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绿色环保的感悟

对绿色环保的感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绿色环保的感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绿色环保的感悟

对绿色环保的感悟范文第1篇

绿色生态研究的定义与内容

绿色代表着生命,象征着希望;生态表现着自然,表现着朴素。我们认为,“绿色生态”教育是以生态学观念为价值取向所形成的一种绿色教育新理念,本幼儿园绿色生态特色研究以“绿色、环保、低碳”为核心内容,以“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为教育重点,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潜能,从而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本园实际,我们把绿色生态特色研究内容定位在以下几点:

第一,基于儿童立场的园内绿色生态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包括绿色环境的创设研究,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绿色种植活动的研究,园内绿色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挖掘研究等。

第二,基于溧阳本土文化的开发与挖掘研究,包括溧阳自然文化的挖掘研究、人文文化的挖掘研究、民间饮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研究、物产的研究等。

第三,基于幼儿绿色生活方式的行为与实践研究,包括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环保与低碳内容,儿童立场的环保和行为方式,绿色生活的意义、内容及方法等。

第四,基于儿童立场的家园共育开展绿色生态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研究,包括如何向家庭和社区传递绿色生态理念的研究,家园共育开展绿色生态活动的内容研究。

本园所具备的研究条件

“办园特色”是幼儿园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运用先进的办园理念,在长期办园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通过幼儿园一日活动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幼儿园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办园风格和特征。开展特色研究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支撑。

本园是一所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牌幼儿园,附属于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幼儿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有着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这为本园开展绿色生态特色研究提供了环境资源。

园内教科研氛围浓厚,早在20世纪90年代,幼儿园就开展了课题《构建幼儿生态教育模式的研究》,并得到了幼教专家赵寄石教授的亲自指导;2001年至2006年,幼儿园开展了省级课题《幼儿园生活化园本课程的研究》,积累了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的实际经验,这些都为本园开展“绿色生态”特色研究作了强有力的铺垫。

本园所处江苏省溧阳市是生态旅游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美丽的天目湖、南山竹海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茶叶、板栗、竹笋、乌米饭等绿色环保食品更是丰富多彩,伍子胥的传说、史贞女的故事、溧阳话的由来等溧阳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这些都为本园开展绿色生态研究提供了依据,也充分说明本园具备开展绿色生态特色研究的条件。

营造绿色环境是研究的前提

通过学习,我们深深认识到环境在特色教育中的作用,幼儿良好生态意识的养成,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熏陶和萌发。

一方面,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形成平等和谐的关系。幼儿园要以“教育就是服务”为办园理念,倡导教职工进行微笑服务、平等教学。

另一方面,在幼儿园内营造绿色的自然环境,如紫色长廊、四季花园、生态园地等,让园内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树木葱葱,孩子们犹如置身于大自然中。同时,还可以根据季节特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种植活动,如大班开展爬藤类植物种植,中班开展麦苗、青菜等农作物种植,小班开展蚕豆、大蒜等常见植物种植;还充分利用环保型的废旧材料如废旧油桶、雪碧瓶、水果箱、茶叶罐等进行种植,并在摆放形式和种植内容、器具上进行研究,把它作为一种课程来实施,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发展孩子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在幼儿园近100米的阳台上,200多盆精心栽培的植物,形成了一条美不胜收的绿色画廊,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观察大自然环境的平台。

此外,在整体环境创设上,幼儿园充分利用自然、低碳、环保的材料表现溧阳文化,宣传环保、低碳。如表现溧阳故事的“竹林深处”“天目湖畔”“茶园飘香”等板块。本园还制作了醒目的“绿色环保行动”宣传版面和标语,倡导节约用水、珍惜纸张、随手关灯等环保习惯;幼儿园及各个班级都设有环保箱,收集废旧电池、纸张等,从细微做起,营造一种和谐、绿色、低碳的氛围。

建构特色课程是研究的根本

本园开展绿色生态特色研究,立足点是培养幼儿生态、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促进每一位孩子得到较好的发展。我们深深知道,活动是促使幼儿发展的保障,课程是活动的载体。

一日活动皆课程 我们坚持“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首先把“绿色生态”特色研究的目标、内容、理念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利用废旧材料和幼儿、家长一起制作丰富多彩的幼儿户外活动器械,盥洗室贴上节约用水的标志;在幼儿生活活动中,教育幼儿节约用水、用电;在幼儿游戏、学习时,尽可能给幼儿提供环保、低碳的操作材料。在幼儿一日活动内容的安排上,70%是以《幼儿综合活动丛书》教材为主,30%安排绿色生态特色课程,如小班、中班、大班幼儿每周安排1次至2次绿色生态特色游戏活动,每班游戏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落实;每学期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均安排2次至3次绿色生态主题活动,通过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的发展。

主题活动显特色 其一,确定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目标。本园在开展绿色生态特色研究的过程中,多次带领教师开展沙龙、研讨等活动,对特色研究的内容和目标等进行一次次的梳理和定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过多次思维碰撞,本园把大班幼儿的研究重点主要定位在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向家庭和社区宣传绿色理念上,重体验、表达、理念的宣传及习惯的养成;中班幼儿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感受家乡文化,如竹文化、茶文化等,重幼儿的感受、理解及情感的培养;小班幼儿的研究重点主要是了解家乡特产,重认知、感受、体验及兴趣的激发。其二,精心设计每个主题活动。结合园内资源,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如“幼儿园的树”“幼儿园的植物要过冬了”“参观小学”“小学部男教师来园上课”等,使幼儿园的资源物尽其用,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溧阳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博大精深,如何更好地让幼儿感受家乡文化?本园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来进行,如开展主题活动“家乡的绿色食品”“美丽的家乡”等,引导幼儿关注自然、关注绿色,热爱家乡。

特色研究最大的受益者

自2008年本园开展“绿色生态”特色研究以来,我们深深感受到孩子是特色研究最大的受益者,每一次的特色活动都使孩子们学到了很多,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绿色、环保、低碳”,在活动中,幼儿的认知、语言、情感等得到了发展。

开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这一主题活动后,我们的孩子和家长是这样说的。孙炎小朋友说:“爸爸你要少抽烟,妈妈要多走路,少开汽车!低碳生活从我们做起。”亮亮小朋友说:“我可以节电,做到随手关灯,不在房间的时候做到把灯关掉。”亮亮的家长说:“孩子回家讲了很多低碳生活的事情,我们决心从我们全家做起,创造美好生活!”嘟嘟的家长反馈说:“嘟嘟现在是家里的节能减排小卫士,让妈妈少开汽车,不能乱砍树苗,要随手关灯,真棒!”从这些话语中,能真切感受到孩子的发展。

对绿色环保的感悟范文第2篇

“绿色、自然、环保、生态”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主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幼儿主动关心周围的环境及事物,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2012年我园(此处指江苏省昆山市花桥曹安幼儿园,下文同)确立了创建“昆山市绿色幼儿园”的目标,从管理着眼,从理念入手,从环境跟进,积极探索,深入开展环保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活动。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

心中有目标,工作有方向,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就要为孩子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要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就得以“绿色幼儿园”的标准来创设。创设这样一个环境光靠教师的智慧是不够的,必须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还要积极争取孩子们的配合。一开始我们就学习、宣传,让大家明确幼儿园的工作重心,让家长明白幼儿园的工作目标,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环保习惯。全体教师积极行动,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发动幼儿,创作环保图,在室内、室外张贴各种图文并茂的环保标语、宣传画,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纸、随手关灯等,让幼儿、教师、家长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自律行为;还有目的地开设“环保宣传橱窗”、“环保专栏”,把各种环保信息、知识传递给家长、幼儿,丰富环保知识,努力提高环保意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大家就拧成一股力,努力为创建工作做贡献。

二、提倡变废为宝,共创绿色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倡导人人动手,变废为宝。幼儿园开展系列变废为宝活动首先是要求教职工利用废旧材料自制小型多样、安全方便的自制玩具,要求一传达,教职工边利用业余休息时间,收集瓶罐、布料、绳子、管子等废旧材料制作了孩子喜欢的多种玩具,有体育玩具、也有桌面玩具,还有角色游戏材料,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见证了环保材料,提高了环保意识;与此同时,我们还向每个家庭发出了“家庭环保小制作”竞赛活动,得到了家长的积极支持,很多家长利用废旧的电池制作了电动小玩具,开阔了教师和孩子的环境视野。教师们从中感悟到很多道理,便在班内设置废品回收箱,积极争取家长、幼儿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收集无害废旧材料,并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师生一起商讨、制作,创设丰富多彩、充满童趣、互动的绿色环境。

三、加强环保教育,整合园本课程

幼儿园课程指向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强调各种活动的整合。我们合理组织各方面内容,把环保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随机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盥洗时教育幼儿节约用水、散步时教育幼儿爱护花草、就餐时教育幼儿不剩饭菜,爱惜粮食等。还有计划地开展“环境教育”专题活动,各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挖掘环境教育内容,激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探索、寻找答案。如幼儿有了节约用水、爱护水环境的意识,用完水后会自觉关紧水龙头;孩子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绘画出各种环保图片,展出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专栏,教育不要乱画、不要抽烟、要保护树木等。

在积极学习、了解昆山市“绿色幼儿园”评估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园自身实际,我们开展了“绿色班级”创建活动,积极对照创建要求,从组织管理、环境创设、教育过程、教育效果四方面着手,争创“文明班”,以点带面,形成全园参与创建活动的氛围,通过“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设立并认识了分类回收箱,使孩子明确什么物品能回收再利用,使孩子懂得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循环再生的道理。

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幼儿正处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应注重在日常生活点滴中培养孩子爱护环境的习惯。在不断的环境教育过程中,孩子们明白洗手时不浪费一滴水,吃饭时不掉饭粒,玩活动区时不浪费一张纸,能把废旧物放到指定地点,爱护幼儿园每一件物品,并能随时清理环境中不干净、不整洁的地方,从而养成不浪费和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四、开展有益活动,扩展环境教育

我们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感悟大自然,开展积极有效的环境教育。

利用自然环境开展教育:大自然是一本绚丽多彩的大百科全书。孩子喜欢大自然,眷恋大自然,大自然是孩子精神生命的源头。我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特点,开展“走进大自然”活动,带幼儿到花园、绿地、田野,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色、形、声的美妙,产生对热爱社区、热爱自然、热爱美好环境的情感。

利用社区环境开展教育: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幼儿走出园门,来到社区欣赏美好的景色,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悦目风光;带幼儿到邻里中心,了解人们乱扔垃圾,青青草地的变化,懂得“幼儿园是我家,清洁靠大家”,激发幼儿爱清洁的情感,师生一起行动捡垃圾,爱护草地。此外,我们还通过利用周边的环境资源,开展互动式的环保教育活动,将环境教育有机地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使环保教育活动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关心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情感,促使幼儿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

五、积极参与实践,强化环保行为

对绿色环保的感悟范文第3篇

本文详细阐述传统竹材的自然生态属性和文化内涵以及在室内空间中的继承和运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首先介绍竹材的自然生态属性和文化属性两方面进行细致阐述。分析竹材在室内设计中地位与作用,重点介绍竹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与文化内涵,探索如何运用竹材来创造既满足绿色环保又具有文化底蕴的装饰材料。

关键词:

竹材;文化内涵;室内设计;应用

一、竹材的属性和文化内涵

1.竹材的自然生态属性

竹材成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装饰及绿色材料,“竹”已经贯穿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竹子分布范围广、再生能力强,以及其本身的自然肌理和色彩,绿色、环保的速生材质,以及其作为装饰材料的经济性、耐久性和安全性,存在着巨大的开发应用价值,又一次作为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当中。

2.竹材的文化内涵研究

竹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对竹子的利用和研究,概括出一种做人的精神品质。竹子与中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中国人民就开始利用和研究竹子。竹材的应用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以及历史文献的流传和保存做出巨大的贡献,竹子在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此外,竹子越来越为人类认知和利用,也反映了竹子对中国的文字发展、生产加工、社会生活、文学艺术以及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积淀成为丰富内涵的竹文化。

二、竹材在室内设计中的人文作用与创新价值探讨

(一)竹材在室内设计中的人文作用与功能

竹材在室内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竹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室内设计中营造浓厚的竹文化氛围。人们在使用竹材的过程当中,发掘其中的文化而形成竹文化,文化是以人为本,设计也是以人为本,设计的过程就伴随着文化的因素。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竹的文化伴随着设计进行,用其独特的元素符号为整个设计过程提供相应的设计素材,设计本身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竹材应用到室内设计中,必将让人们想起对乡土气息的回忆,对大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竹材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特殊符号,代表着民族精神的象征符号在室内设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二)竹材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性价值

1.竹材向地域性和民族性方向发展

竹材是中国最具特色的绿色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将竹材的应用与中华民族人民的生活,历史及文化背景有效地结合起来,创造出设计的新形式,大力弘扬竹文化,体现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方式。

2.竹材向生产创新与开发方向发展

探讨将竹材运用到室内家具制作、装饰装修中,并且不用担心家具的腐烂、虫蛀,开裂、吸湿等问题的存在,客观分析竹材的材料、结构、工艺等特征,将竹材应用到更广泛的一面,需要设计师加强对竹子的研究和探索。竹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要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设计的方向发展。

3.竹材向低碳环保与健康保健方向发展

竹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充分发挥竹材加工技术,使室内设计中竹材应用与周围环境协调,满足当代人的绿色环保的设计观念。我们完全可以把竹子的优势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去,打造一个环保健康的室内空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好与健康。

三、室内设计中竹材的应用与文化内涵

(一)竹材应用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1.竹材的色彩及表现

竹子色彩自然天成,主要有绿色、黄色两种颜色的装饰材料,不同的颜色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从竹材的原生性能出发,天然竹材通常在人们眼中是具有生命力的绿色。从竹材的加工性能出发,竹材通过漂白处理,表面光滑鲜艳,色彩清新,展现竹材清新优雅的色彩表现力。

2.竹材的肌理、质感及表现

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是设计师通常会利用竹材本身的肌理、质感来表现不同的设计效果,并且通过改变竹材的形态作为装饰纹样运用到室内设计中来增强艺术感染力,带给人们一种天然、和谐的空间氛围。

3.竹材的光影装饰效果

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竹子在一定的照明条件下,不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能增强室内空间的艺术氛围,配合不同空间的要求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光影艺术效果。探索室内设计与照明相结合的艺术效果,打造光影、色彩、质感统一和谐的室内环境。

4.竹材的使用形态及构成表现

根据竹材的固有性能和加工性能,点元素是竹材第一个表现形式,表现出传统的点结构和统一中寻求变化的点结构。竹材的线元素适合表现出稳定轻巧的线构成、轻盈小巧的线构成及重复渐变的线构成。通过线的排列和编织形成竹材的面元素表现形式,根据美学法则组合各种面元素的构成。通过对竹材进行锯切和编织围合成竹材的体元素,组合而成体的形态可塑性强,多为不规则的几何形态。

(二)竹材在室内空间中的文化内涵与表达

按照室内设计的要求,协调竹材的开发与应用,推广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风格的室内竹材装饰设计,强调人们追求文化内涵,回归大自然的意境,是竹材在室内设计中应用体现的重要举措。竹材作为精神文化的核心载体,在室内设计中得到运用和发展,来增强室内空间的文化内涵,因而室内空间也就成为竹文化的核心载体,用竹材装饰过的室内空间表现一种特色的竹文化,并成为竹文化的一部分,丰富竹文化的内容。室内设计是竹子材赖以生存的基石,竹文化是竹材的精神内涵。我们要充分的理解和运用竹材在室内设计中的文化内涵的表现,强调协调性和整体性,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室内空间。竹子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人类的青睐,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所渗透。竹材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可以理解为竹材审美的三个层次:美感,人们通过感情器官感知到的对空间环境的形式美;气氛,人们对环境在初步美感的前提下,进一步形成的总体印象;意境,通过感情激发而形成的意境美。通过感悟和理解竹材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室内空间。

四、结论

中国竹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我们应该运用新的设计理念来充分挥这一传统材料的价值,努力加强对竹材材料与现代加工工艺的探索,将传统的材料、文化内涵与现代生产加工相互结合,探索各种竹材在不同状态下的开发与利用,创造出更具文化内涵、人性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活空间,让竹材这种元素引领我们整个吃穿住行。

作者:吴成龙 张开臣 单位:东北大学

参考文献:

[1]缪同强.竹文化相关理论探索及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对绿色环保的感悟范文第4篇

   一、继续搞好常规工作

    认真组织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值周队员的选拔和培训;每月的年级考核;模范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和三好学生的评选;献词献花;班级量化周考核;班队会的安排、检查;及时领会上级精神,做好上传下达。

   二、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美德和爱国情感

   1、“三八”妇女节开展以“妈妈我向对你说”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2、4月上旬组织四年级全体师生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主题教育活动。

   3、5月11日国际母亲节开展以“为了妈妈的微笑”主题教育活动。方法:和妈妈说句心里话。(感恩、希望、打算、祝福、烦恼、开心事均可;选择你认为最佳的方式让妈妈读到信;要求妈妈回信。)

   4、“六一”儿童节对好儿童、好教师进行表彰;

   6月1日至5日为“奥运周”,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趣味体育活动;

   举行“五彩缤纷迎奥运”阳光体育舞蹈展示活动。(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一二年级为《好朋友》,三四年级为《阳光校园》,五六年级为《小白船》。)

   5、3月12日植树节开展以“争做绿色环保小天使”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各中队为校门口的花坪、校内的树木进行浇水,并自己动手制作醒目的小标牌提醒人们。

   三、强化安全,珍爱生命

   1、不断完善安全制度,加强检查力度,加大教育强度,做到警钟长鸣,保持思想高度警惕。

   2、班队会利用校园网统一播放《安全自护宝典》,课后让学生讲体会、谈感受;

   3、认真做好《安全日志》和《每月安全快报》的填写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上报。

   4、开学初认真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安全手册人人必读》。从而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感悟生命的真正意义,深入开展“让生命更闪亮”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5、充分调动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发挥大队部和各中队安全委员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加强中队管理,提高师生素质

   1、开学初,各中队辅导员认真学习《55条班规》,并制定出自己班的班规,要求每个队员都能铭记于心。

   2、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师一起认真品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唇舌的授权》、《从教第一年》、《教师使用手册》、《怎样观课议课》。

   3、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了更好地促进课间操的管理,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建立《课间操班主任做操登记表》,每天一汇总。由辅导员、大队委、值周生进行认真登记并纳入班主任的月考核。

   五、丰富教师文化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3月中旬成立由省级教学能手组织的“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突围研习班”;

   2、4月上旬成立“青年教师宣讲团”;中旬落实“新生代教师创生组织”;下旬成立“牵手未来沙龙”亲子班;

  

   具体安排:

   第一周:1、检查学生寒假要求完成情况;

   2、学习《安全手册 人人必读》。

   第二周:1、开展以“良好班规伴我行”主题班队会;收交各中队的班规,汇集成册。

   2、收集寒假期间队员拍摄的dv作品(过大年)。

   第三周:3月12日植树节开展以“争做绿色环保小天使”主题教育活动。

   第四周:1、开展“迎奥运 树新风 讲文明”主题班队会。

  

2、一年级建立中队长、小队长机制。

   第五周:1、成立“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突围研习班。”

   2、开展以“向一次性塑料袋说‘再见’”,“白色污染对大家的危害”主题班队会。

   第六周:1、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开展以“平安伴我行”主题班队会。

   2、组织四年级全体师生到烈士陵园扫墓。

   第七周:1、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队会;

   2、成立“青年教师演讲团”。

   第八周:落实“新生代教师创生组织”计划再次邀请苏静老师前来培训。

   第九周:成立“牵手未来沙龙”亲子班。

   第十周:举行三校男教工篮球比赛。

   第十一周:5月11日国际母亲节,开展以“为了妈妈的微笑”主题教育活动。措施:和妈妈说句心里话。(感恩、希望、打算、祝福、烦恼、开心事均可);选择你认为最佳的方式让妈妈读到信;要求妈妈回信。

   第十二周:高低段分别上一节班队会示范课。

   第十三周:开展“奥运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

   第十四周:举行“五彩缤纷迎奥运”阳光体育舞蹈展示活动。

   第十五周:待定

   第十六周:6月15日为父亲节

对绿色环保的感悟范文第5篇

一、让空洞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而思想品德课与社会生活、时代节奏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性,如果思想品德课只是一味地说教,脱离现实社会,就会非常的枯燥、乏味。尽管有许多学生不是很喜欢思想品德课,但是他们对身边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却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把他们想学的、爱学的内容搬进课堂,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好处。比如在学合理消费这一框时,我把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世界金融危机的由来向学生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利用视频说明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也正在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同学们的日常消费是怎么做的,应注意什么?有的同学说:“我有多少钱,就买多少东西。”有的同学说:“我在食堂就餐时,把吃不了的饭菜随手就倒掉了。”也有同学说:“我在购物时,会选择一些绿色环保的商品。”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点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消费时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消费时不忘节俭;选择绿色环保的商品。同时,也懂得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这些事例,贴近生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迪和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这样处理教材,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二、让被动接受与自主体验相结合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各种形式直接参与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自主性,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我所遇到的新鲜事”,让学生自由发表感受来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的第一次接触就建立在了一个自由的氛围中,使学生感受到了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赢得了主动权,也就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参与活动和参与课堂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也逐步地增强了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

三、让枯燥乏味与活泼生动相结合

情景式教学是教学工作中应该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它是学生获得深刻感知的最佳方式,它的直观性、形象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尝试探索并采用各种新教法和新学法,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切实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如采用多媒体教学、讲授、活动、讨论等各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使课堂教学由单一、封闭走向多元。比如在学习“感悟青春”这一框时,联系校园生活,设计了一个小丽与异往的小品:小丽的同学李明的成绩特别好,特别爱帮助别人。小丽有什么问题都喜欢问他,他也很高兴为她解答。没多久,同学在他们背后指手画脚,于是小丽便躲着他,他们也彼此疏远了。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男女同学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营造一种和谐、合作团结的氛围,有积极作用。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理论课,单凭教师的说教,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便会觉得乏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恰当采用角色表演、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活动,有助于激发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让冷漠裁判与热情激励相结合

相关期刊更多

国土绿化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全国绿化委员会

中国果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园艺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