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主学习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亲自体验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核心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有效地完成这一环节,必须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认真研读教材,确定预习内容,编写导学案中的指导性语言
我们现行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更适合学生预习。首先,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比较注重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倡导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知识结构,获取知识,得到发展;其次,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优势都是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的。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要做好提示。
二、针对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预习方式
1.概念性的数学知识
要求学生首先通读学习内容,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折一折,甚至剪一剪,为理解和掌握新知做准备。在检查预习效果时,我常常让学生来担当主讲,其他人补充,这样不仅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预习情况,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知识的碰撞中还可能闪出智慧的火花。
2.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即我们所说的应用题,我们根据导学案的问题串去理解题目
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课上可以博采众长,辨别分析,拓展大家的思路,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做第一次精讲。
三、重点培养预习习惯,提出疑难问题的能力
1.指导学生预习要落到实处
预习目标或预习题目的设计是否明确、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能让学生“踮一踮脚够得着”,直接影响着学生预习的效果。因此,指导学生预习的语言要具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在设计预习题目时要有针对性、集中性、发现性。
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
由于中学阶段课程比较多,大多数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这样,学生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因此,对学生预习内容要规定,预习达到什么程度要有要求,要经常性地、慢慢地训练,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及时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以往都是教师问、学生答,而我们的这一模式是学生问、教师答。一开始学生很难提出问题,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在学案设计过程中,如何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去思考,发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让教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总之,在“合作预习,问题导向”这一环节中,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根据学案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另一方面通过巡视、个别询问,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和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分析,集中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教师的精讲做好准备。
关键词:网络;外语;自主学习平台
一、引言
在教学中,与其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大学外语自主学习平台给新时期的外语教学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但与此同时,新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也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高校扩招,现有的硬件、软件设施不足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在没有教师的监管下,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外语自主学习平台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1.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学习外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络的优势在于可以将优秀的教学资源集中在平台上,包罗万象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输入,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平台中的各类课本资源、等级考试资源等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2.自主学习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自主学习平台,学生可以灵活利用课余时间,在任何能够登录外语自主学习平台的地点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3.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沟通搭建了桥梁。学生除了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外,还可以通过在线沟通、留言板、电子邮件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互动。通过网络交互的方式,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避免课堂上在众人面前不想提问、不敢说外语、害怕回答问题等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外语自主学习平台存在的问题
1.平台设施滞后。外语是每一个大学生必修的科目,高校每年招收的新生一般都在几千人以上。有些高校为了使学生安心学习,禁止低年级学生携带电脑,因而他们更加依赖多媒体电教室构建的外语自主学习平台。然而现有的设备大多陈旧,设施也不完善,设备数量有限,能够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时间也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灵活自主上机学习的需求。
2.平台内容更新不及时。自主学习平台作为外语知识、资源的载体,需要随着社会信息和教育资源的迅猛发展而不断更新。然而,自主学习平台内容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更新,而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外语教学常常忽略口语教学,自主学习平台也受此影响,有关口语学习的内容严重不足。
3.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多年来,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就应该是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在平台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教师面对面的授课,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缺乏自主性,往往无事可做。而教师也着重于课堂授课,认为学生可以自主掌握学习进度和学习任务,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关注不够。久而久之,学生对自主学习失去兴趣,散漫对待。
四、应对策略
1.高校提高重视,适当加大投入。外语教学是基础教育,国家将外语纳入大学生必修的科目,足见对外语教学的重视。高校有关部门应根据学生需求,提高重视,适当加大投入,建设配置齐全的自主学习平台。高校还应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处理平台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和问题。随着手机、平板的普及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可以采购支持移动APP自主平台的设备,供学生通过手机、平板学习,更便于学生利用琐碎时间进行学习。
2.配备专职教师,及时更新平台内容。高校在采购自主学习平台设备的时候,要就平台的内容更新对供应商提出要求,还需要配置专职教师管理自主学习平台,负责更新自主平台学习资源。专职教师收集整理并上传一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英语资源,尤其是口语学习方面的资料。资料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多上传一些图片、音频和视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开放权限,允许学生上传资源,由专职教师进行审核,实现学生优秀学习资源的共享,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从而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3.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师生互动。由于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不能忽视教师在自主学习平台中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签到、布置阶段任务、进行单元测验等方法监督管理学生的自主学习进程。同时,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加强师生互动,通过有效地监管、良好地互动和及时地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外语自主学习平台将向人机智能实时交互方向发展,变得更加普遍化、实时化与智能化。作为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的有力补充,外语自主学习平台必将成为培养我国优秀外语人才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自主学习 生物教学
传统教育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思维得不到应有的锻炼[1]。这种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及新课程标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王晓平等学者认为高效课堂的主要表现之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在学习上积极调动主体主观能动性,自主分析、解决问题[2]。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发展性的教学方法,问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学习、积极思维。问题教学法既符合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又符合社会发展对人发展的要求[1]。本文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节的生物教学为例,针对问题教学法能否提高学习兴趣,能否激发自主学习意识等内容设计学生调查问卷试(共100份),结合实际教学实践,试图找出在具体的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影响,并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明确教学目标,采用问题教学法,创设准确的问题情境,制造认知碰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强烈的学习意愿。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课堂上设置疑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产生认知冲突,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和兴趣,进而开发他们的智力。例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节的教学中,可引用关于当地资料设置疑问:“在三水区六和镇(偏僻的山区),一个农村妇女接连生了四个女孩,因此遭受了邻居、婆家人甚至是丈夫的冷眼与愤怒;她也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天命如此,此生生不了儿子。绝望、无奈迫使她喝农药、吃老鼠药自杀……”根据这则资料,教师可提出问题:“生男生女是由女人决定的吗?即性别由谁来决定?”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碍于知识局限,大多数学生会答“性别决定是由女人来决定的”错误答案;教师应抓紧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事实上,学生在生活、学习上遇到的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识解答的问题,往往是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能促进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在开讲时要从发展学生的智力出发,通过布设疑阵,在学生心理上引起悬念,使他们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兴趣。此外,在教学中加入学生亲身体验或学生周围发生的现象,更能让学生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利用问题推进,激发学生思维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方式影响着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巧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上述的导语妙用了问题教学法,在解决“生男生女是由女人决定的吗?即性别由谁来决定”这个问题前,教师首先帮助学生解决性染色体系列问题。教师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学生展开思维探究性学习。教师让学生观察比较男女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让学生自主学结得出: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在组成上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性染色体组成。接着教师将问题层层递进:①什么是XY染色体(性染色体)?②人体染色体组成包括的类型;③决定男女的性别是什么染色体的?④性别决定过程中染色体传递有何规律?最终,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得出人类(XY型生物)性别由雄性决定的,同时回答导语中的生男生女由谁来决定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通过结合问题教学法,合理设置一系列的梯度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认知冲突的解决,使学生对新知识从开始时的模糊状态转变成有意义、有结构的状态,学生得到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和清晰化[3]。
在解决“生男生女是由女人决定的吗?即性别由谁来决定”这些问题后,教师出示第二则资料:“在上述资料中的农村妇女喝农药后被家里人及时发现抢救后,脱离危险。两年后,该女终于生出了一个男孩,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但是,当其儿子成年后,在参加招兵体检时,被发现患有红绿色盲而落选。令女人不解的是四个女儿、自己和丈夫、公公婆婆等都没有这个病,为什么儿子就偏偏这么不幸呢?”教师再抛出第二个问题:“怎样解答这个女人困惑?我们怎样帮助她?”在这个环节,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问题扩大化,如何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如何将研究的问题成为一个全部学生都想解答的问题而且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教师要预先构建合作探究小组,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将色盲婚配的四种遗传图解分别派给四个合作小组,各个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并派代表上讲台演示成果并与其他三组做出比较,最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色盲遗传的特点:人类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最后解答女人的困惑(同学们困惑):这个女人是一个红绿色盲的携带者,丈夫是健康的,在子代表现型中,有1/4机会患有此病。但若生女儿,则全部都正常,医学上建议生女儿。接着教师巧设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假如一种致病基因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后代男女患病的概率相等吗?”“第二个问题是假如一种致病基因b,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其后代男女患病的概率相等吗?”通过对两种情况的对比性的思考和学习,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伴性遗传这一概念。以上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需要每一个学生都要具有合作意识及高度的责任感;需要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小组内的分析、交流、画图解、总结;也需要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及能力,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合作探究中的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展示个人及小组的学习成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4]。
在完成本节教学内容后,即发放调查问卷给100位学生(两个实验班),回收份数为100份,有效份数为100份。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如下:
以上数据充分反映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的,丰富多变又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无疑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力。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是在教师有序引导下,通过问题推进、问题解决使学生置身于探究情景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研究并获得知识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概念的建构,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积极引导学生构建新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行学习,这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任务。
通过近二十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总结,我认为在政治课的“自主学习型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应该注意:
一、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设置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更不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因此课堂各环节设置必须具有吸引学生情不自禁地集中精力思考、探索,不弄明白不罢休的特点。比如,在学习“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提问导入:“凭我们的感觉,思维正常的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能不能说人们的活动完全由主观意志决定?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对此问题似乎明白,但是又说不清楚。这样提问既能激发学生探知欲望,又能引导其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向着完成学习目标的方向发展。
二、教学程序和问题情境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诊断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课前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认识状况的了解预测,必定是不全面、不深入、不够准确的。教师只有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灵活机智地进行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促使学生对问题探究的持续深入。比如,学习“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为的意志为转移”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1)你认为为能不能认识自然界成物?能不能利用和改造自然万物?你能举出这方面的实例吗?(2)有人认为,为的力量与自然相比永远是渺小的,为只能服从自然;也有人认为,人能认识自然万物的状态、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就能支配自然,你能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吗?通过观察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就能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从而确定指导方法。
三、彻底转变角色意识,做到与学生共学、共享、共进
随着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越来越要求自己的个性与人格得到尊重,自己潜在的智慧与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教师仰卧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学习,不会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求得新发现,不愿与同学交流思想、知识、经验,共享教学成果。显然,这种思想和铜佛忽视了学生自主性学习是教师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是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教学活动的主导环节,致使学生对于学习知识、探索真理的态度也变得冷漠与麻木。可见,教师只有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不断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在发展自我的同时培养出思维活跃、自学能力强、善于终身学习并注重自身休养的新一代。
一、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作为一门人文性的课程,初中英语学习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向课堂外延伸的程度,取决于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课后使用语言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物质情境和心理情境,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更多地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外语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可喜的是,现在的教材编写也日渐有利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教材应该尽可能采用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1:48)。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适当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则会呼之即出。比如,在《英语》(初中二年级下册)(陈琳等,2006)Module 2中的Language in use部分,在介绍pen friend时,教师可以由此话题引入到学生感兴趣的net friend话题,并请同学们积极讨论net friend的利弊。这样利用同学熟悉、且有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更易唤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可能更愿意拓宽自己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二、教师角色趋向于多元化
在初中英语自主学习中,教师不仅是课堂组织者、参与者,还是学生的专家顾问、监督者、评估者及激励者等等。在这个模式中,教师具有广泛的角色,教学只是教师一部分功能。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程的开发、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学习策略、学习效果等仍负有责任。除以上教师的角色外,面对新形势、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而且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在教学中做到“投其所好”,更容易教好学生,更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英语》(初中二年级下册)(陈琳等,2006)Module 2中的Writing练习中,要求学生Write a passage about someone or something that changed your life。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就承担了多个角色:布置写作任务(组织者)共同讨论以引起学生兴趣(参与者)学生提问解答(专家顾问)维持课堂秩序以保证学习环境(控制者)评估学生的作品(评估者)适当认可鼓励(激励者)。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有:1. 任务/活动教学;2. 尝试/发现教学;3. 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4. 合作学习/互动式外语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认为学生是学习、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其凭借自身经验建构知识的能力,语言的习得取决于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实践。鉴于此,初中英语教学应该是学生以学习内容主题为先导,自觉自主的学习活动;是一个通过教师课堂示范,学生主动反复认知,循环模拟实践的认知活动。学生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语境相联系的,是对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者只有在真实情景下,借助于社会互作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实现从自主学习能力向终身教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