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业型城区创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那些小时候不能深入了解的东西,他们选择在成人后重新接触。
他们过了而立之年甚至是不惑之年,有稳定的工作,有幸福的家庭,有的人可能还拥有一定的职位。在一个合适的契机,他们报名参加了兴趣班,回到课堂。像孩子们一样,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音乐,钻研美术,练习书法,学习他们以前没有学过的东西。
童年不在,但兴趣可以在,学习更可以在。
也许这是他们一直以来不曾放弃的梦想。喜欢唱歌,喜欢画画,但苦于没有条件进行较专业的学习,不得不在艺术殿堂外徘徊。
也许是他们儿时的小小遗憾。会演奏乐器、会舞蹈的同学凤毛麟角,是他们曾经羡慕的对象,这种羡慕一直埋藏在心里。
也许这是他们内心对艺术的向往。他们过着稳定的生活,衣食无忧,生活按部就班,却在艺术上匮乏。K歌的时候发现自己五音不全,签名的时候发现自己书法太烂,他们需要重返课堂,追追艺术的脚步。
与其说他们为自己补上了一课,延续着小时候的梦想,不如说他们内心燃烧着一团火,希望现在的生活有些小变化和小惊喜。
他们不同于孩子,在知识海洋里遨游是最重要的事。他们也不同于退休的人,有大把时间可以进行各种学习。他们只有在工作之余,抽空上上兴趣班。只有在忙碌间隙,把学到的艺术知识加以练习。
学习有很多种。充电式的业务学习,可以让工作更专业,更精益求精,更锦上添花。厨艺烘焙技术、插花技术等,可以为家人做上一桌菜,献出一份爱,让全家人开心,为生活添些色彩。
2、强化服务意识。属地政府应当在强化服务上下功夫。优质服务上出成效,建立健全项目领导负责制、现场办公制、督查跟踪制和责任追究制,为项目在启动前、动工中和建成后提供全方位的协调服务,促进城建项目的早规划、早建设、早竣工、早受益。
3、强化经营意识。树立经营城市的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完善百万人口城市功能为目标,着力提升城市化水平。放宽城区功能设施建设的参与范围,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按照“谁建设谁受益”原则,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投资参与城市功能设施建设。建立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同定、任务同向、工作同步、成果同享”工作机制,实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构建百万人口城市产业支撑上有所作为扬优成势。
1、做强商贸物流。明确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城市资源和政策手段,着力发展资源消耗少、产出效益高的楼宇经济、物流经济、旅游经济等现代都市商贸产业。充分发掘和利用现有商贸市场资源,积极跟进南湖商务广场、烟水亭商务广场、人民路商务广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中心城区中央商务发展“轴心”大力推进“农改超”工程,加快京九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发挥联盛广场、信华广场的聚集效应,打造天马建材城、花鸟大市场等强势品牌,提升产业档次。
2、做优沿江工业。充分利用东郊工业基础、水陆岸线和土地资源。联大引强,借势发展。依托石化总厂的产业优势,以石化关联产业为核心,精心包装项目,盘活土地资源,引进大型企业入驻,发展石化下游产业和都市工业。以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为契机,引导城区工业企业向东郊聚集,努力实现工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蓄到兴”突破发展瓶颈,伸长发展“短腿”增强发展后劲。
3、做大民营经济。要坚持“发展领域多元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科技创新产业化、社会贡献多样化”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加大民营招商选资力度。实现内商、外商同等重视,内资、外资同样待遇,内力、外力同时集聚。要着力培育创业文化,全民创业的热潮中加速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营造百万人口城市和谐环境上有所作为提升品位。
1、塑造靓丽的市容环境。用文明装点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全面推行“交通整治、环卫保洁、秩序管理、美化亮化”和“文明创建”4+1”城市管理新机制,逐步形成“条块结合、共驻共建,全民参与、整体联动、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城市管理新格局,为百万人口城市营造良好的市容环境。
一、始终树立为民办实事的意识,巩固基层民安建设
“要以人为本,把关心群众疾苦作为执政为民的重点工作,解决好民生民安问题。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要以此为‘指挥棒’,为百姓谋利益,建设幸福。”保障民安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社区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小分子,只有切实保障社区的平安、基层的平安,整个社会的平安才能得到保证。全区各级干部要始终树立为民办实事的意识,更多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做到执政为民,通过实实在在地推进民安社区创建活动,从根本上维护好、实现好群众的利益,实现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和谐的目标。要以此次创建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全区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认真学习金厦街道“干一件,成一件”的工作态度
近年来,金厦街道在执行落实好各项面上工作的同时,相继在城管示范路、物业管理进小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以及今天的民安社区创建等工作上,做好认真探索思考,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最近创建“民安社区”的工作,已经起了个好头。
当前,站在赶超进位、建设幸福的新起点上。面对体制、机制和土地资源等条件的限制,也面临“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严峻挑战。金厦街道这种开拓创新、自加压力的精神和“干一件、成一件”的创业态度对我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幸福建设,弥足珍贵。做每一件事,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关键是我们如何保持和拥有这种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一抓到底的决心!希望全区各街道、各部门认真学习金厦街道的这种干事精神,在努力做好面上工作的同时,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探索推动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的新举措,通过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工作,在完成上级“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立足一年抓好几件“自选动作”,干成几件事。如果每个单位每年都能干成几件事,一年全区就可以办成很多件事,几年积累起来,的面貌就能大变样,民安社区的构想就能实现。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推动民安社区建设
是的老城区、中心城区,面临着基础设施滞后、财政收支压力大、城市管理负担重等问题,解决民生民安问题的压力很大。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思考,认真想办法,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其实有很多社会资源可以为我所用。只要我们通过发动社会力量、整合盘活辖区各种优质资源、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用现代的理念经营、开发、建设、管理中心城区,就能闯出一条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发展路径,实现社区建设良性循环发展。在民安社区的建设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居民群众和驻区单位对安全、稳定、整洁、文明、法治、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求,广泛宣传民安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的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动驻辖区单位参与建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打造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消防安全、风尚文明、人际和谐、居民自治、党建扎实、幸福安居的新型民安社区。
四、健全制度、强化职能,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今天会议上,印发我区《创建“民安社区”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对创建工作提出了详尽而具体的安排,希望全区各有关街道、部门按照意见的要求,加强领导,健全制度,通力合作,抓紧做好各项筹建工作,切实完成“民安社区”的各项建设。下面我提几个要求,希望各街道、各部门切实做好: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及时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创建民安社区工作纳入街道主要领导年度述职和社区主要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要深入宣传,营造氛围。要精心制定计划,多角度、多层面宣传各街道在推进创建民安社区工作中的特色做法、工作经验,积极宣传创建民安社区工作的意义、原则、方法和工作部署,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使推进建设民安社区工作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要发挥职能,形成合力。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加强配合,大力支持创建民安社区工作。要改进方法,转变作风,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支持各街道开展创建民安社区工作。各街道要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切实推进民安社区的创建。
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
一、突出园区建设,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
1、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全力支持金河工业园发展壮大,加快推进机械铸造产业园、石油配套加工产业园建设,年内建成中小企业孵化园,全面提升产业聚集化和项目承载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00万元,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和天然气管网工程。加快园区项目建设,博磊机械制造、华特电气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忠诚铸造、通华石油扩建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实现园区总产值20亿元。
2、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坚持做优环境,强化服务,引导扶持东岭集团、石油机械等骨干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带动全区工业突破发展。以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全力支持宝桥天元、合力叉车等企业实施技改提升,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双向支持”机制,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下的中小产业集群。全年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产值上亿元企业5户。
3、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认真落实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在税费减免、土地征用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用足用活金融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作用,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围绕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成立区级创业服务中心,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指导服务三大平台,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创业服务,推动全民创业。
二、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做大做强第三产业
4、做精文化旅游业。加快“四景一区”建设,提升景观档次,丰富文化内涵。全面完成金台观一期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二期建设项目。加快六川河生态示范区开发,建设生态河堤、蜂泉山景区道路,实施东西坡面景观绿化,兴建一批景观工程。提升西府天地景区品位,完成园林绿化、游客服务中心和污水处理工程。加快代家湾生态公园建设,完成景区广场和塬顶牌楼工程。
5、做强商贸流通业。加快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实施人民街、恒丰园等市场改造工程,新建上马营建材市场,巩固提升全市商贸批发中心地位。大力发展街区经济,实施第五大道东扩工程,完成金台大道、陈仓大道、东风路、大庆路美化亮化,倾力打造“一街一品、产业聚集”的特色街区。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以西部煤炭物流园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巩固提升全市物流核心地位。
6、做优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拓宽发展领域,培育新型业态,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业,提高服务业的附加值和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信息咨询、星级酒店等新兴服务业,启动融通大酒店、石油大酒店等星级酒店建设。
三、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构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7、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加快陵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罗家塄千亩精品核桃示范园、金河花卉苗木基地、硖石养殖基地、六川河百果园等建设,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带。继续加大“3个10村”建设力度,建成闫家村等1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陵辉村等1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推动高家湾等10个重点帮扶村整体提升。积极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全年培训农民工2.5万人(次),完成劳务输出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5亿元。
8、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水利事业,投资1000万元,启动金河集中供水工程,解决1.2万人的饮水问题。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全面完成长坪公路水毁修复任务。深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完成6000亩补植补造和6900亩基本口粮田改造。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建户用沼气池3600口,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卫生乡镇。
9、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为重点,加快蟠龙小城镇建设,完成硖石撤乡建镇和金河、陵原撤乡并镇工作。全力推进开发式扶贫,年内完成生态移民、扶贫搬迁、农村土坯房改造230户1100人。制定农民进城规划,完善相关配套办法,稳步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积极探索“整村转居”新路子。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建成12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完成15个村级活动广场和35个村级农家书屋建设。
四、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
10、全力破解项目难题。紧紧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精心谋划一批支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确保全区项目总量增加、质量提高、接替有序。严格土地管理,加大储备报批力度,着力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难问题。认真落实项目服务“三个零”要求,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项目建设提供“一条龙”服务。
11、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全年计划安排区级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106.9亿元,年度投资41.2亿元。加快项目进度,倒排建设工期,促进金桥大成、南车时代技改等50个续建项目早日达产达效。夯实工作责任,强化跟踪服务,力促德维特机械加工、瑞林石油设备等50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
12、突出抓好招商引资。紧跟国家投资政策,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动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努力引进一批龙头型、科技型、税源型项目。切实做好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不断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全年力争引进上亿元项目10个,实现合同引资60亿元,到位资金25亿元,引进外资600万美元。
五、突出抓好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13、加快城中村和旧城改造。配合市上全力抓好东仁堡、代家湾改造和金陵湾廉租房小区建设,积极实施宝十路27号、宏文路片区旧城改造,加快西建康城、锦绣东城和中山路263号旧城改造步伐,强力推进光明、东岭两个重点片区改造。启动金利苑二期工程,平安小区建成入住,全面完成北坡大搬迁各项任务。
14、不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加大城市道路建设力度,年内完成摩天院路、电机段东路等10条小道路建设。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老城区公厕、垃圾收集、供排水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在主要干道、台塬坡面、景区广场、城市出入口等重要节点,打造一批生态绿色景观。完善数字化城管二级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高效化、网格化。健全物业管理服务网络,推进物业标准化管理,实现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15、加快蟠龙新区开发。按照宝鸡特大城市蟠龙组团的规划定位,完善新区发展详规,完成产业发展前期策划,推进新区建设实现重点突破。配合市上完成龙盘西路一期工程,启动实施蟠龙大道、引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园区产业发展定位,集中发展一批高科技、低耗能、污染小的工业项目,启动实施中北学院、新职教中心等教育项目,为新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突出民生改善,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6、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规划》,加快城区幼儿园改造提升,每个乡镇建成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加快新福园中学、东仁堡小学、代家湾小学建设,缓解城区就学压力。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金台医院建设,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积极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认真实施母亲健康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创建省级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区。扎实开展省级文化先进区创建,做好区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宜居城市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各个层次的需求。要通过宜居城市的建设,让广大市民亲身感受到幸福和美好,感受到生活的品质在提升,居住在这座城市更有安全感,生活在这座城市更有幸福感,创业在这座城市更有成就感,离开这座城市更有留恋感。能够居住在这样的城市里,是大家共同的心声,是每一个“临海人”共同的愿望。
临海创建宜居城市的基础条件
宜居城市的基础是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生存空间,并以完备的基础设施、严格的环境管理、科学的经济发展为保障。建设中国宜居城市,临海条件良好、基础扎实。临海东濒东海,西倚括苍,浙江第三大水系灵江委婉贯穿。山海丘陵、奇峰怪石、竹涧溪流、森林湿地一应俱全,地貌风光独特,自然景观如画,“一江、三湖、六河、八山”形成了江南古城秀美山水。临海是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悠远,底蕴深厚,江南长城、桃渚抗倭军事古城等随处可见的历史遗迹是我市特有的文化资源,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的蓬勃发展使我市的综合软实力持续提升。而且,作为历史上的郡、路、府治所和原行署所在地,府城文化源远流长,2000多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区域内,临海最宜居。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近年来我市城市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健全,市政广场、崇和门广场、灵湖公园、江滨公园、洛河公园、临海大桥、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城市框架不断拉大,总体格局按照“一城五区,二带四景”的布局进行建设,各项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创建成效明显,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市、省级生态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这些都为创建宜居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对照宜居城市的标准,我市仍有不少差距。城市功能有待完善,特别是城市交通方面,城区道路布局不够合理,公共停车带、公交站场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时段性拥堵现象比较突出。市政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待提高。山水文章还要做深做秀,“江、湖、河、溪、海”等自然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历史文化内涵需要深入挖掘。城市管理有待加强,城乡面貌还要继续改善,“三创”成果要切实巩固、不断深化。城市和谐度有待提升,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有待加强,全社会劳动、养老医疗、再就业等保障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城乡均衡发展水平有待提高,“600+1”、农民康居等工程还要深入推进。
今年3月份,临海市组织开展了“建设宜居城市。共建美好家园”问卷调查活动,从调查结果看,群众对出行、购物、居住等环境十分关注,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创建宜居城市,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要通过宜居城市的创建,逐步改善城市发展中“不宜居”的地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展现城市魅力,塑造城市形象!
临海创建中国宜居城市的路径分析
创建宜居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总体思路是,对照宜居城市六个方面的标准,以提高城市“环境优美度”和市民“生活便宜度”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意识提高为支撑,积极推进中国宜居城市创建工作,2011年前完成各项基础性工作,争取2012年创建成功。围绕这个目标,突出重点,明确任务,组织实施“九大行动”。
实施生态保护行动,建设天然“大氧吧”。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对照宜居城市的标准,在生态保护方面。我们将在历年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实施“六项工程”。一是实施“碧水工程”。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全面建立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管网覆盖面和污水处理率: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全面完成市区河道综合治理,把碧水绿岸建设成为新的城市生态休闲绿廊。二是实施“蓝天工程”。实行工地渣土运输许可制度,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管理,开展道路“抛洒滴漏”综合治理,深化工业废气污染整治,切实改善空气质量。三是实施“宁静工程”。大力控制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加强规划管理和执法监督管理,创建环境噪声达标区和安静居住小区。四是实施“固废工程”。坚持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原则,集中处置危险废物,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处置和利用,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五是实施“增绿工程”。依据规划建设均衡的绿地系统,构建“品种丰富、层次错落”的城市园林植物群落。推进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绿化协调发展,提高绿地比例。六是实施“清扫工程”。改变传统环卫作业方式,实施道路清扫机械化,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卫管理体制和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提升城市环卫保洁水平。
实施道路保畅通行动,让市民便捷出行。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指标就是“生活便利度”。历史地看,临海在城市建设方面总体比较超前,但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和人口的集聚,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区特别是老城区交通拥堵成为阻碍宜居城市建设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要以“改善结构,调整流量,顺畅枢纽、科学管理”为原则,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道路畅通。一是统筹新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城市功能的完善与提升,统筹新老城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重点在新城区做“加法”,建设新的菜场、商场等商贸服务设施和文化会
议场所以及一批公建项目,分解老城区车流量,提高城市通行能力。二是改造道路交通设施。因地制宜地改造主要路口和部分路段的绿化隔离带,整合人行道结构,增加停车位。加快老城区道路改造步伐,打通城市“流动线”。三是完善城市公交体系。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调整完善公交运行体制,科学规划城区公交站点,逐步推广“大容量、低排放、舒适化”的公交工具,优化公交网络,提高公交快速性。四是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全面整治城区行车难、停车难等问题。建立城市停车诱导系统,结合经济和管理手段引导车辆有序停放。
实施精品建设行动,打造城市新亮点。宜居城市建设,少不了精品之处、经典之作。对临海来讲,最突出的精品就是“三圈两岸”。古城文化圈将突出古城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自然风貌保护,重点是以巾山历史文化挖掘为主的巾山景区,以府城文化为主的北固山景区,以特色宅院、特色区块改造、修缮、开发为主的历史街区等三大区块建设。加快对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改造,加强历史和建国后名人名宅的保护修建工作。靖江商务圈将做好“进”与“出”的文章。“进”就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吸引大项目、优项目落户,打造台州北部商业服务中心区。加快靖江广场等地标性建设,拉动城市品位的提升。“出”就是撤出一些影响商业街整体布局和发展功能的设施,加快104国道市区西过境线的改造和新客运中心的建设工作。灵湖休闲圈将以打造最佳居住地和城市核心生态休闲区为目标,加快在建工程建设,填充一批公众休闲项目,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需求。
加快推进灵江两岸和大田港两岸建设。灵江纵贯市区中心区域,是城市形象的集中表现区和城市景观轴线。我们将通过综合整治,将灵江两岸建成旅游休闲、商业服务、历史文化高度集中,“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新江滨。加快三江湿地保护开发工作。三江湿地是灵江感潮区的最上游,动植物资源丰富,天然景观优美,野趣横生,2007年被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我们将通过尽可能少的项目实施。让游客能进入湿地、感受湿地。使三江湿地早日成为广大市民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之地。大田港两岸将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以保留生态、打造特色为原则,着力构建连接牛头山景区和灵湖景区的城市生态休闲廊道。同时,以“一镇一品,一月一节”活动为载体,指导、帮扶各镇(街道)加快建设富有特色、错位发展的区块旅游亮点。积极开发括苍山登山、露营项目,使之成为年轻人向往的活力激情之地:继续推进尤溪“优美小镇”建设,使之成为市民周末一日游的首选之地;桃渚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俱佳,重点要做出军事古城特色;河头将围绕羊岩山,深挖“茶”文化,做足“茶”文章。
实施住房保障行动,让市民“住有所居”。住房始终是城市居民的基本需要,改善市民住房条件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宜居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过程中,都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环境合理性、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有一个详尽的考虑。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以“住有所居”为目标,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探索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全面、深入地推进农民康居工程建设,引导和鼓励农户自愿联建住宅和相对集中居住区。尽快建成一批富有特色的康居示范村。
实施城市文化建设行动。展现古城新韵味。临海文化资源丰厚,历代名人灿若繁星,加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祖先留下的要保护、利用好。注重把握传承和发展的关系,着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历史环境的完整性。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历史地段,保护古城传统风貌、格局和空间形态。继承和发扬好城市传统文化。同时,在自然人文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今人的创造力;突出城市特色,给临海的宜居城市建设打上“古城新市”的深刻铬印。要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不但要重视大型城市景观的营造,还必须从小处着手,设计一些合理而优秀的城市标识体系。城市标识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方便实用、精致美观,比如简单明了的道路和景区指示标志、清洁划一的垃圾箱和垃圾指示标志、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等。都能让人眼前一亮,意识到临海是一座非常“认真”的城市。
实施便民利民行动,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实施“临海市民信用卡”项目。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建设、鼓励应用、逐步推广、一卡多用”的原则,以方便市民生活为出发点,以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核心,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为目标,有步骤、分阶段推进“临海市民信用卡”项目建设。结合这一项目,推行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倡导绿色出行,缓解交通压力,既能让本地市民不再为自行车的停放、修理、失窃而烦恼,感受便捷生活,又能让每一位来临海旅游的游客随时享受自行车提供的优质服务,轻松穿梭于临海的大街小巷、名胜古迹,感受品质旅游。
实施城市管理创新行动,建设规范有序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宜居城市建设,离不开有力有效的城市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市容管理秩序。按照“主街道严禁、次街道严控、小街小巷规范”的要求,对市区城市管理进行网格化划分、“田”字型组合,严格管理。积极创新城市管理工作模式。坚持疏堵结合,增设直销市场,逐步改变随意设摊、占道经营等现象。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应用。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上下贯通、精细快捷、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同时结合“法制宣传日”、“行政执法宣传周”等活动,积极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氛围。
实施服务流动人口优化行动,催生“洼地”效应。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流动人口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管理体制上,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探索实行市、镇、村三级管理模式,形成组织健全、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管理措施上,按照“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工作思路,完善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做到情况明、底数清。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有条件地解决流动人口的户籍问题,加快人口集聚步伐,促进流动人口为我市经济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