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主学习的意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以新课标和湖北大学教授黎世法异步教学理论为指导。试验的目标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异步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验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异步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自学能力。
这个阶段的目标和研究内容:教师掌握异步教学的教学方法,按“五步指导”:“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效应”组织教学,初步实现课堂教学的异步化;训练学生掌握“六步”学习法:“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自学能力,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打下基础。具体实施分两步。
首先做好实验的准备:实验前,教师一定要系统地学习《异步教育学》理论,参加异步教学模式的培训。做好学生思想动员:要求学生备齐字典、笔记本、作业本、改错本等学习用具;指导学生掌握“六步学习法"。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摸底考查,掌握学情:实验前,要先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解,对他们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想象能力、记忆分析能力,学习的习惯和态度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了解,建立学情档案。
在做好实验准备后,就进入到了正式实施阶段,这个阶段要做好这几方面工作。
专题研讨,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实现课堂教学异步化,关键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验中,要不断地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逐项进行解决,如“明了学情”的途径有哪些?训练前先培养学生的哪些自学能力?“自学提纲”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编写和使用?“启发”和“强化效应”阶段教学中的“讲”和传统教学中的“讲”有什么不同?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下面铺平道路。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学符号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批、注;能将上述自学符号变成问题,并借助资料解决问题;训练学生会改错,会摘录课文要点,会写学习小结;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除加强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外,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了以下五种基本的学习习惯:遇生字词要养成“学必查”的习惯;读课文要养成“学必问”的习惯,如只要读记叙文,就要问写了什么?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景物?中心怎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要思考,探索其结果,养成“学必思”的习惯;对疑难问题要多询问、多讨论,养成“学必议”的习惯;对课文要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写法,养成“学必用”的习惯。这五种习惯在训练阶段要不断强化,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不断地巩固。
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一个学期,要舍得在在起始阶段花时间、下功夫。教师在认真组织实施异步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会随着对问题的钻研而得到了提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自学能力得到初步的培养;课堂上最明显的变化是“教师中心论”被打破,更多的学习时间还给了学生。
第二阶段:构建异步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
这个阶段的实验目标和研究的内容是:构建起课堂教学异步化教学模式,教师能自如进行“五步”指导,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化。
这一阶段,要严格按照异步教学实验计划安排教学,形成成型的语文异步教学模式:(1)自学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编好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要确信80%的学生通过自学能基本完成。上好自学课,引导一、二类学生学深学广,给三、四类学生补知识和能力上的缺漏。(2)启发阶段:教师要选好解决共性问题的“突破口”,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思路。对学生进行共性启发时,形式应灵活多样,启发要注重引导学生探求现象背后的原因和产生过程,不能简单地陈述结果。教师的讲,只应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路还应让学生自己走。(3)复习阶段:教师要编好复习提纲,使学生能依据复习提纲,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建立新知识的联系。(4)作业阶段:作业的形式应多样化,对不同程度学生要有不同难度的作业,以解决“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矛盾。要重视复习课和作业课,复习课也要编好复习提纲,使学生的知识能前后联系起来。作业课要分层次,分成必做和选做两种,学生可依据实际能力和当堂时间选择答题。(5)改错阶段:改错前教师先提出要求,然后学生改错,改错时要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制订解决的办法。(6)小结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形式上可采用:问题小结、图表小结、谈话小结等形式,要引导学生将要点记到笔记本上。
在进行异步化教学时,要继续作好学情调查,注重信息反馈,及时调节教学方法。使“四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自学为主式”和作业的“分层次,有区别,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成为基本要求。
经过第二阶段的教学,教师可以自如进行异步教学,学生也完全适应异步教学的教学结构,自学能力进一步增强,发现问题并寻找各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比第一阶段体现得更为充分,不同程度的学生成绩都出现相应的提高。
第三阶段: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化,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去学习
这一阶段要在巩固前两个阶段成果――在实现课堂教学异步化的基础上,重点探索怎样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化。
首先总结前两阶段的经验与不足,确定本阶段的实验重点与思路。“课堂教学异步化对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化的研究”的主旨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地去学习,使学生更会学习、更有创新精神。为此,把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作为第三阶段实验的重点,确定了引导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和思维创新上具有自主性的实验思路。具体做法如下。
让学生编写自学提纲。学生在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后,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这一阶段可让学生编写自学提纲,促使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出提纲的目的和规律,然后把类似的文章交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出自学提纲,老师随时指导、最后全班总结,以后可逐步过渡到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从参考教师的自学提纲到能独自出一份学习提纲,这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飞跃。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质疑、善质疑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课堂上教师对课堂上敢于质疑权威的学生都给予鼓励,使学生养成“学必问”和“学必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指示方法”这一教学步骤中,要尽量用多样化的手段启发学生,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活跃状态,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启发,或讨论、或点拨、或讲授、或用“体态语”、或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我利用电脑特技,把《水浒》人物和学生的像片剪辑在一起,播放《水浒》人物时,本班学生一身“戎装”的形象和《水浒》英雄形象同时出现,看到自己或同学出现在《水浒》故事中,学生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想象力被激发出来,学生在活跃的思维下,产生出许多富于想象力的见解。学生们在课堂上对鲁达的性格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这使他们对《水浒》中人物有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感受。
在自我学习阶段,可成立学习小组,让同组学生在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下,自主分工,合作完成。如在编“感悟”类美文集时,学生根据各自的条件和特长,有的收集材料,有的分类整理、有的分析品味、有的汇编成册或以手抄报、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大胆探索、独立思考,不断表现自我、了解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阶段中,教师灵活运用运用异步教学模式,主导作用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服务,课堂教学中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都得到的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整体实验效果:从学生方面看,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突出,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学生形成了很强的自学能力,学生具有积极的自主创新的意识;学习负担减轻,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学生不但在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后,促进了其它学科的提高。学生也在作文、演讲、美术、科技创新等竞赛中频频获奖。从教师方面说,实验增强了科研意识,业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要进行好主体教育,使学生的内在能动性形成并使其自身能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更新,就必须要从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做起,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一、课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建“参与”的环境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要改变以往的那种“一种脸、一张嘴、一个调、一支笔”的呆板教学模式,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精心备课,并采取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自己吸收消化知识,不是更能提高课堂效果吗?师生双方不是都能达到事半而功倍吗?老师又何苦唾沫飞溅、苦口哑嗓一堂课“填鸭”呢?为什么不做个可爱的导演去组织引导学生自己活动呢?
(二)交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保证从容参与
在课堂40分钟内,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那么就要切切实实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的参与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重效果。一般地说,一堂课上每个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应当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从容参与。
(三)营造和谐的氛围,促使主动参与
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2.运用激励机制,创设自信的课堂氛围。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学习初因,创造自信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奋发参与。
二、课外促进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一)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博览群书,对增长学生知识无疑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教室里放置图书柜,要求同学们定期交换阅读课外读物。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乐于多读书,从书中汲取知识,锻炼阅读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要有目的地读书,将其中优秀的词、句、段摘记。
(二)说
1.演讲。演讲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全面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课堂内外所学的各种知识,都可以在演讲中得以体现。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学生在演讲中各尽其能,充分发挥。
2.小广播。每天课间是“学生广播站”的播出时间,自开播以来,投稿者积极踊跃,内容丰富多彩,同时广播员也认真对待,并且吸引了很多学生积极争当小广播员。学生的这种态度,确实是广播发挥了作用,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写
1.三本。即“优秀词、句、段摘抄”本、“读书笔记”本和“优秀文章剪贴”本。其中“优秀词、句、段摘抄”是要求学生把丛书中学到或看到的好的词语、句子或一段文字摘抄下来,学生在读书时间便可完成。“读书笔记”即“读后感”,要求学生把读过文章后心中的感想写出来,既锻炼理解能力,又练习写作能力。“优秀文章剪贴”则是指导学生把好的文章从报纸或杂志上剪下来,贴在一起,从而凑成一本优秀文章小册子。这三种方法各有所长,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
2.日记。把一天中感触最深的事情或自己心中的想法写下来便是日记。我们把最广阔的空间交给学生,在日记里自由发挥。日记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动听的语句,但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感想。学生在日记里可以倾诉心里话,这最能体现学生的心理状况,利于师生的沟通,也是最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1."自主学习发现课堂"落实"发现精神"的抓手
"自主学习发现课堂"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发现精神和创新思维品质。落实"发现精神"的抓手一是导学案的编制上增添"我发现 "的内容,即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对知识内容、解题思路、思想方法等进行总结。二是课堂上学生针对展示组展示完毕后的质疑补充。质疑与补充是一种重新认识、重新评价的过程,积极的质疑与补充将产生更高层次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结果。所以说质疑与补充是将课堂引向精彩和深入的助推器。一节课的出彩点就在这儿。
今天我主要给大家交流的是课堂上学生在质疑补充环节中发现精神、发散思维的培养。
2.实施初期存在的问题
学生质疑补充意识的激发源于评价一体化机制的激励。最初,学生都是为了给小组加分而质疑、补充,提出的问题存在表面化、重复化、无效化。其次是学生觉得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所以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再者,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心理敏感,爱面子,就是有了及时生成的"真问题"也不敢提出来,怕提出的问题不好被老师批评或被同学嘲笑。
3.培养学生有效质疑补充的方法途径
3.1 教给学生方法。通过教师示范教会学生找到发问、补充的"点"。例如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新知学习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进行质疑;在知识的易错点、类似知识的对比点、自学过程的错例点、基础知识的拓展点、解题思路的不同点、知识方法的规律点进行补充。
3.2 鼓励学生敢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伴补充;说不清楚的想好后再说。当学生的提问过于简单可笑时,可给以引导说明而不嘲笑讽刺;当学生的提问教师一时回答不了时,要灵活应变而不敷衍搪塞;当学生提出好的问题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提出的问题也更有力量了。
4.教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爆发了巨大的能量
案例一:在解题思路的相互补充中,拓展思路,产生1+1>2的效果。一个铁环直径60厘米,从操场东端沿直线滚到西端转了90圈,另一个铁环直径40厘米,它从东端沿直线滚到西端要转多少圈?
展示组:先算东西端的距离,距离÷小铁环周长=圈数。
补充组:距离一定的情况下铁环的周长越大,滚动的圈数越少。大铁环的直径是小铁环直径的几倍,反过来小铁环滚动的圈数就是大铁环滚动圈数的几倍。
这种思路让孩子们惊呼"巧妙"!这样的补充使六年级下册正反比例的知识提前在学生思维中形成,将一道普通的练习题拓展到了正反比例的知识高度。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发现了知识的规律;教师发现了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发现了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这就是发现意识带给我们的惊喜。"自主学习发现课堂"真的就是一个聚能环!
案例二:敢于向课本、权威质疑,将思维水平推向更深层次。
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时通过剪拼,圆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 (图略)从而推到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 πr2 )
质疑组:既然C/2就是长方形的长了,那么S= C/2×r就可以了,为什么非得总结成S=πr2呢?难道就因为课本上是那样写的吗?有很多题就是已知周长求面积,那不是更简单吗?
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后,说实话,我的脑子出现了瞬间的短路,因为这样的问题我压根就没有想过。不是不能解释,而是压根就没有想过背后的为什么。课后跟年级组的老师交流时,一位老教师感慨地说:"教了六、七届毕业班了,从来没有一个孩子敢于这样向课本质疑。没有一个孩子提出过这样有深度的问题。"
这样的课堂经常会带给老师心灵上的震撼。即便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让我们感到教学可不是简单的一届又一届的轮流重复。学生的创造性会让我们成年人赞叹不已,甚至是自叹不如!
5.实施中的发展与成长
5.1 解决了展示任务少、小组多,组组都想展示但又不能一一展示的问题,使每个小组都有得分的机会,与评价一体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5.2 弥补了课堂展示中一个小组讲,其他小组听,缺乏互动的"蜻蜓点水"式的展示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在相互的补充、争辩、比较中,对新知的认识更深刻,发展了思维,拓宽了视野。学科味道更浓厚。
5.3 促进了学生的充分预习。学生不再把预习当成"完成作业"来应付,不再是简单地从书上找找答案,更多的有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兴趣 方法 听 看 说 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言,尤其如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就根本谈不上“主动的获取知识”,但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还不够完美,要长久的保持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和细心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2 关爱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师要从对学生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出发,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学中,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个支持的暗示,都能使学生平添一份感动,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 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还能怎么样”等等,都是数学学习中常见的提出问题的方法。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应用类比的学习方法,如学习“小数大小比较”时,可类比“整数大小比较”的学习提出问题,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可类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等等,从而确定学习目标。
3 创设学习条件,在教学中搭建听、看、说、做的自主学习平台
课堂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参与,而要保证他们有效的参与,又必须扩大学生有效的参与面,培养学生善于参与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 才能落到实处。
3.1 尝试参与听。
心理学表明:人在注意某种事物时,大脑皮层将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此时,神经细胞兴奋最高,人的接受能力最强,所以要帮助学生学会听的方法。听时,要精力集中,要听懂,边听边想,边听边记,抓住重点听,抓住关键记。
3.2 尝试参与看。
看书自学,是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增强理解,形成技能,帮助巩固的重要手段。但小学生往往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培养阅读习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采取先评后看,先看后议,边讲边看等一些看书方法。
3.3 让学生参与说。
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最大程度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好、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传授一些切实有用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搭建“听”、“看”、“说”、“做”的自主学习平台,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可以逐步形成和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自主学习 生物教学
传统教育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思维得不到应有的锻炼[1]。这种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违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及新课程标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王晓平等学者认为高效课堂的主要表现之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在学习上积极调动主体主观能动性,自主分析、解决问题[2]。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发展性的教学方法,问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学习、积极思维。问题教学法既符合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又符合社会发展对人发展的要求[1]。本文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节的生物教学为例,针对问题教学法能否提高学习兴趣,能否激发自主学习意识等内容设计学生调查问卷试(共100份),结合实际教学实践,试图找出在具体的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影响,并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明确教学目标,采用问题教学法,创设准确的问题情境,制造认知碰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强烈的学习意愿。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课堂上设置疑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产生认知冲突,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和兴趣,进而开发他们的智力。例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节的教学中,可引用关于当地资料设置疑问:“在三水区六和镇(偏僻的山区),一个农村妇女接连生了四个女孩,因此遭受了邻居、婆家人甚至是丈夫的冷眼与愤怒;她也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天命如此,此生生不了儿子。绝望、无奈迫使她喝农药、吃老鼠药自杀……”根据这则资料,教师可提出问题:“生男生女是由女人决定的吗?即性别由谁来决定?”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碍于知识局限,大多数学生会答“性别决定是由女人来决定的”错误答案;教师应抓紧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事实上,学生在生活、学习上遇到的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识解答的问题,往往是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能促进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在开讲时要从发展学生的智力出发,通过布设疑阵,在学生心理上引起悬念,使他们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兴趣。此外,在教学中加入学生亲身体验或学生周围发生的现象,更能让学生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利用问题推进,激发学生思维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方式影响着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巧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上述的导语妙用了问题教学法,在解决“生男生女是由女人决定的吗?即性别由谁来决定”这个问题前,教师首先帮助学生解决性染色体系列问题。教师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学生展开思维探究性学习。教师让学生观察比较男女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让学生自主学结得出: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在组成上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性染色体组成。接着教师将问题层层递进:①什么是XY染色体(性染色体)?②人体染色体组成包括的类型;③决定男女的性别是什么染色体的?④性别决定过程中染色体传递有何规律?最终,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得出人类(XY型生物)性别由雄性决定的,同时回答导语中的生男生女由谁来决定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通过结合问题教学法,合理设置一系列的梯度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认知冲突的解决,使学生对新知识从开始时的模糊状态转变成有意义、有结构的状态,学生得到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和清晰化[3]。
在解决“生男生女是由女人决定的吗?即性别由谁来决定”这些问题后,教师出示第二则资料:“在上述资料中的农村妇女喝农药后被家里人及时发现抢救后,脱离危险。两年后,该女终于生出了一个男孩,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但是,当其儿子成年后,在参加招兵体检时,被发现患有红绿色盲而落选。令女人不解的是四个女儿、自己和丈夫、公公婆婆等都没有这个病,为什么儿子就偏偏这么不幸呢?”教师再抛出第二个问题:“怎样解答这个女人困惑?我们怎样帮助她?”在这个环节,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问题扩大化,如何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如何将研究的问题成为一个全部学生都想解答的问题而且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教师要预先构建合作探究小组,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将色盲婚配的四种遗传图解分别派给四个合作小组,各个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并派代表上讲台演示成果并与其他三组做出比较,最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色盲遗传的特点:人类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最后解答女人的困惑(同学们困惑):这个女人是一个红绿色盲的携带者,丈夫是健康的,在子代表现型中,有1/4机会患有此病。但若生女儿,则全部都正常,医学上建议生女儿。接着教师巧设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假如一种致病基因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后代男女患病的概率相等吗?”“第二个问题是假如一种致病基因b,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其后代男女患病的概率相等吗?”通过对两种情况的对比性的思考和学习,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伴性遗传这一概念。以上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需要每一个学生都要具有合作意识及高度的责任感;需要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小组内的分析、交流、画图解、总结;也需要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及能力,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合作探究中的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展示个人及小组的学习成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4]。
在完成本节教学内容后,即发放调查问卷给100位学生(两个实验班),回收份数为100份,有效份数为100份。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如下:
以上数据充分反映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的,丰富多变又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无疑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力。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是在教师有序引导下,通过问题推进、问题解决使学生置身于探究情景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研究并获得知识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概念的建构,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