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现代化的含义

教育现代化的含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现代化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现代化的含义

教育现代化的含义范文第1篇

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应该明白其中所包含的真实内容,而不只是单纯地学习书本。“语文教育”中“教育”的含义是明确的,“语文”的含义尚不一致,概括起来大约有四种理解:(1)指“语言文字”;(2)指“语言文学”;(3)指“语言文章”;(4)指“语言文化”。以上这些理解的共同点,是把“语文”中的“语”看作“语言”,分歧在于“语文”中的“文”指的是什么。由于对“文”的理解不同,也牵涉对“语”的理解的差异;理解(1)中的“语言”不包括“文字”,其他三种理解中的“语言”显然包括“文字”内容。

民族教育在通常意义上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民族教育是指对作为有着共同文化的民族或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培养民族或民族集团的成员,一方面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以求得个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或本民族集团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民族教育又称少数民族教育,指的是对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成员实施的复合民族教育,即多元文化教育。因此,语文教育不仅仅只是书面上的一种教育,还包括许许多多的社会原因。

而在语文教育现代化方面出现了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张志公。20世纪60年代初,张志公提出语文教育科学化问题;70年代末,阐述语文教育科学化;80年代初,张志公举起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大旗,参与并指导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和理论建设。他潜心第二次研究传统语文教育,吸取外国语言学和教学论的成果。他领导并指导英语、俄语、汉语文的教材编写工作和研究工作,指导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学实验,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编《现代汉语》教材并亲自讲课,应邀在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辞章学。他赴美、日等国和香港地区讲学,考察中小学教育工作和语言学的研究工作。这种中外古今的研究领域,这种语文教育的全方位调查和实验,这种政治和学术的特殊经历,这种坚实、广博的专业技能,为张志公建设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理论提供了条件。

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精髓和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国普遍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客观研究。现在不是明清时代,不用熟读八股文以参加考试,许多学生就普遍认为传统的语文文言学习已不那么重要。就是因为有这种心理才使大多数学生不能理解语文的真实含义。只单纯了解文字意思,不能从中了解作者本身的写作目的,等于没了解文章。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从明月联想到家乡仅用短短的四言绝句来表现。可能现在很多学生都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想要写出这样的文章就十分困难。这就是传统语文教育跟现代语文教育脱节的地方。文字的使用在不断发展,但对于文章的写作却处于脱节的地方,虽然我们可以大声地说:我们不是李白,没必要写出那样的诗文。但是,是真的不想写,还是写不出呢?我们的老师一边在课堂上拼命地讲解着那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一边又叫我们抵制传统,活出现代人的样子。可什么是传统,什么是现代,他们又真的分得清楚吗?现代教育要取得发展就必须依靠传统教育,传统语文教育也离不开现代语文。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上课不是简单地传授课本知识,也不是完全脱离课本,只介绍社会,而是二者结合,共同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强制性教育,过分考虑对学生灌输知识,其目标就是死啃书本,课堂成了一个封闭的地方,成了阻碍学生发展的一道屏障,毁掉了学生的独创性和智力兴趣。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要求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改革,要知道“教育只有一个课程,那就是生活及其所有表现”。民族的根是民族文化素质,民族文化素质的根是语文素质,所以语文素质理应是“民族的根之根”。

教育现代化的含义范文第2篇

一、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含义

1.终身教育的含义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将职业与教育分开的观念,认为教育可以贯穿人的一生,人在不同的阶段可以接受不同的教育,并且这些教育是与人的职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空间上看,教育应该与人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相互联系,共同促进人的发展。

2.职业教育的含义

职业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人们有目的、下意识、有组织的去接受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教育,培养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教育。其中包括高职高专及以下水平的职业教育层次,而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则属于技术教育层次。

二、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1.存在于不同层面,内涵一致

终身教育的目的是为现代化的社会输送更加专业人才,是基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出去创新模式,可以使人们逐渐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教育模式。可以指导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实践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将实践的理念落实到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才能培养出适合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人才。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人们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人们的职业素养,规范人们的职业道德。而终生教育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平接受知识的机会,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终生教育的目的是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建立一个促进人们终身学习、共同发展进步的环境。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都是为了支持个人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所以要根据社会、经济、文化所提出的要求进行,设计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教学体系。既可以开发个人的潜能,也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职业教育为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奠定基础

根据终生教育的理念,人在处于婴幼儿时期就应该接受教育,到了老年时期更不应该放弃学习,教育应该是贯穿人的整个生命的,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不应该放弃接受教育的机会。劳动者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技能,从而迸发出创造力,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做出贡献,这便是终身教育的理念与本质。

3.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体

传统的职业教育是为了替社会培养人才,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人才,但职业教育是针对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可以为在职人员提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机会,通过职业教育,人么可以得到职业上的提升与发展,职业教育也是人们不断的更新理念。可以说,没有职业教育,就没有终身教育的建立。对于教育来说,职业教育的时间跨度最长,活动空间最为广阔,载体最为多元化,包含了各行各业的教育机构。

4.职业教育的大众化

终身教育的目的是要求职业教育可以面向全社会,面向各行各业的人们。首先,现代化的建设需要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与高素质的职业者,科学家、工程师与管理人才等等,都需要终身教育来扶持。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的缺乏,特别是高技能创新人才的缺失。所以,这就要求教育要面向大众,只有将教育全民化、终身化,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5.职业教育的社会化

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要能培养处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所以职业教育一定要适应社会的全面化与现代化的发展,也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社会化的涵义是:社会需要哪类人才,就要开办哪类学校或培训班,这是职业教育为了满足社会化需要所做出的调整与主动适应。同时职业教育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写作,这样便可以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发展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

6.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不断调整的产业结构使得职业教育要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从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发展为可以贯穿人们生命的终身教育。在该过程中,除了要结合不同职业人员的职业类型与市场需求,还要加强社会观察,收集来自于社会各界的信息,并进行有效划分,结合学校教育,调整学校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与发展目标,以便于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结束语

教育现代化的含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信息化;含义

学前教教育信息化就是指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出适合幼儿学习的教育资源,培养幼儿各方面的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辅助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开发。近几年,信息技术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渗透,儿童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已非常普遍。引导儿童理性的应用媒介技术,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但很少有人关注这些,很少有人对学前教育的信息化的含义进行探讨。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含义正确理解有助于学前教育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因此分析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含义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含义

学前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更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加快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素养,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对象的身心发展特征与国家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不同,因此学前教育信息化有其独特性。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就是应用信息化技术,而其根本目的则是培养幼儿的信息素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更。很多地方套用小学的信息化模式,造成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小学化趋势,因此我们需要区别小学的信息化,建立学前教育特有的信息化模式。学前教育信息化并不是要求幼儿园必须有机房,而是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来看,为幼儿的各方面的发展提供尽可能良好有效的环境;不是要求幼儿掌握多少信息化知识,而是要对幼儿信息化素养进行启蒙引导;也不是要求教师要掌握很多信息教育的技能,而是能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善于抓住幼儿的学习时机。因此,学前教育的信息化更多的是从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出发的。

二、学前教育信息化内容

深入分析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含义,可大概将其分为基础设施配备、信息化资源建设、幼儿教师培养以及教育教学活动优化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基础设施配备。作为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前提,相关的信息设备是必不可少的。配备基础设施,首先要考虑的是幼儿身心健康,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建设网络设施和开展信息技术活动,并且技术设备要采用辐射小的,比如多媒体的配备要是环保型的。

第二,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除了依靠网络来对资源进行共享外,还需要政府大力推进各区域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促进资源的互动与共享。

第三,幼儿教师的培养。学前教育信息化必不可少的就是一支高信息素养的幼儿师资队伍,所谓高信息素养的幼儿教师就是能够将信息技术进行适当的整合,在游戏等活动中引导幼儿掌握信息技术。

第四,教育活动的优化。前面提到的设备、资源以及教师都是为教育活动所做的准备,及幼儿教师应用信息化设备与资源创造主动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幼儿园活动中,使之成楹⒆友习的一部分,帮助儿童建立对计算机的敏感知识,培养儿童的兴趣。

三、学前教育信息化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幼儿独具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学前教育信息化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牢记学前教育信息化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信息化最主要的还是教育为主,无论环境如何改变,也不能忘记教育的根本目的。幼儿教师不要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机械的进行教学,从而丢弃了学前教育的根本。

第二,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恰当”。计算机的利与弊是人们普遍讨论的问题。好多人对幼儿园普及计算机和互联网持怀疑态度。这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如果信息技术运用的不恰当,很有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幼儿园谨慎,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比如限制儿童接触计算机的年龄与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教师要在幼儿使用信息技术时对其进行引导,支持,促进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总的来说,对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含义还有存在种种问题。当今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更要引起我们对信息化更深刻理解,儿童是接触知识的新起点,从小抓起,是对学前教育的肯定,也是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独特见解。

参考文献:

[1]游达,杨文超.儿童教育需要回“温”--论儿童教育的“热”“冷”现象及其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 2010(02).

[2]郑旭东,魏志慧.高等教育信息化及其发展趋势--访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主席戴安娜・亚伯林格博士[J].开放教育研究. 2014(06).

教育现代化的含义范文第4篇

今天,组织市局各职能科室和相关单位召开全市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座谈会,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南通市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大会和全市中小学校长会议精神,正式启动我市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通过今天的座谈会,要进一步细化、分解各职能单位在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中的职责,研究、拟订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举措,按照16项评估指标要求,逐条对照、逐条推进、逐条落实,确保2009年高质量通过省教育评估院组织的评估验收。下面,我就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要深刻领会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教育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既是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全面达小康的先导和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强势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机会,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可以优化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要努力构建分工合作、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2007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教育厅制定的《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共16项,内容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各级各类学校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教育经费投入,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实施,教育公平,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安全工作等各个方面。与南通市制定的乡镇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相比,面更广,量更大,要求更高,是一个对县级教育工作进行评估的综合指标体系。因此,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各镇共同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参与的创建工作。在我们教育系统内部,同样需要建立各职能单位分工合作、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根据16项评估指标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已经初步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将16项指标落实到具体的职能单位和同志。在工作中,各单位不仅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达标建设的推进工作,而且要强化全局意识,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职社科作为牵头科室,要在朱新华局长的带领下,具体做好整体的协调、联系、推动、服务等工作,分层次、分步骤地有序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

三要全面落实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举措。

一是加强领导,全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将是我市教育系统2008、2009两年统揽全局的工作,是重中之重。市里将成立“*市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局。我们在座的各位将是推进此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各科室和相关单位的负责人要以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工作重心,统筹安排好科室、单位的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地投入创建。只要安排得当,创建不仅不会影响日常工作,反而能够促使我们争先创优,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二要加强学习,制定方案。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面广量大,我们必须找准统率所有工作的核心,那就是省教育厅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的“16条”。各单位要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创建16项指标及内容的诠释,全面正确地理解其含义,分析、思考、讨论、研究各自如何推进创建工作,如何应对验收。这么说,绝不是讲为了创建搞创建,弄虚作假,而是要将软件工作和硬件建设并举,实实在在地做好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资料整理等工作,讲求工作的过程与实际效果,以此推动我市教育的发展,提升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根据省教育评估院的工作安排,每年9月接受县级创建申报,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创建工作必须到2009年8月底结束。因此,请各单位必须抓紧时间,对照分解、落实的指标任务,开展调研,摸清现状,找出差距,排好计划,出台措施,落实责任,于3月15日前形成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报职社科汇总。实施方案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一是指标要求与诠释,二是现状,三是创建措施,四是经费预算,五是进度安排与责任人。在实施方案中,要将各项工作细化到学校,落实到责任人,排到具体的时间节点,确保工作的时效性、计划性。

教育现代化的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师角色;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4-0007-04

New Positioning of Role of Teachers and Literacy in Process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Li Jianpeng

Abstract The education information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Promote the proces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form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igh-qualit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s the basis and premis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s the entry point to explore the new positioning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roles and literacy.

Key words elementary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role of teachers; teachers in literacy

Author’s address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aoji, Shaanxi, China 721016

1 引言

人类社会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入21世纪,同时也步入一个崭新的信息化社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须的。基础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范畴,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无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和素养的挑战,基础教育信息化呼唤中小学教师角色和素养的新定位。

2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一般把信息技术称为是对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因此,对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该系统、该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在该系统、该领域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

信息化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即将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构成要素。因此,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对系统进行信息化分析,它是信息化的基础。另一层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在前一层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对系统深入的信息化分析,就不可能实现信息技术在系统中的有效应用。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1]。 那么,基础教育信息化有什么特点呢?虽然基础教育信息化现在只是初露端倪,但已经可以看到在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与传统的基础教育相比,有其明显特征。

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撑着信息化基础教育,技术层面的特征可概括为4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数字化使得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信息存储简易、信息传输可靠、信息处理技术统一。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共享,使人们的信息活动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多媒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化[2]。而教育层面的特点可概括为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

基础教育信息化可以看做一个追求信息化基础教育的过程。

3 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角色的新定位及角色转

变的措施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地运用于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促使人们必须认真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中小学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3.1 教师角色的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