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审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加强对荣巷街道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督、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提高集体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切实加强干部廉政建设,提高集体经济组织干部任用的透明度,根据《省内部审计规定》,结合本街道实际情况,现对荣巷街道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作出如下规定:
一、审计的范围和对象
凡荣巷街道所属集体经济组织、行政事业性拨款单位和差额拨款单位及部门均属于审计监督范围。审计对象为单位审计和个人审计:
1、单位审计
(1)社区及下属的有关集体经济组织;
(2)街道直属集体经济组织;
(3)行政事业性拨款、差额拨款的单位及部门;
(4)使用集体资金进行投资的各类工程项目(单独出审计意见);
2、个人审计
街道各集体经济组织及单位主要领导的任中及离任审计。
二、审计的任务和内容
1、主要任务
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摸清家底,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审计监督的内容
(1)国家财经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及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及执行情况;
(2)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执行和决算情况;
(3)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及增值情况;
(4)建设项目的概算、招投标、预算、决算和工程建设管理情况;
(5)民主理财及其公布、公开情况;
(6)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
(7)财政拨款、拆迁安置及附着物补偿资金的使用情况;
(8)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3、对主要领导干部任中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另加如下内容:
(l)任期内债权、债务变动情况;
(2)任期内净资产变动情况;
(3)任期内社区级可用财力变动情况;
(4)任期内一、二、三产业发展情况(经济总量、引资办企业、投入等);
(5)任期内群众收益分配变动情况;
(6)任期内社会事业建设及社会保障情况;
(7)个人廉政规定执行情况;
(8)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三、街道审计组和审计工作人员审计的职权和程序
1、审计的职权。
(1)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时提供财务收支计划、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
(2)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有关帐册、资产情况,查阅有关文件档案资料;
(3)检查有关的计算机系统及其电子数据和资料;
(4)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查,并取得证明材料,被调查单位和人员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材料;
(5)审计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
(6)提出纠正、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的意见以及改进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
2、审计的基本程序。
(1)由街道审计组提前3天向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送达《审计通知书》。
(2)对主要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由街道党工委向财政所下达审计指令,财政所按指令要求,组织人员进行审计;
(3)被审计单位接到通知后,作好接受审计的有关准备工作,并按要求提供真实、完整的审计资料;必要时审计小组对审计涉及的有关事项进行跟踪审计;
(4)审计小组提出审计报告应当征询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个人的意见,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有异议的,应当在审计报告征询意见之日十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无异议。
(5)审计组将征询意见后的审计报告报街道行政负责人审定后,出具正式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分别送达被审计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同时报送街道党政主要领导。
(6)落实整改情况,检查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四、审计的组织和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任组长,街道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任副组长,成员部门有纪工委、监察室、财政所、农村工作办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财政所,由财政所所长任办公室主任。
2、审计工作的组织实施
对街道各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审计,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注重加强对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街道纪工委、监察室作为牵头部门,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强化指导督促和上下沟通,履行好监督职能,确保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下达的审计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财政所作为审计工作的专业部门,要抓好审计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完善审计岗位职责和制度规范,按照街道的要求,调配好审计力量,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审计活动。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守审计职业规范、忠于职守,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保密。农村工作办公室要针对街道各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要求,经常性的开展调研分析,提出强化审计监督的建议意见,并配合纪检监察和财政审计部门搞好内部审计。各社区、直属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也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积极配合街道审计组执行对本单位、本部门或有关当事人的审计任务,以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关键词: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审计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65 -03
近日,随着我国核电企业与英国的合作项目的签订,我国核电技术开始走出国门,核电企业的发展自福岛核事故以来,再度受到重视。我国核电企业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其社会责任愈发受到关注,针对通过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来推动我国核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显得越发重要。
一、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
(一)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应具备的条件
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可供选择的主体,有政府审计部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及社会审计机构等。而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有效主体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能独立执行审计工作不受外界干扰;二是具备核电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三是能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实施长期有效监督;四是审计服务在保证高质量的同时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选择
考虑到我国核电企业不同的组织属性,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审计主体也会有所不同。故而针对上文提出的必要条件,对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作出以下构想:
我国核电企业中的大型国有企业,可以以国家审计部门或者社会审计机构为主体。我国的政府审计机构承担着国有企业审计职责,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核电企业属于我国政府审计的范围。政府审计机构在对这些企业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实施社会责任审计,这样避免了实施重复的审计工作,符合成本效益型原则。社会审计机构的灵活机动性,更能适应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特殊的专业要求。这两种审计机构都满足我国核电企业中大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要求,能较好地承担审计工作。
我国核电企业中的非大型国有企业,则应选择社会审计机构作为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社会审计机构能够与被审计单位保持相对独立,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社会审计机构能够通过聘请核电专业的相关专家来扶助其审计工作,满足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作为外部聘请的审计机构,社会审计机构能够对被审计的核电企业实施长期有效的监督。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强,工作经验丰富,能够在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的同时,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社会审计机构满足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要求,也是现阶段我国核电企业中非国有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最佳选择。
二、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
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再结合我国核电企业的特殊性,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内容列示如表1:
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建设情况、员工权益保障情况、价值创造情况、环境保障情况及社区建设情况五个方面,全面审核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三、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程序和方法
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过程可分为一下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
(一)审计准备阶段
第一,为了确定具体的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审计人员首先应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如背景情况及企业近期的重大经济活动;并了解被审计单位社会责任的基本情况,如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等。
基于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是社会审计机,审计项目组可以适当利用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各项情况。可以先整理内部审计机构提供的各项信息,基本情况具体包括被审计单位业务类型、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及经营特点、影响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属行业的关于利益相关者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等。注册会计师针对这些信息进行可靠性测试,具体方法是检查记录或文件、观察法等。
第二,为了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情况,注册会计师与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交流。我国核电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分为以下几类:员工、参建者、合作方、社区、政府、同行等。由于这一步骤在准备阶段中,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本文认为在审计方法上,选用调查法最合适。注册会计师针对上述几类利益相关者,可以采用面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本文以走访员工为例,来说明使用问卷调查法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方法,参考格式见表2:
注册会计师在针对具体利益相关者,使用调查表法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由于我国核电企业对每类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应设计不同的调查表,来实现调查目的;关注调查表的回收情况,来保证调查的效果;调查表法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与面谈法相结合,用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
第三,根据调查了解的信息,对该企业实施安全评估程序。针对以下表格对被审计单位的生产安全情况做出评估,见表3:
综合评估结果为各项评估结果相加再除以六的结果,70~77分为中,78~84分为良,85~90分为优。
审计项目组依据被审计单位生产安全评估结果,作为该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估的参考依据之一。
最后,根据之前了解到的信息,确定具体的审计计划方案及预算,并安排审计人员的具体工作。由于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过程中,将会涉及较多地与核电相关的专业知识,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审计方案的时候,应该考虑聘请外部专家来协助审计工作,保障审计服务质量。
(二)审计实施阶段
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具体实施阶段,是审计程序的主要阶段。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具体应用为:
第一,依据安全评估结果,对企业相关管理系统和程序实施测试。本程序可以由注册会计师参照前期的安全评估结果,确定需要进行测试方法。若评估结果为优,只需要采取观察法,来验证被审计单位的相关管理系统和程序的设计和实施是否与了解到的相符。若评估结果为良,注册会计师在采用观察法的基础上,应该增加询问法,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员工询问,测试其在安全上的保障情况。若评估结果为中,则注册会计师则应着重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安全管理系统建设上是否存在重大缺陷。
第二,依据企业生产流程,确定社会责任因素。本步骤要求注册会计师首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核电生产流程,画出企业的整个生产运作流程图,依据每个流程确定与哪些利益相关者产生哪些社会责任,并找出可能的社会责任薄弱环节,作出分析,拟定重点审计部分。此过程采取的审计方法是审阅法,即注册会计师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的生产流程设计文件,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生产运作流程。
第三,对照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和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作出评价。由于这个过程对于得出审计结论具有重要意义,是主要的依据,审计人员应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针对定性资料,如安全管理措施建设情况、员工福利保障情况、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情况等审计内容,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检查记录或文件的方法,核实被审计单位是否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相应的保障制度,并有文件证明。针对定量资料,如经济绩效、环境绩效、社区绩效等审计内容,注册会计师则应采取函证和重新计算等方法来验证。
以社区绩效中的社会捐赠总额的审计为例,说明函证的具体方法:首先,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社会责任报告,了解其社会捐赠总额。查阅相关的文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社会捐赠具体情况,包括捐赠时间、接受捐赠单位、捐赠金额和资金用途等。再挑选出捐赠金额大、资金用途不明确的捐赠活动,向接受捐赠单位发出询证函。一般采用积极的函证。最后回收函证,汇总函证结果,对被审计单位社会捐赠总额作出评价。
(三)审计报告阶段
在此阶段,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出具的具体过程为:注册会计师依据前面的工作起草审计报告,并在初稿完成后交给审计项目组进行讨论,并作出补充或修改;在正式的审计报告出来之前,把初稿发给被审单位,寻求他们对此报告的看法;审计项目组综合前面工作的成果,作出审计决定、出具审计意见和建议。
(四)审计后续阶段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并不以提交审计报告为履行社会责任的终结点。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具体工作结束后,注册会计师应针对具体审计建议,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采纳了审计意见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后期注册会计师可以依据被审计单位的改进情况,再次发表后续审计意见,以此来督促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意见并实际作出改进工作。
四、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视加深,社会责任审计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在针对核电行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相对苍白,本文便对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进行初步探讨。对于我国核电企业而言,进行社会责任审计不仅仅是获得社会的认可,提升产品知名度,获得竞争优势,更多地是承担了国家能源的重任,需要更为严格的社会责任审计,来保障我国的核电安全生产、安全利用。
(一)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我国并没有针对核电行业的社会责任审计标准,其披露的社会责任审计报告并未经过第三方机构的鉴证,可信度有待提高。核电行业的特殊性,使其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且其在履行责任时较多地涉及核电安全方面的责任。从而了解到我国需要针对核电行业的社会责任审计标准,来规范其社会责任审计行为。
2.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更多地是披露利好消息,而对于核安全事故等消极信息披露较少。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即使有披露发生的安全事故,多是简单带过,较少披露事故详情。
3.我国理论界在针对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主体上不明确,较难推动审计实践工作的发展。我国理论界对在审计主体上的研究,观点不一,在选择合适的审计主体上将出现分歧,不利于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
(二)推动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建议
1.我国核电行业能够出台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以此来督促和规范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行为。
2.企业内部构建一套完善的社会责任审计制度,规范社会责任报告中应披露的内容,以此来保障企业能够长期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
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专家学者,可以通过学术会议等方式,探讨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选择问题,以此来明确审计主体,推动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方.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03):38-40.
[2]叶睿.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2):104.
[3]叶陈刚,武剑锋,卢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机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3,(09):36-41.
作者简介: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信息披露 社会责任报告
一、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概念
1.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指企业组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除了要追求经济利润,还应主动承担对环境及社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的企业行为。这些行为主要包括企业在内部要为投资者实现投资增值,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条件,提升工资和福利待遇,并依法保护员工合法权益,构造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在外部要向社会需求提供优质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依法纳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另外,企业还需主动承担对自然环境及社会其他各类利益相关者的义务,还要积极支持和赞助社会公益事业等。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涉及企业内外投资者、债权人、员工、消费者、客户、供应商、环境、社区及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具有内容复杂多变以及难以进行系统评估的特点。
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1)以文字方式进行编制的社会责任报告。这种方式最为简单,主要用文字对企业在社会责任各方面的成绩作出全面的描述,以编制一份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书来披露企业的相关责任信息。它的缺陷是没有太多的数据信息,较少涉及到企业财务会计等相关信息。(2)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披露信息。通过企业的的财务报告来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在这种信息披露形式中,需要结合社会责任会计的有关内容和数据等信息来重新编制企业的财务报告。(3)由社会责任会计独立编制的专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这是最为完善的一种披露方式,它不像文字方式那样简单叙述,而是以专业的社会责任会计的日常工作作为披露工作的基础,利用和传统财务会计有所区别的会计科目和专业的会计计量方法,进行相关工作所编制形成的一套专业的独立于企业传统财务报告之外的一种企业社会责任专业报告。
二、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现状与不足
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60年》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共有582家企业了社会责任报告。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存在很多问题:(1)形式单一。目前我国企业大多采取的是第一种文字性的社会责任报告。由于这种形式缺少数据分析等加以佐证和说明,大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只是定性的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加以简单的叙述,不能以直观的可信的货币形式量化;另外,我国的企业一般都采取不定期公布的方式来本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这就使得我国不同企业的社会责任相关信息之间没有可比性,这不利于我国相关主管部门对这些信息审查和监管工作的开展。(2)公布信息的内容非常不全面。一方面被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缺乏具体数据支持的信息,内容过于简单而无法使信息的接受者信服。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对披露信息的内容要求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许多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时,偏好于避重就轻的机会主义行为,或企业只重点叙述企业组织在履行社会责任中作出的努力,却只字不提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3)信息披露缺乏完善的监督和评价体系。目前,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相应监督评价体系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建立和健全。因此,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并没有聘请社会上的专业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工作,只通过聘请一些国外的有关信息咨询公司来完成,导致这些披露的信息可靠性非常差。
三、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建议
(1)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要把履行社会责任的职责切实纳入到公司的治理机制里,或融入到企业未来的总体发展战略里,促使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来将这一工作真正落实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另外,还需明确进行归口管理的机构,通过不断建立和健全企业的信息披露工作体系,逐步改进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统计和考核的指标体系,并最终形成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评价机制。(2)完善政府引导机制及相关制度。首先,应深入明确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原则,使披露的信息具体化,通过数据和事例实证提高可信度;其次,规范披露的内容,有效减少或避免企业选择性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不好现象;最后,规定社会责任报告的统一格式。明确和规范信息披露的每个定量指标的统一口径及具体的计量方法,对那些确实难以采用定量方式披露信息的社会责任项目,要求企业应该尽量采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客观评价。(3)建立健全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制度。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审计标准,不但明确报告审计的主要对象、具体范围和审计主体,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并拟定审计报告的主要形式等。要求审计机构在审计后,提供专门的审计报告,标注审计业务的范围、目标和应用的专业审计标准等,最终公布一份完整的审计报告,并要求这些审计部门对审核报告内容负责。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审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272-02
引言
碳审计是环境审计的其中一个部分,是由单独的审计机构对于政府和企业在承担碳排放责任方面进行的检查和签证,也是对碳排放管理活动以及其成果进行独立性评价和监督的一种行径。简单来说,碳审计就是对消耗煤炭、石油、木材等自然资源时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审计。现如今,推行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正是全球关注的热点。而随着低碳经济应运而生的碳审计必然要得到重视和发展。碳审计的推行不仅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我国彻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要求。推行碳审计可以促进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通过碳审计也可以时刻反映出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客观衡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从其反映出的情况中判断出何为有利条件,何为不妥之处。以后在发展低碳经济时能够扬长避短,为之有效。推行碳审计无疑可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改善生活环境和空气质量。
一、国外碳审计的发展现况
(一)全面推行碳审计的英国
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继而迅速推行碳审计的英国无疑为大家做了很好的榜样和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英国可以说做到了全面推行碳审计,它不仅要求国内的生产运营活动实行可持续管理体制,而且也将外国大使馆划入低碳范畴。英国环境审计的委员在环境工作报告当中明确了碳审计的动因、内容以及目标,从2009年之后便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框架。经过他们的不断努力实践,政策中的不足之处被验证了出来,比方说政府直接参与环保标识的监督和管理,撤消了每一个有歧义或不准确的环保标识。不得不提的是,英国在推行碳审计过程中取得最大的成就就是建设低碳社区。英国可以通过碳审计十分精准地算出社区以内的每一个环节建设以及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并对其进行分析,之后用最新型、最清洁的能源代替排放温室气体的传统能源。英国政府推行碳审计的可持续性、全面性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在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二)提高全民低碳意识的美国
提高全民的低碳意识,关心生活方式的审计,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节能减排成为了美国推行碳审计的焦点内容。经过科学而全面的社会调查,美国分析出了三大重点审计对象:汽车、房屋建筑以及居民生活,从而进行抓重点审计。而在这三者之中,美国科学家认为,居民在生活中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占的权重较大。所以美国更具针对性地把碳审计的对象锁定在居民的生活方式上。可想而知,这种抓重点针对性的碳审计无疑会起到显而易见的效果,而且大大提高了全美国人的低碳意识,更多的孩子从小就能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从小要养成低碳环保的好习惯,不论是美国的这种抓重点审计法,还是倡导提高全民低碳意识,都值得我们学习。
(三)环保法制化的加拿大
加拿大的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从世界上10个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中,加拿大独占7个这一点就可见一斑。作为一个工业大国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空气质量,这与加拿大的环保法制化离不开关系。加拿大作为一个法制化的国家,在其第三十六届国会第一次会议上面颁布了加拿大的环境保护法,将环境保护上升到了法制化的高度。政府在干预和监督企业碳排放上用了很大力度,对于排污量大的企业会被直接告上法庭,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将面临巨额的罚款。加拿大政府在2008年起对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开始征收碳税,起到了明显的效果。该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其他省份下降很多,而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并未收到影响,这使得碳税政策得到了很高的民意支持率。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加拿大人很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每次政党选举中环境保护也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加拿大居民可以将因排污过量而影响他们生活的企业告上法庭。每个人都在积极保护身边环境,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
二、我国碳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碳审计涉足尚浅,缺乏审计人才
众所周知,我国的碳审计相对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国人的碳审计意识较低,社会上缺乏可以进行碳排放审计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我国学校、社会中对碳审计的教学及培训都比较少,也不全面。而我们国人对碳审计认识不足,兴趣不高,这都导致了我国缺乏碳审计人才的被动局面。现在的审计都主要集中在会计、税务审计上,对公司企业的会计方法、会计工作过程中有无严重失误和纳税情况的审计,主要由财务人员完成。而进行碳审计则需要碳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能胜任环保资金、环保政策、环保技术等方面的工作。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碳审计工作完成的都很粗糙,审计人员只是依赖于财务审计中积累的经验和财务审计中的方法。这种不科学的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碳审计报告正确率和可信度低下。审计人员由于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方法,以至于对碳审计工作望而生畏,长此以往下来更加地不利于碳审计的发展、环境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碳审计数据核算准确率低
我国目前碳审计数据核算准确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就是被审计单位不愿配合,取数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碳审计的概念及意义没有广泛的被认知,大多企业单位不加以重视,更有企业担心在提供碳排放数据的同时会泄露商业机密,这都直接导致了取证困难。第二就是碳审计缺乏专业的技术方法,在获取碳审计数据时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例如,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数据,很多企业没有科学的收集方法和准确的计量,增加碳审计工作的难度。
(三)碳审计内容单一
和西方比较完备的碳审计体系相比,我国的碳审计比较零散。我国香港特区积极与国际接轨,在2010年就已全面推行建筑物碳审计。但对于我国大陆来说,碳审计的概念、内容、目标、意义等都亟待普及。在我国碳审计制度实施的道路上较成功的就是建筑物碳审计,可这较之西方完备的碳审计体系是远远不够的,碳审计内容太过单一。
(四)碳审计工作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
我国碳审计工作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加拿大学习。又或者说我们有法可依但执法不严,国家制定的法律没有很好的起到约束、指导的作用。我国先后制定的《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虽然对碳排放的调控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然而由于系统性的缺乏,操作性低下,对于碳排放信息的披露以及碳审计报告的完成并没有起到很大的指导性的价值。因此,对于碳审计这种新生的事物来说,则更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来制定操作指南和审计准则,同时,对于碳审计的目标、人员、范围、机构、方法以及报告详细地进行规范,并且指导碳审计人员的工作。在主要法律《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和《审计法》当中并没有明确碳审计的法律基础和相应的审计准则[5]。这也只能说明碳审计缺乏法律法规有效支持。
(五)实施方法不科学,没有合理的评估标准
我国总体来说并没有科学的碳审计方法,合理的碳审计程序普及率太低。而在我国也仅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所发表的《香港建筑物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减除的核算和报告指引》中提出了一套相对科学系统的方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是为建筑物的检出和温室气体排放做出相应的报告及核算。但是对于很多碳审计工作来说都是比较表面的东西,并没有合理确定有关的碳审计项目,制订科学的碳审计方案、详细实施碳审计的程序以及综合编写碳审计报告此类的正确的审计程序。编制的审计报告存在很多漏洞。第二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没有正确合理的碳审计评价标准,没有确立明确的指标。然而,对于钢铁、电力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行业我国没有制定出相关的标准,这无疑为开展碳审计工作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三、推动我国碳审计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对碳审计的重视,培养审计人才
实施碳审计制度、开拓碳审计之路是一件十分有意义也是非常艰辛的事情。这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是一场意义重大的革命。稳步减少碳排放,有效调控温室气体对地球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每个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西方发达国家较早提出了“低碳经济”和“碳审计”这些概念,并对它们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现如今也有了较为完备的碳审计体系和正确的法律指导。香港政府在态度上积极与国际接轨,行动上学习国外的专业技术与先进的理念,并能够有意识地将审计人才作为重要的培养对象,因此,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对而言对于在碳审计上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在建筑物方面可以说做到了全面推行碳审计的程度。而对于我国大陆来说,碳审计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政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切实地全面普及碳审计和加大碳审计的教育力度,再加上我国国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普遍较低,所以我国的碳审计人才处于严重缺乏的状态。为了兑现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对外的承诺,尽快培养出一批专业的碳审计人才显得迫在眉睫。
(二)政府正确引导,企业积极配合
我国国民低碳环保的意识薄弱,这与国家政府宣传和教育的力度低离不开关系。政府应掌握主动权,积极进行正确引导。目前民间的碳审计机构较少,政府可以设立一些审计机构,积极在企业间开展碳审计,也可以起到对民间事务所碳审计工作开展的引导作用。政府再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让企业认识到温室气体对大气层和环境的破坏,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和危机感,让企业自觉提供正确的碳排放数据及相关资料,自觉开展碳审计工作。另外,政府也可以对积极发展清洁能源的企业进行减税等优惠政策。
(三)完善碳审计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由于我国碳审计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具体的碳审计法律,并且我们还发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这是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相比(下转304页)(上接273页)较之下所得出的。但是,我们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借鉴的同时学习西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我们要多学习西方碳审计的经验的方法。比如,说加拿大实施的碳税和二氧化硫税等。我国要尽快修订《审计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碳审计法律基础,并制定出与碳排放过量相对应的惩罚措施,通过制定出强有力的法律来约束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保障碳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慢慢引导碳审计走上制度化和规范法的轨道,抓紧与国际接轨。
(四)抓重点进行碳审计
我国碳审计制度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想要迅速实现全面系统的碳审计十分困难。而美国的抓重点审计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借鉴他们的低碳审计经验,我国可以先明确碳审计的重点方面。这种抓重点审计法不仅降低了审计难度,使我国现阶段的碳审计发展更具可行性,而且还能得到显著的效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碳审计发展初期的效率。有调查表明,我国现如今碳排放量最大的是建筑业,在建筑的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量近总量的一半。因此,对于碳审计我国应将目光放在建筑业上面,在审计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建筑业的重点内容。这种抓重点碳审计的好处就是我们在重点行业摸索出的审计方法和经验可能会适用于其他行业,这无疑为碳审计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建立碳审计评价标准,创立科学审计方法
有一个完整明确的标准是审计的根本,比如说,财务审计中纳税额的调整都是根据一个系统明确的标准来进行的。而我国的碳审计正是缺乏一个这样的审计标准。建立健全碳审计评价标准,让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有据可依、有则可守,不至于做出盲目的判断。然而对于不同的行业应该制定不同的审计标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制定审计标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标准的全面性,邀请碳审计专业教授、相关行业的高管和国际上有名望的审计专家来参与制定。另外,制定出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根据时势的发展来不断完善审计标准,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刘卫东,张雷,王礼茂.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10,(5):779-785.
[2] 刘炯天.关于我国煤炭能源低碳发展的思考[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1):4-5.
[3] 王帆.英国低碳审计对我国的启示[J].管理方略,2010,(6):66-70.
一、计划管理创新
审计项目计划是指审计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按照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为完成审计目标,对一定时期的审计任务和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统一安排。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是指审计机关编制、协调和调整审计项目计划。检查、考核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省厅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省厅派出发展统计审计处是审计项目计划的管理部门,负责全省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计划和省本级审计项目计划制定、下达、调整,以及执行情况的督办落实、检查、考核和统计;负责指导、监督全省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为了强化审计计划管理,省厅制定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审计项目计划进度控制及考核办法》和《审计项目工作量管理办法》,对计划立项原则、方法、组织、编制、流程及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力地推进了审计计划管理的改进和创新。
1.明晰审计计划管理的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促进党和国家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围绕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战略目标,围绕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围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政府审计重心,加强社会需求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深入审计项目立项调研,有效整合利用审计资源,科学合理地制定审计项目规划和计划。搞好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与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之间的衔接,探索编制重大项目滚动计划。建立和完善计划执行情况和审计项目工作量考核制度。
2.拓宽和研究审计计划立项的来源信息
除了接受来自上级和本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立项信息外,在当前环境下,还应关注:一是网络、媒体的信息;二是法律、政策,它们会传递出改革的方向和政策走向等信息,法规、政策不仅是审计处理、评价的依据。同样也是立项的依据。三是电子数据信息,随着联网审计平台和数据式审计的不断展开,数据会告诉你怎么立项。四是社会层面的信息,包括专家层面、普通老百姓层面,他们反馈的信息代表了社会对审计的需求。同时,加强对各方信息汇聚、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借助信息分析系统或软件,建立项目信息库、数据疑点库、备选项目库等。近年来,省厅在项目选择上,始终遵循着审计立项的针对性、重要性、连贯性、可行性与有效性的原则,围绕审计目标和工作重点安排审计项目。如陕西民生工程,主要包括文化教育、就业和再就业、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公益性文体设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等。
3.注重审计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计划管理部门提出项目建议并经厅领导班子初步确定审计项目以后,集中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查走访,参考审计信息资源库进行审计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重点就审计时机是否成熟,有关法律法规是否适用,被审计单位是否具备审计条件,审计人员素质能力、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信息、审计经费等审计资源是否满足审计需要目标,以及存在哪些审计风险等进行详尽的论证,并将审计项目概况、论证过程及论证结果编制成规范格式的审计项目说明书。厅领导班子根据审计项目说明书,对初步确定的审计项目进行评估,研究决定年度自定市计项目计划草案。
4.完善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要素
以增强审计项目计划编制的科学性为目标,本着详细、准确的原则对现有审计项目计划编制要素进一步加以完善。所有审计项目均要明确项目名称、性质、规模、隶属关系、财政和财务收支状况、所属单位、地域、立项背景(立项原因)、市计目标、内容、重点、范围、审计的性质、审计的组织方式,还要明确是否结合经济责任审计、是否开展绩效审计、是否实行审计公告以及审计拟用工作量、审计完成时限等内容。对于行业审计项目,还要明确该行业的总体规模(数量)、分布地域、所管理使用的专项种类和资金规模、该行业的性质、特点,各级审计对象具体情况等。
5.加强审计项目工作量和审计成本控制
探索完善更加科学的审计项目工作量测算、复核、审批办法,加强对工作量的审核和审计成本控制。审计项目计划确定之后,各业务审计项目的性质、审计目标要求、被市计单位具体情况、审计组成员素质及分工情况,参考以前年度实施同类项目的实际工作量等按照厅机关审计项目工作量管理办法的规定,合理测算审计实施阶段工作量,经派出发展统计审计处汇总审核后报厅长办公会或厅党组会审批,印发各业务处。审计组实施审计时,其项目工作量原则上应控制在项目工作量以内。对实施过程中因特殊情况需调整工作量的,写明原因,经派发发展统计审计处审核后,报主管副厅长或厅长审批。
6.加强项目计划进度控制与管理
按照“ABC”管理方法和审计重要性的原则,省厅对市计项目进行了科学合理分类,主要分为大、中、小型,其中又各自分为A、B、C类。根据审计项目类型,确定审计频率和工作时限(主要是指审计组在审计现场结束后完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审核工作,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研究、核实被审计单位意见,修改审计报告,提交审理稽核等作业程序的进度安排)。同时,要求审计业务处建立项目进度台账,完善相关指标,及时登记审计项目进度情况。计划管理部门在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明确各审计项目现场实施时限,并对业务实施的审计项目进度进行日常登记、双月通报和半年、年度考评。
二、审计现场管理创新
审计现场管理是对现场的审计人员、审计行为、审计过程及其审审结果进行组织、控制、协调、沟通、资源配置和督查的一种审计管理活动。是审计业务管理的核心一为此,省厅对审计现场管理非常重视,从审计流程和具体的工作运行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制度。为强化审计现场管理,实现审计现场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提供了法规支持。
1.审计现场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审计现场组织与协调管理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审计组长的核心作用,切实做好组织领导和现场协调及其合理分工,督促落实,指导其他审计组成员审计检查、收集证据、沟通协调等工作。根据省厅《审计组现场协调和例会制度》,审计现场协调和例会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并作书面会议记录,按照《AO/OA交互和数据包报送办法》要求,及时向审计管理系统上传。审计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了现场协调:(1)沟通审计情况。审计组成员应及时汇报本周审计
进展情况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组长应全面了解和掌握审计组各成员审计情况和工作进展。(2)完善审计方案。审计组成员对审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要进行充分讨论,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审计实施方案。(3)安排审计任务。在分析审计情况和完善审计实施方案基础上,研究安排下周审计任务。(4)协调审计工作。根据市计工作需要,与被审计单位、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厅内相关处室协议审计工作。
2.审计现场信息管理
根据省厅《计算机审计工作试行办法》、《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和《AO/OA交互和数据包报送办法》等规定,审计组在现场信息与技术管理中,主要加强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获取开发审计信:鼠的能力与?效率的管理,注重获取与开发审计信息的途径与渠道管理,按照专业标准、现代化手段快速准备获取审计信息;二是加强储存与处理审计信息管理,把审计信息的储存与处理技术、方法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管理:三是加强反馈审计信息管理,突出审计信息反馈的能力与效率,使得审计信息能够有效地为审计现场管理服务:四是加强审计信息载体的管理,要求对审计现场全过程的各种工作进行记载,对审计信息依赖的载体等文件资料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实行分类保管。五是通过利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快捷地完成审计工作。不断引入、拓展和推广使用现代市计方法与技术等。在审计管理中,充分发挥OA和AO系统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审计现场技术管理
为加强审计现场考核管理,省厅专门制定了《审计组现场总结会及审计组成员成果登记办法》,要求加强审计现场的总结与考核。(1)方案执行。审计实施过程是否依据审计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组织方式及人员分工的合理性、有效性,实施方案的调整及执行情况等。(2)审计质量。审计过程各个环节质量是否达到规范要求。审计发现问题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补救措施的制定、实施情况等。(3)市计成果。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包括信息利用点、案件线索、综合报告资料等,需要进一步分析、整理及反映的思路和要点及其绩效审计开展情况。(4)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审计和其他审计软件的运用情况以及数据包报送情况。(5)总结改进。分析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完善措施情况。同时,审计组成员个人要填报现场审计成果登记表和市计组执行廉政纪律情况登记表,在现场总结时对审计发现问题、撰写信息情况及执行廉政纪律情况进行登记,并由审计组长复核,业务处长审定,记录在案,存档备查。
4.审计现场考核管理
根据省厅《审计项目进度控制及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规定要求,在现场审计中,审计组长为全面掌控审计现场进度,必须根据审计目标、审计规模和工作量,科学合理统筹安排各个审计事项的具体进度表。并对可能追加的程序留出必要的时间,以使得现场审计在整体上服从项目的总体安排。审计组长在分派任务时。对各个具体审计项目的难易程度、复杂程度做到心中有数,以此来决定所需要的人力和时间。有些具体审计事项存在相互联系,在进度安排上也尽可能做到同步,平行推进,以便相互印证。按照省厅《劳动纪律管理》、《审计纪律八项规定》与《补充规定》、《审计组廉政责任规定》及其相关制度,我们在市计现场作作业中,注重定期开展现场教育,并在开展纪律的同时加强对前一阶段的纪律执行情况进行逐一检查,在每个审计组设有廉政监督员。并建立了纪检监察部门的巡查制度,实时跟踪检查违反廉政规定和工作纪律的行为。
三、审理稽核创新
省厅依据分权制衡、流程重组等理论,设立了审理稽核部门,由专职专人、专门机构负责审理稽核工作。在经过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审理工作暂行办法》、《稽核及后评估制度》,对审理、稽核及后评估的范围、内容、组织实施、操作规程及要求做了明确规定,完善了审理稽核机制。下面对对审理与稽核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闸述。
(一)审理工作的重点
1.审计实施方案的审理。一是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是否在未进行审前调查或审前调查不深人的情况下编制;审计的重点内容编制是否突出:审计人员的组织分工是否恰当;审计实施过程中,遇有需要调整市计实施方案的有关事项时,是否进行了调整。二是审计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审计实施方案是否符合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是否在审计目标、内容与重点、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审计实施方案是否结合审前调查情况,做到目标具体,重点突出,分工明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审计实施过程的审理。重点审查审计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内容和重点是否按照规定的分工、方法和步骤得到有效落实;审计事项的查证过程和结果是否真实、完整地记录;记载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是否按要求完整地编制了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的违法违规问题是否全部写入市计组的审计报告,有无隐瞒、遗漏问题。
3.审计查出违规违纪问题事实的审理。一是关注反映的主要问题事实是否清楚,或_者只反映浅层次的内容,忽视了深层次的内容。审计取证是否充分。二是引用定性、处理依据的法规是否恰当,有无引用,大效、废止的法规,问题的定性是否准确,是否涵盖了问题的全部内容。三是同类项目审计报告中对同类问题的定性及处理的一致性。四是关注被审计单位的答复意见。被审计单位答复意见若存在异议,审计组是否对此作出必要的说明和论证,是否存在应采纳而未采纳的问题。
4,审计过程各类重要信息采用情况的审计。主要关注业务部门是否存在将审计问题消化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不予反映,影响审计质量。因此,在审阅档案资料时。细心关注审计证据、记录、工作底稿是否将一些重要问题未在审计报告中反映,一些重要审计内容是否有审计记录,一些重要的审计技术方法是否运用。
5.审计评价及审计建议的审计。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对审计报告中审计事项的评价力求严谨、有依据。防止将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总结,与审计内容关系不大的事项在审计报告中反映。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建议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同时,特别火注在审计过程中查出的问题不在审计报告问题中反映,或只在审计建议中反映的行为。
(二)稽核工作的重点
审计项目稽核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它涵盖的内容与范围更加宽泛,不仅对审计质量本身进行稽核检查,而且还要对市计执法行为(包括工作纪律与廉政制度执行)及其相关审计活动进行“再监督”,并且对其进行后评估,出具评估报告,提出整改意见,是强化审计,提升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
1.稽核项目的选择。主要考虑: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
出现了重大失误的项目:项目规模庞大、内容复杂或带有探索性的审计项目;将来可能成为审计方向或主要审计业务的项目;社会关注、风险较高的审计项目;审计结果公开后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审计项目等。还要考虑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有异论,未按要求落实审计决定的项目:在审理复核及审计业务会议时认为审计质量存在问题较多的审计项目:被举报的有违反廉政规定和审计工作纪律的审计项目。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还要采取随机抽样办法进行稽核项目的选择,选择比例为完成审计项目的5%左右,强化对审计监督的“再监督”。
2.审计业务制度执行情况。通过对审计机关各项业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价审计质量各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从而提升审计稽核质量及管理水平。如审计工作量的核定是否符合实际;审计计划的制定是否围绕政府工作中心和审计重点;审计目标是否到达了审计项目总体质量控制标准;审计进度与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审计项目现场总结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审计公告制度执行的程序是否合规,公告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廉政纪律制度是否执行,是否存在不廉洁的行为以及群众举报线索。
3.审计项目的组织管理。一个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需要审计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很好的完成。特别是大型和行业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尤为重要,关系到审计项目质量和审计成功的关键。通过对审计项目组织管理的检查,评价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设置是否科学、高效,审计质量管理人员是否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上尽职尽责,是否充分发挥了质量管理的作用。审计质量管理的方法是否得到合理的使用,实际效果是否到达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