每次兼并收购活动都会引起公司股票价值的大幅波动。直到进入80年代以后非对称信息概念的引入,使得人们认识到了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对资本市场影响的内在机制。
Crossman和Harl(19803研究了在公司收购过程中存在所谓的“免费搭车问题(FreeRiderProblem)”,他们认为当收购方发现一个目标公司的运营效率低下,而决定收购目标公司时,面对外部的标购,原有的股东知道收购者通过收购后公司在新的经营者经营下,效率会提高,所以会自发抵制收购,等待收购价格的升高,直到收购价格升高到在新经营者的经营水平下的合理的价格时,原有股东才会出售手中股票。考虑到收购方在收购过程中搜集信息、组织收购是有成本的,所以采用标购行为实际上为收购方带来了损失。Shleifer和Vishny(1986)认为,如果收购方在标购目标公司以前就已经持有了目标公司的一定股票,可以解决上述“搭车问题”的困惑,收购方可以用自己手中股票的增值弥补收购带来的损失。然而Shleifer和Vishny的结论并没有在实证中得到证实,反而Desai和Kim(1988)的实证结果认为大多数的收购方在标购前并没有持有目标公司的股票。
在收购行为研究方面的另外一个困惑就是收购行为往往导致股票价格的大幅上涨,例如:Jennings和Mazzeo(1993)发现收购发生时的收购人对目标公司的首次出价,大多数高于收购前10天的股票价格的20%。Fishman(1988)将这种现象解释为是由于有潜在竞争者随时会加入收购,较高的出价是为了阻止竞争者加入。
4.新股发行(IPO)
在1963年在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组织的一项研究中,首次发现在新股上市后的短期存在着明显的超额回报的现象,以后许多学者在许多国家发现了这一现象,例如:Ibbotson和Ritter(1995)统计得出美国纽约证券市场1960-1992年发行新股的首日的超额回报是15.3%。在许多年中IPO现象成为挑战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又一个证据。
对IPO现象最早的解释是由Rock(1986)作出的,Rock认为IPO现象实质是个逆向选择问题,新股上市时市场上存在着两类投资者,一类是具有信息优势的投资者,一类是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信息投资者只是在新股定价低于其真实价值时才购买,而当定价高于其真实价值时只有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才会参加购买,所以平均来说,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购入了较大比例的被过高定价的股票,为了在市场中留住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公司在初次发行新股时常常有意低定价。类似Rock对IPO超额回报问题的解释,许多研究人员给出了这一问题的其他合理解释,例如:Allen和Faulhaber(1989)以及Grinblatt和Hwang(1989)将新股发行低定价解释为公司未来前景良好的信号;Hughes和Thakor(1992)认为公司新股发行低定价是为了规避诉讼风险;Ruud(1993)认为新股上市后的短期高回报是由于承销商的价格稳定活动造成的。
在IPO领域中的另外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就是新股上市后长期表现不好。Ritter(1991)研究发现,在1975-1984年间发行的新股在发行后3年间的回报比正常股票的回报至少低15%。以后Loughran(1993,1995)再次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Shiller(1990)用所谓“主持人效应”解释新股长期回报不好的现象,他认为新股上市的初期承销商出于对自身声誉的考虑会创造短期超额需求的假象,随后随着承销商从市场的退出,导致了新股长期回报不佳的现象。
(二)不对称信息在资产定价领域中的
Grossman和stiglitz(1980)最早将非合作不对称信息的概念引入资产定价领域的研究中,建立了所谓资产定价的理性预期均衡,他们认为资本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从市场价格的变化中获得信息(所谓的过程),并且每个参与者的行为不会对市场价格构成影响。在80年代初期这一理论成果主要用于解释公司财务方面的问题,直到Kyle(1985)以及Kyle和Milgrom(1985)研究做市商制度下的价格形成机制的成果出现以后,不对称信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才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关注,以后在KyleMilgrom框架的基础上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由于在这一框架下的价格决定机制不同于ModiglianiMiller的市场均衡机制,是通过研究具体市场条件下的资产价格形成机制,所以常常将这部分研究成果称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Kyle研究了在做市商制度下证券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在Kyle的模型中,市场由三类参与者构成:风险中性的做市商、噪音交易者和信息交易者,噪音交易者出于自己的流动性需求进入市场交易,信息交易者根据自己的信息交易,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信息交易者选择自己在市场上的交易数量。与Kyle不同之处在于,Milgrom建立的序贯交易模型(SequentialTradeModel)中交易者每次交易的数量都是固定的,即每次都只能买入或卖出一个单位的资产,做市商根据交易指令的类型来设定买卖价差,在均衡条件下,由于有竞争做市商的存在,买入报价是做市商收到卖出指令时关于资产价值的条件期望值,卖出报价是做市商收到买入交易指令时关于资产价值的条件期望值,因而交易者的交易指令将促使做市商调整其买卖报价,这种调整从本质上是一种贝叶斯学习过程。
Easley和O''''Hara(1987)在Milgrom模型的基础上考察了交易规模对做市商价格行为的影响,其结论是做市商的定价策略会依赖指令的规模,数量比较大的指令往往以比较差的价格成交。以后Easley和O''''Hara(1992)又考察了交易时间对价格行为的影响,发现交易时间会影响价格,并且交易间隔影响交易价差的大小。
现论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金融难题得到解释。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至今对许多问题的解释还很难令人满意,例如:对P/E比率和P/B比率对资产价值的影响的现象至今还没有合理的解释,对IPO以及基金中的折价现象的研究结果也没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另外市场中是否存在信息操纵问题也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释,将进一步推动金融理论的发展。
【】
[1]Allen,F.(1999),ComparingFinancialSystem,MIT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
[2]Banz,S.(1981),RelationshipBetweenReturnandMarketValueofCommonStock,Journal
ofFinanceEconomic9.
[3]Ferson,W.(1995),TheoryandEmpiricalTestingofAssetPricingModels,inJarrow,Maksimovicand
Ziemba.
[4]Glosten,L.andMilgrom(1985),Bid,Ask,andTransactionPricesinaSpecialistMarketwithHeteogeneously
InformedTrader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3.
[5]Harris,M.andA.Raviv(1991),TheTheoryofCapitalStructure,JournalofFinance,46.
[6]Kyle,A.(1985),ContinuousAuctionaandInsideTrading,Econometrica,53.
[7]Loughran,T.andJ.Ritter(1995),TheNewIssuesPuzzle,JournalofFinance50.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意义,金融支持,途径
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
农业现代化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可以说是对传统农业的全面完善和深度变革、概括地说农业现代化表现为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各种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农业生产向企业化、地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供应紧密结合、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由原始传统分散粗放低效益的自由农业向科学现代专业集约化高效能的外向型农业发展。在生产和经营理念上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等现代技术设备及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生产过程中。现代农业精细化、专业化、集约化,注重环保和可持续。
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等物理环境发展不同的农业如:绿色农业、物理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等运作模式,有外向创汇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科技园型、山地园艺型等各种不同的特色农业。
二、当前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及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在人口和面积上占有绝对的比重,如何利用、组合、开发、挖掘好我国的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数量,丰富“三农”的内涵,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向城市的涌入、缩小城乡差别、提升农民素质,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这一链条带动就业,促进工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增强综合国力,强化国际竞争的能力,对我国的未来发展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展农业现代化是百年大计,千年大业,立国之本,兴盛之基。
三、我国目前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简要地说,从我国目前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来看,有利因素不少,但不利因素也相当多,特别是在农业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面临恶化的趋势下,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之以前虽有一定的程度的提高,但综合起来全面的看文化素质还是偏低,在全国各个地区农民农业农村三农的发展水平也极为不平衡,基础设施(道路、通讯、水利配套工程)技术装备现代化的程度还很低,与农村生产相配套的农用机械设备研发制造工业和生物化学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的快速提高,农民分散经营,个体农户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的程度还很低。相应的管理模式,管理学有待建立,急需大量的管理人才与实践的结合打造一支知识化年轻化懂科学会管理的农业现代化队伍以及有知识能够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新一代的农民,整个农业要想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一定的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却财政拨款等其他形式的投资,最终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
四、金融究竟应该怎样来切实有效地支持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金融应如何来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我们从事金融工作研究现代金融的学者不可退却义不容辞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研究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我国现在农业金融体系运行的现状
1.农村地域广需求高农业金融投入少。银监会数据显示,2010年农户贷款只有2.6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5.1%。从贷款种类上看,农业贷款只占贷款总额的5%.截至9月末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依然高达2087个。
有研究指出,农村金融市场极为广阔,覆盖7.5亿人口和日益增长的中小企业,地域4万个乡镇和大约40万个村。
2.农村金融机构投资风险大、收益少、缺少有效的风险担保。农业生产面临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影响,风险高,由于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往往造成金融机构投入贷款难以收回的结果,损失无以弥补。这种现状制约了金融向农业投入资金的积极性。
3.农业生产区域广,种类多,金融需求大多为小额信贷,客观上要求农村金融必须设立密集的网点。由于目前农村地域广阔,农场和农业企业所占比重较低,农民多为零星分散经营,农村的农业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种植养殖及简单加工业。由此造成小额信贷的需求量较高而农村金融网点少,投入低这一样一种客观现实的矛盾。
4.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性不尽理想。由于农村金融投资风险大,收入少,效益低,资金有限造成农村金融的可持续性较弱,呆滞呆账贷款,所占比重大。对于这个问题对症下药:应该是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盘活资金增加再保险。建立各种保险互助互补的保险创新机制。(政府+农村合作社合作基金+农产品收购预付+关联农业互保)。
5.政策性金融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现阶段,我国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并不少,但目前我国政策性金融定位不清,运行机制不健全,因此影响了政策性金融作用的发挥。作为主要支持农业经济的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支农作用仅局限于粮棉油收购;国家开发银行主要负责大型建设项目的投资;对于急需资金支持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等,缺乏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农业银行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金融业务并存,职责不清,政策性资金运营绩效较差;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很多用于弥补亏损和促进其机制转换,支农再贷款很难收回。更重要的是,目前政策性金融以对特定机构的特定业务进行直接补贴为主,对商业金融机构的担保、抵押、保险、减免税等措施缺乏,吸引金融资金及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因此需要我们借鉴一下农业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现代化水平领先的国家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探讨一条适合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金融运行之路。
五、外国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实践
(一)美国对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美国农业金融机构在20世纪初才开始建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业金融体系,它主要由政府农业金融机构、农场主合作金融的农业信贷系统、商业金融机构及私人信贷组成。这些金融机构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共同为美国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及其他服务。
1.政府农业信贷机构由政府所有,专门为农业发展服务,如农民家计局、商品信贷公司、小企业管理局、农村电气化管理局等。
一是农民家计局的贷款对象主要是那些难以从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资力薄弱或新创业的农民,贷款以中长期为主,利率明显低于市场利率,因此大部分贷款均有贴息。另外,它还对遭受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而造成种植面积减少或较大减少给予灾害补贴,对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的差价给予差价补贴。为各种特定设备提供贷款等。
二是农村电气化管理局主要对农村电业合作社和农场等借款人发放贷款,用于组建农村电网、购买发电设备等。小企业管理局是1953年为了针对小企业提供贷款而设,其主要职能是向那些不能从私人信贷机构获得贷款的小企业提供贷款。
2.美国的合作金融是在20世纪大萧条时期由政府倡导建立的,它主要包括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合作社银行、联邦土地银行,由农业信用管理局管理。联邦土地银行的贷款业务经过联邦土地银行合作社认购至少相当于本人贷款5%的有投票权的股票,成为合作社社员,取得一人一票权。偿还全部贷款后,社员资源决定是否退回股金而合作社必须认购同等数额的股票而成为该区联邦土地银行的股东。
3.美国保险业在支持农业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联邦农作物保险运作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第二个层次为有经营农业保险联邦资格的私营保险公司,第三个层次为保险人和农业查勘核损人。
(二)日本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在日本既有政府办的政策性金融,又有强大的合作金融来支持农业的发展,还有一部分其他金融机构,这对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日本人多地少,自然环境又比较差,但是它的农业现代化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日本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农林渔业金融公库(简称农林公库)。它建立的目的是在农林渔业者向农林渔业金库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困难时,给它提供利率较低、偿还期限较长的资金。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主要是把资金用于土地改良、造林、建设渔港等基础设施的融资,同时还用于农业现代化投资、对国内大型农业产品批发市场及交易市场提供市场设施贷款等。农林公库的贷款利率要比民间金融机构优惠,而且贷款偿还期限从10~45年不等。
日本支持农业发展的合作金融组织主要是农协系统。农协系统是按照农民自愿、自主的原则登记成立的。它主要有三级组成:最基层的是农业协同组合,为市町村一级,直接与农户发生关系,不以盈利为目的,农协还兼营保险、供销等其他业务。
中间层是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简称信农联,为都道府级,帮助基层农协进行资金管理,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农业资金的结算、调剂和运用。它在基层农协和农林中央金库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它的会员为服务对象。
最高层的是农林中央金库,为中央一级,是农协系统的最高层机构,是各级农协内部以及农协组织与其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渠道。他在全国范围内对系统内资金进行融通、调剂、清算,并按国家法令营运资金,同时,它还指导新农联的工作,并为它提供咨询。
日本现行的农业保险制度于始1948年,采用“三级”制村民共济制度,形成政府与村民共济组合相结合的自上而下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
(三)印度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印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绿色革命,以各种措施来支持农业的发展。它的措施以推行现代农业技术为中心,辅之以农业信贷、财政补贴、价格支持等。随着这些措施的实行,印度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体系逐渐发展和完善。现在印度既有合作性质的农业信贷机构,又有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商业银行来支持农业的发展。印度的农业保险充分发挥了保险在分散农业经营中风险的中重要作用。
综上可以总结出以下外国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
各国为支持农业发展都建立了比较发达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宽松优惠的贷款条件。都通过立法来保障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正常运行,基本都建立了农业保险制度。
六、借鉴国外金融支持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
(一)政府应下大力量支持加快建立为现代农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尽快出台各种具体的政策措施来保障和支持多种农业金融机构的建设和持续快速的发展.成立多种形式的支农金融机构,相互配合互相补充.改革和创立全新的农村金融支持制度,建立多种形式并存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并在扩大农业保险基础上全面实行农业风险化解机制。使农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金都有途径取得。
(二)支持农业发展应允许金融机购从各种渠道筹集资金
支持农业发展的各种资金要通过各种手段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从社会各个层次聚拢资金,允许其根据实际情况对支农资金的存贷款实行差别利率。
(三)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是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主要保障
我们现在是法制的社会,依法治国,一切都要有完整完备的法律体系来保障我们生活秩序和生产建设的快速持续发展。因此要通过立法来保障农业发展所需的金融支持。
(四)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种类多,地域广,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为了保证支农金融资金的安全回收和持续性增长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保险业,通过互保和再保险,进行风险的转移和分散。
关键词:金融风险;完善;法律制度
一、引言
自二十世纪后半期,金融创新活动就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开展。与此同时,金融需求表现出了多样性的特征,这一现象也加剧了各国的金融竞争。实际上,金融行业本身就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因素,因此无论引入哪种创新活动都将对金融或是国民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若其中的风险未得到控制将会导致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我国作为一个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重转型国家,已经进行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一跃成为世界前列的庞大经济体。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必须考虑时刻存在的金融风险和不稳定因素问题。发生于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正说明了这一情况的存在,虽然中国在这一事件中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损失,但是并不能证明中国已经具备了稳定的金融体系。因此,如何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并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是当前我国金融行业以及金融监管需要考虑的重要事项。
二、目前我国存在的金融风险主要类型与当前现状
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有差异,因此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也不同。金融风险的产生与金融发展的历史有关。就目前我国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金融风险:第一,逃废债券大量出现。这显然加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而导致资金不稳定,此为当前阶段主要存在的金融风险,亦是最严重的风险之一。大部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占有率太高,会导致资金的回收率以及机构获得的利益减少,是潜在的最严重的金融风险之一。其二,相关的网络案例的增加促进了金融风险的产生。在当前社会的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流行电子商务、电子经济,由于网络虚拟化的特点,许多不法分子进行网络诈骗,相关的金融案例的增加,从而使得电子商务的环境出现了波动现象。其三,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缺乏效率。在大多数时候金融危机的产生都是由于企业内部或者金融机构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这直接扩大了金融风险的产生概率。比如内部管理没有做好、有关的资金监控以及运用不恰当,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程度的阻碍。最后,金融机构和管理人员等本身的牟利行为也使得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加大。目前的市场有这样的一种问题:一些企业通过内部交易、相互勾结来通过公布虚假信息获利。这使得金融氛围受到了严重影响,并且阻碍了市场上其他企业的沟通合作。此外,影响金融风险还存在着许多因素,比如货币贬值,要达到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必须要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孵化企业研发缺乏效率
孵化器对金融提供有关的中介服务,比如审计服务和法律服务,政府也出台各种政策进行支持,从而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尽管孵化器中有各种优势条件,享受各类优势服务,然而现实并不是如人们所预期那样提高了社会效率。因此,对于孵化器的有关政府支持和资金资助并未达到预期。其根本原因在于,有关的政府行为并没有从实际上起到正向作用或企业本身并未很好吸收。
(二)企业监管出现了真空现象
从我国现行的关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内容看,要求金融机构包括证券、银行、保险等与国家监督部门进行协调机制的构建,这充分说明了在金融分业监管下较难执行金融市场规范和风险防范的作用,这已造成了监管真空状况,因此需要引入具体的协调机制,这种协调机制的构建不仅仅局限于金融市场,而应是全方位的。
(三)金融机构违法乱象频发
这两年,涉嫌非法集资的互联网金融案件大量出现,但是基于这是新模式,法律和有关监管部门没有相应准确的惩罚措施,从而使得这一类现象愈发凸显。作为危害金融稳定的行为,非法集资是市场上的一个很典型的违法行为,对于这一类行为,政府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很好地将政策理论监管落到实处,因此,伴随着金融创新,不断有新的非法集资形式出现。非法集资主要还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通过诱骗投资者,公布虚假信息吸引资金来达到预期的目的。不管金融创新如何进行,其本质都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因此金融创新不能脱离市场,在进行创新的同时,也应该预期到它是一把“双刃剑”。不论是在互联网金融、金融机构还是第三方金融服务都能成为不法分子的犯罪平台,因此,这些领域虽然能够丰富金融工具,但当这些工具成为违法犯罪的工具时,政府就必须要出台有力的措施进行整顿了。
三、防范金融风险
只要是金融活动就有潜在的风险存在,如果金融机构和政府不重视,不进行监管,将会给市场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的构建都是一大威胁。根据当前的实际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金融风险,并进行防范:
(一)建立风险提醒系统
一套完善的金融风险预测体系对于发现当前存在的风险和潜在的威胁都有帮助,可以为风险化解奠定基础。这套系统必须包括财务信息网站,用于收集各类金融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整理和解释,在发现有关的风险和威胁之后迅速做出反应从而减少风险的产生。
(二)实施风险责任制
本质上来说,这一举措有利于落实相关责任,这一责任是工作人员必须担负的。各个部门都应当落实这种责任制,划分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出现金融风险时可以找到有关的负责人,避免逃避责任,从而增强工作人员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
(三)建立风险监控系统
全面及时的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目前我国达到了阶段性的经济一体化目标,地区和国家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为此我国必须要出台相应的措施和国际接轨,共同搭建金融风险防范墙,使得内部抵御风险能力加强。这一过程离不开各级单位的共同作用。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政府必须加强机制建设,从立法的方式完善现有的金融风险监督工作。从各个企业和个人的角度出发,作为金融服务的主体,他们必须投入力量晚上金融风险监控体系的建设。总而言之,群策群力才会带来最高效的结果。
关键词: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现状;对策
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传统计划经济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衡阳物流市场发展较快,市场结构和功能大为改善,物流资源向第三方物流聚集。因此,加强现代物流发展的研究以促进衡阳经济大繁荣,十分必要。
一、衡阳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义
物流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过程。现代物流运用全新的管理理念,通过对物流全过程诸多要素的计划、实施和控制,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从而为用户提供高效率、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它可加速经济循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和“第三利润源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加快,物流业正迅速掀起“现代物流革命”。
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衡阳大繁荣,意义重大: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优化资本运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产品成本,促进企业创新,改变运输服务方式,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实现生产资源和要素的时空转移,衔接产供销环节,推进国际贸易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比重提升,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
二、衡阳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
衡阳发展现代物流业潜力巨大,需求旺盛,市场广阔,优势明显。
(一)生产发达,商贸繁荣,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打下雄厚经济基础
2005年,生产原煤800.52万吨、原盐65.57万吨、水泥162.79万吨、钢材70.76万吨、有色金属21.73万吨、化肥22.61万吨、粮食335.78万吨、蔬菜274.34万吨、水果54.83万吨、油料18.51万吨、出栏肉猪874.48万头、牛羊64.61万头、水产品、禽蛋、牛奶41.45万吨、家禽出笼8265.4万羽等,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2.55亿元;预计2010年,GDP将超过1026亿元,物流总额可高达2730亿元。这些,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现实支撑。
(二)资源丰富,物产繁多,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良好物资基础
在湖南省,衡阳已发现59种矿产资源,48种已探明储量,潜在价值总量居首位,铜、锡、金、铁、岩盐等10种矿产的储量居第1位,铅、锌等4种矿产储量居第2位,煤炭储量列第3位。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为衡阳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
(三)地缘便利,交通发达,为现代物流业发展起到良好支撑作用
衡阳作为国家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西部大开发重要内陆通道和转口城市,公路里程达8433公里;铁路有京广、武广高速、湘黔线等,长达252公里;河流达393条、通航里程769公里;交通可达国内和亚洲主要发达地区或国家。这样,为产品运达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政府重视,规划合理,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建立坚强组织保障
衡阳完善现代物流发展领导小组,把发展现代物流业纳入了“十一五”规划,出台优惠政策,上下形成共识,为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和坚实基础。
(五)转变思想,抓住机遇,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构筑全新发展优势
把物流的制约因素变成促进因素,消耗因素变成增值因素,粗放因素变成集约因素,促进国民经济运行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衡阳物流业虽起步晚,但仍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和加速发展的态势,可形成后发优势,加快把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
三、衡阳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现状
目前,拥有物流企业156家;公路、水路货运量和周转量,物流费用和物流业增加值,均大幅增长。衡阳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现代物流市场发展加快
农业物流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企业(中介组织)”的农产品物流网络;商业物流初具规模,大型专业市场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和提升,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衡阳进行产品中转、分装和配送;工业物流正在剥离,形成了关联产业群,走上独立发展轨道。
(二)现代物流设施日趋完善
公路:加快了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县乡公路建设。铁路:在京广、湘桂铁路主干线的基础上,加快武广高速客运专线和湘桂复线衡阳段建设。水路:加大了湘江航道整治和大源渡、近尾洲等港口码头建设力度。城建:改造拓宽了六条城市交通主干道,新建了数条交通要道。仓储:拥有相当数量的场、站和库,铁路有东站、北站及西站,公路货运站有开发区、中心、酃湖、西湖和零担货运站,商业、外贸、物资和粮食等各类储运仓库和国家级物资储备仓库较多,仓储面积和营运货车充足。
(三)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应用
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依托原有的设施、客户、业务基础和经营网络正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经营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兴起,长沙星沙物流中心正在白沙工业园创办物流龙头企业;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得到加强。这些,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运用。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突出表现为:
1、全社会对现代物流认识水平不高,甚至把物流等同于仓储与运输。
2、物流管理体制缺乏统一规划布局,物流市场恶性竞争严重。
3、物流企业发育不完善,数量和规模较小,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不完善。
4、物流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低,物流企业供应链协作水平差,综合竞争能力低。
5、物流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低,缺乏全市性、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应用。
6、物流企业大多只从事常规运输、仓储和配送,服务功能单一,无法实现个性化的综合服务。
7、物流存量资源利用不充分,运力浪费严重,缺乏立体化、网络化的优化调度,回流量大、空返率高、物流成本增加。
8、流量不均衡、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发达和信息不畅造成运力大量闲置。
9、物流管理和技术优秀人才匮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经营粗放,发展后劲不足。
10、依托未来衡阳机场的航空物流短期内难较快发展,加快提高衡阳物流资源的空间布局尤为紧迫。
四、衡阳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现代物流组织领导
在把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经济结构调整、交通信息网络建设、城市发展规划和物资流向流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促进水运、铁路、航空和公路的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和物流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依靠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基本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坚持统筹规划、市场主导、企业运作和分步实施的发展原则,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重点,加大物流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积极推进物流资源整合,合理进行物流产业区域布局,增强现代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用。完善衡阳现代物流发展领导小组工作,加强物流业发展的指导。
(二)改善管理,放宽限制,完善现代物流管理机制
改革运输管理体制,打破行业垄断,逐步调整现行行政性管理,取消经营国内货运的行政性审批,简化审批程序。规范企业注册登记前置性审批,除国家规定外,其他一律取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制定物流企业的分类标准,设立工商登记代码,方便物流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同时,应支持物流企业设立非法人登记机构。
(三)整合资源,扶持企业,壮大现代物流市场主体
引导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要,选准切入点,有序推进企业的物流管理建设与资产重组,发展适宜物流模式。利用现有物流资源,集成和延伸物流功能,打造能提供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企业。鼓励企业之间加强物流合作,加强供应链管理。政府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统筹规划,优化结构,调整物流企业税收政策,实行优惠的土地和交通收费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共同引导和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四)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加快现代物流网络建设
政府要成立现代物流业发展综合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协调、管理有关事宜。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其行业服务、行业自律以及维护行业合法权益的职能,以保障物流业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基本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形成松木、茶山坳、白沙三个物流园区,建设钢材及钢管、汽车及配件、输变电设备等专业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五)出台规划,整合资源,促进现代物流健康发展
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中,有些地方盲目发展,项目重复建设,各自为政,只顾眼前,不思长远;有些企业对现代物流缺乏真正的认识,赶时髦,跟形势,换牌子。因此,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发展规划,规范指导物流业的有序发展,促进新建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健康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六)制定规范,把握动态,优化现代物流标准体系
为准确掌握物流供求的规模和水平,以及物流结构的变化趋势,统计部门应制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明确物流产业的统计口径,完善物流统计信息的收集、研究和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物流业发展情况,为物流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技术监督部门应加快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贯彻国家现有物流标准,鼓励物流研究机构和企业参与国家物流标准的制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开展相关地方标准建设工作。
(七)培养人才,提高素质,奠定现代物流发展后劲
依据物流业发展趋势应从三方面加强人才培育:培养宏观管理层次人才以提高政府物流管理水平,培养物流企业管理人才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素质以增强发展实力。适应物流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培养方法可以多样化――高校培养、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或委托办学,将高层次的物流人才教育制度和多元化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八)加强合作,善于学习,推进现代物流合理规范
加强与先进地区和企业合作,借鉴国内外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先进物流供应链技术加以转移,提高物流业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强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合作,综合考虑生产、库存、运输、销售等全过程,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市场的变化,将物流各部门、各阶段综合起来积极推进合理化。
(九)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提高现代物流服务质量
物流企业应强化服务意识,掌握顾客需求变化,开展“服务为先、增值为本、关系至上”的一系列管理创新改进,力求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在服务顾客全过程中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整合企业物流资源,降低物流运作成本,节省物流费用,与顾客互利双赢,真正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五、结束语
物流被视为“第三利润源泉”,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组织重视,物流业发展水平成为反映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衡阳发展现代物流业意义非凡。只要思想正确,目标明确,深挖潜力,开拓市
场,扬长避短,就会极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衡阳也一定能成为国家级区域物流中心。
参考文献:
1、刘俊华,衡阳物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EB/OL].中国公路网,2007-04-11.
2、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EB/OL].锦城物流网,2005-06-15.
3、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研究[EB/OL].衡阳新闻网,2006-10-13.
关键词:农高经济 金融中心 产业化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是1997年7月29日正式成立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面积94平方公里。2010年全区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898户,其中新增各类企业253户、个体工商户153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10户。截止2011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7552户,同比增长32%;其中各类企业1650户、个体工商户566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36户。
成立15年来,杨凌示范区紧紧围绕农林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产学研结合,为资本与知识对接、科技和经济的融合搭建稳固的支撑平台,初步形成了以“农林牧良种繁育、生物制药、环保农资、绿色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一、成立十五年来,杨凌农高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随着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模逐步扩大,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正逐步替代传统农业,种植、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科技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设施农业、标准化养殖、观光农业成为农业较快增长的支撑点。2011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完成产值5.99亿元,同比增长24.8%,实现增加值3.75亿元,同比增长8%。农业经济方面:一是瓜果、蔬菜种植大幅增长。2011年,全区瓜果、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76万亩和1. 91万亩,同比增长28.5%和69%;产量分别达到3.94万吨和9.09万吨,同比增长39.2%和97.9%。 二是畜牧业较快增长。2011年,全区畜牧业完成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奶牛、肉牛存栏1.13万头,比上年增长24.03%,生猪存栏达到3.09万头,比上年增长22.12%。三是花卉、食用菌生产取得突破。先后引进的金麒麟、康农菌业、广东顺德等食用菌、花卉企业陆续投产,产品上市后销售状况良好。
二、 农高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投资较小,投资结构不尽合理。2011年全区72个重点投资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仅7个,全年完成投资1.24亿元,占全年城镇投资比重为4.5%,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占总投资比重的35%和25.4%相比,投资力度明显不足,也与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建议2011年,加大基础设施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力度,优化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以此推动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更多“新、大、特”企业入驻,加快人口聚集和产业升级,为全区的经济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二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动力不足。2011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70%以上,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带动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2010年,其他地市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提高了工薪标准,确保了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较大的增长幅度,我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出台相关调资政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显得长劲不足。因此建议2011年要结合我区实际,尽快落实有关政策,提高工薪收入水平,推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三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2010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5.09亿元,财政总支出却达到了11.2亿元,财政收支缺口较大。2011年要在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税源上下大工夫,加强税收征管,开源节流,力争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近年来,在各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示范区以解决杨凌金融体系不健全和涉农企业融资难两大瓶颈为突破口,通过健全金融体系,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有力地支持了示范区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金融在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金融在支持现代农业中心建立方面的突出成就:
(一)金融机构设立和改制取得突破
去年,人民银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杨陵区支行机构更名及升格的批复》,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杨陵区支行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杨凌支行,并由正科级县支行升格为正处级支行,归西安分行直接管理。
2010年10月31日,邮政储蓄银行杨凌支行挂牌并开展信贷业务。2010年8月12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杨凌示范区分行开业,这是今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设83家分支机构中唯一的地市级分行,也是杨凌首家政策性银行和地市级分行。
(二)银政企合作逐步深化
2010年邀请了省内39家金融机构召开银企座谈会,与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等9家省级金融机构签订了总额13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今年5月20日,示范区与省农信社联合举办了社团贷款项目推介会,省内近20家基层农信社参会。今年8月12日,农发行陕西省分行与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金额20亿元,重点支持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粮油物流园区及一河两岸的开发建设。为将这些合作协议落到实处,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带着企业,带着项目,赴各省行推介,收到了很好的的效果。据对示范区获得的信贷支持的初略统计,较大额度的有:获得区外农信社5亿元的社团贷款;获得进出口银行出口基地建设贷款2亿元、恒兴果汁流动资金贷款4亿元、陕西龙圣气调库项目369万欧元和配套5000万元人民币贷款,进出口银行对杨凌的贷款投放占陕西份额的10%;获建设银行1.3亿元农业园区基础设施贷款;农业发展银行支持中兴林产、当代蜂业、赛德高科、本香、麦迪森等企业中长期贷款2.77亿元。截至10月底,区内外的信贷投放比年初增长50%以上,其中小企业及个体贷款增长748.8%,农业贷款增长85.5%。上述信贷投放,使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张的局面得到了较大的缓解;入区企业融资难问题也有了明显改观,对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保稳定、保就业意义重大。
(三)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为了进一步改善杨凌示范区的信用环境,提高社会信用意识,构建诚信和谐的银企关系,示范区金融办、人行杨陵区支行多次在社区开展征信知识宣传活动,组织辖区各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对公众的诚信意识教育,切实树立起“诚信杨凌”的良好形象;杨凌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创建信用村镇、信用户活动,目前已建成信用村26个,评定信用户16600户,占农户总数的86%,通过建立优先放贷、差别利率等优惠信贷政策,鼓励农户形成诚实守信意识。加强全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及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已有150多户入区企业基本信息被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中,规范了企业行为,创建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四、金融支持现代农业中心发展的建议
(一)以分行为单位成立高新技术企业专家评价委员会
各银行应以分行为单位建立高新技术专家库(可从省级人事部门获取专家资料),然后针对要评价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专家库中选出5—10人同行专家及经济专家,对该企业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及产品市场前景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和判断,并将此结论作为银行是否向该企业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逐步提高银行员工素质
提高银行员工素质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在岗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二是从高校毕业生或社会上公开招考高素质业务人员,逐渐替换低素质人员。这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对银行员工的要求,而且也是应对入世挑战的必然选择。
(三)适当降低高新技术企业贷款门槛
世界经济正在由“资本经济”向“智本经济”转变,而高新技术企业正是这一世界潮流的先趋,因而,对高新技术企业不要过分要求资本金数量,而应着重考察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发展潜力。对于确有市场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降低信贷准入门槛,给予有力的信贷支持。
(四)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信贷方式
高新技术企业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银行应大力支持。现有的信贷方式远远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信贷的多种要求,因而银行要转变观念,积极创新,探索多种形式的信贷方式,扩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投入。如尝试采用无形资产(知识产权、产品品牌、技术成果等)作为抵押品;设立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还贷付息专户;提供“买方信贷”等。
(五)增加资金来源 扩大信贷权限
一是降低杨陵区各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比例,确保在杨凌吸存的资金主要留在当地使用;二是加快组建杨凌本土的农业性商业银行步伐,扩大资金来源;三是改善杨凌投资环境,吸引股份制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在杨凌设立分支机构,满足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需求;四是上级行应扩大杨陵区各国有商业银行的转授权和授信额度,给予一定额度贷款审批权限,提高信贷投放效率;五是省级国有商业银行应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给予一定的信贷倾斜,增加放贷规模。
(六)完善担保体系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信用担保中心应增加担保资金,提高担保能力;积极与银行协作,根据企业素质差异,确定不同的放大系数;建立以示范区担保中心为主、企业联保为辅、小额质押为补充的担保体系,使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
(七)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指导和管理
一是政府应加强对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向深度发展;二是政府为银企联系、协调和沟通创造条件;三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开辟广泛的投资渠道。
(八)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应提高自身的资信程度和实力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应树立诚信观念,提高信用等级。要与银行做长久朋友,不要做过河拆桥的朋友。另外,做为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要技术创新,更要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
现代农业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杨凌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应该以此为基础,整合各方力量,将杨凌打造成现代农业的中心,带动产业集群发展。金融应该在杨凌现代农业中心建立中起关键作用,要整合担保、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为农所用。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金融资本链条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有机结合,为农户、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提供全面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