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分析方案

环境分析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分析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分析方案

环境分析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监理;环境管理;目的和意义;问题;解决方案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验收监管的重要辅助手段,对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提升环评有效性和完善性具有积极作用。

1环境监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能够代表环境监理法律法规体系主要是部委的行政规章,按照出台时间序列如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试行)》(环发[2009]150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5号)、《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办法》(辽环发〔2011〕22号)[2]。

2环境监理工作的管理、经验和意义

2.1环境监理管理

环境监理机构应当于环境监理合同签订后十日内,将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人员组成,书面通知项目建设单位,并报审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实施环境监理月报和专题汇报制度,开展环境监理专项检查。

2.2环境监理的经验和意义

根据《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确定不同的环境监理重点[3]。以抚顺石油二厂污水处理厂改造过程环境监理专题汇报为例,进一步说明环境监理的重要作用。由于天气和施工进度发生变化等原因,污水处理厂改造部分工程需要更改,环境监理单位提出了原有施工方案和拟修改施工方案对比表(见表1),并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交了专题汇报。根据上述专题汇报,环境管理部门及时召开了专家论证会,最终确定该方案可行,并提出新的环境管理要求:(1)加强合建曝气池的曝气效果:提高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在水中投加生物载体,固化微生物,增加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2)源头处理措施:加强重点装置排污管理,减少高污染物的冲击;全面检查雨排系统,保证清污分流;充分利用三级管理体系,对装置排放污染物进行错峰管理(3)污水处理厂管理措施:加强日常巡检工作,加强对进水的监测;发现进水水质异常,及时进行汇报并采取补救措施(4)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在施工方案发生变更期间,环境监理单位和环境监察局工作人员,24小时待命进行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通过上述措施后,该改造方案顺利完成。环境监理在本次改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也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技术保障,以体现了环境监理了意义。

3目前环境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环境监理还没有具体的规定,缺少统一的标准和量化指标,使环境监理工作难以做到定性和定量[4]。

3.2专业环境监理人员不足

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工程监理经验,但是对环境保护专业知识欠缺;另一部分具有丰富的环保专业知识,但工程监理专业知识较为薄弱。

3.3环境监理工作滞后于项目建设

未批先建的项目不能及时进行环境监理;个别建设单位存在施工时未按要求开展环境监理,过后补做监理工作现象。

4加强环境监理工作的对策

4.1完善法律法规,为环境监理提供法律支持

逐步建立环境监理技术规范、标准、指标考核与验收、收费标准,使环境监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4.2提高环境监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可借鉴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的成功经验,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增加环境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及注册制度。

4.3建立项目环境监理档案

严格审查环境监理月报,确定环境监理检点,落实重大污染节点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使环境风险降到最低。

4.4加强环境监理宣传工作

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社会公民的环境意识,并将公众参与机制引入到环境监理中,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的环境监理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在辽宁省的试点,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了环境监理的意义,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环境监理工作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工作程序,实现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作者:佟敬军 单位:抚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参考文献

[1]朱京海.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王圣等.建设期环境监理实践与相关问题思考[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2,28(4):1-4.

环境分析方案范文第2篇

关健词 互联网;计算机;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211-02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作和生活当中。目前在互联网覆盖面不断扩张的环境下,计算机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计算机的安全问题不仅危及到人个的信息、财产安全,甚至会涉及到国家安全,因此对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1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1.1系统漏洞

计算机是由硬件与软件两大系统组成的,这两大系统共同维持着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而组成这两大系统的部件与文件非常多,对这么多的部件与文件进行管理是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通过特定的管理模块来进行操作。在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的过程中,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的话,都有可能导致计算机系统受到安全威胁,甚至引起计算机系统瘫痪。这些漏洞就很容易成为电脑黑客入侵的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渠道。

1.2网络服务功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网络的发展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互联网的服务功能也会对网格计算机的操作带来安全威胁。这些安全威胁通常是在文件传输、软件程序下载以及邮件接收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电脑病毒就有可能隐藏在这些文件或软件当中,然后通过文件传输来感染计算机,从而达到窃取机密信息的目的。所以说在互联网环境下,提高安全意识,不随便接收陌生人传输的文件、不轻易在非正常网站下载东西是非常必要的。

1.3计算机程序漏洞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后门与漏洞,也是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安全问题的重要引发因素。通常在编写软件程序时,程序师为了能够控制程序,在开发程序时会留有一定的后门,以方便日后不留痕迹的绕过安全协议,对程序进行访问。与此同时,这些后门也会为其它黑客或不法人员提供可乘之机,成为其攻击电脑、窃取文件的重要入口。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升级来修补这些漏洞,但是如果安全问题已经造成,其破坏力是非常大的,甚至会引发计算机或网络系统的瘫痪。

1.4不良系统维护引发的安全风险

互联网环境下电脑系统一大堆随处可见的破坏工具,为黑客们提供了攻击计算机的方便之门,尤其是一些不良的安全管理与系统维护也会引发安全隐患。当管理人员发现新的系统漏洞时,如果不对漏洞的危险程度进行仔细分析,采取的补救措施不利,或者根本没有采取补救措施,就容易导致安全破坏的产生。另外,有些时候虽然我们已经对系统进行的维护,但由于防火墙或路由器的过滤规则太过复杂,系统往往又会出现新的漏洞,进而对计算机造成安全威胁。

2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的安全防护措施

2.1物理层面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互联网环境下,要想保证计算机的安全,首先就应该为计算机提供一个安全运行的物理环境,加强计算机机房的安全防护设施。应该保证计算机安放的环境适宜,这些安放环境包括计算机所处位置的气温、空气湿度、电气干扰等。另外,我们还应该为在网计算机提供一个合适的安装环境,尽量避开一些具有强烈振动与噪声的地方。如果是机房计算机,也必须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严格规定,对计算机的使用权限进行严格限制。对于相对重要的计算机,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盗及其它安全防护措施。从而避免计算机受到任何物理干扰与侵犯。

2.2管理层面的安全防护措施

对互联网环境下的计算机进行安全防护时,还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作为依据。从某种角度说,网络安全也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因此政府应该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来约束或限制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犯罪现象的发生。另外,在健全法律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计算机管理人员的道德教育与技术培训,从而为计算机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与道德规范。可建立起一系列的计算机维护管理制度、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互联网管理员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通过这些安全管理制度来保证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的安全。

2.3技术层面的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

2.3.1病毒防护技术

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呈现出多样化与智能化,对网络计算机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更新与提高各种杀毒软件的防护能力,保证无论病毒如何演化,杀毒软件都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同时我们还应该保证杀毒软件的实时性,应该对计算机进行实时的监控。

2.3.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就是一种计算机的隔离技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间进行通信时,防火墙可以有效的控制访问权限,保证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允许防问。这样可以尽量避免计算机受到网络黑客的访问。

2.3.3加密技术

互联网环境下,数据加密可以说是计算机安全的核心技术。数据加密就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数据信息进行重新编码,使无授权的用户无法读取和破译这些信息,从而使数据安全得到保障。目前常用的加密方法有节点、链路以及端口的加密。具休的加密技术有数据储存、数据传送、数据完整性辨别、密钥管理技术等。其中密钥技术又可分为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网络计算机终端客户,都应该重视密钥的管理,密钥可以说是保护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手段。

3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律体系也正在逐步健全起来,有了法律的制约,就会很大程度降低互联网计算机安全事件的发生。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日常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在日常的上网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好实时的防护与监控,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扫描与处理,及时修补电脑系统漏洞,不随便访问不正规网站,同时不随意接收陌生文件或邮件,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全面保证网络计算机运行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邹立坤,杨才峰,赵悦红,计算机安全问题在网络环境下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煤炭技术,2013,32(5):166-167.

环境分析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档案宣传 工作方法分析

在实际的档案工作中,档案宣传工作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能够提高人们对档案的认识,提高对档案的法制观念,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就现阶段而言,传统的档案宣传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其主要宣传方式是报纸、广播、电视等,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档案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档案工作质量较低。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只有不断对档案宣传工作进行创新,才能推动档案工作的开展。

一、档案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增强人们的档案意识

随着档案宣传工作的逐渐深入,逐渐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档案的认识。在传统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档案工作和社会长期处在一种隔绝的状态,使得对档案的利用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于档案的认知已经逐渐深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档案宣传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档案宣传工作能够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推动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档案宣传工作开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档案工作人员的看法,使得档案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工作积极性也在逐渐提高,从而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新媒体环境下档案宣传的工作途径探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进入到新媒体环境下,并且已经逐渐融入到生活、工作的各个层面。所谓的新媒体主要包括:互联网新媒体、数字电视新媒体、手机新媒体。其主要特点包括:较强的数字化、互联性、即时性、较强的个性化等,在此环境下档案宣传工作开展的途径主要包括:

(一)完善信息化机制的建设,为宣传工作创造条件

在实际的档案宣传工作中,想要提高工作质量,工作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档案机构,构建一种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工作应该积极建立信息化,并且将此作为基础环节,积极开展相应的工作。例如:在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压缩技术、高清高速扫描技术的应用,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积极地对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扫描,将其转化为电子档案,实现档案的全数字化。另外,还要构建完善的档案信息网络服务系统,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通过此种方式积极开展档案宣传工作,能够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从实际出发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档案宣传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新媒体的利用依旧停留在探索阶段,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阻力较大,严重影响相关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实际的档案宣传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宣传方式。在档案宣传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地从实际出发,积极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对全新方式进行摸索,并且,还要积极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现状,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另一反面,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认清事实,抓住大众的心理,多宣传一些和大众息息相关的档案信息,能够提高人们对档案的认识,还可以选择一些人们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便于人们接受。

(三)选择合适的载体

伴随着新媒体的逐渐发展,其形式也在逐渐变化,例如:手机报纸、博客、微博、微信等。不同的类型在档案宣传工作中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档案宣传工作中,应该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首先应该对现阶段的新媒体形式进行分析,依据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一些较为成熟的新媒体作为载体,从而开展相应的宣传工作。通常来说,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选择一些较为受欢迎的载体,例如:微博、微信、博客等。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对不同载体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宣传方式。例如:如果选择博客作为宣传载体,对于宣传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要求较高,必须要由专业的宣传人员撰写博文信息,使其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如果选择微信、微博作为宣传载体,对于工作人员的新媒体素养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宣传过程中,应该积极构建相应的宣传平台,选择一些合适的内容进行宣传。 在宣传工作,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媒体载体,能够有效地提高宣传工作的质量。另外,还应该加强对大众的了解,选择大众最喜欢的新媒体载体,然后以此作为切入点,加强对其的利用,能够推动宣传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对主流媒体的利用

就现阶段来看,主流媒体主要包括了微博、微信。在宣传中,应该做好相应的维护管理工作,为档案宣传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状况注册相应的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并且完善工作信息,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另外,在相关信息过程中,应该对相应的信息进行确认,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价值性,能够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同时,还应该积极的进行创新,保证宣传形式的多样性,才能吸引人们,提高档案宣传工作的质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积极加强对新媒体环境下档案宣传工作方法的研究分析十分重要,不仅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能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对大众开展调研,选择一些适当可行的方式,才能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玉.关于新媒体环境下档案宣传教育教学工作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2]尹哲.试论移动新媒体环境下对档案宣传工作的影响[J].档案时空,2015,(10).

环境分析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MPLS VPN;IPSEC加密;安全隐患;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8-0056-03

企业信息化和规模的扩大使得不同地区之间数据实时互访需求越发强烈,如何为企业提供高效、灵活、安全的网络访问技术,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VPN应运而生。MPLS VPN通过结合数据链路层和三层路由技术的优势,在现代快速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电信运营商、大型企业及政府单位,但在MPLS VPN的环境中数据传输存在的隐患却值得思考。

1 基本理论

1.1 MPLS简介

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起源于IPv4,是一种用于数据包快速交换和路由的体系。LSR(Label Switching Router)是MPLS网络的基本构成单元,由LSR构成的网络称为MPLS域。位于MPLS域边缘、连接其他用户网络的LSR称为LER(Label Edge Router,边缘LSR),区域内部的LSR称为核心LSR。

1.2 VPN简介

VPN是一个可靠的,在公用网络上搭建的临时连接,它通过逻辑隧道连接地理上分散的网络。VPN技术通常用于扩大企业网络,通过VPN可以将远程接入的用户、企业分支机构和合作伙伴与企业内部之间建立安全连接,并能保证可靠的数据传输。VPN主要采用安全隧道技术,用户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加解密技术。

1.3 MPLS VPN原理

MPLS VPN是一种基于MPLS技术的IP虚拟专用网络,是在网络路由和交换设备上应用MPLS技术[1]。它融合了传统路由技术,使用标签交换,简化运营商网络的路由选择方式,可用来构造宽带的企业内部网络和外网,满足多种灵活的业务需求[2]。

1.3.1 MPLS VPN的设备角色

组成MPLS VPN网络的路由器共有三个类别:用户边缘路由器(CE),运营商边缘标签转发路由器(PE LSR)和运营商骨干标签转发路由器(P LSR):

CE是用户端边缘路由器,VPN用户的网络终端直接与服务提供商相连的设备,为用户提供到达PE路由器的连接。

PE LSR是运营商的边缘标签转发路由器。它与用户的边缘路由器直接相连,对进入MPLS网络的流量进行划分,把相同的流量归于同一个FEC然后分配相应的标签,进行流量的划分,标签的压入和弹出功能,并且负责和其他PE路由器进行交换路由信息,充当数据转发的载体,把来自CE路由器的信息通过标签交换传递给另一端的CE端[3]。

P LSR是运营商网络除了边缘路由器的核心设备,提供标签分发和标签交换功能,在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中使用添加外层标签来代替传统路由的繁杂查找。

1.3.2 标签转发原理

当数据包到达PE 路由器时,找到到达目的地的下一跳所给的标签,通过CEF转发给下一跳标签转发路由器,下一跳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时,执行标签转发表,并为数据包交换标签,再发给下一跳路由器。倒数第二跳标签转发路由器执行标签查找时,将数据包的标签弹出,即倒数第二跳标签机制,数据包传输到靠近分支的PE路由器,通过三层路由查找到达分支用户端,实现MPLS VPN的这个传输过程[4]。

2 基于MPLS VPN网络数据传输的隐患分析

为了对基于MPLS VPN网络数据传输的隐患分析,本文使用GN3搭建网络仿真,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总部HQ网络与分部Branch网络通过由ISP构建的MPLS VPN网络互联。通过对总部网络到达分部网络的数据传输为基础寻找安全隐患路径。

2.1 PE-CE间的入侵

当总部的网络锁传输的数据到达边缘时,MPLS VPN在PE和CE间只是简单地使用IGP协议完成连接,而且企业边缘设备和运营商边缘设备的连接不属于内部网络,中间长距离的部署连接中间可能存在入侵问题,如图2所示。

在PE和CE间只要插入一台交换机,入侵者配置与CE和PE间相同网段的路由,就可以实现入侵,无论是数据的监听,还是伪装成第三方与VPN内部进行通信,都是可行的。

2.2 运用商内部的配置失误

当数据传输到运营商内部时,如果没有实施必要的安全措施,可能存在内部人员的配置失误导致不同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混乱。如新PE端与连接分部网络的边缘路由器配置一致时,就可以造成分部网络与总部之间的信息间断,而且总部在没有得到故障报告时,无法正确地感知失去分部的联系,这样可能造成数据的泄漏和第三方的恶意访问和身份隐藏,如图3所示。

2.3 MPLS VPN本身的不加密

在总部的CE端到分部的CE端之间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进行抓包分析,观察数据以明文形式传输,可以直接截获或者篡改。数据在MPLS VPN的环境中是以明文形式传输的,说明了MPLS VPN本身的不加密性。

2.4 单链路问题

用户VPN依靠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进行不同地域之间的网络互连,这就需要用户支付专门的服务费用,因此一般的用户只通过单链路来维持通信,这样容易造成链路故障,对于某些实时的企业或政府来说有时损失时巨大的。

3 防护措施

MPLS VPN的安全性问题使得它无法单一的为一些对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有特殊要求的客户服务如电子商务应用、金融行业的应用等,单纯依靠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的网络服务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因此用户需要在自己管理的网络范围内以及对于提供商的链路配置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虽然会增加用户管理和配置网络的复杂性,但可以增加额外的安全可靠[5]。

3.1 路由间认证

消息摘要算法(MD5)在CE-PE间是用OSPF协议的,OSPF协议对路由器之间的所有数据包都具有认证的能力。认证有简单口令认证和MD5加密校验和认证。简单口令认证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它是明文传输,没有经过加密,很容易被中间网络截获并窃取。所以建议使用MD5认证来解决路由认证问题[6]。

配置完MD5认证后通过对比可以发现CE-PE间的入侵者已经断开邻居关系。如图4所示.

3.2 安全审计

无论是内部人员的误操作还是外部入侵者的恶意访问,都可能导致网络的瘫痪,如何清晰的了解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和访问者的实施操作动作,是提高系统安全性的重要举措。采用日志审计,把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和访问者的操作记录下,在追究责任和排查问题时也有据可查。

3.3 Ipsec数据加密

IPSEC(因特网安全协议)是专门针对TCP/IP路由协议没有安全机制而制定的,它工作在IP层,为IP层及其以上协议提供保护。Ipsec通过加密隧道传送信息,提供访问控制机制、信息的源认证、数据的私密性、完整性、防重放保护、自动密钥管理等安全服务[7]。

ISP所提供的MPLS VPN骨干网服务中,所提供的安全措施基本为一般的认证、数据完整性和机密性方法,满足不了用户的数据安全性需求,因此用户可通过在边缘设备CE上进行Ipsec数据加密,保障用户数据在公网上传输的安全。在总部的CE端到分部的CE端之间使用wireshark抓包,分析经过Ipsec加密后的数据如图5所示。

3.4 冗余链路

在骨干网设备连接中,单一链路连接较容易实现,但一个简单的故障都会造成网络的中断.因此为了保持网络的稳定性,在实际组网过程中通常都使用备份连接,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健壮性。同时为了使线路利用最大化,可在线路上应用负载均衡技术。

4 总结

本文分析了MPLS VPN环境中数据传输的安全隐患,分析了中间网络侵入问题、第三方隐藏、明文传输、单链路故障等常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保证了路由间的认证、数据的私密性、完整性和不间断性。对网络拓扑防护前后进行配置分析,发现各有优缺点。对于简单的MPLS VPN,它支持高速联网服务,且可伸缩性强,但数据安全性低,适用于MPLS VPN的两端位置固定不变、对网络的服务质量、实时性和可管理性要求较高的客户,例如办公地点固定的超市、连锁远程办公点;而对于IPSec加密的MPLS VPN适用于位置分部广泛,比如各街道办事处、连锁店等、移动站点多、对线路的保密性和可用性要求比较苛刻的但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用户,例如教育行业、设计公司高度机密的企业等。

参考文献:

[1] 吴荣生, 郭联志. MPLS VPN的探究与应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9, 2(11): 132-133.

[2] 姚昕凡. 基于MPLS技术的企业VPN网络研究与设计[D]. 南昌大学, 2007.

[3] Ivan Pepelnjak & Jim Guichard. Cisco Press MPLS and VPN Architectures, 2001.

[4] Jeff Doyle, Jennifer Carroll. Routing TCP/IP, Volume I, Second Edition[M]. Cisco Press, 2005.

[5] 王俊. 基于MPLS的跨域VPN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1.

环境分析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速铁路;噪声;监测;方案

中图分类号:TB53 文献标识码:A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最高营运速率达到不小于每小时200公里,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至少250公里的铁路系统。高铁交通的建设对地区的经济将生产显著的积极影响,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不少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声源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而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为了正确反映高铁交通环境噪声污染水平,为噪声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整个高铁环境噪声监测工的作中,需要建立细致严密、完备周到的监测方案,保证其结果的代表性、科学性与准确性。

1 监测依据

依据《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1990)、《铁路沿线环境噪声测量技术规定》(TB/T3050-2002)的要求,并结合高铁实际运行的特点进行监测。铁路边界噪声监测测量时段选择在上午,监测时间不小于1h,测量时段内车流密度不小于相应昼间的平均车流密度,通过的列车数量不小于6列;对于车流密度较低的线路(测量时段内通过的列车小于6列),可以分段测量列车通过时的暴露声级,计算昼间和夜间的等效声级,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eq -昼间或夜间的等效声级;n-昼间或夜间通过的列车数量;T-昼间或夜间的时间,单位为秒(s);LAE,i -昼间或夜间通过的第i列列车的暴露声级。

声屏障降噪效果监测是利用列车通过时段的等效声级插入损失值进行分析与评价。

2 监测实施方案

2.1 测量仪器

采用HB6288B、HS5670B型声级计,测量仪器均经检定合格,测量前后用检定过的ND9声源校正器进行校正。

2.2 测量人员

现场测量人员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2.3 监测点的选择

为准确测量高铁运行过程中的噪声影响,监测点选取要求具有代表性,且不能受到外界噪声干扰。此次监测选取的两监测点均为路堤路段,其中监测点A铁路沿线设置了绿化带,高铁沿线集中的敏感区段,设置有2.5~3.5m高的直立路堤吸声式声屏障,符合铁路降噪设置实际情况,且便于监测仪器设备的运输。

2.4 监测点的设置原则

铁路边界噪声监测点设置在铁路边界即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处;声屏障的降噪效果监测点分布在铁路一侧,有声屏障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60m处各设一监测点,无声屏障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处设一监测点。监测点距铁路边沿无障碍物,所有仪器的传感器高度距地面1.5m。

2.5 噪声监测量值选择

监测点B为日常监测,监测1h等效声级。监测点A监测量值设为30s等效声级,因运行在该线路上的大部分列车是CRH2型,车速为250~300km/h,这种车是8辆编组,中间车长25m,两端的头车车长25.7m,列车总长度为201.4m。列车通过测点过程中可测时间约为30s,其中列车由远及近接近测量点的时间为12s左右,列车由近及远远离测点的过程为18s左右。

2.6 监测现场说明

选择在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所有仪器的传感器加装风球。测试过程中无鸣笛,无突发非铁路噪声源干扰。测试时本底噪声为50dB(A)左右,同时记录每小时列车通过列数、测点与轨道之间的地面覆盖状况、树木、灌木、草地等。

3 监测结果

3.1 铁路沿线边界噪声监测

为了解掌握该线路所产生噪声大小及特点,2011年7月1日、2012年7月5日在监测点B开展铁路沿线边界噪声监测,距铁路外侧道中心线30m处设监测点,监测结果见表1。

分析表1可知,在2011年7月1日和2012年7月5日的两次检测结果中,1小时的等效等级别分别是61dB(A)、60dB(A),与现象的铁路边界噪音判定相关标准要求相符,即规定中明确指出,噪声的标准平均峰值(L10)应该是64dB(A)、63dB(A),而起平均中值(L50)和本底值(L90)则应分别是54dB(A)、53dB(A)和50dB(A)、51dB(A)。

3.2 声屏障降噪效果监测

在2012年9月28日于距离高速铁路噪音监测点A30m和60m的地方进行的有声屏障和无声屏障降低噪音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分析表2可知,列车在通过有声屏障和无声屏障时其Leq有较大的区别,也就是在有声屏障环境下通过的30s内其Leq是在71.9~76.1dB(A)这个范围之内,而在无声则是在80.8~90.6dB(A)这个范围内。两种不同情况的Leq最大值分别为81.5dB(A)和95.5dB(A)。另外,在无声屏障的60m地方列车通过时的Leq又是在72.1~86.4dB(A)这个范围内。并且无声屏障在距外侧轨道中心线大约30m的地方它的噪声最大降低值为4~8dB(A),而有声屏障降低值而为7~13dB(A)。

4 讨论

(1)由于我国目前针对高速铁路验收以及噪声评价的标准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规范政策出台,所以目前对这一方面内容的评价大多是依照铁路边界噪音的相关规定进行判定。这个规定内的判定标准一般是不把昼夜间的鸣笛现象考虑在内,不考虑最大声级Lmax,而只是将等效声级Leq看做最主要判定标准。但是,研究结果显示,高速铁路上产生的噪音中对居民产生最大影响的主要是来自最大声级Lmax,最大声级Lmax主要是对人们正常睡眠以及学习和工作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也就是说这个专门针对铁路边界噪音的规定标准不符合高速铁路噪声评价要求。

(2)一般而言,铁路噪声的评价本身就不是一项单独的工作,而是具有综合性性质的工作,这一评价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到铁路边界的噪声最大和最小限值,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居民聚集地的声音环境评价相关标准。也就是说,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检测结果低于铁路边界的噪声最大和最小限值,但是却超过居民聚集地的声音环境指标标准最大值的现象,也就是已经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对铁路边界噪音的相关测量以及判定标准是我国现在执行的、最为有限的一个标准。但是同样,针对居民区的声音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也是以确保居民区声音质量为根本出发点而设计的标准。所以,也就是说,无论铁路边界噪音的最大标准值是多少,铁路边界实际的噪音值也不应该超过居民区的这个声音环境质量标准值。这两个标准值之间是有较大的不同,但是若两者能够较好的协调,那么将能够实现更好为人们服务的目的。

(3)高速铁路的的声音屏障降噪效果的评价量一般有两个,即昼夜连续A声级插入损失值以及列车通过时的稳定插入损失值。高速铁路之所以设置声音屏障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消除和减小列车运行产生的噪音。但是,当我们在这个屏障中使用昼夜连续A声级作为主要的评价量时,就会出现测量过程中有其他生源进入评价范围,影响插入损失值的问题。所以,相比较而言,使用列车运行时的声级插入损失值作为声音屏障的评价量则相对比较符合实际。本研究就使用列车运行计算评价量方式,实践结果显示,这种评价方式除了可以有效避免其他噪声源影响的问题,同时又能够为测量人员创造良好的测量环境,提高测量效率。本测试在测试A声屏障降噪效果时,在不同的测试位置和距离均有明显差异,即在距离外车道中心线大约30m的地方测试结果是能够降低大约7~13dB(A)的噪音。而在路堤声屏障为3.5m高左右地位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地方能够降低大约3.6~6.5dB(A)噪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铁路周围有绿化带,所以将一部分噪音给隔离和消除。

结语

总之,进行高速铁路交通环境噪声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环境噪声污染水平,从而为高速铁路环境噪声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必须针对高速铁路的具体特点采取合理的环境噪声监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监测点位,正确选择监测仪器,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确定好监测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掌握铁路交通环境噪声现状,分析其变化趋势和规律,为环境噪声治理提供科学的监测依据,从而保障铁路沿线居民的声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