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德与法律的感悟

道德与法律的感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德与法律的感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道德与法律的感悟

道德与法律的感悟范文第1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探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开展与学生交流互动,是我教道《德与法治》课以来,一直追求的方向。本文结合我平时教学的实践,探索新课改下如何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一、课前自主预习

1.课外书籍的储备。每个班级的教室角落都有书柜,要求班主任把有关政治和法律的书籍放在里面,如《法律的故事》《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中国可以说不》《半月谈》杂志等书籍,这样比学生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环节。

2.课本预习方法的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每课都分五个部分,分别是探究园、情境体验、学海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其中,“学海导航”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该版块的内容,了解每课内容的线索和重点。然后,对该知识点需要更深的理解,可以通过看“探究园”和“阅读与感悟”里面的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

二、课堂师生互动模式构建

1.培养学生主动上台讲的习惯。讲台上讲,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紧张的,有利于对知识的内容的深刻记忆。《道德与法治》课,一个主题都有有关的资料辅助,所以,我基本上,让一位学生讲一个主题。教师要对讲的内容进行筛选,那些简单的、好理解、好把握的、学生有一定基础的的课,让学生上讲台自己进行讲解,最后,教师作更深层次的相关知识的补充。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二单元学会交往,第一课,我爱我家课,第2课时:化解“爱的冲突”教学时,因为该课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学生可以讲的内容比较多,例子也比较好举。所以,上这课时,我就想通过学生的讲亲身的实例,来对本课的知识进行理解。一位学生上台讲时,他说,他与父母关于上网问题的讨论,他父母认为学习最重要,网络不能接触,网上的东西都是不好。最后,关系紧张。他说:“通过今天本课的化解‘爱的冲突’,他知道了,需要与父母沟通,向父母阐明网络的好处,网络上也有在线学习,可以提高成绩,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国家的大事,扩大自己的知识层面。同时,要控制好上网的时间,不要浏览黄色的网站。通过与父母的交流,父母理解他的想法,化解了爱的冲突。”这位的学生上台的讲话,应该可以说,他已经把课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对课本的理解更深刻、彻底。

2.课堂问题的优化。问题的设计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式的服务,因此,教师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时,需要优化问题的形式,问题的内容要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有关,而且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和运用,最后,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问题的内容要多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一单元1.2融入新集体中“如何建设良好班集体”,我就是在所教的班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想想自己如何为班集体建设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通过学生对自己班集体的了解,最后,各小组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师再结合有关课本的知识进行总结,建设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树立共同目标;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增强集体的荣誉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从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来看,都比较好,因为这就是根据自己的在集体中生活的情况,进行总结,而且问题更具体,更符合现实生活。最后,教师进结合教材的观点,对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达到教与学的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注重材料的运用,通过自主分析材料,结合课本的知识点,得出结论。

三、课后自主复习

1.播放微视频。为了让学生面对的不只是枯燥的课本,而是更好的生动的道德与法治的事实,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微视频。通过微视频的播放,学生可以对课本上的知识点,形成具体、生动的形象,加强记忆,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记住课本的知识点,为以后的练习打下基础,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2.做题方法的训练。做题方法是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训练,但是,道德与法治的做题方法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掌握自己训练的方法。道德与法治更加注重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多多训练,从材料中找找关键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所以需要学生学习过程中长期的配合,形成自主练习的习惯。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第八单元8.3“学会防卫和避险”,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对学生进行做题练习的训练。如针对“中学生如何行使正当防卫措施”时,我采用三、四个具体案例给学生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理解了正当防卫是有限度的,以及如何行使正当防卫的措施。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在生活中要自觉远离各种不法侵害,但当侵害已经不可避免时,应当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进行正当防卫。通过这样的做题训练,老师进行方法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课本知识,对问题的进行彻底的分析、归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更好的体现自主学习的效果。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做题方法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能提高学生的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教与学互助,效果会更加明显。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至关重要。教师的教的方式的改变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具体分析案例,达到学习效果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楼江红.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8).

道德与法律的感悟范文第2篇

一、初中法治教育的背景

近年来,社会出现许多因缺少法律意识和知识,青少年触犯法律,走向犯罪的道路,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关注青少年的法律建设,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开展进行普法教育,必须给以高度重视。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的最佳场所,如何有效的开展法治教育,是学校和教师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中学的法治教育通过对青少年讲解基本的法律概论,让其了解并掌握接受法律的知识,规范自身社会行为,成为遵纪守法、自觉护法的社会主义文明法制下的好公民。

二、初中法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加,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但整体上来说还不够成熟,对是非的分辨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有时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导致产生一些极端行为的产生。社会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守法环境,一些制度存在诸多漏洞,让青少年产生投机心理,最终做出违法行为,走向犯罪的道路。

现在党和国家大力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大对法治建设的投入力度,普法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出台更多的法律条文,这为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提升他们的法律观念和意识,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策略

(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在这当中,教师要将教材法制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划分侧重点,借助教学工具,将其形象贴切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接受并掌握相关知识,渗入到思想意识中,潜移默化去影响规范自身,形成思想觉悟,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维护法律尊严,实现法治教育开展的最终目的。如针对教材课本中列举出的法制教育方面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必要时可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绎,发挥创造,提出自身对事件的看法,做出总结。或安排学生写出相应的案例读后感,对案例进行剖析,自我思考,加深印象。

(二)改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是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是传授法律知识的主力军,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和良好的法律素养,为学生传授相关法治知识时更有说服力,讲解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

其次要有丰富的教学技巧储备。法制教育涉及到的相关条文非常枯燥,繁多,一味单纯地进行语言阐述解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疲劳,产生厌烦的情绪,法治教育走进课堂就没有思想基础。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向学生展示法律知识,带动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接受相关教学内容,实现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可以创设法律情境,组建班级法庭,让学生对某些法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分享感悟,得出结论,并在相互间辩解和探讨中,深刻理解法律条文,提高法律意?R,自觉履行规范自身言行的义务。

(三)时时刻刻注重法治教育的渗透

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入手,注重坚持。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从预防着手,从小事做起,从遵守基本课堂秩序入手,不迟到早退……让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法律知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远离罪恶。鼓励学生间互相监督,相互纠正,共同进步。树立法制宣传标语,创立法制板报、墙报等形式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成立法律学习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去,设立相应的激励措施。课外鼓励学生积极收集法律知识和案例进行同学间的互相探讨等。

(四)扩展法制教育

打破课堂教学的空间局限,开阔学习范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实践活动,强调实践活动开展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法律,理解法律,有所启发。例如组织参观社会法制宣传展览和讲座,欣赏法制教育影片,参加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将法治意识更好的融入到自身生活中,切实履行相关法律义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法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初中生增强法律意识,规范行为,预防犯罪

目前我国犯罪人群呈现出了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人群在其中占有众多比例。这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现有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认知薄弱,法律观念不强,法制意识淡薄。缺少正确及时的引导,自身是非辨别能力差,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学校积极开展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增强自身法律意识,掌握法律知识,规范自身行为,健全思想认识,预防犯罪。

(二)有助于学生正确法制观念和意识的形成

观念决定意识,意识影响行为,行为产生结果。注重校园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思想意识。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还不够成熟,极易受身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思维上容易偏激、易怒,面对问题不能冷静对待,片面性的思考问题,盲目的做出判断,采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学校是教育学生,传播法律知识的重要场地。利用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进行法制方面的相关教育,能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现象,明确利害关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健全心智,形成正确的思想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道德与法律的感悟范文第3篇

时间:2021-7-6

一、试题分析

本套期末试题是中考标准题型,考点覆盖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有8分,全是选择题。第二、三单元都是14分,也各有3个选择题和一个材料题。第四单元14分,两个选择题,两个材料题。

第1、3、8、10、11、12题需要结合材料分析加排除法来选择。第2题④有一点歧义,错得不明显,很多同学被此选项迷惑。其他选择题均可以通过排除法选对,整体来看注重了对学生筛选信息能力和理解力的考察。重难点知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法律的特征、六大保护、情绪等也均有涉及。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最高分44,最低分14,平均分30.88,优生率0.08、合格率0.62。优生太少,高分缺乏。

选择题有少数满分,错一个的是错第4题居多,其他选择题也有不同程度的错误。在及格边缘的同学,选择题做得不理想。

13题,对于图片上的信息大多同学只能抓住1-2点,一般都是答的自己熟悉的法律的特征: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没有从平等角度分析,可能是我没有要求他们背完整的原因。说明学习还是处于死记硬背的程度,教学中没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14题都可以达到要点,只是14(1)的表达不是很符合题意,答的内容不是说明了什么,而是怎么做。14(2)点数不够,没有3点,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15题由于反复训练和理解记忆过,答得最好,大多都是满分。

16题只有少数几人结合了材料分析,得分率最低。一般都是从情绪的影响因素、危害、正负面答的,没有直接从基本情绪回答,感觉答得比较复杂。大多就是纯粹写的背的知识点,没有分析。

三、存在问题

1、删选信息能力弱,抓不住关键信息,弄不清考点;

2、缺乏看分答题的意识;不分点,点不够或语句表达不完整;

3、缺乏结合材料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只是把背的知识点写了下来;

4、不能结合图片和材料进行相关知识的总结和创新。

四、改进措施

1、切忌死记硬背,注重启发引导和发散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让学生真正学懂了,灵活掌握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删选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注重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3、教学要灵活,注重体验与感悟、学生的参与度,高度达成情感目标。只有学生内心认同,才能更好的理解运用。

道德与法律的感悟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三个转变” 教材体系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115-02

05方案整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而在融合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如何构建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新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就成为讲授本门课程的思政课教师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但是,从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某些兄弟院校和同行们在讲授这门课时也有很多困难。比如。大多数讲授《基础》课的教师都是原来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师,或者还有少数教师属于学校的政工干部、学生辅导员等,学科背景各不相同,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方面容易出现擅长的内容多讲、不擅长的内容少讲、略讲的情况。也有精于理论的侧重讲理论,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侧重讲案例等多种情况。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至少要实现“三个转变”,才能完成《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打造优质《基础》课。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变拼盘式教学为交融、渗透式的教学

在05方案实施以来还有个别院校在这一学期专讲《思想道德修养》。下一学期续讲《法律基础》部分。俨然还是原来的两门课程两个体系。也有部分教师将整个的教材内容体系完全分割为“道德”部分和“法律”部分,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做到了两个知识体系的简单拼凑,违背了《基础》课课改的初衷。

同时。这种简单的“拼盘”容易造成新课程教学体系的庞杂和逻辑结构的松散,影响学生知识的增广与统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等。所以《基础》课新大纲是以有效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深入探究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和逻辑关系,根据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内在统一性构建起知识内容高度融合、逻辑严密、结构紧凑的新课程教学体系。

道德与法律本就具有同一性。二者都属于“规范”,道德是个人的内在自觉,而法律是一种外在约束。在较长时期内人们共同认可的道德内容也可能发展为法律法规。因此,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道德支撑着法律制度的建立,维系着人们对法律制度的普遍认同感。在《基础》教材中,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和法律知识也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简单举例来说,在公共生活方面,教材不仅提到了要讲社会公德,同时为了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人们也要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在树立家庭美德的同时,也要遵循《婚姻法》;在培育职业道德的同时,也要懂得维护自身权益,如要了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所以,尽管教材在章节设置方面,可以分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三大块,但是这三大块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有的教师在讲课时前两者侧重讲伦理学,后者侧重讲法学,而实际上《基础》课并不是简单的伦理学和法学知识的传授,而是要通过提升生动鲜活的语言和案例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因而在备课时。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多做研究。

二、在教学方式方面,变照搬或脱离教材为构建以教材为本、适应教师特点的教学体系

教材体系的主要载体是文字,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教学体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学功能的各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笔者认为,教学体系的主要载体是语言,主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教材作为一课之本,在教学中,教师照搬教材和脱离教材两种倾向都是不可取的。照搬教材容易流于单纯理论的讲授,枯燥乏味。同时缺乏创新。脱离教材随意确定教学内容又使教学大纲形同虚设,更谈不上在特定学时内对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全面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三项原则,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和所掌握的案例资料,根据《基础》课程的教育逻辑体系,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基础》课教学目的的需要。围绕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这一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定位和阐释,推出体现自己教学艺术魅力的教学内容。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对《基础》的内容重新进行了安排。设置了十个教学专题:适应大学生活、培养优良学风;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探求人生意义、创造人生价值;保持健康心理、提高耐挫能力;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学习职业规范、培养职业道德;把握爱情真谛、树立家庭美德;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同时教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它一且进人教学过程,教师就需要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学生的接受状况对其进行解读,并在教学的双向交流中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碰撞、激活,进行再加工,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力。o思想政治课教师大多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同时又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因而在讲课时有的教师是激情澎湃,容易以情绪感染学生;有的教师则含蓄内敛,娓娓道来,容易以说理打动学生;无论教师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还是通过理论的讲授传授知识,教师都要以教材为蓝本,以大纲为依据。根据自己的学术特点和个性特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解读,最后以自己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只有这样,所讲授的内容才是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

三、在教学表现方式方面,变说教式的意识形态教育为润物无声的渗透式教育

《基础》课是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唯一一门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密切的侧重应用的理论课。我们好多教师在讲授政治理论课时会偏重于理论的讲授,同时还伴之以相对乏味的语言,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会如何。

在讲授《基础》课时。由于里面的内容大多是大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有所感悟的方面,因而可以搜集一些反应大学生活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和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使得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的观点进而达到意识形态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一般是采取以下方法来提升《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1.发放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每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都会给新生发放调查问卷。就学生的入学适应问题、情感心理问题、理想信念问题、法律知识方面等进行调查统计。以便在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或学生们存在的思想认识方面的共性问题。

2.通过在大班授课之后的小班讨论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以往之所以《基础》课不受学生欢迎,关键问题就是教和学的分离。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都是几个自然班同时在大阶梯教室上课,由于时间问题,师生的交流几乎没有可能。所以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我们专门安排了小班讨论时间,这样课上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下解决。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辩论、讨论、表演节目等多种形式表现他们对所关注问题的理解。这种小班讨论的方式无疑在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积极性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道德与法律的感悟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初中政治 课堂教学 教学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引导中学生自主探究政治问题,充分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潜力,使中学生在课堂上活泼、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能。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势在必行,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法的落后与古板,以学生能够有效、自主学习为主,充分提高中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本文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可以充分调动中学生的情绪与思维,使他们对政治的学习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与探知欲。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生活情境不仅要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与丰富性,还要体现思想道德与法律,能够让中学生分辨是非,对政治有深刻认识与理解,能够懂得用所学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使学生成为懂道德、讲礼貌,具有高尚品德与素养的人。初中政治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政治学习基础,在课堂上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生活情境,利用生活中政治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真正融入政治学习与探讨中,感悟到政治所包含的快乐与真谛。通过生活情境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中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启发学生自觉探究政治中的奥妙,使中学生有个性、有效率、有兴趣地学习政治。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中学生的政治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应清楚地认知:“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应尊重学生对政治问题的质疑,认真听取学生质疑,这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一个过程,是教师更深刻了解学生的一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不代表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反而是学生认真思考、获取知识的反应,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更深刻地学习政治。例如,在学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讲课前,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你曾经被某种生命打动过吗?”引导学生领悟生命有多精彩,让学生对生命有所启发。这时,可能会有学生回答:“之前,我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可是它不会捉老鼠,我很惊讶,可是不知道这算不算生命的精彩?”教师听了学生的提问,应该认真引导学生,给学生一个精彩、深刻的答案,让学生正确认知生命。同时,学生的回答也是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表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创设更适合学生思考、探究的教学情境。

三、创设案例情境,开阔中学生的政治眼界

初中政治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以品德、法律为主,其目的是启发中学生做正直、勇敢、懂法律、讲文明、有素养的人。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案例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政治问题,深刻感受政治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将最近发生的、学生比较熟悉的事情当做教训案例,如,新闻报道的人物、事件。不过,教师选取的这些案例应足够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愿意发言,愿意探究。教师也可以将学校、学生身边的事情当做教学案例,如,公共设施问题、文明事件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起示范作用,更有效地展开教学。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中学生比较感兴趣、比较喜欢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引发学生思想共鸣。同时,教师适当将事件延伸,还能够达到拓宽学生视野的效果,帮助学生用政治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情,提高政治教学效能。例如,在学习《追寻高雅生活》时,教师在讲课之前给学生播放一段优雅的音乐,然后将教学主题巧妙地导入:生活处处有情趣,最近广场舞十分盛行,你们的妈妈有没有喜欢广场舞的?这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吗?应如何追寻高雅的生活?然后,组织中学生根据爱好组成幽默组、小制作组、书法画展示组、歌唱组和体育组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让学生亲自体验对美的追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并把这种情趣提升为高尚的情操。

总之,情境教学法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影响十分深远,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法的落后与死板,为课堂注入新的元素,提高中学生的热情与活力,使中学生有效、认真学习。

参考文献:

[1]朱h.论情境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1).

[2]徐微微.巧用情境教学活跃中职课堂[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