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长制工作会议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广州20xx年底前要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河涌据悉,广州自20xx年建立市、区、镇、村四级河长制以来,至今已落实河长1938名,设立河长公示牌3141块,培训河长2935人次,召开现场会19场,组织河长集中巡河,开发水务微信投诉系统接收市民投诉900多件,建立河道管理Q群,并完成20xx年度河长制考核。
根据最新出台的《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广州将在全市江河、湖泊、水库、山塘等全面推行河长制,到20xx年6月底前,广州将实现全市河湖河长制全覆盖。
近年来,广州把河涌整治与生态修复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以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全力开展河涌水环境治理工作,截止目前,部分河涌治理已初见成效。
20xx年,广州新建污水管网367公里,年度建成公里数是20xx年的3.3倍;新建龙归污水厂二期等6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日;新建10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此外,国家挂牌督办的广州市35条黑臭河涌水质总体上稳步提升,其中地铁B涌等6条河涌已达到不黑不臭的标准,中心城区的沙河涌、猎德涌的水质也明显好转;国考鸦岗断面实现水质达标。
20xx年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即将印发现场走访:基层河长手机号涌边公示 市民监督治水更便捷
昨日(27日)上午,笔者来到黄埔区乌涌的护林路段,这里已经竖起了一块广州市河长制公示牌,公示牌上明确标明该河段的起点、终点、长度,区级、镇(街)级和村(居)级河长的具体人员及联系电话,以及三级河长的具体职责等。据悉,广州实行市、区、镇(街)和村(居)的四级河长制,市、区级河长由市、区两级政府有关主要领导担任,像该段乌涌的区级河长就是广州市委、黄埔区区委书记陈志英,河长公示牌上公布有他的座机电话;而镇(街)、村(居)负责人担任辖区内河段的河长,河长公示牌上有这两级河长的手机电话。
笔者现场拨打乌涌村级河长电话,但电话提示关机;再拨打镇(街)级河长电话能够接通,而且该河长在电话里非常了解自己作为河长的相关职责。黄埔区水务局水务设施管理所所长赵经龙告诉记者:目前黄埔区已经在18条河涌竖起了64块河长公示牌,按标准如期100%完成市治水办下达的任务。镇(街)级的河长多为街道办主任担任,村(居)级河长则多为村经济联社的社长。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由于镇、村两级基层河长刚刚确定不久,有些河长还不太适应,可能存在电话不通的现象,欢迎广大市民监督,接下来也会加强对基层河长的培训。同时,河长制公示牌上还公布了广州治水APP二维码,目前正在调试运用中,欢迎市民和社会各界试用多提宝贵意见。
而在海珠区海联路附近的海珠涌,同样式样的广州市河长制公示牌也已经竖立起来。海珠区水务工程设施维护管理所副所长傅文通作为管理单位责任人,他的手机号也被写在了公示牌上。傅文通告诉记者:公示牌竖起来后,工作量是有所增加,前一段因为下大雨,有颗大树倒在了河涌里,就有市民立即打电话给我了。他还透露,6公里长的海珠涌连通珠江前后航道,沿途涉及8个街道、33个居委,所以仅海珠涌一条涌就设立了33块河长制公示牌。
此前,市水务局在网上公布了广州51条河涌区级河长的名单和联系方式,本次河长制公示牌的竖立,进一步为公众监督河涌治理提供方便。天河区市民陈先生就表示:河涌有问题就找河长嘛,以前还要上网找电话,现在涌边看到垃圾、污水偷排拿起手机就可以投诉,比以前投诉方便多啦!按照市治水办的要求,全市各区7月中旬要完成第一批35条河涌312块河长公示牌的设置,截止昨日的统计数字,目前全市已经竖起了210块,100%完成任务的有海珠、黄埔、增城和荔湾四个区;按市治水办通知要求,7月底前各区还要完成第二批152条河涌的河长制公示牌设置。
河长方案:四级河长责任各不相同 部门联动提高河道管理水平
河长制公示牌已经竖起来了,那么,各级河长的职责究竟有哪些呢?根据《广州市河长制实施方案》,市级河长职责包括:指导责任河道水环境整治;推动河道重点工程建设;协调解决河道整治的重点难点问题;督促市相关责任单位和下级河长履行职责。
区级河长职责包括:组织编制、实施责任河道水环境治理方案;督促责任单位按时完成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征地拆迁任务;推动责任单位按时完成污染源查控、城中村截污、河涌截污工程,以及整改排水管网错、漏、混接问题等任务;按标准落实河道及排水设施维修养护经费和人员;协调解决河道整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镇(街)级河长职责包括:负责或配合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征地拆迁,按时提交施工用地;落实河道、排水设施的日常巡查和维修养护,河岸和水面保洁;实施各类污染源、违章建筑的查控工作等。
村(居)级河长职责包括:配合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征地拆迁;协调本村(居)自建污水管接入污水管网系统;开展各类污染源及违法建筑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劝阻并上报各类污染、违法建设行为;落实河道和排水设施一日一查,做好巡查记录,及时发现、上报河道污染和排水设施问题;组织做好本村(社)保洁,防止垃圾进入河道和排水管网;协助执法部门查处各类污染源、违法建设案件,封堵违法入河排污口。
有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实施河长制后,河涌两边的日常维护、管养、保洁等都下沉到街镇村居,效果会更加好,过去河涌维护主要靠水务部门,但涉及的事情很多、面很广,尤其是村里的事情,由水务部门去协调难度较大,但街道、村里居委会去做工作,解决起来就顺畅多了。海珠区水务工程设施维护管理所副所长傅文通也表示:河长制实施后河涌管理制度会更加完善啊,有利于加强各部门联动,提高河道综合管理水平。
正是《广州市河长制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在河道的显著位置树立河长公示牌,畅通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要求各级河长要定期巡查,镇(街)级河长巡查每月不少于1次,重点巡查各类河道污染源、违章建筑。发现问题,做好巡查记录,及时上报、处置,巡查情况做到可查询、可追溯、可问责。而市治水办每季度组织一次检查,督促河长及相关责任单位按时完成工作,检查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此外,对河长工作不力,履职不到位,存在《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工作的意见》及其他问责制度中规定问责情形的,则由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予以问责。
整治情况:各区积极行动起来 持之以恒铁腕治水
目前,全市各区都积极行动起来持之以恒铁腕治水,河涌整治都在稳步推进之中。白云区积极推进流溪河白云段综合整治工作,目前摸查出的沿线36家农家乐已全部停业,堤内的8家已全部清拆,对堤外的28家开展分类整治行动。此外,已关停河道管理范围内非法养殖场16家,对5家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与此同时,严厉打击流溪河沿线小散乱环保违法企业,共查封环保违法企业6家,立案查处环保违法行为15宗。白云区还启动了城中村截污治理工作,目前确定大源村、永泰村为城中村截污治理工作示范点,编制了工作方案,开展前期工作。
从化区也对流溪河沿岸的农家乐进行整治,督促乱排污的农家乐档主自行出资修建过滤池对污水、废水进行收集过滤,并建污水管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对治污整改不达标或拒不执行整改措施的农家乐给予停业整顿或取缔。目前,已经清拆停业的农家乐有5家,有2家向河道排污的农家乐已按照环保局要求拆除直排管道,自建三级沉淀池,张挂环保设施标识牌。同时属地街道还组织挖掘机、斗车等对河滩地内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进行了清理。
近日,番禺区还召开水污染治理动员暨河长培训会议,重点解读了各级河长的职责要求及责任追究实施意见,番禺区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级河长、各镇街及职能部门主要领导约3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要清醒地认识到番禺区水污染治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全区仍有部分河涌水体黑臭,离市下达的任务目标和市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全区黑臭河涌治理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标准高,各级河长务必高度重视黑臭河涌治理工作,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20__年,我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全面发展。
一、20__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农业生产增长较快,主导产业势头良好。20__年我市农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1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种植业产值61.55亿元,增长9.1%;林业产值12.99亿元,下降1.4%;牧业产值13.06亿元,下降2.4%;渔业产值1.83亿元,增长5.6%。同时我市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0.24千公顷,粮食总产量56.37万吨,下降9.5%;主导产业蔬菜、茶叶、发展势头强劲,食用菌产值12.08亿元,增长9.3%;茶叶产值7.48亿元,增长19.9%。食用菌产值17.4亿元,增长15.1%。生猪存栏55.5万头,增长7.5%,出栏67.53万头,增长5.4%。家禽存栏520.37万羽,下降3.3%,出栏1395.48万羽,下降9.6%。
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20__年,我市进一步加大水电路气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市水利建设项目投资8.87亿元,解决36.91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完成15座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开工7座,同时完成127座病险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完成377.8公里河道整治;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6万亩;堤防加固开工41.54公里,完成33.8公里。电气化建设项目累计建成2个新农村电气化县,23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498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康庄工程项目总投资9.08亿元,建设道路总里程2316.6公里,其中:路基__5.1公里,路面1171.5公里。农村沼气项目总投资1785万元,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100户。
3、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保障体系逐步强化。20__年我市多举措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加快中心镇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市非县域城关镇的10个中心镇进行专题调研,形成《加快市中心镇建设的若干思考》课题,为推进中心镇培育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市中心镇培育考核暂行办法》,提出“下发一个文件、建设两个平台、抓好三项规划”考核内容,围绕目标,年度对列入的20个中心镇进行考核。20__年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深入推进政策性“两农保险”,全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农户54.46万户,保费收入817.51万元,参保率达97.01%;理赔金额969.55万元,简单赔付率为118.60%。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758户,保费收入634.75万元,参保率为77.36%;理赔金额910.25万元,简单赔付率为143.40%。
4、农村投资继续加大,国债项目进展顺利。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市紧紧抓住中央扩大投资、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从加快推进中央新增投资农口项目、政府主导性投资计划农口项目的建设入手,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共争取到中央四批新增投资农口资金8499万元,计划总投资52375万元,主要有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村沼气、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防护林等共102个项目。通过努力项目实施进展顺利,截止12月底止,已完工75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456万元。
5、“三农”投入不断增加,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我市财政“三农”支出在全球金融危机对全市财政收入造成较大影响的情况下,依然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20__年全市财政预算内“三农”资金投入47.73亿元,增长21.55%。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93.8亿元,余额同比增长44.17%。全年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9989笔、金额8.66亿元,占年度目标5亿元的173.2%。我市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投入涉农金额共计2443余万元。
6、政策措施成效显现,农民收入不断提高。随着我市农业生产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6+1”工程的全面实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多渠道增收效果明显。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03元,增长12.9%。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4.2 %,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1.9%,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14.0 %和12.0%,呈现全面增收局面。
二、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全年看,我市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农业投入力度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学,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农业农村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好地发展态势。在充分肯定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整体趋好的同时,当前经济运行中也面临一些新问题需要密切关注。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难度加大。20__年我市在上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但是受投入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仍显不足,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差等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并不稳固,特别是农村
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现状在短期内难于明显改变,因此,统筹城乡任务任重而道远。二是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发展的难度不小。农村经济要持续增长制约因素很多,发展受耕地资源、技术和资金等因素制约,如种植业受气象节律变化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养殖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存在风险性,劳务经济受输入地影响存在不稳定性,其增长性有限;其次是我市农民收入增长方式未出现质的转变,增收渠道仍很单一。因此,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空间不容乐观。
三、20__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展望
20__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经济复苏向好的基本面确立之后,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下阶段我市将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精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更科学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围绕“两增两转”——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农民就业方式转变,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精品农业,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1、注重民生,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中央新增投资、政府主导性投资等农口项目为抓手,突出抓好对农民增收、生活改善有重大作用的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百万亩喷微灌设施、林区作业道等项目,继续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堤、水土保持、防护林等工程建设,有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二是抓好项目前期,科学安排项目,积极申报和争取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主导性投资、省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前期和省公建项目投资计划。扎实推进好溪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积极推进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三是加强检查监督,对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确保达到“三个百分之百”(项目100%开工、地方配套资金100%落实、检查中发现的问题100%整改到位),今年对列入省投资计划的项目加大监督检查。四是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市、县各级财政在资金安排上向“三农”倾斜,优先保证中央投资农口项目地方投资的需要。做到建一项,成一项,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2、注重培育,增强农民增收整体实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要抓好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广大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紧密、在全市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的加工型、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培育一批专业合作社(协会),形成有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发挥其在产、供、销及信息技术方面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推进农业专业市场建设,发展乡村超市,为农产品快速流转提供平台。三是培育新型农民,大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增强再就业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3、注重谋划,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实施“四精农业”——精致农业、精品农业、精准农业和精兵农业,发展 “四大基地”——规模农业基地、设施农业基地、示范农业基地和精品农业基地建设。一是抓好发展规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重新制定发展精品农业的总体规划,规划要高起点、高水平,要定位在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农户收入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使规划充分体现生产、生活、休闲、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精品农业。二是加快发展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紧密、在全市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的加工型、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三是加快农业生态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园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既要差异化发展,形成各自特色,又要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全市新增30个农业标准化食用菌、水果、茶叶产业基地。四是要强化科技服务,提升精品名牌内涵。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体制机制,坚持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服务两手抓,着力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成立食用菌、茶叶、水果、蔬菜、畜禽五大主导产业专项课题组。各课题组要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为精品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五是提升精品品牌质量,促进精品名牌建设。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全过程实施监控,严把质量关。力争有更多的农产品获得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标识,对已注册的商标要培育好知名度和信誉度。六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重点推进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加快发展大棚设施、节水灌溉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等设施,加快发展标准化设施化畜牧养殖场建设和网箱养殖设施建设。
经局党组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动员全系统上下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城管执法工作新局面。
刚才,我们隆重表彰了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系统2011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十佳基层中队和十佳队员,通报了2011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工作者。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过去一年为城管执法事业作出努力和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等会,蔡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局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2011年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局上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两年出形象”和“五大跨越”工作目标,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分别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1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良好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依法行政工作示范单位”、“工作先进集体”,被省住房和建设厅评为2011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健全体制、理顺关系,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基础逐步夯实。机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天台局已挂牌成立,仙居筹建方案已获审批,三门正在积极筹建。执法网络不断健全,实现向重点乡镇(街道)派驻执法中队43个,重点村(居)派驻执法队员119人。行政执法关系不断理顺,市区两级协作紧密,初步实现上下联动;部门之间职能基本界定,初步实现协同对接,为推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直属一大队中队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局业务主动接轨沿海开发战略迈出重要一步。
(二)狠抓重点、全面履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成效初显。去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4万余人次,转移疏导流动摊贩18900多例次,统一设置便民疏导点79个,安排摊位3188个,创建示范街(路)13条,市容秩序较大改观。市区全年共拆除违建面积30.17万平方米,组织大型拆违行动17次,其中一次性拆除工业区块西岸14家企业影响河道安全的违法建设1.52万平方米,违法建设上升势头逐步减缓。推动出台《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牵头开展联合整治行动46次,责令停止施工35家,处罚运输企业116例次,市区建筑垃圾“抛洒滴漏”现象初步遏制。全面跟进交通、环保、河道、绿化等方面执法,共劝导违法停车1.9万余例,查处各类噪声案件39起,纠正餐饮企业违法排污100余起,拆除各类违法户外广告5117处,及时查处椒江区洪家街道小板桥村严重破坏绿化用地案件,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建章立制、强化落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大力开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施行规范化建局。突出队伍形象规范,抓《着装管理规定》、《内务管理规定》等制度的落实,实现全市服装标志标识、车辆外观喷涂、内务设置管理、执法标准要求和对外形象宣传初步统一。突出执法制度规范,先后出台《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7大类39项规章。突出执法行为规范,创建规范化中队19个,丰富“行风监督员”和“执法监督员”活动形式,积极邀请市派开展民主监督活动,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制约机制。突出执法规范,全市共办理案件29072起,办案质量明显提升,未发生因行政执法不当引起的较大,未引发一起赴京去省上访事件,实现办案零差错,执法零暴力。
(四)创新理念、强化培训,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战斗力不断提高。扎实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争先创优”和“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等活动,大力弘扬核心价值理念,催化队伍效率活力。积极倡导执法“软着陆”,引导队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和谐执法氛围初步形成。全体执法队员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参与省“高能耗、高污染”整治现场会、省农房改造现场会、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会议活动的环境整治保障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推行准军事化教育管理,全市共组织各类教育培训359次,参训1.23万人次,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五)搭建平台、宣传引导,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形象初步树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以“共建共管共享”试点工作为主要抓手,扎实开展执法“五进”活动,搭建公共参与平台。全年共发展城市管理志愿者5540名,发动中小学生1.2万余人担任护城小天使,走访共建联系点1.1万余人次,召开民主恳谈会265次,召开新闻媒体通报会、会5次,在电视、报纸、电台等媒体开设专栏,在网、19楼等网站开设论坛,队伍形象逐渐被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接受和认可。市局党组深化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对队伍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干净、正规养成、自觉拒腐防变,努力锤炼一支忠诚、亲民、公正、奉献的行政执法队伍。
一年来,直属各大队、各县市区局(分局)工作可圈可点,可谓亮点纷呈。直属一大队各项工作稳中求进,在全市关键岗位考核中由前年的34名提升至第10名;二大队率先实施“物队联管”,“无(新增)违法建设小区”创建工作;三大队通过强化对乡镇(街道)的考核,确保了辖区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椒江分局扎实推进创建省卫生区活动,并获省市专家一致通过;黄岩分局通过开展“三强三促”活动,队伍形象明显提升,城区环境明显改善;路桥分局编制全市第一个城市管理规划,积极打造标准化环卫品牌,严管街整治成效显著;临海局工作抓得有声有色,尤其是目前的“迎检创建”工作,正在强势推进;温岭局创新新疆籍摊贩管理,得到了龚正副省长的批示肯定;玉环局“清洁家园”工作多次得到陈铁雄书记的表扬,城区环境整洁有序得到公认;天台局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效果明显;仙居、三门城市管理局各项工作也都很出色;市城市管理警察支队在维族流动摊贩稳控及建筑垃圾违法犯罪打击等警务保障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家的成绩和经验很多,我不再一一点评,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二、2012年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基本思路
今年是市委和县市区换届以后开始工作的第一年,也是十召开之年,更是“十二五”规划推进的重要一年。从我局的工作来说,也是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迈进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理顺体制,突出重点,全面规范,整体提升,为经济发展、中心城市建设、城市群构建、城市品质提升、社会和谐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提高,为建设“山海秀丽、富裕和谐”新,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树立新形象。
工作目标是:全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和省内兄弟市局中实现同业对标、争先进位;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实现整体塑造、培树品牌;执法环境实现共管共享、包容和谐。
总体要求是:创新、转型、规范、提升。
创新。创新是动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本身就是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的创新,今年行政执法创新就是要在管理执法理念上创新,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创新。
转型。转型是途径。要从传统城市管理职能向综合执法职能转型;从管理小城市、小县城、小城镇向管理经营大城市转型;从单纯的市容市貌管理向城市的有机更新、复合型管理转型;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
规范。规范是保证。要从制度、人员和监督等多个层面,着力解决制度体系设计缺陷问题、执法人员素质偏低问题、执法自身监督不力等问题,重点抓好执法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和队伍建设规范化。
提升。提升是目标。局党组研究决定今年为“工作提升年”,包含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水平、提升队伍形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主题是“守护城市、创造宜居”,还要实现“提升品质、创造幸福”。
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把握好四条原则:
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执法原则。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明确执法职责,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坚持规划引领、注重长效原则。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以规划引领、全面谋划、整体推进、精细管理;既要立足当前,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更要着眼长远,落实长效管理手段和措施。
坚持疏堵结合、刚柔相济原则。疏与堵是实施科学管理的两种方式,刚与柔是有效执法的两个方面,必须坚持疏堵结合、刚柔相济。在执法过程和执法方式上要推行柔性执法、和谐执法,坚持把教育、说服、沟通放在首位,拒绝简单、粗暴甚至野蛮执法,要使执法过程成为接近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的过程。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原则。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管理的对象是人,离开了人的活动,城市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执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不同人群需要为本,以解决民生为先决条件。既要满足城市管理的“面子问题”,也要满足市民需求的“肚子”问题,要达到城市管理整体有序的“魅力”,也要积极增强城市人气旺盛的“活力”。
三、2012年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主要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原则和要求,2012年我们要重点把握好四个着力:
(一)围绕中心,着力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服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必须牢牢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这样才有生命力。刚刚闭幕的市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山海秀丽、富裕和谐”的新,为我们城管执法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一,要为加快经济发展服务。这次党代会部署的一个中心任务就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实体经济综合实力,因此,加快发展将是主旋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就是要为加快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工作,超前服务,主动接轨。首先是要满腔热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作为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我市来说,要支持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升,既要支持大企业、大项目,更要眼睛向下,支持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其次是要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服务。要发挥职能为产业东移、主城区“退二进三”、现代服务业培育服务。对拟上市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引进外资项目、重大的工艺装备提升项目,要采取一厂一策、一事一议,重点扶持,区别对待;要发挥工作职能,主动配合做好对高污染、高耗能、低小散项目的淘汰、转移和关停等相关工作。第三就是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针对企业“投资难、融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难题,积极进企业、下基层、摸实情、办实事,主动办理企业建设项目规划核实等工作,妥善处置企业违法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第二,要为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服务。撤地建市15年来,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但也不可否认,中心城市的经济首位度和城市首位度不高,集聚作用、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不强。产业转型升级困难,要素制约日益凸显,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市区一体化步伐不快,体制性矛盾显现;城市化程度不高,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和档次还不够。市委曾两次召开全会分别研究市区一体化战略和加快中心城市建设问题。市委市政府明确今年第一件大事就是研究加快市区发展,对此我们要牢牢抓住这次有利时机,超前谋划,发挥职能,为加快市区发展提供服务。首先要坚持重抓市区,指导全市。要切实把行政执法工作重心放到“重抓市区、指导全市”上来,市区的工作水平、执法水平、管理水平都要在全市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率先出成绩,率先出形象,率先打品牌,以此推进全市工作全面提升。其次要服务发展,推动集聚。加快中心城市发展一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市区的经济首位度;其实是推动人口集聚,解决人气不旺问题。而要提升人气的根本就是要解决市民,特别是外来人员的就业、就学、就医和居住环境问题。我们要积极服务市区发展,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以包容心态接纳“新人”,推动市区产业集聚、要素集聚、人口集聚。第三要建管并举,提升品质。城市发展是三分建七分管,而三分建中规划又占七分,我们要保障城市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着力提升城市的品位、品质,努力把中心城区建设成宜业、宜居、宜学、宜行、宜游的首善区、品质区,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第三,要为“主攻沿海,创新转型”服务。这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经过几届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主攻沿海、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经实质性启动,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吹响了主攻沿海的号角,也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舞台。一是要全力推进管理执法延伸。集聚区是一张白纸,能画出最美最好的画图,但如果管理执法不到位,就会糟蹋规划和建设成果,这将是对历史对人民的不负责任,严重点讲是犯罪。我们要努力实现管理执法机构和职能向湾集聚区延伸覆盖,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加强沟通,无缝对接,确保管理执法到位;要全面履行管理和执法职能,坚决制止和重点整治乱搭建、乱倾倒、乱侵占等问题。二是要全力支持推动产业平台建设。十一塘、三山北涂、三山涂九万多亩围垦区,是承接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发展平台,我们要全力支持发展平台建设,支持围垦区水、电、交通道路、围堤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吹泥回填、放水固化、渣土填筑和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整顿乱倾倒乱排放建筑垃圾、建筑泥浆。三是要全力开展“两年”工作。要按照市里“企业服务年”、“项目攻坚年”工作要求,围绕重点项目、重点建设和重点企业,做到经济发展到哪里,我们的执法服务就贴近到那里;工程推进到哪里,我们的执法保障就跟进到那里。
(二)理顺体制,着力整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资源
行政执法局是一个新建局,有很多的先天不足,包括法律法规层面缺失问题,行政机构的上下连贯问题,“7+X”职能到位问题,管理机制上许可与执法相分离问题等等。因此,2012年,理顺体制、完善机制仍将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体制调整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内外层面。内部体制调整上,“三定”方案要尽快确定。内部的机构设置要继续探索,争取启动集聚区行政执法机构的设置;积极与省、市编办、法制办协调,争取直属一大队改设直属分局,其他大队改成支队。内部的人员编制,要积极争取增编扩编。外部体制调整上,继续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系,形成“一盘棋”、“一竿子”、“网格化”的治理格局,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触角向村、社区延伸,形成全覆盖的执法网络。
上下层面。“上”的层面,要积极开展顶层设计,建立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对专项执法工作成立专门的联合执法工作协调组。“下”的层面,指导仙居、三门加快筹建行政执法局,今年挂牌成立;直属各大队与三区分局职能要进一步界定、理顺,同时要依托市政府正在倡导的三区共同发展合作机制,积极创新市区城市管理执法协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利用当前全市深化强镇扩权改革的契机,推进乡镇执法体制延伸,特别是临海杜桥、温岭泽国、玉环楚门的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今年要率先启动。
左右层面。重点是处理好与部门之间的关系,要进一步理顺与建设规划、公安、水利、环保、工商等部门的关系,建立工作机制,重点解决审批、许可与监管执法之间的衔接问题。要进一步理顺市容市貌管理、绿化园林管理、户外广告管理、数字城市管理、河道管理等具体职能的界定和协作关系,沟通协商、达成共识。
(三)突出重点,着力开展专项整治
开展专项整治,切实解决领导关心和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是展示形象、展示业绩、展示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从当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工作职能来看,今年重点要开展好四项整治,逐一破解四大城市管理难题。
一是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目前,城市市容市貌有所好转,但仍时好时坏,难以长效。市容管理难,难就难在:基础设施差、管理力量弱、市民素质低。怎么破解?一要突出节点,深入开展市容“顽疾”专项整治。以“多城同创”、“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城市“牛皮癣”等市容“顽疾”的集中整治。二要以点带面,深化示范街(路)创建活动。今年每个县市区要新增示范街(路)2条以上,尤其是要按照市里的要求,重点推进入城口街(路)环境整治和街景整治。三要强化覆盖,全面推行片长街长制。在总结工作经验基础上,今年要在全市范围内推开,每个县市区必须在城区3条以上街(路)推行片长街长负责制。三要疏堵结合,继续推动“便民疏导点”建设。每个县市区要新建疏导点5个以上,重点解决下岗、残疾、低保等弱势群体就业,最大限度地缓解执法矛盾;要提升疏导点档次,做到整体规划、专业设计,把疏导点建成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四要共建共管,大力发动市民广泛参与。继续深化城管志愿者、护城小天使等活动,每个县市区要建立不少于1000人的志愿者队伍,要新发动护城小天使500人以上。同时创新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各类载体,让群众愿意参与、乐于参与,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
二是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建筑垃圾管理的难点主要体现在高压整治易反弹、治本之策待实施、配套措施待跟进、监管手段待改进。怎样破解?一要尽快成立专门机构。上半年要完成市建筑垃圾处置信息中心的筹建,尽快运转起来,发挥作用。二要认真贯彻实施《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试点推行建筑垃圾管理“四项阳光制度”,深入开展建筑垃圾“点对点”管理,落实消纳费用“托管代付”。三要推进科技化监管建设。工地出入口标化达标率要达到90%以上,工地和消纳场所出入口视频监控配备率要有提高,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四统一”力争全部实现,进一步强化建筑垃圾从源头到末端全程管控。四要开展专项整治。各单位要以年初两起建筑泥浆污染河道事件为戒,强势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要按照吴蔚荣市长提出的“严控、严查、严处”要求,全面排查辖区的建筑施工工地、建筑垃圾运输企业、消纳场所,集中开展联合执法,加大监管、处罚和宣传力度,确保整治实效。
三是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当前违法建设之所以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巨大利益驱使、部门服务滞后、少数干部带头、执法力度不大。怎么破解?一要开展“两违”专项整治。争取市政府层面出台查处违法建设若干规定,与国土、建设规划等部门联动,集中开展较大规模整治“两违”行动。二要强势拆违。坚决拆除一批严重影响安全和重点工程推进的违法建设,今年市区力争拆除违法建设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特别是要配合市委市政府“铁腕治水大会战”行动,重点加强对沿江沿河沿湖违法建设的整治。三要网格管理。加强源头管理,继续推进“无(新增)违法建设小区”创建工作,大力发展村居片长、信息员,争取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四要落实主体责任。整治违法建设必须依靠乡镇(街道),将拆违工作与对乡镇(街道)的考核联系起来,强化乡镇(街道)拆违主体责任。
四是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当前户外广告管理的难点,主要在多头审批许可、缺少统一规划、拆除成本较高、创意设计落后。怎么破解?一要理顺户外广告管理体制。积极主动向市政府汇报,建立完善户外广告管理体制机制,明确工作职责。二要出台相关管理规定。着手起草《户外广告管理规定》,统一加强对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推行户外广告设置招投标制度,编制户外广告管理规划,实行分区分级分类设置和管理。三要开展整治行动。大力开展市区户外广告集中整治行动。四要争创户外广告精品。通过规范从业企业资质、提高从业门槛、延伸户外广告业主监管、举行户外广告创意设计大赛等方式,优化城市外立面空间资源,把户外广告做成城市的风景线。
此外,河道、环保、绿化、市政、交通等方面的执法工作,各地要根据实际,依据职能,主动开展,确保每项工作都有重点、有特色、出亮点。
(四)正规养成,着力加强队伍建设
思路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市委市政府对我们寄予了深切的期望,全市人民对我们充满期待,我们能否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关键是看我们这支队伍能否履行起职责,担负起使命,经受起考验。我们既要看到我们这支队伍年纪轻、活力足、积极性高等相对好的一面,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这支队伍人员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组建时间短、经验较缺乏,科技装备落后、执法规范化不够等相对不足的一面。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正规养成,坚定不移地坚持政治建局、思想建局、文化建局、正规建局和依法治局。使我们行政执法人员成为城市秩序引领者、城市环境美容师、城市文化排头兵、城市居民贴心人。
1、切实加强教育培训。要虚心诚心地坚持“训练学部队、执法学公安、办案学法院”,把教育培训作为干部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一是抓参训时间。通过市局组织的封闭式专业知识轮训、综合业务知识培训和各单位自行组织的各项培训,确保全系统每个干部职工每年参加一次不少于10天的封闭培训,确有特殊原因暂时不能参训的,也要在下一期补上。二是抓授课质量。师资力量要整合院校和社会的师资力量,市局领导班子和中层骨干要带头上台授课,各县市区局也要照此操作;授课内容既要有理论知识、法律知识、行政执法业务知识,更要有社会管理、政府危机管理、网络管理、新时期群众工作、工作、如何应对媒体、演讲与口才等针对我们工作特点的课程,还可以开设艺术鉴赏,组建兴趣小组,使学习成为大家快乐的精神追求。三是抓达标考核。狠抓培训质量,狠抓培训考核,每个学员都要通过综合的考核达标,特别是岗前培训学员,未通过考核的,必须继续待岗学习。当然,除了集中封闭学习外,也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其他的学习培训,更要注重平时的学习。
2、切实加强执法保障能力建设。装备和科技的落后对我们执法者而言是切肤之痛,没有装备的现代化和科技化,转型、升级都是一句空话。为此我们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最大理解与支持,加大对执法装备科技化现代化的投入,改善管理执法条件,提高管理和执法效率,加强执法能力。一是抓装备保障。在继续加强服装、执法器材等后勤装备保障的同时,重点抓执法车辆的保障,争取各方支持,努力使执法车、巡逻车配置达到每名队员一个车位标准,视财力水平适当提高执法车的质量和档次,同时要规范执法车的使用和管理。二是抓科技保障。重点是加快“阳光执法系统”建设,提升管理执法的信息化水平。已批准的“阳光执法系统”首期工程要抓紧实施,尽快落实后续建设方案的制定与报批工作;“数字城管”的共享问题,要在前期与建设规划局协调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及可利用资源情况,争取实现软硬件资源的最大共享,保证“阳光执法”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积极与公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尽快实现人行道违停处理系统与交警违章系统的交互同步,或通过其他切实可行的方式来保障处罚率,维护执法严肃性。三是抓警务保障。城市管理警务工作要牢固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在维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权威性上下功夫,严格依法查处相关的刑事、治安案件,探索建立行政执法与公安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完善全市属地管辖警务保障机制,为城市管理执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撑。
3、切实加强执法环境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我们管理和执法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进一步巩固执法舆论阵地。一是主动宣传阵地。开展“六个一”工程:即一份工作简报,使我们的工作上陈下达外联,要寄发到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个网站,建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网”,争取开通“网上城管”平台;一个专栏,在原来《晚报》“守护城市、创造宜居”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升华为“提升品质、创造幸福”;一个节目,就是电视台的专题节目,坚持定时播出;一个政务微博,开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政务微博,并鼓励领导干部开通个人微博;一个广告,就是利用各类电子广告资源在户外、楼宇、交通工具等地播放城市管理公益广告。二是民情沟通阵地。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新愿景,巩固并提升“96310”行政执法热线,通过“民主恳谈”、“民情夜谈”、“圆桌会议”、“大接访大走访”和“进村入企”等活动,摸民情、解民忧,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消除与群众的隔阂、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要高度重视工作,认真落实维稳责任,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三是社会参与阵地。“我为人民管城市、管好城市为人民”,市民是城市的主人,要管好城市,根本的是要人人参与、人人有责。要普遍建立并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组建志愿者协会;联合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和新闻媒体开展“小手牵大手,共建文明城”、“摒弃陋习、弘扬新风”、“垃圾不落地”等活动,增强市民文明意识;深化开展执法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居、进社区、进学校“五进”活动,开展“执法体验日”活动。
4、切实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一个城市来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对一个单位一个系统来说,文化是维系这个组织和群体的核心和纽带。因此必须把文化建设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要着重打造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文化的“三张名片”。第一张是核心理念名片。在全系统全面倡导“忠诚、亲民、公正、奉献”的核心价值理念,叫响“守护城市、创造宜居”和“提升品质、创造幸福”的宣传主题,塑造“干事、干净”的队伍形象。第二张是视觉形象名片。要全面策划并导入视觉形象识别系统(CIS),从标志标识、服装车辆、办公楼装修、门牌设置到城市家具设计都要推行规范化、标准化,让我们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形象符号成为城市的新亮点。第三张是队伍活力名片。要继续推进“文化长廊”、“图书角”等机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开展摄影、演讲、篮球、乒乓球等文体活动,丰富文化生活,适时举办汇报表演、成果展览,提升队伍活力,展示队伍风采。
5、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各级领导班子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团结和谐、奉献进取,要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规范党委会(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局务会制度。党委(党组)会、局长办公会既要管大事、管人事、管心事,也要研究解决难事、要事、具体事。要大力增进班子的团结和统一。大力弘扬“事业为重、民主集中、换位体察、大肚能容、珍惜缘分”的团结精神。要加强干部队伍培养使用和交流。严把进口、畅通出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违者罚、劣者出”的干部机制,保持队伍的纯洁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