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主学习的感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掐指推算日 时干支 方便简单 快捷准确
“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人体气血流注脏腑、经络的日、时,然后配合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六十六穴等内容而联合组成的一种逐日、按时开穴治病的特殊针法。就其推算内容,主要包括推算日、时干支和推算开穴两部分。
如何能简单、方便、准确、快捷地推算出病人就诊时的日、时干支,是推算“子午流注”针法开穴的第一步。目前对于推算日、时干支,大致有三类推算法。一是传统的数字推算法,二是子午流注推算盘及电子软件推算法、三是掐指推算法(掌推法)。刘世琼教授在长期的针灸临床和“子午流注”针法的教学中,发现用掐指推算法最为实用。一则可以避免传统数字推算法之繁琐,二则可以避免“子午流注推算盘”推算法及软件推算法必须携带工具之麻烦。只要在自己的手上进行推算,就能在数秒钟内掐指推算出当时的日、时干支。便于学习和掌握。也不需要携带任何工具。简便快捷,形象直观。而且可以让学习者和使用者明白推算之依据,不会对推算出的日、时干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现将《掐指推算“子午流注”简便开穴法》中掐指推算日、时干支法与传统数字推算日、时干支法作一比较。
1 传统数字推算法推算日、时干支[1]
在“子午流注”针法中,推算出日、时干支,是推算“子午流注”开穴的基础。而传统的数字推算方法,要先推算出病人就诊时的年干支、月干支,然后还要根据当年元旦的干支数,才能推算出病人就诊时的日干支和时干支。
1.1 年干支推算法
传统数字推算法推算日、时干支,要先推算出年、月干支。年干支的推算方法,是取当年公元数减3,得出的数值除以60。余下的数除以10的余数,就是当年的天干数;除以12的余数,就是当年的地支数。
1.2 月干支推算法
推算月干支的方法,可以根据歌诀“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年戊当头,丙辛之年庚寅上,丁壬壬寅顺行流,若言戊癸何方起,甲寅之上去寻求”,首先求出正月的干支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其他各月的干支数依次顺推。
1.3 日干支推算法
传统数字推算日干支的方法就更麻烦。一般用阳历进行推算。运用时还必须有四个先决条件。①知道当年元旦干支的代数;②每月干支应当加减的数目;③闰年字3月起都得加一;④当天的日数。方法是将元旦干支的代数作为基础,然后根据各月干支加减数歌诀“一五双减一,二六加零六,三减二加十,四减一加五,七零九加二,八上加一七;十上加二八,冬三腊三九;闰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推算出各月1日的干支数。其他各日的干支数,则依次顺推。
1.4 时干支推算法
传统数字推算时干支的方法,是根据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生戊子,丁壬庚子头;戊癸起壬子,周而复始求”,首先确定当日“子时”的干支数,其他时辰的干支数依次顺推。
可以看出,传统推算法推算日、时干支的方法十分复杂。不仅要熟悉记并且熟练掌握年、月、日、时干支的推算歌诀及查出当年元旦的干支数,而且这些歌诀还只是推算出一月、一日、子时的干支,然后还要根据这些干支数,去求其他各月、各日、各时的干支数。不要说初学者,就是针灸临床多年的针灸大夫,要推算起来也觉得十分麻烦,而且还会往往出错。
2 掐指推算法推算日、时干支[2]
在《掐指推算“子午流注”简便开穴法》一书中,认为日、时干支数的推算,不需要通过推算年、月干支及当年元旦的干支数来推算。也不需要查找当年元旦的干支数来进行推算。只要掌握每年的第一个“甲子日”的干支数,其他每天的干支数和每天各时的干支数也很容易就推算出来了。
2.1 掐指推算本年第一个“甲子日”
一年有365天(平年)或者366天(闰年),一个“甲子”是60天。若上一年为平年,则本年的第一个“甲子日”,就从上一年的第一个“甲子日”倒退5天;若上一年为闰年(公元数能被4除尽的一般为闰年),则本年的第一个“甲子日”,则从上一年的第一个“甲子日”倒退6天。不过要注意的是,“百年去闰”(即能被100整除的年份,一般不是闰年),“四百年加闰”(但能被400整除的年份,又是闰年)。
例如,2008年的第一个“甲子日”是1月25日,2008年是闰年。所以,2009年的第一个“甲子日”,就在1月25日的基础上倒退6天,即2009年1月19日。
再如2009年第一个“甲子日”为1月19日,2009年是平年。所以,2010年的第一个“甲子日”是在1月19日的基础上倒退5天,即2010年1月14日。
依此类推, 2011年的第一个“甲子日”是1月9日,2012年的第一个“甲子日”是1月4日,……。
当然,由于2012年是闰年,而且第一个“甲子日”是1月4日。如果从1月4日倒退6天,就是2012年12月29日。所以,2013年的第一个“甲子日”,就应该在2012年12月29日的基础上加60天,即2013年的第一个“甲子日”是2013年2月27日。
2.2 掐指推算本年的所有“甲子日”
一个甲子是60天。只要知道本年的第一个“甲子日”,根据每个月的天数不同,本年所有的“甲子日”也就很容易被推算出来了。
例如根据上面的推算,2011年的第一个“甲子日”是1月9日。那么,今年所有的“甲子日”肯定就在3月、5月、7月、9月、11月。而且
3月的“甲子日”为3月10号(1月剩22天+2月28天+3月10天);
5月的“甲子日”为5月9号(3月剩21天+4月30天+5月9天);
7月的“甲子日”为7月8号(5月剩22天+6月30天+7月8天);
9月的“甲子日”为9月6号(7月剩23天+8月31天+9月6天);
11月的“甲子日”为11月5号(9月剩24天+10月31天+11月5天)
2.3 掐指推算日干支
在《掐指推算“子午流注”简便开穴法》一书中推算日干支,不需要查找每年元旦的干支时,也不需要牢记每月干支应当加减的数目。只要在自己的手指上进行掐指推算,就可以很快查出患者就诊时的日干支了。
其方法是:先将地支定位在手掌掌面。将“亥”定位在小指的掌指关节横纹中点,然后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分别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依次定位在环指、中指、食指的掌指关节横纹中点,食指的近端指关节、远端指关节横纹中点,食指、中指、环指、小指的指尖,小指的远端指关节、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一成不变。
然后将病人就诊时最近的“甲子日”定位在“子”位上,再反时针方向转动。。每倒退点数2,“甲日”就重复出现,而地支也依次倒退到“戌”、“酉”、“申”、“午”……,一直倒退点数到距病人就诊时较近的“甲”日为止。然后再顺时针方向转动点数,就可以确定病人就诊时的“日干支”了。
假如病人于2011年5月31日来就诊,要推算其就诊时的日干支。从前面的推算可以看出,距5月31日最近的“甲子日”是5月9日。将其定位在“子”位上(环指的掌指关节横纹中点)。先反时针方向倒退点数2(即5月19日),就到了小指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戌位—甲戌);再反时针方向倒退点数2(即5月29日),就到了小指尖(申位—甲申)。这时就顺时针方向从5月29日点数到5月31日(小指的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戌位”)上。所以,5月31日的日干支就是“丙戌”了。
2.4 掐指推算时干支
一天有十二时辰,十二地支与之相应。始于“子”而终于“亥”,始终不变。要掐指推算“时干支”,先要推出当日“子时”的时天干。其推算方法是将十个天干重复定位在左手的五个手指头上(如下图所示)。
甲(拇指1) 乙(食指2) 丙(中指3) 丁(环指4) 戊(小指5)
己(拇指6) 庚(食指7) 辛(中指8) 壬(环指9) 癸(小指10)
甲(拇指1) 丙(食指3) 戊(中指5) 庚(环指7) 壬(小指9)
从上图可以看出,甲、己日“子时”的时天干为“甲”,乙、庚日“子时”的时天干为“丙”,丙、辛日“子时”的时天干为“戊”,丁、壬日“子时”的时天干为“庚”,戊、癸日“子时”
的时天干为“壬”。
确定了当日“子时”的“时天干”以后,再按顺时针方向点数到病人就诊时
的地支,就求出病人就诊时的“时干支”了。
例如,一位病人在2011年2月25日下午2点半来诊。如何推算出其就诊时
的日、时干支?
距离2月25日最近的“甲子日”是1月9日,反时针方向转动点数2,即1月19日的“日干支”为“甲戌”; 再反时针方向转动点数2,即1月29日的“日干支”为“甲申”; 再反时针方向转动点数2,即2月8日的日干支为“甲午”;再反时针方向转动点数2,即2月18日的日干支为“甲辰”。 2月25日据2月18日已经很近,这时就需按顺时针方向,从18点数到25,此时的“日干支”就为“辛亥”。
确定了2月25日的日干支为“辛亥”以后,再根据上图可以确定辛日“子时”的干支是“戊子”。然后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点数到下午2点半(未时)时,这时的“时干支”就为“乙未”。
3 掐指推算法推算日、时干支的特点
无论是初学“子午流注”针法的初学者,还是多年从事针灸工作的针灸医师,只要记得任何一年第一个“甲子日”,就可以推算出其他年份第一个“甲子日”。也可以推算出这一年所有的“甲子日”。按照前面的推算方法,就可以掐指推算出任何一天的“日干支”和任何时候的“时干支”。既不需要记忆很多的歌诀,也不需要特殊的工具,更不需要查找当年元旦的“日干支”。只需要掌握掐指推算的方法,在自己的手掌(指)上掐指推算,很快就能推算出病人就诊时日、时干支了。与传统数字推算法推算日、时干支比较,更具有方便、简单、形象、快捷的特点。这对于继承和发扬“子午流注”针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参 考 文 献
一、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着重感悟和体验
语文课程与现实有着天然的联系,自然风光、文化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拿来作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也就是说,处于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永远充满了活力,是一个不断滋生繁衍的课程。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与生活中的素材,创设说写结合的条件与情境。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善于启发,巧于疏导,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这是结合语言环境感受字、词的过程。
二、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工具性的学科,其学科特点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认识语言、了解语言含义的过程,是提升语文素质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三、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还要想办法将蕴含的语言文字中的情境气势充分得以体现,使学生的脑海中出现栩栩如生的画面,将理解语言与想象画面意境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感悟语文的魅力。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小学语文教学纵横交错,贯古通今,既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又有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仅仅靠课内学习无法实现小学语文自主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的拓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组织预习设计,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在自主的预习过程中,体现自主学习的快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字、词、句、段、篇,到写作方法的感悟,让学生在自主的预习过程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初步感悟,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群体学习,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形成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师要创设氛围,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以课件、音乐效果,增加学习氛围,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以学生学习伙伴的方式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的创设,满足了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学生容易进入自由宽松的心理状态,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发展思维能力。而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产生,在相互启发中提高的认识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五、加强生活感悟,促进学生自主作文能力
阅读与习作,是课程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
阅读习作,就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生活素材,关注社会动态,对感兴趣的人和事进行记载,培养学生自主日记的习惯,结合课程学习,进行作文教学。阅读积累也很重要,教师不但要关注课上阅读,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态度,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形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升华到最高境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想让这些方式得到落实,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尽快形成,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课堂。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中,应该有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有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有让学生充分自主的主动学习以及师生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
一、 自主学习要依靠师生的互动
自主学习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学生的个体行为,它更是在生生、师生相互配合
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的。课堂上出现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可以拥有更多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同时拥有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郭伟龙老师让学生分彩笔的环节,这不是一个学生的个体行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出现了多种思路,为平均数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高永旭老师学生到台前操作往水瓶里装石子,提高水位的学习活动也体现了这一点。
教学互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提高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
比如高永旭老师选择的乌鸦喝水的课件故事,用直观的形式将学生带入体积知识的学习;郭伟龙老师出示的水槽横截面,也有很强的直观性,对学生学习“平均数”兴趣的激发起到积极作用。
二、 自主学习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最明显标志,就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上,学生“小脸发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充满活力的具体体现。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辩论交流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在写写画画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与个性。
郭、高两位数学教师都关注了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如郭伟龙老师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分彩笔、动手将卡片上的小动物排列整齐;高永旭老师的学生到台前往水瓶里放石子、切1立方厘米大的物体、用1米长的木棍到台前围1立方米的正方体等。
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和感悟。相对其他学科来讲,数学学习显得比较抽象,导致许多学生不喜欢数学或学不好数学。所以,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中,应该让学生多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亲自实践操作过程中感悟数理,深入理解,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数学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操作实践既可以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又可以实现知识的内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操作实践还能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的情感,这对于学好数学尤为重要。
在本环节中建议两位教师应该再放开点手,大胆尝试“先做后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方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充分自主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三、 自主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探究和反思
自主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反思。所以,在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课堂中要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教学之中。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中,教师不会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物理 引导 探究 感悟 应用
应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这三个部分的顺序。先引导、再探究、后感悟,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有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才能使教学效益最大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地位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有所不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新教法的核心理念。下面笔者将具体论述。
一、引导――教师是主导者
从以往的教学模式来看,教师惯用的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从短期的教学效果来看,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考试成绩也有一定的保证,满足了教学进度的要求。然而,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灌输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自身需求了。新课改的环境下,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上。在这种要求下,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 探究 感悟”教学模式,是迎合新课改的要求而被开发出来的一种教育理念,它注重以学生的个人学习为课堂的主要形式。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所谓引导者,是区别于以往教师定位的。由于课堂的主要学习形式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任务减轻,并且开始发生角色转变。在新型的课堂模式中,教师不必事无巨细地帮助学生学习,只需对学生的学习作出相应的引导即可。由于学生并不适应自主学习,在课堂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困难。笔者认为,教师的引导更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困难的时候。这个经历不只锻炼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探究――学生是主体
在“引导 探究 感悟”教学方法中,探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教师“引导”的回应,也为“感悟”做好了准备。“探究”过程是指学生对物理课堂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及探索的过程,这是一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教师的束缚,学生会获得高昂的学习动力。在这种动力的催化下,物理学习的效果会显著提升。从应试角度来看,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不被教师的想法束缚,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在物理考试中也会获得更高的分数。从学生个人发展来讲,自主探究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必备的一种能力,对今后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对教师来说,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教师要能够发现想法中的闪光点,并进行合理引导。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努力摆脱以往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由于学生的想法已经根深蒂固,无法在一时间转变学习方法。换言之,即是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阻碍了教学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以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同时也要适当地改变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摆脱以往的教学束缚。例如,《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被课本所局限,可以借助实验的方法加强对这一章的认识。实验是对课本知识的验证,是加深学生理解的有效方式。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增加实验的比重,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实验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另一收获。此外,实验也会让学生获得高昂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合理分配教学比重,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
对教师而言,应当注意引导学生的时机。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当学生仍旧无法解决困难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脉络,寻找问题原因,让学生自己战胜困难。
三、感悟――学习的升华
“感悟”是这一教学方法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一个步骤。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当教师做好引导,学生努力探究,便会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但是为了让感悟的效果更加明显,教师可以选择用文字或者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互动的模式,以提问的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这种教学模式被提出来不久,教师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因此,教师在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总结经验,发现规律。而教学模式本身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做出调整,只有能够帮助学生进步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
四、结语
“引导 探究 感悟”教学模式,满足了新课改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预习效率,也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用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同时教师也要合理对学生进行引导。除了各个环节的任务,教师也要保证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问题,只有“引导 探究 感悟”三个环节无缝对接,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M]. 2013(06).
关键词:自主 互动 合作 探究 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各种教育活动必须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学习教育的策略也是如此。因此,充分认识学生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策略培养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重要意义。”同志也曾说过:“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要搞好学习,必须有内趋力。这种内趋力,即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了这种主动性、自觉性,学生就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在省级课题《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研究中,实验班运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习方法,2006年4月-2007年8月,期末考试及格率为80%,优秀率为25%;对比班及格率为70%,优秀率为10%。实验班及格率超过对比班10个百分点,实验班优秀率超过对比班15个百分点。2007年8月-2008年8月,实验班期末考试及格率为95%,优秀率为40%,对比班及格率为75%,优秀率为25%。实验班及格率超过对比班20个百分点,优秀率实验班超过对比班15个百分点。掌握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实验班均优于对比班。事实证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一、自主学习,同化新知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自练,自得自悟,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和情趣,树立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勇于进取的学习态度,掌握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凭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化新知,吸纳新知,评价感悟自学的过程与方法,从而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多元互动,深化理解
多元互动就是多种因素的相互谐动,这里主要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积极因素,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化顺化新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分组研讨交流,研讨已经同化顺化的新知,分辨哪些理解是正确的,哪些理解是错误的。对于不理解的知识,共同探讨,充分发表意见,交流认识,求得共识,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懂得过程与方法,激发学习情趣。
三、合作探究,训练思维
所谓合作探究,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学习内容,为突破一个难题而发挥群体优势,协调配合,积极思维,相互探讨,获取知识。合作探究,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就能获取知识。否则,很难在学海中丰富自己,锻炼自己,培养自己。怎样合作探究呢?在多元互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为更好地获取知识,全班各组之间质疑争辩,各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集思广益,开动脑筋,广泛思维,可发散思维,又可收敛思维;可正向思维,又可逆向思维;可逻辑思维,又可创新思维,归纳整理,陈述观点,质疑答辩。知识与技能得到全方位体验,既训练思维,又活跃气氛,师生共同掌握知识与技能。
四、集体整合,培养能力
集体整合,培养能力即依据所学内容,抓住相关事物的联结点或事物发展的线索整体推进,全面发展整体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学习过程与方法,陶冶情感态度,寻求价值观,培养整体素质。
集体整合,培养能力就要在全班学生合作探究训练思维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各抒己见。师生共同整理学习内容中,哪些是应理解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的,在学习中的感悟和体会是什么都要进行整体归纳,全面整理,落实三维目标。
五、自我反思,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