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主学习理念

自主学习理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主学习理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主学习理念

自主学习理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遵循理念;落实环节;打造平台;自主学习

党的“十”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而新课程理念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教育应该特别重视遵循生态课程理念,打造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转变观念,遵循生态课堂理念

生态学(Ecology)一词由希腊语(Oikos)衍生而来,生态观点从根本上说就是生命的观点、有机的观点、内在联系的观点,“生命有机性”是生态合理性的首要原则。生态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生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所在,这与党的十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遵循生态课堂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1.要转变教材观

高三历史复习课注重构建知识体系,作为教师,不是要“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要“带着学生走向教材”。通过精讲多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要转变考评观

要充分发挥考试发现问题的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绩。要鼓励学生多研究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有效解决问题,弥补漏洞,夯实基础,提高分析能力,积累应试技巧,提高心理素质。

二、落实环节,打造自主学习平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学校教育要落实自主学习环节,打造自主学习平台。

1.课前指导预习,提前生成问题

要让预习有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任务的针对性。查找学生薄弱环节,明示课堂重点,做好记号,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有针对性。

(2)任务的可完成性。制定明确目标,并让学生先知道任务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以他们各自的方式探索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方法。

(3)任务的阶梯性。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让学生有成就感。

(4)任务的合作性。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每个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都担当不同角色,都需提供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2.课中自主活动,有效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模式下,形式上表现为教师讲的时间减少,实质上是教师智慧的提升。著名教师魏书生曾说:“凡是学生能在预习中看会的,不讲;凡是学生查找资料后能学会的,不讲;凡是班干部能教会的,不讲。”在这里,魏老师倡导教师要用心去“懒”,那就是精心备课;“懒”要有策略和方式,那就是引导学生“勤”。

(1)抓住知识“点”和“线”,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遵循一定的学科规律,力求将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尝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分别通过抓主线、分块面、扣核心等方法构建学科体系,引导学生“抓点、连线、织网、打通界限”,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

(2)把握讲授的“精”和“活”,促进学生突破重难点。在抓规范思维的基础上,及时灵活变通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抓关键数据、抓关键因果关系”,建立思维的桥梁。在难点问题上注重“精”处理,力求体现代表性,帮助学生找切入点、找规律、找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和答题习惯。

(3)给学生展示机会,培养学生互助意识。由于基础知识的储备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强弱差异,学生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创造展示机会,一是让发生错误的学生通过思维过程的再现来暴露存在的问题,对犯同一错误的学生起到警示作用;二是让选择正确的学生来驳斥错误思维的过程,既提高分析能力,又增强自信心,对其他同学是一种启示;三是减轻教师负担,培养学生互助意识,融洽师生间的感情。

3.课后练习巩固,反思落实问题

如何把学生的错误转化为财富?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反思。《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思是基础的再整理与巩固,是能力的提升与整合过程,是解题技巧和经验的积累过程。

通过反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后,其学习就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通过反思,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与自学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

反思来自于听课过程、练习、交流、纠错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鼓励学生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点拨学生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品尝到反思的“甜头”,享受反思带来的成功,激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自主学习理念范文第2篇

一、以学生为主体,引导自主学习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方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而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学,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运用新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去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让学生逐步形成善于阅读思考、发问讨论、独立练习,使同学们自主地去获得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学习。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学生质疑,激发他们主动地搜寻、分析、处理各种信息,并进行交流与讨论,让他们亲身体验发现新知的成功喜悦,逐步使同学们养成“自主学习”物理的习惯。另外,使同学们都能够不断在创新而自主的学习环境中,多次获得成功,造成一种强烈的共鸣,最终使他们学会学习。

例如:在探索机械功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笔者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在小组里进行自学讨论法。首先笔者用多媒体展示自学提纲:1、机械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功的定义;3、功进行怎样计算。它的换算单位是怎么规定的;4、功率的定义,它的换算单位是怎么规定的;5、功的概念怎样辨析。让他们自己在看书的基础上,在小组里充分分析、讨论,不懂得问题可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也可在课堂上大胆提出来,师生可共同分析、相互交流。此时,教者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不能过急,要进行耐心的等待,不断的启发,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进行乐于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索学习的主人。

二、运用多元方法,引导探究发现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注重运用多元方法,进行揭示探究的过程。其次,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空间,给出一定的时间,为他们搭建探索发现问题的平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逐步转化。第三,要善于为同学们提供鲜活的情境,适当开放时空,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增强学生学习活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效促进互动效果。第四,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作出假设,才能真正突出学生探究发现,又能取得积极的效果。另外,我们在引导学生探索过程中,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造欲望。当然,我们必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督促他们及时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对思路受阻,要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或提示,增强他们探究信心,学生的科学探究就可以进行得更有效了。

例如:在探索设计测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笔者在同学们学了重力加速度之后,具有一定的知识,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设计测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

由于此题是一个灵活性较强的开放性问题,同学们在小组里探究兴趣非常浓,因为,他们根据测重力加速度的一些知识,再加之是开放问题,所以,同学们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生在小组里积极动手实验,观察思考解题策略,他们讨论热烈,想出多种实验方案。如:有的小组学生想出运用单摆测g;有的小组他们采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及重物自由下落中打出的纸带测g;还有的小组学生探索发现运用重力法测g等等。此时,教者没有做出正面回答,而是组织学生在小组里分别进行逐一验证,进而使学生探索发现设计方案的好坏以及是否正确,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潜能。

三、运用新的理念,引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发展同学们的相容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又是改善课堂学习气氛,是构建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重要保证,因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教学动态因素来互动,进行促进自主学习,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们,尽量增加学生讨论机会,营造和谐学习氛围,促进同学们交流讨论,以便更好地养成交流讨论习惯。尤其是在探究过程中,往往个体同学得到的知识是片面的,而让同学们通过分工协作、交流讨论,加强了对问题研究,增强了友好的心态,有效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现不足,改进不足的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学习作风。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使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升华。

自主学习理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互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标(2011版)》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育理论表明,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自主意识,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习者培养非智力因素,发展智力;有助于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及培养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在学习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从而,自主学习并不是自由学习,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生活经验的限制,需要借助教师的引领、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互动学习。

一、优化环节设计,让学生能学乐学

1.精妙激趣,让求知成为渴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

导入引趣,一是要“精”,根据所学的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如笔者给初一学生上第一堂课,以神奇的“数学幻方”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觉得数学世界充满了神奇色彩,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索欲望,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从而激励他们带着迫切的心情去主动学习和思考。

二是要“妙”,既要激发兴趣,又要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学习。如:在“勾股定理”“七巧板”教学中,笔者用史料故事引入,让学生在感悟数学丰富的内涵美的同时给学生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味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2.互动探索,让思维碰撞火花

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几道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特别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动脑的机会;为学生留有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对新知的探求思维沿着奇疑思明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课本、学案等学习材料,自学、自探,然后得出结论。

如:《有理数乘方》一课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设置了三组问题:(1)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一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你能算吗?由此你能理解有理数乘方的含义吗?(2)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运算的形式,并指出它的底数和指数:①(-1.3)・(-1.3)・(-1.3)・(-1.3) ;②1-5×1-5×1-5×1-5;③10×10×10;④(-3)(-3)(-3)・(-3)。(3)计算并观察:①102、103、104②(-10)2、(-10)3 、(-10)4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索。教师只起“导”的作用,学生经过自己分析研究,就能发现有理数乘方的法则。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地培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分组竞赛,在竞争中升华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分出适当的小组,对若干问题现在组内交流、启发;再进行全班交流。对交流的结果采用积分制的方式分组评价,形式上可以是口头抢答、书面笔答、黑板板演。以集体荣誉这一机制促成了“兵教兵”的产生,使学生在课堂内自觉地实行脑力资源共享,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例如:如何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完全相等的四部分。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争先恐后上黑板画出来,其中少不了学生的一番陈述、辩论和归纳,当然,最终大家对一般性规律也有理解深刻了。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内容还得采用讲授的形式,如有些图形性质、定理等,适合用小组合作、竞赛反馈模式的是那些较具智力挑战意义的内容,如一题多解、变式题。知识环节较清晰的课型也适合这种模式。

4.适时点拨,排除知识障碍

“一石激起千层浪”,良好的点拨,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逐步树立起创新意识。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点拨这一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就可以通过精巧点拨的办法来创设教学情境。首先,在回顾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会不会存在某种关系呢?”并适时地点拨:①“请同学们画一些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观察一下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联系。”②“由于具体测量会有误差,但和数都在180°左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否为180°呢?请同学们把三个角拼在一起,看一看,构成了一个怎样的角?”经过上述两次点拨,提出猜想就水到渠成了。接着要求学生给出严格的逻辑证明。在寻找证明方法时,笔者提出:“观察拼接图形,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凭借实践操作时的感性经验,找到证明方法。实践操作不但使学生获得了定理的猜想,而且启发了证明方法,显示了很大的智力价值。

二、强化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善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使他们的所有感官都充分发挥作用,使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优化,学而有法,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根本。

1.注意观察,培养信息收集能力

观察是获取感性认识的一个主要途径,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来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进一步思维发展打下基础。平时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有计划、多角度地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总结,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如教《从不同方向看》时,把许多几何体以不同的方式放在一起,让学生从不同方向多次观察,加深了学生对三视图的认识。再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画出来,使学生把观察与创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数学学习必须重视数学观察力的培养。

2.操作参与,在体验中发展思维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学具,在操作参与的过程中找出数学规律。最终形成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度。

例如,《简单的平移作图2》的教学中笔者就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操作,学生不仅了解了图形平移的规律,也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适时演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技能、能力存在着如下的转化关系:知识技能能力。要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并使技能化为技巧,必须充分发挥练习这个环节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学生“会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生能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综合性较强或一题多解的练习,引导学生全方位、深层次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诱发求异创造,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如图,有一块矩形钢板,请你用一条直线将其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你能想到几种方法?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通过巡视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挑选3位学生展示方法、原理。然后由全班同学汇总,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通过这样的讨论、分析、归纳,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落实习惯,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方法的应用,能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学生终身受益。形成暂差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我要求学生应养成以下基本的学习习惯:①课前预习:重点放在概念、公式、结论和规律上,并复习与新课有关联的相关内容,初步解决课后练习;②做好课堂笔记: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同时,将重点划在书上或写在书上,或将老师讲解中的不同之处、新思路、新方法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知识积累;③上课主动展示:在教师指导下做观察仔细到位,思维积极主动,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见解,做到手、脑、眼并用;④及时复习反思:复习时把主要知识点按解决方法加以归纳,整理,善于总结解决各种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考方向,找出同类问题的规律;⑤独立作业:作业时独立思考,坚持理解消化,防止快而草率。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理念范文第4篇

一、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概述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总体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及需要自主选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也有学者把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以及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物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设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或氛围,让学生有意识地搜寻、分析、处理各种信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体验、质疑、反思,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使学习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构建的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内化过程以及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帮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要实现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心理达到一定的水平;二是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三是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表明,高中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比初中生强,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相对于初中生具有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了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运用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

调查显示,将近80%的高中生不喜欢“老师侃侃而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那些内容呈现方式丰富,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密切,知识结构逻辑性强的内容比较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规律、机械能、恒定电流、分子动理论、机械振动、光的传播、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内容。

三、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以及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可以构建如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表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对于基础性的、难度不大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或课堂互动学习完成,基本上可以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和目的;第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机能;第三,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从系统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不必再面面俱到地讲授知识,而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的动向,引导课堂教学活动向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发展;第四,教学过程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对学生的自学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假如学生在课前没有经历自学,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就会显得十分被动,甚至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第五,课堂教学的重点从系统地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更注重对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对物理问题的理解,而非简单的复述或讲授。

四、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学习策略指导

(一)设疑激趣,激发动机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和积极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家们早就做过“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的实验研究,结论是兴趣最高的那门学科往往成绩是最好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的活动,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就能产生巨大的内部动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可见,学习动机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师生对话、创设问题、演示实验、物理史实、物理故事等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应用多种手段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喷泉失喷”“高空落蛋”是我们在讲解《超重和失重》《动量定理》时常用的案例,每次开展实验都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再如,要在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以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速度为零,加速度是否一定为零?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是否也越大?在学习“物体的内能”这一内容时提出问题:一壶20℃的水,你能用多少种方法使水的温度升高?1千克0℃的水和1千克0℃的冰的内能相等吗?贴近生活的背景材料,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更容易让学生产生疑问,唤起思维的能动性,而亲历问题探究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自主学习理念范文第5篇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

(一)、新课程生物的学科特点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

高中生物新课程设计中适当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容,新教材选取补充的新知识点,普遍具有实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必修课中,在讲“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知识点后,配有“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在讲“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知识点后,配合了 “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实习等等;新教材还增添了大量科学史实的内容,涵盖生物课程始终。引入生物学史实于课堂教学,利用它设置情景,组织探究性教学,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悟,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学会思考、质疑、创造,最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均有所收获。

(二)、自主学习渗透在生物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探究情趣

在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巧妙利用章节中的“问题探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科学知识是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观察结果-解释数据和事实-得出科学概念等一系列的探究过程而获得的。正因为如此,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科学上很多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学,其研究的范畴是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规律。千姿百态的生物所表现的种种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给了生物学教师指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最好的素材。例如,在高中生物学有这样一段话:“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可以问这里的“至少”是什么意思?又如在高中生物学中说:“调节生理活动的许多激素是蛋白质,调节新陈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的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不用都?通过经常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发展思维品质,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为什么?’也是成功之母。”这是诺贝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参观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时提出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更要主动想,还要大胆地去质疑、去联想。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鼓励学生质疑,大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2.善于抓住课堂生成资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科学上很多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学,其研究的范畴是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规律。千姿百态的生物所表现的种种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给了生物学教师指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最好的素材。

3.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并不等于学生自己单独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以小组为学习群体,学生之间结成学习上的共同体,相互交流、相互倾听、相互评价、相互启发,同样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合作学习把一个大课堂转化为十几个小课堂,从一个教师转变为能者为师,人人参与教学,个个投入学习,小组内的同学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相互交流沟通的技能。所以,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支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勇于打破“惟书至上”的陋习,重组“教材内容”,善于拓宽教学内容,充分开放教学时空,我们应该有序地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享有相当的主动权,拥有积极思考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充分余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在相互讨论和启发中活动。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但不是惟一渠道。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泡图书馆、进阅览室、上互联网,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了解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例如,我经常让学生以“生活中的生物”“诗词中的生物”“成语与生物”“科技与生物”等为专题去观察、去阅读、去留心、去摘抄。

三、利用“无形资源”,通过学生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习“遗传与变异”一节内容时,很多学生对小麦的“高秆倒伏”颇感费解;在学习“生殖与发育”一节时,又有很多学生产生疑问:“没有公鸡,母鸡也能生蛋吗?”一种知识、能力或情感在特定的情境中引起学生共鸣时,学生的主动学习便会成为一种可能,而这种特定的情境必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生长在农村的学生,就群体而言,知识面相对较窄,但对一些生物学知识、生命现象的体验要比城里学生深刻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每位学生对自己喜爱的生物作进一步研究时,学生常常会欣然接受。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主要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关,教师要让“与学生无关”的教学事件变得“与学生有关”。只要师生能够积极认真地配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生物学素养一定会大大提高。

四、对生物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