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美术简史论文

中国美术简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国美术简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美术简史论文

中国美术简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史论,审美培养,课程整合

 

美术史课程是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作为一种美术专业理论知识,是师范院校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美术史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丰富学生的视觉审美经验,提高他们的美术欣赏水平。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师范生的美术史知识越丰富,对美术史学习方法掌握的越灵活,毕业后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专业素质就比较好。反之亦然。

一直以来,国内外的美术教育者,都从观念和意识上一致肯定美术史学习对美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容质疑的价值。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美术史教学中,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是分别进行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和学习美术以加强对自身区域文化的重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普通高校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借鉴了专业美术院校,却忽视了培养目标的不同。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在中国美术史的学习上,对知识时间段上的对接不是很清晰,只有约43%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中国隋唐时期相对应的知识。可见学生对美术史的整体时间概念掌握缼乏一个清晰的认识,中国美术史课程大多开设在大一这一学年,大一学生思想单纯活跃,兴趣爱好广泛,可塑性较强,对老师讲授的内容有一种新鲜感,渴求知识。科技论文。但由于思想不牢固,缺乏深入学习的自觉性和创新精神,知识积累不足不好进入研究状态,所学内容不易串联,教师在知识点讲解上应当注重史话内容的联系性,以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

1 注重美术发展史讲授的传统教学思路。

所有的人类文明、文化无一不是经过历代的沿袭发展而来的,中国绘画更是有深远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也是我国最早的原始绘画)到唐代的人物画再到宋代绘画的鼎盛时期,再到今天中华民族百花争艳的绘画局面都继承着历代绘画的精髓。科技论文。作为教师总是以把知识传给学生为天职,这一点无可厚非。我们设想一下,我们的储存量有多少,我们的知识有没有更新。曾经有个教育学家说,我们教师不能给自己定位成一桶水,把水流给学生,因为这一桶水是有限的,水干了呢,所以他倡导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灌溉,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找水源。在美术史讲解过程中,注重介绍美术史中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由于社会背景、风俗不同而导致的艺术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演变发展走向,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多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指导下吸取艺术养料,把握时代精神提高审美素质。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习惯用的是按时间顺序讲解美术发展过程,以美术的发展的史况作为重点进行讲授,如在讲解到春秋战国时期,让学生试着画一画《采桑宴乐战纹壶》,感受一下上面的剪影式构图,还可以说一说图中所表现的内容,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方法可以将绘画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理论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而且讲的更加详细、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史论内容。

2 注重培养鉴赏能力的教学思路

很多学生对于美术史论课有一个误区,认为史论课只是要了解一些名家作品,而对生活中的美却视而不见,不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服务于生活。科技论文。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纷呈的审美现象,以其经论精妙绝伦的姿态,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诸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等,都在显露出个人对艺术审美的追求。美术史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会造成教师很投入而学生默然的尴尬局面,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要与学生共同上网查阅资料,挖掘作品中的故事题材,每一个欣赏内容都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来渲染。如韩熙载的《夜宴图》可以配与舒缓的音乐,调动学生的情绪,以简练的语言讲述韩熙载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创作出这幅作品,以及作者是以何种方式表现出自己当时的心情的。使学生对中外美术作品及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动艺术的美。老师也要因人而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觉得上美术史论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而美术史论课时一种直觉的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经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艺术作品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较远的,他们有更多的“没见过”、“看不懂”,更不要说的是理解其精髓,感受其魅力了。因此,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对这些艺术作品产生审美认同。

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在讲授课程过程中,学生对于某一个时代、某一幅作品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而作为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做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再如在讲解油画作品《开国大典》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语言简单的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在充分的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对美术作品做深入完整的把握,结合审美感受的理性分析,才能达到深刻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办法。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术史论教学是高等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美术史论教学承担着提升美术类学生艺术理论素养、增强艺术鉴赏能力、开拓艺术思维、推动基本技能发展等重要任务。美术史论教学是提高美术类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情感的开发与升华,只有通过情感的作用,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当下是一个信息充斥、资源共享的时代,面对空前发达的信息渠道,学生们被动或主动地面对古今中外五花八门的文化现象时,常常会有些迷茫和无措。因而希望能够通过课堂上尤其是文化味和艺术氛围浓厚的美术史课得到一些深入的学习。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获得更多更有用的信息,更多更直接地提高审美能力,让我们易于为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诙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力。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系中国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彭峰.美学的意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