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自主学习的理解

对自主学习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自主学习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自主学习的理解

对自主学习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介语 僵化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1中介语与中介语僵化概述

Selinker在1972年发表了《Interlanguage》(中介语/过渡语)一文。Selinker在文中首次提出了中介语理论假说,即关于二语习得的潜在心理学结构的新理论。Selinker对中介语的定义是:the separateness of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system, a system that has a structurally intermediate status between the native and target language(外语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即外语学习者某个时期的过渡语,这个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与目标语的中间状态)。中介语既不是外语学习者对源语言的直接翻译,又不是目标语的最终体现形式。这个系统按照其内在的的规则而形成,不断发展并向目标语逐渐接近。作为过渡语的中介语理论上应随着外语学习者学习时间的累积和学习内容的扩增而最终达到与目标语相一致且中介语本身在这一过程中也应逐渐减弱并消失的结果。但是,绝大部分学习者的能力达到某种程度后,就停留在一种踏步不前的停滞状态,无法继续获得提高。Selinker指出:只有5%的学习者对目的语的使用可以达到与母语使用者相同的水平,大多数人在半路上停了下来。而这种停滞状态很难甚至无法消除,这种现象被称作中介语僵化。中介语僵化现象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广泛存在,成为外语教学中亟需解决的一个影响学习质量的关键问题。

僵化现象的产生可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外部原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学习者的目标语文化内涵。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也要借助语言来实现。各个国家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文化的差异对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有很大的影响。根据 Schumann 的文化迁移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 ,文化迁移由学习者与目标语文化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所决定。如果学习者的社会文化与目标语文化差异大,这种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就会大,若学习者对与自己文化不同的目标语有抵触心理,其文化迁移程度就会低,不容易把输入内化,其第二语言习得程度也就会相应降低(自林立,2000)。Schumann 还提到社会和心理差距大时,学习者不能超越早期的状态从而洋泾浜化的假说( Pidginzation Hypothesis)。当洋泾浜状态持续下去,也就是说,他不再以目标语为导向来修改其中介语系统,学习者就处于僵化之。(2)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1earning strategy)。学习者学习语言的策略存在个体差异,学习策略不当亦可导致僵化。如有些学习者仅靠机械背诵单词表记忆单词,而不采取联想、关联等记忆方法,结果反复记忆反复忘记,收效甚微。也有的学习者对目标语进行过度概括,如将所有名词一概按照可数名词的复数规则进行变形,对特殊变形忽略不计。经日积月累,错误学习策略的量变必然导致僵化的质变。(3)学习者的交际策略。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辅助交际。一些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口语训练,能跟外国人交际后,便认为所学够用而中断或放弃外语的学习,从而违背了语言连续学习和使用的规律,加速中介语的僵化。此外,口语交际中自然呈现出简洁、快速的特点,如果学习者在交际中习惯运用简化了的句法结构,长期回避复杂的语法规则,也会导致语言僵化。

内部原因也可分为三个方面:(1)学习者的年龄因素。研究证明,外语学习者的年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二语习得造成很大影响,进而对语言僵化的形成产生正面或负面的作用。科学实验证实,儿童成长的临界期(critical period) 大约在两岁时完成。届时,语言功能已经定位于左脑,再学语会受阻。Michael(1990) 的研究显示,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有一个临界期,临界期之内较容易完全习得目标语,超出临界期则很难习得完整的目标语形式,容易形成僵化。(2)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当学习者初接受新的语言,第一影响便是情感状态,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Krashen 认为主要有三种情感因素影响二语习得:即动机兴趣、自信心、焦虑。其中消极的情感因素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语言僵化的过早发生。(3)学习者的母语因素。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常会受到母语的干扰,造成语音为主的干扰性误差。多数学习者尽管学习了很长时间的外语,却很难克服“外国腔”,一定程度上使第二语言能力的提升遭遇关卡,僵化于是在止步不前中形成。

2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国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提出阶段,即20世纪之前,人们根据哲学的观点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2)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自主学习理论的兴起,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人们强调学生才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批判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3)系统研究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自主学习理论已发展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认知主义、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等学派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目前,国外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研究内容更加深入。但是他们主要针对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1)哪些因素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3)自主学习者要达到学习目标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4)社会环境或者外部环境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怎样的影响;

(5)学生怎样才能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概括起来,国外学者分别从自主学习的实质、自主学习的动机、自主学习的策略三方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研究。

我国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验阶段,此阶段未取得实际的研究成果;第二阶段是系统性的研究阶段,该阶段的标志为黄小华的“Learning Strategies for Oral Communication”,该研究考察了我国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口语策略与口语水平的关系。第二阶段存在的问题是关于此研究的论文数量不多,内容不够充实,研究的覆盖面不够广。第三阶段为发展阶段,众多学者加入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范畴中,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然而,学者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仍未进行深入研究,如:学生具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理论基础、自主性学习的心理机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仍然需要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研究;而且,我国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对外国自主学习能力的引进,探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方法的研究。

3中介语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启示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填鸭”式的满堂灌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教学任务量,提高考试过级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心理需求和个人经验,限制了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更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影响了对中介语的掌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并进行师生互动,从而推进认知加工过程的优点。如果学习者有机会接受最佳的输入或积极参加到目标语语境中,他的语言习得将会达到另一个决定性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克服中介语僵化的目的。中介语僵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启示主要如下:

(1)减少母语文化干扰,重视交际中的情感因素。根据中介语僵化理论外因说,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会阻碍学习者学习地道的目的语。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目的语知识不够完善,无法满际需要时,他们往往本能地依赖母语知识体系,形成一些不恰当的表达方式,从而造成僵化。学习者的母语为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目的语假设,为克服此现象,只有通过大量的目的语输入,才能减少母语的干扰程度,建立目的语的认知语法系统,从而缩小学习者在社会和心理方面与目的语的差距,有利于增强他们利用外语进行交际的信心。与此同时,外语教师应该用正确的、地道的语言形式对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形式给予否定的信息反馈,但要注意场合和说话的态度,不能抑制学生使用目的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应该对学习者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尝试和所取得的成绩做出肯定的情感反馈,以激励学习者继续运用目的语,克服中介语僵化状态。

(2)利用中介语的系统性,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推进目的语学习。中介语具有系统性的规则体系,它的发展是阶段性的。当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甚至是全部因素发生改变时,外语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者发挥主动性,对原规则或废除或修改,甚至重新制定整套规则体系。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二语学习者可以发挥主动性,凭借已知的语言规则体系进行交际。同时,外语教师也应该鼓励学习者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环境,积极主动地调整语言规则体系。即使是在相同的学习目的下学习相同的语言内容,学习者也应该根据不同学习阶段中对中介语认知的不同阶段来调整策略,从而推进目的语学习。

(3)利用中介语的动态特征,鼓励学生自主调整阶段策略,克服中介语僵化以求接近目的语中介语发展的动态性表明,在不同的习得时期,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呈变化趋势,他们经常用不同的变体来表述同一语言概念及其特性。这个过程导致了中介语呈现出阶段性发展变化的状态。外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任务来调整教学手段及教授策略,修正学习者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错误,并重新制定新的语言学习目标,布置下一步学习任务,从而打破中介语僵化现象。同时,在二语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阶段,随着学习者的认知程度和语言水平的提升以及习得成绩的提高,外语教师应该在认同学习者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动机,鼓励学习者发挥其主动性来挖掘语言学习潜能,积极主动地对语言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目标规划,使其学习内容获得深入发展,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学习者中介语僵化现象,促进中介语逐级发展变化进而最大程度地达到目的语学习水平的要求。

4结语

语言习得过程是呈动态增长现象的。在此前提下,对于中介语僵化的研究就有了重要意义,如何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采取措施,突破语言习得瓶颈,使语言不断进展,而不在某一阶段停滞。本文探讨了中介语僵化的成因及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启示,希望对广大学生和英语教师有所帮助和启发。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对自主学习的理解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负责管理自己的学习,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策略,从而获得有效学习的认知能力。第二语言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的习得过程。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语言输入过程中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对语言学习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试从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自主学习理论出发,分析如何在语言输入阶段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实现学习者语言知识的自我构建。

在自然语言习得机制的作用下,足够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可以使语言学习者自然地掌握语言。然而,第二语言学习不是学习者机械被动地接受语言输入,而是要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调控学习手段。近年来,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进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者是参与语言学习过程的主观能动者,其个体差异及其参与程度直接影响语言习得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语言输入阶段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习者内化、吸收语言输入,主动构建语言知识。

一、语言输入与自主学习意识的理论基础

1.输入假说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包括五大假说的“监控理论”。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在输入假说中,Krashen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且输入的量是足够的,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Krashen著名的“i+1”公式。“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i+1”是学习者下一阶段要达到的语言水平;“1”代表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与学习者下一阶段要达到的语言水平的过渡距离。

2.自主学习理论

现代自主学习理论是伴随着人类思维的成熟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有着坚实的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人知识结构与社会交往互相补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和体验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1]其基本观点包括:(1)作为学习者的个人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并建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2)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建构活动,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即新知识的过程,是发挥学习者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过程。(3)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交往过程。[2]

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终生必须具有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在国内外教育研究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界定。首次正式提出了“学习者自主”概念的Holec(1981)指出,学习者自主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3]Zimmerman(1994)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自主学习的六个理解维度,即自我激发的学习动机、有计划的学习方法、定时有效的时间安排、对物质和社会环境的高度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总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愿承担学习责任,根据自身语言学习情况和客观物质条件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估,并根据目标的实现程度不断实施学习目标或方式的自我调控。

二、语言输入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只要学习者接触到大量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向学习者提供足够数量的可理解输入,语言习得就会自然产生。保证真实语言材料输入的数量和质量是二语习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者可以获取的信息资源不断丰富,数量巨大,获取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输入形式的多样化要求学习者具有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形成自主学习态度、选择略高于现有水平的可理解输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或策略、通过对主动的知识构建完成对输入语言材料的内化,是实现有效语言输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自主学习态度的形成

在与自主学习相关的个体学习者等诸因素中,对待自主学习的态度被认为是促使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行为承担责任的心理因素,在自主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语言输入的有效吸收,学习者必须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一方面,学习者需要端正关于自身学习角色的观念,逐步减轻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学习者需要具备关于自身能力的正确观念,培养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理论之一,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在选择语言材料的自主输入之前,学习者必须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以便在语言输入过程中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对自己学习负责。

2.可理解输入的选择

自主学习是以学习者具备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为前提的。实现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要求教师明确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手段来满足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然而,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一个班级学生的语言水平总是参差不齐,在提供“i+1”公式时,教师更多的只能靠直觉和经验,很多时候照顾不到每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最多只能做到照顾符合大多数学习者的目前水平。同样的语言输入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会困难重重,增加失败的经验,降低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对语言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来说则可能会因为输入质量过低而对语言学习产生枯燥情绪。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习者在课堂外充分发挥语言学习的主体性作用,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和兴趣,合理利用各种图书、网络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可理解性输入是外语习得的重要条件。学习者进行语言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时,可以自行判断输入材料的难度,进行有选择性地输入。这就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语言学习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策略性,不能为减少学习难度而选择对自己没有任何挑战性的语言输入,也不能因急于求成而选择难度过大的语言材料。同时,只有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新的输入方式、新的输入源,才能更好地调动起他们的自主性,激发起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习者有效地吸收、消化新知识,实现语言输入的内化和语言习得的发生。

3.自主选择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认知策略是指语言输入过程中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元认知策略是指语言信息加工过程中监控、调节和自主指导的能力;社会/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合作及对自身情绪的调节,如降低焦虑等方面的能力。三种策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与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密切相关,对语言学习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语言输入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客观物质或社会条件等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并不断进行调整。如果个体认知加工时倾向于以外部信息作为参照依据,容易受外界环境信息的影响(即依存性的认知风格),学习者可以在选择符合自己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材料后,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和语言水平相当的同伴共同探讨,再寻求教师的意见,逐步实现语言输入的意义构建,并不断监控自己的语言输入,以便更有效地习得语言。

4.输入过程中的主动构建

“可理解性输入”虽然是一个重要的语言习得条件,但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在强调外界输入对二语习得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学习者的主体性作用。语言输入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外来输入,而是主动选择、同化、顺应输入的信息,使新输入的材料与已有的信息相互作用,重新构建,形成新的结构。因此,除了保证可理解性输入自主选择外,还需要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有意识地关注语言输入对二语习得是非常必要的。语言材料的输入首先面临的是主体的选择性注意。语言输入的材料只有被注意,才有可能被理解,从而转化为吸收。输入假说强调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其实,不管输入如何可理解,最终有多少输入材料被理解并吸收,还要取决于主体的选择性注意。输入的材料如果没有得到主体的选择性注意,就谈不上吸收,更谈不上成功的习得了。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可理解性输入主体选择性注意的重要条件。

三、结语

语言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4]如何有效地习得语言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家和教师所关心、研究的问题。语言学习必须经历习得的过程才能达到运用的目的,而语言的习得离不开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语言习得的最终结果取决于习得者本身的自主学习意识。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环节,研究语言输入阶段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无论是对语言习得研究还是对当今我国外语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晓琼,华立群.网络自主学习与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相关性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0):208-210.

[2]陈青松.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对自主学习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先学后教,主导作用,合作探究

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而“应试教育”的痕迹较严重。在以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多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然后做笔记、完成练习,走的是机械学习路线。随着洋思中学“先学后教”模式的兴起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广大物理教师开始对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先学后教”模式摆脱了传统教师以教师为中心的束缚,通过对学生主体性的激发,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应用“先学后教”模式,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在合作探究中构建知识,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模式,需要思考两个问题,即如何让学生“先学”和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后教”。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问题引导,让学生学会。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当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已有了初步了解,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了的一些问题,接下来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知识,在练习中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对知识的解构一般较零散,尤其是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存在较大困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通过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重新解构这些知识点,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杠杆(二)”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杠杆(一)”的学习,对杠杆的特点有了初步认识,而在“杠杆(二)”的自主学习中,学生对省力、等臂、费力杠杆的区分还不是很清楚。为此,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杠杆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而引出省力、等臂、费力杠杆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省力、等臂、费力杠杆力臂,分析探究各自的特点,从而深入理解各种不同杠杆的原理。再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作图,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问题解决中,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师讲授,答疑解惑系统构建。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容易产生分歧或对知识点不理解,此时就需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以讲授的方式答疑。在“先学后教”模式中,教师的讲授是不可或缺的。以“机械功率(一)”的教学为例,学生讨论后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等概念依然还没有准确地理解,此时教师借助“提一桶水上楼”的案例,根据学生选择的方法,分析其中做功的多少和效率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者的区别。

(三)区别对待,当堂练习促进提高。

课堂探究后,教师需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进行当堂训练。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难易不同的问题进行练习。其次,要遵循当堂检测的原则,让学生在当堂课中进行练习,以便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给予指导,尤其不能以“题海战术”的方式进行机械训练。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如有的学生对概念还没有完全理解,教师要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以举例、选择等方式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标引导,让学生先学。

应用“先学后教”模式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先学”,即让学生先对知识进行自我解构,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先学后教”模式应用的关键所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要让学生对物理课产生兴趣,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情境等都是直接影响因素。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在“声音的产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声音产生的原因,从而探究声音的特征;又如在“光的反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生活中常用的镜子玩“反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反射,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对反射概念的理解。这样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从学习方法上说,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和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满足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目标引导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学生在“先学”过程中,因其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等因素所限,往往把握不住重点,若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容易走向“读一读”教材的极端。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制定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如在“透镜(1)”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它们对光线的作用、如何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而凸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则是重点,教师可采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中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课堂上进行讨论。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合作探究奠定基础。

对自主学习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直接灌输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学习方法非常机械,新的课程改革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整,提倡小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自己动手,在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方面进行重点培养,提高其自学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及彼此交流的能力。自主学习,也可以称自我导学,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自主学习的具体内容如下:在上课之前,学生首先要对教学目标有所了解,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提前温习学习内容;上课时,学生要与教师的进度保持一致,尤其是在预习过程中没有理解的知识点要重点学习,而且要根据具体的需求调整学习方法;课后,要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自测,从中总结出自己的得与失,对学习方法和思路进行修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意义重大。所以,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学会自主学习。下面,是笔者关于自主学习培养途径的浅见。

一、导入概念――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源泉

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方面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增加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所以,小学的数学教学要以学习经验和学生掌握的知识为切入点,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自由思考。在让学生学习“小数”时,如何才能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小数”的概念导入进来呢?笔者展示了这样几张在商场中看到的图片:1.5元的铅笔,9.9元的羊毛袜,59.5元的衬衫,问学生们是否都在买东西时碰到过这样的价格?这时学生们纷纷表示看到过,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起来。这样,听着老师讲述的相关场景,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会了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有了这个铺垫,学生再学习“认识小数”就感觉有趣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真正体会了“小数”的概念。所以,小学的数学教学需要改变过去的理论教学模式,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能够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让知识与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最终实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

二、理解概念――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风向标

开展概念教学就是让学生理解概念,进而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会进行思考和联想,并对比分析和验证,最终理解概念的含义。在教学的初级阶段,要让学生首先理解概念的基本含义,认识其外延,通过分析总结出其基本原理和运行方式,让学生从联系、观察、验证和分析中获得真实感受,对概念形成更加形象和直观的认识。例如教“千与千克”时,可以用“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理解本课要掌握的新概念。在课前教师让同学们纷纷从家中带来了一些自己喜爱的小物品或者零食,而在某些包装品上有着g的标识,教师带领大家一起称这些东西,同时自己也从家里带来了许多苹果,对比一下,同学们逐渐明白了克与千克的区别,然后就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去称一下,在操作实践中领会概念。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充分了解了千克与克两者的关系。学生对克与千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把握更到位,也让他们学会了站在数学的角度去发现美,进而更加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

三、巩固练习――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奠基

对于学习数学知识来说,学习概念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学生还需要自主学习,进行大量的练习来固定课堂所学的知识。教师要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来练习概念的基本知识,具体如下:

(1)概念辨析。因为学生自身的阅历不深,学习的知识较少,对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掌握不够到位,容易混淆,产生认知上的误差。教师要给予适当引导,让学生明确概念,进行辨析、对比和判断,通过多次联系对基本知识进行巩固。例如“一根铁棍的长度为五分之三米,换一种说法就是长60%”这道判断题就是对分数、百分比两个概念的练习,对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行测验。

(2)触类旁通。通过量的练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准确,并且能够联系日常生活,进行举例说明。比如“年、月、日”的学习,既要求学生精准地表述出年月日的概念,又要求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如果酸奶的保质期写的2014年3月份,那么它的保质期是多长?”。

(3)换词游戏。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用多个词汇来描述同一数学概念,运用立体方式从不同维度进行表达,这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一章时,让学生变化边、角、对角线关系的描述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概念的认识。这样,通过巩固练习,会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

在小学阶段开展自主教学,其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小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学会自我创造,进行转化和沉淀,提高其数学素质。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够强或存在着差异性,难免会出现对数学内容不理解或一知半解的状况,无法独立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数学课程也一样。因此,小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疑惑。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制订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华.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例谈[J].山东教育,1996(19).

对自主学习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工科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196-02

一、问卷调查简述

新时代下,独立学院工科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理论基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为了符合该培养目标以及适应就业需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教育的关键目的之一。并且当今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和潜力,是否具有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也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及其未来就业的特殊性,学生培养方案应与其他类型学校有所区别。本文针对三所独立学院的学生通过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现今独立学院工科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针对独立学院工科学生人才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方法,以期促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为了有针对性地研究与分析独立学院工科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我们对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长春光华学院、长春科技学院三所独立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此次调查,掌握独立学院工科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特点。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12份,回收792份,其中有效问卷752份。问卷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对于自主学习的认识;学习目的和学习计划;自我监管能力;学习结果的评价、反思和总结;学习资源的利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根据对有效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分析可知,现今独立学院工科学生自主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不够,学习动机不强。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还停留在认知阶段,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只有53%,并且调查中有32%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自身所学专业,上学是为了获得文凭。

2.缺乏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虽然调查显示有70%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是只有45%的同学为自己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最终能坚持执行的仅剩下18.4%。

3.自我管理能力差。调查中有31%的学生表示听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课余不能保证两小时学习的占54%,保持预习习惯的仅有34%,这些都体现了独立学院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现状。

4.缺乏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与总结。定期复习和总结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3%的学生会进行复习,能够进行总结的同学则仅有34%,大部分的学生学习只依靠老师。

5.不善于利用学习资源。在现今这个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极快,课堂所学的只是课程基础知识,但仅有半数同学能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利用图书馆及其他方式学习的同学要更少。

6.实践动手能力差。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践环节中,27.7%的学生选择消极怠工,能理论结合实际的只有55%,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方法

我国传统教育强调理论知识的获取,忽略了隐性知识对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的促进作用。由知识管理理论可知,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可以相互转化。隐性知识是通过不断的教育训练、边做边学的学习过程获得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十分关键。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人掌握的隐性知识,经过进一步实践使理论结合实际,不断积累隐性知识,促进显性知识的理解吸收。

笔者在知识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对实际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拟定了以下几点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促进下不断提升。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应该具体到每一堂课。首先,教师要强调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中的应用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最后,下课给学生布置需要深入学习的作业,通过每一堂课、每一门课的点滴积累,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十分关键。可以采取增加实验课和集中实践环节的方式,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隐性经验型知识,并能加深显性理论知识的理解,显性知识的加深理解又能进一步指导实践。也可以通过开设网络课程,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课程相关的网络自主学习内容,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变得灵活生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建立科学的成绩评价系统

传统的成绩评价采用的是期末试卷考核知识点的方式,但是对于独立学院的工科学生来说,很多科目只依靠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不够科学和客观的。应该将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引入考核评价系统,如实验环节、小组讨论环节等。实验环节的考核能更加合理的检验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习小组可以按照“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不同层次提高学习状态。自主学习成果的评价中应重视学习的宽度和深度,可以通过论文及答辩的形式评定学习效果。

(四)丰富自主学习实践活动

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活动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可以是科技讲座、专业竞赛等。这些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技巧,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现在独立学院工科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利用知识管理相关知识分析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终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拟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Qigong Zhan,Guangran Liu,Educ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 new aspect on 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 technology,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vol.2002(0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