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实习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研究性教学时间安排及课程选择
在当前从上至下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若不结合不同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学时条件的约束而不加选择地要求所有课程都采用研究性教学,未必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一)研究性教学时间安排 研究性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仅注重已有知识转移和承载的特点,指导学生选择和确定与本学科或本课程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从而提高其主动应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而能力的培养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作铺垫。因此,并不是大学本科所有阶段、所有课程都适合采取研究性教学,应选择在第6~7学期的相关课程中展开,因为在第3~5学期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即具备了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之所以要对学期安排有所选择是因为目前研究性教学的尝试大多是在不改变现有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的前提下进行的,必须要考虑课时的限制和约束。因此,选择第6学期较为适宜,因为第8学期主要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而第7学期(尤其是后半学期)大多数同学都在为找工作、进一步深造进行准备,无心与老师配合认真完成研究性教学中“学生”应积极“扮演”的角色,往往应付了事。
(二)研究性教学课程选择 《会计报表分析》是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后均需开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使用会计报表的能力,即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其发展趋势等方面做出分析评价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参与企业财务决策或作出信贷决策,该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与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条件比较吻合。从学期安排来看,有的专业安排在第6学期,而有的专业安排在第7学期,从尝试推行研究性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积极配合情况来看,去除其他各外部因素(包括平时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水平和要求等)后发现,前者践行研究性教学的成果及完成情况和及时性均比后者好得多。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也发现第7学期备战找工作和考研等的压力确实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此外,对本课程而言选择在第6学期进行还有另一独特好处:因为年报报出的法定期限是次年4月30日,因此每届学生都应将最新年报包括在其研究分析对象之中,既避免分析数据陈旧,又可从客观上避免学生直接照搬或抄袭网上公布的专业分析师分析过往年报成果的现象发生。
二、研究性教学组织与实施
当教师准备在某门课程中尝试采用研究性教学时,首先应根据课程性质和目标设计相应的教案,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以减少研究性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笔者在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第一年,要求每4人一组,每组选定1家上市公司3~5年的年报进行分析并制作PPT,但仍没有取消传统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结果发现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由于分析报告和PPT占总成绩极小比例,调动学生投入其中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有的小组内部存在搭便车现象,小组内部分工有余、交流协作不够。在总结第一年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会计报表分析》课程研究性教学的第二年,笔者在本课程考核中,改变传统的“一卷定全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实行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指导,并配以中期检查。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组织实施:
(一)事前明示要求及考核评价办法 为了让学生对课程结束时的考核评价办法有合理的预期,在本课程开始之初就将考核评价方法公开告知学生,让学生知晓并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及时了解自己在运用知识体系中的成绩和不足,使考核评价变成鞭策学生学习和不断进步的动力。在本课程开始的两周内即要求每位学生各自选定一家上市公司最近3~5年的年度财务报表作为该课程分析和研究的对象,要求学生随教师授课进程进行分析并制作PPT,在课程进行到50%时进行中期检查,课程全部结束后两周内上交最终研究分析报告。成绩构成如下:出勤(10%)、课堂发言(10%)、中期分析报告(包括PPT,下同)(20%)、最终研究分析报告(包括PPT,下同)(60%)。
(二)中期督促与检查 为了防止学生将在传统考核方式下进行“考前突击”变成另一种形式的临时抱佛脚,按照事先所明示的那样在课程进度进行到50%时即要求学生先上交已完成部分的分析报告和PPT,并采取自愿、选优及随机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请3~5位同学将自己的成果进行课堂演示,由任课老师及时作出点评并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释疑、解答并提出改进建议,并适当评出好、中、差三个档次,让学生对评价的标杆有切实的了解。从中期检查中发现那些存在懈怠的同学,对其及时重点提醒并要求其补足和赶上。
(三)后期检查与评价 要求学生在本课程全部结束后两周内上交人手一份的完整分析报告及最终制作的PPT。分别根据最终研究分析报告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35%),表达的流畅性、排版的美观性及PPT的丰富性、精美性、生动性(各占5%,共25%)进行评价。对最终研究分析报告不合格者一律退回重新完善,直至达到最低要求,但仅限重新完善两次,若仍未达到最低要求即视为不合格。这样可杜绝学生“蒙混”过关的想法,端正其态度,最终起到切实提高其分析财务报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传统的考试方式,学生对于简答题甚或论述题的回答照搬老师课件中的提纲、要点而不作任何展开阐述的现象比比皆是,那些具有短时强记优势的同学往往在考试中占据上风。考试获高分甚至成为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考后即忘也成为学生见怪不怪的常态。这种“一卷定全局”的考核模式不仅挫伤了那些平时学习用功学生的积极性,更抹杀了主动思考和探索的积极性。改变传统考核方式是践行研究性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否则,必将回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去。为了增加学生对最终评价标准和结果的信服度,将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好、中、差三个档次的研究分析报告在本课程最后一次课上汇报演示,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及讲演能力,又能使得每位学生对自己的研究分析成果在心中有把参照的评价尺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汇报演示各档次研究分析报告前,事先并不告知学生各份研究报告的评分结果,而是在演示结束后由学生共同参与讨论,评出各份研究报告的长处及需要完善之处,并给出各自的评分结果。
三、研究性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师生转型
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加以实施, 从宏观层次来讲需要创造良性的外部环境,需要教育评价体系的根本改变、 各级主管部门的配合及社会强有力的支持。在此, 笔者仅从本课程尝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 从教师、 学生等微观个体角度分析其在有效开展研究性教学中应实现的转型。
(一)任课教师应完成的转型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任务是授业解惑,而研究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讲授知识还在于组织教学本身,通过有效组织课程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任课教师首先应该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方法的训练。其次,作为研究性教学践行者的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意愿。因为研究性教学毕竟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灌输”,又没有适用于不同课程的“统一”研究性教学模式和步骤,在没有外力推动必须强制执行的情况下,主要靠任课教师的自愿尝试和摸索,这需要其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意愿;或即使上面有强制要求,而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和意愿,也只会使得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流于形式。最后,任课教师还必须具有教学创新的实践能力。教学创新的实践能力主要来自于其丰富的科研实践,没有教师的研究实践,对学生的研究性培养只能成为空谈, 一个乐于讲课而不在学术研究前沿的教师可能可以高效传递现有知识,但对于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往往难以胜任,这也印证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的道理, 也是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因为教师通过丰富的科研实践, 不仅能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而且能够拓宽研究性教学平台, 为学生设计出更多的“研究”主题。
此外,作为主管教学的领导除了要倡导教师尝试研究性教学外,还应在实施和落实等环节上予以更多实际支持。研究性教学往往会采取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期末统一出卷考试的方式,但要经得起上级的教学评估和检查,各门课程都要留下能证明教学成果及学生成绩考核的“文档”证据。各校对于试卷早已形成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教师只要负责出卷就行,而对于研究性教学下教学成果应如何归档、采取何种介质、有何要求、费用如何解决等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目前均由任课教师自行解决,建议主管教学领导对之引起重视,否则研究性教学的推行要么是虎头蛇尾,要么是教学评估时临阵突击补齐,难免造假之嫌。
(二)学生应进行的转型 “教”与“学”只有双向互动才能取得教学的良好成效。同样,在研究性教学中,在强调教师转型的同时,要想使研究性教学真正有效实施并发挥作用,必须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接受、缺乏质疑、考前突击的学习心理和习惯。在研究性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课题,在各环节上都能与老师的要求积极配合,才能达到良好效果。这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对研究性教学的目的和成效的认可,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考核方法对其的引导和约束,正是出于此目的笔者在课程开始时就向学生们明示该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而学生对研究性教学的成效往往不是老师说说就能让其信服的,研究性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往往会通过上一届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会一届届传达下去,因此,任课教师尤其要注意在学生中形成良好反响,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来自研究性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收获。从《会计报表分析》课程中已经实施研究性教学班级所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普遍认为在该教学模式下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比期末复习迎考要多得多,但同时都感受到在以下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解读和分析会计报表的能力;研究分析报告的写作能力;运用Excel计算及制作图表的能力;制作PPT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赵洪:《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19期。
[2]刘智运:《论高校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2期。
小时候,宋祖英的那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我心中留下了痕迹。在我的心里,老师犹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犹如雨露,孕育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老师是伞,为学生遮风挡雨;老师是虹,为学生搭起走向成功彼岸的桥梁。对于老师,学生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学生的进步就是自己的进步;对于老师,酸甜苦辣才是真正的生活。顶岗实习,可以说让我更近一步地接近了这个职业,也更深刻地认识了这个职业。
实习期间,我收获了很多,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面对自己的学生听到有人对我喊:老师好!的声音;第一次走上讲台,拿起粉笔,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第一次批改作业;第一次与学生面对面的探讨问题、谈心、第一次以老师的角色进行监考、第一次与多位资深老师讨论交流,共同探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第一次写新闻,做报纸,第一次组织活动……这些尝试使我的成长有了一个新的飞跃。顶岗实习是我们师范生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的必需环节。是走向社会的前奏曲。通过实习,求职简历范文接触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这四个半月的体验,我收获了很多,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体会了作为一名老师的艰辛与劳累,也明白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光荣与责任。
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生活篇
四个多月的时间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让我们细细品味。在威县二中实习生活过得很充实,很快乐,也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不尽的光怀。记得大家一起听评课,包饺子,搞团日活动。尽管我们十六个人来自不同的班,在实习前我们也不是非常熟悉,但在半年的实习期间,我们感觉我们各自的了解逐渐加深。刚到实习学校时,我们一起打扫收拾我们的宿舍,威县二中记录了我们的欢笑,我们的忙碌,我们的进步与成熟等等。这一切永远都会尘封在我记忆的深处!很感谢各位队友与我一起度过这半年的时光,其中的点点滴滴都铭记于心。实习结束意味着大家要接受另一番现实的考验,希望每一位队友都能坦然地面对,走上自己另一个精彩的人生旅程。
二、教学实习篇
工作在手中,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头脑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借着这些学习的机会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工作。
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参加这次培训的老师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学生时代。
给我培训的老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培训过程中。精美地呈现在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本节活动的内容是音乐这门学科的培训,主题是身体会唱歌”老师讲到人体本生就是乐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什么呢?动作、节奏、律动、歌唱、情绪(内在舞蹈·这些,其实都是音乐之形。而真正的音乐之神则在于情感的表达!有些幼儿往往只是用嗓子在唱歌,根本不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含义和情感,这样,歌声往往是不动听的跳舞时不能感受音乐的情感,往往也跳不出那种韵味,这些,都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音乐的教学活动中不能存在教给孩子,孩子学会就行”观念,应该给孩子最好的教,就教最好的音乐活动中要注重孩子的情感,要有感情地去唱,去跳,去打节奏,玩乐器,让孩子真正领会音乐之神!
听老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培训中。心中十分佩服他口才,佩服他自信,佩服他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日复一日,永无止境。要让读书学习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虽然不是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不过总算是天随人愿,我们学校在统一安排学生到中小学中参加实习,找到做教师的感觉,我自然很积极的报名参加,之后顺利的被学校安排到学校实习
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要当一名好的教师更不容易。在此次实习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师范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学高为师,行正为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加深。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准备全身心投入将来的教育事业。
教学更是实习的重点,以下是我实习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预备阶段。先熟悉实习班级的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们学习情况(通过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交流)。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在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巩固练习”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近年来,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种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成果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强调了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为基轴的教育过程,强调了以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先让一少部分人弄懂,再去教那些没弄懂的人,以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与矫正。在班级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矫正需要。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班级内学生数学水平差距甚大,设计适当的矫正活动需要大量的计划时间。如果教师是矫正活动的唯一帮助来源的话,那么管理上的困难将会拖延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从而降低它的效能。如果运用合作学习,学生们则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活动的帮助,缩短了矫正时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还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诱因,并且能降低焦虑。经验显示,在同伴辅导的过程中,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小组成员得益最大。这即是说,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相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非浅。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说建立起了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进行了几次小组讨论学生就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教师应对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作细致的组织工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对小组之间的活动情况组织有效的交流,以此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当我们不断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时,它所起的作用就会充分地显现出来。还应指出,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实上,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强调个体责任。其出发点乃是强调在各种形式教学活动的互配实施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以上介绍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我个人认为是可行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加,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我们组织的教学公开课就是通过多媒体来上的)利用计算机来演示几何教学中的图形,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几何中的性质、定理、判定等命题。从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我们必须掌握有关的计算机知识,制作教学课件,并把它应用在课堂上。
在实习中,我还只是采取传统的讲授法,一共上了6节课,还上了高考班的练习课,觉得还是高考班的效果好。课堂上若学生对我的提问有所反应的话,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因此,在课堂上必须注意学生的反应,即时对他们的疑问作出解答,上课内容能够按时完成。
共3页,当前第1页1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学习成绩优秀,但这总是老师的一厢情愿。我认为,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原因,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确立教学内容。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主题班会
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在第一周的周二我主持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这也是我主持的第一次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让我深深的体会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例如,关于校纪学规,青少年的早恋问题等等,他们都回答的头头是道。班会的另一个要点是“新学期新打算”,让一些学生上讲台说出他们上学期的不足之处和这学期的计划。这不仅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让学生在学期初就定下新学期的大体计划,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上讲台的心态。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计划、新的打算。每一个学生都对上台发言的同学都深有感受。
二、奖惩适当。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你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对他的宽容增加了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六十六人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②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③谁都会犯错误,但不是谁都会改正错误,受惩罚不要紧,要紧的是改正错误,关键不是惩罚,关键是接受教训,改正错误。
三、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校运会的报名与训练班主任与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开展篮球比赛,一起与学生训练。告诉他们不用把名次与输赢,放在第一位,只要我们尽力了就行了。心理学等理论告诉我们:在竞赛活动中,一个人的目标期望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参赛者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讲,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竞争,是否有参与意识,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高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听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高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
一、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会学生学习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 造成分化的原因
(一)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二)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共3页,当前第2页2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高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高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回顾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高中学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起好老师的形象,还需要走一段不寻常的摸索之路。
我的这份最原始的爱,教学工作,在我以后的生命中就是它了。现在的我已经开始爱上了当老师这一份工作。或许我将来阴差阳错不能够当上老师,但是我会争取的,我对我选的专业和职业都无所后悔。
在回校后我决定要在现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再更努力的学习,在实习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我现在的水平还不能完全胜任教师的工作,主要的知识层面的差距,可是可以提高的,只要更加的努力。
关键词:农村教师;社会保障;缺失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6(c)-0024-01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为社会成员提供可靠的“安全网”,而且是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一高速运行列车的“减震器”。教师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师社会保障问题关系到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应该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从我国现实看,农村教师的社会保障却处于整个教师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尤其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教师根本没有被视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对象,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近些年,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进,但其基本格局仍是权益分离,内容不系统,对象不全面,保障程度低,难以形成全方位的、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相配套的教师社会保障体系。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对象不全面,社会化程度低:1、覆盖面很小,实施范围窄。社会保障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核心内容,第二是补充内容,第三是间接内容。核心内容是针对现实风险的直接保险需求的,主要是养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有关的救助或保险项目,这是在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都涉及到的。补充内容是旨在保障国民生活水平的间接保险需求,主要指妇女、老人、儿童、食品、住房等有关福利、紧贴项目和救济金,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般也会涉及到的。间接内容是义务教师与职业培训、付薪休假等层次较高的项目,这一般是处于特殊考虑,并且在国力较为强盛的情况下才会涉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如果按照国力现状预算,一般只能涉及到核心内容。同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一些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却严重缺失。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庞大,加之社会保障内容不合理,实施范围有限,所以很多农村地区教师的社会保障无法得到实施,严重阻碍了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缺乏公平,保障对象非全民化,这是我国社会保障最突出的问题,同时这也违背了社会保障的全民性特征。2、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真正的社会化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覆盖全体成员的;二是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是法定的、完善的,管理机构必须是统一思想的且具权威的独立结构。社会保障的内容繁多,如果全部能够按照实际需求设置保障项目,当然是最理想的,但事实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力还不强盛,所以必须有选择地,按轻重缓急逐项设置。因而重点解决这三项保障内容十分迫切。这三项内容已经在学校中初步建立,但是未能够与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相配套,因此存在很多问题。近些年农村学生生源萎缩,我国很多农村教师随时都面临失业的境地,农村教师失业保险制度严重缺失。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公众支持不够:1、法律不健全,科学性差。我国社会保障的立法还是很不完善的,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立法的权威性不高;社会保障立法的整体性不够;社会保障立法的科学性不够。此外,有关社会保障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条约、习惯法等,涉及教师社会保障问题的并不多,有关农村教师的社会保障问题更是无从提及,所以农村教师社会保障的立法及政策严重滞后,农村教师的社会保障问题根本无法得到保障。社会保障的立法不健全、制度不落实,使社会保险的统一性、强制性、权威性职能难以充分发挥,影响到社会保障的有效管理和稳定运行,影响了教师社会保障事业的整体发展,使得构建一个完善的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2、公众支持不够,缺乏群众基础。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保障开支有时可达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社会保障已成为我们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把社会保障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体,而不要看作是公民有权获得的互不相关的津贴的聚合体。人们对社会保障的态度相当矛盾,一方面他们抗议说它花钱太多,另一方面,又欣然使用而不计成本。实际上人们并不真正了解为什么花了那么多钱,他们既把这看作理所当然,又对为它破费表示不满。有人怀疑社会保障的管理过于宽松,怀疑失业者日子好过,或者认为他们得到的补贴比实际给他们的多,进而更怀疑大批人一边干活一边接受补贴,特别是在黑市或地下经济中挣钱。这极大地破坏了群众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不愿参加社会保障。加之国家的保障机构支离破碎,使得社会保障在公共关系方面很不成功。社会保障得不到国民的全力支持,加上农村教师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所以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教师社会保障体系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地努力。
三、管理体制分散,政出多门: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障政出多门,形成多头分散管理的局面,管理体系混乱,在全国未能形成一个统一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在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中,由于各系统、各地区出台的政策和措施不一,制度不规范,缺乏配合,互相制肘,形成部门割据、各自为政的局面,不可避免地使本来有限的社会保障资金严重浪费,人为地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我国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混乱,已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这些弊端不利于进行社会保障的综合平衡,不利于制定战略目标和长、短期发展规划。现在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分属许多部门,实行封闭式的条条管理,这样很难建立一个统一的教师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可见,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社会化程度低,内容不系统,对象不全面,保障功能差,直接导致农村教师社会保障制度难以完善,此外我国农村教师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农村教师的社会保障无法得到保证,加上公众支持不够,导致农村教师的社会保障难以完善。因此必须对农村教师社会保障缺失的现状做出准确的原因分析,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机制,使农村教师享有真正意义上的保障。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袁冬梅,刘子兰,刘建江.农村教师社会保障的缺失与完善[J].教育与经济,2007.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