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奖励机制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中学体育 课外活动 有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3-023-01
体育课外活动的主要作用是将学生们体育课中所学到的体育技巧理论和身体潜能开发知识加以补充和进一步延伸。如果只进行理论的体育教学,那么,是很难培养出身体素质高的学生。体育课的理论教育和体育课外活动两者间是紧密相连、无法割舍的。本文首先指出了当前中学体育课外活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其次制定了加强中学体育课外活动的有效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1. 中学体育课外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体育课外活动的时间缺乏科学性的统筹安排
当前,中学教学中,依旧将文化知识课作为重点,所以,在课时安排方面,体育课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仍较低。并且,体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们通常会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理论教育,致使课外活动时间极其短暂。根本无法对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加以良好的培养。另外,学校未科学合理的进行课外活动的安排,对运动的科学性完全忽视。总是将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在饭前或者饭后的课程中,和运动的科学性背道而驰。
1.2没有一套完善的计划与方案
现阶段,中学体育课外活动开展过程中,没有一套完善的计划与方案。未充分把握体育教学整体性,这主要是因为现代教育的供求关系对体育课教学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现代教育体制下,文化课程仍然是教育过程中的重点部分,并且在教育制度中,教育评价依旧将试卷考核的教育评价机制作为核心手段;由于旧的教育思想观念依然存在,致使教育机制改革进程无法顺利的开展。这些因素直接的对体育活动的计划与方案造成了影响。
2. 加强中学体育课外活动的有效管理策略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或者实施方案
主要操作流程是:在体育课程安排、体育项目分类基础上来细分体育课外活动,再按照细分的内容来明确活动的具体时间或者是科学的安排活动的进程。最后,编制详细的计划书或者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有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计划或者实施方案后,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或者体育技能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构建相应的管理团队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体育课程的制定,还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决定的。实际制定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所需和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来完成。所以,要想保证体育课外活动的有效管理,就必须构建相应的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应由学校领导者、体育教育者、学生代表组合而成。这样能够对体育课程和体育课外活动的各环节予以有效管理。
2.3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育课外活动
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评价是否实现了最初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目的,也就是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是否有所提高;其次,学生、教育者以及领导者对体育课外活动过程的满意度如何;另外,体育教育者的自我评价,具体看其是否实现了自己事先制定的计划目标。
2.4 精选体育课外活动,保证活动质量
首先,和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竞赛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选择和体育课、学校体育竞争项目相关的活动内容,以确保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间能够彼此促进,同时,还要确保课外活动和运动训练、竞赛间的有机结合,诸如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等各项运动,这不仅是现代体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还是经常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所以,可将这些体育项目纳入到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中。其次,科学的选择以身体活动为主,并能使所有人参加活动的项目,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后,通过参加活动来放松。另外,选择和学生兴趣相投、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的项目,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四,选择和季节及气候较为吻合的体育项目,有助于活动顺利开展。比如在冬天,可以选择拔河、跑步等体育项目。第五,将部分未纳入到体育教学计划,但便于组织竞赛或者对身心锻炼有利的项目作为活动内容,比如保健气功、健美操等。
2.5 建立活动质量评价体系
首先,明确课外活动管理目标,结合课外活动的主要目的以及管理评价的实际需要,构建一系列完善的课外活动管理体制,比如课外活动辅导制度、运动竞赛制度等,实施这些制度,可以激发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积极性。其次,根据课外活动的管理目标,认真检查和详细考评活动的过程及结果,以此对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促进课外活动顺利的开展。考勤和检查评比组主要由学生科、体育组、学生会体育部、体育教育者组成,对各班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以及活动情况予以全面的检查;评价运动竞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运动技能状况;根据学生的健康卡片,全面评价各班级学生的身体机能。可采用板报、通讯等方式公布评价结果,同时,在期末对各班级的体育课外活动情况予以综合性的评价。另外,根据综合性评价的结果,选出体育锻炼的先进班级,同时,予以相应的表彰或者奖励;凡是在体育比赛中有较好成绩的个人要予以奖励,将学生体育课成绩与评比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们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
综上所述可知,体育课外活动是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有效渠道,如何顺利有效的开展体育课外活动已经成为了当前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中学体育课外活动的有效管理与开展进行了一番探讨。旨在为学校体育事业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一、注重研学旅行,
打造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
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合肥市大胆突破,敢于创新,将研学旅行作为实践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我们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走出校园,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早在2008年,我市就开展了“万名学生合肥工业游”活动,被国家有关部门称之为开创了全国教育界先河。201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鼓励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同年,教育部在全国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合肥市被列为全国首批三个试点城市之一。在此基础上,我市确定了28所试点学校。我们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研学旅行常规活动,各学段至少1次,研学地点坚持小学四年级以上在本地、初中在本省、高中在国内,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研学旅行期间集体住宿。2002年9月和2013年9月,合肥市连续两次受教育部邀请参加全国首次研学旅行座谈会和全国研学旅行试点工作中期研讨会,并在大会上介绍经验。
1.完善机制,为研学旅行提供制度保障。一是突出政策引领。《合肥市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推动中小学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支持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为此,先后出台《关于在中小学生中全面开展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活动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合肥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方案》《关于开展合肥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为研学旅行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政策指导。二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共青团、教育、文化、旅游、科技、工业、农业、交通、卫生、应急、保险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形成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推动教育、工业、旅游、文化、科技、农业等融合发展,整合科技馆、旅游景区、工厂、农庄等资源设计提供研学旅行产品,形成工业科技、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红色记忆等内涵丰富的研学旅游线路。各县(市)区和学校也成立相应组织,明确专人负责,有计划地推进研学旅行活动。三是突出课程建设。要求各学校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特点和进度,参考研学旅行目的地的要求,研究制定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纳入到全市中小学的正常教学安排。四是加强考核评价。高中阶段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并计入2~3学分,义务教育阶段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直接影响中考升学。同时,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研学旅行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畴,纳入团各县(市)区委对教体局团委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畴,纳入各县(市)区政府对教育主管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畴。
2.严格管理,让研学旅行平安有序。一是把好安全源头。公开招标4A级以上等级的旅行社,为参加研学旅行的师生投保责任险(不低于60万元/人)和旅游人身意外险(不低于25万元/人),同时对食宿卫生标准作出相应要求,保障学生出行安全。二是制定安全预案。要求学校在制定研学旅行活动方案时,必须涵盖安全管理方案,事先对学生走失、歹徒行凶、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作出应急方案。三是畅通家校联系。要求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积极沟通,取得理解和支持,形成学校和家庭共同推进研学旅行的良好局面。
3.精心策划,让研学旅行生动有效。一是发挥学校作用。赋予学校在组织实施上的自,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并在活动内容、线路设计上突出研学旅行的区域性、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二是策划“行”的内容。提前了解研学旅行线路沿线的自然风光、人文习俗及历史文化等内容,加强设计,打造精品线路。三是巩固“学”的效果。配合开展征文摄影评比比赛、结集出版、研究性成果展示、优秀学生评选等活动,展示和巩固“学”的成果。四是注重示范引领。每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方案”展示、评选、观摩活动,交流研学旅行经验,共同进步。经过七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市研学旅行活动,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品牌。
二、强化科技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强化科技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协调共青团、教育、科协等部门互相配合,广泛举办校园科技节、科技周、科技夏令营、流动科技馆进校园等活动,营造科技教育氛围,强化科技教育效果。2013年开展流动科技馆进校园活动16场,参观学生达一万多人次。
2.打造活动平台。连续多年成功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信息学竞赛等市级比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及国家相关比赛。连续11年设立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对获得国际、国内高规格科技教育赛事奖项的中小学生给予奖励。在全国第二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市中学生共获得6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和1个高士其科普奖专项奖的佳绩。在全国第十三届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中,我市选手一举夺得了7枚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推动共青团、教育、市科协与市关工委等共同组织开展2013年合肥市生物科技夏令营活动,来自全市的80多名中学生走进石台县牯牛降、蓬莱仙洞、石桥步果园等地,进行生态考察,感悟大自然的无穷魅力。2008年以来,我市每年举行科技夏令营活动200余次,共惠及学生10万余人。
三、培育学生社团,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市坚持尊重教育规律,始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让校园活起来为宗旨,全面加强中学生社团建设,引导广大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真正把推动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大力推进求发展。出台《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生社团建设的意见》,召开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现场推进会,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合肥市首届中学生社团文化节,获得省教育厅和团省委的高度肯定。目前,我市成立中学社团近3000个,已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的1000多所中小学校,数十万名学生参与其中。
2.结对共建促均衡。针对中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态势,以及社团发展的市县、区县、校际之间的差距问题,建立区县结对、市区结对、校校结对机制,推动社团结对共建、均衡发展。同时,建立社团活动专家库,加强社团理论建设,加强社团及社团理论评比,以评促建,以展促建。
3.活动开展造精品。鼓励学校培育扶持学术、文艺、科技、园艺、手工艺、体育、动漫等各类社团的发展,通过社团的带动作用,提高广大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各类社团的组织联动作用,开展校内、校际各类展赛活动,努力打造精品。特别是鼓励足球、篮球等体育类社团的发展,引导广大学生不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2009年,我市率先在全省组织校园足球联赛,推广普及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2013年我市又率先在全国启动高中足球联赛,进一步带动全市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目前,合肥市中小学共有70支足球队伍。2009年至2013年4年间,我市为国家U17男子足球队、国家U13女子足球队、国家U14少年足球队等各级国字号足球队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
天津北方网讯:上周五,市教委《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本市“中考”改革正式启动。本市将从2019年秋季学期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开始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2年左右初步建立起科学、公平、具有天津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形成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制度。
根据《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和《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本市将继续实行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招生“两考合一”考试。同时,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体育与健康、物理(含实验)、化学(含实验)、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含实验)、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13 门课程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成绩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
考试的组织方式和结果呈现形式
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化学、物理5个科目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闭卷书面考试,考试结果以原始分呈现。历史、道德与法治2个科目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开卷书面考试,考试结果以原始分呈现。地理、生物2个科目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闭卷书面考试,考试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体育与健康包括平时和统一测试两个部分,考试结果以原始分呈现。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根据全市统一要求,以书面笔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各区统一组织,各中学具体实施,考试结果以“合格”“不合格”的形式呈现。
三点新变化
一是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二是除原有的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化学、物理外,以原始分呈现的历史、道德与法治成绩,和以等级形式呈现的地理、生物成绩,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升学录取依据。三是体育与健康成绩总分值由30分提升为40分。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市还将进一步完善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细化和完善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突出表现。
从初中入学起,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记录。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学校成立评审小组,每学期末对学生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公示。规范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电子档案,健全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信息的保障机制。
包含日常行为表现、专题教育活动、团队活动、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表彰和奖励等评价要点。
思想品德
包含国家课程修习、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修习、研究性学习成果、个人优势学科学习和社团活动情况等评价要点。
学业水平
包含体育课程修习、日常体育类活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心理素质、体育特长发展等评价要点。
身心健康
包含艺术类课程修习、艺术类活动、艺术特长发展等评价要点。
艺术素养
包含学军、学工、学农、研学实践教育等集体活动,社会调查与实践课堂活动,素质拓展课外活动,科技活动、创造发明等评价要点。
社会实践
按照要求,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进步。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引导初中学校开展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发挥积极作用。
“全科开考”
不增加学生负担
实施“全科开考”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并结合我市教学实际,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视对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有机联系,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不出偏题怪题;在成绩呈现方式上,部分科目采用等级方式呈现,避免分分计较;在录取计分科目构成和数量上,只增加历史、道德与法治科目,做到文理兼顾、适度负担。
六年级学生家长
提高体育分值 促进身体发展
这次“中考”改革将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新初一”年级开始实施,现在这个阶段,这批学生还正处在小升初的关键阶段。本市“中考”改革的消息传来,最关注的就是这批学生的家长。很多家长对此表示还没来得及细想,也有家长表示以后紧盯语数外的策略要换一换了。
家长教师协会工作的管理是确保教育工作有序、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学校制定了家校活动审批制度、家校工作奖励制度,同时深化督导评价机制,使协会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家校活动审批制度主要落实“三审”。“一审”检查家校活动是否与课程计划对接。如“诗词微课堂”“3D梦工厂”“有趣的汉字”就是安排在国家课程时间进行的,而其它活动一般都会安排在课后进行,体现了家校活动是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对接。“二审”检查家校活动是否与学校育人目标、工作计划对接。无论是家长讲堂、家长教育工作坊还是亲子运动会,都紧紧围绕学校“四个尊重”(尊重文化、尊重规律、尊重人人、尊重环境)开展,并且都结合了学校的工作计划。“三审”检查家校活动是否与习惯养成对接。审批制除了要求填写审批单外,还要附交活动方案及安全预案,全面呈现活动中学生安全、礼仪教育、活动评价等方面的情况。
家校工作奖励制度包括评优评先奖励、分享展示奖励、工资奖励。学校在每月的常规工作和期末的奖励评价别设立了家长教师协会工作项目进行考核与奖励。每月每班开展一次家校活动,对达标的班级和教师给予相应奖励。对于利用休息日开展活动的教师,学校在基础奖励上还设立了额外嘉奖。家校工作奖励制度的设立使教师们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从过去的“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极大地激励了教师们开展协会工作的热情。
深化督导评价机制。学校通过定期的网上家长问卷调研、与德育干部工作交流、学生抽样调研等方式进行校区间督导评价,坚持“有成绩就赞赏,有经验就推广,有问题就指导”的管理方法,推进了校区间家校工作的同步发展。比如,2015年4月学校网上家长调研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您是否了解家长教师协会的工作”,回答不了解的高达24.6%,其中新合并的朝外校区(原下三条小学)高达63.2%。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召开会议,分析原因,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分层工作汇报分享制的方法进行整改。2016年4月,学校再次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网上调研,家长们回答不了解的降到了8.8%,降低了近16个百分点,督导评价的作用立竿见影。
除了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外,学校还将家长教师协会的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了最大化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民主、开放办学。
在尊重理念引领下,学校建构并完善了课程目标体系,围绕“四个尊重”将课程划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定制课程、主题课程四大类。其中,主题课程是基于问题开展的跨学科联动课程,家长在课程开发、课前调研、课程实践、课程评价等方面深度参与,有效推进了课程的实施。
以学校“尊重文化”领域下的“月是故乡明 天涯共此时”的主题课程为例,该主题课程不仅涵盖了综合实践活动、科学、语文等国家课程,还涉及到了3D创意、诗歌颂情等校本课程。在主题课程中,家长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承担授课任务。同时,为了使主题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协会开展了“中秋文化”家长讲堂,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等。此外,还组织学生走进天文馆,通过科学探究,了解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做月饼、吃月饼,体会中秋节的浓浓乡情,团圆之意……
宝坻一中的发展性教育内涵为:以教育评价为手段,通过增值性教育评价、个性化教育评价、合作性教育评价使每一名师生和每一个团队得到“一般发展”,(“一般发展”是宝坻一中发展性教育的理论依据之一。维果茨基的学生赞可夫继承并发展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说,把智力发展扩大为“一般发展”,提出“一般发展”的思想。所谓“一般发展”,既不同于智力发展,也有别于特殊发展,又不同于全面发展。“一般发展”指的是从心理学角度定义的完整的人的深刻全面发展,是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整个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最终使每一名师生成为“德泽、敬学、立远”之人,使宝坻一中成为“德泽、敬学、立远”之校,即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
现实基础
探索形成“扁平化”管理模式
扁平化管理原是企业为解决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环境下面临的难题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模式。学校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后移用了这一理念,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发现原来的增加管理层次的办法不能发挥有效作用,于是改革为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宝坻一中以扁平化管理促进内部民主氛围的形成和教师团队建设,低重心运行的年级组管理模式为教师团队建设扫除了制度上的障碍。采用校长直接聘任年级主任、年级主任聘任班主任和备课组组长的模式。对教师的聘任采用年级主任与备课组组长共同聘任的办法,“颠覆”了传统的教务处、德育处、科研处等处室分头分级管理聘任的繁琐过程,使教育教学管理轻松而有实效。
建立和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2007年以来,学校逐步构建和完善了《宝坻一中教师考核方案》《宝坻一中班集体考核方案》《宝坻一中备课组考核方案》《宝坻一中“青蓝工程”新老教师结对子考核方案》等多个评价方案。这些评价方案倡导了民主的评价精神和为改进工作而评价的方法,遵循了发展性评价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构建合作性团队建设机制
学校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合作性团队建设机制。几年来,宝坻一中着力培养教师团队(年级组、备课组、班集体及老带新等团队)的负责人,用团队发展、团队育人的方式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
另外,还建立了团队评价机制。把过去主要鼓励竞争的考评制度逐步改变为鼓励合作的团队评价机制。因此,在内部,基本上形成了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全校教师达到这样的共识:只有合作,才能共同走进优秀行列,实现共赢。
发展性教育维度之一:增值性教育评价
锻炼教师专业才能
针对教师的增值性教育评价,是指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引导教师多元发展。简单来说就是看进步,不搞横向比较,有了大的进步就该褒奖。
定期开展“读书学习交流展示月”活动。要求“人人读书学习,人人撰写读后感”,对文章达到优秀等级的教师,颁发“读书学习先进个人”证书,并展示其文章。通过读书学习,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四转六让”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转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转变学生被动听为主动参与,转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转变平铺直叙为情境创设;课堂上,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结论的让学生推导结论,能让学生总结归纳的让学生总结归纳。
开展“人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活动。每个学年每位教师要上一堂公开课,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将“敬学”之风引入课堂。
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求“人人有课题,人人做研究”。学校制定小课题研究相关评价方案,对达到相应等级的小课题,颁发相应证书。通过研究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改进教学实践,促进专业发展。
激发学生理想信念
针对学生的增值性教育评价,是指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引导学生多元发展及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开展“优秀志愿者”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对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学生给予表彰,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开展“鼓励学习进步”活动。以每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为基础,在期末考试中任何1科成绩超过期中考试成绩的,评为“单项学习进步”学生;有3科成绩超过期中考试成绩的,为“多项学习进步”学生;总成绩超过自己期中考试成绩的,为“综合进步”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自我纵向比较,实现增值性发展。
开办“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在年级、班集体中,适时举办“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鼓励所有学生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交流会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归纳、自我反思进步的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沟通、交流与学习上的合作。教师积极肯定具有推广价值的学习方法,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得到普遍认可。
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主题有“放飞理想”“我的人生规划”“路在脚下”等,全班学生畅谈理想,规划人生,班主任适时点拨指引。通过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畅想未来,共同交流。实践证明,这能有效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编写宣传材料并开办学生讲座。编写《从宝坻一中迈进“清华北大”》宣传材料,宣传“清华北大”学子刻苦学习的事迹;“聘请”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回母校开办小型讲座,畅谈高中时代的理想志向,以及自己是如何实现理想志向的,借此鼓舞全体学生。
发展性教育维度之二:个性化教育评价
激活教师发展潜能
针对教师的个性化教育评价,是指尊重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潜能和需求,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性,使教师拥有自己的教育特质,这是一种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能够彰显个性、取得显著效果的个性化教师给予褒奖。
开展各类评选先进活动。包括:“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学生评教活动等。通过评选先进,引领教师创优争先,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开展“青年教师良好课大赛”活动。将教龄未满5年的青年教师作为参加大赛的人选,通过基本功展示、赛课等环节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开办“骨干教师优质课大赛”。学校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对获奖教师颁发证书,通过大赛展示教师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开展“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拉练”活动,编写《我的教育故事》。通过活动实现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并加强全体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学习与交流。
开展“名优教师示范课”活动。示范课教师由学校选拔确定,应是在教学中采用可推广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得到师生共同认可的名优教师。通过“名优教师示范课”活动,宣传名优教师的教学思想,传播名优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供全校教师学习、讨论、交流。学校颁发相应证书,彰扬名优教师的个性化教育教学理念。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校每个学期设定一个教育教学主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展示教师思想,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借鉴、主动发展,并将优秀论文选编结集。
实施“十八条”学生评教活动。每学期末举行学生评教活动,主要针对语文、数学、英语等15个学科,具体评价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质、课堂教学与管理等几大类(共18条)。对在公评中每一条居前五名的教师(这些教师中不乏学生喜爱的“个性化教师”)给予公开表扬,并颁发证书。
制定教师层级标准。学校制定“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星级教师”“专家教师”系列评定标准,鼓励教师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促进反思,使教师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
开启学生智慧人生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评价,是指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的学习特质”等元素。对能够彰显个性、取得显著效果的个性化学生给予褒奖。
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每学期评选两次,如“责任之星”“劳动之星”“纪律之星”等,通过“校园之星”的评选,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及个性化发展。
开展“校园科技节”活动,组织小发明、小创造成果评选。小发明可以是教材教具的制作,可以是针对生活实际的创新发明;小创造可以是自己制作的一些艺术作品等。学校组成评委会进行评选,对优秀者命名为“优秀发明创造者”,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敬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如“才艺新人”评选等,以此开发学生艺术潜能,张扬学生个性。
在理科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想象等创新思维品质,并适时举行班内小型活动,对优胜者给予表扬,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文科课堂教学中开展“当堂口头论事”活动。引入竞赛形式,如语文学科开展“当堂口头作文”比赛、政治学科开展“当堂口头时事论述”活动等,通过活动加强对学生语言提炼和思维概括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发展。
实现社团发展的课程化。学校开辟双周两节社团活动课,将社团活动正式纳入课程表,成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通过社团活动课程化,规范化地培养学生特长,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开发学生个性化的潜能智慧,并通过校园艺术节等活动展示社团成员的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奖励奇才学生,鼓励学生展示特长,发挥特长。学校制定了《宝坻一中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对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重奖,不仅奖励获奖学生,也奖励教师,还奖励辅导学生的教师团队(如备课组、年级组等),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在特长生培养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几年来,有多名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区县级比赛中获奖,有3项学生发明获国家专利,学校军乐团、合唱团在全市举行的比赛中获奖,有多名学生的科技制作获国家级和市级一等奖。这些成绩展示了宝坻一中学生的个性风采。
发展性教育维度之三:合作性教育评价
促进教师团队发展
这是针对教师团队成员凝聚力与成果的考查与评价。每一位教师归属一个或多个团队,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团队意识,对共同行动及行为规则有一定的认知,通过团队成员间教育教学思想的相互交流,共同承担与完成任务并分享成果,以此来促进团队成员的合作与进步,引领团队积极发展。
发展性教育对教师团队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学校坚持以鼓励合作为主,以设置底线、奖励优秀为原则,制定备课组考评方案,将学校全体备课组纳入考评,对成绩优秀的备课组颁发证书。通过合作性教育评价,鼓励备课组内所有教师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学校制定老带新师徒结对考评方案,参加师徒评比的人员为新老任课教师、新老班主任教师,将所有师徒纳入考评。通过合作性教育评价,引领师徒团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同时,制定班集体考评方案,将全校所有班集体纳入考评。通过合作性教育评价,鼓励班内任课教师之间协作发展。此外,还开展了优秀年级组、学科组等团队的考评活动。
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各班评选优秀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由组建学习小组,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方案,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课上,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共同探讨、相互启发、自主合作、共同提高;学期末,各班选出优秀学习小组,总结各自团队的学习经验,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