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改革理念

教学改革理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改革理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改革理念

教学改革理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钢琴教学改革;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改革对策;有效运用

现代教学理论是一个特殊的体系,拥有一套自己的架构,对于当前教学中的诸多矛盾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出方案,并将之进行解决。由于现代教学理论在我国投入的时间较晚,我们需要对之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一、高效利用现代教学理论改善高校钢琴课堂的教学措施

笔者认为,尽可能利用现代教学理论促进高校钢琴课堂的教学措施改革,我们首要做到的就是对当前教学措施进行系统的评价,利用现代教学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从而做到相应的创新。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我们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转换我们的观念,明确我们的教学指标,运用多种方式并行,任务细化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教学手段,从而保证我们的学生可以最大化的理解课程,最为全面的吸收现代思想,为今后的钢琴学习道路做好最完善的基础沉淀。笔者认为,在做到上述要求的基础上,我们也需要相应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帮助自己拥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吸收国内外最为直接最为高效的教学理论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只有钢琴教师自己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学生才能在钢琴课堂中有所收获。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学理念的数字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最大化的提升学习效率,从而帮助教师更为顺利的完成相应的教学指标。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贝多芬的月光曲时候,就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了能够让学生领略到此首曲目的美妙之处,笔者利用了多媒体技术。首先,笔者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播放了这首月光曲,让同学们领略此曲的美好,询问同学们听完之后的感受;紧接着,笔者询问学生,在歌曲中,看到了何种场景。继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此曲的来龙去脉,美好却短暂,苦涩却流连忘返。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加深了同学们对这首曲目的理解,促使学生更为容易的进入到月光曲的学习中。

二、巧妙地利用现代教学理论改善当前钢琴教学的学法指导方式

笔者认为,为了促进现代教学理论在钢琴教学各个环节的疗效,教师需要深化教学理论的使用领域,将之合理高效地运用到教师钢琴教学学法指导的相关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创新。在此过程之中,我们要明确学生能够通过我们改进的学法指导方式,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学习钢琴的流程,从而在内心中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更为自信以及从容不迫的进入到相应的学习流程之中。笔者发现,为了挖掘学生学习钢琴的全部能力,教师在学法指导上下功夫是最为有效和直接的方法。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巧劲,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对于教师来讲,学法指导过程中需要明确哪些环节是十分关键的,我们需要对之花费最多的力气。笔者认为在钢琴教学中,以下部分需要教师额外关注,提供学生更为详细的学法指导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钢琴演奏的方式、相应的提升技巧以及选取切合自身的钢琴方式。只有建立优秀的学法指导方式,学生才能最快速地提升自我的钢琴技巧,在学习过程中才回尽可能少的出现迷茫的现象。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我们需要充分理解每一种热门作品的演奏技巧,从而帮助学生可以在使用钢琴进行相应作品的演奏过程中更为顺畅,减少错误的产生,逐步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思考的能力。教师应当在先进教学理论的引导下使用多种教学技巧指导模式,从而最终摸索出最为合理的适应学生的指导方法,为学生的钢琴学习做最大的贡献。

三、巧妙利用现代教学理论改善教学结构模式

为了保证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化的功效,我们需要对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积极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式,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结构模式为学生服务。当前高校普遍扩招,传统小班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我们需要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引下,找寻相应的模式来解决单一教学模式和高校扩招模式的冲突,从而帮助高校能够在新形势下迅速适应,进一步的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为学生服务。例如,笔者在给学生教授了贝多芬的小步舞曲之后,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结构模式,将四人分为一个小组,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进行创作。学生通过分工合作,一人作词,两人编曲,一个演唱,从而合作创作力质量不错的作品。这样的学习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增加了教学密度,促进了学生整体学习钢琴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现代教学理论是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高校扩充导致的种种问题。对于当前教学改革可以起到显著的推进作用。由于此类理念在国内比较新颖,仍旧存在诸多弊端,需要进行探讨完善,从而更为全面的为我们高校钢琴课堂进行服务。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积极探讨,早日将此类理论完善,最大化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克.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教学改革理念范文第2篇

高职高专纺织专业改革理念及思路

根据当今社会对纺织人才的需求,为区别与纺织本科教育的不同,高职纺织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确定为:懂新技术,会现场管理,能动手操作的,具有一定现代纺织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纺织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是工艺员、产品开发员、设备维护与管理技术员、质量检测员、生产计划与调度员、运转操作与管理技术员及纺织品销售员等,其核心能力为:产品开发,加工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加工过程技术管理,重点工序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高职纺织专业建设理念与思路应当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建设纺织专业工学结合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教学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侧重于实践能力培养。形成“德能并举、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为了保证办学定位的准确性,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应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首要工作,强化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行“双证制”。根据各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确定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调整教学内容,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把证书课程的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为纺织行业造就大量的“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技术人才。

教学方法改革具体实践方案

教学方法改革的总体目标为:按照纺织生产岗位要求及职业技术标准,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技能培训标准。按照纺织企业生产流程设置课程,按照岗位技术要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从而形成“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批优质核心课程,编写一批紧贴纺织生产与应用流程的国家级、部委级和自编教材,促进纺织生产与应用技术高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向社会提供优质人才。

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职业教育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必须基于产业集群进行专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与产业集群双向互动、深度合作,在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作为高职院校,要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联合产业集群地政府、行业、企业,实施全方位深度合作,针对性培养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并为集群地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更好地推进集群地产业转型升级,以此促进区域经济的社会发展。通过实施产学结合,可以确立高职学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定位,真切深入地了解社会经济的需求以及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工作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教育教学工作增强了与之相适应的主动性,从而不断增强自身办学活力。实施中可以聘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共同研究制定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顶岗学生管理与考核制度及职业标准的建设,加强校属企业的功能建设,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建成“前校后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构建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高职教育要突出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做好专业主干课程规划的同时,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合理设置课程。此外,要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实验室除完成正常的实验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以外,应积极推进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实现实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丰富了实验手段与途径,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课题中去,会大大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实习是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实习在培养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纺织专业实习质量的措施之一是校企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保证;可以考虑聘请企业专家做专题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实践能力培养的难点之一是培养效果的考核,它与理论课的考核不尽相同,但其重要性不亚于后者,实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实习考核模式。毕业设计是大学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此项的训练,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环节的实施质量对学生本人整体素质的提升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是加强对毕业选题的审核,由学生选题和老师指定课题相结合,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题目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二是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质量监控,保证时间和工作量;三是加强毕业设计文件的检查;四是进行中期答辩和预答辩,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五是严格最终答辩环节。

3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对于各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可以考虑聘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共同制定教学和授课计划;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授课,建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网络化的优质核心课程,授课内容动态化。

4逐渐形成科研、教学互动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理念范文第3篇

工程图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工程图学授课注重投影理论三视图的阅读与绘制图样表达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该课程的实训性。由于缺少真实生产环节的生产实践活动,学生对一些涉及工程实际的知识点(如金属工艺知识零部件设计及加工理论知识等)掌握不好,导致学生不能理解所标注尺寸的合理性,不懂得技术要求的填写等。因此,绘制的图纸不规范,存在较多问题。由于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正好可以弥补目前工程图学教育存在的不足。

二、融入CDIO教育理念的工程图学教学体系,体现做中学的实践理念

CDIO模式注重系统的能力的培养和工程素质的提高,得到了产业界的充分肯定。2005年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带头进行CDIO教学改革。里仁学院也紧跟步伐,根据我院的教学特色,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过程,反思其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效果,开展了基于CDIO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1.重建CDIO特色的课程体系,结合社会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图样是设计制造等各环节的重要技术资料,是工程界进行技术交流的语言,是每个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大学教育,毕业后所具备的技术知识专业能力和工程素质,要能直接拿来为企业服务,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教学过程只是纸上谈兵的过程,学生便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不了解实践中工程技术上的设计思路零件结构的合理性实际操作的方便性图样表达和尺寸标注的完整性等。设计是为制造服务,制造是设计的后续。一个设计作品如果不能或难以制造出来,则只能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作品。因此,我们应该从工程实际出发,减少投影基础理论相贯线标准件等知识,加强工程上最常用的构型能力图样表达能力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等教学内容,注重能力的培养,重建基于CDIO理念的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从产品设计制造出发,引入特色三级项目,融入CDIO理念。以本教学改革使用的传动器为例,在学期初便把传动器展现给学生,在学习表达方法时,让学生自主讨论设计各个零件的表达方法;在学习零件图的过程中,结合零件的实际应用,再优化各个零件的表达方案,并使标注的尺寸能够满足设计和加工工艺要求,标注出设计制造检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在学习装配图的过程中,根据传动器的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分析研讨装配图的表达方案,并绘制出传动器的装配图。这一过程主要由学习小组自主完成,小组代表陈述,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并做出点评。最后,完成设计说明书,并制作PPT进行答辩,由各小组组长评定打分。整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对工程实际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学能力。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对产品负责的观念,培养耐心细致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现在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更激发了对本学科学习的热情。

3.突出实践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工程图学是一门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根据工程实例加工过程工艺结构等,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的讲解,培养工程素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讲解内螺纹孔的规定画法时,结合内螺纹盲孔的加工过程的动画,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这些规定画法。第一步:用钻头钻孔,形成直径为0.85D的光孔,因为钻头的因素,产生1188的锥角,为作图方便,可简化画成1208,如图1图2所示;第二步:攻丝,形成大径为D的内螺纹孔,因为丝锥不能攻到底,所以需要画出0.5D的攻丝余量。结合生产实践,使学生在学习这些规定画法时,不是枯燥乏味地死记硬背,而是能更透彻地理解规定画法,从而能更好地记住和运用这些规定画法。

4.丰富教学手段,优化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环境。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使用黑板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在徒手绘制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中,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大家,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与讲解进度,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把一些装配仿真过程等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应用模型室的实物模型,并应用计算机三维构型软件,建立虚拟模型。虚拟模型作为实物模型的补充,大大丰富了模型资源,克服了传统实物模型室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改善了工程图学教学环境。另外,给学生观看典型零件的加工视频焊接过程视频铸造过程视频等,有助于学生开阔工程视野,优化工程图学的教学环境,保证CDIO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融合。

三、融入CDIO理念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效果

教学改革理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CDIO;土力学;教学改革

1 关于“土力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

CDIO (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以完整的项目研发为载体,系统地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创新思考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1]。土力学属于土木工程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最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包含了理论、实验和工程应用三部分。只有将课堂、实验室、工程组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引导的教学循环体系,才能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理论的良性循环。

目前土力学课程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计算方面的能力,虽然也开设了8学时的实验课程,但总体上缺乏对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现存的主要问题有:

(1)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在培养计划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课的学时有所增加,专业课的学时越来越少。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扩大视野,是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形成了教学学时的越来越少与教学内容越来越多的矛盾。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繁多的教学内容,高难度的计算,再加上多媒体教学力度不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少。教学内容未能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工程案例较少。

(4)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土力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自然科学,大部分土力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另外,大多数已开设的实验是对已有结论的验证性实验,缺乏启发型、综合型、设计型、探索型实验。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5)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较少。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土力学应用的领域日益拓展,知识处于爆炸时代,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扩大视野,是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2 改革教学内容

2.1 讲课内容少而精

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授、习题、实验等教学方式重点讲透基本概念、推导假设和基本原理等,如土的物理性、应力、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等重点,应讲清楚它们的物理意义、用途、基本假设、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等。不仅要掌握分析方法,更要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不需要纠缠于推导。

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实际岩土工程和力学分析过程来进行。并按照自然逻辑将岩土力学问题和理论分解成许多细小知识和认识单元和步骤[2]。首先提出工程问题,再根据问题来建立力学理论模型、假设和相应参数,之后建立力学分析和计算模型,再回到原来实际工程问题用这些理论和计算结果来解释、分析和预测这些工程的关键问题。在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学习知识而且还可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获得相应的工程经验,并可在脑海中建立起整个知识的框架和分析问题的流程。

2.2 教学内容实际化

土力学讲共性,讲原理,把国内有些专业技术标准中比较典型的方法作为应用的一种例子来讲,让学生了解国内的技术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工程正确地应用工程经验,理解专业技术标准(规范)之间差异的原因[3]。可结合实际情况,介绍当前人们非常关注的,属于热点和重大项目的工程案例,如深基坑开挖,地铁、高速公路路基的设计与施工,介绍其中遇到的一些重大而复杂的土力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介绍近几年发生的重大工程事故及其中所涉及的一些土力学问题,工程事故能使学生感到十分震撼,有利于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学好本课程乃至本专业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教学中融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等考证的内容,使学生更加明确专业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提高学习积极性;以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学习结构设计方法,理解国家规范、规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内容新颖化

在教学内容中应及时反映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和成果,介绍当前学术前沿发展动态:授课过程中教师将本学科相关的学术发展动态告诉学生,并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路或可供选择的方案,由学生按自己的思路进行细化设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安排专家讲座、专题讲座或阅读相应最新前沿专业书籍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专业专业领域中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最新发展的了解,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4 教学内容综合化

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综合性工程设计的教学和训练。另外应体现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强包括人文、社会、管理科学在内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3 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土体自身的特性,学习土力学形象思维比逻辑思维更重要。要根据土力学的学科特点,不断改进土力学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正确把握土力学的学科发展态势。

3.1 开展研究型教学

增加大量的自学知识、讨论课程,学生就某一个主题搜集资料、发言讨论,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这些讨论题有些是关键知识点,有些是综合性的知识,能达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的目的。广泛开展课堂内外的讨论,强化理解基本概念,在课堂上进行有关土力学热点问题的讨论。例如关于土压力水土合算与分算的讨论、关于地下室浮力计算的讨论、关于渗透力的讨论等,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拓宽同学们的思路。

3.2 工程讲座和案例分析

大量收集工程图片资料,选配恰当的实例、算例或喻例,选择事故或失败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如对照挡墙或基坑工程实例阐述渗流现象与渗流理论、土压力和整体稳定;对照建筑物倾斜、开裂,阐述土体压缩与固结理论,分析有效应力原理;对照坝坡失稳、建筑物倒塌阐述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参数测定与应用,地基承载力等。通过工程讲座和案例分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土工问题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

3.3 开设第二课堂

通过开展学术与工程报告讲座,邀请工程勘察与设计单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院所研究员、高校教授及在校教师,开展学术与工程报告讲座,成为学生加深原理与概念理解、获取新知识点、增强学术交流、了解我国重大岩土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了解学科前沿的窗口。要求学生阅读一定量的文献资料,并开展定期的读书交流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激发学生潜能。

3.4 改进课外作业模式

目前的课外作业以复习、巩固书本知识为主,有些学生仅限于完成书上的习题及思考题,很难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将课外作业分为基本型(以复习书本知识为主)、综合设计型、工程实践型、创新研究型四类,并可由学生项目小组来集体讨论解题,成绩评定原则是以知识运用的“合理性”为主,即学生应能拿出理由说明其设计的合理性,并有适当的分析与思辨,以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工作成果为依据,其中项目执行成果(研发报告及其展示)占40 %,研发过程占60 %(包括文献阅读、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与工艺的合理性及创新性)。

4 结束语

以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对土力学课程进行了一整套的教学改革,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土力学基本原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了现代工程教育改革的目标。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逐步完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每一个环节,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工程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CDIO教育改革工作办公室.CDIO简介[EB/OL].汕头:汕头大学工学院[2009-10-15] .http:///index.asp.

教学改革理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CDIO;教学改革

1.GDIO工程教育模式

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经过4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T_程教育理念,这是一种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新模式。CDIO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工程基础知识扎实,个人创新和实践能力突出,具有较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工程系统能力的国际工程人才。CDIOT程教育模式制定了充分细化的标准大纲,为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方向。

2.通信工程专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通信产业发展迅速,促进了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各层次高校中,开办通信工程这一专业的多达255所。然而我国的通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不少问题。

2.1固定单一的人才培养方案,陈旧的知识体系

通信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每天都有新的技术和新的理论知识涌现出来,这对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是很大的挑战,需要根据行业需要不断更新现有知识体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而我国的通信专业教育中,受限于固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有限的教学成本,教师往往使用陈旧的教学资料和教学仪器,难以与业界保持一致的知识体系更新,这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更加突出。例如,现代交换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学校仍选用10前出版的陈旧教材,讲授落后的电路交换技术,使用陈旧的程控交换实验箱等,学生无法从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获得最新的交换技术相关知识,与通信行业的技术发展要求脱节。

2.2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信行业中,存在人才缺口大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低的矛盾。(1)通信行业对毕业生的工程实训能力有较高要求,特别是一些高新产业,如通信软件行业,既要求从业人员精通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又要求掌握移动通信软件开发技术。(2)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偏于理论,学校重视学术能力培养要忽视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出的毕业生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毛病,导致大量的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通信软件人才缺口已达百万级别。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学校教育重视理论基础知识讲解,轻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得毕业生在工程动手能力方面无法满足业界要求。

2.3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

近年来,通信行业的组织架构从传统的三角形等级结构逐步向灵活的相互沟通结构转变。三角形等级结构分为一般员工层、管理层和经营者三层。而灵活的相互沟通结构以团队结构为核心,通过跨部门协作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几乎没有受到项目和团队工作的训练,导致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淡薄,不能很好的以团队方式解决问题,适应通信行业以团队协作为核心的组织架构。

3.基于GDIO模式的通信专业教学改革

CDIO培养大纲着重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适合通信工程专业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本文以CDIO理念为基础,研究通信工程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的研究内容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3.1制定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不是制定者的主观愿望,需要适应社会的客观需要,只有立足于工程实践需求,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基于CDIO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向企业调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架构,指导课程体系设计。通信工程企业要求毕业生既要熟练掌握通信系统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相关专业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能力,成为与企业“短过渡甚至无过渡”的通信工程技术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基于CDIO的通信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需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开设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突出实践环节。以移动通信技术这门课程为例,理论和实践学时采用“1:1”配置方案,实践环节教学既可以借助试验箱和仿真软件模拟移动通信场景,帮助学生理解移动通信系统运行原理,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户外移动网络信号测试,并且通过校企合作,参观移动设备维护管理和移动通信网络布设方案等。

3.2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

CDIO相比以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传统教学方式,更加重视以项目为主体的实践教学,这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通信工程专业有意识的朝着产、学、研的方向发展,通过校企项目开发合作,提升教师工程能力。但是,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存在2方面的问题:(1)教师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主要承担理论研究工作,工程实现则交由企业完成,这种合作模式无法有效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2)教师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受限于工作地点和时间,并未充分交流,无法掌握最新的行业信息和需求,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校企双方都从各自的角度理解项目,最终不能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导致大量项目最终的成果有限。

要解决上述问题可从3方面着手改进这种合作模式:(1)加强专业教师关于CDIO培养模式的教育,定期组织高水平的通信企业技术人员讲座,组织教师参观企业,掌握最新的技术创新方向和需求。(2)教师以理论指导实践,切实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工程实现部分,掌握和提升实践开发能力。(3)在校企合作项目开发期间,安排教师回归企业,与企业合作人员同工同酬,真正做到“合作开发”。通过增强教师与产业互动,提升教师的工程开发能力,为培养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

3.3以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