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质量发展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就将“只允许有最少(最好没有)的备选会计程序(包括明确许可和默许的)”作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属性之一。FASB近年发表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未来的一种设想》报告中提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特征之一就是“应尽量减少甚至避免会计程序的备选方案,因为备选方案的明确许可或默许,可能都会影响可比性和一贯性,也会影响可理解性。”我国也在废除行业会计制度、制定会计选择范围较大的会计准则之后不久,又颁布了缩小会计选择范围的《企业会计制度》。
尽管会计规范变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目的只有一个: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我国会计规范制定指导思想的反复性来看,关于会计备选方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显然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这种观点认为,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会计规范应提供不同会计方法。企业只有选择了符合自身实际的会计方法,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才能更真实可靠。而另一种观点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认为单一的会计方法产生的会计信息更具可比性和一贯性,只有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才具有真实性。可见,关于会计备选方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会计规范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会计准则是最常见的会计规范之一。FASB认为,尽管定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确很困难,但还是有一系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属性可以识别。“尽量减少甚至避免会计程序的备选方案”就是高质量会计准则属性之一。它要求“相同的交易和事项,按相似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不同的交易和事项则按不同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显然,这一规范是基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一贯性考虑的。
1.会计规范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从上来看,会计准则质量与准则规范下生成的会计信息质量应是密切相关的。劣质的会计准则下不能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然而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下是否就能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呢?也不尽然。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尽善尽美的事物,绝对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肯定是不存在的,真正高质量的会计准则需要人们不断创造和修正,并一直向前。
即便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确实存在,也未必就能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因为“所应计量的交易或事项的鉴定,或是能够确切传达相应信息的计量或列报技术的产生与运用,存在内在困难”。所以,就大多数财务信息而言,都可能存在不足以真实反映所拟反映情况的风险。
即便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由于准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分离,他们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也会存在偏差,更何况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生成还需要相应的支持系统。这些支持系统包括:高质量的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解释和会计规范的监管机制;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竞争力和接受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高质量财务报告的需求;商界普遍存在的有关诚信的人文精神等。会计准则和会计环境本身的局限性,使得绝对真实的会计信息几乎不可能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依然存在。
2.基于可比性考虑的会计信息质量分析。尽管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真实,但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只能从真实性的角度来进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了会计实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特征是真实性,而不是可比性和一贯性。可比性与一贯性应是基于真实性基础之上的。只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只有可靠的会计信息,才具有可比性。只有当会计信息具备真实性、可比性、一贯性等所有质量属性时,才具备有用性。而并不是说,可比的会计信息自然就会具有可靠性、真实性与有用性。
二、信息失真的性质
一些学者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违法性失真、规范性失真和技术性失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1.违法性失真。违法性失真是指有关或个人故意违反会计准则或制度等会计规范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学的委托认为,由于委托双方(企业股东和管理者)信息不对称,有信息优势的人(管理者)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利益的驱使,管理者不好好经营委托人(股东)的资产,甚至侵犯委托人的权益,他们会隐藏真实会计信息而使虚假数据进入会计系统,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规范性失真。规范性失真是由于会计准则本身的缺陷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主客观条件和认识工具的限制,加之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往往使会计规范滞后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如公司重组涉及无形资产评估等问题,融资业务和衍生产品变得越来越复杂,物价变动以及跨国合作经营产生新业务等。要现行的报表准确地反映这些业务的本质,的确是勉为其难。会计准则的缺陷和滞后性为会计信息生产者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既然会计准则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创造、弥补和修正的过程中,会计信息生产者有机可乘的现象就永远无法消除。
3.技术性失真。技术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只要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会计人员就永远处在不断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也就处在不断提高但同时总有待提高的状态中。
会计规范执行者与制定者对规范的解释不一定趋同。然而,由于会计备选方案的存在,会计信息生产者可能会进行错位选择。我们将错位选择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称为错位选择失真。我们可以对这种错位选择失真的性质进行分析:①会计准则使用者基于对准则认识上的偏差进行了错位选择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属于技术性失真。②会计准则使用者明知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应选择准则提供的备选方案中的某一种,而且除该种外,会计准则中其他备选方案均不应选用,但企业因某种目的故意进行错位选择。这就是明知故犯,由此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则是违法性失真。由此可见,存在备选方案只是会计信息生产者进行错位选择的表面原因,导致错位选择失真的根源是会计信息生产者的专业水平不高或有不良行为动机。
关键词: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质量监督 有效性
作者从明确工作目标与内容、制定工作方案、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协作与沟通、提高整体效能、加大宣传力度这几个方面,对于如何提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工作中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这一问题提出作者肤浅的见解,以期与大家交流沟通。
一、明确工作目标与内容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要想提高自身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要明确工作目标与内容,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根据《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我们对质量监督工作的目标与内容做了如下归纳:
1. 目标: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宗旨、以正确的计量方法为手段、以规范的操作程序为准绳,得出真实准确的结果报告。
2. 内容:质量监督工作贯穿于计量检定的始终,从最初的合同审评到最后的证书/报告这一整个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属于质量监督工作的内容。
二、制定工作方案
要想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就要制定详细周密的工作方案,使所有工作都按部就班的完成。在工作方案当中,要对具体的监督对象、监督内容、工作目标、操作方法、监督频率等都有详细规定,使参与质量监督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质量监督工作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在制定工作方案的时候,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1. 要建立完整、详尽、规范的监督记录登记表。在登记表中,针对监督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监督内容、负责人员、工作方法、工作程序、时间日期、反馈方式等都有详细记载,这不仅能够起到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的作用,对于最终报告的形成也具有参考价值,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
2. 要根据具体的质量监督目标以及本机构的实际情况,确定阶段目标,以达到机构内部各个部门的所有成员都目标一致、协同作战。比如,在实际工作中,业务部门经常遇到合同评审记录中客户信息填写不完整的困扰,这一问题导致机构内其他工作也产生延滞。针对这一情况,在质量监督工作开始的最初阶段,就可将完善客户信息作为阶段行性目标,全体工作人员都为完成这一目标而努力,那么这一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接下来的工作也可以顺利开展,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质量监督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要想切实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保证量值传递的一致性与监测结果的客观性,就要求不断提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工作人员的素质。监督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法制观念。
四、加强协作与沟通
对于任何一个机构来说,部门间的协作与沟通都是提高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质量监督工作中也不例外。在质量监督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隶属不同部门或参与不同项目的工作人员应该掌握共同的“执法”标准,在宽严程度上保持一致,确保报告的公正性。
2. 共同负责同一项目的不同部门要定期召开会议,对于质量监督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交流沟通,针对取得的工作成果进行汇报、对于存在的疑问或者困难进行商讨,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 机构内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与内容,同时还要明确机构整体的工作计划与方案,员工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执行机构整体计划的过程,不可本末倒置。
4. 机构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对于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工作技巧、发现的漏洞、存在的问题等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五、提高整体效能
提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工作中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说到底是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监督报告的准确性和检测结果的客观性。根据相关规定,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因此,可以将质量监督工作与实验室比对、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和重复性考核、期问核查等质量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整体效能。
六、加大宣传力度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不断完善自身组织结构、提高员工业务水平、规范工作流程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社会舆论的力量。质量监督工作涉及到医药、食品、环境、贸易、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对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质量监督的宣传工作,并树立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为质量监督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这样更加有利于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是笔者对于如何提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工作中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这一问题的一些肤浅的看法。事实上,提高质量监督工作有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本文提到的是比较关键和有效的策略,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广大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于质量监督工作的关注与研究,大家群策群力,共同促进质量监督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春霞.浅谈如何提高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J].科技情况开发与经济,2008(12).
关键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058-02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的就业率影响着社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程度,同时也决定着职业院校的命运与发展前途。当前,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人才的高质量与教学的高质量息息相关。职业院校要使毕业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打造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牢牢把握住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不断探索教学改革之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而一流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由以下五个系统构成。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勾画人才培养的蓝图,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用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定位来统摄教学过程,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和可能。人才培养方案与传统教学计划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的教学计划更多的是规定一套课程体系,学校教学工作完全按照固定的模式来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约束了其自主发展;而人才培养方案则突出设计和提供让学生充分自主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参与教学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具体做法是,压缩必修课学时,增大选修课比例,强化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保证专业培养规格的同时,强化职业教育特色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专业技能教育相对独立又交叉渗透的课程体系。如涉外护理专业,将英语与护理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两个平台,实现技能型人才就业的宽口径。
教学基本建设系统 教学基本建设系统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和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及第一要务,高职教师队伍应是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在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保证师德和教风建设的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参与相关的职业活动,积累职业经验,形成职业技能,获得职业资格;也可聘任行业专家和有经验的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从而突出“双师型”特征。实训条件建设是教学建设工作的重点,也是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尽可能突破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专业技术能力的岗位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的新模式;校外实训基地要坚持共建、共享、共管的原则,积极拓展与共建单位的合作关系,切实改善实训条件。教材建设要确保选用与职业岗位同步发展的、适用的高质量精品教材。对于实践教材,要根据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结合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情况,体现鲜明的高职特色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机结合,并随着技术发展和仪器设备更新而不断修订,实现教材建设与时俱进。
专业、课程建设系统 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是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当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后,专业和课程则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以及品质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着人才的成长和素质。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以自身教育资源为基础,按照服务企业、适应市场、面向社会的原则进行专业设置、调整、改造和布局。应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以专业技术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对专业实践课,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技能实训。技能实训是高职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是教学质量考评的重要指标。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就是要强调专业及课程的创优、创新及保质,并调动全体教师积极踊跃参与。具体来说,在专业建设上,职业院校一定要树立确保和发展品牌专业、建设特色专业、适时适度创办新专业的整体思路,形成以品牌专业为龙头、以特色专业为两翼,带动新办专业发展的整体格局;在课程建设上,要通过构成三级课程体系即规范课程、主干课程和精品课程,促进课程建设稳步、健康、和谐发展。要在各系、部规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经过探索把一批课程建设成院级主干课程,并进一步创造条件使其中部分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或更高级别的精品课程,始终坚持以优质的专业及课程质量,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教学过程监控系统 如果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课程建设是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及人才培养质量搭建平台、提供框架支撑的话,那么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则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调节与控制。其中,教学过程监控系统是实现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一方面,要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一系列的教学规章制度,包括教师教学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干部及教师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等,还要制定一系列包括课堂教学与实验、课程考试、毕业考试或设计、实习、评选学生优质实习报告或设计等相关教学环节的主要质量标准;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学生评教系统、教师自我约束系统和管理人员(包括院系领导、教学委员会、教务工作人员和督导员)服务系统全方位监控教学过程,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形成确保教学高质量的长效机制。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坚持进行教学工作评估,是一所学校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职业院校要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作为指导思想,加大教学评估力度,不仅要注重教学工作水平的终结性评估,更要注重对教学过程和质量的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要形成院、系、教研室各级教学管理评估方案,制定各级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评估梳理院、系、教研室在教学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症结,提出整改措施,并加强建设,积极整改。除了进行综合性评估外,还应重视对教学工作的单项性评估,如实验教学、专业实习、考试等。在对院、系、教研室综合评估和专项评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流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它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以科学的教学管理理念促使职业教育开展全方位教学改革,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利用、开发、挖掘教学资源,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从整体来看,一流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具有四个特点:(1)在管理理念上,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树立“以技为先,以学为尊”的服务育人宗旨,实现管理观念的变革;(2)在管理思想上,强调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倡导教师和学生创造性地教与学;(3)在质量控制上,牢固树立新时期造就技能型人才的根本质量观——口径宽、素质高、技能强;(4)在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积极构建具有一流水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5)在管理措施上,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完善管理体系。
总之,只有潜心、精心构建一流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才能强化人才培养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玉庄.高职教育特色要素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90-93.
[2]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6):103.
[3]张作岭,孙阳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与实施[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08-110.
[4]朱文玉.扩招后成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06(1):32-33.
[5]刘洪宇,张蕾,方成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81-87.
[6]单嵩麟,张成铭,王武林,等.高职院校如何实现从做大到做强的新跨越[J].职教论坛,2005(8):24-25.
[7]苟建明.发展性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77-180.
[8]马伯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63-65.
[9]冉进财,米金科.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77-79.
《美国联邦教育部战略目标(2014-2018财年)》战略目标三指出,在早期学习阶段,提升所有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年龄段儿童的健康状况、社会情感水平和认知水平,以便使所有儿童,尤其是高需求儿童,在高中毕业时能够做好继续学业或就业的准备。
中产阶级受益于优质的教育。但是,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因为没能获得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失去了人生中一次宝贵的发展机会。儿童生命中的第一年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研究结果表明,参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能够使低收入和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受到积极影响。研究还发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计划可以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对母语非英语的学生也非常有帮助。高质量的早期学习的好处很多,包括提高入学准备程度,降低留级率,降低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比例,提高高中毕业率、大学入学率和大学毕业率。
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进入幼儿园比同龄人平均要晚12~14个月,这将导致其阅读和语言技能落后。《儿童早期纵向研究》(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表明,家庭收入低于联邦贫困线的幼儿园学生的阅读和数学得分最低,而家庭收入达到或超过联邦贫困线2倍的学生得分最高。另外,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在阅读和数学测试中得分高于母语非英语的学生。优质的早期教育为儿童获得学业成功奠定了基础,有助于缩小高需求儿童入园前与同龄人存在的差距。
奥巴马政府致力于缩小学生的学业差距,大胆地提出用一代人的时间增加早期学习机会的计划。这一举措的重点项目是“全民学前教育”(Preschool for All)计划――一项具有开创性的联邦与州的合作计划,为所有中低收入家庭的4岁儿童提供免费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这个项目也将鼓励各州的公共资金用于资助学前教育,并将其推广至家庭收入超过联邦贫困线2倍的中产阶级家庭,并使4岁以下儿童有机会进入优质的全托幼儿园,参与早期学习计划。政府还提出了“学前教育发展捐助”(Preschool Development Grants)计划,支持各州建立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基础设施。这将使处于不同发展情况的各州学前教育系统都能为中低收入家庭的4岁儿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全民学前教育计划是政府实现整体战略的关键,能够使所有儿童都打下坚实基础,为其学校和生活的成功做准备。作为这一战略的一部分,政府启动了“学龄前儿童启蒙-儿童保育合作伙伴”(Early Head Start-Child Care Partnerships)计划,使卫生与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s Services,HHS)参与其中,提高婴幼儿早期学习计划质量,并扩大HHS实证性的志愿家访服务范围。另外,政府提出,为落实《残障人教育法》(IDEA)第三部分内容,将提高资助力度,以继续为残障婴幼儿以及他们的家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这些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项目相关的举措基于奥巴马政府第一个任期内意义深远的工作和对青少年服务项目持续的投资,包括通过《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ARRA)对儿童早期计划投资超过50亿美元,以及“力争上游――早期学习挑战”(Race to the Top――Early Learning Challenge ,RTT-ELC)计划。如果州政府同意提升早期学习质量,建立更高标准,为学生的卫生安全、营养、心理健康及家庭支持提供帮助,则会获得奖励。RTT-ELC作为早期学习和发展系统模型,是国家面向各州的技术援助战略的一部分。只有协调早期学习计划和服务,并将其与中小学教育体系更好地整合,才能建立完整的早期学习系统,提升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年龄段儿童的健康状况、社会情感水平和认知水平。一个高质量、协调的早期学习系统应该包括计划标准、综合评价体系、劳动力和专业发展系统、家庭和社区参与、养生保健知识。
为了支持系统调整,政府将致力于提高高需求儿童的成绩,确保儿童参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有效缩小学业差距并降低留级率。联邦教育部将通过高质高效的计划提升教师素质,支持综合评价体系,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儿童(包括残障儿童和英语学习者)的学业成绩。
一、如何衡量目标是否达成
联邦教育部将使用以下指标进行评估,提升所有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年龄段儿童的健康状况、社会情感水平和认知水平,特别是高需求儿童,以确保他们高中毕业时为进入大学或就业做好准备。评价早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主要指标如下:运用质量评价改进系统(Quality Rating and Improvement System,QRIS)的州的数量增加;拥有工作知识和能力架构或系统的州的数量增加;幼儿入园时,使用共同标准收集和报告儿童资料的州的数量增加。
二、目标达成的阻碍因素
总统的提议将最大程度提升21世纪的美国早期教育的质量,但需要国会两党承诺为所有美国人的未来投资以及所有美国人立即行动的信念。1971年,国会通过一项法案,为低收入家庭免费提供普及性的儿童早期服务和保健项目。然而,尼克松总统否决了该法案。在此后长达42年的时间里,相关证据表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效果非常显著,美国却在提供高质量早期学习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我们需要联邦政府的承诺和授权、国会的拨款来提高高质量项目和服务的可获得性,提高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扩大综合评价系统的应用范围。此外,我们需要与美国卫生和福利部、州和地方机构、学校、社区、儿童早教共同体、高等教育机构和其他组织合作。投资高质量的早期学习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儿童的生活状况。随着早期学习项目的开展,儿童在学校的特殊需求将会减少,他们以后会得到更好的工作,并且会更加健康、不易犯罪。反过来,我们的国家也将受益,变得更加繁荣,并提升全球竞争力。
三、具体目标
(一)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和服务
父母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不了解或者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和服务。类似于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NAEYC)提出的标准,高质量早期学习计划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教职工个人素质;教职工的专业发展;职工与学生的比例、班级规模;全天候计划;发展是否适度,实证课程、学习环境是否符合州早期学习标准;全纳性计划;教职工工资是否与K-12教学人员相当;是否有持续性的评估;家庭参与度的高低;是否为儿童提供现场综合服务。儿童参加这样的早期学习计划并接受实证指导,可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校表现明显比没参加过计划的同龄人好。然而,中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和高收入家庭的儿童之间获得这些机会的差距非常大。对残障儿童和西班牙裔儿童来说,这种差距更大。残障儿童也需要获取、进而全面参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他们参与高质量全纳项目的困难可能来源于缺乏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辅助材料运输和其他后勤问题、协调早期干预和儿童保健服务的困难。2009-2011年,约63%的拉美裔儿童没有接受学前教育,而白人儿童在这个方面的比例为50%。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仅不到1/3的贫困儿童获得了高质量的学前教育。2011-2012学年,只有15%的3岁儿童和42%的4岁儿童进入了公立幼儿园参与启蒙计划或学前特殊教育计划。此外,各州早期学习计划标准各不相同,只有4个州满足由国家早期教育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NIEER)制定的高质量标准中的所有10项标准。这表明,只有一小部分儿童进入公立幼儿园,接受了高质量的启蒙教育,绝大多数儿童参与的早期学习项目不足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联邦教育部通过提升这些计划的实用性和增加入学机会、项目质量的信息透明度,可应对大多数家庭在获得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时面临的挑战。许多家庭,特别是有残障儿童的家庭,通常没有足够的信息来识别高质量的计划。为了日后在学校和职场取得成功,儿童需要高质量的早期学习经验。应聚焦以下领域为儿童入学做准备:语言和读写能力、认知和常识(包括数学和科学的早期能力开发)、学习方法、身体健康、运动发育、社会情感。
任何关于早期学习计划质量和效果的讨论必须透明,就像州质量评价和改进系统(QRIS)、由RTT-ELC计划升级而来的分层质量评价和改进系统(TQRIS)等。这种用于评估、改善早期学习项目质量的系统,应该包括衡量儿童是否取得进步的指标。23个州已经开始制定和实施TQRIS,其他的州也在酝酿之中。然而,这些系统的质量差别很大,很多州没有有效的工具进行监控,为教育提供者和家庭提供反馈。联邦教育部和HHS合作支持各州发展TQRIS系统,定义程序标准和质量等级;通过不断反馈的数据监控项目实施效果;将TQRIS与国家职业发展系统相连接。TQRIS会提供给管理者和决策者制定纲领性决策时所需的信息,并将早期学习项目的质量告知家长及公众。
(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高质量早期学习计划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质的早教人员队伍。可惜的是,这种专业人才的储备、支持、补充往往并不充分。各州和计划所要求的早教人员的任职资质(包括受教育水平)差别很大。例如,只有58%的公立幼儿园要求所有班主任教师拥有学士学位,不到1/3的公立幼儿园要求助理教师至少持有一个儿童发展协会(CDA)颁发的资格证书。许多幼儿园对早教人员的入职要求是只需持有高中文凭和能够教授几节幼儿教育课程即可。教师培养计划和专业发展往往缺乏对高质量专业能力的培训。结果,并不是所有的早教人员都获得了充分的培训。经由培训打造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被证明能提升儿童的健康状况、社会情感水平、认知水平。
联邦政府要支持更有效的早期教育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促进共同的教师知识和能力框架出台,以支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发展和推进州教职员工职业能力框架将帮助各州建立统一的教师职业发展系统,并将培训聚焦在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上。劳动力早期学习数据系统的要素包括劳动力发展、教育、资历、专业发展、深造和留用,可以帮助各州和地区提高劳动力有效性,降低劳动力流失率。
联邦教育部鼓励各州和地区关注教授出生到三年级儿童的教师培养和职业发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计划不是“灵丹妙药”,各种项目必须紧密配合。提升教授从出生到三年级儿童的教师水平的策略将对儿童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获得成功产生重大影响。
四、评估进展、结果和准备程度
儿童早教专业人员和其他教育专业人员一样,需要根据幼儿学习和发展过程、背景信息来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效果。该信息经由早期学习评价体系生成。这是一个多元评价系统,至少包括相互协调的筛选和推荐系统、形成性评估、环境质量监测、成人-儿童互动质量监测、幼儿园入园评估(Kindergarten Entry Assessment,KEA)。筛选和推荐系统包括年龄、发展适宜性、有效性、可靠的指导意见等因素,其中,指导意见用于识别需要后续服务的儿童,解决其发展、学习或健康(身体健康、行为健康等)问题。形成性评估专门用于监测儿童在早期学习和发展方面的进展,其直接与课程相关联,用于指导和推动教学实践。环境质量监测用于检测早期学习环境总体质量。成人-儿童互动质量监测用于观察教师和看护人如何与儿童互动、促进儿童的学习,然后确定早期教育人员的优势和需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低养护成本;高质量;园林养护;重要性;管理措施
1引言
园林建设作为城市绿化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不仅能够优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审美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建设的质量以及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因此,在进行园林养护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管理,充分发挥出园林养护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管理重要性
进行园林绿化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园林高质量的养护管理。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更多的追求用低成本投入获得更高的质量的生活水平,这不仅符合社会低碳生活的发展理念,而且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在进行园林绿化养护的过程中,也要在这种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高质量的园林养护工作,通过制定完善的园林养护管理方案,从园林种植、施肥、灌溉排水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着手,有效的寻找降低园林养护成本的方法,从而确保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这也是现阶段园林养护的主流发展趋势。
3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的具体措施
3.1植株种植方面
植株种植作为园林重要的建设内容,在进行植株种植的过程中,需要以园林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重点考虑园林的土壤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植株进行种植,预防由于植株选择不当出现的水土不服的现象,从而增加园林养护额外的开支。除此之外,在进行植株的采购过程中,必须要对植株的市场价格重点考核,挑选低成本以及质量高的植株,并且植株的成活率也要得到一定的保障。在进行植株种植的过程中,对工期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植株运输以及人工成本。
3.2排水以及灌溉方式
在进行园林排水以及灌溉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园林的实际需求以及植株自身的特点进行排水以及灌溉。根据园林的规模,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灌溉主要分为人工灌溉以及机械灌溉两种。机械灌溉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人工费用支出,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园林灌溉的效率。在进行灌溉时,必须要根据植被的具体情况决定灌溉量,使其不仅要满足植株对水量的需求,而且也会避免由于注水量过多造成植株死亡现象的出现,增加植株的养护成本。
3.3植株施肥方面
首先,园林养护的相关工作人员要选择质量较好并且价钱相对比较合理的植株肥料,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植株能够充分的吸收肥料的营养,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肥料过剩或者是养分不足发生植株死亡的枯萎的现象。其次,在进行植被施肥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季节的条件以及植株对于肥料的需求情况进行科学的施肥,举例来说,在早春时期,在进行植被施肥时,应该施加氮肥,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植被分叶;在春季末期,应该施加复合性肥料,其可以增加植被根与茎生长速度;然而在高温的气候条件下,则不适合施肥,相关的园林绿化人员必须要减少植株的施肥次数,并且也要充分利用雨季的特等减少植株的灌溉次数,同时,在进行施肥的过程中,也要确保肥料中的养分能够充分的被植株所吸收。
3.4园林植被病虫害的防治
园林植被病虫害的防治作为园林养护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植株的具体特点以及发生病虫害的具体特征,选择合适的农药。在进行农药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不仅要保证园林植株的病虫害能够被彻底根治,而且也要节约购买成本,在农药选择上,必须要遵循“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在病虫害的防治上,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及综合治理三项基本原则。除此之外,园林养护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加强植株养护工作,增强园林植株的整体抗病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农药以及人工费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治成本,有利于植被生长,降低一些化学物质对园林土壤、水源以及空气的污染,从而增强园林植被养护的整体质量水平,促进发展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管理。
4开展多途径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管理措施
开展多途径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管理过程中,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第一,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园林相关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可以通过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园林养护人员管理技术水平,从而建立起一支具有高技能以及高素质的园林养护队伍;第二,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园林养护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重点调强园林建设对于改善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开展举办园林养护知识竞赛以及园林养护知识讲座等形式,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园林保护意识,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人为原因破坏,增加园林养护支出的现象,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园林养护工作中,促进园林养护管理质量的提高。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建设也日趋完善,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管理不仅是时展的要求,而且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进行园林建设的过程中,有效的融入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管理理念,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态环境,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郑维,宋志钢.基于低养护成本前提下的高质量园林养护管理分析[J].现代园艺,2013(6).
[2]王瑜,高龙.试析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