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管理毕业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具体人才市场需求来看,以东莞人才市场供需状况为例,一方面,公务员招聘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多。统计2008、2009、2010、2011和2012年东莞市公务员公开招聘职位人数共有1387名,其中213名招聘行政管理专业,占总招聘数的15%。另一方面,东莞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也比较大。在对东莞市中心人才市场的调研中发现:1、市场每年大型毕业生招聘会均有较多招聘行政管理专业的职位;2、东莞市事业单位新增较多行政管理专业人才需求;3、从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趋势来看,对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才学历要求和职业能力水平都日渐提高。在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回归,企业对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
在我国当前社会公共管理水平下,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一些基础行政管理工作。这类工作更多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并且岗位专业针对性不强,可替代性较高。在对毕业学生、从业人员和用人单位的访谈调研中,也均认为对于基础性行政管理工作而言,一般综合能力强、基础素质好的中文、法律、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可以胜任。但通过调查发现,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需求比例还是持续增加,政府机关特别需要有良好行政素质,文字功底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强,又懂经济、懂法律,综合素质较高的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1]企业对于在工作中能够综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行政管理毕业生更加青睐,对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际运作能力的高级行政管理人才更是求贤若渴。根据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经验来看,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是“一专多能型”的,即学生必须精通专业,“多能”指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多种技能。[2]因此,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可替代性高应该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成为特色鲜明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将会更加受社会欢迎。
行政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当前要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性行政管理人才的需要,解决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可替代性高的困局,必须加强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依据《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公务员应具备九种通行能力,即: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3]这九种能力也是现代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从实际调研来看,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应具备公共行政学、企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知识,并且对文字写作、组织协调、口头表达、人际关系、调查研究等方面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同时用人单位认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具有知识面广、全局意识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做事有条理等优势,但由于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和某些知识技能掌握不够熟练,通常无法满足岗位对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需求,还应在校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
通过对行政管理专业培养单位、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调研,结合行政管理专业自身的学科性质和社会需求特征,我们认为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拥有良好政治素养、现代公共行政理念和合理知识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必须具备良好的计划组织能力、文案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调研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的职业能力。具体培养内容分析如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出自《礼记,中庸》)。[4]无论在政府、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中,善于计划对于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都是不言而喻。计划能力指行政管理人员具备将个人或组织未来一段时间的活动目标和目标实现途径做出预先筹划和安排,并将之转化为计划性文档的能力。组织能力指行政管理人员能够结合人、财、物等资源,对目标进行细化、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推动计划有效实施的能力。行政管理人员具备良好计划组织能力不仅使工作当中的各类要素相互高效配合,增强内部沟通协调,消除不必要的冲突,而且可以为组织和个人谋得良好的工作环境。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计划组织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管理学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更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沙盘推演和分组演练的方式使学生逐步领悟,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各项管理实践活动,从而实践锻炼相关能力。
文案写作能力也应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一项基本能力。正如著名管理学者马克思韦伯就指出的完善规章制度和档案系统是行政管理基本模式官僚制的一个重要特征。行政管理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规章制度,组织在内外进行沟通需要大量使用一些文字性的函件。一些经验、教训和总结都需要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整理和撰写。另外,在制定计划、处理公共关系或者就某个问题提交调研报告、汇报和评述时,也要文字性方案、报告和文宣稿件的支持。缺乏良好的文案写作能力势必会影响行政管理人员完成上述工作。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公文写作等课程提高相关能力,更要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有需要撰写上述管理文案,以及鼓励学生加强文字功底的积淀和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指办公自动化能力,熟练运用现代办公自动化软硬件已经成为行政人员的基本能力。但随着人们日益依赖网络渠道获取和处理信息,以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兴起和管理信息系统在行政管理过程的普及化应用,行政人员具备基本的网络沟通、网页设计和网站维护以及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的能力也成为必要。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通过在学校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工作岗位中获得,当然能够激发学生对相关能力培养兴趣则可以极大提高该项能力。
法律在我国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也会大量涉及到法律问题,故行政管理人员知法懂法,能够依法行政是其一项重要职业能力。当前依法行政已经成为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基本准则,具备意识,能够按照相关法律制定规章制度、遵照程序规范行政和依照法律途径解决行政纠纷都将是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能力。在企业中,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必然要涉及到劳动保障法、工伤赔偿法、环境保护法等多方面法律事务,具备一定的法律修养,并能按照法律规定办事、运用法律方式处置一般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问题的能力也十分必要。培养行政管理学生依法行政能力,一方面要为其开设法理学、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法等基本法律课程,另外还要注重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社会公共服务等形式强化其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能力。各类组织中都离不开财务管理,虽然一般组织中都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但对行政管理人员而言具备一定财务管理知识和能力还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公共财政管理与公共预算的透明化将是我国行政改革的必然趋势,能够编制部门预算、进行部门财务分析与管理、对公共投资和财政政策的分析,都应是行政管理人才重要技能。企业更加重视财务约束、资金利润率和投资收益分析,需要进行部门预算编制、绩效管理、项目管理,日常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也会大量涉及财务问题,这都要求行政管理人员特别是部门领导对财务管理有一定了解。在一些较小的组织和单位中,甚至在一些毕业生“创业”初期,行政管理人员往往也要兼任财务管理人员职责。这都需要行政管理人员具有一定财务管理的知识和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获得,另一方面使学生有意识地加强相关方面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也很重要。#p#分页标题#e#
行政管理专业还应注意对学生调研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公共政策制定、市政设施改善、公众意愿采集等诸多方面都需要行政管理人员以调研分析结果作为评判依据。在企业导入ISO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SA社会责任管理过程中,处理企业公共关系和公共事务时,以及一些日常行政管理问题时都需要行政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调研分析提供相关报告结果或作出决定。另外,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也十分必要。因此,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应通过相关学习和训练掌握一般的调查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和运用统计软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高等数学的学习,能够进行一定的数量分析和多变量统计分析。“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出自《诗经大雅•文王》),[5]行政管理实践活动虽然自古有之,但社会的进步需要创新型公共管理和创新性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是在原有的知识、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对其重新组合使之具备新的功能和效用。因此创新不仅是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创新,还包括管理模式创新,正如熊彼特所指出的创新并不等同于科学技术发明,它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推动力。[6]当然由于行政管理的受众往往面向广大公众,因此必须克服盲目的“行政创新”,如威尔逊认为的“不恰当的行政创新不如不创新”。因此学校既要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具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求实”精神,又要能够在具体行政实践过程中具备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还要能够审慎看待行政创新活动。
当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还离不开一些与行政管理密切相关的其他特色能力。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出众的领导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都是优秀行政管理者不可或缺的。良好外语能力则不仅可以帮助行政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处理的涉外事务,还可以使其成为能够使用不同语言平台工作的国际化人才,在涉外部门、国际组织或跨国企业中发挥才能。个人的特殊才能对于做好行政管理工作也有很大帮助,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如在音乐、美术和体育方面具有特长,或者具有充沛精力和体能都将为工作顺利开展增色。另外,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还要具有拒腐防变能力,才能抵制在未来工作岗位,特别是成为行政领导后,所面临诸多利益诱惑。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强上述特色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行政管理专业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积极开展实践模式的教学,有助于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教育教学中,学校一直采用的主要的教学组织模式是课堂教学,且偏重于理论层面的专业教学。在专业教学中进行理论教学那是不可缺少的教学,但是仅仅注重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显然不够全面,还需要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环节的教学。那么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创新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下几个方面给予阐释。
一、师资队伍建设层面所进行的创新
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能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是教师。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作为一座高校,要想要想创办一座一流的学校,那么就应该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如我国的清华和北大等一批名学校,他们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成功率要远远大于一般的学校,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学校有着高质量的办学质量。着也充分地证明,师资队伍水平跟学校的办学质量成正比,办学质量又跟學生的就业率成正比。从这一层意义而言,应该积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满足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1.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结构模式的师资队伍。时代在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新世纪高等教育也应该变化,以开放式的教育观来应对当前的高校教育。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一定要充分地结合行政管理的特色,同兄弟学校一起寻求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新途径,以专职教师以及兼职和聘请教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高校中所聘请的兼职教师,其聘请的人员应该是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中重要的一些资深工作人员。这是因为这些人员具有丰富的时间检验,在实践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指导能力。
2建构挂职锻炼制度以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当前各个高校对于博士和硕士的招收在逐年地增加,一大批的高学历的师资涌入高校,给高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些高学历的师资都具备了很扎实的理论知识,也具备一定的科研的能力,唯一不足的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缺少应有的经验,他们的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学水平还很欠缺。对于这样的一批师资,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挂职锻炼。故而,应该积极建构挂职锻炼制度,以此为契机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只有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则有助于高校教师充分地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促进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成体系剖析
1.科学定位.实践教学的目标。就当前而言,不管是教学型大学还是教学研究型的大学、研究型大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树立为学生发展、为学生就业等服务于社会的教育观。鉴于此,作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一定要对课程结构给予积极地优化,科学合理地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跟专业选修课、必修课以及公共基础课有机地结合,以满足经济社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来培养具有法学、政治学以及行政学知识的人才,在将来胜任各个管理工作岗位之职。当然这些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理论还必须具备从事行政职业的较高的实践能力。
2.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宽阔平台。高校中的实践教学,不仅仅是普通的社会实践,教学实践会受到教育的目的、要求所限制,其宗旨在于培养人。基于这样的教学观,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必须对该专业重新调整实践教学环节中课程的比例。在实际中能有计划、步骤,并分层给予落实。在认知阶段根据需要妥善设置1-3周学习,其目的在于对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等单位的管理有一个全面整体地了解,把握这些行政管理的规律和特点,进而促进他们对公共服务精神深入理解。而对于项目实践、毕业实习,以及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对于这些内容一般安排在第五到第八学期。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得以提高至目的。
3.完善实践教学的监控体系。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对于实践教学而言,同样跟行政管理专业理论层面的教学一样重要。为了保证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建立一整套适应于该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系统,对其进行全面监测,在全而质量管理中将实践教学纳入其中。对学生参加实践教学能做到全程科学的质量控制。
三、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1.对认知实践的创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认知实践仅仅只是一个初级阶段,一般安排的实践在一周左右的时间。由于时间短暂,在计划安排过程中倘若不合理,常常会流于形式而达不到实践的目的。就当前而言,一些高校就认知实践的安排上的确存在着形式化倾向。最明显的体现就是高校在实习单位的安排上过于随意化,有时将实习对给学生自主联系单位。作为接收单位也不太愿意接受高校的短期学员。就认知实践落实环节而言,我们的创新认知实践模式还处于一种探索的阶段,有必要对其创新积极地构建一种切实可行的实习模式。在实习单位的安排中应该遵循就近的原则,以高校附近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为中心,组织学员进行实习。与此同时,聘请实习地的高层管理者能为学生进行授课,让这些管理者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达到对学员的实践培养之目的。
2.对毕业实习的创新。就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来说,时间最长且最集中的实践教学实际上就是毕业专业实习。对于毕业专业实习的时间安排一般到最后一学期的第一周到第十周实施。这是实践教学中中重要的时期,学校会将学员遵照一定的原则分配到不同的的实习基地或者实习单位。这些学员并且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之下担负一定的工作。在这一时期里,学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要想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有必要充分地做好对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精心地统筹,在实践教学中设置专门的人员给予负责。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跟各个级别的政府充分地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些重要的单位里建立起长期的实践基地,这样有助于后续学员的开展实践活动。而在实际的操作模式层面,必须有所切实可行的突破、创新。对于一批优秀的学生而说,可以为他们设立“挂职实习”制,让这些优秀的学生真正到投入到实习部门具体的工作运行环节中,以“主人”的身份出现,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四、对寒暑期社会实践的有效创新
暑假和寒假的时间很长,这也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良好的机会。高校也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一时期,展开有利于学生实践的教学活动。由于是在寒暑假这些时期,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比如政府部门所举行的“三下乡”活动,就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最好的一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积极发挥学生们的科技文化优势,在活动中弘扬科学的精神。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就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研究发现,寒暑期社会实践的有效创新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活动,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许多参与的学员从实践中得到收获。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中行政管理专业是新兴的专业,在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以及教学路径等还不是很成熟,还处于不断地建构和探索研究的阶段。积极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成为了一种必须。为此,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对认知实践的创新、对寒暑期社会实践的有效创新、对毕业实习的创新,相信一定会促进该专业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宁.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3):125-127.
[2]杨述厚,李百齐,刘东渤.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0):157-160.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 实践模式 行政管理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根本动力
应用型人才这一概念是相对于“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言的,指的是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并能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1]。当前,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欠缺,基于社会的需求和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本科教育中教学改革的重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构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改革的根本动力。研究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河池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
河池学院自2003年开设行政管理专业以来,特别注重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最初的单一化校政合作实践教学到如今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创建了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校内管理资源整合、与政府管理资源整合、与社会资源整合“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是培养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为主的专业[2]。在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结合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及河池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特点,形成了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其主要思路是以培养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写作技能、沟通技能、应变技能,训练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实践环节划分为校内见习、基层政府见习、地方政府见习、自主实习四个环节,通过每个环节的训练,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实现由浅及深的纵向深入和从校内到校外横向的部门体验扩张;实践教学贯穿大学各个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反复运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专业技能。
三、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薄弱环”及其流弊
尽管实践教学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和优势已经在行政管理教学领域达成了广泛的共识,而且各个高校都在探寻有效的路径,在构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形成了一些做法和成效,但是,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动态性特征,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这些不足及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包括四个方面。
(一)认识误区: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碎片环”。
高等院校本身就属于事业单位的一种类型,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二级学院的党政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的管理工作成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见习的平台。
然而,在利用高校内部管理部门提供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见习的岗位时,校内的这些实践教学资源呈现出“碎片化”状态。首先,高校已经有了明确的勤工助学岗位和计划,再往这些管理部门输入见习的学生是对原有计划的一种干扰,并成为一些教师内心抗拒的理由,影响见习效果。其次,河池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校内见习主要以公文写作、办公室管理课程作为依托,校内管理部门岗位的整合局限于主讲教师个人的人际关系资源,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一旦更换教师,则有可能导致校内见习平台的失效,缺乏见习的连续性机制。再次,从学生见习的时间来看,校内见习安排在第2学期,每周见习两三小时。这样的时间安排太短,使得学生接触办公室工作不具备连续性,行政部门的老师更愿意把工作交给勤工助学岗位的学生,降低校内见习的质量。最后,校内管理部门、行政部门的老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校内见习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大学第一次见习,由于前面三点谈到的各种原因,这一环节很容易给学生造成见习形式化、走过场的感觉,从而对后期政府部门见习造成不好的心理影响。
(二)支持度低:政府实践教学中的“低效环”。
尽管政府是行政管理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领域已经备受认同,到政府见习已成为河池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本科教育阶段的第五和第六学期分别到学校所在地市政府、市辖区各个乡镇政府开展见习活动。但与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相比,这一环节呈现出诸多“低效”现象,使得政府实践教学未能达到最优的效果。例如,在政府实践教学环节的导师安排方面,教研组的教师资源未能得到整合,校内指导老师流于形式,实H上起指导作用的集中在负责安排的老师个人身上;这种一对多的指导方式导致见习期间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无法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由于自身忙碌的工作,对学生的见习没法做到系统指导,更有甚者具有“择优”指导的状况,在实习工作任务安排上更喜欢那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等较强的学生。底子比较薄弱的学生能够得到的指导较少。学生通过一个月的见习,实际上能够接触到的行政管理工作很少,真正需要提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分散实习难管理:自主实习管理中的“松散环”。
学生自主实习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第七个学期所采用的实践方式,具有分散性、顶岗性、参与性的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实习不仅要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更要从实践中总结提升,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搜集信息;不仅要在实习过程中大幅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要通过实习了解自己的兴趣,为毕业找工作做好准备。然而,恰恰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的管理最松散。这一环节每个指导老师带的学生人数一般为8个~15个(以每届学生人数为基础进行调整),管理幅度过大。此外,指导老师的职责是不明确的。某些实习指导教师只是挂名而已,没有达到真正的指导效果。
(四)制度缺失:实践教学评估系统的“缺漏环”。
实践教学的实施并不代表实践环节的结束,对实践教学的评估和反馈同样十分重要。然而,目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观念还比较落后,河池学校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没有足够的重视。河池学院在完成校内实践、政府见习活动后,都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并召开见结大会,而见习的成绩则由教研室主任负责评定并将成绩录入系统。显然,这样的实践教学评估模式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第一,从学校层面来说,教务部门更多重视评价进行与否,忽略评价的结果。实行实践教学评价是高校行政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为了增强实践教学效果主动开展。第二,从实习单位的角度来看,学生到单位见习后,所给的评价都是良好,并没有详细具体说明学生哪些方面进步了,哪些方面的能力还需提高;碍于面子给高分,甚至存在只盖章、不写鉴定的情况。第三,从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来看,目前尚未形成实践考核体系;评价者根据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个人对学生的印象和学生的自我总结打分,具有随意性。这样的评价结果不能促进实践教学的改进,这样的评估系统名存实亡,具有明显的缺漏。
四、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创新的路径优化
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完善与创新,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多年来,各个高校在探索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需看到,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教学资源及达到的效果相当有限,还有着广阔的可开发空间。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薄弱环”及其流弊,高校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整合校内资源,建立全员教学制度。
学校具有丰富的管理资源,将学校的管理资源转变成实践教学资源,建立全员教学制度对打造校内见习平台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要对现有的学校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项完整的制度以改变校内资源“碎片化”的状态。要改变校内资源“碎片化”的状态需要行政部门采用行政规制的办法。如校内的管理资源不能单凭某个任课教师整合,而应该由教务部门下发统一的文件。以文件的方式安排校内的实践平台,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协调各个部门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校内平台的重视度。通过创建正式的规章制度搭建和管理“行政管理校内实践平台”,可以维持校内实践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要动员全员参与,每一位办公室的教师都是行政管理专业见习指导教师,有条件的院校还应该给予指导老师相应的报酬,以促进办公室的老师做好指导工作,“使学校、学院的行政管理部门都参与到教书育人的行列中,实施全员教学、管理育人”。
(二)发展校友资源,形成校府合作新模式。
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构建实践教学基地,是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目前,河池学院已经建设形成了一批基本的实践教学基地,针对政府见习中“低效”的现象,应该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为指导,逐步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府合作育人机制[3]。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在政府工作的校友资源,培养、发展专门的校外见习指导老师,以科学化的情感管理方式凝聚校友力量共同指导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政府见习活动,从而强化见习效果,另一方面,政府与高校应该共同设置实践教学目标,通过特殊的见习项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校府合作”需要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探索“双赢”的新机制,从而改变政府见习环节“低效”的状态。
(三)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学生自主实习管理。
长期以来,单一型的论文导师即学生自主实习导师的模式管理学生的自主实习环节,导致学生自主实习环节监管的缺漏。因此,要改变现有的状况就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监管模式,从家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三方面入手,建立一体化的监督机制。首先,学院要主动联系学生的家长,了解并共同审核学生自主实习的单位及学生自主实习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要求家长对孩子进行监督;其次,学生确定好实习单位之后,要提供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联系方式,学院要积极联系学生的实习单位,与单位达成监督协议;最后,论文指导老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学生定期汇报实习的情况,如遇到的困难、收获等。这样,才能很好地修补学生自主实习的“松散环”。
(四)完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
实践教学的考核是对实践教学成果的检验,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实践教学方法的优化、调整与改进。针对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的缺漏现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首先,从思想的高度认识并重视实践教学考核工作。其次,要求考核主体多元化,实实在在地做好考核工作。不能“光顾面子,不顾里子”。再次,实践教学评价应该采取多N方式进行。学生的自我总结仅仅是实践教学评价的一个方面,应该重视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最后,设立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实践教学评价亦需要量化的标准体系。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作为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方面,不仅要在实践平台的构建上寻思路,更重要的是整合现有资源,使资源配置更具效率性;在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模式,是对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通过制度建设使各个环节更有效率,从而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车如山,季红波.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1):81-85.
[2]李珍刚.关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改革的设想[J].广西高教研究,1998(3):33-35.
一、优化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问题的提出
现行的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普遍存在重视科研、轻视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研究、轻视教学方法研究的倾向,优化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优化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是新形势下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等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由传统的研究型、学术型向应用型、操作型人才转变,要求高校着力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政策制定、人事组织等工作的大量人才。而从当前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来看,课堂教学多采取“黑板管理学”授课方式,这种课堂教学既不符合行政管理学实践性的学科特征,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知识体系会存在缺乏操作技能训练的问题,难以帮助学生获得处理实际行政管理事务中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品质、能力和技能。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势在必行。
第二,优化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是我国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研究行政管理学理论,这门学科一直以政治学作为价值取向,政治学也是行政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它关心的主要问题是行政程序民主性、合法性等政治学关心的问题。我国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具有海外背景的年轻学科,在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和快速全球化的关键发展阶段背景下,研究如何优化行政管理学科体系和教育内容,使之符合国际行政管理学的进步趋势,是当代行政管理学科教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第三,优化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是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行政管理事务具有复杂性、风险性、随机性等特征,对学生的应用技术要求更高。它有别于课堂公共行政教学原理的简单性与抽象性,尤其是随着电子政务技术的发展,对行政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判断能力、预测能力和处理能力等要求更高,而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主要的实践教学为进行社会调研、撰写毕业论文和参与毕业实习,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不能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优化传统公共行政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优化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应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在行政管理学科教学方法的优化过程中,应着力把握以下行政管理原则。
第一,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第一原则。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原则是在行政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这样的一种特殊认知过程。提高学生对行政管理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培养学生对行政管理总体的综合能力,它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通过对话式和启发式教学,针对学生对行政管理学思想认识中存在的问题,精练课堂教学内容,突出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提高教学效果,并培育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培养高素质的政府管理人才。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原则。行政管理学既是一门基础性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行政管理教学必须时刻关注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实践进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着力在行政管理具体运作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授课内容要尽可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保持教学内容与国内外行政管理理论与现实的发展、变化同步,使教学内容常新,更新教学方法,使行政管理教学方法富于时代感、新鲜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注重教学效率和教学方法有效性原则。注重教学效率,遵守教学方法有效性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原则,也是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改进和优化的基本要求'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尤克巴班斯基所指出的:教学最优化“要求从若干可行的教学过程方案中,有意识地选择出这样一种方案,在该条件下,这种方案能够保证在完成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方面,可能取得最高效率,而且使教师和学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均为合理”。他所关注的是在行政管理教学实际运作中的低投入和高产出,増强时间观念,提高效率,适应现代政府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也是避免教学满堂灌、机械式重复练习、题海战术等低效现象发生的基本要求。
第四,坚持教学方法整体、系统、合理、优化原则。系统效应是衡量行政管理教学方法设计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在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教学方法内部关系的协调和平衡,以使行政管理教学效果达到合理、最佳状态。也就是说,行政管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除要考虑具体要素的改进和完善外,更应从总体上关注行政管理教学各要素间的良好组合和协调,以求产生最佳的系统整体效益。一方面,要看到各种行政管理教学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其特长和独特价值,所以要具体探索和丰富各种各样的行政管理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应根据具体的行政管理教学任务和实际条件,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克服教学方法局部、僵化做法,扬长避短,综合成整体优化的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结构。
三、优化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设计的具体思路
行政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并从中国行政管理的实践出发,増强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践教学。
第一,案例分析法。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法是以尊重行政管理客观实践与现实环境基础,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对实际行政管理问题分析、探讨与解决的理性思考的学习环境中去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我陶冶、自我提升,从而达到理解原理、巩固概念、深化知识、巧用方法的目的。实际上就是通过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行政管理实际运作的替代性经验,以弥补课堂填鸭式教学方法的不足。首先,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行政管理案例知识库,所选案例应尽可能地符合我国现实,并注意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最好是一些知名或学生熟知的组织单位的案例,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在课堂讨论阶段,任课教师要根据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进程讲解案例,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调动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必要时把对学生的学分压力转化为课堂讨论发言的内动力,并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快速反应,引导学生走向行政管理分析问题的专业化思维。最后,在整理总结阶段,对课堂讨论内容进行整理,教师要注意加强指导学生写作的逻辑性、专业性和规范性,在学生小组内交换讨论,并优化方案,保存归档,以便学生日后参考使用。
第二,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模式旨在营造人为的行政管理事务环境或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行政管理岗位角色,开展具体行政工作,使之能够在模拟真实的氛围中学习行政管理实践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积累管理经验,由此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与质量。首先在行政管理情境遴选阶段,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综合考虑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社会人才类型需求、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和本校的现有资源。其次,行政管理情景计划组织阶段,它是提高模拟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应首先明确情景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选好所用道具或场所,掌握方法,制定具体实施步骤,并提前将教学计划通知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工与预演。再次,行政管理情景开展阶段,它是整个模拟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角色的扮演,并仔细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做好记录。最后,总结评价阶段,教师对模拟的效果进行点评,指出模拟中的优缺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该阶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行政管理实践领域的经验,也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为完善组织下一轮模拟行政管理情景积累教学经验。
第三,社会调查实践法。社会调查实践法要求学生亲自深入政府工作机构去,适应行政管理工作环境,了解行政管理工作情况,学习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方式和方法,从而増进学生对行政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的了解。首先,可以采用现场观摩方法,让学生亲自到政府机关中的工作现场去,有必要组织学生深入学校所在社区的党政机关进行现场教学。现场观摩的教学方式需要得到政府机关的大力支持,要求院系必须与政府机关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其次,可运用实践调查方式,结合所学的有关课程和当时公共部门的热点问题,任课教师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作专题调研,带领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并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在行政管理实践领域中发现问题,充实课堂教学。也可聘请那些具有丰富党政机关工作经验的领导为学生讲解我国行政机构设置、级别划分、权责分配以及中央地方各机构分权授权和执行情况以及机构改革的难点分析和对策等。再次,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或见习。要成功地培养行政管理学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有充足的社会实习基地。有利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对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状况有基本的认知,也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在实习基地,置身于完全真实的行政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性及岗位的适应力。
根据党的十四大报告精神,从今年起,我国将进行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尽快推行公务员制度。它标志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模式将随之而发生巨大变化,并对党政机关的秘书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十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行政体制改革,其间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基本方向是实行政企分开、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提高效率。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旧的高度集中统一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没有及时跟上,致使一些机构减而复增。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可以预见行政体制将要发生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政府的微观经济管理职能逐渐削弱或消失,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将进一步加强。
行政与企业将进一步分离,企业将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
财政投资管理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今后国家的财政支出将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用于那些周期长、利润少、规模大、单个企业不愿投资或无力投资,又是社会所必需的项目。二是用于社会公共事业,如教育、卫生、抚恤、救济、公共工程等。三是用于行政支出和国防支出。这些变化,对减轻财政负担,增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有益处。
金融机构的性质将朝着企业化的方向变化。
国家包办、包管事业单位的格局将被打破。
人事制度改革将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展开。
教育行政部门将逐渐减少对学校的行政干预,使各类学校朝着自主办学的方向发展。一是教育、教学将朝着注重职业教育和能力培训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市场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二是改变单一的办学经费由国家统一拨款的模式,学校可以多方筹集办学资金,私立学校、社会办学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三是高等学校将淘汰一些落后的专业,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设置专业和课程,配备师资。四是学校内部将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进行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激励竞争机制。五是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同样要经过市场的挑选。在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后,大学毕业生不再和官员资格划等号。
政府行政机构和人员将大幅度削减。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给秘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迅速转变观念。秘书工作是当领导参谋助手的工作。
其次,要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用行政命令直接管理的方式逐步向用政策引导的方式转变,秘书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要适应这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