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划生育目前面临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信息化
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对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影响,在该工作中所占有的比例比较大,并且管理工作水平变得尤为重要。对此,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会影响到国策的实施,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定。经过长期以来,我国有关部门一直对民生档案管理工作引起必要的重视,但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使计划生育档案管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对计划生育档案所面临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从而站在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
1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势在必行
档案信息时展的要求首先,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是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利用,为计划生育档案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将计生档案工作推进了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使计生工作的开展进入了良性循环之中。其次,档案数字管理化为计划生育档案工作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工作方式。档案数字管理化可以将档案及时归档,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计划生育档案信息数字化是计算机大量应用于计划生育管理的必然结果计划生育工作需要查阅和建立工作地区范围内所有人员档案和户籍档案,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出现,使计算机从辅的工具很快发展成一种工作环境,并伴随着应用的普及而演变成一种工作方式。
2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效率受到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挑战
随着现代化以及网络的不断发展,当前各行各业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将数字化设施引入其中,并且提高了管理水平。与此同时,档案管理对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管理工作带来益处。但是,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对现代化设施的引入还处于有限的状态,即使有设备进入到相关单位,但是对以往计划生育档案工作解决数据化的发展却很漫长,从而致使没有办法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使工作水平的提高没有显著的效果。
2.2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组织管理缺乏效率
依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当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是计划生育管理的一部分,没有专业的部门进行管理,这样就很容易致使诸多工作人员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工作,掌握管理程序上也了解的不全面,这样就会使管理工作存在较多的不合理之处,从而使管理效率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2.3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不够
因为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数字化管理的要求也变得尤为迫切。但是,当前不同地区计划没有对该管理工作引起必要的重视,亦或是因为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影响,从而相关人员没有对其工作引起重视。因此,在这方面也没有资金的支持,没有办法将其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加以提升。
2.4 数据库建设滞后
数据库建设的滞后也是阻碍计划生育档案网络化建设的因素之一。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力,大部分的计生档案部门建立起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但没有开发单独的计算机或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管理计生人事档案。在查阅相关人事档案信息时,仍需采用手工方式查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档案工作的工作效率。
3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成因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目前面临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需求,同时又犹豫档案工作管理缺乏组织性和资金支持而陷入了低效率境地。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参与人的问题,这里本文应用管理学的方法,对档案管理工作中问题涉及到的人群进行分析,得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问题的根源。
3.1 档案管理人员意识淡薄
由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对计划生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因而对于投资于高效管理的信息化设备引进等能省则省,导致目前信息化大潮中,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落后地位。目前,由于对之前档案的处理标准化程度低,且处理数量不够,目前档案管理数据库普遍数据不足,数据库建设滞后,无法真正实现效率的本质化提升。
3.2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有些部门已经大量引入信息化设施的基础上,这些新手段和新设备的引进并没有带动档案管理模式的改变,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相关人员没有较高的素养,不能很好的掌握这些信息技术,因此导致引进的设备使用率不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3 计生部门的管理缺乏科学性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发生组织化程度不高的现象,这实际上是因为相关部门没有对管理工作采取合理的方案实施。不仅使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没有较好的组织性,而且工作人员的安排情况也缺乏合理的规划,从而致使档案管理发生信息化程度不高、效率低等现象。
4 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效率的对策
4.1 增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
依据档案管理工作所产生的问题做出详细研究以后得知,当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大多数都与相关人员和有关领导的管理形式存在联系。由于相关人员没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以及没有良好的素质,这样就需要相关单位对工作人员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并且将现代化设备以及手段的使用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4.2 档案管理部门领导应增加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档案管理工作目前在诸多企业没有确定的部门进行管理,并且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引起先进的设备,这样就说明相关部门没有对此引起重视。因此,倘若想进一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那么就应当需要得到相关领导的认可,使档案管理可以有效的管理,进而打破以往管理形式。
4.3 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根本上改变管理模式
相关部门将档案管理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是符合我国当今社会发展方向的。因此,相关部门应当正确认识到这一形势的必然性,最大程度上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其中主要包含信息设备、资料入库等方面,并且将信息和网络手段之间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以往档案的管理形式改变,进而使管理形式的本质性改革。
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在民生计划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应当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玉华.现代档案管理创新与发展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
[2]樊俊兰.浅析档案管理创新服务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档案天地,2012(12).
[3]崔剑非.电子商务下的营销档案管理创新[J].档案管理,2002(5).
[4]刘涛.基于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5).
同志们:
镇党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计划生育迎检工作紧急会议,主要目的是动员各村委、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进一步认清形势,对照标准,明确重点,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自治区、市考核组的检查验收。现在距离自治区、市考核组对我镇2006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党政工作目标和业务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考核只有短短的10天时间,而当前又正值人大、政府换届选举的关键时期,目前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任务很重,要求很高。虽然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位4个多月来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也抓出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党政工作目标和业务目标考核能否顺利通过,能否脱掉黄牌的帽子,关键就要看这10天的工作,关键取决于这次迎检的成效。这次迎检,是对我镇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干部的战斗力、村委的向心力、各部门的协作力的一次大检验。刚才xx领导对我镇迎检面临的形势作了认真的分析,对我镇迎检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成。希望各村委、各部门要认真组织落实,切实把计划生育迎检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绝不允许哪个村委、部门拖全镇的后腿。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迎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在区委、区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计生部门的关怀指导下,镇党政领导班子进一步统一思想,每月按时召开计生例会,多次专题研究计生工作情况,定期听取计生工作汇报、分析,从而具体掌握了计生工作各个阶段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在全镇干部艰苦努力和村委干部通力协作下,我镇的计生工作取得了近几年来较好成绩,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计划外生育有所降低,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有所突破,干部思想作风有所加强,长效避孕节育(一环二扎)措施得力,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宣传教育上有新创新,阵地建设基本完善,执法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部门齐抓共管局面逐步形成,由2005年的全区倒数第一,2006年的黄牌警告一跃上升到xx名,得到了上级计生部门的充分肯定,区委、区府对我们的工作很分满意。但在成绩面前,我们不能沾沾自喜,高枕无忧,应该清静地看到,我镇人口基数大,基础差,群众婚育观念相对落后,尤其是我镇和全区一样,面临着人口出生进入第四次高峰期,计生形势是严峻的,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归纳起来存在下面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比较薄弱。在阵地建设中,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从整体上看,存在标准不高,设施不全问题;对后进村的帮扶效果不很明显;个别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做计生工作的热度不高,观念比较淡薄,作风浮夸,工作不实,责任心不强,没有真正深入村屯摸实情,对婚情、孕情、育情掌握不够清楚;村两委班子责任尚未落实到位,不会做,不想做,不敢做计生工作的大有人在。
二是重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不到位,我镇的流动人口比较多,情况比较复杂,流动人口的计划外生育将直接影响到全镇计生率,因此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迫在眉捷。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度大,今年征收的社会抚养费离上级下达的任务还有很大差距,部分群众法律意识差,拒绝履行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义务,“钉子户”未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拔掉;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有待解决,去年全镇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0:112,出生婴儿性别比居高不下,打击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治理性别比失衡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三是综合治理人口问题有待进一步形成和巩固。各部门之间以及工作人员执行政策的态度或水平存在不平衡现象,致使计生工作在不少部门、不少环节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落实,即使有配合也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计生技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越来越注重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日益突出,而我镇的计生技术人员技术薄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不高,不能独立开展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服务,仅停留在孕情、环情检查阶段,不能满足广大育龄群众的需求。
五是对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认识不足。计划生育天下第一难的工作性质没有改变,新形势下我们低生育水平还面临着反弹风险,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在工作上存在只布置、不监督、不落实的情况,存在着盲目乐观、消极畏难,麻痹松懈情绪。
这些问题,各村委、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务必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否则迎检工作就有可能过不了关,一年的努力和准备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功亏于篑,今年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党政目标及业务目标考核就有可能随之而被否决。镇政府各项创优工作也会落空。去年迎检工作不过关,被区里黄牌警告,将要到手的“十佳乡镇”随之丢失了,这个警钟我们必须常鸣,并引以为戒。今年迎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内容多。从验收硬件指标上看,有计划内生育、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出生人口性别比、党政重视、服务网络建设、社会抚养费、经费投入、综合治理等。从软件指标上看,主要计划生育业务线,也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如何把上述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好,达到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使软硬指标都能达到要求,这是10天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解决的问题。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曙光就在前面。希望大家变压力为动力,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迎检工作中去,牢固树立xx理念,把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应对复杂工作的应变能力,进一步事业心责任感,促进迎检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迎检工作万无一失。严格按照《来宾市2006年度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方案》指标要求,区党委政府有关会议精神,逐项逐条地认真对照检查,杜绝侥幸心理、敷衍了事的不良作风。做到指标不足及时补,差什么补什么,差多少补多少,有错立即改正。哪个环节出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把迎检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现在已经到了迎检工作的冲刺阶段,各村委、各有关部门必须把计划生育迎检工作放在工作首位,要求做到“四集中”、“三到位”:即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集中,领导集中。落实《来宾市2006年度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方案》到位,落实自治区考核验收标准到位,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理清工作思路,查找不足,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迎检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村委、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通力协作。各村委、部门要按照《良江镇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方案》的要求,明确职责,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分解好各自的任务、落实好责任,采取措施,讲政治,带感情,保证高标准完成本部门、本单位的迎检分工任务。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解决好跨部门的综合问题,形成迎检工作的合力。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被动应付的村委和部门,一经发现,要严肃批评,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二)、加强阵地建设,优化宣传服务舆论环境。阵地建设是自治区检查验收的重点之一。要把宣传服务阵地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村级,对于条件好的村重点在上档次、抓规范上下功夫,要坚持高标准;对于条件一般的村要坚持一室多用,充分利用好现有各种资源,在此基础上,该粉刷的要粉刷,该搞卫生的要打扫清洁,该添置设施设备的要按标准配备,争取在面貌上有个较大的变化;对于条件差的村要靠加紧做工作,多方筹措资金建好服务阵地,一定要达到开展服务的基本要求,绝不准出现没有服务阵地的村。村委的村务公开栏上要对区间内的人口出生、生育安排、避孕节育等情况要公布上墙,镇、村人口学校有牌子、有制度、有教学计划、有教员,定期开展培训,每个村委要有两条以上计生永久性标语,努力营造出浓厚的计划生育工作氛围。
(三)、依法行政,杜绝发生计生恶性事件。计生恶性事件是一票否决指标,我们要进一步改变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执法水平,自觉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正确执法,特别是在征收社会抚养费过程中,务必把工作的基点放在思想教育上,把工作做细做活。绝不能采取简单粗暴,蛮横无礼的做法,坚决杜绝计生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突出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好影响制约整体工作上水平的薄弱环节。当前,各村委、各部门要牢牢把握工作重点,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排查梳理出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要重点围绕人口核查、性别比治理、节育措施落实、行政行为规范、村民自治开展、流动人口管理等重点问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力争问题得到及早有效真实解决,做到迎检、换届两不误,全面提升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领导,加强督查,确保迎检工作取得实效。
失独者;养老风险;人口政策;隐性危机
1.引言
目前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群体日益庞大,“失独家庭”超百万,且每年新增7.6万个,步入老年的失独者无处可去,治病养老成了难题。如何让失独者走出浓重的心理阴影,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就医等现实问题极为迫切。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全国总人口约为134735万人,此前抽样调查2009年中国15~29的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21.09%。另根据卫生部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所显示的该年龄段人口疾病死亡率来推算,15~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万人。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100年中国人口将只有5亿,未来可能有千万失独家庭。当下家庭人口的“421”结构初呈危机,“失独”已经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解决这一群体的养老问题,既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关系到计划生育政策贯彻执行和国家宏观目标的实现。本文立足风险视角,分别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农村“失独家庭”现状及其养老困境与人口政策调整的关系,在指出其面临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规避风险的建议。
2.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人口问题也经历着同样深刻的变化过程。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少生了4亿多人,节约了数以万亿的社会抚养费用,缓解了人口给经济、社会、环境的多重压力。相应的,独生子女家庭的隐性风险却被人们所淡化。失独父母,这一曾被忽略的群体,近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尽管已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但中国到底有多少失独家庭目前仍没有确切的数据统计。一组反复提及的数据是:“专家估计,失独家庭超百万”“同时每年新增7.6万个”。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易富贤的数量推断来自于两组数据:一个是中国从1975~2010年共产生了2.18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另一个是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出生1万人,就有360人在10岁之前夭折,有463人在25岁之前死亡,760人在44岁之前死亡。中国多地政府也正探索逐步加大对失独家庭的扶助力度。事实上,早在2001年12月份出台的《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明确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对于这个“必要的帮助”究竟是什么,具体谁执行,执行标准且如何实施并没有明确说明。从失独家庭的现状来看,政府虽然在持续推进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却只对具体的经济政策做一些细枝末节的修改,始终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失独群体目前面临的多重生活问题。“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养老问题已不单单是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郑州大学社会学博士王莹这样说道,真正解决问题,需要一个完善的机制和体系。史柏年则提出了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管齐下的办法来帮助失独家庭。构建更加合理的社会社会支持体系,提高失独群体生命质量、生活质量,是应对失独家庭养老风险的必然而理性的选择。现有文献仅论述研究有关独生子女家庭未来养老保障的探究,鉴于目前对失独家庭老人基本研究匮乏的事实,本文力图通过详尽的风险分析对这一群体的养老问题提出系统建议。
3.目前我国失独家庭老人现状分析
失独者大多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八十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却到中年遭遇独子夭折。在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是为控制人口总量作出贡献的群体。有研究称,计划生育使中国目前的人口规模缩减了4亿,这意味着中国将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这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光荣一代”,除了丧失爱子的孤苦外,如今更担心疾病、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难题,而目前相关帮扶、保障体系却相对滞后,缺乏有力的倾斜政策,失独老人的养老路艰涩难行。一些上了年纪的失独家长没法照顾自己,试图住养老院,却因无子女签字屡次被拒。长期忍受着压抑、自闭和尊严的精神折磨,有的失独家庭无奈常年寄住寺庙,终日念经,与同样的失独群体抱团取暖,甚至造成了社会上的群体歧视。不仅仅是失独者,更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辈,如今都开始面对养老问题。在独子时代,一个养老问题,就绑缚了整整两代人。
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2007年8月,中国正式出台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当年在全国10个省市试点,并于此后向全国推行。近期,国务院新闻办于9月20日日举行会,介绍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进展情况,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表示,可参照“三无”老人,来解决失独家庭的一些问题。此后,在刚刚召开的“十”中,面对养老议题,担任与社会服务相关工作的党的十代表赵广军、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和社会保障系主任张开云等访谈嘉宾均对新快报记者表示,除了要关注城乡养老制度的与时俱进,应对“老有所养”提出更高要求:除了老有所养,老年人应当“老有所医”、“老有所事”,并在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下享受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这些政策说明,政府正逐步加大养老保障力度,现今失独家庭养老保障体系也正面临重大的精神层面和物质保障的困境与隐性风险。
农村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从风险的存在形式上看,农村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面临着比城市失独家庭更加严重的经济基本保障风险和精神慰藉的非经济养老风险。随着近年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相应的生活方式、生育观念、家庭结构、意识形态观念等都发生着改变。农村独子家庭群体日益庞大,农村子女进城读书、务工成为普遍趋势,大部分的农村居民依靠家庭、子女和经营土地收入来解决养老问题。对于农村失独家庭来说,依靠子女,无疑加大了独子家庭的经济保障风险。依靠土地,土地必须和劳动力结合才能创造养老资源,而随着失独老人年龄的增大,劳动能力必然下降,依靠土地根本无法满足基本生活安全;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农民的人均耕地必将减少,加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失独老人依靠土地养老风险更为严峻。
城市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与农村失独家庭相比,城市失独家庭在家庭结构居住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典型性特征,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主要受到独生子女家庭规模和少子老龄化因素的影响。系统论认为,结构决定功能,结构的不稳定性或非常态性决定了其风险性[1]。在谈到独生子女家庭时,一个核心的问题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典型结构。而“四二一”三代共存的家庭的典型结构。严格意义上的“四二一”结构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三代共存,二是第二代是独生子女而且结婚,三是第三代也是独生子女[2]。现今的人口政策允许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二胎,那么或许未来在政策连续的前提下,城市结构将进而出现“四二二”结构,相较下“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失独家庭将面临更大的养老风险。
中国失独老人数量发展趋势分析。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失独老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对于人们的生育决策和行为有可能产生某种启示或导向作用。根据2000年普查0.95‰抽样数据计算,若按存活子女口径衡量,2000年全国独生子女数达到9300万左右,在生育率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而死亡率概率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失独老人的数量风险呈增长趋势。由于无法继续生育,失独老人的增加最明显的结果之一就是对公共养老体系的巨大挑战,进而将给国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带来空前压力。
4.失独家庭的养老风险形式
养老的基本含义是指度过老年生活,广义的养老基本上涉及到老年人生活需要的全部;而狭义的养老指的则是经济保障、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精神保障[3]。对于原本寄希望于独生子女身上的父母来说,突然的变故无疑是生活的重创,庞大的失独家庭群体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渐变为凸显的社会问题,计划生育政策为中国的发展减轻了人炸的风险,但同时为这些独生子女家庭埋下了沉重的生活风险。
经济保障风险。经济支撑是养老的基本保证和核心问题。据《人口研究》-《新空巢家庭》研究,大部分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实际收入水平并不会太高。在教育支出增长的今天,父母倾其一生培养下一代,对于孩子的抚养成本远远超乎经济储存成本。大多数城市居民可以通过住房实现整合,而农村仅有低水平的养老保障制度和一小部分处于贫困地区的居民可享受政府的社会救助,这些都仅是停留在生存层面上的满足。对于失独群体,经济保障风险无可避免。
生活照料风险。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的平均寿命为18年,而平均预期带病期大约为13年,这意味着一种长期潜在或现实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的需求[4]。对于失独家庭的老人来说更是雪上添霜。失独老人只能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得照料:住养老院(护理员);请保姆;两位老人健在相互照料。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都还是问题,住养老院、请保姆的方式更无从满足,城市失独老人也需要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支撑才能获得。此外,现有很多的养老机构拒绝接受失独老人,理由为没有监护人(都为子女)签字。而第三种方式也仅适合于低龄老人,且身体健康,不难断言,随着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互相照料的能力也随之衰弱。因此,对于失独老人来说,生活照料风险更为严重。
精神慰藉风险。精神赡养是我国进入老年社会不得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农村普遍生活水平不高,再加上失去子女的痛苦使失独父母更是绝望而无奈的活着,农村社会生活形式单一,精神慰藉取得方式局限,仅是邻里琐事,随着年迈无力,一日三餐都见成为现实问题,由此可见,农村失独老人面临着绝望的精神慰藉需求。相比之下,城市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更偏重于心灵的空虚和自我价值感的丧失,生活在单元楼里的高龄失独老人,与外界接触减少,亲朋之间有因代际分离倾向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可以说是一种心灵上的的慢性自杀。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风险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往往因为经济保障风险的突出性而相对弱化,仍需社会给予必要的心理关怀、社会服务以及临终陪护。
5.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规避策略
发挥政府的主导、协调、推动作用。政府应承担起计划生育补偿的国家责任。国家整体考虑,制定一个面向失独者的全面关怀制度,给予针对性的服务。首先,对于当前的相关法律条文中定义不清的部分,重新审视、完善,明确权益。让这一群体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其次,政府部门下设专门负责失独群体的组织机构,给予他们精神慰藉、物质保障、和生活照料的全面服务,计生、工会、妇联等部门联合帮扶失独者与社会的联系;此外,设立政府失独家庭专项养老金,增加政府养老资金的财政投入,减少失独家庭的经济保障风险,支撑国家养老保障的顺利进行。
建立专业性的失独家庭养老院,预防失独者生活照料风险。建立一个专属于失独者的养老院,这样既切实的解决了监护人签字问题,又减少了失独老人因其他老人子女探望时的精神压力。把失独者组织起来,重拾生活的信心,互相帮助。对于养老院社工进行定期定向培训,建立一支服务职业化、专业化的养老队伍;完善失独养老院床位设置、人员提供、老年用品、健身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匮乏,完善养老院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服务的能力。
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面对失独者精神慰藉风险。通过公共媒介,引导媒体舆论,募集社会各界的救济,为失独家庭重建精神家园。联合公共事业组织、企业慈善组织,慈善人士,成立全国性的失独者援助发展基金。同时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志愿者亲情抚慰活动,举办失独者联谊会,充实失独老人的老年生活,在非政府的组织参与下筹募资金,逐步各种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共同解决失独老人面对的养老风险,让失独者不孤独,正是考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体现。
未雨绸缪,培养老人独立养老意识。当前的人口政策以及国家环境决定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在近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转变“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为应对步入老年的各种风险做好精神、经济、健康储蓄,培养自身积极的社会心态和精神状态,延长自我养老时间,为自己的老年生活负责。
此外,适度调整人口政策,解决结构性危机。失独家庭的养老风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性造成的,由此引起的经济保障风险、生活照料风险、精神慰藉风险都是结构风险的派生形式和表现形式。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失独家庭的养老风险,还应从结构根源着手。值得探究的是,在当前中国国情下,是坚持“一家一孩”还是“开放二胎”,还应由国家从长计议,因时制宜。
6.结论
本文透过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风险分析,详尽的解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生育政策与失独老人养老保障的因果关系,当前失独群体群体面临着绝望困境及其发展趋势最终导致的隐性危机,系统提出应对经济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方面困境的建议。针对研究,希望失独群体得到更多的精神支持与援助。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根基。
本文研究存在一些局限。反映的是失独老人群体总体的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在实践中掩盖了个体的差异,失独家庭的风险,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分担,我们将共同期待政府作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给予援助,让“失独者”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1]于长乐,乐 章.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及其规避[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02
[2]郭志刚.我国现行生育政策与“四二一”家庭.中国人口科学,2002.01
[3]穆光宗.独生子女非经济养老风险及其保障[J].浙江学刊,2007.03
[4]王树新.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的选择与支持研究.人口与经济,2007.04
[5]穆光宗.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4
[6]段世江,张岭泉.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分析.西北人口,2007.03
[7]李建民.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夫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重大的民生问题[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04
我们天天讲优质服务,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优质服务,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指: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开展优质服务,合理地利用和配置社会资源,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群众的需求,全面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促进人口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主要内涵是:针对群众在生育、节育、不育方面的需求为中心,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提供群众满意的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提供、随访服务等综合服务。
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面临的任务
(1)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为重点,丰富科普宣传内容,把宣传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提高科普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积极推行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扩大计划生育服务领域,把技术服务从单纯的落实节育措施拓展到避孕节育全程服务、优生优育服务、生殖保健服务。(3)建立科学的管理和服务规范,把群众满意程度作为标准。(4)改进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和考核评估办法,建立宣传教育科学管理和综合服务相统一的经常性工作机制。我们的服务范围很广:从青春期到退出生育年龄的全过程。也就是说要做好优质服务,我们有很大的市场,如何去做,怎样做好?从青春期青少年教育开始,青年人选择对象不仅要求对方学历长相,还应当首先选择无近亲结婚,无遗传病家族史的人做配偶;婚后必须认识怎样才能生个健康的宝宝?首先做五项病原检测,如果正常,在准备怀孕之前3个月就开始口服福施福或叶酸;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逐步进入更年期,如何帮助育龄妇女顺利渡过更年期,我们有好多这方面的光盘、书籍,可以经常组织育龄妇女学习。(5)提高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科学制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规划及行动计划,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加强婚育咨询和指导,积极开展婚前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工作。
2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现状
根据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个转变”的要求,近年来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要积极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各级计划生育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展孕情管理、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检查、计划生育手术、避孕药具发放及跟踪随访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率逐年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对计划生育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育龄群众对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要求也提高了,对服务的内容和质量的要求也大大增加。计划生育系统技术服务起步晚,无论是服务阵地还是技术力量、服务设备等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笔者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多年,经常下基层为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检查、优生优育知识咨询、发放避孕药具及各种宣传资料等,而真正愿意来接受服务的妇女并不多,约占应接受人数的60%~70%。群众对我们所服务的内容了解不深;到站检率很低;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不太感兴趣。这些情况表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现状并不乐观。
3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存在的问题
3.1老百姓不了解,不满意,不信任具体哪些是免费项目不了解(四术免费),对免费服务的质量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既然是免费的服务就不会有好的质量。也有人认为计划生育查体的目的不外乎是要发现计划外妊娠的妇女,而不是诊治疾病,即便是健康检查,也只是走个过场而已,不可能发现什么病,更不可能治疗什么病;对免费发放的宣传资料也持相似的态度,认为可能是些无关痛痒的资料,不会有什么实用价值。另外,担心避孕药具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有没有致癌作用、会不会发胖、对夫妻性生活质量有没有影响等。都持有怀疑态度。的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场所少,网点不够,服务网络不健全;人手不足,技术力量薄弱;过去我们的技术服务主要是放环、查环查孕、结扎和药具管理,也就是说现有的计划生育技术力量设备及服务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
3.2发放渠道不畅通,不便利,宣传服务不到位主要是指避孕药具,当然这些基层搞的比较好。但是有的部门避孕药具的发放渠道仍不畅通,有些单位没有做到送药具上门,单位职工在非上班时间又没办法领到避孕药具。不知道去哪里领取避孕药具,特别是下岗职工说自己经常去保健品商店去购买避孕药具,我们县药管站每年到市里提取足量的避孕药具,如果我们服务人员不提供服务,宣传不到位,育龄妇女不知道去哪里领取(免费的药具),这些药具有效期三年,如果不及时发放就会过期失效,造成浪费。这一项就靠我们去宣传服务。集中查体时,在农村育龄妇女因交通不便,或因农忙走不开,或把接受服务当作可有可无的事情,那么到站检查率必然很低。
3.3担心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不愿意接受我们为她们提供的上门服务过去我们乡镇技术人员非医学专业毕业的人员较多,学历偏低。根据现状我们不断组织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函授等方式培训了大批技术人员,使她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近几年各乡镇服务站充实了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数人,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计划生育工作本身对群众的吸引力不大。(1)日常计划生育工作中,管理性工作的比重大于服务性工作,在群众的心目中计划生育工作者与育龄群众的关系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差距仍然较大,对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活动兴趣不大;(2)每年2次的查体对她们,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育龄妇女意义不大,因为她们接受的卫生保健水平较高、项目较全。
3.4担心现有服务设备的精良程度不高,服务不完善过去乡镇的服务设备比较简陋,使用时间较长,更新换代不及时;我们县站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能带到基层服务的设备不可能是大型的和功能优良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灵敏度不高,影响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吸引力。服务场所不固定,影响了服务质量。对非婚育龄人员服务范围没有重视。大多数人主观认为,非婚人群不是我们服务范围,没有主动提供避孕药具的义务,甚至被歧视;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也规定了对未婚女青年的服务。既然杜绝不了非婚青年这种,你就给他提供市场服务。在公共场所安装自动取套机,这样可以达到避孕和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效果,也是我们提供优质服务的一项内容。
4思考与对策
4.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职业意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是“三为主”方针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宣传教育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人们婚育观念转变快慢,直接关系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易与难。因此,宣传教育工作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非常重要,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文艺、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宣传,借助有较强影响力的宣传工具经常开办一些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计划生育政策专栏、生殖健康专栏,走村入户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变“要她服务为她要服务”。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条基本方针。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旧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的地方推行计划生育,如果没有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没有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要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国家倡导,群众自愿,是群众依据党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通过避孕节育合理的、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生育。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加以启发和引导,用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文化和婚育观念,取代传统落后的生育文化和生育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2.7亿多家庭的国家里推行计划生育,必须有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作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在全方位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必须走在时代的前面。只有宣传教育走在前面,才能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 女性乡―城迁移工人 生活风险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2)01-0022-03
[作者简介]姚宇(1974―),江苏南京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张雪梅(1970―),女,重庆人,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
生殖健康是新世纪出现的一个健康领域的新概念,迁移工人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后,其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原先在农村地区可能尚未完全掌握的应对生殖健康风险的能力,在新的环境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作为长期游离于体制之外的迁移工人,他们的生殖健康风险并未被现代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有效覆盖。对于进入城市之后的女性工人而言,生殖健康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其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女性乡―城迁移工人的生殖健康风险
生殖健康是指人类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运作所涉及的一切事宜的有关身体、精神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完好状态,不仅仅包括安全的性生活、生育、生育决定、选择调节生育的方法和方式,还包括安全妊娠及分娩的保健服务。
本课题组调查大连、重庆、武汉、上海、深圳、东莞、顺德等地女性迁移工人生殖健康状况,发现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女性迁移工人生殖健康基本知识匮乏。在调研中,不少迁移工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当我们询问其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渠道时,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听说的,工友在一起偶尔听到这些”。阅读计划生育部门的宣传材料,或者通过广播电视了解这方面知识的人不是很多。女性迁移工人对生殖健康基本知识的测试题回答正确率也很低。在访谈调研中,我们发现实际情况更令人担心,大多数迁移工人认为性病、艾滋病离他们很远,在潜意识中认为这不是“我们世界里的”。女迁移工人把生殖健康疾病看作是一个与自己实际生活并无多大关系的疾病,把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看成是一件可有可无,并不是很重要的自我保护行为。这类乡―城迁移工人的一个特征是文化水平较低,年龄低。他们进入城市地区工作后,因为谋生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均处于较弱的地位,面临的生殖健康的风险往往更高。
2. 女性迁移工人对于自身生殖健康风险的认识不足。女迁移工人缺乏生殖健康基本知识的直接后果,就是对自身生殖疾病不了解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机会,形成慢性妇科疾病。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迁移工人患过生殖疾病,甚至患过性病,但却不知道所患疾病应该归于生殖健康疾病。
女性城乡迁移工人对于自身生殖健康保护的认识不足,仅以卫生巾问题为例,在城乡迁移工人聚居区,小商店、杂货铺经销的卫生巾、卫生纸等女性用品大多是一些杂牌,女性城乡迁移工人对卫生用品大多不具备特别敏感的挑选意识,不了解劣质卫生用品对自身生殖健康可能带来的风险。
对于经期卫生护理的其他方面,我们的调查也发现一般女性城乡迁移工人在月经期间会继续加班,无保护自己身体的做法,只有痛经特别厉害的时候,才会申请休息,但几乎没有人选择去医院就诊。
在流产手术医疗机构的选择上,女性城乡迁移工人考虑的因素是:方便程度―保密性―价格因素―其他因素。经过比较深入的调研,我们发现其实经济因素贯穿在所有影响因素之中。首先表现在正规医院的流产手术要挤占和耽误女性城乡迁移工人的上班时间。其次,一些私人医疗机构(包括“黑诊所”)以手术价格低廉为诱饵,引诱女性城乡工人前去就诊。另一方面,收入水平决定了女性城乡迁移工人选择做流产手术机构的层次,收入水平高的女性就愿意选择条件好的机构。“保密性”也是女性城乡迁移工人选择流产机构时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流产一旦被同事同乡知道后,会给女性城乡迁移工人的社会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3. 女性城乡迁移工人对于生殖疾病的应对能力不足。许多女性城乡迁移工人患上生殖疾病自身并不知晓,治疗常常是迟缓的,缺少立即就医的想法,对于预防再感染的认识也不足,导致她们面临更大生殖健康的风险。
4. 女性城乡迁移工人对于生殖疾病社会心理存在误区。前面提到的女性城乡迁移工人对于生殖疾病具有“污名化”的认识,这对于帮助治疗生殖疾病社会心理来说,存在误区。从事非法职业的女性患生殖类疾病较多。相当数量的男女城乡迁移工人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之一是黄色刊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把生殖疾病与“见不得人”联系起来,于是患病后,常常选择地下诊所治疗。
二、女性乡―城迁移工人的生殖健康风险的分类与讨论
1. 个人因素带来的风险。城乡迁移工人的传统观念正发生着变化。女性城乡迁移工人对于的态度既不同于农村妇女,也不同于城市女青年。我们的调查显示,城乡迁移工人中人数最多的年龄组是10~25岁,他们一是缺乏相对稳定和成熟的社会环境对的伦理约束与限制,平日都和差不多同龄的工友交往,没有长辈在身边进行必要的约束和伦理指导;二是起码的生殖健康知识匮乏,因为其接受的教育水平较低,没有在学校得到良好的生殖健康教育;另外,业余文化生活极度贫乏。
2. 社会因素产生的风险。个人行为常常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城乡迁移工人所处的环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高度的同龄化,城乡迁移工人平时劳动、生活的环境中同龄人、同性别比较多,“跟风”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同乡化现象比较普遍,城乡迁移工人无法获得如何适应当地气候、环境下生殖健康保健知识;三是社会结构平级化,即使极少数具有领导能力的城乡迁移工人,但在生殖健康方面似乎也不能发挥什么干预性的作用。
3. 不完善政策因素造成的风险。我国政府在推动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度建设成就比较丰富,城乡迁移工人的服务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政策覆盖面不广,虽然我国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属地化管理的政策,但城乡迁移工人并不能完全被打工所在地的生殖健康服务部门所完全接受,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一些政府行政能力较强的地区,这一现象不是很突出,而在政府行政能力较弱的地区,大量城乡迁移工人的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是空白的。课题组与城乡迁移工人交谈时,询问一些基本的政策和知识,他们常常表现出毫不知情的反应。二是一刀切的政策给一些城乡迁移工人带来了风险。跨地区外出的城乡迁移工人,进入陌生环境后,身体各方面的适应性是不一样的,但打工所在地的生殖健康服务部门和其老家的生殖健康服务部门只能以各自当地的政策提供服务。
三、乡―城迁移工人生殖健康风险的总结
1. 城乡迁移工人生殖健康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其自身缺乏必要的生殖健康知识,缺乏起码的生殖健康护理方面的常识,缺乏基本的预防生殖疾病的能力,缺乏立即治疗的意识。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城乡迁移工人生殖健康风险有可能成为其所在社会环境中的集体风险。因此,对于城乡迁移工人的个人生殖健康风险,完全有必要进行普查普治。
2. 社会和企业需要继续发挥应有作用。城乡迁移工人的生殖健康风险决不仅仅是其本人的事情,他们已经进入城市社会环境中生活,生殖健康状态下降使得城市地区的医疗服务供给的压力增大。而中国卫生部门在配置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时首先是按照当地户籍人口的基数进行计算的。生殖健康类疾病又是女性城乡迁移工人主要的患病类型,势必进一步导致卫生部门的医疗资源配置失衡。
城乡迁移工人的生殖健康风险还与企业生产效率密切相关,如何动员企业管理人员充分关注包括城乡迁移工人的全体员工的生殖健康,以增强企业生产效率,在我们的调研中一直没有发现典型的案例。企业常常需要不断招人顶替病休的岗位来满足其生产需要,特别是一些企业的生产岗位只需要女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熟练女工常常出现短缺的现象,如果企业平时为女性城乡迁移工人的健康多做一些服务,为稳定生产促进企业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3. 现行政策执行方式需要改进。计划生育部门最基本的服务内容就是生殖健康宣传工作,但实际情况是,城乡迁移工人平时生产劳动时间过长,几乎没有时间去了解掌握这些知识,即使广播电视有宣传生殖健康方面的常识,但对于每天实际工作时间在13小时左右的女性城乡迁移工人来说,很难去专门收听广播或收看生殖健康方面的电视节目,对于大多数住在集体宿舍的女性城乡迁移工人,也没有电视可看。宣传橱窗的教育功能也很小。
四、政策建议
1. 加强人员配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目前各主要流动人口的输入地都认为流动人口多,而自身的工作任务已经很繁重,人手不够、经费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要改变城乡迁移工人的生殖健康状况,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此工作的人力财力的投入。
2. 在乡―城迁移工人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宣传教育。降低城乡迁移工人的生殖健康风险,首先要让城乡迁移工人认识到自身的生殖健康的风险。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手段和方式需要调整,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调研,研究适合城乡迁移工人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殖健康宣传教育。政府还需要营造健康、阳光的生殖健康知识传播途径,去除生殖健康知识的“污名化”意识。
3. 为乡―城迁移工人提供免费的生殖健康体检。降低城乡迁移工人的生殖健康风险,除了提高城乡迁移工人自身认识外,政府应提供必要的基本服务。对于女性生殖健康,应该保证为其提供每年一次的体检服务。对于男性也需要给予必要的健康体检与关怀。
4. 完善生殖健康的执法监督体系。对于非法诊所必须坚决取缔,流产手术的资质要严格控制。当聚居人数达到一定规模以上时,城乡迁移工人居住环境的基本卫生设施必须通过相关行政部门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On the Reproductive Health Risks of Female Migrant Workers
Yao Yu, Zhang Xuemei
(Institute of Econo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Beijing 100836;
Shenzhen Occupation Technical School, Guangdong Shenzhen 518034)