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

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

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范文第1篇

完善体制机制 调整教育结构

2015年,我省职业教育发生了一件大事――秋季学期开始,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全部实现免除学费。这一目标的实现,得益于我省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更得益于我省教育行政部门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完善体制机制,调整教育结构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据了解,通过建立甘肃省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省职业教育的组织协调,对《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工,并由省委督查室牵头,开展专项督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督促县级人民政府切实履行职责。理顺管理体制,对人社、工信、卫生等部门管理的10所职业院校完成了整体移交,全部交由省教育厅管理。

5月4日,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在临夏回族自治州正式揭牌,顺利完成第一届学生的招生工作。5月13日,省教育厅正式批复平凉市人民政府,同意筹建平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占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教育发展程度,分市州确定高中阶段年度招生职普比,并与市州教育局签订目标责任书。2015年,全省初中毕业生共计33万人,截止目前,全省普通高中招生2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6万人。

整合办学资源 加强队伍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省认真推动落实了省政府批转下发的《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指导意见》,通过“撤销、合并、重组”等方式,用2-3年时间,将全省现有的300所(包括56所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整合到160所左右。整合兰州市内7所高校和24所中职学校入驻兰州新区职教园区,2015年6月底已正式开工建设。

为进步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自2015年起实施“上千名教师进企业,上千名技术人员进学校”计划。即2015年―2020年,全省每年选派上千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选派上千名企业技术人员(含高等院校“双师型”教师)到中等职业学校担任教师。通过挂职锻炼、集中培训、交流观摩等方式,大力提升校长管理、办学和发展能力。2015年,省级财政投入604.5万元,用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截止目前,已选派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762人次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选派中等职业学校校长205人次参加示范校校长、涉农职业院校校长、新任校长等专题培训。密切与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合作,选派198名专业课教师参加3期项目培训,同时选派41人参加在德国举办的职业院校教师及管理人员培训班。计划于11月组织20名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和管理人员赴德国不莱梅科技大学参加为期21天的职业教育专题培训。

深化教学和考试改革 加强职教宣传力度

2015年,甘肃省教育厅将4月份确定为“全省职业教育宣传月”,并向5月和6月延伸,通过举办职业教育新闻会、举行职业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组织职业教育专题报告会、举办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制作职业教育专题宣传片、印发《致全省2015届初中毕业生的公开信》、举办职业院校开放日活动等活动,集中宣传职业教育。联合省人社等部门,积极开展“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活动,全面的地宣传了职业教育,进一步改变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及看法。

与此同时,还通过印发《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指导意见》、《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育部相关指示和政策的同时,制定完成了《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逐步修改完善。

甘肃省委将“探索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联合分段培养试点”列为年度体制改革项目,实行周报制和督办制,大力进行推进。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做好中高职贯通培养“2+2+1”试点学生转段升学工作的意见》,组织14所高职院校开展2013级中高职“2+2+1”试点学生转段工作,共有 3702名学生通过考试、考核,顺利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自2015年秋季学期起,实施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中职“3+4”升本科、高职“3+2”升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大力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的探索。推进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和免试录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动集团化办学 建设职教园区

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被列入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十二五”期间,全省共组建行业型、区域型、专业型等三种类型的职教集团16个,初步形成了分工明确、结构合理、资源共享、充满活力的“六统筹、一流动、一凸显”的职教集团运行机制,即统筹发展规划、统筹专业布局、统筹教学资源、统筹人才培养方案、统筹招生、统筹就业,建立集团内教师流动机制,凸显各校的办学特色。2015年,我省紧紧围绕省委确定的战略性新型产业,筹建11个省级行业型职教集团。目前,已正式批复成立了甘肃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甘肃省信息技术职教集团、甘肃省商业与旅游服务业职教集团、甘肃省汽车行业职教集团、甘肃省电子商务职教集团等5个职教集团。正在研究制定《甘肃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行规程》,以指导职教集团良好运转。此外,以职教集团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平凉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等3所院校经教育部评审已正式列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据了解为改善在兰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带动和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同时对接兰州新区产业需求,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我省在兰州新区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园区规划占地1.3万亩,总建筑面积414万平方米,先期投资40亿元以上,整合兰内7所高校和24所中职学校“出城入园”。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成后,将成为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服务甘肃经济转型升级的现代职业教育核心区、示范区,以集群发展带动全省职业教育转型跨越发展。同时,我省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建设职教育助推城镇化国家级改革试验区,推动全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省部共建协议已于8月顺利签署,目前正在研究制订建设规划。

实施职教精准扶贫 推进藏区职教发展

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范文第2篇

《2016年福建省基础教育工作要点》日前印发,要点指出,进一步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贯彻落实教育部新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制定幼儿园基本办学标准,推进公民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制定普惠性民办园管理办法,提高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服务试点水平。

深化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机制改革。促进各地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小片区”管理捆绑考核机制,总结提升农村薄弱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经验,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研制中考中招改革方案。按教育部《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研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改革实施办法。

启动普通高中两项改革试点。印发《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组织开展改革试点,建设省级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改进中小学校质量评价。制定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加强体育、美育等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范文第3篇

近日,《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出台,各级各类教育、各省市的教育工作要点也相继下达,这是教育发展的风向标。我省职业教育只有理顺思路,把握方向,才能在管理体制、办学机制和教学质量上做足功夫,培养出结构合理、技能扎实、素质过硬的实用型人才,更加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在2013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制订中高职教育衔接计划。研究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的制度。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印发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修订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国家级重点学校持续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印发首批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修订高职专业目录,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制订部分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规范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印发并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划(2013-2015年)。印发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研究制订职业院校管理水平评估方案。继续开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活动,加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示范高职、中职学校建设,继续实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加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

广东省教育厅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激发教育体制机制活力”中提到,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启动新一轮以优化布局和提升层次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扩大招生规模,着力拓宽高职―应用性本科培养渠道。推动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高端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总结推广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经验。开展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试点。

这些工作要点,明确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将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的深度变革,我省职教工作者应从文件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理念到操作,深刻领悟,准确把握,真正革新观念、厘清方向、创新方法、打造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连模式 电子信息 职教集团 四方联动

1 建设职教集团的必要性

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促进东北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指导意见》、《大连市中长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和大连市2012年教育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资源整合,组建相关领域的职教集团和培训集团。

大连电子行业协会和软件行业协会在行业指导、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中积极发挥着纽带作用,推动着校企合作的深入融合,推动行业的快速、高效发展,活跃区域经济。

大连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GE、戴尔、IBM、爱立信、埃森哲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来连投资,带来大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需要大批电子信息人才,为职教集团的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企业后盾。

目前大连共有18所高职院校,在校人数4.7万人,中职96所(其中技工学校36所),在校生7.89万人。电子技术专业群为高职高专国家重点建设示范专业。职业教育本身的改革在呼唤着企业,愿与之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组建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将解决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很多院校的校企合作仅限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

1.2 政府的相关配套政策力度不够大,不足以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我国还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与运行机制;国家也未出台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奖励机制,企业利益得不到保护,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热情不高。

1.3 职业院校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不强,影响校企长期的稳定合作。由于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无法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直接影响了校企“互利双赢”目标的实现和校企双方的稳定合作。

1.4 校企之间的信息不流畅,职业院校培养大量的人才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推动校企合作,导致校企合作缺乏信息交流,出现“就业难、招人难”的矛盾现象。

因此,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创新,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师资培养,企业员工与社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呼唤着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

2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思路

按照“政府引导、行业助推、骨干带动、校企合作”四方联动的建设思路,在专业建设、校企科研、多元培训、社会服务和信息咨询等方面,组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紧密型战略联盟,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的互动发展。

2.1 职教集团的运行机制

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稳定合作前提下,研究各职业教育集团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由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高职院校牵头,联合高职、中职院校,创新出“政府引导、行业助推、骨干带动、校企合作”四方联动的 “大连模式”。

2.2 职教集团内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基于职教集团内各成员的资源基础,研究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合理配置人、财、物和信息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以达到合理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2.3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研究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人才培养方案的统一设计、实施、管理与考核,由校企共同设计、实施、管理、考核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在同一专业设置相同的标准,解决好中职与高职专业衔接问题。

2.4 中高职教育的横、纵向对接

针对中高职的现状,从招生、学历教学模式两方面着手,研究中高职教育对接问题,解决教育重复与衔接不当的问题。

2.5 集团内的人力资源优化与社会培训共享教育资源

研究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企业专家与技术骨干参与职业教育实训指导的新途径;研究职业院校如何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多种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的,解决人力资源与社会培训资源共享的问题。

2.6 集团内教、科研的合作与成果共享

研究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机制,让三者积极开展科研合作,并直接共享成果,运用到生产和教育中,加快促进人才成长、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

3 “大连模式”的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建设探索

3.1 实现职业院校办学体制的创新、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优势的互补

集团成员统一认识,建立高效管理、运营机制。集团成员对集团的组织结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工作任务等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各成员认识一致、群策群力、协调配合、有效开展工作,高效实质运作,避免“挂空牌”的现象。行业协会主动承担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桥梁”角色,深度参与集团化办学。

采用共建、联合、重组、兼并、兴办等方式,大力推进多方合作办学,创新办学体制。教育资源,应按优化组合的方式达到最佳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集团内各主体通过合理分工,可以实现人力资源优势互补;通过集团学校之间,实行统一领导、联合办学、连锁发展,实现职业学校内部管理的优势互补。

3.2 深化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集团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实现专业建设上的分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特色专业,避免学校之间在专业建设上的重复,避免了小而全且力量分散的局面。

集团促进中高职学校间的衔接与沟通。在专业设置、标准化课程、实训实习及职业资格等方面,进行统一化、标准化、系统化建设。既考虑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普通高校的纵向衔接,又考虑中职与普高之间的横向衔接。使衔接体系成为一个不断改进的开放系统,不断实现自我调节,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与挑战。

3.3 满足企业对人才、技术、研发的需求

集团内职业院校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师生参加生产服务、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工艺设计、营销策略制定、企业问题诊断。职业院校利用专业和设备资源优势,对企业员工岗前准入、岗位技能提升、职业资质鉴定等提供培训。

调动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职教集团建设利用政府政策的重点扶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集团中职业院校雄厚的办学实力,区域特色的专业建设,岗位拟合度高的人才培养,影响力大的社会服务,吸引规模大、实力强企业的主动参与,避免浅层次校企合作现象,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4 形成以集团为中心的利益链,达到政行校企多方共赢

职教集团的运营,推动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增强企业的实力,推动行业的兴旺,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总体布局,吸引更具实力的企业前来投资,从而达到区域经济链上各主体的健康、稳定、联动发展,达到多方共赢。

整合职教集团内校企资源,共建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企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融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达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4 结语

“大连模式”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要充分发挥集团的协调与引领作用,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技术服务优势,与企业的技术和工作实际环境实训实习相结合,解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政府的助推使得企业的发展,一定会带动行业的繁荣。职教集团的建设要以行业为依托,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聚集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合作为目的,在协议的基础上实现集团化办学,拓宽电子信息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提高电子信息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促进电子信息职业教育紧贴经济社会实际,培养与大连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露静.职教集团模式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年7月中,第20期:11-13页.

[2]首珩.组建职教集团 促进校企合作.机械职业教育,2009年,第12期:4-6页.

[3]吾喜杂志.泰州市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

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构;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要求“各地要结合区域实际试点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中高职之间的现有屏障,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笔者所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宁夏政府始终把进一步改善民族教育办学条件和提高民族教育办学水平,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抓手,努力探索中高职协调发展,有效的促进了民族教育与全区教育同步发展。

一、宁夏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现状调研及分析

宁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地处我国西北,是中国唯一的省级建制的回族自治区,国土面积6. 64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18万,其中回族222万。作为荒漠地带崛起的一座现代工业城,宁夏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为基础,石化、冶金、机械、轻纺、建材、医药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宁夏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伴随着西部打开发的脚步, 宁夏民族地区经济较以往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省外其他地区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宁夏,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来加快发展,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作为民族经济增长秘密武器的职业教育。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特别是对宁夏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清晰,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扩大规模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全区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明显扩大。

截至目前,宁夏有职业院校46所,其中:高等职业院校9所、中等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29所,成人中专3所,民办中专5所。在校生14.5万人,其中高职在校生2.4万人,中职在校生12.1万人. 自2008年,我区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招生和东西部联合招生、培训共5万人,增幅达31.57%,连续6年完成教育部下达的中职招生任务。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多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和职业技能。

宁夏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主要有“校校联合办学”、“校企联合办学”和“封闭式办学”三种模式,其中“校校联合办学”模式是宁夏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模式。“校校联合办学”模式是指宁夏民族地区职业学校选择与发达地区职业学校进行“校校联合”, 东西部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被视为缓解西部职业教育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校企联合办学”这种办学模式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定岗实践来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有“订单式”培养和合作培养两种方式。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由于受传统观念、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宁夏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办学过程中区域和民族特色体现不够鲜明,办学模式上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通过对宁夏地区职业院校调研发现,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宁夏中等职业学校在数量和办学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成效,但从长期发展来看,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任务还很艰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既要承受社会轻视职校的压力和家长埋怨“不争气”的压力,又要服自卑的心理障碍,他们所受的失败与挫折比普高学生多,情绪两极性的表现也较为明显,厌学、学习焦虑、交友困难、挫折感强、就业困惑、社会适应能力等成为职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前,宁夏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办学水平虽然逐步提高,但各中职学校学生规模的增长已远超过投入的增长,生均校园面积、校舍面积、固定资产值等指标都有所下降,职业教育的专任教师资源更是缺乏,这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很大的挑战。

2.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如何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综合预算制度、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保障机制奖补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的责任、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资分配和激励机制、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进一步健全扶贫帮困助学机制等问题都有待研究和解决。

3.中等职业教育功能拓展与培养能力仍不相适应

随着中职业教育功能的拓展,招生对象和服务面向不断扩大,终身教育已成趋势。但从现状来看,随着中职校生源的增长,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生均固定产值和教学仪器设备值均明显下降;同时,师资数量相对不足,专任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尚不能满足全日制学生的教学需要,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成为一个难题。

4.地市很多方面存在不均衡,需进一步努力

通过调查发现,各地市发展的差距还比较大。如银川、中卫等市在中办学条件、招生人数等各方面均居于前列,而固原市则各方面相对差一些。因此,各地市如何从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出发,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地市间合作交流的机制,成为今后必须研究的重点问题。

5. 专业设置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协调

在专业设置方面: 一是专业的设置与地方产业的适应性不够。二是各校专业设置趋同,重复建设。导致办学特色不明显和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6. 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不够通畅

目前,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来自于普通高中毕业生,随着生源的逐年减少,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生源荒”、“招生难”的危机。而在中职,每年只有少部分学生能通过对口单招和五年一贯制的方式继续就读高职,而 90%以上的学生就此与学校无缘,彻底告别学生生涯。这些中职校毕业生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能层次低,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就业状况不理想,即使有少数中职毕业生能够进入高职院校,却也常常因人数太少而难以单独组班,只能与普通高中毕业生同班学习,优势得不到发挥,处于尴尬的境地。

二、宁夏试点职教集团中高职衔接项目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办公室关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备案意见的通知》精神,宁夏承担了职业教育园区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工作,分析其必要性主要有:

1.中高职衔接贯通分段培养,成立区域职业教育集团是构建中高职技能型人才系统化培养模式的需要

虽然同属宁夏地区职业院校,但中高职院校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中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衔接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同类专业培养目标之间依存度不高,课程、技能培养衔接以及人才成长发展衔接的问题尤为突出。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自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导致一些专业课程内容在中、高职阶段重复较为严重,不仅造成教育资源与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及内涵上的差异,然而实际情况是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的一些实训项目与中职存在重复训练现象。在人才成长发展方面,由于中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使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的理论学习,不能很好地达到职业人才的系统培养以及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另外,目前的“对口单招”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高职的链接,但仅停留在中职与高职两个系统的简单链接,远未达到在课程、教学等多种特征上兼容性的融合。

以上问题迫切需要成立宁夏职教集团,由职教集团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对本地区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教育教学过程、人才成长途径、教师培养培训等方面加强行业指导,并通过项目试点对深化校企合作、完善评价模式等方面的统筹与有效衔接进行探索,以形成符合职业人才成长规律的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深入推动职业教育全方位改革,努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2.中高职衔接贯通分段培养是拓展技能型人才途径的需要

随着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文化等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中职和高职学制培养已不能完全适应企业需要,创新职业教育学制形式和培养方式势在必行。

当前宁夏职业教育学制形式主要有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三年制中职、五年制高职,以及面向高中毕业生的三年制高职。

随着全民教育的发展,中职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愿望日益增强,但由于升学途径有限,只能选择对口单招方式进入高职学习,且因招生计划所限,不少中职学生不能如愿升学,只能就读成人专科或成人本科,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发展。

利用职教集团优势进行中高职贯通衔接分段培养,不但能够拓宽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满足技能型人才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3.中高职衔接贯通分段培养是提升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应以课程的有效衔接作为基础,在课程衔接方面,分段衔接培养模式具有先天的独特优势,因为可以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培养进行较为系统地设计.这将有利于在高职之间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促进高职举办院校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进而完善高职教育布局结构,提升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构建宁夏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议

1. 组建宁夏职教集团,搭建贯通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

近几年来,宁夏区域内职业教育有了较快发展,但是专业重复设置、教育资源重复建设、县区发展和分布不平衡等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宁夏职业教育的宏观效益,不利于职教的良性发展,使其在市场适应和抗风险等方面显得十分脆弱。组建宁夏职教集团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及职教人的共识和必然选择。

2010年10月,在自治区政府、教育厅主导和协调下,由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龙头学校,联合行业、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和区域内中高职院校,构建政、行、校、企“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理事会,理事会内设师资工作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实训工作委员会。构建校企“人才”共育、师资“共享”、实训基地“共建”、校园文化“共铸”的合作办学制度系统,先后与15所中等职业院校开展了对流活动,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团队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和产学结合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提高引领带动了宁夏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实力,为成立宁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构建中高职教育分段培养模式,重点做好六个衔接

为贯通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实现中高职之间的良好衔接,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中高职分段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共育、师资共享、实训基地共建、校园文化共铸”的合作办学机制,增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效性,为宁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衔接: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建立“一个人才培养体系,两个培养阶段”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学制的衔接,构建中高职分段培养的学制模式。三是专业的衔接,采用“相近对接”、“拓展对接”和“宽口径对接”的方式,积极探索按分段培养的专业设置.四是课程的衔接,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五是教学过程与评价的衔接.六是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衔接,通过加强合作学校的交流,扩大中高职院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深化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实施优秀的中职毕业生免试升学政策

试行中高职学校联合招生政策。由联合办学的中高职院校联合招生简章,招收分段培养的初中毕业生,中职阶段第五学期课程结束后,由中高职院校一起联合命题,对专业核心课程和相关职业技能进行考核,中职毕业生可不参加高考,通过注册考试取得高职入学资格,完成高职阶段两年的学习。

对技能优秀中职毕业生实行免试升学政策。凡获得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组织的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的应届中职毕业生可免试保送就读高职院校相近专业.凡获得全区职业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在中高职联合举行的注册考试实施加分优先录取政策,激励在中职学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实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中高职衔接是中职学校学生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仅是简单的学历嫁接,需要在衔接的对象、内容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提高衔接的有效性

譬如在招生对象上,除了在应届中职生中开展全日制的衔接教育,还需要考虑已走上工作岗位且有进一步求学深造需求的往届毕业生的教育衔接问题.在内容上,除了中高等学历的衔接,还要重视职业能力的有效衔接,同时在学分制等方面还应当继续深入进行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2]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3]杨明.应试与素质:中国中等教育60年[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