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业务副校长

小学业务副校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业务副校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业务副校长

小学业务副校长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绿色电力照亮路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021-02

同志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自1993年12月启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3年11月底,中国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达到4043万人,参与人群以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为主;大学生组织体系和服务平台不断健全,目前已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服务基地13万余个,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社区)四级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大学生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截至目前,累计已有数以亿计人次的青年在社区建设、扶贫开发、助老扶幼、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海外服务等领域向社会提供了志愿服务。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普遍接受的主流价值和日益追求的生活时尚,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社会知名度极高的社会公益活动。

一、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

自1993年底,在共青团号召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实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20年来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新形势下学雷锋活动的发展和延伸,青年志愿者行动经历了四个阶段:发起实施阶段(1993~1998年),发展建设阶段(1998~2003年),深化推进阶段(2003~2008年),优化提升阶段(2008年至今)。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型志愿服务在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1.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活动,大学生出于自己的意愿、依托自己的专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为自身的成长成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首先,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是基于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指出,人的行为按照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它们自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学生自愿、无偿地贡献自己的时间和专业技术从事利他行为,是大学生寻找与社会发展联系的切入点,是大学生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是大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的一种表达模式及实现途径。

其次,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要统一。大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发现了以前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激发了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与爱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夯实了专业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初步转化。

最后,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是基于人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够获得其生存和延续的条件、发展和完善的手段。因此,任何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大学生通过专业型志愿服务,以其自身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然后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大学生在“贡献―回报”的循环中,真正实现了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促进了共同发展。

2.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同志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多年来,青年志愿者精神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喜爱和接受的精神时尚,而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行动也已经成为动员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引导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方式和重要载体,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宝贵的原创经验。

首先,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是动员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方式。从经济价值角度出发,虽然志愿服务是一种无偿奉献的行为,不从志愿服务活动中收取物质和金钱上的回报,但相对于商业而言,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成本较低、产出回报率更高,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据有关资料显示,1996年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有6万多名志愿者,节省经费约1.3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有约4.7万名志愿者,节省经费约9000多万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有6万多名志愿者,节省经费约1.2亿美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50万名赛会和城市志愿者,节省了大量宝贵的经费开支,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从社会价值角度出发,志愿服务以扶贫济困、扶弱助残为主体,在城乡发展、社区建设、抢险救灾以及大型社会活动等公益事业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志愿者通过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怀,消除了彼此间的疏远感,培植了积极的社会性情感。[1]大学生通过参与专业型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了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减轻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为消解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是引导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党的十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事业之所以能够吸引青年热爱和参与的深层原因在于志愿精神的魅力。[2]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因此,志愿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凝聚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公众支持;具有人文教育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具体的精神支持;具有示范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动力支持。[3]

二、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典型模式分析

作为一所以能源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找准定位、明确目标,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重任,致力于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聚焦无电区能源解困问题,服务国家能源电力事业的发展需求。2009年至今,学校充分发挥绿色能源研究领域的优势和大学生志愿者专业特长,组织开展了“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和“绿色电力照亮路”社会公益项目,通过为和沿线的无电地区送人才、送设备、送服务,用绿色电力点亮老区人民的幸福“中国梦”。

1.“绿色电力照亮路”项目的志愿者队伍建设

志愿者队伍是志愿服务体系架构中的实施主体,直接影响着志愿服务的开展及其效果。现在的志愿服务不能仅有古道热肠,不能仅靠满腔热情,更需要专业化的优质服务,需要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绿色电力照亮路”项目即面向全校选拔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志愿者组成了近百支“能源调研行”社会实践小分队,并开展了权利义务知识、专业技能、志愿服务理念、团队合作品质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形成了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型志愿者队伍。

2.“绿色电力照亮路”项目的思路做法

首先,学校组织了近百支实践小分队深入和沿线贫困地区开展能源调研,掌握了当地能源电力事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以及无电地区能源利用现状,提出了改善无电地区能源利用现状的初步思路和政策建议。其中,撰写的《无电地区电力供应及能源利用现状的调查报告》主体内容被国务院研究室采纳。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校选派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实践团,并联合社会知名企业共同落实实践资金和太阳能设备,采取“送设备、送人才、送服务”三位一体的方式,五年时间里组织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志愿者无数次奔赴、云南、广东、四川、福建、贵州、湖南等地的无电地区,给那里的人们送去了光明和温暖,为那里的发展带去了知识和人才。

其次,实践团志愿者面向村民开展了太阳能利用科普知识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的知识培训,并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发明新型高效太阳能灶、不间断产气无需搅拌沼气罐等科技产品,把科研优势转化为关爱帮扶实效,实现了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改善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3.“绿色电力照亮路”项目的品牌建设

由于志愿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性、易变性、实效性等特点,服务品牌的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一个优秀的志愿服务品牌不仅代表着组织团队的独特形象,还能代表志愿服务的质量和价值内涵。[4]

首先,“绿色电力照亮路”项目已经形成一定的效果和影响力。该项目荣获了教育部组织的第七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以及省教育厅组织的河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绿色电力美丽中国行”实践团被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授予“圆梦中国”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奖”。同时,该项目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教育部简报等中央各大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亲自批示,并对活动给予了肯定。

其次,继续践行“绿色电力照亮路”,做绿色光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2013年7月,国家能源局制定的《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3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15年底,全部解决全国273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西部沿线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2013年底,学校申报的“绿色电力照亮路”项目获批国家民政部《中央财政支持社会服务项目》立项,并获得60万元经费支持,以解决新疆、江西、云南等地区200户无电户、3000余人的用电问题,促进全社会关注无电地区并探索能源解困思路,并将“绿色电力照亮路”行动向更高、更广的层面推进,全力助推老区人民的幸福“中国梦”。

三、构建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思考

伴随着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青年志愿者精神广泛传播,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必须与时俱进,打造专业型志愿服务品牌,构建大学生专业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引领时代的潮流。

由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规划(2014-2018)》指出,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加强项目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文化和理论建设,健全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机制,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到2018年,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队伍、项目、平台、文化、机制等建设取得突破,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保持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中的“排头兵”地位;在服务青年成长、满足社会需求、引领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佘双好.志愿服务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3.

[2]袁媛,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从社区到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65.

小学业务副校长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业特色;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100-02

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既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能激发大学生的集体意识。满足大学生心理和情感的诉求,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和成才的需要。大学生在服务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会不断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对优秀志愿者及其先进事迹的表彰和宣传,为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同时,对取得进步的大学生志愿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肯定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更多的大学生为帮助别人、实现自我而不断努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对我国志愿服务的整体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仍然受到诸如活动内容同质化、活动时间短期化、活动效果低质化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志愿服务价值的彰显。

一、专业特色志愿服务的内涵

专业特色志愿服务是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志愿者利用空余时间开展与所学专业有关的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事业,为推动社会进步而开展的服务活动。它具有三个特性,其一是公益性,它也属于志愿服务,是公益服务活动。其二是专业性,是指志愿者用某一领域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来开展志愿服务。其三是独特性,即所提供的志愿服务显著区别于一般的志愿服务。大学生从事专业特色志愿服务比近年来社会倡导的“专业志愿服务”更进一步,它不但能做到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将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目的,更强调提供的专业服务特色鲜明,有一定的稀缺性,与一般的志愿服务相比,更容易形成品牌和得到社会认可。专业特色志愿服务能够显著提高志愿服务层次和水平,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志愿者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一)有利于激发专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但不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却表现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这里面既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也有授课教师等外部原因。从学生层面讲,很多大学生所学的专业都是家人帮忙挑选的所谓“热门专业”,没有遵从自己的个人兴趣和意愿,对学好专业也无明显的情感需求,缺少学习动力。而不少大学教师教授课程时,使用的教材和教学手段较为落后,理论性过强等原因客观上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从事专业特色志愿服务,来自服务对象的肯定能够使大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其对专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同时又能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环节,在志愿服务中遇到的问题也可带到课堂上做进一步的思考,寻求解决方法,从而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利于增强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既来自于课堂教学,也来自于课外的各类实践活动。专业特色志愿服务作为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从事志愿服务可以提升其公民意识,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品质,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志愿服务过程也能使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阶层的人群,极大地拓宽了视野,增加了对社会的直观了解,丰富了社会知识储备。而专业特色志愿服务紧密结合专业,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服务,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现实的工作方法,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有利于扩大专业影响力

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两大职能,只有根据社会需要去培养人才,让大学生在社会上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才能真正为社会所用。志愿服务为大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感知社会需求,提前完善知识储备,增强个人就业竞争力。高校通过打造一批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和实践基地,做好专业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推广和宣传,努力构建长效机制,扩大志愿服务项目的影响力。志愿服务过程中结合所学专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公众提供有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能够增强本专业的社会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红木文化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一股红木收藏热潮,不少人们把摆放几件红木家具当成时尚,但收藏者浮躁和炫耀心理也随之显现。而社会上有少数商家打着红木的旗号,借着消费者对红木知识了解不多而销售其他木制品以牟取暴利。“红木文化进社区”志愿服务立足社会需求,发挥高校专业特长,一方面给广大居民普及红木知识,帮助他们辨别真假红木制品,另一方面可以宣传红木家具中承载着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自觉保护红木资源。

(二)服务概况

南京林业大学“红木文化进社区”志愿服务开始于2012年,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发起,组织专家教授和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志愿者到南京市内社区开展红木文化推广活动,专家教授带领研究生志愿者义务为社区居民鉴定红木制品,本科生志愿者现场普及红木相关知识,加强保护珍稀树种的宣传。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有100余名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除了现场为居民开展义务鉴定外,专家还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多次上门为老人鉴定红木制品。不少市民看到报纸上的新闻后,亲自带上收藏的红木制品到学校来请求帮忙鉴定。由该项目参与组成的南京林业大学“志愿10+公益点燃奉献之火”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国各行业申报的52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全国第二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该项目将高校专业优势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使得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更具专业特色,有利于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建设。

(三)组织机制

“红木文化进社区”志愿服务有较强的专业性,为了保证活动成效,必须健全志愿者的选拔机制。学院团委采取多种途径调动相关专业研究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同时面向全校招募本科生志愿者,采取普遍招募和重点宣传两个渠道,保证想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也能做到扩大志愿者规模的同时保证志愿者的质量。与此同时,项目聘请热心公益事业的专家教授作为指导教师,一方面对研究生志愿者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对服务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做出权威解答。如对居民提供的红木制品进行专业鉴定工作,单有研究生去做显然不够,必须由专家教授出面才能确保服务的权威性,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效。项目由学院团委报学校团委备案,具体实施过程由学院团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服务结束后由学校团委根据实施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对志愿服务中表现优秀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志愿者进行统一表彰,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评价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专业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保障了项目实施的持续高效。

(四)社区保障

开展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想避免做“表面文章”,切实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有社区管理部门的支持,与其加强沟通联系和交流,密切合作是必须开展的工作。一方面可以与社区居委会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将社区志愿服务做成一个长期稳定的品牌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社区的具体需求,将志愿服务的形式多样化,可以采取现场咨询和个别上门服务等等,这样可以将志愿服务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

(五)媒体宣传,扩大活动影响

志愿服务的长期开展除了做好基础工作外,也必须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这既可扩大活动的知名度,使更多居民了解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又可树立一定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进来,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红木文化进社区”志愿服务自开展以来,多次被《金陵晚报》、中国木业网等媒体宣传报道,使更多人了解到南京林业大学有这么一个专业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对红木和红木文化可以做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推广。项目开展以来,先后有多名社会人士看到报道后专程带着个人的木制收藏品到学校来请求给予鉴定,使得项目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确保了项目能够高效地常态化运行。

三、思考

“红木文化进社区”志愿服务开展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发现有很多问题有待改M。这些问题有些是单一项目的问题,但更多的是代表了国内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目前的共性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培育校园志愿服务文化,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国志愿服务工作起步较晚,导致很多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价值理念等缺乏全面了解,其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还不够高。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鼓励其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可以通过必修课等形式设置公民社会等课程,让大学生接受专业的公民意识教育,把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同时在校园内的宣传栏、校报等各种媒体平台上加大对志愿服务先进事迹的宣传,积极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形成崇尚志愿精神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分类凝练,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品牌的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学生社团进行志愿者招募,给大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有利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完善志愿服务相关制度,保障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在高校团委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开展的,很多志愿服务活动多与国际性重大文体活动有关,呈现出阶段性、被动性和单一性的特点。要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体系,一方面应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高校团委应设置专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机构,由专业教师负责对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前期调研、整体设计和统一组织,与校外接纳志愿者的单位做好对接工作,做到统一部署。合理统筹,确保志愿服务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应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物质激励方面,如给志愿者提供适当的交通、餐饮和通讯补贴,制作统一的志愿者服装,到落后地区和偏远地区从事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回校后可以给予其保送研究生、专业选择等方面一定的优惠政策。精神激励方面,可通过树立先进志愿服务典型,授予荣誉称号和颁发荣誉证书,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使志愿者得到周围同学的积极评价,增强志愿者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三)加强志愿者专业化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

大学生的志愿者招募基本以临时为主,招募标准较为单一,岗位划分模糊,无严格的岗位设置,志愿者管理比较粗放,对志愿者的个人意愿考虑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目的多集中于如何做好其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忽视了志愿者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培训内容的选择更多强调技能培训而忽视理念培训,方法上多是以灌输式培训为主,且由于缺乏固定的培训师资和教材,因而培训的随意性较大。必须尽快完善志愿者招募制度,按照项目需求对志愿者进行分类招募和培训,根据是否需要特殊技能分为一般岗位和特殊岗位两类,一般岗位培训可以包括通识培训和理念培训,重点为志愿者介绍志愿服务组织的项目描述、时间安排、活动种类、服务要求等,特殊岗位重点培训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可以安排专家、有经验的志愿者等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以保证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曾雅丽.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专业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3).

小学业务副校长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特色学校;思考

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特色学校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应以“打造民族文化圣地”的战略目标,在搞好教学质量的同时抓好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学校应积极开展民族舞蹈、音乐、刺绣、民族体育等一系列的传统艺术活动,办出学校特色,发扬民族传统艺术。

一、校长的办学思想是灵魂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校长的作用就是为学校设计合理、科学的发展蓝图,引领学校的发展,并在与教师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一起努力把学校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更需要校长具有独特的办学思想,突出特色。如,广东省连南县民族小学(以下简称“民族小学”),校长以“探索发展民族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加快培养自治县少数民族人才”为宗旨进行办学。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创造条件开设瑶族传统艺术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瑶族刺绣、瑶族舞蹈、瑶族歌谣和民族传统体育,把地方特色融入到学校建设中。学校按照“德育为首,生活为基础,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思路,针对学生在校寄宿的实际,着力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点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实行半军事化封闭式管理,学校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二、严格稳定的常规教学是基础

1.抓实抓好常规教学管理

民族小学出台了《教学业务考评细则》,开学前下发给每一位教师,要求对照学习,并实行“月检反馈制度”。每个学月都由校长、副校长亲自检查一次,对照方案逐项认真打分,并把结果公布于众。比如单元测试这一环节,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开学初制定考试计划上报学校,由教导处统一安排测试日程,统一安排监考老师,同一年级相同学科必须同一进度、同一时间考试,而且做到“批阅不过夜,讲评不过天”。每次考试都要做详细的分析讲评,然后把相关资料交学校评分,计入个人业务档案。

2.立足本校教研,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

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民族小学非常重视科研兴教,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还努力创造条件开设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学校正副校长及教务主任具有较强的科研兴校意识,亲自分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课题领导机构完善,建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构筑了由校长牵头、各领导分工明确、教师参与的组织网络和运行机制,拥有一支热情、肯干、具有科研精神的骨干队伍。

三、独特优良的校风是保证

学校立足于“探讨民族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步伐”办学理念,以“管理规范,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和谐发展”为办学目标。在校园内,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教育空间,创设民族教育长廊,悬挂了56个民族的画像、图腾及解说,在楼梯旁、广场上、功能室展览学生的特色作品,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让学生从小接受民族文化熏陶,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把学校办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学校重视瑶族传统艺术的传承,除了开展好书法、绘画、合唱、礼仪等艺术特长班外,还积极挖掘地方教育资源,将瑶族传统艺术纳入艺术课改教学和发展学生兴趣特长活动中,使学校艺术课程与本土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丰富和拓宽了艺术教学的内容;瑶族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得到延伸与发展,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在学习的同时继承了瑶族快乐、自信、乐观的态度。

四、民族特色教育是招牌

为了让民族学校办出特色,学校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创造条件开设瑶族传统艺术校本课程。由校长全面指导,将瑶族传统的艺术――刺绣、唱瑶歌、跳长鼓舞和花鼓舞纳入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计划,进行统一规划安排。将瑶族歌舞、刺绣列为比赛和考核项目,要求每一位学生至少掌握其中一门瑶族传统技艺。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健全了各种活动制度,规范了艺术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此外,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开设传统艺术兴趣小组;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艺术节,在艺术节展演期间,舞蹈、书画、刺绣等各类比赛更是精彩纷呈。传统艺术兴趣小组的开展为学校培养了大批的特长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的技能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了陶冶,特长得到了展示,学生喜欢在这个集体学习、生活。

小学业务副校长范文第4篇

一、工作形式

(一)教育教学一体化联盟(政府十件实事,下同)

市直文昌中学、中学、实验小学、小学分别与“三区”闵集中学、龙店中学、诸赵学校、闵集中心小学结对建立“教育教学一体化联盟”,实现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

(二)帮教帮学校际联盟

市直楚环中学、体育路学校、航天中学(小学部)与“三区”双峰中学、双峰山洪益小学、临空区上新小学结对建立“帮教帮学校际联盟”。

二、工作目标

通过市直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引领示范,进一步拓宽“三区”学校学习、培训、提高的空间和渠道,使“三区”学校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课程开发、教科研水平等方面有显著提高,从而逐步达到市直学校和“三区”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教育教学一体化联盟

实现教育教学五个一体化,即:办学思路一体化:联盟学校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教风学风等方面统一理清办学思路,提升办学理念,明晰办学目标,形成有特色的一体化办学模式。课程实施一体化:在联盟学校内统一课程标准、学计划、学安排、学进度,强化课程计划落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教学组织实施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联盟学校统一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统一组织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落实中小学校长、教师专业标准,加强师德教育,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学研究一体化:联盟学校统一开展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德育教育、空中课堂等活动,统一组织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质量分析,积极探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定期组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逐步加强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学质量评价一体化:在教学思想、教学管理、常规教学、教学研究、学生综合发展水平等方面,统一评价体系,统一进行考核。

(二)帮教帮学校际联盟

利用市直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组建帮扶支教和顶岗学习工作团队,开展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帮助“三区”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教师培养,优化队伍结构;加强教学研究和校级、班级之间的合作交流,提升办学水平。

四、工作措施

(一)教育教学一体化联盟

1.成立学校教育教学一体化联盟委员会(简称联盟委,下同)。在联盟学校内,成立由市直学校校长为主任,“三区”学校校长为副主任,两校分管教学工作的校级领导、相关中层干部共同组成的联盟委。联盟委负责研究制订《教育教学一体化联盟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一体化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实教育教学的计划和进度,组织教育教学的考核和评价,并负责做好两校教师工作,促进紧密融合。

2.实施教师轮岗交流。联盟委根据两校教学实际、教学进度、学科教师配备情况、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工作情况等因素,在两校间实施教师轮岗交流,统筹安排教学任务,使用中不受行政管辖权的制约。2015年上半年,各联盟学校每校交流轮岗3人,双向共交流6人。2015年下半年以后,各联盟学校具体交流人数由各联盟委根据教学需要确定,但双向交流人数最低不得少于6人,每次交流时间最少不得低于1年。

3.制定联盟学校长期规划。各联盟委按照“磨合整合融通”的规律,拟定教育教学一体化的长期规划,并分段组织实施。

(二)帮教帮学校际联盟

1.市直学校到“三区”学校支教帮扶团队由3-5个学科中的优秀教师代表组成,其中一人挂职担任“三区”学校副校长;“三区”学校在接受帮扶团队支教的同时,原则上按照相同的学科和人数,派出本校教师(含副校长)到市直学校顶岗学习。

2.“帮教帮学校际联盟”一定6年,6年后可建立新的“帮教帮学校际联盟”。帮扶和顶岗学习工作团队一定2年,2年一轮换,由“帮教帮学校际联盟”学校相互派出。(首期团队自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7月30日止,共双向交流教师18人。)

3.帮扶团队教师应身心健康,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师德师风好,教育教学业务水平高,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到“三区”学校担任副校长的人员,须在本校担任中层以上职务,并具有两年以上任职经历。顶岗学习教师应身心健康,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龄1年以上;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科专业知识,热爱教育事业。

上述两种联盟,都应建立基于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名师1+x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硬件建设由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城乡共享。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市直学校与“三区”学校城乡校际联盟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市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局党群科、基教科、规财科、“三区”办、教科院、装备站及“三区”教育办、学区负责人和相关学校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三区”办。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一领导市直学校与“三区”学校实施城乡校际联盟行动计划(包括教育教学一体化联盟和帮教帮学校际联盟)的相关工作。

(二)政策保障

1.教育教学一体化联盟学校现有人事、财务管理独立。在一体化联盟学校内统一调配使用的教师,其在原单位的人事、财务、工资(津补贴)关系和身份不变,仍按原标准享受原有的工资福利待遇,并按有关规定晋级调档;工龄、教龄及教师职务任职年限连续计算。

2.市直学校到“三区”学校支教的副校长、教师在参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和享受政府津贴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市直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审时,将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

(三)激励措施

小学业务副校长范文第5篇

他以《中小学常规管理规范》为依据,坚持从大事着眼,小事入手,做到每个人、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将政教、教务、工会、后勤等方面的常规管理做得精密细致。学校在他主持下,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修订了《教师绩效考核奖惩方案》、《教职工考勤制度》《学校班级考核评价方案》等,使学校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的长效机制。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规范本校的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____校长组织领导班子、全体教师反复学习,深刻领会精神,积极开展自查整改,狠抓贯彻落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坚持深入一线,参加课堂听课和教育教学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靠前指挥,及时了解情况,及时进行调控。

____校长做任何事都是以教师利益为出发点。说真话,做实事。在思想作风上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在工作作风上认真严谨、讲求实效;待人处事光明磊落、诚实守信;在生活作风上端庄稳重、亲切大方;各方面堪称师生的楷模。他廉洁自律,带头执行有关规定,对于学校重大问题坚持民主、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工作中非常注重与班子其他成员的沟通,遇事及时召开班子会议内部讨论明确,达成统一后对外执行,带出了一个团结、和谐、务实的领导班子。____中学在他的引领下,先后获得了省级绿色学校、省级写字实验学校、市级素质实验学校、学校在县政府综合考评中获一等奖等多项殊荣。

____校长,____年毕业于____师范学校,工作至今,先后于2所学校任职任教,工作环境在变,工作岗位在变,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历久弥坚、矢志不渝!工作中能以身作则,集思广益,每到一所学校都能与同事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好各项工作。

教学业务方面,____校长始终将做一个研究型教师,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他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积极投身课改的实践与研究,不断锤炼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1999年9月,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2000年1月,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2000年8月,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2001年1月,被评为校级“优秀德育工作者”。2001年5月,被评为县级“优秀团干”。2001年5月,所领导的集体被评为县级“先进团总支”。2003年3月,被评为“两基”“先进工作者”。2003年3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003年7月,被评为“优秀党员”。2004年5月,被评为县级“优秀德育工作者”。2004年4月,荣获____县初中生理化实验技能大赛指导二等奖。2007年1月,被评为县级“师德标兵”。2007年5月,指导学生唐松参加贵州省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技能竞赛中获指导老师三等奖。2007年9月,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2008年10月荣获____县“改革开放30周年先进个人”;2012年9月荣获近几年个人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

平时,____校长笔耕不辍,撰写的《教材改革促进了教学改革》、《吃透新理念转变教育观》等多篇文章分别在贵州教育、遵义教育上发表。

由于校长在学校管理、教学业务等方面工作实绩突出,相继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镇级“优秀校长”。

工作20余年来,他辗转奔波了2所学校。2000年9月,他从7公里桃坪学校来到____中学任教,曾担任过校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后勤主任、副校长职务,特别是在任后勤主任期间,花了大量的心血在校园规划绿化上……。2011年9月任____中学校长,他一直以校为家,可谓一路汗水一路歌。淡泊明志,做学校发展的引领者;诚信待人,做教师学生的贴

心人。是他的人生信条。 了解____校长的人,尤其是学校中层领导干部们都知道,他有三句口头禅:第一句“办法永远比困难多”。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他深深认识到,硬件建设对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性。为此他多次向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奔走呼吁,科局局领导和镇领导都被____校长的真诚所感动。为学校争取建设资金达60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争取乡村少年宫项目,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声有色,先后完成“校园网”光纤工程,学生电脑60台、办公电脑20台,实现教师办公自动化,并配其了班班通,多媒体设备1套,添置了60套办公桌椅,完成了车棚改造,新建了学校食堂、教师公租房等。积极创建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

“拟个方案吧!” 是他的第二句口头禅,无论什么事情,大到学校的特色办学,小到每周例会,不管是上级下达的规定任务还是自己学校的自选任务,只要有一个点子,就必须有一个与之相对应能落实的方案。随着这个方案的下发,第三句口头禅便是“抓紧时间落实吧!”这三句口头禅如同三部曲一般,环环相扣。就在这样的引领下,把简单之事做透了,平淡之事做实了,平凡小事做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