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教育讲座

小学生教育讲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教育讲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教育讲座

小学生教育讲座范文第1篇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稿篇【1】同学们:

随着气温的升高,炎炎的夏季即将到来。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每年时有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蓓蕾初开,前程无限,却被无情的河水所吞噬,令人痛心。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年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溺水、交通或食物中毒等事故,几乎相当于我们一个班的人数啊!其中溺水居意外死亡之首。而就在不久前,全国各地又发生了十多起溺水而亡的事件,其中有成年人,也包括我们一些未成年人。

夏天因为天热,大家都愿意到水边玩耍、游泳,往往这时,就很容易发生危险的情况。这其中一些事故是因为在发生溺水事故时同学们在互相救助时没有掌握科学的救助技巧而导致的,学校不提倡学生下水救人,发现有人溺水时,同学们千万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寻找大人来救助,同时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今天,学校向全体同学提出六条以下建议,希望同学们严格遵守:

(1)不准在上(放)学、双休日、节假日等时段在未经父(母)亲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下河(塘)游泳;

(2)不准擅自邀请其他同学下河(塘)游泳;

(3)不准在不会游泳的监护人带领下下河(塘)游泳;

(4)不准到无安全保障和不知水域特征的池塘、取土形成的水塘、水沟、小溪游泳或戏水、嬉闹;

(5)不准擅自到海边、滩涂下玩耍;

(6)不准在见到有人落水而自己又无能力救护的情况下擅自下水施救或者避而不见逃走,要采取大声呼救及报警等措施。

综上所述,溺水是非常危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各种游水、戏水事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遭遇溺水懂得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时如何抢救,溺水事件还是可以防止的。

同学们,珍爱我们的生命吧!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她不像财富能失而复得,也不象离离原上草周而复始。谁失去了生命,不仅仅是自己失去了一切,还要给活着的亲人留下心灵的创伤。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珍爱生命,预防溺水。请同学们牢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稿篇【2】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天气越来越热,暑期也即将来到。在炎热的夏季,游泳,是广大小朋友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据调查,在中国,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意外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儿童中,有近6个是因为溺水身亡的。在此,我希望大家注意游泳安全,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域、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大人或熟悉水性的人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3、游泳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4、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5、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6、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7、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8、当发现有人落水时,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同时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综上所述,溺水是非常危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各种游水、戏水事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遭遇溺水懂得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时如何抢救,溺水事件是可以防止的。

同学们!为更好地做好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工作,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二届中小学防溺水专项教育活动》的文件精神,我校将从本周开始,举行为期三个月的“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的专项教育活动。活动包括:举行一次国旗下讲话动员活动;进行一次“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签名教育活动;开展一次防溺水“三字经”、儿歌诵读比赛活动;召开一次“防溺水”主题班会; 出一期预防溺水教育黑板报或宣传栏;发一份《“防溺水”告家长书》;设立一个安全教育的警示牌等。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稿篇【3】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游泳,是我们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溺水事件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教育部的调查显示,溺水正成为学生的“头号杀手”。现在正是天气逐渐转热季节,暑期即将来临,中小学生溺水伤亡的事故也明显多了起来。据教育部等单位对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溺水、交通或食物中毒等事故,其中溺水和交通仍居意外死亡的前两位。

如何保证游泳的健康和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呢?

1.在任何时候都不私自或结伴到江、河、湖、塘、水库中游泳或嬉水。

2.在经家长同意并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游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游泳前要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水域情况要了解清楚。

——下水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先活动身体,头、颈、双肩、双臂、腰腿、手、脚的关节都要活动开;若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下水时不能猛然跳水或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

——如果在游泳中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恶心、胸闷、心慌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在游泳中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小学生教育讲座范文第2篇

《中小学生安全与传染病防治教育知识讲座》观后感 星期天上午,我观看了《中小学生秋季安全与传染病防治教育知识讲座》,感触很多。 通过这次安全与传染病防治教育知识的学习,使我树立了安全意识,了解安全常识与传染病的防治注意事项,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应变能力。我知道了以下四点:

一、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病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学生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造成局部暴发。我们要积极预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教室活动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学校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每日勤洗手,衣物勤换洗勤晾晒、秋冬季防寒保暖、适当锻炼

二、当地震发生时,学生在教室上课应该迅速抱头、闭眼、蹲到课桌下面。地震一停,我们要迅速撤离教室到外边空旷的地面。如果地震发生在家里时,应该选择卫生间或厨房等跨度较小的房间里避地震。

小学生教育讲座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引入社会性别的极念,从纳入社会性别教育的意义及目前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出发,同时通过目前学校忍想工作的现状,进一步说明将社会性别教育纳入师范院校学生忍想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用迷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社会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在妇女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中,通常用“性别";csex)表示男女两性生理上的区别,用“社会性别,"(gender)表示社会基于男女两性生理差异而赋予他(她)们的不同的期望、要求与限制。

    作为一名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几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两性问题是重点问题,解决好学生正确的认识男性、女性的差异,将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现象、解决他们的很多困惑。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如何更好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我们正在思考和调研的重点课题。那么将社会性别教育纳人师范院校的学生思想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由于不正确的性别意识出现的社会问题

    1.职业和行业的隔离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平等的范围很广,而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权利的平等,目前学生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与男女不平等的权利有关系,最明显的就是就业。在某学院2006界某专业的毕业班学生的就业中我们发现,女生的就业面临很大的挑战,中学用人单位要人的首要要求就是男生优先,即使男生的学习和能力不及女生,他都会先考虑男生,同时他会附带如果有女生特别优秀的也可考虑,这样的现状对女生的就业积极性和信心给予很大的打击,甚至失去找到合适工作的信心,导致女生为签到单位而不去斟酌是否符合自身的发展,在签约后造成内心的不满、失落和消极。这样的情绪、这样的心态对于她们走向就业岗位非常的不利,今后她对学生的教育就会不意识的带有她自己对社会的不满和误解,影响到她的学生的错误的思想发展,针对思想的重复循环和传播性,这将又是一个不良的循环。我们也了解到,就业单位也并非不愿要女生,只是学校女教工的人数比例实在太大,有些学校男教师寥寥无几,为了学生良好的身心发展,他们只能如此选择。而师范院校的学生中男生的人数却少于女生数。我国目前对中学教师的重视程度远远的大于以前,甚至地位和福利也是越来越高的,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为什么还会出现中学男女教师比例差距如此大呢?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师范院校的男生数低于女生数,如某高校某专业136人中,男生55人,占总人数的40%女生81人,占总人数的60%。在和学生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只有少数男生愿意当中学老师,部分男生认为当中学老师的男人没本事,因为赚不了大钱,不能体现男生的价值;大多数的男生认为当中学老师太细致,比较适合女生;部分男生认为当中学老师只是暂时的,如果遇到合适的机会还会换职业,或者考研读博,至少当上高校教师.但其实我们发现很多优秀的中学教师也是男性,并不像大家说的教师只是女性的职业,这只是学校范围内的一个现象。扩大到整个社会,更详细的查看一下职业分类,就可以发现更加明显的分类,例如在教学方面,妇女专门负贵基础教育即初等教育,与此同时男子则专门负贵高等教育(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儿童发展基金会等:(《世界妇女状况一1970-1990趋势和统计数字》)。或者男性多处于领导地位。原因是不正确的性别意识导致了行业和职业的隔离,所谓行业的隔离,即一些行业属于男性行业以男性为主,一些行业属于女性行业以女性为主,职业的隔离即在同一行业内女性居于低职位,男性居于较高的职位,通俗的说法是男将女兵,如女性从事服务行业、教育行业,男性从事管理、行政工作。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要进一步的去避免出现行业和职业的隔离,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它的存在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而思想教育正是改变此现状的关键途径。

    2.女性的深造和收入问题

    虽然现在女性的学历在提高,好象地位都在提高,社会对于女性的成绩认可度也越来越高,甚至于说在发达的城市部分女性成为生活的主体,出现女主外,男主内的情况,但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女性去深造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仍要多于男性,大多数人认为似乎男性去深造天经地义,女性的生活重心仍然是家庭,不应该有太多的非分之想。家庭给予女性的压力成为了女性自我发展的阻碍和约束,并造成错误认识:女性深造没太大的意义,不要太在乎名利,女性不用那么辛苦的拼搏,支持好男性的事业即可,读那么多书将来找不到人娶等等,还有一个原因与女性的生理特点也有很大的关联,女性的生育年龄在25-40岁之间,而且越往高年龄走对于女性的生命和健康威胁就越大,迫于这个压力,女性常常会为了孩子而放弃晋升或进修机会,或者为了工作、事业放弃获得完整家庭机会。如此的社会循环,是恶性的。而男性对女性的错误认识也来自与我们一贯的传统教育中的传统思想,种种的压力导致女性深造,提高学历,升职的机会小于男性,而学历的高低影响着就业面的选择,这又影响着收人的高低。收人是维持人们生存的荃本条件,一定的收人水平才能保障人体面的有薄严的生活,才能为其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当女性的收人水平大大低于男性,乃至不足以维持荃本生活时,就会导致女性的贫困化,女性作为家庭中抚育子女的重要角色,其的贫困化又会殃及子女,由于女性的贫困化,影响到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此外,它还会强化女性对男性的物资依赖性,引发一种不健康的社会现象。

    再者我国的大部分决策者多为男性,女性在决策中占的席位很少,这不利于我们提高女性地位的实施,最重要是的整个社会的主导者还是男性。而社会的每一个决策者正是在我们国家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的,从幼儿园到博士后,他们接受的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教育,试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多从男女权利上的平等出发,给予他们正确的社会性别教育,能正确的分析判断理解女性的生理特殊性,男性和女性的公平和平等的真正含义,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将会向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很重要的。因此老师具备正确的完备的社会性别意识和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指导和影响是很大的,这对于我们社会的发展是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社会对男性的期望过高也造成对男性的压力,甚至说在生活的压力下,男性比女性更为艰难。我在工作中发现男生对于今后出社会也有着很大的压力,害怕自己工作不好,工资不高,对今后的家庭生活也很担优。我们讲的和谐社会是男女的平等,男性和女性都应该得到真正的平等,所以给予学生运用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念去分析问题将会避免很多不公正的社会现象。这也是我提出将社会性别教育纳人师范院校的思想工作中的原因。

    二、将杜会性别教育纳入的意义

    和谐社会是男女的和谐发展,权利面前人人平等,而这一思想的传播与教师密切相关。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和思想的传播者,是对学生的思想、文化上影响最大的人之一,是直接和学生产生文化交流、意识交流的主要人。人的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到更高的学识,这个过程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是很重要的,而老师也是主要的引导者。再者,由于现在我国的教材编写中有很多的内容都存在明显的性别角色的陈规定型,大家都不自觉的复制和延续着传统的性别分工和性别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荃本的社会性别意识,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能区分教材中不完善和不正确的地方,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别观念,健康的、健全的心理。师范院校是培养教育工作者的重地,是源头,因此抓好源头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性别观念和行为是大学生素质的组成部分,师范院校的青年学生,他们都会在学习和寻找工作当中去思考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女性地位,男性地位的问题,都会从个人的性别经验、从他人的性别模式、更多的是父母和老师、从性别分工中形成自己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行为,而他们的性别意识、态度和性别角色的定位,将会在他们今后对学生的教学中、教育中、培养中传输给学生,做为知识和思想的传播者的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服务于各行各业中的,分布于不同的区域,这样思想范围的影响将不断的扩大。因此他们的社会性别意识的正确性不仅关系他们自身未来的平等参与和发展,还将影响到成千上万的未来的家庭的质盘和未成年人的发展,从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师范生进行社会性别教育,让师范学生形成正确的的社会性别观念就尤为重要,对于社会的良性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对于教师的摇篮师范院校来说,担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

    三、目前学校思想教育和学工队伍的状况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它是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在学生的思想工作中,我们常规的是在引导好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做好他们的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思想教育者,我国高校的辅导员一般都是党员,有一定的政治思想荃础,都是学生干部的佼佼者,应该说在工作能力方面是过硬的,但由于常忙于活动的组织和工作的安排,加上专职辅导员带的学生人数都比较多,兼职辅导员又还有科研的压力,所以很难细致的和学生个人经常的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思想工作也仅仅停留在问题的处理上。由于社会性别课程并未在高校统一的进行开课,也很少有政工干部都接触过社会性别。而从我们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来说,他们几乎每天都和学生接触,他们的性别、年龄、思想状况等的结构是否合理,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有可能被部分学生模仿,甚至影响他们终身。如果辅导员不具备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不能进行正确的社会性别教育,那么在日常的思想教育中,在学生的就业中就不能正确的进行引导,当学生走如社会成为一名教师,这又将是一个长期的影响,一旦影响形成,改变就异常的艰难。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就应该有针对性分门别类的指导。将社会性别教育纳人师范院校的思想工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的举措刻不容缓。

    三、解决的办法

    我个人认为应从三个层面解决这个问题。

    1.首先是思想工作的队伍—辅导员,我国已经在部分高校设立有了国家级的辅导员培训荃地,辅导员的培训也日趋成熟和专业化,因此我们可以在培训内容中增加社会性别课程,培训政工干部这将对我们高校今后的思想工作发展起到重要的意义。

    2.可成立兴趣小组,提供书籍给学生学习,并指派指导老师,不定期的进行学习交流,教给学生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让一部分同学先掌握荃本的理论和正确的分析方法,然后再逐步扩大范围,待时机成熟了再开展相应的活动.

    3.利用学校的综合素质选修课这块阵地,把社会性别的课程纳人其中,开设此类选修课程学习.

小学生教育讲座范文第4篇

1.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念与内容体系概览; 2. 身体运动功能动作筛查方法与应用;

3. 激活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练习方法; 4. 提高青少年运动能力的基础动作练习方法;

5. 提高青少年协调用力能力的动作整合练习方法; 6. 提高青少年快速伸缩力量的练习方法;

7. 提高青少年速度与多方向移动能力的练习方法; 8. 促进青少年体力恢复的再生练习方法;

9. 提高青少年能量代谢能力的练习方法; 10. 提高青少年最大力量的练习方法;

11. 提高青少年旋转爆发力的练习方法; 12. 提高青少年躯干支柱力量的练习方法。

摘 要:身体运动功能动作筛查由深蹲、跨栏架、分腿蹲、肩关节灵活性、仰卧直腿上抬、躯干稳定俯卧撑、旋转稳定性共7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的分值为0~3分,总分为21分。它通过对基本运动能力进行评价检查出潜在的风险或危险信号,进而确定出受试者的最薄弱环节。以此为基础,指导者可以结合FMS筛查所要解决的方案,针对受试者存在的薄弱环节设计一些矫正性动作练习,并消除其代偿性动作。

关键词:运动;功能;筛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2-0012-04

一、身体运动功能动作筛查的定义与作用

(一) 定义

运动功能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简称FMS)是一个由7个动作组成的运动功能测试,用于筛查受试者完成关键性基础动作模式的能力。

(二) 身体运动功能动作筛查的作用

运动功能动作筛查是实施矫正训练的切入点,也是开展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逻辑起点,它通过受试者完成动作模式的情况来判定受试者是否存在较高的受伤风险以及可能的危险信号或补偿性动作。以此为基础,测试人员可以对受试者完成基础动作模式的质量进行快速排序,并逐一确定受试者存在的最薄弱环节,并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矫正性动作练习手段,从而逐步消除其代偿性动作,恢复其应有的运动功能。

二、身体运动功能动作筛查(FMS)的内容与评价

(一) 身体运动功能动作筛查的内容

身体运动功能动作筛查包括以下7个动作:深蹲、跨栏步、分腿蹲、肩关节灵活性、仰卧直腿上抬、躯干稳定俯卧撑、旋转稳定性。每个动作的分值为0~3分,受试者能够正确完成功能动作模式得3分;能以代偿动作完成功能动作模式得2分;不能完成功能动作模式得1分;完成动作时有痛感得0分。

(二) 测试方法

1.深蹲测试

(1)测试目标:深蹲用于测试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活动度和两边是否对称。举过头顶的杆子用于测试肩关节和脊柱两边肌肉是否对称。

(2)测试说明

第一,运动员以双足间距稍宽于肩宽站立。同时,双手以相同间距握杆(大小臂之间的夹角成90°)。

第二,双臂向上伸直举过头顶,然后慢慢下蹲至深蹲位置,此时保持脚后跟着地,身体正直面向前方抬头挺胸,杆保持在脚尖的垂直线后方。重复进行三次,如果仍不能完成这个动作,则需要在受试者的两脚跟下垫上5cm厚的木扳,再重复以上动作。

(3)评价标准

第一,3分的动作要求:躯干与胫骨保持平行或垂直向前;股骨在水平线以下;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垂直线;杆子也不要超过脚尖垂直线。

第二,2分的动作要求:不能按满分的标准完成动作。

第三,1分的动作要求:不能完成动作或代偿动作比较多。

2.跨栏架

(1)测试目的:跨步用于测试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两边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2)测试说明:受试者的两脚并拢,脚尖紧贴在栏架的支架下方;栏架高度与受试者的胫骨结节同高,双手握杆至于颈后肩上保持水平;受试者单腿支撑并缓慢抬起另一侧腿并跨过栏杆,然后以足跟触地,同时支撑腿保持直立,重心放在支撑腿上并保持稳定;缓慢恢复到起始姿势,受试者有三次机会完成测试动作;抬异侧腿重复以上动作,记录最低得分。

(3)评级标准

第一,3分动作要求:髋膝踝在矢状面上成一直线;腰部几乎没有明显移动;双手握杆与地面(横栏)保持平行。

第二,2分动作要求:髋膝踝关节在矢状面上不成一直线;腰部有明显移动;双手握杆与地面(横栏)没有保持平行状态。

第三,1分动作要求:足碰到横杆;身体失去平衡。

3.分腿蹲

(1)测试目的:前后分腿蹲是用于测试踝关节和膝关节两边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2)测试说明:测量受试者胫骨的长度;受试者以右脚踩在一块2×6cm的测试板的近端,在身体后方以右手在头后,左手在身后下方握住一根长杆,保持杆紧贴头后、胸椎和骶骨;从右足尖向前量取与胫骨相同的长度并标记,然后左足向前迈出一步以足跟着落处为标记,随后下蹲致后膝在前足跟后触板。始终保持双足在向前的直线上;允许3次来完成测试动作;双侧上下肢交换,再次完成测试,取两侧测试的低分记录。

(3)评级标准

第一,3分动作要求:躯体部分基本没有晃动;保持双足踩在测试板上并呈一条直线;保持后膝在前足跟后触板,膝盖要触到测试板。

第二,2分动作要求:躯体部分出现晃动;不能保持双足踩在测试板上;后膝不能在前足跟后触板。

第三,1分动作要求:失去平衡。

4.肩关节灵活性

(1)测试目的:肩关节灵活性测试是为了肩关节在内部和外部旋转地情况下的关节活动度。综合测试评价肩关节内旋、后伸和内收能力。

(2)测试说明:运动员站立位,双手握拳,一只手由下向上以手背贴后背部,沿脊柱尽力上,另一手由上向下单手以手心贴后背部,并且两只手同时一次性做到位,最后记录两拳间的间隔距离。上下交换双手位子,重复以上测试,取最低分为最终得分。3分是两拳间的距离在一个手掌长的范围以内;2分是两拳间的距离在一个半手长的长度以内;1分是两拳间的距离超过一个半手掌的长度。

(3)评级标准

第一,3分动作要求:保持正确的队列姿态(双肩、髋、膝及足);保持双肩水平;肩胛骨紧贴躯干(没有摆动);肩关节和躯干保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上下两手间距离小于一个手掌距离(从腕横纹到中指尖距离,可先测量出手掌长度)。

第二,2分动作要求:上下两手间距离大于一个手掌长度,而小于1.5个手掌长度。

第三,1分动作要求:上下两手间距离大于1.5手掌长度。

第四,0分动作:(排除性测试)扶肩抬肘,如果此动作有疼痛是0分。

5.仰卧直腿上抬

(1)测试目的:评价腘绳肌和比目鱼肌的柔韧性、保持骨盆稳定性和异侧腿的主动伸展能力。

(2)测试说明:运动员双手置于身体两侧仰卧,掌心向上,身体平躺在地上,一腿的膝关节放置在测试板上;被测腿缓慢上抬,踝背屈,膝关节伸直;换对侧腿重复上一次动作,记录其最低得分。

(3)评级标准

第一,3分动作要求:测试用的木杆置于前侧髂骨上缘与大腿中点之间,举起腿的脚跟能完全超过木杆。

第二,2分的动作要求:木杆置于大腿中点与膝关节之间,举起腿的脚跟能超过木杆。

第三,1分的动作要求:木杆置于膝关节以下,举起腿的脚跟不能超过膝盖。

6.躯干稳定俯卧撑

(1)测试目的:在上肢对称性活动中,测试躯干水平面内的稳定性,同时直接测试肩胛骨的稳定性。

(2)测试说明:受试者俯卧,双足着地,双臂前伸稍宽于肩成俯卧撑姿势;双手大拇指与发髻线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同时两膝关节尽力伸直,女性受试者两上臂可稍下移,使双手拇指与下颌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腰椎保持自然伸直姿势;受试者向上撑起使身体的整体一起抬起,完成动作的全过程要保持腰部不可晃动,保持腰椎自然伸直姿势。

男性受试者如果不能从起始姿势完成此动作,可以将上臂下移,使双手拇指与下颌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再完成一次动作;如果女性受试者不能从起始姿势完成此动作,可以将上臂下移使双手拇指与颈部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再完成一次撑起动作。

(3)评级标准

第一,3分动作要求:从标准俯卧地面姿势开始,完成动作;男性双手大拇指与头顶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女性双手拇指与下颌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全过程保持腰椎自然伸直姿势。

第二,2分动作要求:标准俯卧地面姿势,但在开始动作前受试者已经稍抬起躯体;男性双手大拇指与头顶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女性双手拇指与下颌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全过程保持腰椎处于自然伸直姿势。

第三,1分动作要求:男性受试者在双上臂下移的情况下勉强完成一次撑起动作;女性受试者在双上臂下移的情况下勉强完成一次撑起动作;不能在全过程中保持腰椎自然伸直姿势(即使可以在重复时完成标准动作)。

第四,0分动作:(排除性测试)俯卧手推起,如果此动作有疼痛是0分。

7.旋转稳定性测试

(1)测试目的:旋转稳定性测试是用于上身和下身结合的进行多方向运动的测定其身体的稳定性。

(2)测试说明:受试者开始时的动作是四肢着地,肩部和髋部相对于躯干成90度角,屈踝。在膝关节和手之间放置一个2×6cm的木板,并使膝部内侧和大拇指与板接触。然后受试者屈肩并伸展同侧的髋和膝关节。腿和手离开地时所抬起的手、肘、肩、髋、膝保持在一条线上,并与测试板保持平行。躯干应与地面保持在一个平面。然后屈同侧的肘和膝关节,并尽力使肘部与膝关节接触。这个动作左右两边各做3次。如果测试中不能够得到3分,应该在FMS测试报告中加以说明。

(3)评级标准

第一,3分动作要求:保持躯干平行于板,单侧重复该动作;膝和肘接触时,躯干与板平行。上体屈伸使同一侧的手和膝离开地面,尽力将臀部与脚跟接触,大腿靠近胸部,然后做手向前伸,腿向后伸的动作,如果做这个动作时有疼痛的感觉就得0分。

第二,2分动作要求:能保持躯干与木板平行,能使异侧肘关节和膝关节接触。

第三,1分动作要求:不能保持躯干与木板平行,不能使异侧肘关节和膝关节接触。

第四,0分动作(排除性测试):跪卧前伸,如果此动作有疼痛是0分。

三、关于限制因素的处理方式

1.任何筛查测试中感到疼痛(任何得0分的测试):对上肢/下肢进行(医学)检查;实施纠正策略,并在2周内重新筛查测试。

2.不对称性的1分(左侧1分,右侧3分;左侧1分,右侧2分)或对称性的1分(左侧1分,右侧1分):实施纠正策略,并在2周内重新筛查测试。

3.不对称性的2分(左侧2分,右侧3分;左侧2分,右侧2分):实施纠正策略,并在2周内重新筛查测试。

4.完美的21分:继续保持训练计划。

四、矫正动作的优先安排顺序

制定矫正练习的动作优先顺序应根据以下原则来确定。

第一,筛查分数最低的动作;

第二,分数相同时,取失衡最严重的动作;

第三,分数一致时,根据动作层级确定优先顺序。

从减轻身体承重角度来看,应先采用卧姿的功能练习,其次是采用跪姿的功能练习,最后是采用单腿支撑的功能练习,即仰卧主动直腿上抬肩关节活动度旋转稳定性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分腿蹲过栏步深蹲。

五、评估方法

(1)测试前测试者只需简单介绍测试动作,不必将评分细节告知受试者;

(2)如进行左右两侧的测试时,该测试动作最终得分只能取左右侧中得分最低的一侧;

(3)对于第4、6和7个测试动作,每个动作测试完毕后须进行附加动作测试。如受试者存在疼痛现象,则对应的动作最终得分为0分;

(4)第4个测试动作时,要求受试者握拳后按测试要求一次性做到位;

(5)可以适当增加受试者完成测试动作的次数(1~2次);

(6)当最终总得分低于或等于13分时,应要求受试者进行物理治疗,并进行医学检查;

(7)参照表1的内容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并对照相关训练表来设计针对性练习动作;

(8)矫正训练顺序:

0分1,3分不对称1,2分不对称双侧测试中一侧1分非双侧测试中1分2,3分不对称双侧测试中一侧2分非双侧测试中2分。

小学生教育讲座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庭中充当“小公主”、“小王子”的角色,父母对于孩子的生活亲力亲为,使孩子们失去了亲近生活的机会,更不用说深入体会课外活动的乐趣。课外活动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将学生引导到自然生活中来,利用课外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有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加有利于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必要性

对于中小学数学教育来说,数学课外活动是指除了课堂之外,通过进行课外的数学学习,增加对于课堂知识的查漏补缺,使中小学生有计划、有安排、有组织的自愿利用课外时间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进行课本知识的巩固、加深。

(一)培养数学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很好的培养了中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自身学习的动力。通过调查发现,只有小部分的学生的数学兴趣爱好是从室内课堂 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而且培养的过程十分的缓慢,大部分的学生是数学兴趣爱好是从课外的数学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在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中,使学生愉悦的进行数学知识学习,调动他们的数学积极性。

(二)巩固数学知识,开阔数学视野

在我国整体的教学体系中,数学属于一个大学科,其知识面较广,如果光靠课堂进行的数学教学,很难满足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而且数学这门学科对于理解性要求很高,知识性也较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会变得十分的吃力。为了更好的拓展中小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其巩固好课堂知识,增设多趣味性的数学课外活动,不仅能够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而且对于课外的数学知识探索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培养学生特长,开发相关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和课堂教育的实践有限,使得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差异性很大,“优生”、“差生”分异明显,偏科现象严重。为了解决这种数学教育弊端,在数学课外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能力开发和兴趣培养,针对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不同,因材施教,更好的培养一些数学专业人才,激发他们自身的数学潜力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丰富课外活动,促进健康发展

对于当前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来说,都是一切娱乐综艺性质强的活动,长时间下来会造成中小学生的娱乐疲劳。通过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增加学术性质的课外活动,开展一些智力小测试、数学名家故事等活动,让中小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数学的美丽,这样不仅丰富了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而且对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二、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开展的措施

(一)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原则

1.趣味性原则2.活动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4.思想教育性原则5.因材施教的原则6.自主性原则

(二)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1.开设数学讲座

a拓展知识讲座。拓展知识型的讲座是指通过选取与教材适应的内容,加深中小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拓展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课外知识,加深知识点的巩固。在课题选题上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选择,使讲座充满专业性,使他们更易接受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

b专家讲座。可以邀请数学专家进行数学知识讲座,增加学生对于数学发展的了解。如对于中学生来说的“如何更好的中考”;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等。

2.开设数学课外园地

可以在学校或者教室开辟一个专门的地方作为“数学园地”,学生们可以在数学园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讨和学习,通过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趣味性的拓展数学视野。

还可以通过黑板报的设计,进行数学课外知识的普及,让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数学设计,不仅有利于数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还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3.开展数学兴趣小组

通过学生自愿参与的原则,进行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组建。在兴趣小组中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数学知识点、可以互相探讨数学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以增加数学的互动性来培养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的数学课外活动的创新打破了常规的基础教育,改变了以往过于死板、陈旧的室内数学教学方式,以更加丰富多变、组合创新的形式将中小学生带入到数学课外活动中去,让他们深刻的体会生活的美好。在充满新奇和挑战的数学课外活动中,数学知识具体化的分解重组的创新模式,解放了中小学生的双手和想象思维,让他们充分的融入到数学课外活动中来,利用创新的教学模式,采取科学的方法,给予中小学生数学思维足够的空间,促进其想象力、创造力、意志力的发展。合理的安排数学课外活动,组织数学课外游戏,充分利用课外的生活设施,让数学课外活动完全“活”起来,进而促进中小学基础教育事业的科学良性发展[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