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分析方法

安全分析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分析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分析方法

安全分析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在线动态安全分析 事故扫描 性能指标

1. 引言

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机组、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等各种新型电力设备的不断投入,使电力系统的结构变得日益复杂,且大大降低了系统的稳定裕度,形成了输电瓶颈。电力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给电力系统运行增加了许多不可预期因素,系统运行动态特性变得更加不可预测;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运营既要保证公平竞争、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又要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促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对于经济性的追求可能导致部分区域的稳定裕度下降。所有这些因素促使我国电网的安全运行面临严峻考验,大面积停电的威胁不断加剧。因此,迫切需要电力系统在线的稳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与控制决策,要求根据电力系统实际的运行工况,预想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用快速筛选算法对所有的预想事故进行快速筛选后,对于可能引起系统不稳定的预想事故进行详细的仿真计算,判断系统是否失稳,并给出相应的控制策略表。如何很好的完成上述任务,给电力系统在线动态安全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动态安全分析与事故扫描

动态安全分析能够评价电力系统受到大扰动后过渡到新的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并对必要的预防措施和补救措施给出适当的参考方案。分析过程的具体步骤为:首先采集初始数据;然后进行事故扫描,筛选出对系统有潜在威胁的严重事故;再进行详细的暂态稳定分析,得出系统稳定性与稳定裕度;最后给出稳定控制对策。

事故扫描是在线动态安全分析的重要组成功能,对于成功的事故扫描过程而言,事故排序是一个非常好的系统暂态安全评价尺度。对于大规模的复杂电力系统而言,对每个预想事故都进行详细的分析是不必要和不切实际的。准确、快速的事故筛选和排序可以将计算量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提高分析效率。事故扫描就是对大量的预想事故进行选择和排序,挑选出可能导致动态安全危机的故障,目的是为了动态安全分析系统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选择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对预想事故集中的每一预想事故进行筛选和排队,以正确识别出预想事故集中所有可能导致系统失稳的预想事故,以便对其进行更详细的暂态稳定分析,并给出暂态稳定控制对策。

适当地选择可能威胁系统稳定运行的预想事故,进行详细暂态稳定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合理地减少分析的计算量。在没有忽略潜在严重事故的同时,仅对最严重的和最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能够提高在线暂态稳定分析与控制系统的计算速度,根据故障严重程度给出必要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3. 暂态稳定性能指标

一般从事故切除时刻系统的状态和事故后系统结构的强弱两方面来考虑如何定义反映事故严重程度的性能指标,即考虑事故对各发电机的影响以及事故后网络吸收暂态能量的能力。

定义暂态稳定性能指标还需要考虑性能指标对系统性或地区性事故的敏感性。一般事故对系统的影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系统性事故,如联络线事故,其波及面广,受扰机组多;另一种地区性事故,其波及面较小,受扰机组数目相对较少。

在能够间接反映事故严重程度且能够快速计算获得的性能指标中,经过分析比较,可以采用以下6种性能指标表征事故的严重程度:

(1)事故清除时刻与事故前发电机转子角度差值的绝对值之和;

(2)事故清除时刻与事故前发电机转子角度差值的绝对值的最大值;

(3)事故清除时刻发电机的动能之和;

(4)事故清除时刻发电机动能的最大值;

(5) 事故清除后一瞬间发电机的加速功率与发电机惯性时间常数比值之和;

(6) 事故清除后一瞬间发电机的加速功率与发电机惯性时间常数比值的最大值。

分别用PI1、PI3、PI5和PI2、PI4、PI6表示以上6个指标,6个指标分别反映系统性事故或区域性事故对系统的影响。

采用以上6种性能指标,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系统性事故或区域性事故发生后,事故对各发电机的影响和事故后网络吸收暂态能量的能力,从不同侧面反映事故对系统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

4. 综合性能指标法

由性能指标定义可知,性能指标是从不同侧面反映电力系统元件事故的严重程度,指标值一般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若直接利用原始数据计算,就可能突出某些数量级特别大的性能指标对排序结果的作用,而降低甚至排斥某些数量级较小的性能指标的作用,导致一个指标只要改变一下单位,也会改变最终排序结果;若利用每个事故在不同性能指标下的序号来确定该事故的严重性,必然会改变原有指标值之间的差异,所以不能准确的反映事故之间的相对严重程度。因此,需要对指标值进行规格化处理,使各指标值统一于某种共同的数据特性范围,将数据压缩到区间[0,1]上,再求得综合性能指标值。这样,既消除因各项指标的单位不同和数值数量级间的悬殊差别所带来的影响,又不会改变原有指标值之间的差异,。

将规格化的性能指标值求和,得到综合性能指标值,并按大小排序选出严重事故。具体步骤为:

(1)通过潮流计算得到系统事故前的稳定平衡点,记录系统平衡状态各发电机的转子角度;

(2)采用时域仿真法对系统从事故前积分至事故后半个周波,记录事故清除时刻的转子角度和速度,事故清除后的机械功率和电磁功率;

(3)计算性能指标PI1和PI2;

(4)计算性能指标PI3和PI4;

(5)计算性能指标PI5和PI6;

(6)对性能指标值作规格化化处理;

为了尽可能地反应实际情况,排除由于各项指标的单位不同以及其数值数量级间的悬殊差别所带来的影响,对性能指标值作规格化处理:

(2-13)

式中: , ,p、q分别为事故跳闸支路数和性能指标数,m为系统支路总数。

(7)将规格化处理后的性能指标值求和,得到综合性能指标值;

(8)按照综合性能指标值的大小进行排序,选出严重故障,根据需要选取前N个事故,待采用精确算法进行详细分析。

5. 结论

仿真算例表明综合性能指标法具有较高的严重事故捕获率,不足之处是各性能指标值与综合性能指标值均不能绝对反映事故之间的相对严重性。

对于大规模电力系统而言,获得指标值需要进行的大量暂态稳定计算,可以采用并行计算方式来提高计算速度。由于这种事故扫描方法所耗费的时间主要是对每个事故积分至事故清除后一小段时间所需的仿真时间,因此比较快捷,可以满足在线动态安全分析快速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夏成军,茹锋,许扬. 大电网在线暂态稳定分析与控制系统研究综述[J].江苏电机工程,2004,23(4):1-5

安全分析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跨桥梁 GPS 系统识别 损伤检测

一、桥粱安全监测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运输的需求,许多大跨度桥梁应运而生,尤其是悬索桥以其跨度大,造型优美,节省材料而备受人们的青睐,成为大跨度桥梁的首选。但随着跨度的增大,从几百m到3000m;加劲梁的高跨比越来越小,(l/40~l/300);安全系数也随之下降,由以前的4~5下降为2~3。另外,由于其柔性大,频率低,对风的作用很敏感。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测和相应的养护,世界各地出现了大量桥梁损坏事故,给国民经济和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1994年10月韩国汉城发生了横跨汉江的圣水大桥中央断场50m,其中15m掉入江中,造成死亡32人、重伤17人的重大事故。据称造成桥梁在行车高峰期突然断裂的原因是长期超负荷运营,钢梁螺栓及杆件疲劳破坏所致。

1940年完工的主跨853m的塔可马大桥(Tacoma Narrows),只使用了三个月,便在19m/s的风速下造成了塌桥事故 :1951年主跨 1280m的金门大桥于风速 15~1520m/s时因振动而造成桥体部分损坏,等等。

美国现有的约50万座公路桥中,20万座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1967年2月横跨美国俄亥俄河上的银桥突然倒塌,造成46人死于非命。

我国早期建造的斜拉桥,由于拉索的防护不合理而引起的斜拉索的严重锈蚀,如济南黄河桥、广州海印桥的斜拉索在远未达到他们的设计寿命下,被迫全部更换,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过去十几年里,我国已建成一批大跨度桥梁,仅上海就有南浦、杨浦和徐浦大桥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桥梁,另外,香港的青马大桥和虎门的虎门大桥又是我国首次建立的悬索桥,近年来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交通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建立一大批大跨度桥梁。为了确保这些耗资巨大,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大桥的安全耐久,必须对这些大桥进行连续的监测。

目前,桥梁的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研究人员都在致力于桥梁的监测研究,桥梁的安全监测正日益成为土木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1,2,3]。

二、桥梁位移监测仪器的现状

大跨度桥梁受风荷载,车载,温度和地震影响较大,而在沿海地区一般无地震,主要受台风,车载和温度的影响,为保证其在上述条件下的安全运营,必须研究桥梁在上述条件下的实际位移曲线,而目前对风的研究仅局限于理论和模型实验,对实桥在风作用下的研究还不充分,对车载的研究也只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下进行。主要原因是测试仪器的不合理,对大桥不能连续实时监测。目前用于结构监测的仪器主要有:经纬仪、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激光测试方法。

上海杨浦大桥就采用的是全站仪自动扫描法,对各个测点进行7s一周的连续扫描,其缺点是各测点不同步以及大变形时不可测。

位移传感器是一种接触型传感器,必须与测点相接触,其缺点是对于难以接近点无法测量以及对横向位移测量有困难。

加速度传感器,对于低频静态位移鉴别效果差,为获得位移必须对它进行两次积分,精度不高,也无法实时。而大型悬索桥的频率一般都较低。

激光法测试精度较高,但在桥梁晃动大时由于无法捕捉光点也无法测量。

除上述不足外,对桥梁的扭角测试也力不从心,为对桥梁进行安全监测,必须寻找更好的测试方法。目前出现了利用GPS进行测试的新手段,在桥梁高层结构上进行实地测试[4~6],过静君与1996年对深圳帝王大厦,1998年对香港的青马大桥进行了实验研究,特别是1999年在广州虎门大桥进行了实桥测试,目前已正常工作。国外的dodson,A.H,1997;brown,G.J,1999也利用GPS对结构进行监测,获得了成功,但在国内利用GPS对桥梁的测试还无先例,在国外也仅限于位移监测,利用GPS进行动力分析和研究桥梁在风和车辆作用下的力学行为还不充分。下面介绍利用GPS监测的原理和特点。

GPS位移监测原理:大桥位移监测系统是采用卫星定位系统。它是利用接收导航卫星载波相位进行实时相位差分即 RTK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测定大桥位移。原理见图1。

GPS RTK差分系统是由 GPS基准站、GPS监测站和通信系统组成。基准站将接收到的卫星差分信息经过光纤实时传递到监测站。监测站接收卫星信号及GPS基准站信息,进行实时差分后可实时测得站点的三维空间坐标。此结果将送到GPS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接收机的GPS差分信号结果进行桥梁桥面、桥塔的位移、转角计算,提供大桥管理部门进行安全分析。

GPS监测大桥位移特点:

(l)由于GPS是接收卫星运行定位,所以大桥上各点只要能接收到6颗以上GPS卫星及基准站传来的GPS差分信号,即可进行GPS RTK差分定位。各监测站之间勿需通视,是相互独立的观测值。

(2)GPS定位受外界大气影响小,可以在暴风雨中进行监测。

(3)GPS测定位移自动化程度高。从接收信号,捕捉卫星,到完成RTK差分位移都可由仪器自动完成。所测三维坐标可自动存入监控中心服务器进行大桥安全性分析。

(4)GPS定位速度快、精度高。GPS RTK最快可达10~20Hi速率输出定位结果,定位精度平面为10mm,高程为20mm。

当然,GPS进行桥梁的实时监测也存在着不足,目前仅能对变形相对较大的位移进行监测,对于小位移还需进一步提高GPS的定位精度,但不排除GPS对其他大型结构的应用前景。

三、桥架空全监测的理论研究现状

传统检测手段可以对桥梁的外观及某些结构特性进行监测。检测的结果一般也能部分地反映结构当前状态,但是却难以全面反映桥梁的健康状况,尤其是难以对桥梁的安全储备以及退化的途径作出系统的评估。此外常规的检测技术也难以发现隐秘构件的损伤。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一种最有前途的方法就是结合系统识别,振动理论,振动测试技术,信号采集与分析等跨学科技术的实验模态分析法。

在系统参数识别方面目前普遍采用两种方法:频域法和时域法。频域法利用所施加的激励和由此得到的响应,经过FFT分析得到频响函数,然后采用诸如多项式拟和的方法得到模态参数,由于可以采用多次平均来消除随机误差对频响函数的影响,采用频域识别方法的精度有一定的保证,不过该法存在以下缺点:①基于振型不偶联,因此,只能识别具有经典阻尼的结构的实模态。像大跨悬索桥这样的结构,具有明显的非经典阻尼性质。频域法应用受到限制。②需要经过FFT分析,由此带来了诸如泄漏等偏度误差对参数识别的影响。近来的环境脉动法可以无须知道激励而得到振型参数,又扩展了该法的应用范围[7,8]。70年代后期出现的时域识别方法,弥补了频域法的不足,可以用随机或自由响应数据来识别模态参数。它们不必进行FFT分析,从而消除了FFT分析所带来的误差。尤其是它还可以从未知随机激励的响应信号中得到随机减量特征,因此该方法成为能依据在线信号对系统进行识别的唯一方法。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由于在参数识别时运用了所测信号的全部信息,而不是截取有效的频段,于是信号中包含的模态数目比较多,但由于实验测试环节及其他原因,使得其中的一些模态的信息并未被充分收集,以致只能将这些残缺的信息看作噪声,目前排除噪声的方法主要有扩阶识别和最小二乘法。当前利用ITD法对桥梁进行在线监测取得一定成果[9,10]综上所述,时域法和频域法均有自己的缺陷,应寻找一种综合时频的方法以提高识别精度,近来出现的小波变换可以综合时频,可探讨其在桥梁参数识别方面的应用。在结构损伤检测定位方面,目前可分为模型修正法和指纹分析法两类。

1.精确的有限元建模是大型桥梁凤震响应预测的重要前提;也是结构安全监测,损伤检测以及实现最优振动控制的基础。但是,尽管有限无法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实际复杂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仍然是有误差的。有限元建模为结构飞行提供完整的理论模态参数集,但这些参数常常与结构模态实验得到的参数不一致。因此,必须对结构理论模型进行调整或修正,使得修正后的模态参数与实验相一致,这一过程即有限元模型修正。

模型修正法在桥梁监测中主要用于把实验结构的振动反应记录与原先的模型计算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利用直接或间接测知的模态参数,加速度时程记录,频响函数等,通过条件优化约束,不断地修正模型中的刚度和质量信息,从而得到结构变化的信息,实现结构的损伤判别与定位。其主要方法有:

(1)矩阵型法,是发展最早,最成熟,修正计算模型的整个矩阵的一类方法,它具有精度高、执行容易的特点,主要缺点是所修正的模型的物理意义不明确,丧失了原有限元模型的带状特点,这方面的代表应属Berman/Baruch的最优法。

(2)子矩阵修正法,通过对待修正的字矩阵或单元矩阵定义修正系数,通过对宇矩阵修正系数的调整来修正结构刚度,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修正后的刚度矩阵仍保持者原矩阵的对称,稀疏性。

(3)灵敏度法修正结构参数通过修正结构的设计参数弹性模量E截面面积A等来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

上述的前两种方法通过求解一个矩阵方程或带约束的最小化问题来修正刚度和质量矩阵,并假定刚度与质量的变化相互独立。因此,这类方法不适用于结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变化相关的有限元模型修正。而大跨度桥梁的质量变化通常会弓愧结构刚度的变化,属于典型的非线性问题。只有第三种方法利用观测量对结构参数的敏感性来修正结构参数。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参数修正可以从敏感分析的中间结果看出各参数对结构振动的影响程度;并且,可直接解释结构物理量的修改,无须通过利用总纲阵的比较来反映修改情况。然而但待修正参数较多时,该方法常会得出违背物理意义的参数修正。

2.指纹分析方法,寻找与结构动力特性有关的动力指纹,通过这些指纹的变化来判断结构的真实状况。

在线监测中,频率是最易获得的模态参数,而且精度很高,因此通过监测频率的变化来识别结构破损是否发生是最为简单的。此外,振型也可用于结构破损的发现,尽管振型的测试精度低于频率,但振型包含更多的破损信息。利用振型判断结构的破损是否发生的途径很多;MAC,COMAC,CMS,DI和柔度矩阵法。

但大量的模型和实际结构实验表明结构损伤导致的固有频率变化很小,而振型形式变化明显[11,12],一般损伤使结构自振频率的变化都在5%以内[11,12],而Askegaard等在对桥梁的长期观测后发现,在一年期间里桥梁即使没有任何明显的变化,其振动频率的变化也可达10%[63],因此一般认为自振频率不能直接用来作为桥梁监测的指纹,而振型虽然对局部刚度比较敏感,但精确测量比较困难,MAC,COMAC,CMS等依赖于振型的动力指纹都遇到同样的问题。对桥缺损状态的评价缺乏统一有效的指标,有人以模糊理论,结构可靠度理论等为理论框架建立了各种桥梁使用性能评估专家系统,但必须首先建立各种规范和专家数据库。

四、结论与展望

(l)由于大跨桥梁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安全系数低,必须对其进行连续实时监测。

(2)由于GPS定位精度高,速度快,同其他几种位移监测仪器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可用它对大跨度桥梁做连续实时监测,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其精度,从而扩展其应用范围。目前GPS已在虎门大桥安装成功,实现了对大桥连续实时监测。

(3)在系统识别方面,比较了时域和频域法的优劣,今后应进行结合时频的系统识别研究。

安全分析方法范文第3篇

摘 要:信息安全是信息社会中备受关注的主要问题,该文着重研究了信息安全的管理方案以及发展趋势。首先讨论了信息环境的安全管理,其次从信息存储和网络环境两个方面讨论了信息操作的安全管理方案,然后分析了基于实物和数字密钥进行身份识别所导致的信息安全管理问题,讨论了以生物特征实施信息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安全 网络 数字密钥 生物特征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128-02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Trend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Zhao Weizhou Jing Huili Zhang Hui

(Rocket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Science Institute, Xi`an Shaanxi, 710025, China)

Abstract: Information security is focused on in this information society. Management and trend are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security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is discussed. Secondly, security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operation is discussed from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internet environment. Finally, some problems, those result from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cards or digital key, are analyzed. And a trend that biometrics participating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 Internet; Digital key; Biometrics

今社会的特点是信息化,信息安全是在国家各个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通常所说的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免受意外或故意的非授权泄露、传递、修改或破坏”[1]。在信息安全领域,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可将信息分为实物信息和数据信息两大类,所谓实物信息,是指以实物形式例如纸质文件、重要仪器、装置设备等存在的信息;所谓数据信息,是指用计算机存储的包含各种重要数据的文件信息。根据访问信息的用户身份,可将其分为合法用户和非法用户。这里所说的信息安全,一方面是指信息环境的安全,另一方面是指信息操作的安全。所谓信息环境安全,是指与信息有关的环境,应确保合法用户能够顺利、安全地进入。所谓信息操作安全,是指合法用户能正常处理信息,非法用户不能对信息进行任何操作。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而重视信息安全的管理,逐步发展、逐步完善是非常重要的[2]。当前的信息安全工作,既要防范非法用户利用网络盗用信息,又要防范合法用户可能造成的失密或泄密。

1 信息环境的安全管理

信息环境是与信息有关的外部环境,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广义上的信息环境既包括存储安全实物的物理环境,也包括存储数据信息的计算机环境。信息环境安全主要指物理环境的安全,即确保信息的安全存储与随时的合法访问。通常情况下,根据存储物质的特性,要求信息环境具有一定的温度、湿度以及必要的防火、防盗等自然条件。信息环境的安全程度主要取决于存储信息的安全级别,信息安全级别越高,信息环境的安全程度尤其是可控人员的进入要求越高。因此,信息环境的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和技术素质,政治素质要求管理人员能抵制各种诱惑,防止因利益驱使而破坏信息环境的安全性,技术素质要求管理人员能在信息环境面临安全威胁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小损失。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理论学习,定期进行操作演练,定期组织环境安全检查,切实将信息环境的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另外,信息环境还需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一旦安全性遭到破坏,可利用管理制度对相关责任人实施处罚,起到警示作用。除此之外,大型信息系统尤其是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大型信息系统,应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系统研究技术,维护信息安全,抵御来自各方面的所有可能威胁。

2 信息操作的安全管理

正如前面提到的,安全信息可分为实物信息和数据信息两类。通常情况下,实物安全管理是将实物本身的安全性转化为所处环境的安全性,亦即实物信息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所处环境的安全性。为确保实物不被偷盗、映像、损毁,通常做法是为所处环境设置安全屏障,例如门卫岗哨处明确标识“闲人禁入”。数据信息通常存储于计算机内部,本身具有区别于实物信息的特点,尤其是操作方面的读取、复制、篡改等非法行为不易被信息管理者发现。因此,与实物信息的安全管理相比,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更为复杂。

2.1 信息存储

借助计算机存储信息时,不同信息具有不同秘级。秘级为公开的信息可访问人数最多,随着密级升高,有访问权限的人数将随之减少。为防止访问公开信息的用户访问安全信息,可将计算机本身分成两类,其一用于操作一般信息,其二用于操作具有秘级的信息。这一管理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避免非法用户访问安全信息,但由于密级较高的信息通常数量较少,因此可能造成计算机资源浪费。

2.2 网络管理

网络时代在共享信息的同时,又给安全信息的正常流转带来威胁。考虑到黑客可能利用网络攻击计算机安全,因此防止安全信息在网络上被恶意复制、篡改或删除就尤为重要,而网络病毒侵入将直接影响使用计算机操作各类信息。因此,管理人员通常禁止存储安全信息的计算机连接网络,同时禁止移动介质在网络计算机和秘密计算机之间混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黑客借助网络非法操作安全信息,然而,一旦固定使用移动介质,这些移动介质也会形成资源浪费,同时刻录光盘用于安全信息流转,尽管安全性得以保证但传输速度是无法与网络传输比拟的,而且光盘的后续处理又将带来新的安全威胁。

3 信息安全管理的趋势分析

正如前面所述,信息管理的诸多措施既有优点又有不足,例如存储某一重要设备的环境,总有不合法的用户无法被拒绝而进入。又如存储某些重要数据的计算机,也可能有不合法的用户伺机访问。因此,单独以人作为管理者通过拒绝的形式维护信息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漏洞的。信息安全管理更需要由机器参与而摒弃可能由情感带来的非法访问,例如环境涉入、信息访问、复制、传输等一系列操作均由计算机来判定用户是否合法,从而确定是否允许对信息执行后续操作。至于合法用户,为避免由证件等实物导致的错误判断,直接由计算机借助生物特征进行识别。生物特征例如虹膜、指纹、掌纹、耳廓、人脸等能否真正实现与物理身份的统一,实验表明生物特征由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身份识别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因此,以生物特征验证身份是否合法从而确定能否访问并操作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能真正实现信息的安全管理,也将成为信息安全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

3.1 基于生物特征的门禁系统

为防止非法用户进入某一区域,基于生物特征的门禁系统能有效维护信息环境安全。当前门禁系统多数是以指纹形式开发的,这是因为指纹特征具有便于采集、高匹配性能等特点。门禁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事先采集合法用户的指纹形成模板库,验证时只需将实时采集的指纹和模板库中的注册指纹进行比对,通过算法分析即可判定是否为合法用户以确定其能否进入信息环境。门禁系统还可以扩展为用指纹存储某些重要实物,例如重要档案、枪支弹药等的管理,要求入合法指纹方可开启存储实物的装置。用门禁系统和指纹存储管理信息,能提高信息管理的安全性。随着识别技术的改进,这些系统也可借助其它生物特征实现,甚至可采用若干生物特征融合提高识别性能,从而确保合法用户访问信息。

3.2 基于生物特征的文件操作系统

为防止非法用户访问移动存储的数据和计算机数据,当前已开发出指纹存储和指纹计算机[3]。与指纹门禁系统的原理相同,也是通过指纹识别身份的合法性确定是否能进行后续的信息操作。虽然指纹存储和指纹计算机可以拒绝非法用户进行相关操作,但是合法用户未必允许操作某些较高秘级的文件。因此,对这些文件进行操作包括浏览、复制、删除时同样要求重新输入生物特征进行权限验证,也就是说,文件的操作属性与合法用户的身份特征进行了绑定。因此,恶意的浏览、复制和删除等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

3.3 基于生物特征的其它应用系统

网络传输信息具有高效性,例如邮件系统、公文传送系统等[4]。为确保信息的安全操作,可以基于生物特征开发其应用系统。现有的指纹邮件系统,能很好地避免黑客访问他人邮件。局域网上的公文传送也可通过生物特征验证身份,避免有人盗用数字密钥非法浏览信息,从而实现公文安全传送。

4 结语

信息安全一直是国家各个部门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信息安全管理不仅要在思想上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更应在技术上防范可能的信息非法访问。信息安全首先需要做到信息环境的安全,还需要在技术上实现操作管理的安全。人在信息安全管理中固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要提高管理的安全效率,还需要借助机器例如计算机通过身份识别确保信息的安全操作。基于生物特征实现信息安全管理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成为信息安全管理必然发展趋势,但是也应注意到:生物特征是个人的隐私信息,大量应用生物特征投入安全管理系统的开发,一旦隐私信息被攻击,则该生物特征参与的所有应用系统都将面临安全威胁。另外,使用生物特征能识别合法用户,这些合法用户均能访问安全信息,如果某些合法用户合谋非法使用信息,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信息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管理过程中不仅要确保用户合法,同时要确保使用合法。

参考文献

[1] 徐晟,吕奇阳,康明光.加强军事信息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2(5):424.

[2] 曲运莲.对信息安全管理下的信息安全保障分析[J].科学之友,2013(11):131-132.

安全分析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液化气管理;安全意识;措施技术

V

1.液化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1.1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含有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异丁烯等低分子烃。在常温常压下,液化石油气为气态,具有气体性质,密度大于1.52,比空气重,能沿着地面向四处扩散,经过降温或加压成为液态,密度小,约为水的1/2,液化气由液态挥发成气态,其体积约扩大250倍。

1.2液化气随受热温度增高,密度越来越小,体积越来越大,其液态体积膨胀率约为水的10-16倍,容器内的液化气随着温度上涨,压力迅速增大。

2.液化气涉及到的安全问题

2.1液化气的安全问题在夏季尤其需要注意

夏季气温高,充装后的钢瓶如经暴晒、水浸甚至碰撞的情况,都有可能引发爆炸,造成人身、财产安全的损失。液化气爆炸极限范围较大,约为2-10%,少量液化气扩散后,能在大范围内形成爆炸性气体,1公斤液化气全部气化后,体积近500升,若以2%浓度计算,可组成250m3 爆炸性气体。其爆炸威力大,速度2000-3000m/s,1公斤液化气的爆炸威力约等于4-10公斤TNT炸药当量。在液化气储罐受热的情况下,罐体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超过其设计压力时,会发生物理性爆炸,容器内的液化气大量逸出,形成二次爆炸。所以,夏季需要格外注意液化气储存的安全问题。

2.2输送液化气的管道如果不经常观察和维修也会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

夏季气温在较高的情况下,液化气在输送的过程中,气体吸收大量的热量后,造成管道的外壁上凝结部分的水滴,水滴会逐渐渗透隔热层,造成隔热效果不能发挥其作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爆炸的危险情况。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隔热层和液化气管道的定期检查十分必要。

2.3 对液化气的钢瓶以及相连接部件的老化问题

按照国家规定,对钢瓶必须每年定期打压检测。如果发现钢瓶有严重问题,比如腐蚀、减薄、阻陷、裂纹等等情况,必须另换新罐。在使用时,必须保证每个钢瓶上需要注明生产、钢瓶打压日期和使用的截止日期。

2.4对液化气罐装气体量的超负荷问题

对于液化气罐装量我国有相应的规定,但是实际操作中往往遇到很多问题,液化气的超量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需要引起广大使用者注意。

2.5液化气储罐冬季安全管理问题

液化气中含有水份,这些水份和液化气其它成份形成结晶水化合物,这些水化合物能缩小管道流通面积,甚至堵塞管道、阀门及仪表和液位计等。因此液化气冬季储罐安全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入冬前加强操作人员安全技术培训,重点强调储罐定时排污的重要性和储罐附件结冻的危害性,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抓好储罐及其附属设备维修工作,制定、实施储罐冬季安全管理制度,为液化气储罐安全过冬提供可靠保证。

3.关于对液化气安全管理方法的分析

3.1提高液化气安全管理意识

对液化气安全管理必须从安全意识着眼,从根本上提高安全意识。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贯穿始终。普及增强液化气安全相关知识的普及,比如,液化气储罐保证定期检验;使用液化气罐的场所要远离一切热源,保证通风;民众对液化气安全意识的树立的同时,公司还需加大资金投入,采取防患于未然的态度,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摆正安全与生产和效益的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优先加大安全资金的投入,加强公司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安全生产。

3.2对设备安全管理的加强

设备的安全管理十分关键,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管理,企业大量资金投入使用保证对设备的定期更新,对问题设备进行及时的修理和调整。同时,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的把关,公司必须在现有状况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保证各个部件比如法兰盘等等关键部件采用高端技术进行生产,保证设备和管道之间的密封效果,保证设备各部分之间的相互配合运行。同时,对相关高端技术要不断关注,对比较先进的设备可以适时加以引进,推动企业生产的科技力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罐装液化气的安全发展,比如引进电子称,对生产实行自动化的控制,保证供气的安全性。

3.3 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方法

安全管理技术方法是企业内部平稳有序发展的前提。企业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做好相关的细节工作,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首先,对企业的生产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任何触犯相关安全生产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制裁,保证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达到安全管理的相关标准。其次,对企业生产实行监督化管理,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实现对重点环节的实时电脑监控,保证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加大对重点设施和部门的管理力度,安装自动报警装置,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进行。

3.4加强对基层的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抓不好安全工作就没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始终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重点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位,为适应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同时制定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和目标规划,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开展各项安全活动,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落实。各基层单位安全领导小组配齐专、兼职安全员、消防员,成立义务消防队。努力实现“三级”安全管理体系,“专管成线”“、“群管成网”。坚持“三级”安全检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处理,消除不安全因素。

3.5坚持定期安全考核制度

企业定期进行安全考核,可以保证政策真正地落实到位,可以适时的分季度将核查标准下发至各个单位部门,考核情况与当季安全奖金和全年安全奖金挂钩,与评比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挂钩。坚持“严抓、严管、奖罚分明”的原则。下大决心严格纪律,实行《安全生产禁令》,并按质量标准化的管理要求创造出安全文明的作业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

3.6宣传责任感保证安全生产

公司能否正常运行,最基础的力量就是员工,充分调动起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首先,对员工安全教育需要适当的投入,可以定期邀请防火专家、燃气专家等到公司对各类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在生产第一线的人员进行培训后持证上岗。其次,可以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开展相关的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活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加强员工对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认识。同时还还需要面向社会向广大群众进行液化气安全使用的宣传,加强民众的安全意识,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企业必须把液化气安全生产和安全使用的宣传做到位,保证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保证使用民众真正认识到液化气的安全隐患,把这一工作作为重点问题来抓,利用一切可行的措施,比如,可对特殊工种人员,通过考核来取得消防安全培训证;对职工进行变换工种教育;利用黑板报、电视录像、事故案例教育等形式进行宣传。

4.小结

对于液化气的安全管理问题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企业和国家都应该加大管理力度,保证液化气的安全管理,对危险防范于未然。对于国家的管理力度,笔者认为还比较薄弱,国家应该采取进一步的管理规定,保证液化气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郭光臣.炼油厂油品储运.中国石化出版社,1999.

[2]王力.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3]李瑞宁,康斌,刘瑞彦.针对液化气行业特点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城市煤气,1994.

安全分析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技术措施;钢结构工程吊装

前言:

近年来钢结构建筑以其工期短、跨度大、劳动强度低等众多优势在我国建筑业中大放异彩,其发展之路呈现一片大好之势。在钢结构工程的施工中,安全问题要放在首位。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整个施工队伍形成一股由上到下一致抓安全生产的风气是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1.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要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来保证分工明确和责任清晰,可以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派遣人员进行专职的安全检查。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时举行会议,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要对上级部门下达的相关安全政策和工作精神进行学习和切实的贯彻实施。

2.完善安全施工环节

在完善了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之后,最为重要的就是施工现场的各要素和施工细节。首先要做好现场防护措施,在施工现场都要根据实际在醒目的位置设置警示牌,施工隔层平台的上下楼梯要及时的安装,从而保证人员安全。安装现场要有漏电保护措施,要由专业电工接线并对拉铆枪等手持电动工具安装漏电保护器。要对安全绳、井条形爬梯、定滑轮等的连接处定期检查,及时处理松动的地方。要尽可能减少员工高处作业的时间,多采取整体吊装技术,使钢构件尽量在地面组装完成。对起重机械的各种部件的完好情况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机械是否有变形、裂纹等情况,起重机械不能故障作业,不能超负荷作业。吊装前要进行静荷载及动荷载试验,并对起重机械进行试吊。试吊的过程一定不可以省略,并且在试吊合格后才能进行吊装作业。其次,要按技术要求进行每一步的施工。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环节必须做到精益求精,必须按照规定的数字和步骤进行作业。比如进行单节柱安装时必须要在柱的侧面绑扎爬梯,要注意爬梯的单节梯长6000、宽400、横档间距为300。在进行多节柱安装时,每单节的吊装前面都必须按照要求设置爬梯和柱头架,在多节柱接口焊接完成百分之八十以上时才可松钩。爬梯安装有搭接墙瓦时,应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首组墙皮瓦安装完成后要移动定滑轮等的位置,再安装下一组。

最后,在季节施工时,要认真的做好季节施工的防护措施。在夏季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作业,作业人员可随身携带防暑降温用品。冬季作业时,高空作业人员要注意着装保暖防风,并保证休息充分,以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在雨雪天或者大风天应该停止作业。

3.保证安全资金投入

为保证资金的投入安全,相关安装单位应该根据实际制定安全生产资金的使用计划。劳动防护用品投入、文明施工投入、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资金的投入、安全教育投入、安全防护设施投入等产生的相关费用都是安全生产投入。要想工程的安全措施能够到位,施工人员能有一个安全放心的工作环境,安全生产资金充足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根据安装工程的实际,结合相关文件等的规定,对资金进行专款专用,确保生产资金能够合理使用。

4.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要想在工程作业中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工作前对生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是必须和有效的方法。

首先,对于学徒工、院校实习生等新作业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要保证新作业人员认真学习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安全生产政策和法规,牢牢掌握工程单位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和纪律,掌握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各单位要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培训时间和质量。在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政策法规之后,要组织与昂进行项目部级别的安全教育。让作业人员切实了解到所要建设项目的环境以及潜在危险,明确自身的安全职责,掌握紧急情况发生时的自救方法和求生技能。另外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设施和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方法也要学习和掌握。

其次,对于一些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工种,其作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关的资格证才可以上岗,否则让缺乏从业资格和相关技术的人员上岗,很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产生巨大的安全事故。

最后,班前安全活动不能少,每天作业人员都要进行安全交底,在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产生变化的时候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班内所有人员在班组长的带领之下要认真的执行班前活动制度。当天工作人员在作业前要认真检查所有防护用具和工作环境。员工对工作记录要认真填写并签字,并根据每天不同的作业情况提出新的注意事情和防护措施。

5.落实安全生产检查

在施工进程中,要想消除事故隐患和提高安全作业保障,认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是重要的途径。安全生产检查不但要对施工现场的环境、隐患、施工记录进行检查,更要在平时对员工的安全思想、单位安全管理、安全制度等进行检查。在钢结构安装现场要及时准确的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并对其进行认真整改和消除。每一次对于事故隐患的整改,都要做到及时记录,要建立整改的记录台账,制定整改方案,结合实际与原则进行整改,把整改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在安全隐患未排除前,要保障安全措施的运用,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要立即停止施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整改后要对事故隐患和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

6.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钢结构整体吊装在工业建筑中风景这边独好,成为一大特色。安全技术措施是保证钢结构工程吊装顺利进行的前提,健全安全管理方法是钢结构工程顺利进行的保障。各个单位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切实做好钢结构工程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