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养成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也经常潜默移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言行.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怎样把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和抽象的道德观念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其责任在于教师。学生是天真活泼的,那双敏锐的眼睛随时随地在观察老师,模仿老师。开始我班学生卫生习惯差,教室里随处可见的垃圾,他们却视而不见,如果老师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一长又会重犯,于是我在每次一进教室一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师提醒自觉保持教室的卫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会给学生无穷的教育。夸美纽斯说得好:“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是知识丰富的人,行为习惯良好的人。这样的教师,不仅能受到学生的敬仰,而且会在学生心灵上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2 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知道《守则》、《规范》,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着眼细节,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小学生因知识浅簿,经验欠缺,经历短浅,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应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3 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不佳,但不能灰心。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最后,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低年级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可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
4 养成教育要长期抓
要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其次要有爱,对学生的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漫长的过程。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难免感到枯燥、乏味,易放弃。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开展一些活动,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我在低年级训练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开展了“请你像我这样做”、“比一比”等活动,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
总之,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从点滴做起,长期坚持,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一、积极评价,引导养成
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根据学校一日常规评比细则,我在班级中选了五位班级纪律管理员,这五个人有的是遵章守纪的模范代表,有的是平时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的人。选平时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的人,目的是督促他们在管理班级的同时能改正缺点,我要求这五位同学从早读、作业、课堂纪律、课间操、眼操、路队、卫生七个方面对全部学生进行评价,制作了一个表格,每人原始分100分,根据表现进行加分或者扣分。刚开始是每人登记一天,五个人刚好一周,后来脆一周一轮,每人负责一周。每周小结每位同学的一日常规表现得分情况,利用周五放学时间表彰一日常规表现好、得分高的同学,并予以物质奖励:有的时候是奖励一个本子、一支笔,有的时候是奖励一个小玩意,我还准备发奖学金,到银行去兑崭新的一块钱纸币,这样有发钱的感觉。加分或者扣分以老师说的为准,不允许学生私自乱加乱扣,如作业,谁没交作业或者作业质量极差,是要扣分的,作业质量好的可以加分。以老师宣布的为准。上课的纪律、做操的纪律等等都纳入评比。偶然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加入加分或者扣分,一周内得分最低1个或者3-5个要留校,进行批评教育。学生都生怕留校,因为留校有的时候要参加卫生劳动,有的时候要完成课外作业,有的时候要通知家长。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是莫大的荣耀和奖励,必将激发起争取更大进步的巨大动力。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勤于观察孩子们的方方面面、一言一行,对符合规范的及时给予肯定,与规范相背的及时予以纠正,这是对小学生养成最现实的引导。
科学合理地运用评价手段,注意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众实施的以肯定表扬为主,纠错批评的以个别进行为宜。
二、言传身教,带动养成
作为班主任在注重身教作用的同时,我更注意从自己的一言一行、细微之处给学生以好的影响和带动。生活卫生习惯,我要求我的班级环境必须干净、整洁。我的想法是“教室可以不华丽,但不可以不干净、不整洁。”一进教室,就看看卫生情况,或者指名学生做,或者亲力亲为。魏书生曾说过,班级的工作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我每天安排两个同学(有十个卫生委员)做卫生保洁,负责清扫教室;教室劳动卫生各区域专人负责,卫生角、饮水机、开关窗户、走廊、墙砖、雨伞摆放、牛奶沐淋的领取、发放、督促按时吃等都有专人承包。班级的各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哪一样工作完成不好,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要求其承担责任。我还不定时地要卫生委员检查学生的抽屉,看看是否干净。放学后的卫生检查由倒垃圾的同学负责,把卫生完成情况写在黑板上。以便加分或扣分。
三、加强监督,不断强化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长期而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如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进而使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地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学遵守。例如要求学生在做眼操时,不要睁眼、认真做操。每次做眼操时,我总是早早到教室,进行表扬最先做好的同学。并反复强调做操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强化和循环后,原来当做操的口令响后学生仍在教室里随意走动、说话的现象明显减少了,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音乐一放就迅速坐到各自的座位上,自觉进行眼操。
四、家校配合,巩固养成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85-02
养成教育是保证少年儿童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基础,也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少年儿童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2013年,我校承接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学生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三年来,学校课题组始终以本课题的研究为载体,深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做人、做事和学习等基本习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开展养成问卷调查活动
开展小学生养成教育,首先要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养成方面实际达到的水平,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使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提高研究的效益。
二、构建全方位养成教育体系。
1、构建养成教育的校内网络。课题组构建以课题领导小组课题工作小组班队辅导员班队干部专项督导队(红领巾监督岗、纪律督导队、卫生督查队、路队督导员)组成的养成教育网络;分层面、分年段开展相应养成教育训练,宏观与微观结合,形成一个双重的、全方位的养成教育结构体系。
2、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体系。课题组构建以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学校、社区居委会、共建单位负责人等组成)家长学校(热心教育工作的家长、家长学校领导组成)家庭等组成的养成教育网络,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3、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成为养成育人的阵地,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养成育人的场所。如:在校园的墙壁上贴上 “校园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轻声慢步过走廊,上下楼梯靠右旁”等标语。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合适的地方贴上养成歌谣、各年级养成要点、养成名人名言;在教学楼的梯间布置上礼仪名言、学生书法作品、养成儿童画、文明礼仪语征集或采撷等。校园内的国旗、校风、校训、学风、名人画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时时刻刻鞭策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发奋读书。这些方方面面无形中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完善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
1、制定养成教育评比细则。学校围绕《曾厝小学文明班级评估实施办法》、《曾厝小学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为基本要求,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研究的具体内容,分成高、中、低三个阶段的评比细则,对学生的在校日常行为进行评价。
2、成立养成教育培养领导小组。学校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实施,切实抓好养成教育的实施和监管。
3、建立行政人员值日制度。学校行政人员每周值日一天,由行政人员带领值日导护教师、学生督导队员,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并将情况及时记录。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一周的小结总评等工作,把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成立养成教育监督机构。学校成立“校园文明礼仪督导队”、“路队监督岗”、“卫生监督岗”等,以此为主要管理人员,每天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安全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也就是说全校师生从一进校园开始,其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礼仪岗、卫生岗、纪律岗等学生管理机构的监督。于是,每天集会上的公布,每周的流动红旗的颁发、通知栏路队评分表、纪律卫生评分表等评比结果的通告,成了师生自我检查、自己激励的一面镜子。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5、定期举办交流活动。每学期末学校组织开展“养成教育经验交流会”,让老师、家长、学生代表在交流会上互相学习,不断完善工作方法,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共同促进养成教育的发展,使养成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课题组提出了“好习惯、我知道”、“好习惯、我能行”、“好习惯、伴我行”等标志性口号,为此,课题组努力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养成教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好习惯、我知道”
课题组搜集、编写各年段养成教育歌谣,并与经典诵读相结合,通过开展养成歌谣诵读活动,让学生学习、感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安全行为等内容,使小学生从通读中感受不断增强对良好习惯的认同与自信,明白养成要达成的目标,从而达成“好习惯、我知道”课题研究目标。
接着,课题组开展养成标语征集、养成手抄报比赛、养成教育绘画比赛,通过比赛,进一步营造课题研究氛围,使学生认识更为广泛良好习惯的内容,进一步达成“好习惯、我知道”课题研究目标。
2、“好习惯、我能行”
让养成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养成、实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在学生朗朗上口地背诵各种好习惯歌谣,掌握各种好习惯内容的基础上,为了达成“好习惯、我能行”的研究目标,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进程,分阶段安排写字姿势训练(开展写字比赛活动)、学科学习习惯训练、集合训练、升旗礼仪训练、学做值日生训练、整理学具训练、整理卫生工具训练、坐姿训练……。通过一系列强化训练,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提升学生养成效果,基本达成“好习惯、我能行”课题研究目标。
3、“好习惯、伴我行”
首先,课题组组织开展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班队会活动以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班规、班约为主要内容,主要围绕“卫生习惯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安全习惯养成”、“学习习惯养成”几个方面进行。各班主任依据学校课题组计划,制定各班活动计划,组织有关活动。通过本次全校性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让学生畅谈感受、对照自查、积极寻找和发现日常养成中的不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其次、开展文明标兵评选活动,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五、开展养成教育进课堂活动,编写养成微课教案。
课题组始终把养成教育进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强化效果。课题研究开始后,开展了养成教育进课堂活动,将养成教育纳为校本课程,每年3月、9月为行为规范养成月;4月、10月学习习惯养成月;5月、11月为安全习惯养成月,要求老师编写微课教案,每周一节课,每课10分钟。通过养成教育进课堂活动,丰富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熏陶、传统美德教育、良好学习习惯教育、正确安全行为教育等,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讲文明,懂礼仪;更重要的是,教育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为学生今后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开展养成教育个案跟踪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针对学生养成存在的问题,课题组组织开展案例分析研讨会,组织教师开展个案跟踪研究,使得课题研究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七、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三年多来,我们在不断探索我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具体做法如下:
1、评价内容多元。
根据课题研究实际,课题组设计《曾厝小学学生行为习惯评价表》和《曾厝小学学生行为习惯评价表》,评价内容涉及礼仪、学习、劳动卫生、安全等方面。
2、评价方式多样。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模仿力强,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是施教的最佳期。有人把小学生比作一张白纸,最容易在上面画出美丽的图画,反之,如果对他们教育引导不当,孩子不慎染上坏习惯,要再来进行改正,那就很困难了。因此,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期,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等习惯。不仅对他们现在的和谐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遵循基本方法
(一)整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整体性是指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要设定一个总体目标,使小学生在学校、生活、文明、守纪等方面的养成教育有一个总的要求。由于小学阶段的六年,时间跨度较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接受能力的变化很大。一般将小学阶段细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年龄阶段。根据每个年龄段的认识能力和接受水平,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使得每个阶段性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明确化,任务具体化。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结合,就是使得养成教育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达到和谐统一,保证各阶段教育协调一致,使得养成教育既有层次又有连续性,不然的话,易产生各个学段之间教育和训练脱节,不能发挥各阶段养成教育的合力作用。
(二)“知”与“行”相结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知”、与“行”统一的教育过程。尽管他们的年龄很小,认识水平有限,对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意义,一下子不能完全认识到位,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比方说用宣传字画形式吸引去看或编成儿歌让学生去唱,还可以通过广播、图片、团队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哪些是良好行为,哪些是不良行为,来促进学生认识的提高,增强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在“知”与“行”相结合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知的层面要避免简单说教,要采取生动活泼形式便于学生接受,在知的内容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而且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二是在行的方面要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地位,特别是抓好第一次,或者说前几次,力争做到手把手的教,要避免因指导不到位而产生新的不良习惯,再回过头来矫正,这就无形增加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难度。
(三)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他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力量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三方面的角色和侧重点各有不同,首先,学校是专业培养人的教育机构,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有较强的教育组织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理所担当重任。学校对孩子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有整体的规划和具体目标要求,在广泛征求家庭、社会意见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其次,应积极主动的与家庭联系,一方面,把学校养成教育规划方案与家长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深入各家庭了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状况,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针对每个家庭、每个孩子形成个性化的养成教育方案。
三、实施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年龄,所以这一时期对其进行养成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故而,作为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好的行为习惯为己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待有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
一、提升自身素质,言传身教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1)师生共同遵守校规校纪。校规校纪是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形成的。所以,师生应认真学习有关条例,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重点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制订开展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一天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与教师在一起。每个星期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
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应该只教书,不见人,不能当“教书匠”。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认真探索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规律,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切实装到心里,落实到行动上,自觉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教学。
二、结合课堂知识,渗透思想品德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人受益一生。而小学阶段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故而十分重要。作为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如: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语文课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描述有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部分找出来,加以分析理解;音乐课上,在音乐欣赏、解读歌词、了解创作背景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思品课结合有关课文辨析、导行……
通过各学科渗透,使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深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如,每年的清明节可组织学生去烈士纪念碑前扫墓,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从而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知道珍惜现在所拥的学习和生活。
三、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活动范围比较小,其活动范围不外乎家庭、学校及社区,其行为习惯形成的地方也主要在这里。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首先搭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桥梁,通过家访、开座谈会、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进游戏厅,如何培养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等,形成共识。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良好行为习惯的习得,需要从复提醒来巩固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力差,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从复提醒不断强化。据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年过8 旬仍能准确地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100 位数字。有人问他是怎么记住的。他回答说:“说起来也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多数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
五、增加行为习惯评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