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红色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红色证书是农广校的立校之根,是农民的致富之本
建校以来,农广校在全国范围内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与几十年的学历教育是分不开的。全体农广校人在中央及省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农民学历教育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摸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面对现实,农民学历生的招生形势不容乐观。但展望未来,农民学历教育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需要一大批适应农村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种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经过长期的、系统的培训学习,即学历教育才能培养出来。第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人口不断城市化。根据国家2020年要求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适龄人口中85%以上应完成高中阶段教育,而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上的只有15%。如果忽视进城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将影响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社会的全面进步。只有使进城农民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主要是学历教育,才能最有效地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才能全面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使其适应城市的定居生活,跟上城市的发展要求。这批人也将成为未来农广校学历教育的主力生源。第三、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打破了地位身份,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国家人事部信息,截止目前,我国考试录用公务员已达80多万人,其中从农民中录用公务员9000多人。这一新制度的出台,又给农广校的学历教育引入了新的生源,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新的舞台。
二、绿色证书是农广校的生命之源,是农民的致富之泉
绿色证书是农民技术证书的习惯说法,是农民达到从事农业某项工作岗位要求具备相应基本知识和技能后,经当地政府认可的从业资格证书。它是在借鉴国外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和总结我国几十年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是我国现代农民科技培训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充分体现了我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正逐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道路。农业部从1994年开始在全国全面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以来,全国已有2000多个县(市)开展了绿色证书培训工作,至2009年就有800多万农民获得绿色证书。不少地区的农民已经开始了持证上岗制度。据调查,持证上岗农民的年纯收入比同村的无证农民高出38%以上。实践证明,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教育,农业教育的最切实可行的制度就是绿色证书制度。
为了强化农民培训机制,经中编办批准,农广校从中央到地方增挂“农村科技培训中心”的牌子,笔者认为这个中心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使中国未来的农民全部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越来越严,要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必须强化农民的无公害意识,使农民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好也是唯一规范的手段,就是绿色证书培训。
由此可见,中国农业需要绿色证书工程,中国农民需要绿色证书制度,各级农村科技培训中心有责任和义务为农民提供最优秀的培训服务。绿色证书工程将成为农广校未来最长期、最主要的一项工作职能。广大农民无论是从事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只有获得了一技之长,才能让自己的产品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更高的收入,早日达到小康水平。
三、蓝色证书是未来农广校的发展之泉,是农民致富的加油站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近2亿,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一数量还在继续增加。农村逐渐城镇化,农民逐渐市民化,将成为今后农村发展的大方向。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将是农广校(农村科技培训中心)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影响和制约地税干部职工队伍的主要问题
地税系统自组建以来,经过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巩固提高、求实发展等阶段,干部队伍逐渐由弱变强、由少变多,承担起历史使命,较好地完成了税收任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地税事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地税工作面对的形势和环境不断发生着巨大变化,干部队伍素质状况不能满足税收工作现实要求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着人力资源相对过剩与人才资源不足的矛盾。以昭苏局为例:截至20__年底,全局干部职工34名,具有本科学历的6人,占17.64%,大专学历27人,占79.4%,中专及以下学历1人,占3%,而专业技术职称则为零。整体队伍既有文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存在“根重杆粗梢子尖”现象,部分干部由于掌握信息技术、财会知识欠缺,在实施征、管、查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与税收工作急需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不相适应。这种情形如果不能尽快改变,势必影响地税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部分干部对自身要求不高。一方面,一些干部的思想上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悲观情绪,对工作“无所谓”,对事业“无作为”的想法,从而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表现在工作上进心和进取精神不足,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心浮气躁,静不下心学习,更谈不上潜心学习和刻苦钻研业务,不求进步、满足于现状,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连“钟”也不想“撞”的消极现象。另一方面,个别地税干部对税收征管改革、税务信息化建设以及依法治税、税收高科技文化诸项工作除了被动应付外,对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巨大变化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没有形成紧迫感、危机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更谈不上潜心学习和刻苦钻研业务。
(三)少数民族干部知识结构更新缓慢。由于受国语水平不高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干部在掌握和更新税收、财会、微机等诸多新知识方面欠缺,造成工作能力不够强,影响制约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青年干部后备力量不足。近几年年轻干部补充的比较缓慢,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呈现出不合理的现象。目前在县市局领导班子中,尚无30岁以下年轻干部,州直地税系统科所长中30岁以下的青年干部也寥寥无几。这种结构不合理,青年后备干部短缺的现状,势必影响地税事业发展的后劲。
(五)激励机制不够科学。目前,地税系统对干部工作业绩的评价办法,主要是采用倒扣分的方法,对过错行为进行评价,体现在对质量的考评上,而对工作数量这个基础内容考虑较少,造成评价体系的不完整。尤其是地税系统干部队伍的现状,在当前和今后一定的时期内,依然存在“鞭打快牛”、“能者多劳”的现象,而这种仅从质量上进行评价的方法,必然造成干的越多、差错越多、处罚也多的情况,从而损伤那些多干事的人的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既有历史的客观因素,也有干部本人的主观因素。
(一)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在地税系统分设时,为了适应工作需要,解决人员紧张的突出矛盾,在组建的过程中,选调了大量的30多岁骨干。然而,14年过去后,这些同志都到了40岁以上接近50岁,在加上后期新鲜血液补充较少,造成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的橄榄球形状。例如,昭苏、特克斯两个局是近几年新进青年干部较多的单位,然而年龄35岁以上的人员分别占到了64.7%和50%,而其它局的比重还要大。在这些人数居多的干部中,既有功臣自居的骄傲感和经验老道的满足感,也有仕途已尽的悲观思想情绪,致使这部分干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把主要精力未放在工作中,而是转移到其它方面。解决这种不合理的干部队伍结构,要消除消极思想情绪,不能使消极人群形成大气候,这已成为当务之急。也为消除今后出现的年龄结构倒“金字塔”现象,引发更严重的思想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二)地税系统教育培训的路子不新,方法过于老套。一方面,干部队伍中有业务尖子,有业务水平一般的,也有较差的,而在通常的教育培训中,对这些人员的培训中大都是一样的内容,采取一刀切、上大课的做法,忽视了干部职工自身的特点和情况。这就导致了业务尖子觉得没有什么好学的;业务水平一般的觉得会的已经早就会了,不会的还是不会;业务水平较低的,就会觉得学也学不会,索性就不学了,从而使培训成了走形势、走过场,没有收到真正的培训效果。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锻炼和提高业务能力的措施。有些同志缺少传、帮、带的作用,基本上通过靠自身总结积累经验来提高能力,提升素质进程缓慢;而有些同志受岗位的制约,缺少实践的途径,无法拓展和提高其能力,造成“单打一”能力格局。因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地税干部良好的心里素质、人文素质,拓宽和提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从而保证地税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引领疏导作用薄弱。由于地税系统发展的特殊性,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安排部署任务和组织协调开展工作上,而对如何开展形势教育,引领和疏导干部面向未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考虑不多,教育不够,使一些干部井底观天,缺少自我压力。对一些少数民族干部来说也是如此,由于对形势发展的趋势认识不到位,没有能在最佳时间加强国语知识的学习,从而影响到自身素质向更高层次提高。重视引领疏导思想工作,聚焦干部的正确视线,树立干部的正确理念,不仅对地税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作用很大,同时也对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可提供有力保障。
(四)对精细化管理理念认识不够。一方面,基于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民族成分多样的状况,认为推行精细化管理容易激发矛盾,因而实现精细化管理进程较为迟缓;另一方面,由于对各个岗位的工作数量、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不好区分,容易使评价工作务虚,致使评价内容的设置单一。又好又快是科学发展观实现的目标,质量和数量的统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好评价工作数量这个难题,实现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增强激励机制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三、对解决地税系统干部队伍问题方法、途径的建议
解决影响和制约地税系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特事特办的观念。地税系统干部队伍存在的现实问题,已到了不解决不行,不及时解决也不行的地步。应当考虑到干部队伍在未来的五年内,有一个彻底的质的改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打破常规套路,做到特事特办。首先,应得到自治
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其次,应得到编委、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放宽编制限额和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换血工程”的顺利及时完成。再次,地税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博怀,为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勇于做出自我牺牲,为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甘当铺路石。 (二)按照快进快出的方法,近五年内__州地税系统每年新进青年干部不少于50名,五年内达到250名。而通过政策倾斜,加大干部的出口,使退休人员的数量达到约180—200名。从而使__州直地税系统750名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干部思想问题、后备干部问题、素质不高问题,包括改善少数民族干部素质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转变培训方式。一是建立必要的轮岗机制,拓宽干部实践的渠道,逐步使干部通过锻炼,成为多面手,成为复合性人才。二是在原有的培训基础上,根据征管查等系列和岗位需求,开展个性化素质教育培训。按照政治理论、税收业务、计算机操作、职业外语、领导科学、心理保健、公文写作与处理和创新能力等科目,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自行提报最迫切的培训需求。培训管理者在汇总分析和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出《个性化素质教育培训计划》,因需因岗因知实施个性培训,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三是建立传、帮、带机制。通过制定目标,有计划地实施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措施,使干部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四是强化质效评估,提升教育成效。建立落实培训质量检查和效果评估制度,对干部职工学习进行监督考评,做好动力文章。五是适时组织“外出观摩学习”。分类分层次安排业务骨干,到外地州或外省专项工作突出的兄弟单位参观考察、观摩取经,增长见识,使各级税务干部充分开阔眼界,拓宽工作思路。六是寻求上级部门对高寒偏远地区或专项教育培训给予财力支持,每年拨付适当的教育经费用于干部的培训。
宜宾市,地处黔、滇、川三省交界处,总人口近60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70%。地貌为盆地、丘陵、高原交织地带,辖区11区县,其中9个属于红色革命老区。有汉族、苗族等22个民族聚居,是比较典型的红色革命老区之一。宜宾市共有中小学校2896所,在校中小学生886946人,专任教师39500人。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笔者以宜宾市中小学班训作为观察新课改背景下革命老区基础教育理念的一个切入点,以期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本次调查统计的样本学校共100所,分别覆盖城市、县城、乡镇、村小学校的班训,具有较大的代表性,总共统计出班训2100条。
二、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对多所小学的班训的归类总结,有一些特点:1.班训构成形式上,用词多为简短、朗朗上口的短句,一般为四至八个字,所占比例达18.8%;2.名人名言高达81.82%;长宁县一个学校6个年级14个班共79句班训,100%为名人名言;3.班训内容趋同、过于肤浅及政治化倾向显著。统计结果显示,革命老区中小学校的班训普遍存在内容趋同,过于肤浅以及政治化倾向显著。各个学校所选用的班训在句式、风格上雷同,知名的名言、俗语重复率高,譬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世上无难事,只怕肯攀登”等出现在79个学校,占统计学校的近80%。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雷同。4.口号式、空洞式班训不少。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撑起整个地球”等比例也占到了39%。
三、班训视阈下老区基础教育理念的问题
基于班训调查统计与分析,革命老区基础教育教育理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共性教育,轻个性培养在新课改实施十来后,革命老区的基础教育理念仍然变化不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共性主义要求而轻视个性主义培养。诸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民谚)”、“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也就是对自己有害(马卡连柯)、“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此类强调集体主义教育的名言有63.25%的学校采用为班训就是显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整齐划一、一刀切,齐步走等教育教学方式和要求,教育的生态环境没有真正得以改善,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理念没有落到实处,教育者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思维没有根本的改变。当学校教育失去了个性,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失去个性。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既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4]。只有个性化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个性化的人才;只有个性化的人才,才能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期待着更多各具文化底蕴、饱含鲜明课改理念的班训出现。
(二)重“苦读(勤学)”,轻“乐读(乐学)”统计结果显示,诸如“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李白)”、“学之道,在于勤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以及“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警句名言占据了70%以上学校的班训,这些对“苦读”、“苦学”的崇尚之辞盛行表明在革命老区基础教育教学理念中,“勤学”、“苦读”仍是主流,与新课程改革要求“兴趣”、“乐学”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更与和谐教育观不符。新课改明确指出,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达到高效地施教和学习,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不仅智力因素,还有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兴趣等———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使学生乐学,喜学,充满兴趣的去学,也才真正体会学习的真意。
(三)重群体利益,轻个体利益任何一个群体里面,个体利益都应该是首要的,尤其是生命的存在大于所有其他利益,这也是人类的文明发展到今天的结晶。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每个个体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源,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源,而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源,人最重要的价值即幸福、道德、信仰无不是建立在尊重个体生命价值之上的[5]。统计显示,革命老区有68.56%的学校仍然存在着重视群体———国家、民族、集体———利益而轻视个体利益,在新《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颁布近十年后,诸如“大河无水小河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宁愿生命消失,只要声誉留存()”、“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们应当在不同的岗位上,随时奉献自己(海塞)”、“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等无视甚至轻视个体利益、个体生命的班训仍在大行其道。因此在整个道德、社会、家庭教育中要大力提倡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现代教育理念,让每一个人都去热爱生命,敬重生命,让人的基本尊严得以确立和张扬,彰显文明社会人性的伟大[6]。
(四)重抽象宏观理论,轻实践生活经验统计表明,革命老区大多数学校的班训要求过高,忽视了学校现有的、近期的条件限制,过于理想化、空泛化、趋同化和口号化。如“一年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日,一日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时(陶行知)”、“勤勉,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做一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等抽象、空洞、理想化且对于成年人而言都难以落到实处的班训,更何况小学生。从教育生态观的角度来看,过于深奥和抽象的结果就是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脱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若多数学生对班训的含义不太理解,自然会影响到班训作用的发挥。而抽象、宏观、空洞班训就成为口号和标语,意味着自断根基,毫无存在的意义,更难以发挥教育者所期望的作用,无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从而影响到学校办学理念、教师教育思想的传播。
(五)重受教者的学,轻教育者的教现代教育理论揭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情感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二者需互相交流、配合、合作才能完整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班训是针对一个班级中的所有成员,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而“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教你,最重要的是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此类班训显示了片面强调学生学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教师教的作用,只针对学生而言,没有针对教师、家长、和社会方面的训条,只强调学生的学而不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也反映出革命老区的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非平等关系,在民主、平等、公平教育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
四、革命老区教育理念的改进策略
(一)狠抓老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育理念的落后来源于革命老区教师教育培训的落后。尽管国家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同时,配套每五年全员培训一轮教师的政策和措施,中央财政每年都有各学科专业的“国培”骨干教师项目培训,其用意是以骨干培训教师来带动地方的市、区、县、乡镇教师的全员培训。但是,这些培训骨干回到基层各自的工作岗位后,由于地方———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滞后,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经费经常无法得到保障,事实上没有开展任何培训。而且由于参加了国家级培训,这些人很快就成为当地的优秀教师而远走高飞,致使革命老区的教师教育没有得到落实,教育理念落后也就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基于此,国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培训人员、培训经费方面给予革命老区的学校大力支持和倾斜,采取转移支付、联系各种基金项目进入老区等有效的措施,加速提升老区全员教师的素质,缩短老区与中东部的教师在教师素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差距。
(二)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部在2011年12月公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第一条基本理念第一款就明确指出: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师都必须尊重中小学生正当、合法的权益。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一切方法调动和发挥中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遵循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有规律,因材施教。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的学习,任何教学活动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没有学生学习的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就失去了根基。所以,树立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转变教师教育方式方法的根本。将教育教学活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三)树立生命至上的教育理念一百五十年前,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就认为,所有人类教育目的最终是为了人类社会表明生命的信息。2003年,在教育部印发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在教育教学的学习活动中,知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知晓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验生命的宝贵;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生命的价值等规定,成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最大的亮点之一。在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树立生命至上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也才能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倡导生命至上的教育理念目的在于有效的引导学生从小正确认识自我、看重自己及尊重他人,同时也可让学生养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理性态度,树立善待生命的生命观。在此基础上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著名幼儿教育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去助长生命的健康、顺利成长[7]。教育是人生命存在和延续的主要手段和形式,也是人生命成长的内生性需要。因而,教育应该回归到尊重生命的本性,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轨道上来。
(四)在理性至上中植入经验主义本来中国式教育一直是经验主义盛行的,但从晚清以降,随着西方理性主义((Rationalism),又译“唯理论”)的汹涌而入,导致中国全盘接受西方的教育,从理念到体制,再到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形式等,将传统的经验式教育冲击的体无完肤。表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理论轻视实践,重视抽象逻辑轻视直觉感悟,重视书本知识轻视鲜活生活经验,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众所周知,经验与理性,均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不可或缺的工具。经验主义(Empiri-cism)或“经验论”,其实质并非排斥理性,而是十分推崇经验,认定人的理性需要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并要为经验服务。经验主义发展到近代后,又衍化出逻辑实证主义,这在主流的自然科学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离开了逻辑,你就无法思维和做出分析与推理;而离开了经验,人类的知识大厦就会一夜之间坍塌,知识的概念也将无法形成,而概念又是思维归纳、演绎的前提。是故,没有经验,理性也将不复存在。所以,作为革命老区每位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在我们理性至上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植入经验主义的因子,在经验与理性两者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从以往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统,到大力强化教材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目标。
学生时代,还未走出校园的他,创办了自己的培训学校,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初入职场,凭借一股韧劲,他从会计柜员、客户经理,一路成长;现在的他,已扎根银行业近十年,成为行业精英。从大学期间创业到后来进入银行系统工作,周斌一直保持事前思考,事后总结的习惯。他以睿智的头脑和对市场敏锐的感知力,书写了人生的篇章。
创业青年
1999年,周斌进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习。因为家境贫寒,自尊心极强的他很早就学会自力更生。最开始是帮校外的小店发传单,眼镜店、蛋糕店、小餐馆,他很快跟这些店主熟络起来。为了深入了解市场,他去周边各个高校做调研,包括学校有几栋宿舍、住了多少学生、他们的兴趣、大多什么时候在宿舍等。掌握了这些信息,周斌制定了合理的计划,并着手与商家谈合作方案。
就这样,他将高校周边小店的传单业务包揽了下来,并召集一批贫困大学生来发。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周斌制定了严格的检查机制,“我会让他们互相监督,有时候抽查,并打电话回访。”
一次偶然的机会,周斌接触到教育培训行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大一上学期,他在一家艺术设计培训机构兼职,主要负责招生,每招一个人就有10元钱的提成。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服输的信念,他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000元。
初尝甜头的他,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由此看到了商机。那个时候培训班十分火爆,招生对周斌来说并不是问题,加上他在大学里的人脉,成立培训机构自然水到渠成。“当时大多数培训班都是做英语四六级培训,我就做英语三级培训。我们第一个月招了200人。后来我通过市场分析了解到,专科生是被大众普遍忽视的群体,他们面临找工作的难题。于是就开创了专升本培训班,这是武汉第一家。”
2000年,这个大一学生,开创了武汉专升本培训先例,填补了市场的空白。大三下学期是周斌创业最辉煌的时期,培训中心发展到3家连锁店,正式员工十多人,兼职400人左右。他还开了一家中介公司,专为贫困学生提供兼职。他被媒体誉为校园创业明星。
创业的成功让周斌名利双收,但他从未贪图享乐,而是一直走在奋斗的路上。正当大家都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会在教育培训事业继续走下去时,因为一个契机,周斌却又走上了另一段未知的旅程。
意外转行
大四毕业来临之际,同学们都在忙着找工作,周斌已在事业上小有成就。有一次,他陪同学去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跑招聘会,偶然看到宁夏银行正在招聘。巨大红色横幅上写着招聘岗位、薪酬,展台前排起了长队。周斌没有排队等待,而是主动上前与公司领导交流,“我跟他聊了一些我的创业经历和想法,他很感兴趣,并给我留了地址电话,让我把材料证明带着去找他。”后来,两人一拍即合,周斌被宁夏银行正式录用。
2004年7月,初到宁夏银川的周斌很不适应,面对茫茫沙漠,举目无亲的他感到一丝凄凉。刚开始,周斌被安排到银行柜台工作,熟悉流程后,他主动要求做客户经理。没有亲戚朋友,没有人脉资源,周斌就自己发掘。
2005年,宁夏银行举办了“金鸡报晓首季开门红存款竞赛活动”,全行1600名员工参加。周斌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他对周边市场做了分析,将目标定在老年人身上,时间则选择在老人晨练和晚上散步的时候,“每天5点钟起床,去发名片,一个一个营销,晚上就陪着他们一起散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我用真诚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三个月,周斌发出几万张名片,回收存款三千六百万,获得了竞赛的第一名,这在全行引起了轰动。
2007年6月,思乡心切的周斌回到武汉,想寻求更大的发展。有了之前的工作经验,他顺利进入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担任风险部副经理一职。由于与银行领导思维方式和理念不合,周斌工作得并不顺心。
直到2009年7月,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武汉分行开始筹备,并发出招聘启事,周斌在3000多人参加的招聘考试中,以第三名的成绩被录用。
回想起平安银行武汉分行筹建的日子,周斌现在还感慨万分。最初只有三个办公室,人手也不多,领导和员工并肩作战。因为有很多重量级的嘉宾,从接送、邀请到现场,周斌和同事整整策划了一个多月。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们将流程梳理了好多遍。
担任办公室主任的他,以严谨和热忱的态度,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我记得那段时间每天都是凌晨才到家,还要熬夜写报告。连续三个通宵没有睡觉,也不觉得累。那就是一种激情。平安银行武汉分行从当时8、9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00人,从三个办公室到现在的高楼大厦,我见证了它的成长,十分荣幸。”
细节制胜
2011年4月,周斌路过洪山宾馆,突然看到电子屏幕上滚动着“热烈祝贺城市商业银行论坛在武汉召开”的标语,他灵机一动,想到宁夏银行的领导肯定也来了。于是他想方设法联系上了原来的老领导李建华行长,一方面是拜访,另一方面更是希望促成两行的业务合作。尽管他表达了极大地诚意,然而李行长并没有放在心上。
细心的周斌发现,来武汉参加论坛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位领导,主办方并没有安排专车接送他们。这样一个小细节却引起了周斌的重视。他向平安银行武汉分行的领导说明了情况,最后派专车将李行长一家送到了机场。
周斌的真诚和用心深深打动了李行长,2011年5月,周斌和银行领导受邀前往银川,与宁夏银行签订了业务协议。这每年为平安银行武汉分行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随着教育部门的大力倡导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近些年来,教师及学生越来越注重综合素质提高对成长成才的重要影响,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教育中一直贯彻着应试教育的思想,即使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当下,一些学校依然以学生的升学率作为教师考核的标准。当前,我国中学素质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素质教育的理念尚未完全树立一方面,一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及学校始终以学生的成绩及升学率作为对学校和教师考核的标准,教育教学的观念较为落后,并没有树立起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主的育人理念,缺乏教育教学的创新意识。而且,忽视了学校与家长、社会共同教育学生的互动机制的建立,没有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以自己为中心,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教与学二者的互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不仅使得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且助长了他们慵懒、不愿思考的毛病,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会逐渐降低。
2.教育教学的模式陈旧首先,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只注重必修课程的教育,没有考虑到所设课程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否有助于学生智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完善,难以有效提高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中,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是否完善。而仅局限于应试教育的内容,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只重视升学竞争要考的学科,忽视非考学科,忽视课外活动。其次,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摒弃只注重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没有认识到师生交流、课堂讨论等方式对提高学生积极性、参与性的重要性。这种方式也导致学生只会背答案而忽视了对知识本身的探索,遇到了新的难题就不会解答,不能具备对相同问题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中学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策略
1.转变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一方面,学校主管领导要摒弃以成绩高低对教师的考核标准,应制定多种要素的考核指标。以学生成绩为唯一考核指标的做法不仅不利于鼓励教师推行素质教育,也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学校领导要鼓励教师在教懂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素质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前提是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素质。中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在教学之余,教师要想方设法汲取专业知识,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应用及教学的能力。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报名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以及向优秀教师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也要经常组织同一学科的教师参加培训或去教育质量较高的学校参观学习,通过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分享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制作成教育教学手册,分发给教师们,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育教学队伍,提高学校整体的素质教育质量。此外,学校还要建立激励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吸引、留住更多的优秀教师投入到本校的教育教学科研中去,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2.丰富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一方面,在中学必修课程的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要苦心钻研易于为学生接受的方式方法。尽可能地采取灵活易懂、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该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历史课上为学生播放历史纪录片,激发他们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注重扩展本门功课的相关内容,例如讲授地理知识时,顺带介绍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又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其主动扩展相关知识的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要尽可能少,多采取与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将自己的解题方法告诉大家,这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助于其他同学理解解题的方法。素质教育中,学生中心地位的确立需要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之间采取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加以解决。
3.建立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动教育机制学生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学校可定期举行家长会,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班主任就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在学校的综合表现与家长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并帮助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对于性格比较内向、不爱与人交流的学生,班主任可经常找其谈话,在组织班级集体活动时,鼓励该学生积极参加,投入到集体的大家庭生活之中。其次,学校还要加强与社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学校要加强与科技馆、天文馆、历史博物馆等的合作,组织学生前往参观,使教师讲授的课堂知识能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基地、旅游景区等,感受优良的革命传统和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奋发努力、报效祖国的雄心。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素质教育培训基地、野外训练营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锻炼他们应对突况的反应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