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保资金使用监管条例

医保资金使用监管条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保资金使用监管条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保资金使用监管条例

医保资金使用监管条例范文第1篇

(九)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增加缴费档次提高缴费标准后的缴费热情,继续推进多缴多补的新制度,力争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基金征缴必须完成任务的80%,资格证发放和核查达100%。

(十)做好企业退休人员验证工作。充分发挥街道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状况指纹验证网络的作用,全面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城乡居民退休人员、超龄退休人员、征地退休人员、个体退休人员、三峡淹没移民退休人员等群体的验证工作,确保验证率达80%。

(十一)做好新超龄人员参保及工龄认定等工作。依照新超龄人员养老保险政策,继续做好新超龄人员参保政策的宣传及参保工作,特别是切实解决好辖区原劳调站等企业人员申报工龄认定的相关工作。

(十二)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全力抓好2015年的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工作,参保率达95%以上。继续做好医保信息录入,加强对辖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监管,做好区外就医登记备案及区外就医报账,兑付医保报账人员追溯补偿报账金等工作。

(十三)推进个人(职工)参保业务全面开展。全面开展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工作,切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认真受理上级业务下沉工作,有效解决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十四)加强劳动关系调整。积极指导各类企业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深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落实,完善劳动关系三方相互协调机制。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专项行动”、“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和“春暖行动”等。

(十五)协调劳动仲裁调处。积极配合区劳动仲裁委员会推进仲裁标准化建设,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能,加大受案、办案力度,切实维护好辖区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辖区内劳动仲裁结案率达90%以上。

(十六)加大劳动监察执法。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加大劳动保障举报投诉案件查处力度,登记备案率达100%,结案率达96%。积极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工作。

(十七)扎实搞好业务培训。深入宣传《社会救助暂行办法》、《__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__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件认定办法的通知》、《__市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规程》和《__市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规范》等政策法规,努力营造舆论氛围,认真开展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提高低保受理人员的政策水平。

(十八)扎实抓好制度完善。继续秉承“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服务宗旨,完善《低保对象政治学习制度》、《低保对象公益活动制度》、《低保对象民主评议制度》、《低保对象集体审核制度》、《城市低保监督检查制度》、《低保资金银行制度》等规章,并张贴上墙,增强低保工作的透明度。

(十九)严把入口畅通出口。严格“低保”准入程序,严格政策一把尺子量到底,毫不动摇地推行新报“低保”听证制度和按比例抽查制度,严把入口关;继续保持清理违规享受低保的高压态势,大力查处比对违规享受低保对象;认真受理并大力查处群众举报的隐瞒家庭收入情况而享受低保的对象。

(二十)扎实管好低保资金。进一步规范城市低保档案和数据统计,加强低保资金使用和管理,做到帐、表、卡、册、证五相符,坚决杜绝虚报、冒领、挤占、挪用低保金现象,督促各社区组织低保对象参加公益活动和政治学习,并积极探索城市低保和就业再就业的联动机制。

(二十一)认真开展住房保障工作。继续宣传《__市__区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实施细则》和《__市__区廉租住房申请办理程序》等政策,认真开展对辖区廉租住房申请对象的入户调查,加强对已享受廉租住房对象的管理和服务,大力推行廉租房转公租房,公租房到退出房的动态管理机制,切实搞好廉租住房申

请户的年度审核工作。 六、夯实基层基础,加强管理水平,提升社保服务质量

医保资金使用监管条例范文第2篇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后,财政收支规模、结构会发生变化,并会促进地方财政加快改革进程,进而会影响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如财政综合部门预算、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推广财政集中支付改革、全面实施政府采购改革,都对国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使国库服务水平跟上改革的步伐。

(一)收入方面所有预算内收入的收缴要求都能够通过TIPS实现电子缴库处理,实现由缴款人账户直接缴入国库,减少入库环节,加快入库速度。各项预算外收入实行全辖统筹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该入库的能够及时通过TIPS实现电子缴库处理,该缴入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及时缴入专户,最终实现收入无纸化。

(二)支出方面改革使得县级财力增强,资金充足,在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也更加频繁,需要县支库在保证收入及时入库的同时,各项支出包括财政资金、社会保险资金、工会经费和其他资金的支出特别是专项资金和补助资金的及时到位。各项预算资金最好直接由国库集中支付,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划转到收款人账户。

(三)信息资源方面“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省级财政管理幅度扩大,需要省级国库扩大管理幅度,才能满足省级财政加强管理的需求。全省县级财政具有相同的普遍性,但更具有纷繁复杂的特殊性,需要省级财政全面了解县级经济、财政状况的基本情况,还需要对每个县级财政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准确掌握并迅速做出反应。省级国库需要提供各县级财政预算执行的具体信息,要能够实现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国库间联网,能够随时查询预算收支等各项数据信息,为相关部门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制定地方经济调控政策提供支持,并防止政策的盲目性和全省一刀切现象。需要尽快开发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电子对账系统,建立国库资金对账平台,实现国库资金实时对账,同时完善对账程序,确保对账信息及时、畅通。通过建立和完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体系,充分借助目前系统数据资源,深入开展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加强库款预测和管理,不断提高国库统计分析质量和水平,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协助和服务政府理财,有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四)制度管理方面《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仅笼统规定了各级国库对预算收入入库、库款支拨、退库等有监督权,但对于入库过程中发生的虚增收入、延压库款、资金流失、混库、退库及库款支拨中存在的违规情况,没有明确相应的处罚规定及制裁措施。国库监督法律依据需要细化。国库与同级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共同协商,需要研究制定因改革产生的新的业务种类的具体管理办法,明确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及管理办法,以促进国库业务管理规范化。

二、“省直管县”“乡财县管”财政改革后国库作用发挥情况

(一)“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给国库全面履职带来的影响

实施“省直管县”“乡财县管”财政体制改革在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预算收入、资金汇划、上下级国库之间对账等业务量增加,伴随产生的是风险的增加和监管难度的加大。

1.县支库业务量大幅增加(1)“省直管县”后,税务部门征收时要按最细化科目填列税收缴款书,国库部门在进行收入入库时要按明细预算科目核算,并分别与省分库和中心支库对账,县支库业务量大幅增加。同时,推行“乡财县管”,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延伸,大量的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中拨付,既有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还有异地拨款,涉及单位多、预算支出科目多、会计要素多,大大增加了国库部门的业务量。(2)“省直管县”后,省对直管县的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补助等资金,实行了“项目直过,资金直达”,减少了资金调拨环节,同时直接导致上下级国库之间资金调拨量增加。

2.基层国库监管难度增加(1)“省直管县”后,各级税收分成比例与资金留用比例发生变化,县支库要调整各系统参数以及相关报表数据,并需要分别与省分库和中心支库对账,同时“省直管县”县支库使用预算科目、国库业务涉及单位等都较未实行“省直管县”县支库多,相应增加了县支库国库监管难度。(2)“省直管县”“乡财县管”财政体制改革要求县级国库有效发挥服务与监督作用,堵住不合理开支。随着“省直管县”“乡财县管”改革不断深入,县级能够获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财力支持,项目资金逐年增多,国库对于资金使用的监督责任加大,而国库部门又缺少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测跟踪制度,难以对财政资金走向进行有效的监测、监督。(3)“省直管县”“乡财县管”后,各乡镇均需在县级财政开立财政专户分账核算,乡镇支出均需县财政直接拨付,势必造成县级国库柜面监督和现场监管的任务更重、情况更复杂。尤其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情况更复杂,国库资金风险有较大提升,而国库对资金的走向则更难于掌控。以县级国库现有的人力资源,很难主动积极的完成监管任务,可能造成监而难管、监而未管局面。

3.国库资金风险加大以往县级国库主要直接面对同级财政、税务、海关以及上级国库主管部门,业务面窄,国库资金运转范围小,级别低,资金载体原始化,基层国库人员对于资金风险点能够控制。“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县级财政可用资金增加且流动性加快。县支库不但要与同级财政、税务、相关金融机构进行账务核对外,还要同省级、地市级财政等部门进行对账,而目前国库资金外部电子对账问题尚不能通过TIPS等联网系统实时进行,致使国库资金风险点扩散,县级国库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防范形势和任务。

(二)积极采取措施不断优化国库服务

1.全面推进电子化缴税进程河北省分库积极组织财政、税务和银行等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推广通过TIPS进行电子缴税、使用POS机刷卡缴税,加快县域税收缴库无纸化办公进程。一是采取“四融入”的方式即融入税务部门、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其他部门、地方政府,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活动,提高纳税人对TIPS系统和联网缴税的认识程度。二是增设备优布局,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多布放POS机、转账电话等自动转账机具,丰富纳税人的电子缴税手段。三是重协调、优服务,解决纳税人的后顾之忧。以廊坊市中支为例,经研究,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电子信息退库处理规程》,为因系统故障引发多刷、错刷及POS机不稳定发生的缴税差错办理退库提供了处理依据,解决了纳税人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小额纳税人刷卡缴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2年第一季度,廊坊全辖共办理业务收入829909笔,其中电子缴款书794658笔,占全部业务的95.75%。

2.建立健全对账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国库资金管理,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有必要建立国库资金对账平台,实现国库资金实时对账。同时完善对账程序,保障对账效果。廊坊市中支开发运行了《国库业务账务核对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廊坊市金融网络平台)和设备条件,在人行国库部门建立余额查询、核对系统网站。人行负责将财政部门账户余额、发生额导入系统,各对账单位登陆该网站进行查询与核对,将人行国库资金与地方财政库款的账务核对频率,由每月核对提高为每日核对,有效提高了国库资金的安全性。

3.建立财税库行联席会制度早在2005年年初,为支持、配合省政府、省财政做好河北省“扩权县”(省直管县)工作,我省分库就积极与财政沟通、协商,在支持、满足“扩权县”财政体制改革要求的前提下,共同制定下发了《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对人民银行国库系统办理“扩权县”的业务做出了“人民银行国库部门按新核定的留用比例修改参数。省财政直接对扩权县(市)调度资金。人民银行国库系统业务管理及资金汇划仍按原规定办理。自2009年以来,河北省分库建立并实施了《河北省财税库行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了管理层面协调机制,与财政部门按季共同组织召开财政、税务、海关、银行等单位主管领导参加的季度联席会会议。解决预算收支环节、财政体制改革等出现的新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共同打造良好的预算收支环境。两年多来组织召开12次联席会,解决各类问题26个,处理纳税纷争3次。

4.充分发挥连接纽带作用自改革以来,为便于省财政部门及时掌握了解省直管县预算收入、年终决算等情况,各直管县决算除报当地市中心支行国库外,还需单独上报省国库处。各市中心支库上报省分库本地区年终决算报表时分为两种:一种是全辖涵盖直管县的决算,一种是不涵盖直管县的决算报表,省国库处提交省财政。此种做法效果良好,财政部门很满意。后在2009年又新增42个,2010年又新增28个省直管县情况下,国库业务也比照办理。为充分发挥连接货币、财政政策的纽带作用,以廊坊市中支为例,建设开发了“廊坊市金融综合服务系统”,搭建国库服务平台,将全市所有纳税企业缴税信息、财务信息等内容录入系统,通过分析比较获取企业税收、贷款等信息,为企业获得信贷支持提供一条信用、可靠的通道,从而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实现“服务政府、辅助银行、助推企业”的作用。

三、改进国库服务相关建议

为实现“十二五”国库业务发展规划构建现代化服务型国库的目标,促进“省直管县”、“乡财县管”财政体制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国库的服务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拓展国库服务范围

1.基层国库部门要参与本级“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等财政改革的制度设计,制定政府资金收纳、上划、下拨的流程,使改革具有可操作性。监督财政资金的运动过程,确保国家财政政策、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国库要发挥在国家预算执行中,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最及时的监督优势。在“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中,要按照改革的政策、方案,维护省、市、县财政的合法权益,增加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和财政政策的落实,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基层财政资金的规模将增加,分配方式、支付渠道也会增加或变化,会引起商业银行财政行为的变化,国库要从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清理税收过渡账户入手,加强引导,强化对业务的检查,维护辖内正常的金融秩序,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尽快实现财政部门负责征收的非税收入、社会保险资金、医保资金及其他预算外资金的收缴,通过TIPS由缴款人账户直接缴入国库。减少收入入库环节,提高入库速度,真正实现预算收入直达目的地国库。

3.结合目前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模式,将县级财政支出包括财政资金、社会保险资金、工会经费和其他资金的支出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减少资金处理环节,加快资金到账速度,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完整的基础上,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国库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4.在试点基础上,尝试建立国库部门直接办理资金支付的管理模式,减少银行和财政专户等中间环节。借助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不断扩大国库直接办理资金支付业务范围,如直接办理政府补资金发放等,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深入挖掘国库分析职能

充分利用TCBS、TIPS、TIMS相关国库收支、资金存量等数据资源,深入开展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加强库款预测和管理,及时提供信息,当好政府、财政部门的参谋,配合政府做好债权债务的清理,防范财政风险和银行信贷风险,确保金融和社会稳定,发挥国库在财政制度改革中的作用。及时、准确核算各级政府收支,满足编制综合部门预算、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政府采购等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体系,创新国库统计分析手段,将现有国库业务系统与政府财政信息系统、支付系统等联网,对地方经济发展状况、行业构成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不断提高统计分析质量和水平,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有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三)不断完善国库管理制度

1.尽快建立和完善与“省直管县”、“乡财县管”财政体制改革相适应国库内部管理制度,有效防止工作出现真空管理和风险隐患。

医保资金使用监管条例范文第3篇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9187万元,占预算的66.16%,同比增收2825万元,增长17.27%。

大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8006万元,占预算的69.48%,同比增收5451万元,增长16.74%。

分系统完成情况:国税系统13183万元,占预算的49.75%,增收5488万元,增长71.32%;地税系统7064万元,占预算的83.11%,减收1724万元,下降19.62%;财政系统17759万元,占预算的90.15%,增收1687万元,增长10.50%。

主要项目:税收收入完成19905万元,占预算的57.38%,增长22.71%,其中:消费税169万元,占预算的70.42%,增长9.03%;增值税11122万元,占预算的45.21,增长84.48%;企业所得税3204万元,占预算的95.64%,增长24.86%;个人所得税1859万元,占预算的185.90%,增长46.26%;资源税17万元,去年同期无此项税收;城市维护建设税567万元,占预算的85.91%,增长29.45%;房产税353万元,占预算的70.60%,增长69.71%;印花税188万元,占预算的130.56%,增长95.83%;城镇土地使用税579万元,占预算的39.12%,增长89.84%;土地增值税454万元,占预算的236.46%,增长163.95%;车船税726万元,占预算的85.41%,增长15.06%;耕地占用税87万元,占预算的16.73%,下降42.38%;契税580万元,占预算的50.88%,下降24.87%。非税收入完成18101万元,占预算的90.45%,增长10.82%,其中:专项收入690万元,占预算的78.23%,下降21.95%;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964万元,占预算的33.87%,下降23.13%;罚没收入1696万元,占预算的50.18%,下降52.20%;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5801万元,占预算的145.03%,增长355.34%;捐赠收入28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112万元;其他收入2120万元,占预算的70.67%,下降11.45%;政府性基金收入6690万元,占预算的113.31%,下降4.13%。

财政支出完成情况:累计完成192568万元,占预算的95.24%,同比增支10361万元,增长5.6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20038万元,增长12.76%;公共安全5816万元,增长13.13%;教育39404万元,下降1.21%;科学技术312万元,增长37.44%;文化体育与传媒1572万元,下降21.87%;社会保障和就业25425万元,下降3.32%;医疗卫生21128万元,增长48.07%;节能环保8124万元,下降33.88%;城乡社区事务7901万元,增长91.17%;农林水事务34349万元,增长9.73%;交通运输2861万元,增长125.45%;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323万元,下降29.52%;商业服务业等事务383万元,下降29.98%;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3349万元,增长91.37%;住房保障支出10673万元,下降23.50%;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470万元,下降15.62%;其他支出847万元,下降41.34%;债务付息支出1251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7342万元,增长21.82%。

二、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的特点

(一)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不利形势,财税部门迎难而上,多措并举抓征管,确保收入任务的顺利完成。一是加强统筹协调,解决征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目标,硬化任务,落实征管责任。二是创新征管机制,积极开展财税部门税收协管工作,加强税收分析预测,扩大联合办税范围,实现涉税信息共享,挖掘增收潜力,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努力克服取消、减免行政性收费政策的影响,规范征管行为,加大非税收入源头控管力度,“以票管收”,催收促缴,非税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注重发挥项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积极筛选申报符合国家投资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多渠道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至目前,争取到9371万元的保障性安居工程、5691万元的水利发展资金、3517万元的薄弱学校改造资金、1500万元的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等各类财政补助项目226项,到位资金83628万元,促进了全县教育、农业、城镇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主动汇报我县实际困难,进一步壮大了财政实力,优化了债务结构,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民生支出保障有力。紧紧围绕“重民生、促发展、保和谐”的要求,增强财政调控能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保障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安排资金4.8亿元,有效地保障了全县财政供养人员6594人的工资性支出;及时拨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2519.864万元,26125名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发放各类助学补助资金4490.1175万元,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全覆盖,安排4017万元,支持全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实施改造。安排资金9597万元,确保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人均年补助标准由420元和420元分别提高到450元和450元;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人均月补助426元;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保障标准分别由人均月补助285元和249元提高到292元和275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年补助标准由5000元提高到5420元、分散供养对象年补助标准由3825元提高到4255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长134元与去年持平,社会困难群体生活得到了保障;农林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万村整洁”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等项目,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兑付2017年度农业支持保护资金、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农村五保、农村低保等32项惠农资金18682.6万元,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全县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积极筹措资金,落实了省、市、县为X办实事所需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四)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加大政策性涉农贷款发放力度,2017年,为112户贫困户申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463.5万元,补贴各类政策性贷款贴息资金816万元(其中:已兑付各乡镇上报2015-2016年精准扶贫贷款准予贴息农户3233户,贴息资金559.56万元;兑付2016年双业贷款省级贴息资金140.93万元、市级贴息资金13.81万元、县级贴息资金101.7万元)。同时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农业自然灾害防御补偿机制,有力保障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提升。

(五)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在财政各项改革上下功夫,力争使财政各项体制机制趋于完善,各项财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积极推行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除信息外,全面公开部门预决算,使我县财政预决算更加公开透明;拓展支付范围,严格支付程序,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规模进一步扩大,支付制度和程序更加完善;严把核算中心支付关,公务卡使用效率逐步提高;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将政府购买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建立完善财政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和规范财政监督管理,实现财政管理改革向纵深迈进。

三、2018年工作计划

2018财政工作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我们必须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统筹兼顾,扎实推进,主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财源建设,确保收入增长。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依托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加工、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加快发展以生态工业为“主板”的财源建设体系,实现财源可持续增长。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省内外优强企业入驻我县,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资金到位率。严格执行财政扶持政策,加大融资、贴息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县内企业积极运用市场化方式筹措资金,在嫁接改造、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投入,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增强竞争优势;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收入结构的分析研究,密切关注财政体制改革动态,加强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完善综合治税机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齐抓共管,力争税费收入双增收。

(二)狠抓项目争引,力促经济发展。把抓项目与促发展相结合,紧扣国家产业支持政策导向,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抢抓政策机遇,准确把握项目信息,结合我县实际,积极调动部门积极性,强化政策研究,精准谋划项目,全力做好项目的筛选申报,积极争取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文化旅游项目和城市建设项目,在壮大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群众增收等方面,发挥有力的支撑带动作用;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杠杆效应,创新财政资金运用方式,完善投融资平台,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动社会力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动态监管平台,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批后监管,跟踪检查,确保项目早落地、早见效;积极引导、鼓励各级各部门,动用各方力量,大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切实增加地方可用财力。

(三)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改善民生。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硬化预算管理,继续从严控制、压减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的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证各项资金落实到位,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支持开展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重点扶持困难群体就业;推进廉租住房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建设,努力改善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大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完善财政稳定投入机制,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扶贫资金、创新金融扶贫机制等措施,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建立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发展高效农业、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进步等扶持政策,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就业致富;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惠农补贴政策,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各项工作,支持农村基础设施、“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加强部门协作,加大扶贫支持力度。加大扶贫资金及整合资金项目落地及项目实施进度,加快资金拨付。严格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及时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规范贫困村扶贫资金互助社管理,协调各商业银行积极发放政策性涉农贷款。支持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惠农补贴政策。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解决村级扶贫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医保资金使用监管条例范文第4篇

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是我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我区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保护生态环境压力仍然比较大等突出问题,关键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是抓好产业基地建设。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的“五大基地”建设要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要突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其次,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基地建设的比例,以资本、技术等为纽带,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第三,以开放促进基地建设,通过加强与俄、蒙等国家的交流合作,深化与东北三省、京津冀等地区合作,更大范围配置资源,为基地建设寻求市场发展空间。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原则,立足欧亚陆路大通道重要枢纽优势,积极探索沿边开发开放新模式、新途径,加快满洲里市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快二连浩特市设立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步伐。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二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围绕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调优第一产业,调强第二产业,调大第三产业,构建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三次产业协调互动。农牧业方面,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牧区社会生产力,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优化农牧业布局,加快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工业方面,要结合国家能源战略布局调整,转变能源工业发展方式,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构建新型工业体系;服务业方面,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方向,推进服务业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牧业现代化互动发展,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是抓好县域经济发展。一方面,突出政策引导支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完善旗县(市)财政体制,健全旗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不断提高财力保障水平。按照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另一方面,突出抓好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维护农牧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是抓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破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机制障碍,以及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全面落实国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贯彻《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若干规定》,通过多种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承诺,增强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加大公共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的力度,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加快制定内蒙古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全面清理限制民间投资的歧视性规定,凡法律法规未明令限制的行业和领域,全部对民间资本放开。统筹使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扶持力度,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技术、融资、信息、人才等综合服务。

五是抓好要素市场建设。借助国家推进金融、人才、土地、科技等要素市场改革的有利时机,推进我区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形成政策投资“洼地”。在金融方面,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延伸县域金融服务。探索开办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产权、农牧业生产管理用房及附属设施抵押贷款,切实提高农村牧区资产资本化程度。统筹推动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和基层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转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牧区资金互助社等农村牧区新型金融组织。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人才方面,按照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健全相关政策措施,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人才市场化配置平台,培育人才服务中介组织。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施一批重点科技专项,加强集成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加快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科技成果推广服务机制。

土地方面,按照满足“责权清晰化、流转规模化、收益合理化”的要求,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强化对农村牧区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在巩固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地位、保障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引导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加强自治区、盟市、旗县农村牧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基础建设,提升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水平。

科技方面,围绕建设内蒙古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内蒙古科技服务平台。强化政策扶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目标,以原始创新为基础,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高新技术,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二、突出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我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也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一是维护市场公平公开透明。我区要在落实《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规定》的基础上,全部放开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非公有制企业进入能源、铁路、金融、节能环保、市政公用事业以及社会事业等行业和领域的比重。

二是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我区要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和配置方式改革,理顺资源品与制成品价格关系,建立和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落实资源税改革政策,实现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税从价计征。加快理顺资源产权关系,探索政府对资源资本化的有效方式。推动自治区矿业权交易平台规范运行,完善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探索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矿业权出让权限和利益分配新机制。合理引导区外企业以独立法人形式从事矿产资源开发。深化水、电、气价格改革。

三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围绕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明确政府和市场投资领域和方向。继续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和民生事业的投资力度,鼓励扩大企业直接投资。引导投资向东部盟市和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倾斜。优化投资结构,扩大非煤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投资。通过重组、新建等方式,完善自治区级融资平台,健全投融资平台的资本金补充和偿债长效机制。加强投资管理,完善公益性投资项目科学决策机制,创新投融资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重大项目公示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强化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预算公开、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积极推进“区直管县”财政改革。建立健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体系,改革财政监督的范围和方式。加快制定政府性债务管理条例,提升管理层次,增强法律约束力。

三、加快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是我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是抓好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建设。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坚持家庭经营在农牧业中的基础地位,推进经营方式创新,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牧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结机制,培育奶联社、肉联体等合作经济实体,推进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保证农牧民分享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利益。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财产性收益。增加农牧民的财产性收入是提高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选择,其中重要前提是赋予农牧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慎重稳妥推进农牧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牧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农村牧区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牧区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三是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城乡要素资源的共享、合理流动、公平交换。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健全投入保障和运行管护机制。加大农村牧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有条件的地方要实现城乡一体化集中供水。推进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道路改造和公路建设,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和目标,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范围,引导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向与城镇连片的农村牧区延伸,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

四、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活力源泉和政策保障

一是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切实履行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统筹文化管理资源,建立大文化管理体制。按照“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促进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文化中介服务,为文化产品搭建进入市场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协会的作用,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大型文化流通企业和文化产品物流基地。三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完善公共场馆长期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推动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免费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社会化。创新财政对公共文化的投入方式。四是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增强草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五、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我区实现富民强区的重要体现

一是围绕实现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综合改革。更加强调全面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推行城乡教育资源公平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一年多考,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改变以往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切实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当地中考、高考问题。拓宽教育领域准入,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发展,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二是围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医院管理体制,推动政府行业管理职能和公立医院出资人职能相分离,探索建立有效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

三是围绕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立足于让一切活力竞相迸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完善初次分配机制,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机制。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

四是创新社会治理。按照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拓宽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形成政府调控、公众和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机制。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区组织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改善社会治理方式,完善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完善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安全发展水平。

六、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把我区建设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