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少年教育政策

青少年教育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教育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青少年教育政策

青少年教育政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澄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的生命线,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保证。青少年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道德品质的形成,理想信念的确立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亟需正确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了重要平台,是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课的收效甚微,学生厌学,在情感上不能认同,在行为上更是我行我素,产生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这说明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还不够,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处境。

一、尴尬处境

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和自己的经历体验,我认为当前的青少年思想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我想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内容方式的选择与青少年心理发展及需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为指导思想,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教育,更侧重于宣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根据埃里克林森的心理发展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日益强烈,更关注对自我的认识及自我的发展。所以,这些政治色彩比较浓,脱离中学生的成长实际,内容的选取没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侧重于实现社会道德规范的同一性,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化发展。再者,在教育方式上更是采取一种“灌输”,理论说教,不厌其烦的重复,这使得青少年的兴趣更是大大降低,没有给他们带来一种情感上的愉悦体验,所以难以产生共鸣,实现我们社会道德的内化。

2.知和行的脱节,难以实现思想情感的外化。思想教育的核心在于让受教育者接受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并在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这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在认知的基础上,认同它,遵守它,转化为自身的一种行为。而如今知与行并非是统一的,很多人明明懂得种种道德规范,但在行为上依然我行我素。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在理性的驱使下,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依然会背弃自己所熟知的道德理念。所谓“说一套,做一套”,将那些政治理论,行为规范看成纯粹的知识,简单的加以记忆,而在行为上将其抛至九霄云外。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实践活动,所以最后也必须回归到实践中去。这也是如今青少年犯罪问题频发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知和行的脱节所导致。

3.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及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大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的出现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好奇心强,辨别是非,真假能力不足,容易受其影响,深刻影响到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上。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有许多社会的负面新闻,诸多社会问题,与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正面引导是相违背的,这使得思想教育的困难加大,使其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感下降,在情感上甚至出现抵触和反感。

二、基于问题的对策分析

面对当前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认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质在育人,在于促进个体的人格发展,通过社会道德的个体化及个体道德的社会化,最终促进我们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繁荣与稳定。我认为我们教育的出发点是主体性的青年人,回归点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回归人性,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个体价值,自我实现和发展,进而发挥思想教育主体的能动作用,利用一切优势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等载体工具,营造积极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这是基于人性的考虑,是就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来说。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不仅要灌输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这些核心价值理念和一些看似“大而空”的政治性很强的内容。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到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容易出现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创造性的开发教育资源,更你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发展,做到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及需求的一致性,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我们应做到“以理服人”。而教师则通过对他们的指导,解决他们思想的混淆和困惑。这种方式不是用“灌输”,空洞的说教,而是采取推理的方式,以理服人,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做出选择,实现价值观念的一致化,达到我们的思想教育目的。

2.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知和行的统一。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可见知行之间的密切关系。思想教育正是如此,其很强的实践性决定了我们更应侧重于学生的道德实践。应充分的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参与进去,在学生的体验当中,及时地给予积极的反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其乐趣,这样在情感上才能增强认识,认同它,真懂,真信,真用。再者应将情感教育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主要是知识认知上的学习。那么,就应让学生参与各种有针对性地活动中,以演讲,观摩学习,实地考察等形式,让青少年亲身感受到,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将理想信念内化自己的精神力量和行动指南,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正做到知和行的统一。

3.发挥网络传媒的优势作用,坚持正面引导和教育。现代化的网络工具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了内容的多样化,手段的创新性,速度的便捷性。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好这一优势因素,以现代化的工具及时传送最新信息,通过网络的交互性,丰富生动的教育信息,增强教学的乐趣和感染性,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同时,应坚持正面引导,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来引领各种思潮和信息,加强真理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创设专业的思政教育网站,以生动多样的方式,呈现教育内容,将价值观念,情感态度融入到影视,小说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当中,在无形当中受到感染和启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其思想教育,正面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倡导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关爱青年,促进青年成长。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还面临着诸多问题。然而只要我们以青年人的健康成长为己任,回归人性的需求,创造条件,转变教育方法,尽己所能,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取得重大进展,培育一代有智,有才,有德青年。

【参考文献】

[1]周桂珍.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70-72.

青少年教育政策范文第2篇

我国青少年在参与科技活动实践的次数和频率以及参加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对青少年的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发展不均衡、项目资金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为了能够促进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发展,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1 科普教育基地设施的建设现状

科普教育基地是青少年开展科技活动的重要基本设施,是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科技素养的重要平台。以福建省为例,截止到目前全省拥有近20个科技场馆,近10个国家科教基地,40个省级科教基地。每年有近百万人次在这些地方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工作,而且还创建了近70所科教基地。如此众多的科教基地的建设,促进了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发展[1]。

2 青少年科技活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科技活动的重视

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教育模式依然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家长和青少年,只注重学习成绩,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忽视青少年科技活动对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导致很多青少年对科技教育活动的兴趣不高,甚至不愿参加科技教育活动。

2.2缺乏专业素养较高的科技工作人员

科技工作人员在青少年开展科技活动的过程中,起着向导的作用。然而,我国很多地方的科技工作人员还存在兼职等现象,造成我国一部分地区的青少年难以开展科技活动。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相关教育部门和单位缺乏相关的政策,导致很多科技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影响科技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使得相关地区科技活动开展的水平总体偏低。

2.3科技活动经费与资源的匮乏

虽然我国一些具有很好的基础设施,但是很多地方还是存在着资金不足、学校活动设施缺乏、辅导人员专业水平偏低等情况。导致一部分青少年很难进行科技活动,或是学生在科技活动过程中出现参与率很低的情况。而且组织青少年进行科技活动的经费主要是以教育部门的拨款为主,科技活动开展范围局限于拨款教育部门安排的范围,使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制约[2]。甚至有一些地方开始利用科技活动的设施赚取相应的活动经费。发生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省、市的活动组织机构没有单独将科教经费列为一项财政支出预算,导致科技活动的开展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

3 提高青少年科技活动发展的对策

3.1建立健全的协作机制和政策,提高对科技活动的重视

我国应围绕着生态环保开展了节能节水的科技活动,从青少年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锻炼其思维和技能,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其综合能力与素质。另外,我国建立健全的政策,使青少年每年都开展科技周和科普日等科教活动。每个学校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特点来开展这些活动。使青少年能够获得良好的科普教育和科教活动。

3.2培养科技工作人员,提高其专业素质

目前,我国极度缺乏科教辅导人员和工作人员[3]。因此,培养科技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素质,提高科技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成为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前提。并且,我们还应定期对现有的科教辅导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其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水平,不断壮大我国科教辅导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队伍。同时,我国各学校通过试卷问答的形式,了解青少年对于科教活动的情况,征询青少年对于科教活动的意见,以便相关教育单位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解决办法。

3.3增加项目资金的投入,加强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基础设建设

科教基地等设施的建设是开展科技活动的基本前提,因此,省、市相关的教育部门和组织机构应加大对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投资建设,并把科技活动列入专项的财务拨款中,使科技活动的发展不受制于场地设施和经费的制约。

青少年教育政策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9-0004-0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闻出版广电局、体育局、团委:

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是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足球发展水平和成就中国足球梦想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校园足球事业取得了积极进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校园足球定点学校达到5000多所,举办各种比赛10万多次,青少年足球人口不断扩大。但总体上看,校园足球发展还比较缓慢,发展不平衡,存在普及面不广、竞赛体系不健全、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落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和《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现就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把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足球育人功能,遵循人才培养和足球发展规律,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普及足球运动,培育健康足球文化,弘扬阳光向上的体育精神,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为提升人口素质、推动足球事业发展、振奋民族精神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标准和项目引导,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增强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基础条件和基础工程建设,持久用力、久久为功,促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健康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鼓励社会参与,整合多种资源,完善支持政策,形成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合力。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当前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基础,不断创造良好条件,鼓励探索多样化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模式。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青少年广泛参与、运动水平持续提升、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基础条件保障有力、文化氛围蓬勃向上的中国特色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体系。

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学校普遍开展足球运动,学生广泛参与足球活动,校园足球人口显著增加,学生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和意志品质明显提高,形成有利于大批品学兼优的青少年足球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体系。支持建设2万所左右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5年达到5万所。重点建设200个左右高等学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

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材施教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标准、教材教法和教学资源等教学要素更加衔接配套,校园足球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竞赛体系更加完善。形成赛事丰富、赛制稳定和赛纪严明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球队建设、课余训练、赛事运行等更加规范高效,校园足球运动水平稳步提高。

条件保障更加有力。师资配备补充、培养培训、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等更加多样有效,完成5万名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兼职教师的一轮培训;鼓励学生习练足球的综合评价体系更加健全;场地设施和运动安全管理更加完善,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多元投入,形成青少年校园足球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

加强统筹推进普及。统筹城乡区域布局,统筹各级各类学校,统筹各类社会资源,鼓励有基础的地方和学校探索实践,加大对农村学校帮扶力度,着力扩大校园足球覆盖面。鼓励支持各年龄段学生广泛参与,积极开展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让更多青少年体验足球生活、热爱足球运动、享受足球快乐。以普及校园足球示范带动校园田径、篮球、排球等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发展。

扶持特色引领普及。遴选一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重点建设一批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支持其加强建设、深化改革、提高水平和办出特色,发挥其在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中的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和足球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整体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

培育文化巩固普及。把开展竞赛、游戏等形式多样的足球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让足球运动融入学生生活、扎根校园。大力发展学生足球社团。鼓励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搭建信息平台,报道足球活动、交流工作经验、展示特色成果,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

(二)深化足球教学改革

各级各类学校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积极推进足球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以足球为特色的“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足球特色学校可适当加大学时比重,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足球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科学统筹足球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在课时分配、教师配备、教学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为足球教学改革创造良好条件。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规范指导校园足球教学。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资源库,鼓励各地各校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开发共享高质量的足球教学资源,逐步实现优质足球教学资源全覆盖。依托有条件的单位建立校园足球运动研究基地,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升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三)加强足球课外锻炼训练

要把足球运动作为学校大课间和课外活动内容,鼓励引导广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积极参加校外足球运动。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班级、年级和校级足球队。鼓励组建女子足球队。妥善处理好学生足球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教育部门会同体育等部门指导学校制定科学的校园足球训练计划,合理组织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为喜欢足球和有足球潜能的学生提供学习和训练机会。

(四)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

开展丰富多样的赛事。各地各校要广泛开展多样化的足球竞赛活动,形成“校校参与、层层选拔、全国联赛”的足球竞赛格局。要组织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趣味性足球活动。从小学3年级以上到初、高中学校,要组织班级、年级联赛,开展校际邀请赛、对抗赛等竞赛交流活动。高等学校组织开展院系学生足球联赛和校际交流活动等。鼓励学校参加社会组织举办的足球赛事和公益活动,加强与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的交流合作,组织或参与国际青少年足球赛事活动。

形成稳定规范的赛制。规范竞赛管理,构建包括校内竞赛、校际联赛、区域选拔在内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建成纵向贯通、横向衔接和规范有序的高校、高中、初中、小学四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机制。实行赛事分级管理,建立县级、地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制度。小学阶段联赛范围原则上不超出地市,初中阶段联赛范围原则上不超出省(区、市)。高校足球竞赛成绩要纳入高校体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从2015年起,各地教育部门要按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方案,依托行业组织、专业机构或社团等分级组织实施本地竞赛活动。注重校园足球赛事与职业联赛、区域等级赛事、青少年等级赛事的有机衔接。

维护公正严明的赛纪。完善竞赛监督制度,使足球成为青少年学生体验、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提倡公平竞赛,安全竞赛,文明竞赛,完善裁判员公正执法、教练员和运动员严守赛风赛纪的约束机制。规范青少年观赛行为,引导他们遵纪守法、文明观赛,形成良好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风气。

(五)畅通优秀足球苗子的成长通道

各地要注重发现、选拔和重点培养学生足球运动苗子,认真组建本地学生足球代表队,开展多种形式的集训、比赛和交流活动。有条件地方的体育、教育部门联合创建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为提高学生足球运动水平提供综合服务。组织全国性校园足球夏(冬)令营,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教练集中培训各地选送的优秀学生足球运动员。建立教育、体育和社会相互衔接的人才输送渠道,拓宽校园足球学生运动员进入国家足球后备人才梯队、有关足球职业俱乐部和选派到国外著名足球职业俱乐部的通道。依托全国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建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监测学生学习、升学和流动情况,并提供相应支持服务。研究制定学生足球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多渠道配备师资。各地要采取多种方式,配足补齐校园足球教师。制订校园足球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专业能力强、思想作风好的足球教练员、裁判员,有足球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和志愿人员担任兼职足球教师。完善政策措施,创新用人机制,为退役运动员转岗为足球教师或兼职足球教学创造条件。建立教师长期从事足球教学的激励机制。

多方式培养培训师资。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建设,鼓励学生主修、辅修足球专项,培养更多的合格足球教师。制定校园足球教师培训计划,开发相关培训资源,组织开展足球教师教学竞赛、经验交流和教研活动,着力提升足球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2015年起,组织开展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专项培训。各地要结合实际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师培训。联合行业组织,聘请国内外高水平足球专家培训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裁判员。选派部分优秀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管理人员、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到国外参加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

(二)改善场地设施条件

加快场地设施改造建设。各地要把校园足球活动的场地建设纳入本行政区域足球场地建设规划,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因地制宜、逐步改善的原则,加大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创造条件满足校园足球活动要求。鼓励建设小型多样化足球场地设施。在现有青少年培养、实践基地建设中,规划和建设好足球场地设施。

推动场地设施共建共享。各地要统筹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投入、建设、管理和使用,鼓励各地依托学区建立青少年足球活动中心,同步推进学校足球场地向社会开放和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向学校开放,形成教育与体育、学校与社会、学区与社区共建共享场地设施的有效机制。

(三)健全学生参与足球激励机制

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加强足球特长生文化课教学管理,完善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合理流动,获得良好的特长发展环境。研究完善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管理办法和招生政策,增加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数量,适度扩大招生规模。拓展青少年出国交流机会,经过选拔推荐可以参加国际校园足球赛事和交流活动。

(四)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各地应当加大对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投入,统筹相关经费渠道对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给予倾斜。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市场参与、多方筹措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各地要优化教育投入结构,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逐步提高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经费保障水平,支持学校开展足球教学、训练和比赛。

(五)完善安全保险制度

各地要加强校园足球运动伤害风险管理,制定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加强运动安全教育、检查和管理,增强学生的运动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完善保险机制,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提升校园足球安全保障水平,解除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后顾之忧。

(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各地要加大规划、政策、标准引导力度,多渠道调动社会力量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职业足球俱乐部、足球学校、体育运动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体育俱乐部、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联合开展有利于校园足球发展的公益活动。完善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校园足球领域。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基金,多渠道吸收社会资金。创新校园足球利用外资方式,有效利用境外直接投资、国际组织、外国政府以及其他组织的支持。

四、组织领导

(一)充分发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作用

教育部门应履行好青少年校园足球主管责任,负责校园足球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体育部门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加强技术指导、行业支持和相关服务。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统筹场地设施规划与实施。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推动校园足球工作的相关支持政策。宣传部门加大宣传支持力度,统筹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共青团系统负责组织或者参与开展校园足球文化活动。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校园足球纳入教育督导指标体系,制定校园足球专项督导办法,定期开展专项督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执行领导小组决策、协调成员单位积极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加强对校园足球的指导。

(二)把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各地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参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模式,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制定本地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实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项目,明确支持政策,增强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各地成立青少年校园足球协会,承担本地校园足球的具体工作。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质量监测,定期全国和各地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水平报告。

(三)优化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舆论环境

大力宣传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理念、育人功能,校园足球文化和先进经验做法,及时报道和播出学生足球赛事,鼓励影视行业和企业拍摄有关校园足球题材影视作品,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爱足球、看足球、踢足球的热潮,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青少年教育政策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搜集查阅大量阳光体育的相关文献资料,从多方面对阳光体育活动进行探究,了解其对青少年学生身心体质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其目的在于通过了解现行的阳光体育活动发展现状,结合当前学生体质的变化,对阳光体育活动提出相关有效合理的科学措施,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阳光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青少年学生体质

一、前言

根据国家的相关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健康中国”的相关健身政策,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全面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今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如火如荼。例如特色课间操,足球游戏、跳绳等项目的普及丰富了校园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为提高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加强青少年锻炼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其身体素质的重大战略举措。

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现状

现今,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在某些方面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近几十年来,总体上,中国学生的形体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常见病患率持续下降。但是,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肺功能持续降低,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全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8.5%,而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1.看书姿势存在问题,平时也忽略眼保健操的动作规范。2.作业量大,缺乏睡眠。3.过度使用电脑和电视。

从另一个方面资料显示,全国青少年学生肥胖率及营养状况进行统计,据调查显示,全国青少年学生肥胖率普遍增高,当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营养状况普遍较好,某些学生存在营养不良主要是因为不正常饮食,偏食,挑食现象所导致。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情况,了解到在不达标的学生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柔韧以及力量类项目水平较差,上肢力量较弱,体育项目动作不规范,身体耐力较差。针对这些情况,探究改善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势在必行,对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改善青少年学生体质发展的阳光体育运动举措

(一)国家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国家应大力出台相关的政策引导国内体育课程改革,适当增加校内体育课比例,完善体育课程。做到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锻炼的同时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同时要完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

(二)学校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丰富校园体育活动

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促进校园阳光体育的发展。例如在校园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争取每天锻炼一小时。这样由国家出台政策,学校进行实施相关措施的方法,很好的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社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平台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社会相关机构应该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在社区、相关俱乐部等提供锻炼平台,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机会。例如在学校周边多建立体育场馆,同时社会体育场馆设施应该免费或者较大优惠的对学生进行开放,让学生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大力推进全民健身的进程。同时要大力宣传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识。

(四)学生个体应该转变思维模式,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青少年学生应该在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的步伐中来。同时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在课间操时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能够使自己在学习的同时培养体育兴趣,增强体育健身意识,提高身体素质。青少年学生应该提前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形势不断改变。提前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能使自己更好更快的与社会接轨,从而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结语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建设状况。所以全社会应该共同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状况,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全面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建构完善的体育教育体系,培养出真正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调查报告[J].青少年体育.2016-05-25(1).

[2]朱亮典.开展特色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3-4.

[3]唐宜峰.简论阳光体育运动对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影响[J].运动.2016(20):8-9.

青少年教育政策范文第5篇

两院院士 钟南山:中国青少年健康促进与青少年体育

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在未来20年之内建成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创新型的国家首先需要有创新型的人才,那么创新型的人才需要有什么呢?需要有创新的动力、能力和体力。动力,就是有创新所需要的愿望和意志。能力,就是有创新所需要的本事。体力,就是有创新所需要的体魄。这些,对于我们青少年而言,对于未来之星而言,必须是在青少年时期得到培养和锻炼。

纵观当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教育体系还是比较重视智力方面的教育,对于体魄的锻炼,应该说还重视不够。从我们全国的几次调查来看,我们的青少年比起二三十年前,身高增高了,体重增加了,但内脏的功能,一些体能素质,比如说弹跳力、握力、肺活量等有所下降,这说明随着我们智力教育的提升,体育还是不够的,所以现在我们提倡德智体三方面发展,特别是加强对体育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

60多年前,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时期,我本人还在读中学,为了响应的号召,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争当三好学生。所以,从那时直到现在,我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毕业后,我已经为国家工作52年了,但我还有信心再工作10多年,这是因为我有一个好身体,它给我的工作一个无穷无尽的支撑,在困难时期,特别是在SARS期间,我都因为好身体才支撑住了繁重的工作。我希望同学们,青少年朋友们,也能够这样做,做得比我更好,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 王登峰:学校体育应该是社会文化的引领者

一、当今社会文化对学校体育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不需要全面发展就可以很好的生存,于是全面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文化对于人的片面发展似乎更加热衷,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却并不在意。

其次,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更多去强调或褒奖一个人通过牺牲自己的健康去成就事业的牺牲精神,在我们公众价值观里有着非常牢固的地位,但对于我们学校体育,对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第三,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家长们更愿意让孩子把时间花在学功课上,而不是锻炼身体上。

二、学校体育应该如何引领社会文化

首先,从今年开始,国家将出台政策,全国每一个学生每年都将至少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查,而且要将体质健康测查的结果面向社会公布,这个结果将不再是优秀、良好和及格、不及格,而是直接公布他们体质健康状况的数据:肺活量、100米时间、1500米时间等。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引起全社会的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关注和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

其次,学校体育对社会文化的引领还体现在学校体育是面向人人的体育,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通过面向人人的体育,通过改革学生、学校、校长的评价体系来形成或者引领全社会对体育和体质健康的重视。

第三,学校体育对社会文化的引领还要表现在良好的竞技环境的营造。阳光下的运动应该是健康的、干净的,我们学校的运动会、校园的比赛也应该是干净的、阳光的。

李宁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宁:青少年体育公益与体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对青少年而言,体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一种竞赛,更是起到一种教化的作用,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体悟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这不仅帮助他们获得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更能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使他们成为未来高素质的社会成员。

正是体育自身的给予社会的教化性质,使得现代体育有着与生俱来的公益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公益事业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政府及各界的投资以及社会企业对体育公益项目的资助在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我们仍然需要全社会对于体育教化社会的力量以及体育的公益性形成共识,需要社会的积极投入来资助青少年公益体育事业的开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植和保障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

首先,国家应当鼓励体育社会化,让体育从部门化、单位化走向社会化。无论是何种形式在体育上的投入,体育与生俱有的公益性是不会消失的。现今社会上对于体育的投入兴趣逐渐升温,但常常会因缺少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加上一些繁琐的行政审批制度,使得不少有意投入者在机会面前止步。

其次,国家应制订相应有效的政策,鼓励和扶持社会体育项目的投资经营,特别是在体育项目收费运营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鼓励,以支持社会体育项目的开展,尤其是支持面对青少年体育开展的中小型体育项目。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国家应把体育教育作为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并有法定的必修培训时间、竞赛规则、评价学生等机制,有法定的资金保障在场馆、器械以及培训和竞赛组织上进行投入。否则,我国的青少年体育事业不可能真正获得发展。

清华大学常务副书记 陈旭:素质教育、青少年全面发展与青少年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