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意识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分析活动的指导思想
针对各种不安全事件及现场检查,我们发现目前职工思想认识上存在被动接受安全教育和强制安全管理的状态。就从戴安全帽这件小事上来看,经常有人看见安监人员就戴上,没人管就不戴,安全帽当凳子大有人在。这说明职工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是在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个人安全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有了效益,职工才能获取生活的来源。在全面推广应用“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等现代安全管理办法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这些管理办法对于辩识和治理事故隐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对人自身的安全意识水平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还意识到我们的职工并没有达到主动要安全环境、安全防护和安全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这种状况的存在,必将影响安全工作的牢固性,是全力推行各项安全制度的障碍。
我们明确提出在2001年全面开展安康杯竞赛和“我要安全”活动,其目的是使广大职工从思想和认识上发生“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的质的转变,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水平,使安全思想深入人心,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2制定竞赛活动的具体要求和目标,明确活动主题
活动的总体要求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参加以“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为主题的全国第十次安全生产周活动;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以“十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以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全面开展“我要安全”安全知识培训,使职工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的认识上来。
活动的目标是:实现两加强(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加强工会群众监督);完成我厂安全生产目标,为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的总体目标奠定基础。
竞赛主题:“我要安全、我懂安全、人人尽责、确保安全”。
3围绕活动主题,对活动进行具体安排
(1)在准备阶段,我们主要是围绕活动主题,对职工的安全意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活动的重点。
首先对我厂职工安全意识状态进行分析,采取各部门、各专业组织人员以活动主题为提纲展开讨论的形式来获取分析资料。因为活动的主题非常明确地提出这一活动的目的,即要使人员安全意识水平发生质的飞跃,并对这一飞跃有明确的文字概括,即“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所以在讨论中职工能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发言,使讨论过程有目标、有内容,为进行安全意识状态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原始资料。
(2)鲜明的活动主题给宣传带来了许多好处。
我们把这个主题印成一条标语悬挂在醒目的地点,职工只要看到了,就能够认识到我们组织这一活动的目的。在宣传中,我们看到职工能够很快地记住这一活动主题,在工作中自觉用这一主题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我要安全”在无形中起到了约束人的行为的作用,从而把全厂的安全目标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提高了职工对安全的认识,也调动了职工参与安全活动的积极性。
(3)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主要分思想教育、提高认识、检验实效3个阶段来落实这一活动。
①思想教育阶段
各级人员针对"职工安全意识状态分析"结果,结合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开展这种活动是否有必要展开讨论。并举办了以活动主题为内容的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比赛等活动,这对统一思想认识,取得一致意见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各部门、各专业利用学习时间展开"习惯性违章"系列谈,针对自身在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从思想根源上深化认识,自觉地消灭"习惯性违章"行为。
各部门、专业的安全第一责任人还针对"安全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进行讨论,明确加大安全监督力度的重要意义,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考核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制,充分理解作为一个安全工作者的责任,明确了"责任重于泰山"的根本含义。
②提高安全认识阶段
各部门、各专业结合活动主题,结合实际情况拟定讨论题,供职工在学习班上进行讨论,针对职工讨论结果,进行安全教育,使安全管理工作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要求。并且通过思想认识的提高,自觉去查找本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安全隐患,共同讨论得出主动要安全的办法。
③检验活动效果阶段
各部门、各专业安全员以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及时了解职工对安全生产认识的提高程度,接受这一教育的态度和反映,检验活动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继续深入开展这一活动的具体方案。鲜明的活动主题为我们检验活动效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目标,在这一阶段中我们重点是让职工谈自己对这一主题的认识程度,总结自己在这一活动前后在哪些方面、哪些安全认识上发生了变化,从而为这一活动是否取得实效提供了很好的证据。
【关键词】:施工安全 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 安全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对于一名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来说, 除了对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等进行系统化管理,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才是重中之重;对于一名普通的施工人员来说,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增强安全意识才是前提。
案例:2013年,某市某高层建筑施工主体阶段,一辆载有6名施工人员的施工升降机从17楼坠落,造成5人死亡,一人重伤。事故原因为施工升降机未安装限位装置,以及升降机司机在操作过程中与其他人员聊天,在应停止时未停止。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未对升降机司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事故主要责任为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惨剧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安全问题正愈来愈多的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在企业的社会生产活动中,特别是建筑施工行业,安全就是形象,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需要,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正在被广泛接纳,并更多的受到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
然而,在实际的工程施工当中,各类施工安全事故还是频频出现,给社会、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这类伤害与损失,就成为我们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在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中认识到,要搞好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工作,首要的前提与任务,就是要不断的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包括认识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从意识的能动性而言,它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使人们的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因此,意识的存在会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到巨大的促进抑或阻碍作用。而在工程施工当中,各类安全隐患较多,事故的发生后果严重。所以,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以“预防为主、预防为上”的方针进行,即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解决措施、进行有效防范或制止,不能坐等事故的发生,再就事论事的进行认识、教育。
也就是说,在工程施工当中,是要先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会有他们的安全行为;有了他们的安全行为,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所以,在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当中,如何提高安全意识,使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都具有对施工安全的自觉能动性,就变的尤为重要。
而安全意识的形成,也是需要一个过程与方法的,对此应当从三个层面去着眼与落实。
首先,是制定安全规则,并对安全规则进行感性上的认知,这是安全意识形成的第一个层面。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教育、安全交底、违章处罚,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让大家按照规章、规则执行和操作,从根本上对安全意识进行强化认识。
对于这一层面,我们需要从基础抓起,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同时抓起,切实做好三个方面:
①在安全施工管理中,必须针对工程施工的管理现状,全面地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对施工人员的行为制约;
②必须系统地、细致地做出各种工序的安全交底与安排,保证施工人员及设备、财产的安全;
③重视做好安全教育,在施工人员中全面确立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施工安全。
而在强化对规则的认知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层面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对所有的施工队伍、施工人员推出企业及有关部门的各类管理制度与规定规程,坚决执行与遵守各项协议,真正将管理行为落在实处。通过对安全意识的强化认识,使全体人员从感性上对安全规则得到认知。
其次,是在对安全规则认知的基础上,把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在工程施工的实践中得到自觉有效的执行。
在安全生产实践中,我们认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在每个施工管理人员和参与施工人员的脑际当中建立起安全意识,能够较好的理解安全规则,并自觉的去遵守安全规则。
这一层面,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安全生产教育。我们可以采取诱导的方式,通过一些安全事例和安全事故发生的后果描述等,从对危险源的认识开始,让施工人员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让他们从机械的执行规章制度,认识到执行这此规章制度的必要性。从而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极大的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
再次,在对安全规则的理性认识上,形成自觉的行为规范,把安全意识上升到全体施工人员的自觉能动性。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安全规则的执行或安全生产的教育上,而是应该积极发挥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依靠人家的自觉意识行为,相互提醒、相互督促,在工程施工的实践活动中,认知并了解危险事故的特性,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预见隐患,并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方法解决隐患。
当所有的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管理进行自觉行为的时候,在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践中,大家就可以自觉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了解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并采取解决措施,进行有效防范或制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我们的施工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就收到了真正成效。
总的来说,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中,谈到施工安全,实际上最根本的就是应当抓好提高安全意识这个主要环节,让每一名工程施工人员从执行制度开始接受施工安全的培训教育,逐步形成行为规范,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上升到通过意识的能动性来指导施工安全工作,做到可以在工程施工中及时预见隐患,消除隐患。这样,我们在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也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解决和避免,施工安全也就可以得到我们有效的控制。
然而,在工程施工当中,要真正使安全意识的这三个层面得以落实和实践,切实做到提高安全意识,搞好施工安全,还必须得到三个方面的保证。
第一,有施工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这种支持不能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强调,而应该是在实际行动中切实把“安全第一”放在首位,明确阐明“安全第一,质量第二,进度第三”,做到“不保证安全不开工、不解决安全问题不放过”,把安全问题当作工程施工中的头等大事来抓。
第二、安全管理人员要扎实做好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工作。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是一种形式教育,而是一种人命关天的安全教育工作。只有扎实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工作,才能够尽可能的使安全意识得以落实和提高。
第三,施工人员提高个人的职责能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基层,提高安全意识,搞好施工安全,本身也是每一名工程施工人员的职责。在工程施工当中,如果每一名施工人员都可以很好的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积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那么,我们在工程施工当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就会变的极为乐观。
而在有了这三方面保证的同时,我们去认真落实和实践提高安全意识的三个层面,使每一名工程施工人员在施工中都可以通过自觉的意识能动性来指导施工安全工作,指导我们的安全行为,预见和消除不安全因素,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一定可以取得质的提高,从而也真正实践好我们重视提高安全意识最终的目的。
关键词:驾驶员;安全意识;培养
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安全出行的交通理念,随着国家节假日高速公路对小型轿车实行免费政策,小型轿车出行成为了很多人的出行选择方式。但同时这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驾驶员安全驾驶意R的淡薄或缺失。安全驾驶是驾驶员驾驶出行的一个固定且永恒的主题。 只有在保障安全驾驶、平安出行的前提下,驾驶才是最有意义的。为此,相关部门应以培养机关驾驶员安全驾驶意识为前提,针对机关驾驶员开展综合素质教育,通过规范化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培养机关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不断提升机关干部形象。
一、培养机关驾驶员安全意识的前提是提升其综合素质
机关驾驶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培养机关驾驶员安全意识的基础和前提。在道路交通中,人、车和道路构成了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其中驾驶员是三大基本要素中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 据相关的交通事故成因的调查分析发现,驾驶员在各种交通安全事故中或多或少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在机关驾驶员的培训过程中必须注意提升机关驾驶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其牢固的安全出行和驾驶意识。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提高机关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开展珍爱生命教育。提高机关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首要任务是开展机关驾驶员学习《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在组织机关驾驶员学习职业道德规范过程中,主管部门或教师应帮助机关驾驶员树立“我学车,我做驾驶员”的意识,组织机关驾驶员进行学习心得交流活动,达到让机关驾驶员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教学目的。结合《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内容,适时开展机关驾驶员珍爱生命教育。 利用对比的教育手法可以强烈地刺激机关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对生命的珍爱程度。首先,可以以美好的、令人羡慕的幸福画面入手,向机关驾驶员展示活着的意义和生命的宝贵之处;其次,插入美好生命在交通事故面前的脆弱,一旦交通事故发生,生命的脆弱也就立刻呈现出来。 通过相关的交通事故案例,让机关驾驶员深刻认识到车祸的悲痛,同时引入相关的法律裁定判决结果,让机关驾驶员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所应承载的使命和对生命财产的责任。
二是加强交通法规、法律的教育活动。目前我国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这部法律是约束和规范道路交通秩序,裁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法律依据,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秩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加强机关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主管部门和教员在教授基本驾驶技能的同时,应积极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教育活动。通过对交通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的详解,让机关驾驶员明白大部分肇事事故的发生是由驾驶员违章驾驶造成的。通过典型交通肇事案例的分析,让每一个机关驾驶员心中牢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条例,让法律走进每一个机关驾驶员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安全法》的践行者、落实者和维护者,自觉抵制违章驾驶的错误行为,提高安全驾驶的意识。
三是提高机关驾驶员的综合素质,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机关驾驶员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娴熟的驾驶技能、扎实的驾驶理论知识,同时还包括其自身修养和品行等。要想做到有效地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努力提高机关驾驶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可以通过正规的教学机构等组织对机关驾驶员开展集体学习和培训的活动。通过人文关怀,有计划地提高机关驾驶员的思想品德建设、遵纪守法观念以及安全驾驶意识,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向机关驾驶员传输健康、向上、阳光的生活理念,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提高自身的修养。同时引导机关驾驶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只有良好的身体状况才能保证驾驶过程的安全操作。其次,娴熟的驾驶技能和理论知识是机关驾驶员必须掌握的。为此,可以开展正规系统的培训课程,有效地提高机关驾驶员的基本驾驶技能,提高机关驾驶员与驾驶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力争每一个机关驾驶员都能够拥有扎实的驾驶理论知识和娴熟的驾驶技能。最后,积极开展机关驾驶员的心理素质训练。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等心理诊断和治疗机构,以及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活动和心理知识讲座,扫除机关驾驶员的心理障碍、不良的情绪和情感,保障每个机关驾驶员都能够拥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以后的安全驾驶和出行打下基础。
二、培养机关驾驶员安全意识的基础是规范驾驶操作
大部分机关驾驶员都具有一定驾驶经验,但对于驾驶技能和驾驶理论知识的掌握存在巨大差异和不足。如何有效地提升机关驾驶员的驾驶技能,让每位机关驾驶员获取正确的、规范的驾驶操作技术等问题,成为机关驾驶员培训的重要问题所在,也是培养机关驾驶员安全驾驶意识的基础。 为此,培训中可以科学有效地制定每个驾驶训练课题的操作规程,确保每个教员都能够严谨教学、学和示范教学。通过口诀记忆、反复练习等技巧,保证每个机关驾驶员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教员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讲解,有效保证每个机关驾驶员能够牢固树立安全驾驶的意识,确保每个机关驾驶员自我约束,践行操作规范。具体而言如下:
一是将安全确认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教练员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和训练课题中, 如起步、停车、会车、超车、变更车道等,都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有效地进行安全确认活动。 为加强安全确认,在实际开展的训练活动中可以将安全确认纳入基本操作规范中, 要求每个机关驾驶员做到起步前查看后视镜和车内外,必要情况下进行下车检查。 同时可以将安全确认纳入考核成绩。
二是加强车辆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上路车辆的技术性能。车辆的日常维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日常维护车辆是对车辆开展的例行安全监察,确保车辆的出行和收车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技术性能,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在培训中,教练员应指导和监督每位机关驾驶员参与到车辆的日常维护工作中,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检查训练做到对车辆性能的熟练掌握并养成良好的车辆技能安全检查习惯,提高安全检查意识。
三、培养机关驾驶员安全意识的关键是科学的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无形中增强机关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意识,培养机关驾驶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学习和自我监督的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
一是案例教学法。目前国家加大交通安全驾驶的教育和宣传力度,已向社会公布一批具有非常典型代表作用的交通肇事案例。为此,教练员可以开展有效的案例教学活动。即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训练所设定的内容,采用案例分析、详解的方式,组织机关驾驶员认真学习、研究和分析交通肇事事故发生的原因,借此增强其安全驾驶的意识。
体育 教学 安全意识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
1、学校主体原因
学校体育教学中领导及教师安全意识薄弱: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的维护更新管理不当,学校体育教学器材、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和安全标准或有明显不安全因素。学校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或竞赛时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预案。
2、教师个体原因
教师违反体育教学常规、教学大纲要求,造成学生伤害事件。教学过程中,教师擅离岗位或在岗位但未履行职责,使学生造成伤害;体育教学中,教师疏检查场地材或场地材使用;体育教学中,教师传授技术动作不正确、教材选择不合理、组织教法不严密,学生发生伤害事故发生后,教师未采取相应措施致使伤 害扩大。
3、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太差或存有生理缺陷、特定疾病或异常心理状态,而课堂教师不知情,学生不能适应正常体育活动所造成的伤害;技术动作掌握不正确或未按教学要求从事超出自己运动水平的练习而造成的伤害。体育教学过程中,不遵守纪律,不听从教师指挥,擅自行动或与同学打闹造成的伤害;缺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不到位而造成的伤害;不遵守运动或竞赛规则,动作粗野,严重违犯体育道德而造成的伤害.
4、意外原因
在体育教学中,学校、教师对学生安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仍不能避免的意外伤害;体育教学中,学校体育教学设备、设施突然损坏引发的伤害,而学校管理并无不当;在对抗性或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意外伤害等。
二、深化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策略
1、熟识学科特点,加强安全预防
体育学科的特点是师生要特别关注的,诸如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等等。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又如,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
器材的放置有必要考究。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更甚者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如学校的单杠、双杠、爬竿、爬绳等,受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发生断裂,致使学生摔伤。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
此外,体育课后不宜将危险器材如铅球、铁饼、标枪等随意摆放在操场上以方便下节课使用, 以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伤害。
2、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模式
体育教师应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1)结合火灾或地震等常识的学习,教授学生模拟逃生的情景如障碍跑爬行、跨越、躲闪、急停等练习,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2)结合紧急情况下翻越障碍、跌落保护方法的现实意义教育,开展对应的教学;(3)根据学校实际的地形地貌对学生开展定向运动教学,介绍野外活动的常识和方法如野外生存技能包括定向运动、野外活动常识教学;(4)结合负重和搬运能力在发生安全事故等特定情形下的呼救作用展开教学;(5)对于交通安全应结合交通法规,模拟相关情景,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掌握了解人身安全的相关知识;(6)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项目和运动项目特点向学生进行示范,对其开展运动损伤预防和急救方法的教学,例如应选择什么样的运动场所以及当出现溺水时应如何进行急救等相关知识和技能;(7)体育教师可对学生设计一些合作性强能展现团队精神的相关游戏,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珍爱自己的引导并可以通过心理情感等的教材,引导和培养学生在面对挫折或激烈竞争应如何调整好心态。
3、注重教学方法中的安全意识渗透
1)、课堂渗透教学法。
课堂教学是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加强离不开老师课堂的引导、释疑。(1)在很多教材的教学方法上加改进,即可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培养。例如:可以将对休克病人的急救方法改编到游戏中,设计成负重等游戏,并在游戏结束后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游戏在现实中的意义。(2)在上安全隐患较大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器材、场地的布置,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合理利用器材、合理利用自身体能技能以避免受伤的方法,如学习支撑跳跃。(3)利用课堂遇到的实例来教育学生,例如有学生受伤时,教师冷静地处理学生受伤的方法、手段,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必要时教师再结合实例教育学生是如何处理和预防受伤。
2)、自我体验法。
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如足球教学,让学生体验准备活动以及运用合理动作的好处,课后加以讨论;又如耐力素质的练习中,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耐力练习前的准备活动、练习中的注意事项对身体机能的影响。老师还可以用布置课外作业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安全运动的注意事项,如让学生在假期与父母去登山、游泳、跑步,让学生在结束后记录活动感受,然后在课堂上一起交流。
关键词:原因;必要性;内容;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07-02
校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片净土。校园需要文明的环境和良好的秩序,这就对其安全和稳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入,校园拿权状况要好于社会整体水平。但是随着办学规模扩大,教育体制改革等情况的出现,大学生所处的安全形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大学生同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大部分时间是待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尤其是进入高校后,他们远离父母,逐步开始独立生活。因此他们普遍自身阅历较浅,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无法完全认识到身边存在的复杂情况,且应对各种安全问题的经验不足,加上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有待提高,法律知识有待深化等问题,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得到了普遍地重视。
一、大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
1.人身安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也会遭到不法侵犯,个别学生还会由于学业、生活和感情等问题而轻生、自残。
2.财产安全。由于校园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加上大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了盗窃、诈骗等案件频发,而大学生也成为不法分子敲诈勒索的重点对象。另外,火灾的发生也会导致财产的损失。
3.防火安全。大学宿舍是人员密集之地,如果用电不注意,极易引起火灾。
4.交通安全。全国近几年死于交通事故人数每年达10万人左右,学生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的比例较大。
5.生活安全。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遇到打工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传染性疾病预防安全、旅游安全等,这些问题极易造成学生的人身财产遭受损害。
二、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1.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由于历史和国家自身利益等方面原因,我国在许多问题上与西方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2.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地位得到了加强,实现了中国的崛起。面对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些国家别有用心地提出了“中国”,他们的一些举措给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3.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网络等电子讯息技术广泛地用与经济交往当中,然而我国却存在着立法滞后、执法不严的法律问题,给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份子提供了可趁之机。
4.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在学校读书,其思想单纯,分辨是非能力差,对社会的想象与现实生活差距较大,看到了“世界充满爱”,却忘记了世界上还有邪恶
5.从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来看,目前的爱国主义观念淡化,学校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也十分僵化,内容空洞,空喊口号,效果欠佳。
三、安全意识要树立
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以为校园是安全之地,完全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但是当自己放在宿舍的手机丢失、出去打工遭到欺骗、人身受到伤害……这才意识到如果有了必要的防范措施,也许这些事情就可以避免,不会给个人、家庭、学校带来痛苦。因此,要提高安全意识,除了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外,也是人们搞好学习和一切工作的基本条件。安全意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应树立以下几方面的安全意识。
1.维护国家安全的公民意识。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和平的建设环境。每个公民都负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如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大学生应当树立维护国家安全的公民意识。
2.对社会治安形势和校园安全状况的认知意识。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正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社会问题不断增加,刑事犯罪活动呈增长状态。在这种背景下,校园也会不自觉地融入其中,使得学校的犯罪案件时有发生。
3.主动的自我防范意识。大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在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侵害。因此,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自我保护是人的本能,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是未成年人向成熟迈进的重要一步。面对一些突发的事故和侵害,我们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如果这些保护不能及时到位,我们就要尽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青少年必须要学会自我保护,树立防范意识,知道防范的方法,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
4.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意识。突发事件一般指难以预料,突然发生,关系安危的超出常规的特殊情况,具有复杂性、危险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每位大学生必须有主动自我防范意识。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安全事件时,要主动采取必要的、积极的应对措施,比如火灾逃生、交通安全事故的解决办法等。同时要学法懂法,保护自身不受侵犯。
5.遵纪守法的自律意识。(1)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守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2)应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果大学生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3)应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大学生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进而避免其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4)应提升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四、应树立的安全知识
1.维护国家安全、校园稳定的知识。包括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以及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维护校园治安稳定、构建和谐校园、涉外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2.防范火灾、交通事故的知识。包括火灾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火灾的预防、灭火器的使用等知识。同时要加强对相关安全知识的了解,如与大学生有关的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和教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理等知识。
3.维护人身财产安全的知识。包括盗窃、抢劫、诈骗等如何防范和如何处置。
4.科学使用网络方面的知识。包括网上交友安全、抵制不良信息侵害、上网的生理、心理以及预防网络违法犯罪方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应具备的常识,我们在认识到其必要性的同时,也要在安全意识形成的过程中采取有利的措施。总之,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胡传健.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