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质量建设

教学质量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质量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质量建设

教学质量建设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教学改革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如何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本文结合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学习的实施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针灸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加强针灸学基础教学环节、注重教学技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切教学工作的生命线,为了巩固、提高、扩大教学评估整改成果,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工程顺利而富有成效的进行,新疆医科大学从3月26日到5月9日分三个阶段全面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大讨论活动。通过认真学习,强化了教育教学质量意识,全面推进大学的质量建设工程。为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提高针灸教学的质量,推动针灸基础和临床的教学改革,促进针灸基础、临床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探索。

1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对学校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既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新疆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学校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需要,更是促进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全面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工程是学校教学工作一贯的重点,他将会进一步巩固、提升学校教学评估整改成果和医院质量管理年的成效,促使每个教师明确自身在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中的责任,真正落实教学质量建设四项责任制。促进各项工作的积极开展,全方位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完善教学机制,使教学工作和教学水平在一定时期内得到极大地提升。

2注重基础教学环节,是教学质量建设工程的重要方面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应注重基础教育工作,在教育教学环节中,教师是教授的主体,要达到教好、学好并掌握,必须下大气力抓好基础教育工作。

首先,教师要熟知所要讲授的内容,并提前写好教案、讲稿;对青年教师要求手写讲稿,在手写的过程中,一可加深对所受内容的熟悉程度,二可边书写、边查阅有关资料,使本学科的最新前沿知识融人所授内容中。另外,加强集体备课也是一种好方法,在集体备课中,可灵活采用各种办法,提高本学科教师对教材的统一认识,办法有:以老带新、试讲、小讲座、统一读原著等各种办法,以提高全教研室的教学水平。

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不可贪大求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心尽职,非常渴望将自己的知识倾其所有都教授给学生,但事与愿违,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有限,可能重点知识或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好,其他知识更没有记忆。所以,每位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千万不要贪大求全,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注重重点知识的掌握,有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以后的学习和提高都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注重教学技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建设范文第2篇

国家首批高职院校示范校的确立给各建设单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示范校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质量工程,其核心应该是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认为,围绕这一核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和改进。

建立专业建设机制

专业设置与调整是制约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提高的“瓶颈”。一些学校专业设置与本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不对应,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没有一个长效建设机制,只是根据社会上什么专业炒得火,就设置什么专业,并且课程体系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分析,与行业标准不衔接,与企业需求不适应,从而造成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被接收度较低。据调查,某工科高职院校于2003年开办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开设了经济法、国际金融、市场调查与预测、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情报分析等10门专业课程。由于职业岗位针对性不强,导致课程设置主线不突出,面宽而不精,难以形成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该专业46名毕业生,只有24人就业。

高职示范校建设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科学严谨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的计划与调整机制,并长期执行。对于专业设置与调整应该坚持以下原则: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基于产学做相结合、学校条件相适应的原则,建立培养龙头专业以带动学校长远发展的原则。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中认真做好岗位群的分析,同时依据示范校的建设要求做好所培养能力的分解教育工作,这样才可能确定课程体系和标准,构建适合的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要瞄准市场需求,不断调整服务方向,优化专业结构,横向上要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按大类专业招生;纵向上要延伸专业内涵,改造传统专业,扩大专业服务范围。学校应认真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企业用人需求,增加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改造就业形势不好的旧专业,淘汰没有就业市场的老专业,积极打造精品专业,培育长线专业,发展短线专业,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专业方向,改变专业口径,保证专业设置始终贴近市场,贴近企业需求,使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促成毕业生顺利就业。

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示范校建设的龙头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训基地、教材建设等问题只有在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后才能有各自准确的定位。而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要在实践教学、校区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证书”制度、“订单式”培养等各方面创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点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这就必须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高职教育办学的一个主要方针就是为区域经济服务。

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学校地处滨海新区,为此,该校积极学习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以滨海新区的就业市场为风向标,确定各自专业对应的岗位群,界定各岗位的核心能力,形成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从而构建课程体系。在研究开发中,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强调企业不但提供场地和设备等,还要派专业骨干参与实践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政府为引导、学校为核心、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快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示范校的课程建设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进行构建,要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探索和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核心课程的目标(标准)要明确、具体,深广度要求适当。

天津职业大学的做法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上,重点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学校为此构建了完善的专业认证体系,利用自身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优势,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双证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并要求必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注重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工作,并注重在实践中不断评估和修正教学标准。

教学过程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和重要手段,没有完善的过程管理,所有的标准和模式只能停留在纸上,因此天津职业大学特别重视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按照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建立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实现之本,是课程建设之源。因此,选择一批在本行业、本地区有影响的技术和工艺大师,重点专业和核心课程有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专业带头人,并形成相应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示范校建设的根本保证。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必须强调工程师要懂得教学规律,讲师要知道实际操作,各有侧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方面是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在教学安排上突破学院本位观念,调整学院的授课进程和授课时间,适当将一些操作性的课程由聘请的企业工程师讲授,也可以将一门课程在内容上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理论知识,由学校教师讲解,一部分为实际操作,由企业工程师讲授,从而让学生能学到优秀行业专家传授的真实有效的实践技能。

另一方面是培养引进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有高超讲授能力、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的本校教师,由这些教师教授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首先形成符合能力要求的基本素质,奠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为学生以后的多元发展做好知识储备。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切实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逐步优化“双师”结构,形成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1:1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此外,还要加大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注意引进优秀人才,造就一批站在专业前沿、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并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形成一个具有“双师”结构特征、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教学质量建设范文第3篇

一、课堂文化建设的思想理念

课堂文化主要是指在课堂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表现出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相互关系以及自觉践行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学习方式等。

1.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在课堂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三个面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用现代主体性教育思想和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以及多元智能的理论作为主导思想,落实“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

2.坚持素质教育价值观,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学校要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满足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需求,满足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需求,时刻以“孩子快乐、家长认可、社会满意”为教育教学的宗旨;坚持先进的教学理念,吸纳一切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以改善基础教育服务现状为己任,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为社会发展和民族素质的提高作出贡献。

3.坚持“素质教育”原则,促进学生素质提高

素质教育,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素质教育理念观照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观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观照学生禀赋、兴趣和特长的培养,观照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尊重和支持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成长。

二、课堂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

1.思想目标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强化课堂文化育人功能

弘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类文明永远是课堂文化建设的思想目标要求,学校要确立先进教育思想的主导地位,教师要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武装头脑,树立先进的教育观、价值观、学生观,提高课堂文化育人的意识,自觉改善教学行为,促进教育与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成长。

教师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对每一位学生充满爱心,这是搞好课堂文化建设的根基。课堂文化建设,必须依靠广大教师,教师队伍的思想观念、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将最终决定课堂文化建设的效果。

2.基础目标要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课堂文化建设的基础目标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落实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理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能特征,相信学生的多元发展潜力。教师要学会赏识、理解、宽容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内驱力,善于捕捉学生的成功处和闪光点,善于组织教学,富有亲和力和感召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处于积极上进的学习状态。

3.行为目标要求:改善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优化教学过程

改善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是新型课堂文化建设的行为目标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设计好课堂教与学的各项活动,并及时处理好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内容、不同教育对象,灵活运用引领式自主学习、启发式接受学习、研讨式合作学习、展示式体验学习等多种有效学习方式组织教学。只有改善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才会成为可能。

一般来说,引领式自主学习是其他学习方式的基础,只有有了学生预习和初步自学的准备,进行其他学习方式时才会更有针对性和更高的效率。在同一节课的不同教学环节中各种学习方式也可相机使用,只要用得恰到好处,就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策略目标要求:强化学生参与,优化教学策略

强化学生参与、优化教学策略,是新型课堂文化建设的策略目标要求,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主体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主张教育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居主体地位,教师通过主导作用的发挥,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教师要加强“重视主体参与,创设展示交流,讲究合作探究,做好分层指导,进行及时反馈,实现评价激励”等策略的实施。

5.质量目标要求:构建文化生态课堂,提高课堂教育效果

构建文化生态课堂,提高课堂教育质效,是推进课堂文化建设的质量目标要求,打造良好的课堂育人环境,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质量、生命状态、健康成长都和课堂文化息息相关,广大教师肩负着历史的责任。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养成爱学、善学的品格,进而成为优秀的学习者。

教师要更加关注教育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扎扎实实落实三维教育目标,探索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接受先进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从思想理念、环境文化、学习方式、生命状态、激励导向等方面全方位构建文化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学园、乐园、家园”。

三、课堂文化建设的推进措施

新型课堂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思想观念先行,制度管理到位,行动措施落实,运行机制健全。

1.统一思想,建立领导机制

推动课堂文化建设,要有统一的思想认识,要有健全的领导机制。为加强对课堂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学校教务部门、科研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各学科教研组长为学科课堂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聘请的专家名师是教学研究的引领者,广大教师是课堂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2.课题引领,建立研究机制

要进一步优化校本教研策略,引导广大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提倡“依靠全体教师,立足教学实际,解决现时问题”的行动研究。围绕课堂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每个学科组要结合学科课堂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至少立项一个小课题展开群体性研究,有效解决课堂文化建设的实际问题。要强化研究意识,教育科研及教学研究要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学校科研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协调及指导作用,统筹课题的立项管理、阶段评估、结题验收等工作,通过课题研究,引领课堂文化建设不断深化。

3.完善制度,建立管理机制

要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共进的文化管理氛围,引导教师自觉进行课堂文化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如完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检测、听课、评课等教研制度建设,突出常规管理中的课堂文化建设内容,强调教书育人,强化课堂文化育人,形成长效机制。

4.鼓励创新,建立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

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是培训合格全科医生的重要环节,临床培训教学基地是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及培养全科医学诊疗思维的场所,在全科医生培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加强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1]。全科医生培养应坚持突出实践、注重质量,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规范培养模式,统一培训标准,严格准入条件和资格考试,切实提高全科医生培训质量。全科医生教育实践性较强,全科医生学员通过在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进行集中技能训练和临床轮转,进一步掌握临床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转诊指征,并掌握预防保健和康复指导能力。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培训教学基地是培训合格全科医生的关键环节。

2 不断完善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基本建设

我院将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工作作为本院基本教学任务之一,有一名院级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并有职能部门专人负责组织与协调;有健全的全科医生临床培训的管理制度,包括《全科医生培训教学管理人员职责》、《全科医生培训学员管理、考勤制度》、《全科医生培训教学查房制度》等;合理使用全科医学教学的经费,并专款专用;有完成全科医学教学任务的门诊、病房、教学设备、教室、图书室、住宿条件、学员食堂,以及必要的教学设施;医院科室设置齐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急诊科、皮肤与性病科、康复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能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具备开展全科医生培训的基本条件。

3 提高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质量

3.1明确培训目标 全科医生培训是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建立连续性医疗保健意识,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达到全科医生岗位的基本要求。注重培养和提高全科医生解决多发病、常见病等医疗问题能力为核心,达到"熟临床、懂公卫、具人文、会管理"的培养目标[2]。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是对已取得执业资格的,正从事全科医疗服务的学员进行培训。我国全科临床培训基地的师资是以三甲医院的临床专科医生为主,在三级综合医院三级或二级学科从事临床工作,主要是诊治疑难重症,在服务对象、模式、手段和内容等方面,与全科医师相当有很大差异[3]。我院通过选派优秀的临床教师参加"全科医生师资培训班",学习全科医师培训内容,了解国家全科医生培训的相关政策,掌握全科医师培训细则、培训重点、带教方法以及规范化培训项目评估方法等,结合专业特点,树立全科医生培训带教理念,掌握全科医生的带教方法。成立全科医学教研室,实行教研室主任负责制,组织全科医生师资进行集体备课、集中讨论,定位全科医学培训目标,构建全科医学教育理念,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3.3强化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 全科医生学员绝大多数来自县、市卫生服务中心(站)或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单位,学员年龄跨度大、学历层次低、参与继续再教育机会少,普通存在全科医生基本技能应用欠缺的问题,全科医生学员对全科医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有非常强的需求[3]。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和《全科医生诊疗操作指南》,我院制定了《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表》,确定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手术区消毒辅巾;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换药;清创术;切开、止血、缝合、打结、拆线;脓肿的切开、伤口引流技术;骨折、脱位的固定和搬运技术;徒手心肺复苏(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妇科双合诊检查;阴道窥器使用;儿童生长发育测量;吸氧术;吸痰术;插胃管;导尿术;雾化吸入;洗胃术,灌肠术;心电图机的使用;常用急救技术;家系图等基本技能训练项目。通过整合三级教学医院的医疗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强化训练,采用小组教学,带教老师"手把手"指导、规范学员的操作,全科医生学员通过反复的训练,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熟练程度得到提高。

3.4规范临床轮转培训,创新教学方法。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基本技能强化训练考试合格后,学员进入临床轮转阶段,学员在各科临床带教老师指导下进入临床实训,在临床轮转阶段进一步掌握各项技能。根据培训大纲要求,结合学员情况,制定《全医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计划》、《全医医生临床培训科室轮转表》、《全医医生临床培训实践考核手册》,培训的重点是掌握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疾病防治与转诊指标、常用操作技术。教学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全科医生临床培训的教学工作,检查学员临床轮转进度、实纲完成情况。组织同学参加医院的各种学习班、学术讲座,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远程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等,提高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应变能力。加强全科医生的实践能力,增加临床实践机会,接触不常见的病种或临床操作,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同时也是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5]。

3.5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投入500万元加强全科医学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基本设施建设及装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重新整合、规划,形成了包括临床外科模拟手术室、诊断学模拟实验室、妇产科模拟实验室、模拟病房操作室、医学影像学实验室、口腔技能实验室、中医技能实验室、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等9大类实验室,形成了多学科综合性的教学平台。构建包括远程视频示教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广泛应用于全科医生的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利用计算机仿真人体模型和计算机教学资源库开展全科医生教学活动;远程视频示教系统是将会诊的网络平台、手术室直播平台、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教学示范平台通过网络连接,可让几十名学员在线清楚地观摩到临床教师的诊疗过程、教学影像资料,教师可根据需要,切换临床教学科室和内容,与学员进行双向对话和交流,进行互动式教学,提高了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率[6]。

3.6建立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评估体系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践技能考核大纲》,制定了《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考核表》,教学培训模式及形式单一的考核方法无法真正有效评估全科医生的实际临床能力,建立整合式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评估体系[7],将学员医学理论知识学习、临床实践技能、临床能力考核成绩综合评价,考核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鉴别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辅助检查读能力、医疗文书书写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常见疾病诊断处理能力、急诊急救能力、社区慢性病管理与健康宣教能力和人文精神及沟通交流能力等。对全科医生临床培训进行多面性的综合评价,明确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

[2]范珍贤,钟梦,李君,等.湖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的评估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A):3275-3277.

[3]谢波,缪李丽,李一梅,等.全科医学临床基地师资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 重庆医学,2011,40(12):1239-1240.

[4]缪希松,龙世寰,童毅,等.昆明市全科医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情况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A):2924-2926.

[5]郑骄阳,刘志民,朱梁,等.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123-124.

教学质量建设范文第5篇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一方面要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实践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完善鼓励教师参与实际部门工作的制度,以便开阔教师们的眼界,促进与学术同行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提升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优化科研管理体制,鼓励更多的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搞好科研工作,形成教学与科研互动的良性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为了保证全日制MPA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建立一支学历高、知识结构合理、勇于开拓创新的师资队伍。最大限度地保证授课时间和授课质量。同时,为了体现全日制MPA教育教学的社会实践属性,要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合作,聘请公共管理实践领域的专家型官员作为MPA实践导师和兼职教授,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生动的案例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MPA研究生的教学质量。[2]

加大教育教学资金投入

学校应该逐渐加大对全日制MPA教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一方面不断更新全日制MPA教学设施,增加硬件基础设施配套;同时也可以投资软件设施,提高MPA教学水平,学校可以提高讲课费、科研奖励费等项目的支出,鼓励原创案例制作,通过提高原创案例研发经费,鼓励教师积极调研,开发和制作适合MPA教学的原创案例。同时可以支持召开教学研讨会、学术讲座、聘用实践导师,以丰富全日制MPA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他们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MPA教育主要是培养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各高校MPA的生源以政府公务员居多。这就要求各高校在搞好传统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多地要关注MPA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可以资助全日制MPA学生开展拓展训练,增加他们实践经验;[3]总之,通过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以优良的教学设施,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创造充分的条件,最大限度地保证MPA研究生教育教学效果的实现,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建立稳定的师生沟通渠道和机制

针对全日制MPA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和学员自身工作和学习的特殊性,要加大力度建立多渠道师生沟通机制。由MPA教育中心教学、管理及科研人员全员参与,建立以学生评教制度为核心的,包括实践导师座谈、班主任沟通、教学质量师生研讨会等多种师生沟通渠道,积极听取和采纳MPA学员提出的各种合理意见和要求,及时了解学员学习和生活需求,将学员的疑问和困惑汇总、分类、整理,分别反馈给有关负责人去解决。对每门课程实施学生评教,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和要求;设立MPA研究生秘书,负责解决学员日常学习和管理中的问题;设立MPA研究生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为学员学习和生活提供各种帮助;设立实践导师,解答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困惑。本着“以生为本”,将便民和服务理念贯彻到学生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通讯网络,分班级、年级建立不同的QQ群、飞信群、微信群,增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密切了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之间的联系。

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为保证全日制MPA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通过建立动态的教学质量检测和评估系统,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由动态信息收集系统和信息反馈处理系统构成。动态信息收集系统包括领导及同行听课制度、实践导师座谈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班主任沟通制度、教学质量研讨会制度构成,其中以学生评教制度为核心。信息反馈及处理系统主要由MPA中心办公室和教学秘书将各种渠道收集上来的信息和数据分类、整理、汇总,在通报中心主任之后,分别作出处理。MPA教育中心把规范教师教学和学生评教作为MPA教学管理的重要工作。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制度,如:《公共管理硕士(MPA)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公共管理硕士(MPA)学生课堂考勤管理办法》、《公共管理硕士(MPA)课程任课教师工作规则》等,以之为依据,根据MPA教育教学的特点,健全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所进行的客观调查,通过统计分析、评价和反馈,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引导教师重视教学、研究教学、投入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