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划生育政策变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区域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家区域税收政策,是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政府经常实施的一种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在某些特定区域,主要是在政府希望经济需要更快发展的区域,通过政府税收部门对全部企业或部分企业实行一定范围的税收减免,进而实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区域税收政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税收通过影响投资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它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调节主要是通过选择性税收政策来实现的,即有重点、有选择地运用优惠或限制性的税收措施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某些突出问题,可以强烈地体现某一阶段政府的经济政策意图。正确运用税收政策可以对区域均衡发展起积极作用,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差别税收政策,限制发达区域的过度膨胀和鼓励落后区域的快速发展。
税收是调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它的主要职能是为特定区域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得他们能够尽快地担负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由于国家区域税收政策并不会给制订有关政策的中央政府带来额外的财政负担,这种政策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中央政府财政能力较弱的国家往往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如果中央政府想要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或减缓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速度,就可以实施相应的税收政策,从各方面改善企业发展外部条件较差区域的投资环境。从这一点看,国家区域税收政策应是一项临时性的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很难成为象国家区域财政政策那样的具有长期性国家区域经济政策。
第一,不同的税收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和投资吸引力。一般说来,税收优惠宽一些,税负就轻,投资者的税后收益率高;反之,税收优惠严一些,投资者的税后收益率就要低一些。显然,要改善落后区域的投资环境,加快这些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央政府在统一税法的前提下,应当对经济发展落后区域尽可能多给一些税收优惠。如果在经济发达区域与落后区域之间实行同等优惠政策,这样会不利于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形,前者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后者宽,对后者更是“雪上加霜”。税收政策在用于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调控时,主要是对不同的区域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在某些特定区域,主要是国家希望经济更快发展的区域,通过政府税务部门对全部或部分企业实行一定范围的税收减免,进而实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国家税收政策的主要职能是为特定区域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得它们能够尽快地担负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责。除了区域税收优惠外,同时还可以实行行业税收优惠。通过行业税收优惠落实对区域的优惠,扶持落后区域有关产业的发展,推进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行业税收优惠相对于区域税收优惠而言,能在不破坏行业内市场公平竞争的条件下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同一行业实行相同税率,有利于公平竞争。但由于各地产业结构不同,行业间的差别税率往往能表现为区域间的税收差别。对落后区域主要行业的税收优惠能促进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而又不影响行业的公平竞争。
第二,税制结构对区域财政、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国政府如何选择主体税种和实行什么样的税制结构,对地方经济和财力的影响不同。一方面是税制结构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在广大落后区域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是,自然资源丰富,企业效益低下,管理落后。如果政府税收采用以商品劳务税、资源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这些区域的税源就比较充裕,税收收入不受企业成本费用高低影响,有利于保证落后区域的财政收入。这些收入对于增加当地公共积累,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当地各项事业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是税制结构对经济落后区域企业负担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采取商品劳务税、资源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有利于减轻落后区域企业的负担,因为商品劳务税、资源税属于间接税、转嫁税。采用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地方政府既可以从中取得稳定、可靠的收入,而且纳税企业又可以将税款打入商品、资源产品价格向购买方收取,自己不用负担税款。显然这种税制使经济落后区域从中受益。通过这种税制能起到调节发达区域和落后区域之间的财政利益的作用。
第三,税收政策在贯彻国家的产业倾斜政策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均根据本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确立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优先发展顺序,并通过建立有利的税制结构来予以保障。国家对不发达区域基础产业倾斜的税收政策有利于缩小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转移支付政策是由于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的纵向不平衡和各区域之间的横向不平衡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国家为了实现区域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的协调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它是最主要的区域补偿政策,也是世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践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政策工具。它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上能够转移和调节区域收入,从而直接调整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状况。转移支付是政府把以税收形式筹集上来的一部分财政资金转移到社会福利和财政补贴等费用的支付上,以便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财政转移支付的目的是使贫困地区能够达到全国性基本公共服务水准,即全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均等化,这一标准是全国公共服务和公共投资的最低标志。因此它是促进各区域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平衡各区域财政能力的有效手段。中央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只负责援助那些低于全国最低标准的区域,而不负责已高于全国最低标准的区域,以使中央有限的财政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所承担的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分配的职能。中央政府没有必要去追求市场所追求的经济效益,也没有必要去援助那些大大超过全国公共服务最低标准的发达区域。中央政府对不发达区域的援助目的是促进和帮助这些地方政府实现中央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它的钱只能用于人力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两大方面。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支付制度和由富裕区域向贫困区域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无论是纵向转移支付制度还是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其实质都是“抽肥补瘦”。一般性补助转移支付量过大,财力平调过多,既挫伤发达区域的积极性,又会使不发达区域产生依赖性,将损害整个国家的发展动力和效率。因此,转移支付更多的是专项转移支付和分类转移支付。尽管它们同样会导致效率的损失,但相比而言更加公平和合理。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应该加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抑制区域间差距的过分扩大,调整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横向不平衡,促进地方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落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为落后区域的经济起飞创造条件,达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目的。可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作为一种重要的援助手段,对不发达区域改善社会公用设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缩小与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转移支付制度能促进一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使不同区域的人民能享受到大体平等的公共服务,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一,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以有效地抑制日趋扩大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缓解“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实现社会公平是财政分配的重要职能。公平不仅仅指个人收入方面的公平,还包括在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方面的平等权力,如义务教育、公共交通服务、基础设施等。这些服务如果只靠当地政府来解决,或者在财政体制中缺乏这种社会公平的机制,就必然出现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要很好地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必须有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一种富裕地区援助贫困地区的长期稳定的机制,实现我国各区域人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的大体平等。 第二,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利于强化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对中央财政来说,可以通过长期努力多集中一些财政收入,提高中央政府对区域发展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并通过对地方政府不同形式的补助,贯彻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增强财政资金的边际使用效益,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建立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更可以使中央财政从与各省博弈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宏观调控。对地方财政来说,可以在划清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的基础上,通过分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弥补贫穷地区由于财力不足所带来的财政功能不足的缺陷,并使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环境。如果没有这样的转移支付,落后区域永远是发展不起来的。
第三,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能够正确调动地方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使地方经济走向良性循环。由于缺乏规范的转移支付的办法,地方政府往往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同中央财政的讨价还价、以及在“关键时候”采取不正当手段如突击支出或突击收税等方面,而懒于发展区域经济。这些不正常的增收和多支,不仅造成中央有限的财政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导致了政府行为的错位,给市场发出错误的信息,使供求平衡产生波动。在税收方面长期存在的政出多门、随意减免、乱开税法口子的混乱现象,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区域将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与其他区域攀比,以及“跑部向钱”上面,而且确实得到了实惠。这种现象很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积极性。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可以有效地克服以上弊端,使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严肃税法,提高税收的征收管理水平,真正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从而配合中央政府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显然,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促进落后区域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现代经济和社会进步的环境下,人口空间分布比例、老龄化程度,以及人们的生育观念、思想特征等都发生着重大变化,在其影响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路、方式等也都进行创新与改革,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作用下,社会、经济压力得到一定化解,然而要真正实现计划生育目标,还需在全面分析新时期人口状况的条件下,促进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落实。
一、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及制度强化落实的条件下,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很多人意识到少生优生的作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等,但是就整体来看,我国人口惯性增长趋势强劲、低生育水弹、新出生男女比例失调、流动人口增加、老龄化增长、违法生育现象严重等,人口环境冲击着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进行。再就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力量的提升,而且是人的发展,随着社会民主法制的健全、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人们对人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这就要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人口增长率的稳定或是降低上,而且要实现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善,以及人们素质教育的提升。
二、强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方式
1、完善观念认识,坚持为民服务
在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实现少生目标的方式,也是推动人们改善思想观念、提升人们优生意识的重要手段。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很多地方以硬性指标进行生育指定,这虽然以强制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新生人口的增长,但是由于人们“人多财旺”观念的影响,违规生育、隐藏生育的现象仍旧存在,所以,在进行计划生育工作时,一定要关注于人们意识的改变,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观念,坚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将群众最关心、与人们生活最贴近的问题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并将最有效的心理感化深入人们生活,跳出为计划生育而宣传的圈子,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扩展宣传内容,满足人们需求
2.1强化政策宣传,促使群众认识利弊
计划生育政策是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和依据,在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中,必须以制度为基础。通过计划生育国情政策、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等宣传教育来提升各级领导层在人口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优化思想,促使领导层对生育人口男女比例、流动人口、避孕工作等的管理落实;通过与人们仅仅相关的计划生育制度性宣传,如少生优生政策、奖惩政策、优生优惠政策等,促进人们对计划生育制度的全面认识,力图实现人们对计划生育义务性的认识;通过惠民政策宣传,来提升人们少生优生、监督生育等意识,调动人们计划生育积极性的提升,以反向教育、对超生进行惩罚的方式,促使人们认识超生的弊端,以反作用强化人们严格遵守计划生育政策和法规。
2.2进行计划生育知识教育与宣传
在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显著变化的环境下,计划生育教育宣传的内容不断扩展,已从成人教育、实践教育扩展到青春期、婚期、育儿期、更年期和知识、理论与实践性统一的教育范围,具体来看要求:在青春期,进行相关知识宣传与教育,如很多中小学校展开生理教育课程,让学生对生理健康、人口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解,以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与生理知识,促使青少年自我尊重、自我保护;在大学中,以心理教育、生理教育等方式,端正大学生恋爱观、交往关,努力降低意外妊娠发生率。对婚期人员进行包办、买卖婚姻、近亲婚姻、避孕知识教育与宣传,并强化如何避孕宣传,保证计划生育药具免费性供应、对节育群众进行奖励等,强化体检,避免早孕、违法怀孕现象发生;在怀孕期间,不仅要对孕妇进行优生测检,而且要对男性进行生育安全教育,有效防止缺陷儿出生。在育儿期,加强育儿教育,其不仅包括生理知识教育与宣传,而且面向婴儿与儿童的智力开发,促使婴儿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在更年期,面向更年期人的生理、心理变化进行知识宣传,使他们全面认识到自身的变化,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
3、改革宣传形式,提升宣传质量
统一化教育、“大喇叭宣传”是计划生育一般宣传形式,而在新形势下,在新新农村开展的环境下,要适应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新农村发展的要求,进行宣传形式改革,切实提升宣传教育的质量。其一,适时开展知识教育。尤其是在经济条件有限的农村,展开统一性的计划生育教育是实现计划生育目标的有效手段,在进行教育中,可进行教育方式的变革,如采用案例分析、实人实事、生活细节等进行知识教育;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通过婚育典型、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典型等进行引导,促使群众转变传统婚育观念;实行奖励制,力图形成计划生育优秀比拼的环境,强化计划生育知识与实践的落实。其二,开展计划生育主题活动。通过报告会、演讲、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计划生育宣传;通过问卷调查、普查走访、咨询等方式,了解人们生育现状以及生育心理,并针对人们出现的计划生育问题进行排忧解难;利用节日、纪念活动、文艺出演、街头宣传等形式进行知识性、政策性宣传,促进人们树立健康、文明、先进的婚育观念。
4、凝和宣传载体,增加宣传手段
随着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扩展,其宣传载体数量、种类也逐渐增加。走进农村基层,大街小巷的墙壁上绘画或是书写着“计划生育,人人有责”、“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等,这就以文字信息传输计划生育的影响力。在一些贸易市场、公园、娱乐场所等都通过设置一些美观、大方的画报、图案等,贴近人们生活实际,用简单话语、漫画等促使人们了解计划生育的知识,如在“少生优生,男女平等”政策宣传中,利用连环画的方式,将生男生女在于男、女孩也是接班人的理论与思想传输,以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生育观,关注女孩教育与发展。使用村民小册子,将计划生育的知识汇合成集,发放给人们,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并以当地计划生育典范、时代风尚、人文观念等对人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速,多种新科技手段如电视、网络、计算机信息平台等被运用到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之中,而在今后的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创造条件将这些宣传载体充分利用起来。其一,加强资金、设备投入。各地政府部门要关注于基础设备、社会保障设备的完善与更新,为进行宣传教育提供保障。其二,进行栏目宣传。通过电视栏目、网络计划生育专栏等进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健康保健、婚育新风等宣传,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其三,设置服务平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计划生育管理信息库,将医疗、卫生、教育等信息综合,并建立人们建议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提升人们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热情,并通过信息平台实现计划生育信息资源共享。
三、总结:
在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人们思想观念更新的形势下,要将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必须要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来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同时,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地区特征、人们需求进行宣传教育形式、方式、载体的更新与改革,以保证计划生育政策落实。
参考文献:
[1]肖振禹 ,李广元;一门新兴的科学——计划生育学[J];人口与经济;2011,(02).
[2]陈国荣;把计划生育工作重点放在农村还要有相应的措施[J];人口与经济;2010,(06).
[3]王淑敏;加强计划生育的立法工作[J];政法论坛;2011,(08).
【关键词】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1.前言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及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所以,改革及体制改革便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人口以及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也不例外。自从十二世纪八十年代将计划生育部门独立开来以后,我国各级计划生育部门便推进实施了形式不同、内容多样的改革,但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人口及计划生育问题便变得越来越严重,并且不管是在计划生育管理的干部思想方面,还是在工作的实际措施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导致了一系列尤为突出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出现,对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产生了负面性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研究计划生育体制改革问题,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及社会意义。
2.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各个地区均陆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及大量的工作,但是所存在的共同问题便是未触及到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该核心就是调整生育政策。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如果没有调整生育政策,那么在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便无法实现实质性的突破。
2.1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得以存在的重要依据是生育政策
人口政策是我国实施计划生育策略的直接根据,具体而言也就是“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如何将人口政策加以落实,便需要一系列措施与政策,但是生育政策始终是其根本。只有切实的具备科学可行的生育政策,才能够更好的限制人们的生育行为,才切实具备了构建计划生育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所以,可以说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得以存在的不可或缺的依据就是生育政策,并且对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所存在的具体形式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自从我国于1970年对计划生育加以全面实施以后,便将生育政策提出,也就是当时的“少、稀、晚”。正是因为具体的政策要求出台,这便需要落实相应的机构,因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出现。各地专门设立的计划生育机构乃至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组,均在此时得以建立。直至1980年,“只生一孩”的生育政策实行后,计划生育管理和人口控制的任务及难度便不断增大,计划生育管理队伍及管理机构日趋膨胀,最终形成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模式和规模。所以,当前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可以说是为落实生育政策所设置的。
2.2性质不同的两种生育政策差异
现阶段,得以公认的生育政策调整就是从主体为“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切实的调整成“一对夫妻允许生两个孩子”的政策。从表面上来看,以上两种生育政策虽然在生育率并非较大,但是由于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的实质是人口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更替区域,并且基本上与人们目前的生育意愿相吻合。所以,可以把“生一个孩子”更改为“生两个”,以此作为“宽松”和“严格”的生育政策加以认识。
2.2.1两种生育政策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不尽相同
在严格的生育政策下,往往生育政策的要求与人们的生育意愿有着相对较大的差距,加大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而要想充分的确保生育率,并且将其在生育政策水平严格的加以控制,那么就需要规模较大的计划生育机构加以贯彻落实,各级计划生育部门也应当配备更多的工作人员,从而更好的将任务完成。所以,每次机构改革,更多编制的争取是人口计生部门尤为重要的任务。另外,在严格的生育政策下,行政手段无法对政策外或者计划外出生进行完全控制,为了将计划生育的目标完成,便需要有着较大规模的计划生育执法队伍。在较为宽松的生育政策下,往往有助于生育政策要求与人们生育意愿差距的减小,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难度及任务的减小,从而使计划生育工作的中心及目标转移到提供优质服务给育龄群众上,转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上。但是,此类工作任务也是教育、妇联及卫生等部门的共同任务。所以,必须相应的改变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
2.2.2不同的生育政策有着不同的管理理念
由于在严格的生育政策下,通常会面对诸多政策外生育,与此同时,在频繁的人口流动及复杂的计划生育管理氛围中,计划生育部门的迫切任务就是对政策外生育加以防范,充分的确保人口控制指标的完成。与之相对应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理念便需要以具体的任务为本,全部的工作均以生育率的降低为主,但是这也会出现不择手段的控制生育率,进而引发了一系列负面性社会问题。而在相对较为宽松的生育政策下,极大的减轻了控制政策外生育的压力,并且计划生育部门可以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变革主要工作任务为提供服务给育龄群众,始终坚持以育龄群众为本,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想方设法的提供优质服务给育龄群众。由此可知,两种管理理念在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方面有着本质性区别。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的过快人口增长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在也很大程度上已经降低了人口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则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中心。所以,为了保障民生投入、保障社会稳定以及促进社会发展,我们必须全面的审视计划生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入的探究体制改革问题,策略性的调整生育政策,从而将计划生育工资提升至全新的层面。
参考文献
1、龚德华;甘霖;刘惠芳;曾小敏;;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张维;城乡一体化趋势下我国“二元”生育政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计生工作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工作这么多年,我从一个一无所知姑娘转变成合格计生的干事,是变化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挑战。
刚开始我什么都不懂,什么上环、节育等等,对我来说都很茫然,是领导的耐心指导,我的工作才慢慢步入正轨。计划生育工作面大、量广,政策性强,牵扯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之一些群众政策观念不强,生育观念落后,对计划生育工作抵触情绪较大,因此,工作难度很大。很多次,我想放弃,但想想前辈们为计划生育服务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怨言,我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因此,我不断告诫自己,要努力,要有信心,要做好长期干计划生育工作的本文来自文秘家园***转载请注明打算,不怕挫折,不怕委屈,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平,不怨天忧人,不满腹牢骚,相信在平凡的岗位也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在计划生育工作上要有足够的耐心,育龄群众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毕竟有限,有时候不可能完全接受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我要通过细致、耐心的讲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讲解政策,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同时,要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不厌其烦的宣传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法规、各项优生优惠政策等等,提高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做为一名计生战线的工作者,我爱自己的工作,并时刻感到肩上的责任。我坚信在计划生育工作由制约型向服务型转化的今天,溶计划生育管理于优质服务中,以我们全心全意的服务思想,用爱心、耐心、细心的工作态度,为广大群众做好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宣传、管理和服务工作,一定会被大家理解和接受的。计划生育岗位是一个大溶炉,只有在计划生育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炼的好钢,才能用在刀刃上。
干计生这些年,我经历了很多,学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我始终坚信工作着永远是美丽的!2012年刚刚到来,计生局吹响了“两免”的冲锋号,蕴含着挑战更孕育着希望,让我们以此为起点,创新计划生育服务理念,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从自身做起,树一流计生形象,创一流计生业绩,为长兴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和谐发展再立新功!谢谢大家!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二十年来,国内学者不仅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探讨,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在新世纪来临的时候,回顾和分析二十年来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内的研究状况,探讨不同性别生育意愿的差异,制定相应的生育政策,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20多年新疆的计划生育工作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维吾尔族农村家庭生育观念有了转变,农村一对夫妇生育3个孩子成为主流意识,而且对子女的性别的追求已不是特别强烈。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贫困地区的农村,特别是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较差的地方,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中,生育观念的性别差异是十分显著。农村社会较为普遍地认为计划生育是女人的事,生孩子是女人的事,部分计生干部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也多针对女性,它必然会忽视男性群体的想法和需求,不利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全面贯彻落实。男性参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程度低。而政策宣传往往忽视对男性的宣传,使男性缺乏对计划生育责任的认识。因此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多生孩的比重还存在,生育男孩的性别偏好等难以改变。所以,本文把研究重点放在生育观念的性别差别上。把研究对象限定为农村男女性作为比较性别变量,突出不同性别(男性/女性)农村人在生育观念上表现出来的差异。不同性别人群生育观念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人们在其生育旺盛期内经济,社会,文化与生育政策影响的结果,因此,这种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社会,文化及生育政策的变化,反映生育观念的变化。为了分析维吾尔族农村男性和女性不同性别在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上的差别,以反映维吾尔族农村男性和女性生育观的变化,本文将通过对贫困地区维吾尔族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调查找到问题所在,从农村男性的角度揭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针对性开展对男性的宣传,是推进男性参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的重要措施。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生育情况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访谈法相结合。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主要是对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四乡,一镇不同年龄段的已婚农村男性和女性;总人数305名。分别以男性为66名占21.6%,以女性为239名,占78.4%。被调查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年龄最大的78岁(男),最小的19岁(女);被调查男性和女性的年龄分布是20岁-39岁之间的人比较多,有一个孩子的占13%,有两个孩子的占45.3%,有三个孩子的占18.7%,有四个孩子的占8%,有五个孩子的占1%,有六个孩子的占有1.7%,有六个以上孩子的占0.3%,其中大部分有两个孩子。
从调查参与者的受教育情况看,受过小学教育水平的男性占22.7%,受过小学教育水平的女性占15.9%,受过初中教育男性占34.8%,受过初中教育女性占25.1%,高中毕业的男性有7.6%。高中毕业的女性有6.3%。受中专教育水平的男性占9.1%,受中专教育水平的女性占18%,受大专教育水平的男性占13.6%,受大专教育水平的女性占24.7%,受本科教育水平的男性占3%,受本科教育水平的女性占4.6%,在这群女性全都在家从事各种劳动。
(二)调查对象的生育情况:
被调查的参与者中,不论哪个年龄段男性或女性的生育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早婚,初育早现象较为普遍。95%人群认为最理想的生育模式是三个孩子。但他们/她们 “二男,一女”或“二女,一男”。问题上有差异。
①“二男,一女” (92人,男性30名-45.5%,女62名-26%)
②“二女,一男” (76人,男性15名-22.7%,女61名-25.5%,)
两中模式的对男孩偏好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初育年龄:(1)被调查的男性中最小的21岁,最大的24岁。
被调查的女性中最小的16岁,最大的28岁
(2)生育数量上:30岁-40岁年龄段的妇女访谈了30人, 20岁-29岁年龄段的妇女访谈了16人;结扎年龄最小的23岁,结扎年龄最大的40岁,都是生完3胎或3胎以上后施行结扎手术。共生育146孩子,流产61孩子。
生育条件:同一个村,不同年龄段的妇女其生育条件的妇女从传统的生育方式已开始转变,采用新法接生即医院去接生。
三、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现状
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是生育文化的核心部分,它是和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连的。为了对当代维吾尔族农村男性的生育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除了他们/她们的基本情况,生育情况外,主要对他们/她们的生育行为,生育意愿和生育知识等问题做了了解。
(一)生育行为
生育行为是由个人的生育意愿,家庭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以及国家的生育政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我国生育政策的强制性是影响人们生育行为的最主要的因素。子女数的减少可以通过胎次来表现。三个以上的比例也占一定的比重。生育最多的可以达到7个。从这里可以看出自然状态的生育和计划下的生育的区别。在被调查者中,大部分都有2个孩子,二胎比例有45.3%,三胎比例有18.7 %,一胎比例有13%。4胎比例有8%,五胎比例有1%,六胎比例有1.7%,七胎比例只有0.3%,无孩子的比例12%(刚结婚的人)。
子女性别也是被调查中关注的问题。被调查中发现男孩的比例大于女孩。维吾尔族农村家庭的生育行为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性别选择现象。具体表现在:在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大多数农村妇女仍是以男孩结束其生育的。但首先必须丈夫同意。
(二)生育意愿
生育意愿是影响社会整体生育水平把握全国总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状的重要因素,是制定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情况。生育意愿是本次调查的重点之一。特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经济及个人特征塑就了特定的生育意愿。因为生育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影响。生育意愿是影响生育的客观因素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那么,维吾尔族农村男性/女性的愿望是什么?下面根据调查数据做一简单的分析。
(1)子女数
被调查对象中(他/她)57.9%的人认为一个家庭最好能有三个孩子, 其中男性36.4占%,女性21.5占%。25.7%的人觉得两个孩子最好, 13.4%人认为一个家庭最好能有4个以上孩子,其中但觉得一个孩子最好或不要孩子的人几乎没有。前两种回答占了总人数的83.6%。这说明人们对子女数的追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不再把多子女当作生育的目的。当问到假如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您希望生几个孩子?得到了同上大致相同的回答。这二者可基本反映了农村妇女对生育子女数的要求,群众并不想多要孩子,对子女数的要求已经和政策规定一致了。但还有一些不一致。主要原因之一是,在维吾尔族农村妇女家庭中的地位较低,一般比较顺从丈夫。故生育多女不能自己作主,被调查者众口一词:“儿多母苦”不愿多生,认为最多三个就够了,但希望生有男孩。这个村还有一个40岁的妇女说,她生了9个儿女,死了三个。自己的意愿生三个,但丈夫想要生多,结果就只好生了6个。苦得不了,这次做了结扎手术。
(2)子女性别
维吾尔族农村家庭中有一定的性别偏好。我调查的事例表明,维吾尔族农村家庭“多生”的意愿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生男”的意愿仍存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此问题农村男性和女性的看法有差异。当问有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你是否愿意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结束其生育时,回答愿意144人,其中女性占65.4%,男性占34.6% ,回答不愿意:149人,其中男性占60.6% 女性占39.4%
当问您希望有几个男孩?回答1个是:男性占15%,女性占12.26%
回答两个男性占30%,女性占22.9%),回答三个以上的男性7.6% ,女性 2.1%。当问到假如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前两胎或前三胎都是女孩,您是否还想再生一个孩子?回答:是的人占73.9%,其中男性占50.4 %,女性占23.5%。当问您认为可以不要男孩吗?绝大部分都回答:不可以。这个问题上男性和女性比较一致。当问您认为可以不要女孩吗?回答是:15男22.7%,36女15.1%
如果政府不对人口生育加以限制即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而放任自流,那么被调查吾尔族农村男性中,希望多要孩子(超过现行政策规定数)的理由大同小异。
目前新疆特别是南疆贫困地区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农业生产仍以体力劳动为主。维吾尔族男性对生育的性别选择虽然偏好男孩, 但对女孩也不歧视。认为有男女是最理想的生育模式,没有男孩或没有女孩都是生活中的一件憾事。由于男孩要承担父母的赡养义务, 而且父母去世后,只能由儿子送往墓地, 女儿不能去墓地送终, 所以在维吾尔族家中对生育男孩的要求仍然是很强烈的。因而,儿子,对他们来说,既是家庭经济的支住,又是老年时的依旧。在这里,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农民的现实利益背离,有一些超生的情况。
痛过他们/她们对计划生育政策方面的知识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我发现,柯坪县农村男性和女性的生育观念已经随着生存方式的改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问你对计划生育政策是否有所了解?回答是:男性15.7%,女性84.4%。 回答否:全都是男性。如果没有计划生育经济上的鼓励政策你是否再想生?是回答是:51.7 %男性和女性都占一半
为了顺应形势的要求,新疆建立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在不放松“处罚多生”的同时,激发农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缓解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实际困难,使农民得到最现实的利益。这一政策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
如,阿克苏地区计生委对农村夫妇提倡并允许实行“少生快富”政策。对自愿接受接着实行报销结扎费,路费,5天的生活补助费,医药费等。其中,如果生育二胎后就用各种避孕措施(包括结扎在内)的拿光荣证者除了享受上述优惠政策外,还给她们5000元(以前有2000元)奖励。这些政策的鼓励下柯坪县部分家庭有2个孩子以后,用各种避孕措施(包括结扎在内)占10.3%。32岁有两个孩子的被访者对我说,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娃娃多困难多,这5000或3000或2000元对我们这样贫困家庭来说很多的数目,解决我们家的许多困难,还是计划生育政策好。所以我接受了结扎手术。但如你是否愿意生育结扎手术?回答愿意是:50人,回其中男性18%,女性82%。但实际上,被生育结扎手术者全都是女性,没有一个男性。
维吾尔族农村男性不愿多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土地资源问题。土地资源对生育的影响是有些被访男性说:“生三台就够了,生多了没有土地”。
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一代农村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已不愿多生,“照顾不起,儿多母苦”是口头单。因此,我访谈的23岁的男性说给妻子(23岁)都接受了结扎手术。生育观点转变,经济因素,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转变快慢与人们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在访谈中我发现还有些男性和女性认可由于社会发展的变化,子女的成本效应也在发生变化,故而不要更多的孩子并不只是国家的政策要求,也是家庭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的理性选择。
(3)子女质量
在人们的子女数减少的同时,对子女质量的关注多了起来。在被访男性和女性中,多数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读书,在这点上,对男孩和女孩都有同样的期望。
80%以上的人希望子女攻读,初中以上或者越高越好,还有20%以上的人表示要顺其自然,即子女读到什么程度,就攻到什么程度。近年来大学学费不断升高,对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子女的升学费用越来越成为沉的负担,但被调查的农村男性和女性绝大部分对子女读书很高的期望。在这点上,可以看出对子女质量的重视程度,也超越了对性别和数量的偏好。
四、结论
通过对调查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工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计划生育政策极大地影响维吾尔族农村家庭的生育行为,因此,人们的生育行为有明显的趋同性。比如, 调查中3个以上的比例很少。但是此问题男性和女性的看法不同。农村男性比女性还是多要孩子。
(2)维吾尔族农村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和她们的生育行为相比,显得更为现代化。他们/她们对子女质量的追求开始替代对子女数量的追求。这样的生育意愿对国家的人口控制计划是非常有利的。
(3)维吾尔族农村家庭的生育子女数已经大大降低,但还没有达到政策要求水平,有超生的现象。男性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但值得注意得是,调查中发现,一方面看到三胎以上人们并不想多生,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人们不愿意为了多生一个孩子而对抗政策。即使是只有女孩的情况下也如此。
(4)维吾尔族农村男性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生育子女的性别差异。对男孩偏好随年代更替有所减弱,但仍存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调查中发现没有一个男性说可以不要男孩,但是有说可以不要女孩。希望要男孩的最主要的理由传宗接代,没有家庭的经济支柱。
(5)家庭的意愿生育子女数量是家庭成员个人意愿生育子女数量的共同体现。个人的意愿生育子女数量往往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如妻子的生育意愿往往受丈夫的生育意愿影响。
(6)各方面工作到位有关,特别是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和知情选择下,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宣传的对象几乎没有男性。访谈中发现大部分男性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了解不够。他们以为生孩子,调节生育等等是女人的事。所以没有一个男性接受生育结扎。
从这次调查中,我看到,多年来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推行以及生育文明的倡导,不仅控制了人口数量,也影响了维吾尔族农村男性的的生育观的进步,这其实也是农村走向现代文明的一大步。但是在计划生育工作当中,必须提高男性的参与率。
参考文献:
[1]谭林.《妇女绿皮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2.
[2] 刘建江.阿克苏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志:方志出版社,2003.12.
[3] 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新疆新博文印刷有限公司: 2009.9.
[4] 计划生育 [M].计划生育写作组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876.9.
[5] 计划生育十五年 [M]新.疆人民出版社 乌鲁木齐市计划生育委员会: 乌鲁木齐计划生育协会编:1992年11月.
[6] 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 [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