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的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主学习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的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贫困学生;精神资助;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73-1

一、中职贫困学生精神资助的现状

自2006年7月24日,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若干意见》(财教[2006]74号)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007年秋季学期起,中职一、二年级学生享受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2012年秋季学期起,中职学生全部实现免交学费,其中10%的一、二年级学生获得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物质资助满足了贫困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而精神世界的需要,也不能视而不见。

各中职学校目前通过经济资助,大大减轻了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但还不能彻底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当前在一些贫困学生的身上时常表现出精神空虚、自卑,在获得资助后,铺张浪费,毕业后就与学校及其同学失去联系,不主动归还助学贷款等情形,这让学生家庭和学校意识到加强贫困学生精神资助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中职教育机构,教育者必须教育和培养贫困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资助贫困学生构建起强大的精神世界,这成为摆在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二、中职贫困学生精神资助的内涵

进入到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来的学生,许多在初中阶段已经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对我们改造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是人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也刚形成,如果能及时得到帮助将受益终生。

中职贫困学生的精神资助是教育工作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方法通过一定的精神资助的内容对贫困学生实施的人文关怀和教育。中职学校在对贫困学生给予经济资助的同时,要帮助贫困学生克服精神世界的困惑,包括来自心理层面的、道德层面的、交往层面的、人生层面的和学业层面的,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关注他们的情感,关照他们的生活,激发他们的斗志,要顾及他们的情感、他们的需要、他们的尊严及价值,体现人文关怀,促进他们树立乐观向上、感恩家人、感恩学校、感恩社会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自身追求的目标。要注意调节情绪,消除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提高幸福感,增强自身控制力,磨练意志。精神资助蕴含了深层次的道德价值和人本精神,体现了人的道德和精神诉求。人文关怀是中职贫困学生资助的本质要求,是精神资助的核心要素。

三、中职贫困学生精神资助的途径

1.建立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向他们教授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使他们了解一些心理调解的能力,对一定的的心理问题持正确的认识态度,从而使贫困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也要努力建立积极向上、求真求善和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有效地抵御社会上各种负面影响。

利用贫困学生所在的生活环境,建立同学之间相互尊重、信任、沟通和关心的良好人际互动关系。调整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降低抑郁性和增强外向型心理状态。

2.建立贫困学生的感恩教育制度。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的。贫困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是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必由之路。引导贫困学生感恩党和国家、社会、自然、老师、父母、同学等,引导他们将来为社会多献一份爱心,为祖国多一份贡献。有了感恩之心,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自立、自尊的意识,形成健全的人格。

3.增加对贫困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公民责任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贫困学生作为青少年殊的一部分,学校应更加高度重视。利用现有的政治课和日常的思想教育,进行教育引导贫困学生明确公民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社会责任,这是理清学校、家庭、贫困学生、社会权责的十分重要内容。让他们成为在社会中具有一定责任感的人。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巩固和发展现代民主、法制的国家制度,保障和谐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4.改变不恰当的资助方式。

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存在一定的误区,总是一股脑儿的给予物质,而忽视了其他精神方面的需要。即使贫困学生确实需要“钱”,但他们也有强烈的自尊心,一些怜悯性的资助反而会伤害他们。每个贫困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学校需要尝试差别化对待。学校可以鼓励贫困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改善现状,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注重他们的心理感受。

5.改变周围对贫困学生的偏见的现象。

自主学习的内涵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自主学习 教学模块

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延伸使得我国初中阶段的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对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实际需求,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时代的发展中越来越呈现出一定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从而促进其教学上的发展。

一、初探自主学习内涵

所谓自主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学生能够自己主动性地进行学科学习,相较于被动性质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对于自主学习的内涵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阐述,著名的研究学者齐默曼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在动机及实际学习行为和对学习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说如果在学习的时候包含了这三方面的内容就可以说是进行了自主性学习。同时认为自主性学习在其进行的动机上存在一定的自我性,即通过自身思想意识的激发促进学习内容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是具有计划性及建构性质的。除此之外,著名的研究学者庞国维对于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计划及准备的基础上,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还能够对学习进行一定的监督,在学习之后还能进行一定的总结和评价。而这个整体过程被称之为自主性质的学习。而无论是对于自主学习的内涵的哪一种阐述,其实都是建立在学习的自主完成上的。

二、自主学习教学模块的特点

(一)教学氛围更为民主

对于在初中阶段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是由自主学习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就是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之后教学的氛围会变得更加民主,教师对学生在教学上更加公平,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问题及见解给予分析指导,而这种较为民主的教学氛围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更为自主

在初中阶段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块从内容上表现为更加自主化,相较于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块这种自主学习教学模块能够给予学生学习内容的制定权限,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学习目标的相关制定,进而对学习的内容可以进行自由选择,因而可以说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块在教学内容上更加体现出自主化特点。

(三)教学方式更加丰富

在传统的初中教学中,往往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但是在融入了自主学习的教学之后教学方式发生转变,表现得更加丰富,也就是说在进行自主教学的时候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结合自身学习习惯进行学习,因而从这点上讲教学方式更加丰富而多样化。

三、在初中地理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块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构建自主学习性质的教学模块从具体程序讲,首先就是要对教学的目标进行确立。具体讲在实际地理学习中如果学生没有对学习的地理内容进行相关目标的确定那么在后续学习中,就会出现严重的内容混乱,也就是说学习内容之间因为没有确定学习目标而变得没有秩序,因而学习起来思维就比较混乱。因而在自主学习中进行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学中关键性的第一步,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地理内容捋顺,然后帮助其确立学习目标,或者是对已经确立了地理学习目标的学生拟订的计划进行检查和一定指导。

(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地理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目标的确立之后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一定程度的激发,具体来讲学生一旦对地理学习产生一定动机,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较为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学习地理的效果会非常好,通过激发学习动机不仅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地理教材的内容进行研究,通过组建较为有趣的地理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可以通过讲解地理内容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或者是地理事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三)学生进行地理内容自学

学生对地理内容知识进行自学可以说是整个自主学习教学模块的关键环节,也就是说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了学习目标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了,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进行跟踪,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难题进行及时解答,同时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时时的、积极的鼓励,从而促进学生较好地按照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四)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研究

在自主教学模块中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是对学生自学情况的一种检查和评价,学生通过小组就自学的内容进行相互讨论,并且相互发表建议,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对于学习的地理知识进行内心的自我评价,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相应的总结及正确评价,及时矫正学生地理错误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

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在新时期,在初中教学阶段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块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整体上强化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进而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林.高中城市地理自主创新学习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自主学习的内涵范文第3篇

学生已有的知识可能是从书本里、从网络中、从媒体里积累起来的。当然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从课堂教学中得来的。这种积累也许并不轻松,需要的是汗水,是毅力,是虔诚之心,是有了理想而为之实现不懈奋斗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探索。这些已有的知识是学习下一步知识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知识有可能出现断层,前边的知识和后边的知识建立不起联系。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下一步知识的时候才能顺畅。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分析此知识与彼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于什么是内涵,什么是外延本身不一定非让学生明白,只是引导学生理解我们所说的概念的内涵就是事物的本质,也就是回答的是是什么,而外延就是此事物都包含什么。例如,“人”是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就是“人”这个概念的内涵,而男人、女人、大人、小孩等都外延),以此形成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自己提出解决的对策与方案,需要学生认真思索哪种方案,哪种解决办法更能说明问题。有了这样的过程,有了自主学习后的收获,学生可能对自主学习更加接受和认可,对用依靠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充满期待,同时自信心也会大增。

二、要搞好自主学习需有效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经验

经验是经历事情后经过梳理和总结获得的知识,这种知识区别于前边提到的知识,前边提到的知识是从课堂上、书本里或网络中得来的,而经验则是通过自己亲自做某件事情而获得的有益的东西,与教训相对(教训是通过做事情得到的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很多时候需要自己亲自动手去做,那么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对事情有个初步的判断,分析这件事情相关的人(也可能是老师,也可能是学生,还可能是家长,亦或是其他什么人)的基本素质,大致判断事情的走势。可能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学生可以对其进行质疑,并思考假如自己做这样的事情应该怎样处理,对事情的发展进行必要的预测。学生通过接触人或事从中获得经验。这也是培养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经常接触一些事情,经常亲自解决一些事情总会积累一些经验,作为教师一定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好这些经验,使这一有效获取知识的过程顺利进行。

三、要搞好自主学习需引导学生把控好自己的思考过程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思考是学生对源于对象的各种信息的判断和推理。在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相同事物的联想,相关事物的联想,相似事物的联想等。没有联想,判断和推理,尤其是推理的过程难以进行。当然,联想本身不能是漫无边际的胡乱联想,比方说,可以联想到已经学过的知识,或已经取得的经验,这是相关事物的联想。这种联想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难免要用到以前学过的定理、公式等,这些东西对于新知识来说就是相关联的事物,或叫相关事物,这些事物在脑海中调动起来了,新知识的结构才会完整,知识链才能顺畅,不会出现知识断条或冗赘现象。知识断条建立不起知识间的联系,新的知识结构形成不了,也就形成不了新知识,而知识冗赘,又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因此,我们认为知识断条或冗赘都是不可取的。思考是学生创造的重要载体,我们之所以这么认为,其主要原因就是思考时使用的重要手段就是联想。要想把控好思考的过程,必须运用好联想这个有力的武器。搞好联想了,也就意味着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思考过程抓住了根本。

四、要搞好自主学习需提醒学生牢牢抓住灵感

提醒学生牢牢抓住自主学习时的灵感,让这种突然而来的东西为自己所用。灵感是不确定的,不一定在什么时间出现,会让人感觉很突然,让人不知所措。既然如此,作为老师,一是应当事先在这方面对学生有所提醒,让学生抓住灵感,别让灵感瞬间消失。二是提醒学生一旦灵感出现,马上摆布好前后知识间的关系,立即锁紧知识结构,并通过复习等办法让新知识牢牢地印在脑海之中,使之成为下一步学习的基础。

五、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的老师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提及不是说课堂这个空间如何大,而是强调在课堂上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存在着变数,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就无法看到哪位同学自主学习的态度,而作为老师不去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态度进行分析,就无法有针对性地去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老师还要观察的是学生如何对问题进行探索的,这个过程老师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了解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才能及时开展有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成败。老师还要注意把握学生对问题的质疑精神,没有质疑,就保证不了自主学习的质量。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质疑,一是表明学生对问题是否做到了如指掌,是否已经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二是表明学生是否把心思全部放在了自主学习上,或者说是否走神了。

六、结束语

自主学习的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60-0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它不但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非常有利,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自身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内涵

所谓“自主学习”,是相对于“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我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强度,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状态。

“自主学习”的概念有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主动性。由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有去进行学习和认知的欲望和兴趣,学习不再被当成一种繁重而被动的事情,而是表现为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一种愉快的体验。譬如,小学生在朗诵、默背诗文时,体验到诗歌的朗朗上口,背诵后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往往成为他们进一步主动学习的动力。其次,是独立性。独立性在学习中表现为学生的“我能学”,即学生独立进行学习的能力。最后,是“我会学”,即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己进行学习的计划、调整、指导和强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学生学习中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进行一段时间上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习惯,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认知活动等做出相应适当的调节。

二、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兴趣”+“问题”+“实践”的自主学习能力模式,模式分为三个环节,在结构上彼此衔接,在功能上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模式的第一个环节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非指导性”教学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创造出和谐、融洽和宽松的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安全感与自信心,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展现出自己的潜能。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也是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积极参与教学的前提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建一种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愉快地投入进学习中,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探索新知识,体验由学习所带来的满足和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动机中的内部动力和基础,同时又是激发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核心要素。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导语、播放多媒体等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新鲜度和趣味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情境。

2、激发学生质疑,培养创造性思维

培养模式的第二个环节是引导问题式思维的教学方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和思考可以引发学生对于新知的探求,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探索和创造又能更深层地激发对知识的学习欲望,这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途径。思维由问题开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巧妙的设疑,启发学生的思考;并为学生提供质疑的契机,充分给予学生发挥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同时还要进行适时的指导,潜移默化地教授科学的质疑方法,这样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鞋匠的儿子》中,在课堂上有学生提问: “在面对参议员的羞辱时,林肯回答的话中为什么用了三个‘永远’,他这样使用是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对于这样并无限制性答案的提问,教师就应当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来寻解,注重的是在探求中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要多对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给予及时的评价、鼓励和指导。

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

培养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加强学生的学习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大多还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导的时期,因此教学中应还多以实践活动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所以要尽量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活动,并提供给他们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譬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味、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整理和搜集,使学生能够在对学习资源进行整理的实践过程中,锻炼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形成符合自己的语文自主学习策略。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的认知思维也会逐渐由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学习和能力上的提高。

采用“兴趣”+“问题”+“实践”的语文自主学习培养模式,教师要将三个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另外要注意的是,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学生学习目标的自主制定时,教师应起到一个“辅助指导”的作用,对于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要帮助学生把握和明确,如语文教材中的能力点及知识难点的分布等,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无效或低效学习,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铺就一条道路。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的内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自学 本质区别

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自主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自学是一回事吗?本文就以上三个问题展开论述,以辨别自主学习与自学的本质区别。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在课程论领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论领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紧密相连。美国研究自主学习的著名专家、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教授指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奇教授也给自主学习下了一个相似的定义。他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

我国学者余文森等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他认为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即,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

庞维国主张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定义自主学习。从横向角度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他认为,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自觉地作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具体说来,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并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的上述方面完全依赖于他人指导或控制,其学习就是不自主的。从纵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他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1]。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之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之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之上的“坚持学”。

我们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理念、一个过程、一种方法、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只要学生对学科保持足够的兴趣,其思维必是主动的并且能行为跟进,碰到困难能调动各种资源,包括向老师、同学、家长、互联网求助,并能形成自动化、程序化,即养成习惯。这样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也就是说若学生喜欢学习,会学习,遇到挫折能坚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根据自身情况主动选择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那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二、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

对自主学习概念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导致专家们对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描述也存在差异。巴里斯与艾里斯认为自主学习具有七个显著的特点:1.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2.自主学习者给自己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3.自主学习者知道如何使用课堂中的学习资源,自如地调控自己的学习;4.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5.自主学习者重视意义的建构,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的意义,注重学习中的创造性;6.自主学习者具有较高的学习自信心和自我责任感,知道通过努力和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成功;7.自主学习者根据预定的学习标准和时间,自己管理学习进程,评价学习表现。

宾特里奇认为自主学习者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1.对他人提供给自己的信息作出积极的反应,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创设学习策略、目标和意义;2.能够正视由个体差异、情景、生理给自己带来的局限,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3.能够根据目标和标准来评估自己学习的效果,必要时会对学习目标和标准进行调整;4.能够利用自我调节过程来调节外部情景和自身特征所产生的影响,以便于提高学业成绩,改善学习表现。

奥德曼认为,自主学习者具备以下特征:1.对自己的学业成败能够作出合乎逻辑的归因,具有学习的自我负责精神;2.强烈的学业自信心;3.相信努力会不断带来成功;4.会设置有效的学习目标;5.考虑未来;6.拥有充足的学习策略,能够监视、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7.能够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自己的学习时间与资源。

齐莫曼总结了自主学习的三个特征:1.强调元认知、动机、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调节策略的运用;2.强调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定向的反馈循环过程,认为自主学习者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或策略的效果,并根据这些反馈反复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3.强调自主学习者知道何时、如何使用某种特定的学习策略,或者做出合适的反应(Zimmerman,1989,1990)。

庞维国把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1.能动性。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这种自觉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能动性。2.独立性。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地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3.有效性。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能,因此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4.相对性。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就现实的情况来看,绝对自主或绝对不自主的学习都较少,学生的学习多数是介于这两极之间,在有些方面自主,在有些方面不自主,就在校学生来说,他们的许多方面,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都不可能完全由自己决定,所以自主学习具有相对性。

“自主”的意思,就是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结合自主学习的定义,我们认为自主学习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1.主动性――表现为自我管理

我们认为,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首先是主动性。俗话说,态度决定结果,如果学生学习不是自己想学、愿意学、需要学,而是父母逼着学,老师监督着学,就很难对学习负责,他就无所谓,即使被逼无奈,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自主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或需要外界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

2.自主性――表现为自我负责

在自主学习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环境等都是完全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同时增强有效性。

3.过程性――表现为自主探究

亲历性、体验性是指自主学习的全过程,都是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从学习目标的明确、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确定、知识结论的得到、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都应该亲身经历,尤其是知识结论,应该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是为了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绝非包办代替。所以教师要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学习有自己的体验,不要剥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的积极情感体验和乐趣。

4.反思性――表现为自我控制

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还表现在反思性。自主学习是自主调节的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状况随时监控、反馈、调节,从而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使自己的学习不断逼近自己的规划目标,使学习成为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系统。

自主学习一般指在教学条件下学习主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不能把自主学习理解为完全独立的、封闭的自学。有人把自主学习理解为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学生的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等于老师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而是指教师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中间,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使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中深化。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与同学讨论解决问题,这不一定是依赖性的表现。教师和同学,对学习者来说都是一种学习资源,是一种社会性环境。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只要学生是针对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利用这些资源,这种求助行为是学生自己决定的,那么这种行为就不是依赖,而是一种自主。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是学生自主能力强的表现。

三、自主学习与自学

一讲到自主学习,师生们就想到自学;一讲到自主学习能力,就想到自学能力,那么这两者是否是同一回事?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是否就是“自学―指导”模式?这就需要搞清什么是自学,它有什么特征。高中生的自学通常是指教师将难度不大、适于学生阅读的学习材料(教材、课外读物等)布置给学生自己阅读,提供阅读提纲和阅读要求,由学生完成相应的问题的学习方式;或者是将下一节课要上的内容布置学生先阅读,然后提出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下一节课教学的基点。对照“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以及具有的主动性、自主性、过程性、反思性的自主学习特征,自主学习与自学很明显不是同一回事。

首先,自主学习肯定是主动的,而自学可以是主动的,当教师布置的自学内容恰是学生内心需要的,或者自学内容是学生自加的,这时的自学就会体现自主学习的特征;但若学生仅仅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更多的就是被动学习。

其次,进入自主学习境界的学习是高度自我负责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会调动一切学习资源,会查询相关的资料,会向同学、老师、互联网、相关的书籍求助,用毅力保持学习的持续性,直到完成,体现了自我负责的自主性特征。这一点在被动性的自学学习过程中很难做到。因为学生对完成任务的意义不理解,是迫于老师的要求才做的,对任务完成的质量往往不关心,仅仅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

再次,体验的程度不一样。自学与自主学习都强调亲历性,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的学生学习方式多元,会以交流、讨论、互动的方式解决问题,更易品尝到成功的佳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整体目标的实现。而自学的学生特别是被动自学的学生,在观念上比较保守,更多想凭个人的智慧、能力解决问题,会更多遭遇困难和挫折,会更多关注知识目标的达成。

最后,自学的学生,往往没有反思的习惯。特别是被动自学的学生往往关注点集中在要自学的内容上,较少从要完成的任务与相关知识内容的角度去审视学习内容,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理解完成任务的意义,不会监控,不会自我调节。

可见,自主学习不能与自学划等号,同样促进自主学习的课堂形式也不仅仅限于“自学―指导”模式。诚然自主学习离不开自学,自学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不能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同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比自学能力的内涵要丰富得多,即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我调节性与自学有本质的差异。认清自主学习与自学的区别,才能从本质上把握自主学习的精神,才能更好地把握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