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教育政策

科技教育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教育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教育政策

科技教育政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49-03

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是捕捞学、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硕士研究生的学位专业课,是一门综合性的渔业管理学科,旨在研究渔业政策法规产生与发展的内在因素、外部动力;渔业政策法规的内涵及其对渔业管理的影响、渔业管理的本质、特征、内容、要求及发展趋势等,以培养学生研究渔业政策法规、解决渔业管理问题的思路与能力。由于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且较难理解,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十分必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在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作用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法学院,以后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推广与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被美国较多工商管理学院以及国内外著名的商学院接受,并培养出一大批商业精英。目前,案例教学法已普遍应用于医学、法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的教学中。

案例教学法是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主要内容,引领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总结规律和结论,从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进而找到更多的实际生活范例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总之,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而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案例教学法以案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相结合,它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小组讨论、学术讲评、教师指点、分析报告写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认识事实、总结事实,促进学生扩大社会认知面以及激发学生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习惯。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主要讲授渔业政策法规及渔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国际国内渔业政策法规的形成与发展、渔业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制度与措施、问题与对策等,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知识面广、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学生对知识往往难于理解或掌握不深。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虽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一些优化、背景知识上进行了一些补充、前沿发展上对学生进行了引导、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作了持续的改进,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决策能力仍不理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在《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必要。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本课程性质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渔业政策法规的形成来源于渔业生产与管理实践,渔业生产与管理实践又推动着渔业政策法规的完善,因此,在渔业生产与管理中应用的政策、法规等都来源于实际生产中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渔业政策法规与渔业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背景,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生的意愿。笔者曾对14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139名学生认为该课程应采用理论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占总人数的98.6%,另外有92.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可见,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渴望的。因此,通过具体的案例,引领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符合学生的要求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教学效果明显。案例教学法对管理类课程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因为管理类课程本身就是从案列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进而得出结论。(4)应用效果良好。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接触到实践中的案例,并结合理论知识,学会了对具体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在工作中能快速转换角色,深入一线进行渔政执法。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且较合理。

三、案例教学法的改革实践

(一)调整课程教学大纲

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学时数从原先的64学时缩减到现在的32学时,课堂教学学时明显减少,而要实施案例教学,则首先需调整课程教学大纲,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研究确定哪一些内容有必要设置案例教学,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资源及课外自学与实践环节,合理设计案例,使理论讲课、案例教学等的学时分配科学合理。通过改革,《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学时应占课程总时数的50%左右。

(二)设计案例

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不能把所有的在实践中发生的事例都作为课堂上的案例题材,这样肯定不行,而且会适得其反,混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案例设计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广泛收集案例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有针对性、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考虑案例的难易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案例进行系统设计,同时须恰当地把案例的背景、事件的过程、反映的问题、矛盾和冲突等提示清楚,因为在案例设计过程中追求案例的实际教学价值。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遵循上述原则设计了系列教学案例,设计的案例类型可分为描述引导性案例、问题讨论性案例、综合提高性案例三类。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研究,可以使学生理解国内外渔业政策制定的背景、掌握专业知识的应用技巧、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对国际渔业法形成发展的理解。在国际渔业法形成发展这一知识点中,主要设计了引导性的案例,如较早出现的公海渔业冲突的案例“英国与法国在英吉利海峡的渔业冲突”、第一个多边渔业协定案例“北海渔业争端与《北海渔业公约》”、“北太平洋海豹渔业争端”案例、国际淡水渔业协定案例“美国与加拿大的五大湖渔业协定”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形成过程的相关案例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使学生掌握渔业政策、法规等的制定背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政策法规等的内涵,有利于在渔政执法中,将渔业政策正确地应用于渔业管理中。

2.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国内外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的特点。在本知识点中,主要设计了引导性案例和问题讨论性案例。引导性案例主要设计了日本、韩国、美国、挪威、新西兰等国家有关的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方面的案例;问题讨论性案例主要设计了国家之间相关知识点的比较研究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教学,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的专业知识。

3.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主要的国际渔业管理制度。本知识点中,主要设计了问题讨论性案例,有日本和韩国的渔业权制度、中国的捕捞许可证制度和伏季休渔制度、挪威和加拿大的TAC管理制度等相关案例、不同国家之间渔业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案例、我国渔业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分析案例等,如韩国和中国的渔业许可证制度的区别和共同点。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国内的渔业政策、法规等的相关内容,从而更有助于渔政执法。

4.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主要设计了问题讨论性案例和综合提高性案例,问题讨论性案例主要设计了违反禁渔区线、无证捕捞、违反公海大型流刺网作业、涉外渔业违法案件等一批案例;综合提高性案例主要设计了一批调研专题,由学生选题,主要利用课外时间在渔政执法部门完成,对于这一举措,用人单位比较赞同,认为相当于让学生提前进入实习阶段,有利于学生今后工作的开展。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扮演设计者、引导者、评判者的角色。引导性案例采取教师讲解和学生提问相结合的方式;问题讨论性案例采取学生讲解、其他学生提问、教师引导评判的方式;综合提高性案例采取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完成论文报告并参加答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讨论,教师学术讲评等方式。在案例教学中,还可邀请渔业生产主管、渔业管理专家等参与,开展专题讲座和实际案例剖析等方式。通过案例教学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转变,由注重结果向注重教学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综合讨论互动转变。要改革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敢于创新,不断开发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使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而是广大学生的课堂。

2.提升案例教学能力。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案例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引导者、评判者,不仅要求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更要求教师不断研究学习,在课前教师须精心策划、设计案例,做好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在课中要引导学生思维,控制课堂的氛围和秩序,把握案例讨论评析学术方向;在课后要调研小结,及时改进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应加强案例教学研讨,积极参与校际经验交流,吸取案例教学成功经验,提升案例教学能力。

3.加强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设计,关键是实施方案,因此,加强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十分必要。案例库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本课程的教学案例要有历史案例、现实案例,国际案例、国内案例,同时由于海洋争端加剧,国际渔业政策法规变化较快,因此要求教师关注国内外渔业政策法规变化,及时收集更新教学案例。同时,在案例设计上应研究不同案例的格式、内容,注重案例的针对性、代表性、实用性和层次性,力求案例教学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改革课程成绩考核方法。课程成绩应能较好反映学生学习所取得的业绩,本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以后,原来的课程成绩考核方法需要改进,应从结果考核为主向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重转变。案例教学法贯穿于本课程教学各主要环节,因此需加强教学过程考核,细化考核办法,增加过程考核在课程成绩的比重,建议过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提高到50%。通过改革课程成绩考核方法,能一定程度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湘玲.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行政管理课程教学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2):148-149.

[2]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7-11.

[3]李英,颜行志.国际法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73-74.

科技教育政策范文第2篇

1 学科整合中要重新定位信息技术的地位

信息技术仅作为演示交流工具,而不是替代教师的地位。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方便快速地集成,将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后,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如生物教学中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展示种子发芽的过程,让学生形象感知;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形象感知分子、原子的形态结构,由于形象具体,学生认知快,避免了教师的空乏说教和学生的茫然不知所云;语文学习可通过留言簿、电子邮件、论坛等相互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事研究学习的科学态度,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创新实践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只对教育教学起辅助作用,任何时候技术都不能替代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作用都只是一种交流平台,因此在课程的整合中,要注重教师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加强教师进行学科整合的技能培训,更重要的是不断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对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2 学科整合中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明确的目标是达成目的的内驱力。学科整合的目标是——①增强学生批判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③通过互联网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还可促进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开阔视野,打开学生学习的另一扇窗户。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确实具有优化教学过程的多种特性,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学科知识的研究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如在初中地理世界气候教学中通过世界气候图的阅读分析,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绘图程序绘制亚欧大陆气候分布示意简图;在物理、数学科都可利用计算机的画图板进行简易图的绘制;通过这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既学习学科知识,又训练了计算机的运用,一举两得!鉴于此,教师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途径。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3 学科整合中重视彰显人文思想教育特色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有力地彰显了学科的人文特色。传统的学科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局限,再好的课堂也是老师一张嘴的渲染,而缺少了图像、声音、文字等组合体所特有的感染力。如地理课西亚的学习中,老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西亚近年伊拉克战火、叙利亚战事的画面和文字材料给学生以充分的人文感知和形象感染;学习长江时,通过媒体展示的课堂活动和丰富的人文材料引领学生探究长江的源流概况和长江母亲河的奉献与忧患;思品课的学习中更能显示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魅力。思品课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大量材料图片等人文景观的呈现,彰显了学科的人文思想教育特色,其效果是教师跌跌不休说教永远无法达到的。

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现代教育的推进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健康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对此,应采取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文明上网学习的方法来抵御不良影响。学校一定要防微杜渐,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4 学科整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学科整合不仅仅是使学生更快掌握一定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样才会使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化学课食品安全的探讨;地理学科水土资源的利用调查;历史学科有关史料的搜寻等等,这些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学习利用。通过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整合,培养学生具有信息分析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5 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学科有机整合

科技教育政策范文第3篇

一、博客的特点

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媒与传统的电视、报纸等相比,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即个性、简捷性、共享性[2]。

(一)博客具有个性。所谓个性,是指博客的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表达自己个性的内容。博客对文章的内容没有特别的限制和要求,因此通过博客,人们可以把自己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工作和学习状况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事件的看法通通写进博客,可以自由而全面地展现自己的方方面面。这是其他通讯工具所不具备的。

(二)博客具有简捷性。所谓简捷性,是指博客操作简单,方便易学。一旦开通博客,使用者便可以很容易地在博客上发表文章、上传照片和图片等,甚至可以视频和音频。只要具备上网的条件,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下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且可以永久保存。另外,博客也给使用者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方便使用者及时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三)博客具有共享性。所谓共享性,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博客自由而随意地交流和沟通。博客使用者的信息,读者可以通过评论功能进行留言,实现与作者的对话。因为可以畅所欲言,所以交流便显得自由而不受约束,甚至可以达到更深层次的交流。这样的交流和沟通,又实现了博客信息的进一步传播与共享。

二、博客的功能

博客的上述特点决定博客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对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网络日记。博客具有日志的功能,和传统的日记相比,博客日记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因此它可以拥有广泛的阅读对象,还可以进行共享与互动,成为人们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与倾诉的重要工具[2]。

(二)信息。“博客传播范式的信息与传统的信息形式不同。博客的个人性与公共性的兼备使得博客中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都可以被当成信息的。”[2]博客中传播的有些信息对于我们提升自我的帮助很大,一些博客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其知识结构甚至涵盖到方方面面。有的内容是生活常识、世界风土人情的介绍等,有的是关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等,如同一本百科全书,可以帮助我们扩展知识面。

(三)社会沟通。“博客的沟通交流功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不仅适应于人与人之间的点对点交流,也适应于各类社会组织内部的群体交流,在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功能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2]博客具有的共享与互动的功能,有助于人们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参加各类社会组织,实现与社会的沟通与融入。

三、博客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博客借助媒体和网站的转载、链接,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一)博客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博客为思政工作者准确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提供途径。在博客上,人们可以匿名的方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他们流露真实思想和情感的电子日记本,这意味着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博客,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脉搏,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进行解决,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博客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思政教育的局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课堂教学,容易流于简单和枯燥。首先,博客在内容上和传统的文本材料相比,是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等的多媒体,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其次,博客的互动性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以前是单向灌输,教师讲,学生听。现在使用博客,学生可以自己上博客搜索信息,成为学习的主体,思政工作者通过博客变讲授为在线交流,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博客为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提供平台。心理学家指出,同辈群体是人成长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甚至有可能超过家长和教师的影响[3]。现在的研究生比过去的研究生年龄偏小,物质条件较优越,精神生活相对匮乏,有部分学生甚至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不过,这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同辈群体成员的影响,尤其愿意接受群体中核心人物的领导。对此,思政工作者可以利用博客,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提供平台,通过对同辈群体以及核心人物的教育,进行主流舆论和传统思想的传播,有目的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之中获得进步。

(二)博客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博客有时会出现负面信息的宣传。当代研究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他们在政治上要求进步,思想上保持先进,自信乐观、热爱科学、遵纪守法,等等。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有部分研究生在思想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在博客上,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和科研压力大而表现出对生活失去信心;有些研究生尤其是女研究生由于情感失意,表现出对感情的怀疑和情绪上的波动。面对当前就业所存在的一些困难,有些学生形成恐慌、沮丧甚至绝望的心理状态,进而对社会心存不满甚至抱有成见。还有的人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持消极态度等,有时会在博客上发起一些具有政治鼓动性的话题,这些信息在博客上引起了一些回应,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2.主流思想受到挑战,研究生集体观念淡薄。博客是一个思想的大熔炉,各种思想和文化在博客中自由地传播和碰撞。其中不乏一些比较低级庸俗的思想和文化充斥在里面,它们披着“多元文化”的外衣,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对于一些一直在学校读书、没有真正接触过社会、社会经验比较欠缺、思想比较单纯的研究生来说,这些“文化”比传统的先进文化和主流思想似乎更能适应社会、适应潮流,因此对他们的吸引和影响也更大,使得主流思想遭致挑战,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4]。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于本科生,本科生以班级、年级为整体,研究生却是以专业、导师为核心,研究生之间的联系相比本科生而言比较松散,而博客又加重了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使得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信息,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往往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以致有些学生读书三年,到毕业的时候竟然相互不认识。这些容易造成研究生缺失集体意识,集体观念淡薄。

四、博客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建立辅导员博客,搭建思政教育新平台

思政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博客在信息沟通、问题反馈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客。一方面,该博客可以作为辅导员老师工作的电子文档。高校辅导员通过博客最新的通知、活动和新闻等,缩短信息的传达时间,将课后讨论、案例学习、课件等内容放到博客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也可以通过博客加强师生之间的及时沟通与交流,有助于辅导员老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制定相应对策。另一方面,该博客同时具有信息管理功能,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博客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各类文件信息在网上,便于学生了解和查阅。对于学生关心的学校和社会的热点、重点问题,以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提高学生访问的兴趣。比如,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专业学习、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问题,可以在博客中开辟专栏,优秀的博文,也可以通过在线对话、讨论等形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

(二)设立年级博客,发挥同辈群体影响

博客提供了一个分享成长体会和思想情感的平台,其中传递的群体价值观对于阅读者造成的影响很大[5]。思政工作者可以利用同辈群体的影响作用,建立年级博客,增强集体意识,推动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思政工作者对于年级博客中主流思想的引导非常重要,因为这里是一群年轻人思想碰撞的场所,既有学习、生活的一些体验,也可以就一些现象和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些看法和观点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偏颇甚至错误,这就需要思政工作者提高政治敏锐性,同时需要挑选一些思想觉悟高的研究生在博客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大家接受正确的思想,摒弃错误的观点。

(三)建设专栏博客,做到有的放矢

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博客的特点,建立针对心理健康、组织管理、职业规划设计等专题的特色博客。比如针对困扰很多研究生的情感问题,设立情感专栏,就情感、婚姻、家庭等主题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让博客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个人生活与思想情感分享的平台,成为工作学习之余的心灵花园,在这里,大家可以友好愉快地结交朋友,探讨共同的兴趣爱好,分享人生的经验和心得。比如针对研究生之间联系松散、集团意识淡薄的缺点,引导学生干部建立年级同学生日薄,有同学过生日了,就组织别的同学在博客上祝福他,虽然是寥寥数语,但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关爱。比如针对当前就业压力大的问题,设立职业规划设计专栏,栏上放置一些就业信息、不同行业单位笔试、面试的方法和技巧等,并放置一些成功事例,从不同角度拓宽研究生的视野,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受博客上一些自主创业成功案例的启发,我校已经有学生开设了网店,实现了自主创业。

(四)设立“把关人”,建立层层监督制度

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网络上的信息有真有假、有合法的与非法的、有好的与有害的。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所以,高校辅导员首先要当好博客的“把关人”,在把信息引入博客之前,学会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过滤,过滤掉有害和负面信息,保留对学生有用和积极的信息。为了达到层层监督,辅导员老师应积极与学院和学生互动,形成上至学院,下至各年级、各专业、各寝室之间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通过各级各层的反馈,形成对信息的良好监管。高校辅导员除了对学院的博客进行监督之外,也应该积极与学校各级机关部处联系,主动请这些机关部处成为辅导员博客的“把关人”。利用学校的网络技术,对辅导员博客上传的日志、图片、视频与音频进行审查,经过这种严格的“把关”、过滤,避免有害信息的传播与扩散。

科技教育政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英语;整合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加速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进程,整合教学模式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但是,我认为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教学时一定要掌握好“度”的问题,力争做到既“扬长”又“补短”。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根据我在张家口市万全区第三小学从事小学英语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长处一、拓宽整合渠道,活化教材内容

1.通过形象化策略突破重难点。我们知道动态的演示将抽象化为形象,这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定向和产生动力的作用。例如在教“Can I help you?”这个句型时,我先设计了一个滑稽动画课件演示出有人嘴里喊着“Help”落水的情景,当学生有疑问时,我点明这个单词并说明其有救助、拯救之义。这生动形象的画面,无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兴趣。接着我再同时出现“餐馆、商店、警察与迷路人”三个画面,然后用字幕效果显示Can I help you?这句话,最后用三个气泡带者三种答案出现,让学生在不同场合寻找不同的答案,并配以鼓掌及失望声,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这时,学生的观察、思维的表达都进入了最佳状态,他们用眼、用耳、用心来真正理解这个句型,为整堂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引导学生参与个性化学习。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中,应用Powerpoint课件等媒体方法,新课内容可随时调整,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提供多角度,多通道的图文和和声像,并能较好地支持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活动,可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后,在教学有关“课本剧方面的内容时”,我待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知识后为学生提供几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场景,让他们用英语进行描述。面对栩栩如生的画面,学生会在各类角色中犹如身临其境,表演的有声有色。这些尝试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整个过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对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处二、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自主学习

1.拓展文化视野。没有兴趣,就没有热情与动力,所以教师设计的作业要新颖、有创意、有吸引力、趣味性足。尤其英语学习离不开文化背景,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西方社会观点,西方语言产生的历史背景等。教师应努力优化学习环境,充分利用课外环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我们的校园网、网络资源,使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许多英语报刊上都附有网址,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网上资源,学生通过这一途径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等。

2.利用网络建档。有人说:“让学生学好英语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英语学习的进步。”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联网的微机室建立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档案。学习档案是展示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取得的进步,是反映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是一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工具。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用录音、影视文件、文本等方式记录下来比考试分数有更大的信度。如在刚学完一个对话后,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自己的朗读声录下来,过几天,去听听自己的录音;并把对话再次朗读一遍录下来,再听听,比较前后两次的不同,找找差距,看自己是否在进步。

补短一、注意生理特点,体现人机交互

由于小学生对新事物普遍存在着好奇心,自控能力不是很好,如果在整合中一味地追求表现上的新颖、动感等效果,无论什么图形、图像、动画、影像等一股脑儿的展现出来,这样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反而分散注意力,造成学习时偏离主题。我曾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界面上不单有诸如“向前、向后、内容简介、讲解、演示、结论”等按钮,而且还在清洁的界面上增加了某一动画片的卡通人物。当前进一页时,卡通人物没有消失,还添加了一个小鸟翩翩起舞的动画,再前进一页,又添加了“绿茵鲜花,…”,给我们的感觉是这些点缀,让学生眼花缭乱,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无疑影响了教学效果。

补短二、照顾思维进程,体现循序渐进

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中,电脑无法感知学生的思维进程,同时,教师往往忙于操作计算机,注意力偏离学生的思维,有些处理虽然精妙,但大多归老师包办,加上学生受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常常导致多媒体的播放进程与学生的思维进程不一致,学生的思维远远跟不上电脑设计的思维,造成学生茫然失措。例如在教学plus and minus时,学生刚刚才学会读,如果要他们向纯英语进行练习时,思维进程就要慢一些,而我们如果不注意,只知往下点击,弹出一道道例题,这样的进程使学生应接不暇,效果反而不佳。所以教师合理控制节奏,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补短三、重视情感反馈,促进人机交流

科技教育政策范文第5篇

一、树立合作意识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一家人全围着他(她)一人转,在一种优越的生活环境下,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养成了凡事以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让学生将课文读给同桌听,有的是同桌两人争着要先读“我先读”、“你要先听我读”……结果是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两人就坐在那儿怄气,谁也不读;有的是你读给我听可以,我就不读给你听;还有的干脆互不搭理,各读各的;更有甚者既不听人读,自己也不读。(低年级更明显)这此学生的头脑中还缺乏合作的意识,这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树立合作意识的教育,要告诉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的工作项目必须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知识更新飞快,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合作中完成任务,不仅可以事半功倍节省时间、精力,还可以从合作伙伴那里学到知识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更重要的是在合作过程中提高合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这将使你收益终生。

二、提供合作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加强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构建一种更适合学生成长的互动的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信息技术有机化介入教学,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外界的链接,为学生的合作共事搭建一个信息技术平台。我们平时教学用得较多也比较便于操作是局域网。教学实践证明局域网拓展了学生网络实践、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是非常有利的。通过在局域网中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资源共享,明白在自己的计算机中怎样设置可以让合作的同学获取自己的资料。通过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这种合作形式,不仅可以锻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快乐,进而树立起合作意识和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创新合作方法

合作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惟有让学生想去参与、乐于去参与的合作形式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合作效果。因此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合作任务要尽可能灵活,留有选择的余地。学生的合作方式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由组合的愿望。在向学生提供合作任务后,让学生围绕任务要求,由合作伙伴共同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任务,一方面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找到共同的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共同的兴趣,才会有共同的合作激情,双方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共同努力,团结合作,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融洽地就共同的主题进行友好的讨论,遇到问题,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四、创设合作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