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指导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专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一种科研项目资助计划。我校截止2009年初,已经开始第七期SRP项目的实施工作。
1 SRP在研究性学习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SRP从人才培养层面上讲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对医学院校学生来说,实现从以前的就业导向转变为研究导向;从技能性、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分析性、探究性学习。学生参与SRP,不仅是确定问题和寻拢答案的学术研究过程,而且也是启发批判性思维和开发创新能力的过程,体现了显著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特质。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一定的情境出发,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并相应地使研究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与传统的传授本位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本位的学习活动,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现实生活,着眼于培养具有完整人格、善于实践、自主学习、勇于创造的适应新型学习社会的人。综合来看,研究性学习具有问题性、体验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征。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两大基本职能,高校推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使二者得到有机结合,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效的路径。
1.1 培养科研兴趣,扩展理论知识:研究训练计划使本科生从纯理论的知识学习到参加具体科学研究过程;从撰写科学研究论文无从下手到能独立完成文献检索和综述;消除了一些学生对研究创新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创新热情:大大巩固和扩展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由单纯动脑到手、脑并用,融人积极的科研学习氛围中。
1.2 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SRP旨在将学生传统的知识接受学习方式。转变为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方式。并且研究训练过程中把对学生规范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逐步将有兴趣致力于研究的学生引入研究领域。学生自己作为项目主持人、参与成员,负有按计划实施科研步骤和完成实验方案的职责。在压力、求知欲和荣誉感的作用下,本科生由被动到主动,勤于思考和发现问题并想办法、查资料、请教指导老师来最终解决问题,自觉性大大提高。
1,3 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加强科研素质训练:在教师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学生根据具体需求,参与自主设计、筹备和完成实验。建立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总体点评,学生自我评价实验效果并总结经验教训,切身感受科研实验的完整操作规程,本科生要作为研究生的优质生源,就要求获得和研究生的学习相关联的研究技能和知识。本科生通过参加研究生式的导师制培养,和研究生一起组队讨论,既加强了研究启蒙,又加强了本科向研究生阶段的过渡。通过尽早接触科研,激发学生科研热情,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
1.4 分工协作,制造研究性学习情境:在解决科研难题中,本科生不再是各自为战的独自学习,而是形成科研兴趣小组,协作分工来完成实验方案。研究训练计划将研究性学习所需的一般素质和创新素质合二为一,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后,对深入调查和实践提炼到问题进行分析,写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进而体验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增加对过程知识的了解,完善知识结构体系。SRP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学习能力(接受知识和自学能力)、研究实践能力(信息收集和文献检索、分析论证、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研究创新能力(发表文章、解决问题、鉴别判断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创新知识、创新素质的提升,在思维力和创造力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塑造。
2 SRP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1 项目申报要谨慎:少数参加SRP的本科生在加入前对于自己的现状往往没有清楚的认识,也没有对项目进行时间安排的经验,以及如何规划实验、学习和个人生活三者关系的知识。事实证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是困扰学生最大的问题,个别学生抱怨自从参加SRP之后就没有时间自习,更不要说娱乐了。参加SRP的学生需要在个人时间上做出一定的牺牲,尤其是那种希望做出成果的学生。
指导教师也应该谨慎,比如自己是不是有外出进修或者学习计划等,是不是带课或者行政工作比较忙,应该早做安排和协调。受师资的限制,一些教师在辅导研究生的同时,还要兼顾本科生的科研项目。往往会不自觉地偏重于研究生。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本来就相对欠缺,如果导师指导不足,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烦躁和怀疑情绪。如果是突发事件造成指导教师不得不离开,应该安排好科研工作或找其他教师代为指导,不要造成时间和精力安排冲突,最终身心俱疲,辛劳而无所获,还会耽误学生做科研。
2.2 项目选题要合适:项目选题要根据教师自身科研水平,学生能力和时间是否充裕,以及经费是否允许等条件来选择,学校在本科生科研上投入的科研经费有限,实验室条件不是很好,部分实验不能够顺利进行,有些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因此,部分SRP学生会感到实验方向比较单一,实验难以深入展开。如果没有考虑实际情况,本来只是由学生主持的一个小型科研课题,却申报成一个大项目,结果课题难度太大。需要花费几万元经费,最终课题难以进行下去,经费难以为继而草草收场,对自己,对学生,对学校都是个不小的损失。
2.3 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双选:SRP项目尽管主要是针对学生,但是导师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师生之间存在着双选,一方面学生选择参加指导教师所在的课题组,来提高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导师在选择本科生的时候也会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从事这项工作,他们需要的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积极的团队精神、较快的反应能力以及勤奋钻研的态度,比如教师授课效果好、有耐心、容易相处、科研水平高,会受到学生欢迎;而学生则要勤勉向上、善于思考,认真负责,就会受到教师的喜爱。师生相处在SRP项目中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尽管师生之间一般并不存在很大的利害冲突,但是由于年龄、学识、经验的差异,产生隔阂是非常正常的。每一个导师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学生也一样,这就必定涉及互相理解的问题。师生双方应当主动相互了解、接纳并协作实施和完成SRP项目。
关键词:中学生;人生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在内心规划自己的人生理想,渴望年轻有为、事业有成。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繁荣与富强,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需要劳动者具有现代职业素养与创业精神、健康的劳动心理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和挑战。据有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初中生虽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都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职业以及自己的兴趣特长不了解,其人生发展规划缺乏正确指导。许多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面对学习压力选择的是逃避甚至辍学;在升学方面,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有利于自身今后长远发展的高中学校,而是盲目地舍弃职业高中而选择普通高中。许多初中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思考,更多的是听从家长的安排。因此,有必要对初中生进行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以有效减少初中阶段的辍学率,使更多的初中毕业生自愿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并正确选择就读的学校类别,确保完成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我校在学生人生规划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我们将学生人生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制定了年度学生人生规划教育方案和实施计划,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政教处为指导机构、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学生人生规划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从学校层面上形成了对学生人生规划教育的高度重视,形成了可靠的组织保障机制。
二、我们将学生人生规划指导纳入了学校课程计划,每学期每个班级的学生人生规划指导课保证在7个课时,要求有三节政治课和四节班会课专门用于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指导,分年级学生人生规划指导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教学或讲座内容的设计是按照学校制定的学生人生规划指导方案和实施计划,在学校人生规划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或专题研讨后形成的学内容,做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保证。
三、特别是近两年,我们以学校实施的"爱心阳光教育工程"为载体,把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指导作为爱心阳光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全体教师包教包帮学生,在全校师生结对子、交朋友、多谈心、勤沟通的氛围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帮助和指导效果更为显著。
开展人生规划指导教育以来,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现在的学习和未来人生之间的关系,对未来人生的懵懂意识变得清晰而明朗,不少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动力充分,学习效果显著,过去常有的流失、辍学现象几乎绝迹,即使初中毕业中考无望的同学也并不因此而灰心丧气,因为他们对自身的认识清晰而明确,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人生规划指导教育的实践让我们更加明确地意识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并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帮助受教育者适应社会需要而生存是教育的基点,结合社会发展、明确个人发展目标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受教育者成人成才的动力源泉。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大多数人不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并实现人生理想。初中毕业是人生发展的一次重要抉择,是选择升学还是选择就业?升学是读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就业是在本地还是到外地?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面对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不少学生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初中阶段加强人生规划指引更显其必要和紧迫。而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学会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境遇能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因此,开展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是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位,是学生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一项创新型工作。
通过开展初中学生人生规划指导教育,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初中阶段实施人生规划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教学过程要突出实践教学特色,教学指导思想要注重养成作用,教育理念要强调生本教育。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以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为立足点,以正确认识工作、职业和人生之间的关系为重要的培养内容,以培养创新型、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培养方向,从而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对初中生进行规划指引为落实好素质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低年级写话教学存在很多误区:写话内容脱离学生生活,没有趣味性;写话目标不明确,没有层次性;写话指导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写话评价方式单一,没能关注个体性。本文围绕低年级写话教学的误区和对策进行具体阐述,期望低年级写话教学能更有效,更实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误区一: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低年级语文老师开始关注学生写话能力的提高,只要看到教材中有可写的内容,就让学生试着写。以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材为例,第一单元《识字1》-教完,有的老师就忙着布置学生以《春节》为题写话;第二单元《春雨》一教完,就叫学生写《春天》;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学会劝阻》一教完,就让学生以此为题写话。写话内容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生成,学生怎么可能写出灵动的语言来?
策略一:依托生活,注重趣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学生写话的源头活水。低年级写话内容应丰富多样,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写话内容从学生生活中来,学生才会有话可说,写得精彩。
“水本无波,相荡而起涟漪;石本无华,相击而生火花”,学生的情感要在适当的生活情境中才能被点燃,被激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有趣的话题。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不断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有了教师的有效引导,写话就能变“无趣”为“有趣”,变“平淡”为“生动”了。
误区二:流于形式,杂乱无序
曾经听到一位老师是这样指导学生写《我最喜欢的游戏》的:“小朋友,你玩过哪些游戏?”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玩过“老鹰捉小鸡”,有的说玩过“切西瓜”,有的说玩过“警察抓小偷”,接着老师说:“请你选择一个有趣的游戏写下来,要注意写清楚游戏的名称和方法。”接着学生就开始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了。可是学生并不明白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出的东西颠三倒四,前后次序混乱,词不达意。这样流于形式的写话指导,没有范例的学习和方法的感悟,怎么能有效提高学生写话水平呢?
策略二:分层推进,目标明确
新课程标准下的低年级写话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写话,教师的写话指导要有计划,有目的,做到分层推进,循序渐进,先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再逐步提高他们的写话水平。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学完拼音后,可以尝试让他们用一个拼音句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指导他们把一句话写通顺,写完整;一年级下学期做到句子前后连贯、规范使用标点,指导他们能写好两三句话;二年级上学期做到写话有条理,指导他们留心观察,注意细节,用上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二年级下学期做到有想象,有创新,具体生动,指导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话有条理地写出来,能写一段通顺的话。
写话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适当点拨,启发想象,及时捕捉精彩用语,积累词句;指导学生完整地说,最后写下来,以提高写话的实效性。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我长大了做……》时,是这样指导的。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每天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那么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聊一聊,写一写:我长大了做什么。
二、指导说话,明确方法
鼓励学生先说好一句话,接着说好两句话。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适当引导,以评价的方式拓展这项工作的相关词语,如“治病救人、教书育人、为国争光、奇思妙想”等等。接着范例引路,播放录像短片,让学生明白皓皓先说什么,后来又说了什么,知道皓皓想做小丑的三个原因。接着指导学生自由说,同桌互说,推荐学生上台说,其他学生来补充,在交流讨论中,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三、指导写话,展示佳作
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前后连贯,句子通顺,能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就更棒啦!
误区三:无米下锅,不见成效
下面就以上个月我执教的两次写话指导课《我长大了做……》为例来说这个问题。有一个班级,没几个学生会说几句完整的话,更别说写了;有一个班级的很多学生说话都特别生动有条理。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案,在不同的班级上,学生的表现为什么会有着天壤之别呢?笔者认为这和孩子平时的积累有关。不重视阅读积累的班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话都说不连贯,写话更是颠三倒四,让人读了摸不着头脑。注重阅读的班级,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妙语如珠,有说不完的话,写话也是得心应手,条理清晰,词句表达也是恰到好处。
策略三: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要抓住课堂上一切机会,鼓励学生阅读,积累好词佳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内阅读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课外延伸,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写话教学过程变得更开放,更有活力。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 优化课堂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日新月异,即使在学校学到了最新的知识,也会很快老化,不能终身受用。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埃里克・霍伟说:“在巨变时代,善于学习的人将继承未来。”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已成为当前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的共识。在近十六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教师要充满激情
著名教师于漪说:“要把学生培养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把火。”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热热身”,如,Guessing Game,Do actions like me!Sing Songs,Magic Games,等等。这样,学生每堂课都能全神贯注,如饥似渴,一个个都能把高涨的激情转化成学习动力,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教师也自然而然地受到学生的影响,用更多的激情回报学生。
2.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教师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课堂上,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给学生增加一些“兴奋剂”,使其兴趣得到激发。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有人曾说:“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是表扬出来的。”俗话说得好:“最好的付出,莫过于有人肯定。”不要吝啬一个欣赏的眼神、一次默许的微笑、一个翘起的大拇指,给学生一些“蜜”,他才能为你“酿蜜”。
3.用爱感化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走近学生,感受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做学生喜欢的、佩服的老师,学生才会对你的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
二、培养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相对的是“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是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也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更是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教师这个“导演”应该想方设法让充当“演员”的学生去说、去听、去阅读、去模仿、去表演、去思考,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参与体会学有所获的愉悦。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应该如何培养呢?
首先,我们要帮助学生确定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重点。学生有计划就会有努力的方向,这个计划老师自己也要很明确,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让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侧重点。如对于七年级学生,我们主要是要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强化预习效果。每节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例如找出生词并试着拼读;找出学生自己认为的重难点;找出阅读文章的中心句,理解大意;还可引导学生制作表格进行归纳等。经过近一段时间的实施,学生不用老师布置预习任务也能坚持预习。九年级总复习对于老师来说,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既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归纳知识,又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九年级第一轮的总复习过程中,我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课前要求学生把每个单元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小组归纳并找出来。
其次,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一对,事半功倍。学习英语一定要让学生开口说。中国的学生恰恰会在“说”上卡壳,他们大都害怕说错,导致不敢说。我常常鼓励他们:Don’t be shy,just try!对于自己在教学中的失误,则主动承认:I made a mistake!让他们明白谁都会犯错误,老师也一样。Everybody makes mistakes!犯错误是进步的开始,我们要热爱丢脸。Enjoy losing face!今天丢脸了,以后改正过来就不丢脸了。
再次,要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环境。我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营造语言环境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英语工具书,如词典、教学参考、书注释、互联网等。这样,他们碰到阅读难题就能够自行解决;指导并组织学生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如唱英文歌曲,开朗诵会、英语角、演英语短剧,等等,寓教于乐,寓学于赛,为学生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巩固课堂所学和陶冶学生的情操。
最后,要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扩大知识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互联网阅读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英语篇目,既渗透西方文化意识的培养,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推荐好的英语读物及音像辅助教材,帮助提高学生的视听能力;鼓励学生看无中文字幕的英语大片,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优化英语课堂结构
多年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起的是“主导”作用:一节45分钟的课,往往要讲35分钟以上,真所谓“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则被动地听、记、背,没有思维空间,没有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其实,这种“满堂灌”、“满堂问”、“考试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常常造成“事倍功半”的不良后果。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低下,形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那么,如何优化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课堂学生观。要把学生自主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目标,要较好地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现当代语言认知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什么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压抑学生积极性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始终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把它作为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课前应努力备课,精心设置悬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童话世界”、“儿童乐园”;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
其次,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改变“师道尊严”的老夫子形象,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索。要以良好的情绪情感染学生,教师应将自己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要,用自信心及乐观情绪启发感染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吝啬激励性语言,激励性语言要多样化,不拘于形式。当学生做得较好时,可以用“Good!” “Well done!”“Wonderful!”“Good job!”“You tried very hard.”“Excellent!”“You’re so sweet.”“I can see the progress!”“Super!”等肯定学生,在激励机制的引领下,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一轮的自主学习中。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坚持让学生自学,克服一开始的不太习惯。教师要有信心和决心,帮助学生度过阅读关,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间里,老师尽量不打断学生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学,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把课堂这一“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表演者”,教师则充当“主持人”的角色: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沿着教师设计的既定任务前进,完成所要求的教学任务。
最后,要做好课自主学习的引导。每节课都要有精心准备的情境创设,它是语言知识运用的精髓。教师应精心备课,为每一节课创设相应情境,把学生放入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课堂讨论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及想象力,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最终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上,要结合所发现的问题和课前预习的重难点进行大面积提问总结;也可让学生归纳小结,老师适当地加以补充。
总之,教师应该从转变自身观念做起,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通过培养学生兴趣,通过课前和课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通过课堂优化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就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离开老师也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就能为学生将来的学习铺平道路,真正做到语言认知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2007-2008,11、13.
关键词:知识网络;授之以渔;搭桥;中规中矩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8-001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07
初中化学教材的知识点很多,学生感到无序,知识点处于散乱、零星状态,把握不了要点,不是“摸不着边”,就是“头脑发胀”;复习时,教师又通常把每章的知识点一一罗列,或者采用“划书本”的方法,没有新奇感,容易感到沉闷、枯燥,不能形成有序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反映知识之间的联系。
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科学素养。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习惯于“一步到位”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近些年来,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担心影响课堂效率,教师往往越俎代庖,应用现成的化学知识网络图进行教学,上课时,看起来高效、严谨、逻辑性强,但收效甚微,学生不是云里雾里,就是过目就忘,不能真正在自己的心中构建一个完整有序的化学知识网络体系。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习者,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形成自己对知识正确认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无法由他人来代替。因此,创新性教学应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来构建。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知识主动的建构者和探索者。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要想全面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需要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却苦于不会进行“分析、对比、综合、类归、联想”,难以形成知识体系,不善于构建知识网络。由于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化学基础较弱,要让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指导,传授给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组块与化学知识网络的策略和方法。
一、化学知识网络构建的一般过程
构建知识网络,先要让学生认识知识网络图,理解知识网络化可帮助同学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更需了解化学知识网络构建的一般过程。
1.准备阶段
选定知识范围,罗列知识点,理清错综复杂的纵横关系,让要构建的知识大体在自己心目中有一个轮廓。学生还要学会使用图形、符号等个性元素,如,“——”表示相互关系,“”表示衍变关系等。
2.构建阶段
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将各章节中一些分散的“点”连成“线”,对化学知识内容进行重新加工、整理和组织,使之系统化,并进一步形成“知识网”。其实,要想构建有序的知识网络,就需寻求知识主线,若把知识比喻成一座房子,主线就是起支撑作用的大梁,每一章节或单元的知识主线很明确,只有围绕知识主线,通过联想,进行归纳,依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建构知识树(或其他形式),将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形成知识网络。
3.交流阶段
建构以后,学生期待自己的成果得到展示交流。为了促进学生交流,绘制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以发挥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小组成员的智慧才能;每小组之间还要进行交流传阅,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适当展示优秀的知识网络图供大家学习,通过对比分析,要求学生能指出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存在哪些不足和优点,以取长补短;老师再进行适度的评价、点拨,更有利于知识网络图的完善,提升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网络的能力。
4.整合阶段
展示交流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化对知识网络的认识,理解各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修改完善知识网络,还可将不同单元的知识网络“联网”,使小网络变成大网络,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整体。
二、化学知识网络的构建模式
化学知识“网络化”,可以按章节绘网络,也可按单元来设计。
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是对化学知识的一种精细加工,需要在化学知识点之间“搭桥”——建立联系;构建过程应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联想,对知识重新排列组合,达到知识精炼化、条理化、网络化。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依据逻辑关系来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并通过联想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外在联系,但是,限于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际,不能过分苛求学生一定要厘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按照知识间逻辑关系来构建化学知识脉络,只需学生知道化学知识点间的“桥接”方式,即知识点联系方式,就可以了;为了便于学生模仿,学习绘制知识网络图,教师可直接展示一些化学知识网络图,让学生了解不同构建模式,并加以引导、点拨。笔者总结了一些将化学知识组块构建成网络的方式,而这些“构建模式”并没有严格按照知识间逻辑关系来运作,主要是考虑学生能否理解接受。以下构建模式,仅供大家参考。
1.串联式
在教学中,及时复习、激活原有知识,注意寻找知识间的内在关系,或通过进行联想,或依据各知识点及物质之间的衍变关系等,将知识点串联成线。
水污染途径危害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水污染治理
CuCuOCu(OH)2CuSO4
2.并联式
要善于归类,将知识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重新归类,也可依据知识间并列关系和隶属关系将知识点分成块,构成网。
3.交叉式
这里并不一定是指逻辑关系中的交叉关系,而是知识点间建构成网络的一种方式,可以表示交叉关系,相互关系等。
4.发散(会聚)式
通过联想,注重发散思维,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可由某类物质发散各物质的性质而形成面,由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进而形成网。
5.流程式
通过联想、归纳、演绎、推理,将知识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用近似工业流程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互相连接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
三、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1.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图,不能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和结构,学生可以绘制成中规中矩式(图1),也可涂鸦式(图2),还可艺术化,添加色彩,具有艺术效果,醒目,有趣(图3、4)。
2.构建知识网络,不可“贪大求全”,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体系构建的层次性和渐进性,根据不同的课程标准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分层次、循序渐进地构建知识体系,引领学生不断充实和完善知识网络。
3.要引导学生明确主线,先粗线条勾勒出知识主干,逐一回忆每一主线知识所派生出的分支知识,并不断把知识点细化、具体化,否则,主次不分,在学生脑中就不能形成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笔者深刻体会到,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既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细化整合,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锻炼了思维,提高科学素养,从而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