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包装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省**市困难企业—市民贸公司基本情况
到**年底,有9人因企业和个人相当困难无力支付养老保险,应退休但是有办不了退休
月收入状况
在岗的每月只能领400元的收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人,长期有重病并无生活来源有2人。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省**市国有商贸困难企业的部分职工,包含特困企业的市民贸公司,市进出口公司等。资料的收集以访谈为主,主要是在企业和极少数职工家里等地随机访谈调查。从表列出的基本情况看,此次调查情况基本符合困难企业职工的整体状况。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此次调查所获的资料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以期反映困难企业的医疗保障现状,并试图提出一些个人的
想法和建议。
二.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市委、市政府也对我市的医疗保障状况引起了高度重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这几年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好广大职工最为突出的“看病难”问题,整合公共卫生资源,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企业,逐步扩大职工参保面,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等。由此可见,从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改革过程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改善人民健康状况方面的努力。但是,效果如何呢?从我们的实际调查中却发现困难企业的职工对现行医疗保障制度抱怨的多,满意的少,
可见,目前我市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着现实的困难,尤其是在基本医疗保险方面
困难企业方面更是问题难上加难。
㈠城市困难职工的医疗保险不到位。如今农村农民医疗保险,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得到了解决。但是城市困难企业的职工的医疗保险,成为老大难问题。比如**市民贸公司因仅靠少有门面租金免强维持,自**年7月起到至今已经脱保养老,失业两大保险;由于企业特别困难,职工的医疗保险一直没办理。这种种原因说明,对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不够完善,有些政策措施没有考虑城市困难企业的职工。医疗保险是关系城市广大职工的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职工对参加医疗保险有着强烈的愿望和期盼。首先是部分企业领导同志对医保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基金的缴纳上延缓滞后;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做到应保尽保,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职工利益。二是部分困难企业职工因为长期没参加医疗保险,便对医保产生很多不满和抱怨情绪。三是医保没有真正覆盖到困难企业职工,这一不到位给困难企业职工个别出现生病无法无处治疗的现象。
㈡困难企业中的40-50人员对医疗需求的愿望强烈,而现实却让他们无法享受应得的医疗保障。调查发现,由于企业困难,职工生活受到影响,几乎所有40-50人都强烈希望政府能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险,这样他们就医的生存才有保障。且40-50人员多患有各种疾病,他们更希望就医有政府的关心等,但事实却与他们的愿望相差甚远,一旦生病,出现“小病扛,大病挺”的现况,特大病,
只有得死。
㈢“扩面”难度大。大部分困难企业效益较差,无力为职工缴纳医疗保险费,加之对医疗保险认识不足,认为缴纳医保费给企业增加负担,不愿缴纳医保费,导致了医保工作进展不平衡。要“逐步扩大参保面,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实现,这是我们此次调查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仅以市属国有困难商贸企业的市进出口公司原有的另三家企业为例,该公司属于国企,仅限少有租金收入维持,从**年以来已有51人未办养老保险,然而职工办理医疗保险一直未办理,这些职工大部分现在都属于“4050”人员,1997年以来没有一人办理最低生活保险,这些人员重新就业相当困难,而且也没有任何医疗保障,于是生活变得艰辛,对很多政策、措施都充满了抵触情绪。当然,其中也不乏认为“社会整
体上还是在不断进步的”有识之士。
(四)攀比心态
劳保、公费医疗与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共存,导致困难企业职工与其它人员之间的攀比和不平衡心理,影响医疗保障的公平性。与一个效益相对好企业的职工相比,其各方面都要强上很多倍,本以为这个企业的矛盾会相对少一点,殊不知也有不易缓和的矛盾。主要是劳保、公费医疗和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并存的现状造成的。该企业的医疗保障水平普遍较高,按理来说应该比较满意,可令人意外的是,当问到他们医疗保障方面的问题时,他们就变得很敏感,因为那些享受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的人可以报销的比例很大,有的甚至可以全额报销,相比之下,那些按现行医疗保险的标准报销的人就感到不公平,于是不满情绪更甚。
三.对策
医疗保障进困难企业,实质上忽略了与更多群体切身利益关系紧密的医疗保障,的确让人看到了**市在建设和谐社区方面的突出成果,但不可否认,在“基本医疗进困难企业”方面的投入和努力明显不足,在其他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的同时,困难企业医疗保障建设却相对逊色很多,然而,困难企业医疗保障确是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为此,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对发展我市困难企业医疗保障事业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㈠提高思想认识。
有些人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意识到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困难职工基本医疗需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心存疑虑,认为参加医疗保险是“国家甩包袱”“劫富济贫”等的。对此,医疗保险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改革的宗旨、政策内容、管理办法等家喻户晓,城市困难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保护的是广大困难职工的根本利益,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福利补贴,关键是要建立国家为困难职工合理负担的机制和约束机制,依法实施,全部参加,让每个困难参保职工遇大病
以后都能有可靠的保障。
(二)国家应出台特殊政策
作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商贸企业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是为国家作出过贡献的,国企职工是负出过巨大贡献的。由此,在市场经济时期,国家对这些困难企业应当出台对《国有困难企业职工无偿参加医疗保险的规定》,实行对全部困
难职工免费参加医疗保险,让他们老有所养。
(三)高度关注特殊人员
鼓励和发展以困难职工为中心的40-50人员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将困难企业40-50人员纳入职工医疗保险支付范畴,保证40-50人员得到就近、及时、便捷、价廉质优的医疗保障服务。还应建立困难企业医疗救助制度,对特困40-50人员给予医疗救助,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由此建立起一个围绕40-50人员基本医疗需求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针对慢性病,大病的补充医疗保险所组成的
40-50人员医疗保障体系。
(四)发挥社区医保的作用
要解决医疗保险“扩面难”问题,首先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在失岗人员医疗保险方面的作用,因为多数失岗人员与原单位关系已经不太紧密,且居住分散,不太便于以企业为单位进行管理,而居住地区则是他们生活和活动的地方,因此,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管理不仅方便,快捷、成本低,而且还不容易造成遗漏现象。而且,社区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地点等多种便利条件而更容易深入失岗人员的日常生活,与失岗人员关系相对密切一些,他们也愿意向是失岗人员反映一些问题和实际的困难,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交流沟通氛围,这种氛围一旦形
成,必将有助于更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
(五)推行全民医保
取消现行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合并为统一的新的医疗保险制度,让每个社会成员都公平地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不管是国家干部,企业职工,农村农民还是普通民众,还是外地的农民工,只要按规定交费了的,都同等看待,真正让参保人员放心、舒心。医疗保险应该是一种带有风险性的社会保障模式,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不能完全太过忽略其风险性。但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医疗保障的风险性,结果导致诸多诸如滥用医疗资源,忽视日常健康等不良现象,要杜绝这些现象,保证医疗资源的公平性和高效性,
必须取消尚存的公费、劳保医疗,建立统一的全民的新的医疗保障制度。
必须取消尚存的公费、劳保医疗,建立统一的全民的新的医疗保障制度。
(六)构建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
一、基本情况
祁东县文化局下属5个局直单位,23个乡镇文化站,其中县城文化设施面积5000平方米,现有干部职工400人,其中文物所、稽查队与局机关一起挤在建筑面积为360平方米的三层楼里办公,县电影院>:请记住我站域名/公司始建于1976年,院内20__多张硬座已有1/3的座椅陈旧破烂,顶棚已经腐烂,舞台灯光和音响配置不全,县文化馆的办公楼亦建于70年代,1994年就已被建筑质检部门鉴定为危房,至今没有得到翻修。23个乡镇文化站中,去年,步云桥镇文化站在市文化局领导的关心下争取上级拨款3万元,购买了一栋建筑面积达160平方米的楼房,用作扩建文化中心;归阳镇文化站有一幢所有权归镇政府,使用权归文化站的文化中心,其他乡镇文化站有的蜗居于乡镇政府办公大楼的一两间房里,有的甚至连一间工作房都没有,基本上处于“四无”状态,即无图书室、无影剧院、无娱乐场所、无办公场地。
二、工作现状
尽管经费奇缺,困难重重,广大文化干部还是兢兢业业、负重奋进,20__年,我县全体文化系统干部战胜各种困难,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取得了累累硕果,具体表现在:
1、市场管理规范有序。20__年,文化局在狠抓文化市场和新闻出版市场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共组织零点行动25次,出动人员11980人(次),出动车辆105辆(次),共查处违规网吧37家,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2家,查处违规电游6家,同时查处无证照摊店5个,非法出版物8600册,收缴盗版光碟2500余张,取缔非法印刷企业1个,由于依法依政,工作到位,全县基本实现了文化经营场所的根本好转,文化市场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2、艺术精品迭出:文艺股干部尹辉的渔鼓《田园之歌》在全国性曲艺月刊发表,诗组10首《说不出的荒凉》发表于《芙蓉》杂志上,多件舞蹈、音乐、文学作品分别获省市奖,42件摄影作品发表在国家、省级各刊物。美术书法作品,参加国家文化部艺术中心举办的“全国书画大赛”11件获奖,其中少儿书法金奖1件,二等奖1件,少儿美术二、三等奖各1件,新苗奖4件,艺术教育园丁奖3件,人才伯乐奖1件。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大赛(湖南展区)》中,祁东有9件美术作品参加展出。
3、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去年,全局开展各种大型文化活动20场次,广场文化活动6次,观众达20万人次,同时全县各乡镇文化站都分别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归阳镇举办的庆元旦卡拉OK大奖赛,蒋家桥镇的首届“信合杯”中西器乐文艺节目表演赛暨第二届卡拉OK赛;金桥镇的庆“五四”篮球赛,“关爱女孩”文艺汇演,端午节龙舟赛;风石堰、官家嘴、黄土铺、石亭子、过水坪五个乡镇的卡拉OK大奖赛等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精彩纷呈。
4、专业文化蓬勃发展。祁剧团全年下乡演出210天,演出场次436场,同时在剧目创作上有新的突破,共挖掘移植优秀剧目4台,新排的戏剧小品《电老虎》获全省专业剧团小戏铜奖,市小戏银奖,电影公司创新举措,一方面采取影企联姻、上门服务、爱教电影等等形式搞好影片放映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地剧团来院演出,增加收入。去年年底还创办了数码影院,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创收。
5、图博事业获得新发展。图书馆去年投入近2万元,进行房屋整修,添置了电脑并新增藏书2336册。入馆读者新增19000人次,建立读者服务档案198项,完成课题服务10项,文物所狠抓文物保护和文物征集工作、征集了10件抗美援朝纪念章、图书、填补库藏文物空白。
三、存在的问题及需解决的问题
尽管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乡镇文化站这个薄弱环节。由于受到财政限制、乡镇文化站严重缺血,投入不足,使得曾是农村文化主体的乡镇文化站如今风雨飘摇,大多数乡镇文化站以文养文条件不成熟,有的乡镇领导认为文化站不出经济效益,是个包袱。文化工作是软指标,不抓不影响评比排名,个人晋升,对文化站工作支持不够。而由于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长期没法解决,福利更无从谈起,一些文化站工作人员根本没有心思开展工作,有的差额拨款或财政工资一分未拨的文化干部外出打工,个别文化站名存实亡。农村文化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文化站经费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全县乡镇文化站的文化干部中,18人为财政只拨50的基本工资,还有6人自参加工作5年一分工资未拨,人员工资尚且无法保障,更谈不上办公、活动、业务经费。
(二)、乡镇文化站设施落后。由于县乡财力有限,乡镇文化站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得不到根本保证,文化站现有文化设施严重不足,设备过于老化,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有的文化站甚至处于瘫痪的状态。
(三)、文化站资源严重匮乏,活动形式单一。由于县乡财政非常困难,再加上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公共文化资源十分贫乏、农村文化消费普遍低下,乡镇图书室藏书量普遍不高,而且多为旧书、新书很少,农民急需的科技图书很少,看书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大部分文化站由于受现有场地、经费限制,文化活动手段过于简单,形式过于陈旧,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发掘和利用,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针对以上这三个问题我经过了一些调查,我问了一下好朋友段先梅同学。我问她:“为什么有的同学写起作文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而有的同学却搜肠刮肚,无从下笔?”
段先梅同学高兴地说:“这个原因可能是那些洋洋洒洒的同学平时能做到多看、多读、多写。多看就是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读就是通过读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参考他人的写作方法和经验,多学别人的优点,可以培养自己的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多写就是多练习,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而那些写起作文搜肠刮肚的同学也许就平时没有下工夫,没有多积累素材。”所以想写起作文来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那么唯一的方法是要多读、多看、多写。
我又问了另一个好朋友陈梦同学:“为什么有的同学走上讲台自信大方,侃侃而谈,而有的同学却吞吞吐吐、表达不清呢?
她自信的回答说:“那是因为有的同学好词、好句、好段看的多、背的多,故走上讲台就能做到自信大方,侃侃而谈。而有的同学却看也不看,背也不背那么走上讲台就会吞吞吐吐、表达不清。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
我又问了袁威同学:“为什么你学习语文显得的轻松自如,而有的同学学得艰难费力?”
其中农牧业人口12.76万人。2005年6月末,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牧业旗。全旗共辖8个苏木镇;161个嘎查(村)其中以牧为主的嘎查90个、以农为主的村71个;568个村民组(独贵龙);总人口17.85万人。全旗牲畜总头数198万头(只)但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
经过多年的扶持与发展,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全旗的贫困程度虽有所减轻,但受自然灾害、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农牧业基础设施状况等影响,贫困面还比较大,贫困程度还比较深,2005年底仍有42个贫困嘎查村,占全旗嘎查村总数的26%未解决温饱人口1.68万人,低收入人口2.11万人,分别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3.2%和16.5%无灌溉饲料地或人均不足1亩水浇地2.7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21%特别是牧区无畜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人口2.2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7.2%.
二、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
牧区贫困户中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种情况:目前。
一是因病致贫。每年需花费不少医药费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0%;
二是因灾致贫返贫。收入低,加上底子薄,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产性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25%;
三是因学返贫。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完大学就得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不仅大学的学费居高不下,就中小学的杂费也让一些农牧户难以承受,特别是近年学校大量合并,多数自然村都没有小学,许多小学生和学前班孩子都需要家长陪读,人力、物力、财力上开支都很大,一个小学生一年也需要几千元的费用。约占贫困户的10%;四是因残致贫,有些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致残或是残疾人,因不能从事正常的劳动,更不能去谋取发家致富的非常复杂的事情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5%;五是懒惰致贫,一家人不好好种地养畜,更不会去勤劳致富,一年到头等救济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六是其他原因致贫返贫,如孤寡、借贷等原因致贫返贫,约占贫困户的5%
(二)影响和制约贫困农牧民脱贫解困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
1自然条件恶劣。
十年九旱,低山丘陵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右旗自古以来就有“旱巴林”之称。自然灾害十分频繁。1995年秋,全旗遭受百年不遇旱霜冻,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1.9万亩,返贫人口达1.02万人;1998年7月全旗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61亿元,返贫人口达3.07万人;2003年8月16日遭受6.3级地震,持续时间30多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50万元,返贫1.87万人;2004年春旱十分严重,6月20日以前降水量不足10毫米;年更是多灾之年,不仅遇到30年不遇的夏秋连旱,而且在9月5日至9月8日,北部的4个苏木镇又遭受严重的雪灾和霜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48.5万元,11月3日又发生了4.2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1.4万元,预计总返贫人口2万人左右。同时,全旗有近5万多人生活在布病、地甲病、结核病、高氟水等地区,致病患者多达1.3万人,因病致贫现象较多。
2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生产单一。
其中水浇地面积为15.55万亩,右旗目前有耕地面积62.25万亩。人均1.21亩,主要集中在东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的冲击平原,这一地区履盖1个苏木、2个镇1万多人。近年来,全旗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以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但应对连年频发的旱灾、洪灾、雹灾、早霜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这些不仅制约了农牧民增产增收,并易因此而致贫、返贫。截止2005年底,全旗仍有三分之一的贫困独贵龙仍是以养牧为主,其他收入基本没有,生产生活都靠卖畜,至今尚有无畜户或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5400多户。
3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对于一家一户以分散经营方式为主而文化素质偏低的农牧民来讲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的比重日益增大。如果同一品种的农畜产品在某一阶段的供给大量增加,而国内需求增辐不大,产品不能大量出口时,农牧民收入就会大幅降低。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与此同时。用于农牧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涌现,要求农牧民加强这方面技术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绝大部分农牧民则无所适从,很难把先进适用且市场需求空间较大的新品种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
一些贫困地区农牧民存在等、靠、要”思想,另外。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干劲。
4牲畜分配不均。
但多数地区牲畜分配不均,牲畜是牧民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多的多少的少,据统计,全旗18.5%养畜大户饲养着全旗70%牲畜,如岗根苏木张勇一家4口人,饲养700多只羊,人均175个羊单位。而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还有一部分无畜户。
5劳务经济发展缓慢。
随着农牧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劳务经济发展缓慢。使原来大量的手工劳作被机械代替,就使一大部分农牧民从以往的生产劳动中摆脱出来,形成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目前,全旗有闲置劳动力达3.5万人之多,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务输出量不大,仍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加上近年禁牧舍饲又使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重新返回牧业生产中,劳务输出难度大。每年组织输出人数在1万人左右。
6牧区生产生活支出高。收入不稳定。
一是牲畜这种生产资料的生命性决定了牧区具有人畜双重消费的特点。需要购买大量饲草料,出现成本大于销售的现象。同时,禁牧舍饲也加大了牲畜饲养的成本。
二是由于牧区地广人稀。牧民在教育、医疗、交通、水电、食品等方面消费较高,年人均达1264元,占纯收入的52%
三是与农区建设相比。畜牧业基础建设欠帐较多,需要建设投入较大,牧民自己无力承担。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先决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四是扶持牧户所需投入较大。全旗1128元以下收入的牧户有17285户,约需投入1.5亿元。
五是右旗属高寒低温区。取暖时间长达6个月,牧民维持基本生存状态所需开支较大。
7公共设施落后。
每百平方公里有等级公路4.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有医疗机构(含医疗点)0.25个,每百平方公里有中小学1.04个。一半以上的嘎查村不通电话。尽管各嘎查村已经通电、通路,但村路质量还有待于提高,全旗每百平方公里有乡镇0.078个。电网质量和电价仍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同时,又是地甲病、氟病等地方病区,全旗病区人口达4万多人,占农牧民人口总数的34.6%
每个“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嘎查村3年投入资金20万元,8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2002-2004年。项目只能覆盖1-2个独贵龙组,发展灌溉饲料200400多亩地。如2004年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中直接到村到户资金额为213万元。项目覆盖人口3万人。人均只有71元,远远不能达到解决温饱问题的要求。这样只能解决极少一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另外,由于牧区农牧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路途较远,项目建设成本相对其它农区就高一些,费用大一些。
三、牧区扶贫开发中值得借鉴的一些做法
主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和到村、户原则,扶贫开发工作中。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实现低收人口稳定增收为目标,主要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世行贷款扶贫,产业化扶贫,移民扩镇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到显著的效果,为尽快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创造了基本条件。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借鉴和继续应用。
1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资金投入分散。本着“渠道不变、投向不乱、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原则,整合各项扶贫资金,集中投入,配套使用,加大了对重点嘎查村项目实施的投入力度。
2产业化扶贫项目从调整产业结构出发。
一是通过扶持培育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农牧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合作共赢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贫困农牧民进入市场的风险。
二是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种养殖基地的建设。通过产业化建设,使小区(专业村)贫困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
3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是加快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富裕农牧民”新的战备性扶贫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定单培训”方式通过各培训机构对那些收入低、生活困难、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劳动力进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让他真正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从而达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目的
4科技扶贫在扶贫开发过程中。都离不开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和保证,离不开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5社会扶贫对扶贫开发工作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一项社会性工作。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来。这项工作中,市直、旗直各扶贫联系单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进一步探讨解困办法和扶贫的新途径
进一步研究探讨贫困地区的解困办法和扶贫的新途径是一项新的课题,扶贫开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摆在各级扶贫部门工作者面前。根据多年的扶贫工作经验,鉴于以上牧区贫困户存在不同致贫返贫的因素及存在问题,采取不同类型扶贫方式十分必要。贫困原因不同,贫困程度不同,其脱贫的难度也各不相同。对某种原因暂时致贫返贫的如因小孩上学,或盖房娶媳妇而致贫的家庭,当儿女走上工作岗位或儿媳妇娶进门后,此类家庭通过自己艰苦创业,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脱贫。如果在扶贫工作中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这类家庭脱贫速度会更快。但是对天灾、人祸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就不同了特别是一些家里有长年卧病在床需医治的病人,因自身无力也无法从事或找到一个什么职业,那么,脱贫的难度就会相当大。
如果不从这些具体方面来研究问题,所以。只是简单沿袭过去的结对挂扶、给钱给物、扶持致富项目等扶贫工作的思路、办法,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根据当前贫困户结构对症下药,重新调整扶贫工作思路。应当全方位、全覆盖的建立、健全一种新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以下几种方式仅供探讨。
1对通过扶持能够在一定时限内脱贫的贫困户。也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与宝贵经验,仍然可以在这类贫困户扶贫中继续运用。
2对因病、因残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为此,应当对他实行特殊的保障政策。
一是医保。
二是养老保险。
为这些贫困户建立专门的医疗养老保险,由政府出钱。确保他以后过上基本无忧的生活。
3对特殊无正常收入来源的贫困户来讲。但是并未全部覆盖到位、标准较低的情况下,并没有解决他温饱问题。因此,要根据这个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至少按满足正常生活需要测算适当的比例给予生活保障。至少帮助他修建好住房,不再漏风漏雨。另外,再辅之实行社会救助、结对帮困等办法,从而真正让这少部分人摆脱贫困。
4对于农村牧区懒汉型的贫困户只是极少数的但确实存在每个村都会有。对这种贫困户。不能一味地去扶,否则,越扶越懒。要采取“逼”办法,根据不同对象,由乡、村两级负责,帮助他发展生产,并帮助教育他自食其力,自己找饭吃。对经过帮助仍懒惰不干的贫困户,不再列入帮扶范围。
一、市政府机关人员结构现状
(一)年龄结构偏高。市政府机关这次机构改革,虽然允许一些年龄大的人员离岗和提前退休,但是由于机关多年未允许进人,年龄比较老化。96年机构改革后机关根据职位空缺情况,考试录用了一批公务员,当时年龄最小的,现在已经30多岁。
根据调查统计:①市政府机关局级公务员,35岁以下的占局级公务员总数的1.48%;35岁至40岁的占局级公务员总数的5.4%;41岁至45岁的占局级公务员总数的16.04%;46岁至50岁的占局级公务员总数的29.38%;51岁至54岁的占局级公务员总数的23.2%。②科级公务员35岁以下的占科级公务员总数的10.29%;36岁至40岁的占科级公务员总数的17.82%;41岁至45岁的占科级公务员总数的24.4%;46岁至50岁的占科级公务员总数的27.0%;51岁至54岁的占科级公务员总数的11.6%。
(二)知识结构偏虚。根据调查统计:①局级公务员本科以上学历的242名,占局级公务员总数的59.75%;专科学历的133名,占局级公务员总数的32.83%。②科级公务员本科以上学历的328名,占科级公务员总数的31.26%;专科学历的533名,占科级公务员总数的50.81%。看统计数字,学历结构并不低,但由于绝大多数是后取得的学历,知识含量低,知识陈旧,专业不对口,看起来学历很高,实空有其名。一些人思想惰性大,不注重学习,知识更新慢,有吃老本、混日子的思想。
由于学习差,接受新知识慢,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的滞后,有的固守计划经济的做法,习惯于审审批批。不是研究怎样为经济建设、为百姓服务,而是想方设法设置障碍,巧立名目捞取好处。机关中存在的这些现象,都是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要求格格不入的。
二、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新型人才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我们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改进和创新,转变政府职能,要建设“五型政府”。第一,要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建设学习型政府。也就是说,政府要主动适应知识经济挑战,大兴学习之风,全面提高政府机关中公务员队伍的文化素质。第二,要深入实际,建设调研型政府。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都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开阔的视野,就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那种“心中无数决心大,情况不明点子多”的做法要不得。第三,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建设决策型政府。要善于谋大局、抓大事,提高决策的层次和质量。第四,要改进作风,强化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关心群众,厚待百姓,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从群众最期望的事情做起。第五,要更新手段,提高效率,建设网络型政府。通过网络型政府建设,推进政府行政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提高行政管理水平,避免决策失误。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公务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也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更加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转变了一些政府职能,政府机关中明显出现了急需补充新型人才,如懂经济、法律、计算机、外语等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年轻人员。从前面的调查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目前政府机关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还不合理,急需补充新鲜血液,以改善政府机关公务员的队伍状况。
三、调整对策
(一)畅通出口,建立正常的淘汰制度。
党政机关由于受编制限制,不适合在机关工作的人员出不去,机关所需的人才就进不来。光靠几年一次的机构改革砍年龄减人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必须疏通出口,建立起正常的淘汰制度。
1、加强年度考核工作,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党政机关每年的年度考核工作都进行了,但是多数是流于形式,对那些不适应机关工作,不想工作,混日子的人员,部门不敢或者不想定为不称职。公务员条例规定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就必须分流出公务员队伍。如果能利用好这一政策,认真搞好每年的年度考核,就能分流出一部分人员,既纯洁了公务员队伍,又调动了在任人员的积极性,提升了整体人员素质。
2、加强廉政执纪工作。对党政机关中经常吃、拿、卡、要,行贿受贿的腐败分子,要加大检查和整治力度。一经查实,绝不手软,除属于职务犯罪法办以外,凡受行政记大过或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也应分流出机关。
3、加强培训工作。对工作业务素质差,经二次培训达不到所在职位标准要求的,应劝其辞职或予以辞退。
如果各级各部门都能利用好现有的相关政策,不但可以清除一些不适应机关工作的人员,空出一些职位,为进入机关提供条件,使机关人员合理流动,打破当前的“死水一潭”的现状,还能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
(二)拓宽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渠道。
1、继续坚持“凡进必考”的办法。党政机关补充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人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办法,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确保录用人员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提高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我省我市考试录用工作起步较早,自1989年起,各级党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就开始实行了考试录用的办法。年8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5年全省各地针对机关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后出现的职位空缺,进行了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实行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录用国家公务员,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视野,拓宽了选拔人才的途径,促进了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新陈代谢,同时也抵制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利于激励公务员积极进取,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这种制度的建立和推进,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广大考生的认可。正如有的同志总结的那样,“考”总比“不考”好;通过“卷子”选人比通过“条子”选人强。1997年市直党政机关面向社会招考国家公务员,通过笔试、面试最后录用81名,这些人现在都是各部门的年青的骨干力量。
2、多渠道的吸引人才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在坚持“凡进必考”原则的基础上,扩大选拔公务员的视野,进一步打破身份、地域限制,扩大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比例,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对那些专业对口、政府部门工作急需的高学历人员可以破格录用。
(1)对德才兼备的优秀硕士、博士生,确因工作需要,可以不参加全省统一笔试,直接经面试、体检、考核合格后,可以直接录用为国家公务员。经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在领导和非领导职数不超的前提下,可直接任命为副科级以上职务。
(2)根据职位空缺和任职条件要求,用人部门可以从企事业单位调任有领导职务人员到机关任正副科长,经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同意,正式任职,纳入国家公务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