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教育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
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3、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4、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中央继续按照现行体制,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财力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策略
党的十报告指出:我国当前的教育正面临的新的形势,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难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是今后教育改革和教育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崇“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大量的经费和政策支持,全而落实素质教育,鼓励和支持人的全而发展。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和一系列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村教学资源缺乏、人才队伍老化、教学观念落后等直接影响了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这与现阶段党和国家提出通过教育来立德树人是不相契合的。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的基石,青年学子是国家的希望,亿万农村青年学子的思想道德和素质的培养更应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一、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首先,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据统计,在农村80%以上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养家,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成为农村家庭组成的主要人员,农村学生大都是爷爷奶奶照顾,或者寄住亲戚家中,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个人行为的约束,很容易染上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习性,把这些不良的习性带入校园,这也成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难题。其次,农村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当然,不重视是多方面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很多学校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学生的主科成绩上,语文、英语和数学是“主科”,思想政治教育依旧是“副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农村中学有些思想政治课是应付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开设了这门课,有的也没有专门的思政类专业教师授课,流于教材形式,学生死记硬背而已。最后,思想政治教学形式、内容、手段单一,教学模式落后。在农村中学,由于缺乏专业的思政教师队伍,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大都以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主,注重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轻视教学方法的探讨。既没有小组讨论也没有案例教学,单调的理论灌输这种教育方式让他们觉得思想政治课很无聊,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不能有真正的内心情感体验,不利身心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学生“三观”的形成,导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
二、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加大对农村中学的投入。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与城市投入相比,不管是在硬件还是软件的投入上,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在短期内无法相提并论。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学校在硬件上缺乏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等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支撑,另一方面也没有较好的资源和优越条件吸引优秀教师前往任教,因而很多教学目标很难达到。其次,农村学校对思想政治教学重视不够。如本文前面所提到的,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特别是农村中学把学校的升学率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还是强调语文、数学、英语在升学中的重要地位,学校在师资比配上,还是资源上多往这些主科集聚。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一再强调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定三观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沿着这样的认识逻辑推进。最后,家庭教育缺位。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情感性、潜移默化性、差异性和灵活性等特点。然而,随着城市化不断的推进,农村人口不断的涌入城市,而农村留守学生也随之增加,父母遗忘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造成农村孩子心里和情感教育的缺失,这些原因直接导致思想教育课程学习上的一些问题。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学提升对策
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各方面的,因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也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促进。第一,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良好的教学条件与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与保障。就目前来看,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制约了包括思想政治课在内的所有课程教育质量的瓶颈。为了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农村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更加重视农村教育,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教育政策的偏向农村等。第二,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综合素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学生三观教育的核心教育者,农村中学应当加大对思想政治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配备适当该专业的教师人数,合理分配教师的教学任务。加大对思政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培训力度。第三,要坚持因材施教。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家庭情况,注意应材施教。学生思想方面出现问题,我们就要注重思想方面的引导。重点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从实际出发,小事着手,引导学生处世为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第四,加强引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在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让学生在上课时多想、多说,课后多实践,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教学中,结合当地的民俗民风,通过案例教学,把学校活生生发生的事情,通过学生演讲,讨论和辩论等形式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以“主人公”的地位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获得内心的情感体验。第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介。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学生的家长只在乎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学生进入学校教育打下基础,将会导致学校教育很难有效开展,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老师要与学生家长互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秉承“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关系到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我们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我们学校老师、社会成员、家庭成员、各级领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向军.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好家长,2015(4)
[2]杨春林.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学教育,2013(2)
一、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推行,为农村更多想要上学的孩子实现了就学梦想。但是,不同文化和各科思潮的涌入,给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采取必要的手段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整个农村的长远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1. 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三观”的主要手段。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农村广大在校青少年进行先进思想政治理论和社会主义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增长知识、认识社会,还有利于了解当前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主张,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效途径。中学生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指导思想,会通过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以及学生的日常言行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对于提升农民自身素质、规范农民日常行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仅需要正确的政策扶持、先进的观念引导,更需要作为建设主体的当地农民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与时效,将会为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提供有益的补充。
二、我国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农村青少年的成长及农民素质的提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农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都与城市存在诸多差异。结合当前发展的现状,可以梳理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 教师队伍素质偏低,难以胜任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教师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实施者,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可、储备的专业知识和所采取的做法会直接影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师资队伍不尽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①首先是农村教师的素质水平难以应对当前教育的要求。农村教师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虽然部分教师入职之后通过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在学历方面达到了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能力方面并未得到同步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难以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手段和多方面知识。其次,农村中学教师的人员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专业教师较为紧缺,因此,思想政治课便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或者由后勤教师代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专业水平难以得到保证。最后,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较差,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农村中学教师进取心不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还与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紧密相关,这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上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联系当前的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一个不求上进的教师是很难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较差。
2. 思想观念滞后,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目前,不仅是农村,甚至城市的大部分学校也迫于升学压力,对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认识都存在偏差,将其简单地归结为德育,忽视了其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仅仅是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伦理道德习惯的养成。在农村中学中,从领导到教师普遍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轻视心理,这种观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最终的结果就是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也例行公事的组织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最后的教育效果却远未达到教育的目的。
3. 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达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都有使用。但是,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部分课堂中,仍然还在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没有创新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制约着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没有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其次是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学校的教学设备老旧,致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难被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最后是农村的德育模式单一,对于不同的学生只能采取同样的教学模式,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致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远低于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
4. 教学内容陈旧,难以适应中学生的心理需求。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一部分条件优越的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带领学生实地参观、给学生播放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或鼓励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等。而在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大部分仍然采用传统形式的班会、校会和思想政治课等形式,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而缺少实践活动的参与。而这些理论知识的内容大都过于理想,只能给学生树立一个高尚远大的道德楷模,这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这种“高、空、大”的道理只能在思想里束之高阁,并不能得到他们内心的认可和共鸣。
三、加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本文立足当前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其他地区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
1. 转变观念,正确领会农村人才培育的需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提高当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必须提高地方领导及学校领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政府的力量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再以学校的目标来要求教师教学的过程,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校长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岚清曾指出:“要改变一所学校的面貌,关键是校长和教师。一个好校长,带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就能吸引一大批孩子来读书。”“农村中学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离不开一个具有现代人才培养意识的好校长。”②而对于好校长的要求,不仅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组织观念和法制观念,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能把握时代脉搏、准确预测未来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这样才能引导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2. 加大资金投入,打造优秀的农村思想政治教师团队。农村中学教师待遇低下,人员流动性较大,激励机制不完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农村的教育经费有限所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村中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制度,减少教师城市外流的现象;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探索多种渠道的经费来源途径,解决学校经费紧缺的现状。
3. 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模式,是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改变农村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首先,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教师要善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适当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借鉴和运用其他先进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再次,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最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可以结合校园特点,每年定期开展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各年级和班级也可在不同的时间段以不同的主题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广播、黑板报、校会、班会等文化宣传的作用。注重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注释:
一、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一)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基础差,行为自控能力弱。
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导致农村学校生源不好,招生时放宽的入学条件,让农村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比起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差距,少数学生不但学习基础差,而且行为表现也差。有的上课东张西望、有的一上课就趴在课桌上,有时甚至有意或无意地扰乱教学秩序,干扰师生的教学互动。
(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低。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外出务工队伍不断的壮大,着眼于目前利益,部分学生甚至学生家长认为农村孩子读书前景不太好,难找工作,读不读书无所谓,同样能打工挣钱外出打工,那么思想政治课学不学也就无所谓。这样,学生缺乏一种学习热情,导致他们的思想政治课学习陷入困境。
(三)教材知识容量大,教学任务重。
由于受农村教学条件、教学设备及教学手段的限制,政治课中好多的内容对农村学生来说显得多而杂了,要想在很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我认为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关键是要从战略高度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予以重视
(一)思想政治课有其自身的学习特点。
即使是基础比较差的学习,如果思想上重视,在老师指导下多花点时间去理解和领悟,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内外,就应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的教育,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增强学习思想政治的内驱力,课堂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努力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他们一旦得到教师的倍加关怀时,往往就会以极大的学习热情来报答我们的期待,从而使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二)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要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撰写政治小论文活动。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力地深化了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具体体现,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锻炼学生才干,坚定学生信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演讲赛,参与制定家庭投资计划,模拟法庭等活动。初中政治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分析时事,让学生围绕时事主题,开展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和角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农村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虽然差些,但自尊心同样较强,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要针对学生不同知识水平因"人"而异,不能搞一刀切。
【关键词】心灵孤儿;加强沟通;改进教育方法
“孤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死了父亲的儿童②失去父母的儿童.而那些双亲失踪或死亡,被父母抛弃、与父母分离或走失的孩子也被定义为孤儿。这些孩子往往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心理孤独,我们把这类孩子称为心灵孤儿。
人们往往很同情可怜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会尽量的爱护他们,保护他们,但对于父母双全的孩子却缺少情感和心理上的关注。这类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我们也把他们称为心灵孤儿。
他们在性格上表现为自卑、不善交往;行动上,表现为活跃有余,自制不足,不把周围的人放在眼里,容易冲动,看待事情偏激,;思想上方向迷失,缺乏理想,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放学不归家。初中生正是性格形成的时期,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在思想上形成心灵孤儿现象,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认真分析和研究初中生心灵孤儿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是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更是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对农村中学心灵孤儿现象形成的原因,我做了如下归纳:
1.沟通少,造成心灵封闭。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父母工作压力大。平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他们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家长对孩子冷淡、拒绝将造成孩子自卑、焦虑、退缩,或反抗、难以适应困难。
2.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亲子关系紧张。
在农村地区,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家庭教育不甚了解,对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袭长辈的传统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里让他们把子女逼进书房题海,稍有不从,或用大道理压人或“棍棒相加”,结果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紧张,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大为改善,农村学生的生理发育明显提前,但他们的心理发育由于家庭、学校的保守、封闭滞后于生理发育,农村父母对子女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关注度少,父母与子女的心灵沟通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3.农村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父母关系不和睦,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二是单亲家庭,或是父母离异家庭,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三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四是父母双亡,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4.独生、独门独户,把同龄人拒之门外,缺少伙伴。
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成千上万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少家庭搬进了套房或别墅。这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休息。但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缩小了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范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与同龄人的交往大大地减少。要么与父母、祖父母作伴,要么独处一室。许多心理学家做过实验,结果表明孩子的天性是合群的。当他们与大人在一起的时候,多少是拘谨的,不能达到无所不言、无所不为的“自由”境界,而一旦与同龄或基本上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那种高兴劲头是成人难以理解的。而孩子长期独处,又会使他们的心理受到损害,养成一种胆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
为了减少“心灵孤儿”现象,我做了以下探索。
1.加强问题家庭父母的责任感,孩子是无辜的。
家庭是孩子一生中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职。作为问题家庭的父母绝不能因个人的情感、是非问题而置自己的子女于不顾。翻译家傅雷提醒我们:“爸爸不为儿子烦心,为谁烦心?爸爸不帮助孩子,谁帮助孩子?儿子有苦恼不向爸爸求救,向谁求救?”为此,经常争吵的父母要学会理智,忙于应酬的应尽可能早点回家,经济不宽裕的也尽量不要牺牲养育孩子的时间去挣钱。即使是分道扬镳的也要计划好育子的方案,方可说声“再见”。
2.加强沟通意识,多些时间与孩子交往。
作为家长应多安排一些时间给孩子,可以琴棋书画,可以种花、吟诗、听音乐、集邮、旅游、登山。切莫把大量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消磨在“筑长城”或舞池中。英国首相布莱尔作为一国之主,尚且腾出时间与孩子共度周末。我们普天之下的父母更应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多一些交流沟通。
3.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随着“健康”定义的不断嬗变,心理健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学校应与家庭联手,形成合力,建立“家校联系簿”;其次,有条件的学校应聘请心理辅导老师,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构建“学生心理档案”,把学生的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意志、个性品质一一记载下来。再次,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4.改进教育方法,发扬民主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