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范文第1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探究.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见,问题的提出能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它是学生有效自主探索的前提.因此,我们只有在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才能引导学生成功解决具体问题.譬如:我在执教“有理数乘法”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已经掌握的正有理数的乘法:3+3+3+3=3×4,3×4就是4个3相加,接着提问学生:“3×(-4)代表是什么意思呢?当然不能说是负4个3相加吧?那到底该如何理解?”许多学生疑窦顿生,都渴望找到其中的秘密,我利用学生的矛盾冲突,趁热打铁,循循善诱地点拨道:“用正负数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都明白,而在学有理数加法时是在数轴上进行的,假如向东走7米再向西走4米,两次一共向东走3米,即7+(-4)=3,那么,有理数的乘法是否也能在数轴上进行呢?”学生茅塞顿开,学习兴趣倍增,为全面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可谓水到渠成了.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坦言:“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只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目前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充分体现了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表现积极的学生予以适当的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譬如,我在执教“银行的利率”、“地砖的铺设”、“股市走势图”、“商场打折销售” 和“图标的收集”等内容时,先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畅谈这些内容与现实生活是如何紧密相关的,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如,我设计一道练习题:离A市正东方向30公里处有一个面积为250平方千米的圆形森林公园,现在要修一条公路,既要便于游客乘车去森林公园旅游,又要考虑公路不能穿过这片森林,假如你是一个园林设计师,那应该如何设计为佳呢?学生针对这个具有现实生活气息的题目,解题热情高涨,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切实感悟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进一步提高了自己主动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点拨引导,提高学生自主解题能力

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建立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虽然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但是离不开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当好“播种机”,播下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种子,收获学生自主探究的硕果;其次要当好“主持人”,科学、合理控制教学过程,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第三,切实当好“向导”,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技能.诸如从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不相邻的各顶点,把这些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那么出现如下问题:①所有图形分别画了几条线?可以分成几个三角形?②如果是十边形和二十边形是否也需要画图?③假如你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请你说出思考过程供大家分享.上述问题展示后,先让学生先独立动手,再小组交流,同时,教师还必须来回巡视,参与小组活动,并适度进行点拨,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办法让学生漫无边际的去所谓的“自主学习”,否则,教学效果适得其反.这样的教学途径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发现、研究、探索的平台,又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参与探究的乐趣.

四、优化反思评价,巩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质疑能力;总结能力;探究教学;复习能力;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124-01

自主学习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好学精神表现,用一句古诗来说“不用扬鞭自奋蹄”。在此精神下,学生学得牢,记得住,善于钻研,善于创新。培养初中生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在缓慢中进行,初中学习时间短暂,三年时间一晃而过。初中生数学自主能力的培养,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只有在数学教师科学的指引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质的飞跃,在短期中见到效益。

一、转变教学方式,给予学生“质疑”教师的本领

最常见的课堂,是老师问,学生答。最难见的课堂,是整堂课,学生都在“质疑”老师。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质疑”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有了“质疑“的课堂,将是一片生机盎然充满学习兴趣的课堂。如何教会学生“质疑”老师?首先应当强化问题意识,培养质疑兴趣和勇气,从一开始质疑同学对问题的回答,到质疑课堂上教师的表述,再到质疑书本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质疑能力。其次应引导学生学会问,在“问什么”“怎样问”上作具体指导,碰到一个命题,要习惯于问一问它是否是真命题;某个条件可以得出哪些结论;从某种特殊情况中总结出的规律,推广到其他情况还能成立吗?学生了“质疑”的能力,也就加深了他们对某个数学题的理解和深知。

二、重视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一堂课结束,或者一个单元结束,或者某道数学题的解题结束,都需要总结。总结是一种进步,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数学教学中,更需要学生不断地总结归纳——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整理、提炼、发展,通过这些思维活动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于其中。培养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一章内容,一节内容,一节课都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内容,找出前后联系,谈谈学习感想。在归纳总结的训练中,学生也许会出现抓不住重点,内容重复,理解认识不全面等。作为数学教师,不要怕耽搁时间,长期的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会水到渠成提高的。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意义非凡。

三、课堂上大量采用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当下比较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基于直接经验的学习,是学生在一种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高度智力投入并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初中数学教学,由于通篇都是XY,探究式教学要多用,且要用活。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探究式教学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序的、渐进的自主学习训练,能及时地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扪心自问”。在数学教学中,长期运用探究式教学的班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明显高于很少使用探究式教学的班级。

四、把数学教学生活情境化

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复习”能力

复习能力,也是初中数学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学生通过复习,可以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提升和整合,从而再次提高数学素养。在初中的数学复习中,学生常感杂乱无章,似乎所有的山都朝他压来而无从躲避。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教会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譬如,教会学生掌握认识的规律,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提高学生自觉复习的能力,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安慰和等。学生由于有了“科学”的武装,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复习。一个可喜的方面,学生还会从复习中“发现新大陆”,书读百遍,每一遍意义都不一样,数学也是这样,每复习一遍,收获都会有所不同,都会有所创新。

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范文第3篇

一、在教学备课上,教师要目中有人。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因此,在备课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处理好学生、教材、教师之间的关系,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引人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用开放性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新的学习情景。如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教学,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成两片,要配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要不要将两块都带去?如果只带一块,那么应带那一块?为什么?学生思考或回答问题时,已感受到:两角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判定方法。

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手中有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创造恰当的问题情景,设计和安排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认知规律,并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数学教学活动,加强学法指导,以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弦切角”一节时,可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①弦切角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圆心角、圆周角的定义三者有何不同?②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对比体会弦切角定理的证明。

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第三,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复习有多种,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方法技巧。

三、在教学方法上,学生要学有创新。

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考、个性化学习、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1.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已知ABC 作一直线 DE 交AB于E,使新作的ADE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样的直线可以作多少条?这种类型的试题是给定结论,反探求结论的条件,而满足的条件并不唯一,这类题常以基础知识为背景巧妙设计而成,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归纳能力。

四、在数学发展上,学生要张扬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有其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小组,利用数学园地开辟“请你攻擂”、“一题多解”等栏目,推荐不同种解法,展现独特见解,定期组织讲座、竞赛等活动;既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相似性进行分组活动,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 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20-01

自主学习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采用学案导学模式,为学生设计数学学案,明确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案的辅助下,高效地完成数学探究任务,优化自主学习的效果。下面以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为例,谈谈在学案导学模式下,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数学自主学习。

一、运用学案高效完成数学课前预习

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仔细分析学生的情况,深入地挖掘教材内容,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设计有效的学习方法。初中数学的课前预习通常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学案中明确了课前预习的目标,设计了恰当的预习任务,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学案上的预习目标,认真地完成数学预习,提高数学课前预习的效率。

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设计学案时提出了这一节内容的课前预习目标,即初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以及其中各个部分的名称,会结合具体问题列方程,并化简为方程的一般形式,体会方程模型思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例如:“一个面积是150平方米的长方形铁皮,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宽比长短5米,那么,这个铁皮的长是多少米?”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设长方形的长为x,则宽就是x-5,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x×(x-5)=150,化简得到x2-5x-150=0。接下来,为了检测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掌握情况,学案设计了x+7x=63,x+5y=40,(x-4)2=36等习题,让学生判断这些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在学案的引导下,学生们都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预习任务。

二、借助学案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探究

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探究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成为学习探究的主体,积极地去发现新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学案设计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时,学案中教师在课堂新授部分,首先设计了检测预习情况的题目,帮助学生梳理本节内容的知识点。“方程中只含有( )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这样的( )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其一般形式是:( );一元二次方程7x-3=2x2化成一般形式是( ),一次项系数( ),二次项系数( ),常数项是( )。”学生在完成这些简单的练习过程中,回忆了预习的内容,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做好了准备。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教材上的例题,独立思考,列出方程并化简,明确方程的各项系数和常数项。在这种清晰明确的任务引导下,大部分学生可以有条不紊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针对个别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也及时地给予了帮助,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学案认真做好数学课后复习

课堂学习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所有学习活动的结束,还应指导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这种课后复习一般是让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巩固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因此,设计一些适当的测试题目,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课后复习中,学案上出示了问题,促使学生及时总结并获得数学知识的内化和吸收。“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注意事项是什么?解一元二次方程运用了哪些方法?”学生通过回想自己的学习过程,梳理了学习的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各部分的名称,确定一元二次方程各项系数时需要注意先把方程化简为一般形式,再确定二次项的系数不能为0。通常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直接开平方、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在学生完成了这些内容的梳理之后,学案上设计了相应的典型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巩固本课的自主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范文第5篇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受总体教学目标的调控,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通过独立思考、探索研究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而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为人类逻辑性训练的必要途径。加强对初中学生数学的自主学习教学,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一、实施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数学自主学习能够促进教学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知识灌输、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衡量教学成果标准的“填鸭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尤其是数学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约束,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方法,重模仿,轻创新;以教师讲授教学内容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参与,轻视思维活动过程而只重视结果;忽略了数学要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的事实。《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按照新《数学课程标准》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通过多维度地理解数学、大量事实显示等方法,师生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质疑,自主地进行调查研究,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地发展,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同样能够得到自身的提高。

(二)数学自主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只重视了数学的逻辑体系,忽略学生的心理发展及个性差异;只重视解题演练技能,忽略学生的数学经验和合作交流。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应试能力强,但是大多对数学心怀恐惧,其学习态度和认识与数学教育者的期望值相去甚远。对此,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学生的受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前提,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观念,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主动利用资源,选择自己最适合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独立性,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在学习中学会相互沟通和传递信息,才能发挥初中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二、实施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学生确定自主学习目标,教师参与引导

在数学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能力、风格等因素存在差异,每位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尽相同。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学习目标的自主设计,在此过程中思考自己想学什么、要学什么和能学什么,对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有高度选择权,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认同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中,教师可先为学生准备好预习的提纲和作业,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回顾一元一次方程后再对二元一次方程进行预习,通过对比而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关性,从而设定此次的学习目标,积极参与学习。

(二)学生学习自主学习内容,教师合作交流

自主学习是教师与学生作用和谐统一的过程,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运用各种方法研究探讨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并分析解决。同时老师需改掉重教轻学的陋习,通过各种方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主动引导学生寻找答案,促进和调节学生的讨论交流,在讨论中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仍以“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为例,学生与同学一起探讨二元一次方程的辨别方法和求解过程,了解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和相关性。学生在求解的过程中对解的不唯一性可能不能立刻领会,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学生进行交流,针对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先进行讨论,让学生真正融入学习活动之中,开阔思路,加深理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索意识。

(三)学生发现自主学习疑难,教师传授方法

教师和学生同样作为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起着主导和点拨作用。初中学生在数学自主学习中常会有各种疑难问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但是对解的不唯一性和相关性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期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总结规律,对比两种方程式的异同,提问“写有数字3的红色卡片和数字5的蓝色卡片,各需几张能使数字之和是46”,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探索,掌握对方程求解的基本方法;针对不能理解方程存在不唯一解的问题,教师进行示范性讲解,使学生能够提炼规律,从而由例及类,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学生拓展自主学习层次,教师组织探究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对课本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应挖掘教材内涵,通过对概念、题目进行全方位的变化、引申,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促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开阔教学空间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教师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找出能够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实例,如在市场上购物,已知两种水果的价格,如何能利用有限的钱来买到最大量的水果?要求学生运用方程的解法进行分析,因为必须为自然数,所以求解数量有限,再通过列表分析求解的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一元二次方程式求解有更深的理解。

(五)学生巩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查漏补缺

在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掌握后,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尤其是数学概念、公式等较难的知识进行整理,总结规律、提炼方法,定期对前段时间的学习内容复习巩固。在学生巩固成果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查漏补缺,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

如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已有比较好的掌握,教师讲解方程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布置相关的作业,由学生讨论后进行整理,口答后再相互补充,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关性再进行巩固性复习,对方程式的定义等重难点进行重点复习,力求能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